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11184阅读
  • 10回复

巴利律藏(元亨寺版)第一册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333
铜币
411
威望
36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7-15

            舍堕    二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积蓄众多之钵。诸人巡拜精舍见〔此〕,讥嫌非难:「为何沙门释子积蓄众多钵耶?沙门释子为钵商或开陶器店耶?」诸比丘闻彼等……非难。彼等中少欲者……非难:「为何六群比丘蓄长钵耶?」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汝等实蓄长钵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为何蓄长钵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蓄长钵者,尼萨耆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尔时,长老阿难得长钵,长老阿难欲以此赠长老舍利弗,适遇舍利弗住沙祇。时,长老阿难如是念:「世尊已制立学处,不得蓄长钵。我今得此长钵,欲赠长老舍利弗,而长老舍利弗住沙祇,我当如何处理?」于是,长老阿难以此事白世尊。「阿难!舍利弗几日回来耶?」「世尊!九日或十日内也。」尔时,世尊以是因绿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限十日以蓄长钵。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限十日得蓄长钵,若过此者,尼萨耆波逸提。
三「限十日」者,最长得蓄十日。
    「长钵」者,非受持之物,又未说净之物。「钵」者,有二种钵:铁钵、泥钵也;又有三种钵:大钵、中钵、小钵也。大钵者,可容阿罗伽量之饭、四分之一主食物,〔其余为〕适当之副菜;中钵者,容那利量之饭……副菜;小钵者,容拔陀量之饭……副菜也。过大非钵,过小亦非钵也。
    「过此者,尼萨耆波逸提」者,于十一日之明相出现时,舍堕。应舍于僧、别众或人。「诸比丘!应如是舍:其比丘至僧中,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白如是:『诸大德!此钵由我〔蓄〕过十日,应舍之。我今以此舍于僧。』舍已,自白忏悔其罪。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摄受其罪,还与所舍之钵。『大德僧!请听!此钵是某甲比丘之舍钵,已舍于僧。若僧时机可者,僧以此钵还与某甲比丘。』其比丘近于众比丘……〔见舍堕一· 三─ 四〕……
    于不坏有坏想者,舍堕。
    于不破有破想者,舍堕。
    于不被夺有被夺想者,舍堕。
    舍堕钵,不舍而受用者,突吉罗。
    不过十日而有过想者,突吉罗;不过十日而有疑想者,突吉罗;不过十日而有不过想者,不犯也。
    受持十日以内、说净、舍、失〔钵〕、破坏、被夺而取、以亲厚想取,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时,六群比丘舍钵不还与,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不得不还与舍钵,不还与者,突吉罗。」

             舍堕    二二
一(一) 尔时,佛世尊在释迦国迦毘罗卫城尼拘律园。时,一陶师向诸比丘敬曰:「诸大德中要钵者,我供奉。」其时,诸比丘不知量而多乞钵。彼等中,持小钵者,乞大钵;持大钵者,乞小钵。于是,其陶师多为诸比丘作钵,不能作其他之卖品,生活不得,妻子亦为他而困扰。众人……讥嫌非难:「为何沙门释子不知量而多乞钵耶?陶师多为彼等作钵,不能作其他之卖品,生活不得,妻子亦为他而困扰。」诸比丘闻彼等之……非难。彼等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为何诸比丘不知量而多乞钵耶?」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比丘等实不知量而多乞钵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彼等愚人为何不知量而多乞钵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责已、说法已,语诸比丘曰:「诸比丘!
