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能证明。
古莲子:你难道是在过去或者未来和我聊天吗?当下,是不需要证明的。
古莲子:这就是我所说的,佛陀所有的教法,它不是一种方法,不是一个目标,它是慈悲的顿法,他开示观呼息,坐禅,他并不是讲有什么因地,他是在讲果地。他不是在讲修行,他是在讲怎么做佛,怎么做阿罗汉。包括动中禅,他不是在教导你由此而发现什么,由此而达到什么,他只是在教导一个人做阿罗汉,做佛。
篷:这就好比一个人吃饱了让饿肚子的人干瞪眼?
古莲子:不,佛陀从来不设立一个目标,你这样讲是还在说一个目标,一个达到,事实上没有目标。
古莲子:我不得不讲,佛陀教导的,不是一个方法,不是一个目标,不是一条道路,对不起,动停法友,佛陀的教导也不是一个主义。
篷:那么佛本身就是修行,没有法没有目标只有当下?
古莲子:佛陀从来不告诉我们有一个目的地要达成。一切都只是比喻,这些比喻是给那些非要达成什么的人不得已而说的。直到有一天,他们明白了,并不是一种达成。讲要达成什么并不是明确的指示。 佛本身就是修行,这句话是对的,佛本身就是修行,阿罗汉本身就是修行。如果讲有什么修行的话,但是,如果你真的明白,就会知道,其实,没有什么修行。他们没有什么修行,这就是为什么,阿罗汉会说所作已作,梵行已立。
篷(2238612604) 10:41:43
好吧,修佛没有理由。
古莲子:是的,修行要一个目标是错误的理解佛教的方式。佛法不是在修行,它不是修行,不是通过修行达到,现在根据很多人执着的情况,我们应当认识到,佛陀教导的真相是教你象一个阿罗汉或者佛陀一样地活着。
古莲子:在南传相应部呼息相应中,佛陀对大家讲,我身为菩萨时,就一直安住于呼息,佛陀是在说,我开示观呼息,它不是一种达到,它是教你怎么做佛,怎么做菩萨。如果说佛让我们观察腹部起伏,这不是一种方法,这也不是一条达到目的地的道路,这仅仅是,佛和阿罗汉就是这样看着自己的肚子的。所以,佛陀说,我开示了很多方法,但是,这仅仅是不得已讲是一种方法,你们最终要放下这种想法,你们要放下你们的筏子,抛弃你们的船。
篷: 然后佛和阿罗汉就跟全天下的人开玩笑说:修行就是这样?
古莲子:佛和阿罗汉是这样生活的,人们来向佛和阿罗汉学习,他们认为有一个目的,有一个达到,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佛和阿罗汉他们只开示他们现在做的是什么。
动停:
篷:佛忽悠了学习的人。
古莲子:不是佛忽悠了学习的人,是学习的人错误地理解了,他们总是带着目标,目的性。
篷:佛陀根本就无心细细讲解,只是应付而已,谁叫他们智慧不够呢
古莲子: 佛陀一直在细细地讲解,如果你看经典,就会发现,佛陀很慈悲。但仍然有很多人错误地领会佛陀的教导,因为他们本身对法的执着,对果的一种错误的执着。他们不明白,却很相当然,而且很执着。
动停:真实的释迦牟尼应该没有那摩无聊,讲那么多无聊的,于人并无真实利益的所谓经典
青山心跃:其实你最无聊呵呵
古莲子:佛陀是纯善的,他一生都在利益人。而且,他有很高的智慧。所以,佛陀不会伤害人,而尽可能的利益人。这就是他有时候会根据情况而说法。佛陀的最低行为是给对方一个微笑,当然这有时候也是最高的。或者佛陀干脆默默走开。默默走开是佛陀的最底线。他不会触恼别人。所以,除此之外的任何能利益众生的事情,他都会去做,包括教人孝道。所以,这叫做见机说法,因机施教。或者说次第说法。正因为如此,佛陀又有很高的智慧,所以,出现了很多的经典。对于这些经典,我们要知道,有时候,一部经典并不一定是针对我们来讲的。因为佛陀是应机利益人的。
篷:我想,如果是佛陀的话应该会觉得利益不利益人是无所谓的
古莲子:是的,这不会成为佛陀的执着,他不会执着地利益人。佛陀的慈悲,只是,就象花朵,他盛开了,就散发出芳香。他给所有人带来好处,最小的或者最大的。这就是慈悲。他是美好的,他只有香味,如果他有执着,那就只能是刺鼻的。
动停:释迦牟尼正法不可能有善恶之分别,所以,慈悲观一类的东西不可能是释迦牟尼所说,只能是外道的附会之说
古莲子:慈悲观也仅仅是佛陀的慈悲应机教导。而佛陀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当佛陀在开示慈心观的时候,这不是一个目的,对佛陀和阿罗汉来说,这是一种,这就是他们的果地,他们的静处方式。他祝福和不触恼任何有情。
动停(875611567) 11:04:11
有同感
古莲子:所以,我说佛陀的开示是教导果地,他不是在教导一个方法,佛陀是在讲佛和阿罗汉正在做的。佛陀说这是一条道路,其实这不是一条道路,这就是目的地。它不是一条道路,不是一种方法。它就是目的地。只要如此,就是佛,就是阿罗汉相应。佛说这是一条道路,这是因为人们都认为有一条道路他们需要走,但这不是一条道路,这是目的地。这很重要,我们都说,我们是学佛,是的,这是对的,学佛就是直接学佛,象佛一样。
篷:如果修佛真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