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4993阅读
  • 1回复

釋四分律比丘尼鈔科文 允堪 述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8
铜币
3121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釋四分律比丘尼鈔科文
 
天台沙門 允堪 述
 
鈔科分(二)
初題目(二)
初標鈔題(四分)
二舉述號(終南)
二本文(三)
初序分(三)
初如來在日教興(二)
初約制道敘教興(二)
初顯說處(原夫)
二示被機(二)
初指別益(寫冶)
二指通益(慈風)
二今機別敘教興(三)
初愛道五百初請度緣(時有)
二如來鑑機恐陷正法(蓋大)
三慶喜哀請八敬令傳(阿難)
二末後漸將訛善(洎如)
三今師遂伸撰述(三)
初師承有據濡毫被機(余忝)
二遮煩取要勒成篇卷(若文)
三正立宗本傍取會通(今所)
二正宗(二)
初通列篇目(勸學)
二隨篇別解(三十)
初勸學篇(二)
初牒篇名
二依篇釋(三)
初分門
二別解(三)
初順益(二)
初引大乘經論(二)
初約四經明(第一)
二據二論辨(大智)
二引小乘律論(二)
初明二律(此律)
二引兩論(成實)
二違損(二)
初總引諸經(第二)
二別明律論(二)
初引本宗(此律)
二引異部(十誦)
三業報(二)
初辨威儀(第三)
二明戒分(佛告)
三結勸(總計)
二釋聚篇至三十雜篇○
三流通○
○二釋聚篇(二)
初牒篇名
二隨篇解(二)
初開章
二列釋(二)
初通列七聚(七)
初八棄(第一)
二僧殘(第二)
三偷蘭(第三)
四二提(第四)
五提舍(第五)
六吉羅(第六)
七惡說(第七)
二別問名義(二)
初問答名異體同(問曰)
二別釋能所名義(二)
初從能治行立名(二)
初合明(言毗)
二雙結(此上)
二就所詮行立名(二)
初釋因果二名(三)
初通標(此下)
二合解(言尸)
三雙結(二)
初對論強弱(雖因)
二互攝理通(若欲)
二示受隨兩義(二)
初結前生後(上明)
二正明受隨(二)
初明受(言受)
二辨隨(二)
初總釋名義(二隨)
二分示二種(三)
初標顯(隨有)
二歷明(二)
初示二持(所言)
二明兩犯(言止)
三雙結(故二)
○三結界篇(二)
初牒篇名
二依篇釋(二)
初分門
二別解(三)
初定量(第一)
二大界(二)
初牒名開章(第二)
二隨章正辨(六)
初簡緣(第一)
二立相(二)
初引文(二)
初示界相(第二)
二辨界形(見論)
二義判(二)
初立相隨時(義云)
二唱結離過(然須)
三唱形(第三)
四集僧(第四)
五辨欲(第五)
六作法(第六)
三戒場(二)
初牒名分章(第三)
二隨章別釋(二)
初竪標(第一)
二立圖(三)
初敘意示圖(第二)
二覆顯三相(今依)
三結屬宜通(上來)
三擇非(第三)
四唱相(二)
初唱結戒場(二)
初示唱法(第四)
二加羯磨(上座)
二唱結大界(二)
初示唱相(次結)
二加結法(上座)
五解界(二)
初解無場大界(第五)
二解有場大界(二)
初明二解法(若有)
二通示失否(此律)
○四集眾篇(二)
初牒篇名
二隨篇釋(二)
初開章
二列釋(三)
初鳴稚(四)
初引教顯功(第一)
二維那打法(既知)
三翻辨華梵(西傳)
四作相義通(五分)
二集僧(二)
初作法攝(第二)
二自然攝(二)
初明可分別(第二)
二不可分別(二不)
三分齊(二)
初通明四僧(第三)
二結簡淨穢(義云)