不得乞钵,乞者,突吉罗。」
(二) 尔时,一比丘之钵破坏。时,其比丘〔思:〕「世尊制乞钵事。」而畏慎不敢乞,以手行乞食。众人……讥嫌非难:「为何沙门释子以手乞食,恰如外道耶?」诸比丘闻彼等众人之……讥嫌非难。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其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失钵者或坏钵者,听许乞钵。」
(三)其时,六群比丘知:「世尊听许失钵者、坏钵者乞钵。」彼等小破、小坏、微损,即多乞钵。于是,陶师亦如此为六群比丘多作钵,不能作其他之卖品,生活不得,妻子亦为他困扰。众人亦如此……讥嫌非难:「为何沙门释子不知量而多乞钵耶?陶师多为彼等作钵,不能作其他之卖品,自己无以生活,妻子亦为他困扰。」诸比丘闻彼等之……讥嫌非难。彼等中少欲者……亦讥嫌非难:「为何六群比丘小破、小坏、微损而多乞钵耶?」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汝等实小破……而多乞钵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为何汝等小破……而多乞钵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钵不至五缀而换1 新钵者,尼萨耆波逸提。其钵应由彼比丘舍于比
    丘众,比丘众中,当以最下之钵与彼比丘。『比丘!此是汝钵,当持至破坏。』
    此乃于此时之如法行也。
二(一)「任何」者,……「比丘」之意。
    「不至五缀」者,钵之无补接、或一补接、或二补接、或三补接、或四补接者。「无缀量钵」者,言无二指〔长之〕痕迹。「缀量」者,言有二指长之痕迹。
a ’  「换者」,乞也。欲得者,突吉罗;已得者,舍堕。当舍于僧中,全比丘当持所受持之钵而集合。下钵者不得欲持上钵,若下钵者欲持上钵者,突吉罗。
    「新钵」者,言乞取之钵。
a   「诸比丘!应如是舍:其比丘至僧中,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白如是:『诸大德!此钵由我未至五缀而乞得,应舍之。我今以此舍于僧。』舍已,自白忏悔其罪。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摄受其罪。
    应选具2 五法之比丘为分钵人,即无爱行、无瞋行、无痴行、无怖行、知取不取也。诸比丘!当如是选任。初,应乞请其比丘,乞请已。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
    『大德僧!请听!若僧时机可者,僧选某甲比丘为分钵人。』 如是表白。
    『大德僧!请听!僧选某甲比丘为分钵人。诸大德中,选某甲比丘为分钵人,
    忍者默然,不忍者请说。
    僧选某甲比丘为分钵人已。僧已忍……知解。
    由被选任之比丘分钵,向上座曰:『大德!请上座取钵。』若上座取〔其钵〕者,上座之钵应与第二上座,对彼之怜愍,不得不取,不取者,突吉罗;于无钵者,不得令取。以如是方法,令至比丘僧中之下座取之,其比丘众中,最下钵当与彼之比丘。『比丘!此是汝钵,当持至破坏。』」
    其比丘不得以此钵置于非处,不得盛非食物而食。无论如何失此钵,或坏、或破,不得舍去。若置于非处、或盛非食物而食者,、或舍者,突吉罗
    「此乃于此时之如法行」者,于此场合,为随顺法之意。
(二) 以无缀钵换无缀钵者,舍堕;以无缀钵换一缀……二缀……三缀……四缀钵者,舍堕。
    以一缀钵换无缀……一缀……二缀……三缀四缀钵者,舍堕。
    以二缀钵……以三缀钵……以四缀钵换无缀钵……乃至……一缀钵……乃至……二缀钵……乃至……三缀钵……四缀钵者,舍堕。
    以无缀钵换无缀量钵者,舍堕;以无缀钵换一缀量钵……以四缀钵换四缀量钵,舍堕;以无缀量钵换无缀钵者,舍堕……
    以四缀量钵换四缀钵者,舍堕;以无缀量钵换无缀量钵……以四缀量钵换四缀量钵者,舍堕。
失钵者、坏钵者、亲里者、被招待者、为他人乞者、依己之财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舍堕   二三
一(一)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长老毕陵伽婆蹉欲在王舍城边作住处窟,而令清扫山窟。时,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毘娑罗至毕陵伽婆蹉长老处,礼长老而退坐一面。坐已,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毘娑罗对毕陵伽婆蹉长老曰:「大德!上座令〔他人〕作何事耶?」「大王!欲作住处之窟,而令〔人〕清扫山窟也。」「大德!尊者需要净人耶?」「大王!世尊不听许用净人。」「大德!若是,即请问世尊,然后告知我。」「然!大王!」长老毕陵伽婆蹉如此应诺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毘娑罗。
