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消息
主题:杂阿含经41
wu1fade发表于 2015-07-01 23:21
四十一、五转经:本经叙述佛陀乃如实而知五受阴。假若沙门、婆罗门,能如实而知五受阴的话,就得解脱。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五取蕴,就是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我对于此五取蕴,由五个方面如实知道其真相 —— 对于色如实而知,色集、色味、色患、色离等,如实而知。同样,对于受、想、行、识,也如实而知,识集、识味、识患、识离等,也如实而知。
什么是对于色如实而知呢?诸所有的色,一切的四大,以及由四大所造之色,都称为色,这就是对于色如实而知;什么是对于色集如实而知呢?对于色的喜爱,叫做色集,这是对于色集如实而知;什么是对于色味如实而知呢?因为色的缘故,而生喜乐,叫做色味,这是对于色味如实而知;什么是对于色患如实而知呢?此色是无常、苦、变易法,称为色患,这是对于色患如实而知;什么是对于色离如实而知呢?如果对于色,能调伏欲贪、舍断欲贪、超越欲贪的话,就叫做色离,这是如实知道色离。
什么是对于受如实而知呢?有六类受,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都名为受,这是如实而知受;什么是对于受集如实而知呢?对境界认知的升起就是受的原因,这是如实而知受集;什么是对于受味如实而知呢?缘于六受,而生喜乐,叫做受味,这就是如实而知受味;什么是对于受患如实而知呢?此受为无常、苦、变易法,叫做受患,这是如实知受患;什么是对于受离如实而知呢?对于受,能够调伏欲贪,舍断欲贪,超越欲贪的话,就叫做受离,这是如实而知受离。
什么是如实而知想呢?有六类想,那六种呢?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都名为想,这是如实而知想;什么是对于想集如实而知呢?对境界认知的升起就是想的原因,这是如实而知想集;什么是对于想味如实而知呢?由于想的因缘,而生喜乐,叫做想味,这是如实而知想味;什么是如实而知想患呢?此想为无常、苦、变易法,叫做想患,这是如实而知想患;什么是对于想离如实而知呢?对于想,能够调伏欲贪、舍断欲贪、超越欲贪,就叫做想离,这是如实而知想离。
什么是如实而知行呢?有六类思,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都名为行,这是如实而知行;什么是如实而知行集呢?对境界认知的升起就是行的原因,这是如实而知行集;什么是对于行味如实而知呢?由于行的因缘,而生喜乐,叫做行味,这是如实而知行味;什么是对于行患如实而知呢?此行无常、苦,是变易法,叫做行患,这是如实而知行患;什么是对于行离如实而知呢?对于行,能够调伏欲贪、舍断欲贪、超越欲贪,就叫做行离,这是如实而知行离。
什么是对于识如实而知呢?有六类识,眼识,耳、鼻、舌、身、意识,都名为识,这是对于识如实而知;什么是对于识集如实而知呢?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升起,是识的原因,这是对于识集如实而知;什么是对于识味如实而知呢?由于识的因缘,而生喜乐,叫做识味,这是如实而知识味;什么是对于识患如实而知呢?此识为无常、苦,是变易法,叫做识患,这是如实而知识患;什么是如实而知识离呢?对于识,能够调伏欲贪、舍断欲贪、超越欲贪,叫做识离,这是如实而知识离。
比丘们!如果有一位沙门、婆罗门,对于色,能如此知、如此见,趣向离欲的话,就是正确的修行。如能正确的修行,我就会说他入于正法。受想行识也是同理。如果有一位沙门、婆罗门,对于色,能如实知、如实见的话,就能对于色欲生厌而舍离,而不起一切烦恼,而会心得解脱!如果心得解脱的人,就会完全清净。完全清净的人,就是梵行已立,梵行已立的人,就会离一切而自在!这叫做苦的断尽。受想行识,也是同样的道理!」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注:
1、「五受阴;五盛阴」,南传作「五取蕴」(pañcannaṃ upādānakkhandhānaṃ, pañcupādānakkhandh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所执着的五个集合体」(five aggregates subject to clinging),这里汉译的「受」显然是「取;执取」(upādāna)的另译。「阴」,汉译另也译为「蕴」、「犍度」(khandha),南传作「蕴」(khandhe),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集合体」(aggregates)。

2、色:物质,这里尤指身体;
受:感受;
想:六识的取相作用;
行:除了受想之外,六识的其他活动,尤指思;
识: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前五识是了别外境的功能,意识是分别、执取的功能。

3、六思身:
南传作「六类思」(chayime cetanākāyā,直译为「六思身」),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六类意志力」(six classes of volition)。按:这里的「身」(kāya),不是指「身体」,而是「种类」的意思,其他「六受身、六想身、六识身」等亦同。「行」(saṅkhār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意志的形成」(volition formations),在经文中惯用复数格,论师们多解说为指「受、
下一页 (1/2)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