○五足數篇(二)
初牒篇名
二依篇釋(二)
初分門
二別解(二)
初釋眾(二)
初通列二部人數(二)
初他部及義加(第一)
二本宗自列相(此律)
三他本共列相(和尚)
二簡辨應法是非(三)
初未言開足(義云十)
二示自言相(義云自)
三避惡離過(義云若)
二簡相(二)
初通簡內外(第二)
二別簡坐立(若欲)
○六受欲篇(二)
初牒篇名
二隨篇解(二)
初開章
二列釋(二)
初欲緣(二)
初牒釋(第一)
二問答(問無)
二說法(二)
初明屏處受欲(二)
初健者廣說(二)
初別明(二)
初明自說(第二)
二辨轉他(次明)
二通問(問欲)
二病人開略(二)
初通示略法(此律)
二別問現相(問餘)
二辨入眾說儀(二)
初示儀(對眾)
二問答(四)
初問合說成否(問對)
二問多坐多立(問欲)
三問遇緣失否(問睡)
四問事訖不來(問與)
○七十戒篇(二)
初牒篇名
二依篇釋(二)
初分門
二別解(二)
初釋名(第一)
二出家(七)
初推功離苦(第二)
二制聽和合(五百)
三立法請師(次請)
四嚴地施座(清淨)
五辭親革俗(欲出)
六說法披剃(入道)
七禮慶悅情(度人)
三受戒(二)
初集僧和白(第三)
二正明受法(三)
初受前方便(五分)
二正受說相(我某)
三別示餘法(既知)
四受衣(二)
初受捨衣法(第四)
二受捨鉢法(受鉢)
五說淨(第五)
六捨墮(第六)
七說戒(三)
初示通別二說(第二)
二辨五德十數(二)
初明五德(愛道)
二辨十數(僧祇)
三明式叉對首
八安居(第八)
九受日(第九)
十自恣(二)
初就眾別自恣(二)
初五人已下通別法(第十)
二四人已下對首法(對首)
二示受誦賞罰(母論)
○八學戒篇(二)
初牒篇名
二隨篇解(二)
初開章
二列釋(五)
初翻名(第一)
二乞戒(第二)
三秉法(第三)
四六法(第四)
五行法(二)
初年十八(二)
初明三法(第五)
二十八法(僧祇)
二伸問答(二)
初問授法儀軌(問受)
二問年減開成(三)
初正問成否(問學)
二義斥今非(義云)
三遮其妄引(二)
初正斥妄引(或有)
二辨年十二(三)
初正明(相造)
二問答(問何)
三義解(義云)
○九畜眾篇(二)
初牒篇名
二依篇釋(二)
初分門
二別解(二)
初畜意(二)
初通辨度人(第一)
二別明依止(若受)
二制乞(二)
初明乞示儀(第二)
二問和加法(僧作)
○十具戒篇(二)
初牒篇名
二隨篇解(二)
初開章
二列釋(二)
初由藉(第一)
二本法(二)
初牒章分文(第二)
二隨章正釋(十)
初請師(二)
初通敘請意(第一)
二別示請法(三)
初明請二師(二)
初和尚(先明)
二闍梨(注次請)
二問師名義(問何)
三簡德秉宣(二)
初選德攝人(僧祇)
二詰彼白讀(問諸)
二戒緣(二)
初先陳緣境(第二)
二開彼心懷(知所)
三安置(第三)
四白差(第四)
五出問(二)
初差問所因(第五)
二威儀出問(三)
初問前方便(今正)
二正問遮難(二)
初問難(一汝)
二問遮(問巳)
三問章示察(又當)
六白喚(第六)
七乞戒(第七)
八和白(第八)
九問難(第九)
十正受(六)
初標結導發上心(第十)
二引論證持優劣(智度)
三示量內外推功(當廣)
四檢校離非從正(正作)
五秉法授體記時(知是)
六緣難開加三二(此律)
三至僧(二)
初牒章敘由(第三)
二別陳問答(二)
初總標(就中)
二別列(二)
初問僧來成受(一問)
二問俗舍結受(二問)
三問本法受名(三問)
四問本法僧寺(四問)
五問俗相開受(三)
初總陳問答(五問)