    尔时,长老毕陵伽婆蹉为频毘娑罗说法……令欢喜。时,王由长老毕陵伽婆蹉之说法……欢喜,从座而起,礼长老已,右绕而去。由此,长老毕陵伽婆蹉遣使至世尊处而言:「世尊!摩揭陀王频毘娑罗欲奉施净人。世尊!此当如何耶?」尔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用〕净人。」
    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毘娑罗再至长老毕陵伽婆蹉处,礼长老而退坐一面。坐已,言长老曰:「大德!世尊听许用净人耶?」「然!大王!」「若此,大德!我奉施净人与尊者。」
    时,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毘娑罗忘却应诺施净人于长老毕陵伽婆蹉事,久后得忆念,言一事务大臣曰:「我应诺〔施〕净人于大德,汝已奉施耶?」「大王!尚未与净人于大德。」「至今已过几日耶?」时,其大臣算其日而告频毘娑罗王曰:「大王!已五百日矣!」「然!汝以五百净人奉施大德。」「是!大王!」其大臣应诺于大王,奉施五百净人于长老毕陵伽婆蹉,因此而成一村,此名净人村,亦称为毕陵伽村。
(二) 尔时,长老毕陵伽婆蹉依住此村。时,长老毕陵伽婆蹉晨著下衣,持上衣与钵,为乞食而入毕陵伽村。尔时,其村行祭典,童女等盛装著华鬘而戏。时,长老毕陵伽婆蹉顺次行乞食至一净人之家已,坐在所设座位上。其时,净人妇之女儿,见少女等装饰华鬘游戏而泣:「与我华鬘!与我装饰具!」时,长老毕陵伽婆蹉问其净人妇曰:「此少女何故而泣耶?」「大德!此少女见其他少女盛装著华鬘而泣:『与我华鬘!与我装饰具!』我等贫人,何处能有华鬘装饰具耶?」
    尔时,长老毕陵伽婆蹉取一草轮3 言其净人妇曰:「来!以此草环结在少女头上。」时,其净人妇取草环结于少女之头,即成黄金之华鬘,庄严美丽,王之后宫亦无如此之金华鬘。众人告摩揭陀王频毘娑罗曰:「大王!其净人家有黄金之华鬘,庄严美丽,王之后宫亦无有如此之金华鬘。其贫人何处得来?必是窃盗而来之物也。」于是,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毘娑罗令捕缚净人之一族。长老毕陵伽婆蹉晨著下衣,持上衣与钵再入毕陵伽村乞食,于村顺次行乞食而至其净人家,问邻居曰:「此净人一族至何处耶?」「大德!因黄金华鬘故,被王所缚也。」
(三) 于是,长老毕陵伽婆蹉至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毘娑罗宫殿。至已,坐在所设座位上。时,频毘娑罗王至毕陵伽婆蹉长老前,敬礼而坐一面。一面坐已,于是,长老毕陵伽婆蹉对王曰:「大王!何故缚净人之一族耶?」「大德!彼净人有金华鬘,庄严美丽,我后宫亦无此金华鬘。彼之贫人何处得来?必是盗取而来也!」时,长老毕陵伽婆蹉作念:「使摩揭陀王频毘娑罗之宫殿成为黄金。」〔因〕此宫殿皆成黄金。「大王!王此众多之黄金,从何处来耶?」「大德!知矣!由大德之神通力也。」而放其净人一族。
    众人知大德毕陵伽婆蹉于大王座前,示现神通不可思议之过人法而欢喜信仰,为长老毕陵伽婆蹉持来五种药物,即熟酥、生酥、油、蜜、石蜜。虽然,长老毕陵伽婆蹉为应得此〔五种药〕者,而〔彼〕以所得许多五种药喜舍于徒众。其徒因多得而成骄奢者,将所得藏满瓶瓮也,又充于漉水器、囊袋,挂于窗上。令此等〔物品〕互为结缠粘著,亦因鼠食而散布于精舍。众人巡拜精舍,见〔此〕而讥嫌非难:「此沙门释子内藏货物,恰如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毘娑罗。」诸比丘闻彼等之……非难。彼等中少欲者……非难:「为何诸比丘思如是骄奢耶?」于是,彼等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比丘等实思如是骄奢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为何汝等愚人思如是骄奢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病比丘当有病残药,即熟酥、生酥、油、蜜、石蜜也。此等得后,限蓄七日得
    以食用,若过此者,尼萨耆波逸提。
二「病比丘当有病残药」者,「熟酥」是牛乳酥、山羊乳酥或水牛乳酥等,其净肉之熟酥也。「生酥」者,是此等之生酥。「油」者,胡麻油、芥子油、蜜树油、篦麻油、兽油也。「蜜」者,蜂蜜也。「石蜜」者,从甘蔗而得者也。
    「此等得后,限蓄七日得以食用」者,最长可食七日。
    「过此者,尼萨耆波逸提」者,于第八日明相出时,舍堕。应舍于僧、别众或人。「诸比丘!应如是舍:『诸大德!此药由我蓄过七日,应舍之。我今以此舍于僧。』『〔僧〕当还与。』『〔别众〕当还与。〕『我当还与大德。』」
    于过七日有过想者,舍堕;于过七日有疑想者,舍堕;于过七日有不过想者,舍堕。
