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丘尼波逸提。餘三眾突吉羅。不犯者。有心請留。及諸阻難等。
[0402a04] 十誦律云。過一宿不食。突吉羅。餘處宿是中食。波逸提。
[0402a06] ○三十二展轉食戒。此是遮罪。大乘比丘同學。
[0402a07] 若比丘。展轉食。除餘時。波逸提。餘時者。病時。施衣時。是謂餘時(根本律云。餘時者。病時。作時。道行時。施衣時。此是時)。
[0402a09] 緣 有沙[少/兔]婆羅門。以五百乘車。載滿飲食。經冬涉夏隨逐世尊。伺候空缺設供。而不得便。阿難為其白佛。佛聽作餅粥供僧。時諸居士。聞佛聽僧食粥及餅。皆大歡喜。有一少信大臣。見佛及僧大得供養。生福田想。辦肥美飲食請僧。僧先食濃粥。不復能多食。大臣嫌之。羅閱城少信樂師。其事亦爾。佛乃結戒。於是諸病比丘。所請食處。無隨病食及藥。若有隨病食及藥。畏慎不敢食。佛聽病比丘展轉食。又一居士既請佛僧。復有居士亦請佛僧施食及衣。比丘畏慎白佛。佛聽施衣時展轉食。
[0402a19] 釋 濃粥者。以草畫之不合不得食。展轉食者。請也。請有二種。若僧次請。別請也。施衣時如捨墮中說。
[0402a22] 相 若今日得多請食。應自受一請。餘者當施於人如是施與言。長老。我應往彼。今布施汝。若不捨前請。受後請食。咽咽波逸提。若不捨後請。受前請食。咽咽突吉羅。不犯者。若請與非食。或食不足。或無請食者。或食已更得食。或一處有前食後食。
[0402b03] 十誦律云。病比丘若一請處不能飽。應受二請。若第二處不能飽。應受三請。若第三處不能飽。應受已漸漸食乃至日中。不應受第四請。
[0402b05] 聽節日數數食。
[0402b06] 毗尼序云。阿難先受他請。時忘不憶。復同佛受波斯匿王請。以食著口。乃憶知有二請。不與他一請。不敢吐食。為恭敬佛故。又不敢咽食。為持戒故。佛知阿難心悔。告令心念與他便食。優波離問佛。餘人亦得爾不。佛言。除五人。一坐禪人(專心在道故)。二獨處(無人可對說故)。三遠行(造次就路。容有忘念故。又或同根本部。許數數食故)。四長病。五饑餓時依親里住。餘悉不聽。
[0402b12] 摩得勒伽云。語比丘言。就此食。當為汝覓衣食。食不犯。語比丘。此間食。餘處隨意食。食不犯。
[0402b14] 律攝云。若於一舍。或在寺中。或阿蘭若。為求肥悅。或樂美食。而數食者。得惡作罪。若輕賤心。矯詐不食。亦得惡作。
[0402b18] ○三十三別眾食戒。此是遮罪。大乘比丘同學。
[0402b19] 若比丘。別眾食。除餘時。波逸提。餘時者。病時。作衣時。施衣時。道行時。乘船時。大眾集時。沙門施食時。此是時。
[0402b22] 緣 提婆達利養斷絕。與五比丘俱。家家乞食。故制。
[0402b24] 釋 別眾食者。若四人。若過四人。食者。飯麨乾餅魚肉。病者。下至脚跛躄。作衣施衣時如上。道行者。下至半由旬。乘船亦爾。沙門施食者。在此沙門釋子外諸出家者。及從外道出家者是。
[0402c03] 十誦律云。大眾集者。極少八人。四舊比丘。四客比丘。
[0402c04] 五分律云。若於界內別請四人以上。名別眾食。若次請。不犯。
[0402c06] 根本律云。別眾食者。謂別別而食。
[0402c06] 律攝云。別眾者。謂不同處食。若四苾芻同一界內。下至一人不共同食。並名別眾。此言食者。謂是正食。餘食無犯。
[0402c10] 辯 按此別眾。凡有二義。一者別為眾。如四分等所明。二者別於眾。如律攝中所釋。然則乞食不得四人同行。受請必須僧次差往。僧中淨食。要打楗椎。請食私房。無緣不聽。聖制昭然。不可越矣。
[0402c14] 相 無因緣別眾食。咽咽波逸提。有因緣不說者。突吉羅。比丘尼波逸提。
[0402c15] 十誦律云。以二利故。遮別眾食。一者隨護檀越。以憐愍故。二者破諸惡欲比丘力勢故。若三比丘別共一處食。第四人取食分。不犯。若道行乘船。昨日來。今日食。明日行。今日食。皆波逸提。
[0402c19] 僧祇律云。若三人食。一人不食。若三圓具。一未圓具。皆無犯。若以食送彼。乃至鹽一匕與彼眾處。食皆無犯。或施主言。但來入者。我皆與食。或施主別造房施。住我房者我皆與食。斯亦無過。
[0402c23] 戒因緣經云。若比丘。眾中不唱。私去會者犯墮。起自毗舍佉母別請五百僧。故制。凡欲別請大德人等。必須兼請僧伽。乃至眾中若有一人隨次受請。便不名別眾也。
[0403a03] 附 根本律云。有五因緣。早請食來在房中食。一是客新來。二將欲行去。三身嬰病苦。四是看病人。五身充知事。
[0403a05] 目得迦云。若檢校人。應於齋食先取自分食之。無過。
[0403a07] ○三十四過三鉢受請戒。此是遮罪。大乘同學。
[0403a08] 若比丘。至白衣家。請比丘與餅麨飯。若比丘欲須者。當二三鉢受。還至僧伽藍中。應分與餘比丘食。若比丘。無病。過兩三鉢受。持還至僧伽藍中。不分與餘比丘食者。波逸提。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