二雙結得否(二)
初問得受(問云)
二問不得(問云)
三縱奪歸宗(今兩)
六問開別送往(六問)
七問尼須結界(七問)
八問本法安置(八問)
九問請師方法(九問)
十問乞戒儀軌(十問)
四戒相(三)
初示說八四(二)
初說八棄(第四)
二示四依(次當)
二受已告陳(汝已)
三義設餘行(義云)
五退捨(三)
初本宗對內眾(第五)
二婆論通餘人(婆論)
三示無知傷歎(今時)
○十一六念篇(二)
初牒篇名
二依篇釋(六)
初日月(第一)
二食處(第二)
三受時(第三)
四衣鉢(第四)
五背別(第五)
六康羸(第六)
○十二受衣篇(二)
初牒篇名
二隨篇解(二)
初開章
二列釋(十七)
初制聽(第一)
二功能(第二)
三釋名(第三)
四財如(第四)
五體如(第五)
六色如(第六)
七量如(第七)
八條數(第八)
九隄數(第九)
十重數(第十)
十一作法(第十一)
十二受法(第十二)
十三捨法(第十三)
十四得失(第十四)
十五補浣(第十五)
十六敬護(第十六)
十七坐具(第十七)
○十三受鉢篇(二)
初牒篇名
二依篇釋(二)
初分門
二別解(七)
初制意(第一)
二體如(第二)
三色如(第三)
四量如(第四)
五受捨(第五)
六失法(二)
初正明(第六)
二問答(問但)
七護法(第七)
○十四淨施篇(二)
初牒篇名
二隨篇解(二)
初開章
二列釋(五)
初施主(二)
初通標簡略(第一)
二別明展轉(二)
初牒名分列(今且)
二束位對人(前三)
二請法(二)
初對道(第二)
二對俗(次錢)
三說淨(二)
初對首(二)
初對尼說(第三)
二俗對說(婆論)
二心念(五分)
四存亡(第四)
五失法(第五)
○十五說戒篇(二)
初牒篇名
二依篇釋(二)
初分門
二別解(六)
初時節(第一)
二緣集(第二)
三儀式(二)
初牒章敘意(第三)
二依章列釋(九)
初鋪設召集(此律)
二因辨行籌(十誦)
三入座說偈(初入)
四水湯盥掌(年少)
五唱白行籌(維那)
六請差陞座(彼維)
七散灑供養(香水)
八未受退告(供養)
九審問送心(戒師)
四差使(二)
初明差使往來(三)
初作法差往(第四)
二立囑授人(四分)
三受教歸告(尼明)
二辨尼眾說法(二)
初和白離非(次說)
二說終告散(若說)
五客舊(二)
初問答(二)
初問客來說儀(第五)
二問有緣開起(問說)
二別簡(二)
初說法誦經(若眾)
二識疑發露(若於)
六略說(二)
初明僧法(二)
初難緣開略(第六)
二眾主告示(若眾)
二別人法(次明)
○十六安居篇(二)
初牒篇名
二隨篇解(二)
初開章
二列釋(八)
初制意(第一)
二結時(二)
初定時結罪(第二)
二示過依人(二)
初擇處離過(明了)
二告俗請僧(三)
初正明(僧祇)
二引證(故五)
三例歎(義云)
三夏閏(第三)
四對首(二)
初前安居法(二)
初合明(第四)
二問答(問所)
二後安居法(後安)
五心念(第五)
六忘成(二)
初引律(第六)
二義斷(義云)
七及界(第七)
八移夏(三)
初總明二難(第八)
二移處結成(若至)
三問答除妨(二)
初問忘不受日(問遇)
二問遇難不還(問遇)
○十七受日篇(二)
初牒篇名
二依篇釋(二)
初分門
二別解(六)
初受緣(二)
初三寶請召(第一)
二私緣通塞(僧祇)
二互用(第二)
三受法(二)
初正明(二)
初受辭(第三)
二彰示(此對)
二問答(二)
初問羯磨開受(問尼)
二原聖意斥非(義云)
四得重(第四)
五逢難(第五)
六五利(三)
初敘名(第六)
二彰利(五利)
三示過(僧祇)