    于非受持有受持想者,舍堕。
    于不舍有舍想者,舍堕。
    于不失有失想者,舍堕。
    于不坏有坏想者,舍堕。
于不烧有烧想者,舍堕。
    于不被夺有被夺想者,舍堕。
    已舍而得,不得用于涂身,不得食用,当用于灯火或涂足4 由他比丘〔得〕,可用涂身而不得食用。
    于不过七日有过想者,突吉罗;于不过七日有疑想者,突吉罗;于不过七日有不过想者,不犯也。
    受持七日以内、舍、失、坏、烧失、被夺而取、以亲厚想取、由未圆具者之舍去或残留或放弃之物、受用不求而与之物,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舍堕   二四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世尊听许诸比丘用雨季衣。六群比丘知「世尊听许用雨季衣」,即早求雨季衣,早作雨季衣而著用;因雨季衣破坏,裸形被雨淋也。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为何六群比丘,早求雨季衣,早作而著用,因雨季衣坏而裸形被雨淋耶?」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愚人!汝等实早求雨季衣,早作而著用,因雨季衣坏而裸形被雨淋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为何早求……著用……雨淋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热季5 之最后一月,比丘当求雨季衣,热季之最后半月,当作而受用;若热季之最后一月以前求雨季衣,热季之最后半月以前作而受用者,尼萨耆波逸提。
二「热季之最后一月,比丘当求雨季衣」者,至前曾施雨季衣之诸人处,当作如是言:「雨季衣之时也,雨季衣之时令也,其他众人亦施与雨季衣。」不可言:「与我雨季衣,雨季衣持来与我,为我交换雨季衣,为我购雨季衣。」
    「热季之最后半月,当作而受用」者,热季之剩半月,当缝制受用也。
    「热季之最后一月以前」者,于热季剩一月以上之时,求雨季衣者,舍堕。
    「热季之最后半月以前」者,于热季剩半月以上之时,缝制著用者,舍堕。应舍于僧、别众或人。「诸比丘!应如是舍:『诸大德!此雨季衣由我于热季剩一月以上时求;于热季剩半月以上时作而著用之,应舍之。我今以此舍于僧。』『〔僧〕当还与。』『〔别众〕当还与。』『我当还与大德。』」
    于热季剩一月以前,有过想而求雨季衣者,舍堕;于热季剩一月以上,有疑想而求雨季衣者,舍堕;于热季剩一月以上,有一月以下想而求雨季衣者,舍堕。
    于热季剩半月以上,有过想而制作著用雨季衣者,舍堕;于热季剩半月以上,有余想而制作著用雨季衣者,舍堕;于热季剩半月以上,有半月以下想而制作著用雨季衣者,舍堕。
    有雨季衣而裸形被雨淋者,突吉罗。
    于热季剩一月以下,有过想者,突吉罗;热季剩一月以下,有疑想者,突吉罗;热季剩一月以下,有以下想者,不犯也。
    热季剩一月以下,有过想者,突吉罗;热季剩半月以下,有疑想者,突吉罗;
于热季前半月以下,有以下想者,不犯也。
    于热季剩一月求雨季衣,于热季剩半月作而著用;于热季剩一月以下求雨季衣,热季剩半月以下作而著用;以所求之雨季衣度过雨期,著用雨季衣度过雨期,可洗浣收藏者,有理由时始可著用;衣被夺者、失衣者、有意外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舍堕   二五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长老优波难陀释子如是对兄之弟子比丘言:「友!来!我等出去游行诸方。」「大德!因我是披弊衣者,我不去」「友!来!我与汝衣。」而将衣施与彼。其比丘闻:「世尊将要出发游行诸方。」于是,其比丘作如是思惟:「我今不共长老优波难陀游行诸方,愿共世尊出游诸方。」时,优波难陀长老对其比丘言:「来!友!今出游诸方。」「大德!我不与大德出游诸方,我愿共世尊出游诸方。」「友!我与汝衣,乃望汝共我出游。」忿怒不喜而夺回〔其衣〕。时,其比丘以此事语诸比丘,彼等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为何长老优波难陀释子,自以衣施与比丘后,忿怒不喜而夺回〔其衣〕耶?」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优波难陀!汝实自以衣施与其比丘〔……乃至……〕夺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为何自以衣施与比丘后,忿怒不喜而夺回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自以衣施与比丘后,忿怒不喜,自夺或令夺者,尼萨耆波逸提。
二「任何」者,……「比丘」之意。
a  「自」者,自施与。
