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不懺悔者。得故妄語罪。故妄語者。佛說障道法。若彼比丘憶念有罪。欲求清淨者。應懺悔。懺悔得安樂。
[0361c07] 緣 舍利弗於閒靜處作是念。何者等正覺修梵行佛法久住。何者等正覺修梵行佛法不久住。往問世尊。佛言。隨葉佛。拘那含佛。不為諸弟子廣說十二部經。不結戒。不說戒。爾時彼佛及諸聲聞在世。佛法廣流布。佛及聲聞滅後。世間人種種名。種種姓。種種家出家。以是故疾滅佛法不久住。何以故。不以經法攝故。如種種華。散置案上。風吹則散。毗婆尸佛。式佛。拘留孫佛。迦葉佛。為諸弟子廣說經法。亦結戒。亦說戒。彼諸佛及聲聞眾在世。佛法流布。佛及聲聞滅後。諸世間人種種名。種種姓。種種家出家。不令佛法疾滅。何以故。以經法善攝故。如以線貫種種華置案上。雖為風吹而不分散。爾時舍利弗。即請世尊結戒說戒。佛言。且止。佛自知時。若有比丘犯有漏法。然後結戒。為斷彼有漏法故。比丘若得利養。若得名稱。為人所識。多聞。多財業。便生有漏法。有漏法生。當為結戒(斷彼有漏法故一句。乃戒學之綱宗。向此著眼。則于開遮持犯思過半矣)。
[0361c24] 證 根本律云。芭蕉若結子。竹葦生其實。如騾懷姙時。斯皆還自害。利養及名譽。愚人所愛樂。能壞眾善法。如劍斬人頭。
[0362a02] 律攝云。五因犯罪。無羞恥心。無敬教心。情懷放逸。稟性癡鈍。忘失正念。
[0362a04] 釋 障道法者。障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空無相無願。障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懺悔得安樂者。得初禪乃至阿羅漢果。
[0362a06] 律攝云。先有犯。今默不言。更招其罪。如餘時中。他問實答。此亦如是。設令有犯而不憶知。無妄語罪。憶知而默。亦為妄語。由現身相。表語業故。障礙法者。一於現世障諸善法。二於未來礙生善趣。欲求清淨者。清淨。謂是涅槃。為求涅槃故。不為畏他詰責治罰而說於罪。發露即安樂者。有五種相。一切勤策。治諸懈怠故。二由無罪。治諸過失故。三由敬重。治慢式叉故。四由無悔。治諸惡作故。五由寂定。治散亂心故。
[0362a14] 五分律云。波羅提木叉者。以此戒防護諸根。增長善法。於諸善法。最為初門。
[0362a17] ○四結問。
[0362a18] 諸大德。我已說戒經序。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三說)。
[0362a19]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0362a20] 釋 律攝云。但為三問者。略則闇昧之人卒難知。廣則恐多延時令眾倦。
[0362a21] 初說戒序竟。
[0362a22] ○二正列戒相八。初四棄法。二十三僧殘法。三二不定法。四三十捨墮法。五十九波逸提法。六四悔過法。七眾學法。八七滅諍法。此之八科。總為五篇。初即初篇。二即二篇。三乃徧通初二三篇。故名不定。四五皆第三篇。六是四篇。七八皆第五篇。言七聚者。依初二篇方便等流。別立偷蘭遮聚。因三篇下諸輕方便等流。別立惡說聚也。
[0362b05] ○初四棄法三。初總標。二別列。三結問。
[0362b05] ○今初。
[0362b06] 諸大德。是四波羅夷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0362b07] 釋 僧祇律云。波羅夷者。謂於法智退沒墮落。無道果分。如是未知智。等智。他心智。苦集盡道智。盡智。無生智。於彼諸智退沒墮落。無道果分。又於涅槃退沒墮落。無證果分。於梵行退沒墮落。無道果分。所可犯罪。不可發露悔過。故名波羅夷(一法智。知五蘊等各別自性。二未知智。亦名類智。知五蘊等差別之相。謂苦無常空無我等。三等智。亦名世俗智。知諸有情修行差別。及知諸法名相等異。四他心智。知他補特伽羅心心所法無所疑滯。五苦智。五陰無常苦空無我觀時。得無漏智。六習智。亦名集智。知諸法因因集生緣觀無漏智。七盡智。亦名滅智。滅止妙出觀時無漏智。八道智。道正行遠觀時無漏智。九盡智。我見苦已。斷集已。證滅已。修道已。如是念時。無漏智慧見明覺。十無生智。我見苦已。不復更見。乃至修道已。不復更修。如是念時。無漏智慧見明覺。已上即聲聞十智德也。涅槃。即聲聞斷德。梵行。即清淨戒品。乃智斷二種果德之因。今皆退沒墮落。無復出世因果分也)。五分律云。波羅夷者。名為墮法。名為惡法。名斷頭法。名非沙門法。如鍼鼻缺。不可復用。如人命盡。不可復活。如石破。不可復合。如斷多羅樹心。不可復生(多羅。舊名貝多。此翻岸形。直而且高。葉可書經。此樹若斷其心。即便枯死)。
[0362b21] 律攝云。波羅市迦者。是極惡義。又他勝義。纔犯之時。被他淨行者所欺勝故。又被煩惱所摧勝故。出家近圓。為除煩惱。今破禁戒。反被降伏。又能害善品令使銷滅故。又復能生惡趣之罪。名波羅市迦(近圓者。圓。謂涅槃。受比丘戒。則能親近涅槃。故名近圓。亦名具圓。以此具戒。是涅槃正因緣故)。
[0362c03] ○二別列四。初婬戒。二盜戒。三殺戒。四大妄語戒。律攝云。先婬後殺。此依犯緣前後而說。又依由前引生後故而為次第。由不淨行。便行偷盜。既行盜已。遂殺怨家。殺已問時。便作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