○十八自恣篇(二)
初牒篇名
二隨篇解(二)
初開章
二列釋(十)
初制意(第一)
二時節(第二)
三集僧(第三)
四差使(二)
初明廣法(二)
初差使告僧(第四)
二傳教歸眾(尼說)
二辨略法(若大)
五簡人(二)
初示二種五德(第五)
二顯差二所以(五分)
六秉法(三)
初先定儀軌(第六)
二集欲問宗(問僧)
三正宣羯磨(大姉)
七五德(二)
初五德白和(第七)
二行坐草法(次明)
八自恣(第八)
九略法(四)
初略法如非(第九)
二五人隻差(上明)
三四人對首(若界)
四獨住心念(若依)
十雜法(二)
初別問說辭(第十)
二正明雜相(若僧)
○十九師徒篇(二)
初牒篇名
二依篇釋(二)
初分門
二別解(十三)
初師徒名(第一)
二依止意(第二)
三免依止(第三)
四合依止(第四)
五通行法(二)
初本宗通行七法(第五)
二他部幾諫二師(僧祇)
六白事法(二)
初白師法(第六)
二隨師法(見論)
七請經法(第七)
八報恩法(二)
初師嚴修敬(二)
初執勞申奉(第八)
二失禮貽殃(若有)
二師過須離
九無師法(第九)
十簡師法(二)
初通示闍梨(第十)
二別簡二師(義云)
十一請師法(第十一)
十二攝師法(二)
初相攝軌儀(第十二)
二料簡去住(十誦)
十三訶懺法(三)
初訶畜如非(第十三)
二懲責離過(義云)
三折攝適時(此律)
○二十致敬篇(二)
初牒篇名
二隨篇解(二)
初開章
二列釋(十)
初敬寺(四)
初內違外失(第一)
二引示名處(古德)
三慢毀招殃(五百)
四翻辨眾號(地持)
二敬佛(三)
初敬造乖方(第二)
二規模應法(又佛)
三王匠如非(二)
初兩如獲福(敬福)
二雙非失祐(問居)
三敬法(二)
初人法變訛(二)
初學習忘本
二抄寫亂真(或有)
二經律彰報(故敬)
四敬僧(二)
初彰過(第四)
二引證(二)
初引多文示非(故大)
二引二典修敬(大悲)
五定尊(二)
初示尊[(白-日+田)/廾]呼召(第五)
二明上下坐儀(僧祇)
六致拜(二)
初翻名(第六)
二釋義(二)
初禮敬合宜(二)
初三法品式(智度)
二禮繞如非(五分)
二語受離過(僧祇)
七八敬(二)
初求度元由(三)
初曇彌致請(第七)
二慶喜遭謫(母論)
三推不開意(見論)
二申敬方法(三)
初敘別(然法)
二別陳(中含)
三問答(闕何)
八報恩(第八)
九醫藥(四)
初開所乘(第九)
二明醫治(見論)
三辨餘術(五分)
四示藥餌(患吐)
十殯終(二)
初明遣殯(第十)
二示所呼(僧祇)
○二十一隨戒篇(二)
初牒篇名
二依篇釋(二)
初別明(七)
初八棄(二)
初通標(二)
初標簡所釋
二通示戒數(尼總)
二別釋(五)
初大婬戒(二)
初牒名列緣(婬戒)
二隨難別解(二)
初明犯(二)
初明自業(此律)
二辨教他(若比)
二不犯
二盜殺妄(二)
初殺戒委明(二)
初標名列緣
二隨難釋(二)
初明犯(二)
初標列(此中)
二隨明(十三)
初示佛物(第一)
二明法物(二)
初引文(第二)
二義決(義云)
三顯僧物(第三)
四三寶互(二)
初總示(第四)
二別明(二)
初二寶唯塞(寶梁)
二僧物通塞(五百)
五當體互(三)
初他部(第五)
二義判(義云)
三本宗(此律)
六像寶互(第六)
七物自互(第七)
八辨出貸(第八)
九明賓客(二)
初待道俗法(第九)
二給病僕法(十誦)
十示人物(六)
初掌護損失(第十)
二寄借破損(十誦)
三屬賊成否(有人)
四未抄持出(僧祇)
五自他輸稅(僧祇)
六狂施不得(伽論)
十一非人物(第十一)
十二畜生物(第十二)