   「衣」者,谓六种衣中之一衣,当说净之任何衣之最下量。
a ’ 「比丘」,其他比丘也。
   「忿怒不喜」者,谓不适意、心受打击、瞋恚。
   「夺」者,自夺之即舍堕。
   「令夺」者,令他夺者,突吉罗;一次命令而屡夺者,舍堕。应舍于僧、别众或人。「诸比丘!应如是舍:『诸大德!此衣由我自与比丘后而夺回之物,应舍之。我今以此舍于僧。』『〔僧〕当还与。』『〔别众〕当还与。』『我当还与大德。』」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与衣后,忿怒不喜,夺或令夺者舍堕;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与衣…… 或令夺者,舍堕;于受具戒者有不受具戒者想,与衣……或令夺者,舍堕。
    与他资具后,忿怒不喜,夺或令夺者,突吉罗。
    于未受具戒者与衣或其他资具之后,忿怒不喜,夺或令夺者,突吉罗。
    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或与彼、或对彼有亲厚想而取,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舍堕   二六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时,六群比丘于作衣时,多乞丝。作衣已,丝多残余。时,六群比丘言:「然!友!我等再乞丝令织师织衣。」于是,六群比丘更乞丝令织师织衣,织衣已,丝又多剩余。六群比丘再乞丝令织师织衣,织衣已,丝又多剩余。第三次……令织〔师织衣〕。众人……非难:「为何沙门释子自乞丝令织师织衣耶?」诸比丘闻彼众人之… …非难。彼等比丘中少欲者… …非难:「为何六群比丘自乞丝令织师织衣耶?」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汝等实自乞丝,令织师织衣耶?」「实然!世尊!」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为何自乞丝令织师织衣耶?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自乞丝令织师织衣者,尼萨耆波逸提。
「任何」者,无论何者亦……「比丘」之意。
   「自」者,自乞也。
   「丝」者,有六种丝,即麻丝、绵丝、绢丝、毛丝、大麻丝、粗麻也。
   「令织师」者,使织师织之,欲令织时,突吉罗;已织成至手者,舍堕。应舍于僧、别众或人。「诸比丘!应如是舍:『诸大德!此衣由我自乞丝令织师所织之物,应舍之。我今以此舍于僧。』『〔僧〕当还与。『〔别众〕当还与。』『我当还与大德。』」
    于织物有织物想者,舍堕;于织物有疑想者,舍堕;于织物有非织物想者,舍堕。于非织物有织物想者,突吉罗;于非织物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织物有非织物想者,不犯也。
    为缝衣之线、带、肩纽、钵囊、漉水器,亲里者、受请者、为他乞者、依己之财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舍堕   二七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一居士为往远地而对其妻言:「持丝与某甲织师,织成衣后保存之,余归,当以衣供大德优波难陀释子披。」一乞食比丘闻此居士语。于是,其比丘至长老优波难陀释子处作如是言:「友!优波难陀!汝是大福德人。于某处,一居士为往远地,如是语其妇:『……持丝……披。』「友!彼乃我檀越也。」彼织师亦长老优波难陀释子之檀越。于是,长老优波难陀释子至其织师处而作是言:「贤者!此衣乃为我而织,汝应该作更长、宽、厚、善织、密致、平滑又易理。」「大德!彼等持丝来与我而言:『依丝而织衣。』大德!不可能作长、宽或厚也。然而,大德!巧织、密致、平滑又易理是可为。」「否!贤者!汝勿拘此丝,当作长、宽、厚矣。」时,其织师将持来之丝挂织机已,至其妇处而作是言:「大姊!还要丝。」「贤者!我非谓汝依此丝织之耶?」「大姊!汝实告我依此丝织
之。然而,大德优波难陀如是言我:『否!贤者!汝勿拘……厚矣。』」于是,彼妇又与同量之丝。
    长老优波难陀释子闻:「彼居士由远地归来。」于是,长老优波难陀释子至其居士家,坐所设座位。时,居士至优波难陀释子处,敬礼而退坐一面。坐已,居士问其妇曰:「其已织耶?」「然!夫君!其衣已织矣。」「持〔衣〕来,我供大德优波难陀披。」时,其妇持衣来,以其事语夫君。时,居士与长老优波难陀释子衣而讥嫌非难:「沙门释子多欲不知足,以衣与彼等实非容易。为何大德优波难陀释子未受我请之前,即至居士之织师家,就其衣作指示耶?」诸比丘闻彼居士之……非难。彼等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为何长老优波难陀释子,不受请而先至居士之织师处,就其衣作指示耶?」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优波难陀!汝实不受请先至居士之织师处,就其衣作指示耶?」「实然!世尊!」「优波难陀!汝之亲里耶?非亲里耶?」「世尊!非亲里也。」「愚人!非亲里对非亲里不知威仪、非威仪,净行、非净行。是故,愚人!不受请而先至非亲里居士之织师处,就其衣作指示。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非亲里之居士或居士妇,为比丘令织师织衣。其时,若比丘于〔居士〕未受请
