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此為身界。於其觸界及身識界。亦復如是。於其意界。能正了知。此為意界。於其法界及意識界。亦復如是。於如此等世俗法中。如是如是。如實了知。智見通慧。現觀等覺。周遍照了。名世間智。諸聖弟子。於此所說世間智中。應正尋思。應善稱量。應審觀察。此世間智。正修習時。為能令[6]生生法有情永脫生不。為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脫老不。病法死法。愁法歎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亦復如是。既審察已。能正了知。此世間智。正修習時。不能令彼生法有情永脫於生。不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脫於老。病法死法。愁法歎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亦復如是。所以者何。此世間智。非賢聖法。非能永出。非趣涅槃。非能永厭。非能永離。非能永滅。非能永寂。非真通慧。非正等覺。不證涅槃。是感生法。是感老法病法死法愁法歎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彼於如是。尋思稱量。審觀察時。於世間法。住怖畏想。於出世法。住安靜想。以於世間生怖畏故。都無執受。無執受故。不生渴愛。不渴愛故。便自內證究竟涅槃。證涅槃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名於此世間智中應正尋思應善稱量應審觀察。出世智者。謂於一切蘊界處中。能正了知。如是諸法。是無常性。苦性病性。癰性箭性。惱性害性。怖性熱性。壞性滅性。災性橫性。有疫癘性。虛性偽性。空性妄性。無實我性。難保信性。於如是等諸法性中。如實了知。智見通慧。現觀等覺。周遍照了名出世智。諸聖弟子。於此所說出世智中。應正尋思應善稱量應審觀察。此出世智。正修習時。為能令彼生法有情永脫生不。為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脫老不。病法死法。愁法歎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亦復如是。既審察已。能正了知。此出世智。正修習時。定能[*]令彼生法有情永脫於生。定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脫於老。病法死法。愁法歎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亦復如是。所以者何。此出世智。是賢聖法。是能永出。是趣涅槃。是能永厭。是能永離。是能永滅。是能永寂。是真通慧。是正等覺。能證涅槃。非感生法。非感老法。病法死法愁法歎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彼於如是尋思稱量審觀察時。於出世法。生珍寶想。於世間法。生下賤想。以於出世。生珍寶故。便生歡喜。生歡喜故。其心安適。心安適故。身得輕安。身輕安故。便受悅樂。受悅樂故。心得寂定。心寂定故。能實知見。實知見故。能深厭背。深厭背故。能正離欲。正離欲故。能得解脫。得解脫[1]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名於此出世智中。應正尋思應善稱量應審觀察。如是名為有二妙智。應正尋思應善稱量應審觀察。能得未得。能觸未觸。能證未證。能超愁歎。能滅憂苦。能會正理。能獲甘露。能證涅槃。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有二種妙智 [2]知者應尋思
謂世出世間 能正盡眾苦
應觀世間智 發生怖畏想
都無有執受 展轉證涅槃
應觀出世智 發生珍[3]寶想
由此生歡喜 便得身輕安
輕安故悅樂 悅樂故心定
由心得定故 便能生覺支
覺支觀聖諦 永斷諸疑網
無疑無所取 永[4]脫眾苦邊
[0676a29] 重攝前經嗢柁南曰。
二根二焦惱 二行二戒見
二作及不作 二智有二種
[0676b03]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為欲矯誑諸眾生故。為求名譽遠所聞故。為求利養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實。於如來所。修行梵行。若有苾芻。為通達故。為遍知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實。於如來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諸苾芻。為通達故。為遍知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實。通所通達。知所遍知。既能如實。通所通達。知所遍知。便能如實。斷所應斷。修所應修。證所應證。既能如實斷修證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是若有為通達故。為遍知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實。於如來所。修行梵行。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為矯誑名譽 利養及恭敬
非真修梵行 是虛妄出家
為通達遍知 速證最上義
是真修梵行 非虛妄出家
[0676b20]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為欲矯誑諸眾生故。為求名譽遠所聞故。為求利養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實。於如來所。修行梵行。若有苾芻。為律儀故。為正斷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實於如來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諸苾芻。為律儀故。為正斷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實。守護六根。不虧禁戒及能速證最上正斷。既能如實。守護六根。不虧禁戒及能速證最上正斷。便能如實。斷所應斷。修所應修。證所應證。既能如實斷修證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是若有為律儀故。為正斷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實。於如來所。修行梵行。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為矯誑名譽 利養及恭敬
非真修梵行 是虛妄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