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消息
主题:重治毗尼事義集要(17卷)蕅益沙門 智旭 彚釋
释迦真胜发表于 2009-09-30 11:46
祖名慧能。本是嶺南賣柴人。偶聞客誦金剛經。心即開悟。乃詣黃梅見五祖。密傳衣鉢。隱於獵人隊中十五年。後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風吹幡動。一曰風動。一曰幡動。議論不已。祖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法師異之。訊知是傳衣鉢者。乃為鬀髮。集三師七證登壇受具。然後於菩提樹下開唱大法。
觀師十誓
[0349b05] 五臺山。亦名五頂。亦名清涼山。澄觀國師闡華嚴法門於此。十誓者。體不損沙門之表。心不違如來之制。坐不背法界之經。性不染情礙之境。足不履尼寺之塵。脇不觸居士之榻。目不視非儀之彩。舌不味過午之餚。手不釋圓明之珠。宿不離衣鉢之側。
大雄御極
[0349b11] 世尊於三界中。最為勇猛丈夫。故稱大雄。御。治也。統也。用也。易曰。乘龍御天。極。寶位也。又中也。至也。要會也。書曰。惟皇作極。御極者。處於法王尊位。用中道設化。統治大千世界也。
善逝藏機
[0349b15] 善逝者。如來十號之一。藏機者。眾生緣盡。則應化機息。
但除地獄
[0349b17] 地獄苦重。不能發心受戒。故梵網經不列其名。或問閻羅王亦地獄道。胡得在護法位中。既為護法。寧不受戒。答。若準他處經說。則閻羅亦可屬鬼神道。又是大權示現。若準梵網。并不列之。
隙駒莫挽
[0349b21] 古人云。人生如白駒過隙耳。言其迅速。
無量光塔
[0349b23] 即雲棲蓮池大師肉身塔也。護法居士以其專宏淨土。題為無量光塔。
原跋
魯魚滋長
[0349c02] 魯字與魚字相類。易於差譌。亦如亥豕之類。及烏鳶成馬之類也。滋長者。以喻佛法差悞。日甚一日。猶如魯魚不辨也。
真丹
[0349c05] 或云震旦。或云旃丹。以日初出曜於東隅。故得名也。
曹魏鎧公
[0349c07] 按此方如法受戒。始於曇摩迦羅。及沙門曇諦。而康僧鎧。同在嘉平年間。出曇無德律雜羯磨一卷。故云肇興於鎧公耳。肇。始也。
懷素律師
[0349c10] 俗姓范氏。京兆人。唐貞觀九年出家。依道成師學律。先居宏濟。後住太原。集四分僧尼戒本各一卷。僧尼羯磨各三卷。每每翻宣律師之案。致不足之意焉。非今相傳善書能飲之懷素也。彼與顏魯公同時。與今律師相去近百年。
矛盾
[0349c15] 矛以刺人。盾以自衛。昔有一人。兼鬻二器。售矛。則曰可以破堅盾。售盾。則曰可以禦利矛。故名自相矛盾。以喻五百問一書。與律藏自相反也。
亡羊
[0349c18] 語云。多岐亡羊。以喻不明律學綱宗。則異說紛紛。不能致一也。

[0349c20] 音慨。太息也。

[0349c21] 音衣。又音意。發語辭。又惟也。
總問辯
用前四戒通為觀境。以六觀之。事理相即
[0349c23] 大經一禁戒。即智論不缺戒。指初篇戒也。大經二清淨戒。即智論不破戒。指二篇戒也。大經三善戒。即智論不穿戒。指三篇以下也。大經四不缺戒。即智論不雜戒。指定共戒也。此四並是事戒。故通為所觀境也。大經五不析戒。即智論隨道戒及無著戒。此是空觀相應戒也。大經六大乘戒。即智論智所讚戒。大經七不退戒。八隨順戒。即智論自在戒。此是假觀相應戒也。大經九畢竟戒。即智論隨定戒。大經十具足波羅蜜戒。即智論具足戒。此是中觀相應戒也。並以五篇七聚為所觀境。故云篇聚一不可虧。
凡例
南山意旨
[0350a12] 道宣律師住終南山。故世稱律學為南山一宗。宣師雖宗四分律藏。每每採集眾部之長。
性罪遮罪
[0350a14] 雖未制戒之前。約世法中亦自有罪。名為性罪。如殺盜邪婬口四惡業之類也。世尊為出家人護世譏嫌。制立戒法。名為遮罪。如長衣宿食掘地損草之類也。佛制所遮。犯者得罪。故名遮罪。亦名制罪。謂從佛制邊得罪也。
聲聞遮罪大士悉皆同學
[0350a19] 菩薩戒本經云。毗尼建立遮罪。護眾生故。令不信者信。信者增廣。同聲聞學。何以故。聲聞自度。尚不離護他。何況菩薩。
為眾生故善巧權開
[0350a22] 菩薩戒本經云。又復遮罪住少利少作少方便者。菩薩不同學此戒。今按比丘二百五十戒中。但有捨墮六事。是菩薩戒所開。餘皆不妄開也。六事者。一從非親乞衣。二過受自恣與衣。三畜長鉢。四令非親里織師織衣。五畜蠶綿臥具。六受金銀。皆是為眾生故。非許自受用也。
天台義疏
[0350b04] 智者大師於梵網經心地品中。獨揭十重四十八輕戒法行之。名為義疏。每戒之下。必對小乘料簡同異。
提綱
三無漏學以戒為首
[0350b08] 佛頂經云。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斯則名為三無漏學。又云。縱有禪定多智現前。若不斷婬。必落魔道。若不斷殺。必落神道等。
式叉
[0350b11] 此翻為學。
五淨肉
[0350b12] 不見殺。不聞殺。不疑為己殺。自死。鳥殘。
十二法人
[0350b13] 即十二頭陀行也。
耶舍
[0350b14] 恐即佛陀耶舍。與竺佛念同譯四分律者。
人可使由之不可使知
[0350b15] 此言本出論語。今借用之。謂初受戒人。但可使其依律行持。未可使閱律藏。知其所從結戒之由。葢六羣比丘等。皆是大權示現。
下一页上一页  (7/15)
回帖(16):
16楼: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十七
古吳蕅益沙門 智旭 彚輯
[0476c19] 若比丘尼。至白衣舍。語 ..
15楼: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十六
古吳蕅益沙門 智旭 彚輯
[0469b03] 比丘尼戒
[0469b04] ..
14楼: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十五
古吳蕅益沙門 智旭 彚輯
[0462a14] ○阿蘭若法
[0462a1 ..

全部回帖(16)»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