    之前至织师处,就其衣作指示:『贤者!此衣为我而织,作长、宽、厚、善织、
    密致、平滑又易理,我等亦会以物赠贤者耳。』彼比丘如是语已,若赠以物,
    虽仅托钵食,亦尼萨耆波逸提。
a 「非亲里」者,非系属父母亲里至七世者。
  「居士」者,谓住俗家之男人。
  「居士妇」者,谓住俗家之妇人。
a ’「为比丘」者,以比丘为对象,欲与比丘著用。
  「令织师」者,使纺织师。
b 「〔令〕织」者,使织之。
  「衣者」,六种衣中之任何一衣,应说净之最下量。
b 「其时,若比丘」者,云为比丘而织衣之比丘。
  「未受请之前」者,未言:「大德!冀望何衣耶?我为尊师织如何之衣耶?」之前。
  「至织师处」者,至其织师家,于何处即至何处。
  「就其衣作指示」者,言:「贤者!此衣乃为我而织也,要作长、宽、厚、善织、密致、平滑又易理。我等亦可能以物赠贤者。」
「彼比丘如是语已,若赠以物,虽仅托钵食」者,「托钵食」乃粥、饭、嚼食、粉药丸、杨枝、未织之丝乃至说法也。
    依彼语作长、宽或厚,欲使作之者,突吉罗;至手者,舍堕。应舍于僧、别众或人。「诸比丘!应如是舍:『诸大德!此衣由我于未受请之前,至非亲里居士之织师处,就其衣作指示,应舍之。我今以此舍于僧。』『〔僧〕当还与。』『〔别众〕当还与。』『我当还与大德。』」
    于非亲里有非亲里想,未受请之前至居士之织师处,就其衣作指示者,舍堕;于非亲里有疑想,未受请之前至居士之织师处,就其衣作指示者,舍堕;于非亲里有亲里想,未受请之前至居士之织师处,就其衣作指示者,舍堕。
    于亲里有非亲里想者,突吉罗;于亲里有疑想者,突吉罗;于亲里有亲里想者,不犯也。
亲里者、受请者、为他乞者、依己之财者、欲织高贵衣而令织便宜衣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舍堕   二八
一(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处。时,一大臣要往远地,遣使至比丘处。「诸大德!请来!我当施安居〔之衣食物〕」诸比丘因住安居者,世尊不听许受安居施,畏慎不往。尔时,其大臣……非难:「为何诸大德,我遣使请而不来耶?我往军阵,难知生死。」诸比丘闻彼大臣之……非难。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受蓄特施衣。」
(二) 尔时,诸比丘〔知:〕「世尊听许受蓄特施衣。彼等受特施衣,蓄过衣时。其衣聚束挂于衣竿,长老阿难巡行房舍,见衣聚束挂于衣竿。见已,如是言诸比丘:「友!谁之衣聚束挂于衣竿耶?」「友!我等之特施衣也。」「友!此特施衣可蓄几日耶?」其诸比丘如其所蓄语长老阿难。长老阿难……非难:「为何诸比丘受特施衣而蓄过衣时耶?」如是,长老阿难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比丘等实受特施衣而蓄过衣时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为何彼等愚人受特施衣而蓄过衣时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有十日而未至〔前〕迦提月之满月6 ,比丘得特施衣者,比丘知特施衣,当领
    受之,领受之后,可蓄至衣时。若蓄过此者,尼萨耆波逸提。
「有十日而未至」者,未到自恣日,还有十日之意。
   「迦提月之满月」者,谓〔前〕迦提月之自恣日。
   「特施衣」者,或往军阵者、或远行者、或病中者、或妊娠者、或不信者起信时、或不净信者而起净信时,若彼遣使至比丘处,言:「大德!请来!我作安居施。」此名为特施衣也。
   「比丘知特施衣,当领受之,领受之后,可蓄至衣时」者,谓认识此是特施衣之后可蓄之。
   「衣时」者,无授与迦絺那衣时,是雨期最后之一个月;有授与迦絺那衣时,是五个月之谓也。
「若蓄过此」者,无授与迦絺那衣之时,过雨期最后日〔八月十五日〕者,舍堕。有授与迦絺那衣之时,过迦絺那衣〔特权〕停止之日〔十二月十五日〕者,舍堕。应舍于僧、别众或人。「诸比丘!应如是舍:『诸大德!此特施衣由我〔蓄〕过衣时之物,应舍之。我今以此舍于僧。』『〔僧〕当还与。』『〔别众〕当还与。』『我当还与大德。』」
    于特施衣有特施衣想,而过衣时者,舍堕;于特施衣有疑想,而过衣时者,舍堕;于特施衣有非特施衣想,而过衣时者,舍堕。
    于不受持有受持想……乃至……
    于不说净有说净想……乃至……
    于不舍衣有舍想……乃至……
    于不失衣有失想……乃至……
    于不坏衣有坏想……乃至……
    于不烧衣有烧想……乃至……
    于不被夺衣有被夺想,而过衣时者,舍堕。
    舍堕衣,不舍而受用者,突吉罗。
    于非特施衣有特施衣想者,突吉罗;于非特施衣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特施衣有非特施衣想者,不犯也。
    于〔衣〕时中受持、说净、舍、失衣、坏衣、烧衣、被夺而取、以亲友想而取,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舍堕   二九
一(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雨季安居竟7 而住阿兰若处。迦提贼8 〔思:〕「比丘得财」而袭之。以此事白世尊。其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住阿兰若处者,三衣中之一衣置于〔村落〕之民家。」
(二) 尔时,诸比丘〔知:〕「世尊听许住阿兰若者,三衣中之一衣置于民家。」彼等以三衣中之一衣置于民家。他行而过六夜。其衣失、坏、烧、鼠啮,诸比丘粗服恶衣。他比丘如是言:「友!汝等何故粗服恶衣耶?」尔时,诸比丘以此告他比丘等。他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为何诸比丘以三衣中之一衣置于民家,他行而过六夜耶?」于是,他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彼等比丘实以三衣中之一衣置于民家,他行而过六夜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为何彼等愚人以三衣中之一衣置于民家,他行而过六夜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夏安居竟后至迦提月之满月,住任何具有危险与恐怖之阿兰若住处,住如是住
    处之比丘,愿意者,可以三衣中之一衣置于民家。比丘若有任何离衣因绿,彼
    等比丘得离其衣,以六夜为限。除僧之认许外,若离过此限者,尼萨耆波逸提。
「夏安居竟」者,已住过雨安居。
   「至迦提月之满月」者,言后迦提月之满月9
a  「具有危险」者,于僧园、于僧园境内,可见贼所住、立、坐、卧之处。
   「〔具有〕恐怖」者,于僧园及僧园境内,曾见为贼所杀、所夺、所打也。
a ’ 「住任何……阿兰若住处」者,阿兰若住处者,言离〔村〕最少五百弓之处。
   「住如是住处之比丘」者,意指住如此住处之比丘也。
「愿意者」者,有冀望者。
   「以三衣中之一衣」者,或僧伽梨、或郁多罗僧、或安陀会。
   「置于民家」者,放置于行乞界周围之村。
   「比丘若有任何离衣因缘」者,有因由、有应作之事。
   「比丘得离其衣,以六夜为限」者,最长得离六夜。
   「除僧之认许外」者,除比丘之许可者外。
   「若离过此」者,于第七日明相出时,舍堕。应舍于僧、别众或人。「诸比丘!应如是舍:『诸大德!此衣由我,僧无认许,离六夜以上之物,应舍之。我今以此舍于僧。』『〔僧〕当还与。』『〔别众〕当还与。』『我当还与大德。』」
    僧无认许,离衣过六夜,而有过想者,舍堕;僧无认许,离衣过六夜,而有疑想者,舍堕;僧无认许,离衣过六夜,而有减六夜想者,舍堕。
    于不捉有捉想……乃至……
    于不失有失想……乃至……
    于不坏有坏想……乃至……
    于不烧有烧想……乃至……
    僧无认许,不被夺而被夺想者,舍堕。
    舍堕衣,不舍而受用者,突吉罗。
    六夜以下有过想者,突吉罗;六夜以下有疑想者,突吉罗;六夜以下有减想者,不犯也。
    离衣六夜、离衣六夜以下、离衣六夜再入村界内住而不出,六夜内捉衣、舍、失衣、坏失、烧衣、被夺而取、以亲厚想取、僧认许,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舍堕    三○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于舍卫城有一集团为僧伽备衣食,云:「我等供奉衣食。」时,六群比丘至其集团处而作是言:「贤者!此衣与我等。」「大德!我等不能与,我等每年备衣与食布施僧。」「贤者!众僧有多施主,而有多食。我等唯依止于汝等,见汝等而住此处。汝等若不与我等,谁与我等耶?贤者!此衣与我等。」
    时,其众人豫备之衣被六群比丘强索,而全与六群比丘,〔仅〕以食供养众僧。诸比丘中,知为众僧豫备衣食,而不知〔衣〕与六群比丘者作是言:「贤者!以衣与众僧。「大德!无有,所备有限之衣,为六群大德回入为己有。」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为何六群比丘明知为供养僧之所得物,而回入为己有耶?」
    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汝等实知供养僧之所得物,而回入为己有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为何知其为供养僧之所得物,而回入为己有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明知为供养僧之所得物,而回入为己有者,尼萨耆波逸提。
「任何」者!……「比丘」之意。
   「明知」者,自己知、他人告彼或彼告之也。
a ’ 「供养」者,破「我等见、我等作」等语。
「僧之〔……〕物 者,布施僧之物。「所得」者,衣服、饮食、房舍、病资具药汤乃至粉药丸、杨枝、未织丝之谓。
a  「回入为己有」者,前方便为突吉罗;至手者,舍堕。应舍于僧、别众或人。「诸比丘!应如是舍:『诸大德!此系我知是供养僧之所得物,回入为己有,应舍之。我今以此舍于僧。』『〔僧〕当还与。』『〔别众〕当还与。』『我当还与大德。』」
    于供养有供养想而迥入为己有者,舍堕;于供养有疑想而回入为己有者,舍堕;于供养有非供养想而回入为己有者,舍堕。
    以供养于僧者回入他僧或塔者,突吉罗;以供养于塔者回入于他塔或僧或人者,突吉罗;以供养于人者回入于他人或僧或塔者,突吉罗。
    于非供养有供养想者,突吉罗;于非供养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供养有非供养想者,不犯也。
   被问:「我施与何处?」而言:「施与汝可得受用布施物之处、可得果德之处、可常住之处、或能令汝心清净喜悦之处。」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三钵品───
       摄颂
    二钵药雨衣       第五之布施
    自织与特施       有难及僧物
大德!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已诵竟。于此,我今问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耶?」
再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三次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今诸大德于此事
得清净,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尼萨耆波逸提终───

1 换,原语为cetapeyya,意为交换或买,日译为「求」。
2 具,原语为samannagato,意为具足,日译为「见」。
3 草轮(tinandupaka),注为tinacumbataka如草作的釜锅垫,置于头上之垫可运水瓶及其他器物。
4 kalavanna,注、辞典皆无此字。黑色之意,但《四分律》言:「用于涂脚或燃灯。」《五分律》说:「施涂身、涂足、或燃灯之油。」《僧祇律》亦言此三油,可能是涂足之意。
5 maso seso gimhanam,热季含春季四个月中之最后一个月。热季者,自十二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故至三月十六日以后得求雨季衣,至四月一日得缝制著用,不得在此以前求制之意。《善见律》言四月十六日制而五月一日受持者,以asalha月(此地之三月十六日─ 四月十五日)为四月,savana月(此地之四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为五月,此见于印度历。
6 迦提月之满月(kattikatemasipunnamam),迦提月通常是雨期最后一个月,即旧历七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之谓。然,此亦有谓前月即assayuja月,此谓前迦提月(pubba-k),普通之迦提月称为后迦提月(pacchima-k)。今之迦提月之满月是夏三月竟,即前迦提月之满月,七月十五日也。后迦提月之满月。如见于次戒之kattikacatumasipunnama也。因此,本戒之意,普通是在安居竟受施物,安居中虽不受,但七月五日以后得受特施衣。
7 雨安居竟,底本之原语为vutthavassa,日译为「入雨安居」,从原语之意义,以及其下文,有迦提贼来袭事件而判断,应为「雨安居竟」。
8 迦提贼(kattikacoraka),迦提月即比丘雨安居竟之后,是雨期后之月所起之贼,因此时比丘多得布施物,故易被袭。《五分律》言八月贼,谓杀人以祠天。
9 后迦提月之满月(kattikacatumasini),雨期四月之最后之满月,即后迦提月之满月(八月十
五日)也。参照注6
[ 此帖被三藏在2011-07-26 15:1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