十三明盜業(第十三)
二不犯
二殺妄通略
三摩觸戒(二)
初牒名列緣(摩訶)
二隨難別解(二)
初明犯(若尼)
二不犯(二)
初引文(十誦)
二義設(義云)
四八事戒(二)
初標名列緣(八事)
二隨難別釋(二)
初明犯(此律)
二不犯
五覆藏戒(二)
初牒名列緣(覆藏)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8
铜币
3121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0-02
二隨文別解(二)
初明犯(二)
初引文義辨相(二)
初引文辨覆藏(十誦)
二約義明發露(義云)
二對異眾不成(十誦)
二不犯
二僧殘○
三捨墮○
四單提○
五提舍○
六眾學○
七滅諍○
二結示○
○二僧殘(二)
初通標簡示
二別指隨明(七)
初媒嫁戒(二)
初標名列緣(媒嫁)
二隨難別釋(此律)
二言人戒(二)
初牒名列緣(言人)
二隨難別解(二)
初明犯(此律)
二通塞(若被)
三度賊女(二)
初標名列緣(度賊)
二別示第一(十誦)
四四獨戒(二)
初牒名顯總(四獨)
二分四別示(二)
初歷明犯相(二)
初獨渡河(二)
初標名舉緣(先明)
二列相具解(四)(如文)
二獨入村(二)
初牒名標緣(獨入)
二列相具釋(二)
初單示前一(一是)
二合顯後三(二者)
三獨宿戒(獨宿)
四獨後行(獨在)
二別示不犯(三)
初開渡河(次)
二開村宿(入村)
三開獨行(獨行)
五受染心(二)
初標名列緣(受染)
二引文定犯(僧祇)
六勸受染(二)
初牒名標緣(勸受)
二列相略解(一是)
七汙家戒(二)
初標名列緣
二引文委釋(二)
初明犯(二)
初引律(此律)
二引論(婆論)
二不犯
○三捨墮(二)
初通標簡示
二別舉隨明(九)
初離衣戒(二)
初牒名列緣(離衣)
二具辨第三(二)
初合明三礙(人衣)
二別釋界礙(二)
初約當宗解(二)
初通列(四者)
二簡辨(二)
初簡強弱(前中)
二辨勢分(此律)
二據他部明(四)(如文)
二畜寶戒(二)
初標名列緣(畜寶)
二隨難別釋(二)
初列相通制(寶是)
二開畜得否(八)
初田宅(次明)
二園池(第二)
三鹽粟(第三)
四奴婢(第四)
五群畜(第五)
六錢寶(第六)
七牀褥(第七)
八釜護(第八)
三貿寶戒(二)
初牒名列緣(貿寶)
二引文示相(此律)
四販賣戒(二)
初標名列緣(販賣)
二隨難別示(二)
初釋貿(二)
初語易成淨(十誦)
二還使如非(十誦)
二彰損(五百)
五迴僧僧(二)
初牒名列緣(廻僧)
二別解二物(二)
初明僧物(此律)
二辨餘物(五分)
六乞蘇油(二)
初標名列緣(乞蘇)
二義詳犯否(義云)
七食作衣(二)
初牒名略緣(迴現)
二別顯犯相(若居)
八畜長鉢(二)
初標名列緣(過畜)
二二三別示(十六)
九貿還奪(二)
初牒名列緣(貿衣)
二一四別示(十誦)
○四單提奪(二)
初通標簡示
二別舉隨明(百一)
初小妄語(二)
初標名列緣
二別解犯相
二惡罵戒(二)
初標名列緣
二別解犯相
三兩舌戒(二)
初標名列緣
二別解犯相
四共男宿(二)
初標名列緣
二別解犯相
五未具宿(二)
初標名列緣
二別解犯相
六同誦戒(二)
初標名列緣
二別解犯相
七說麤罪(二)
初標名列緣
二別解犯相
八說法過(二)
初標名列緣
二別解犯相
九掘地戒(二)
初標名列緣
二別解犯相
十壞生種(二)
初牒名列緣
二別示犯否(二)
初論犯(二)
初明種淨(二)
初通列種淨(此律)
二對種分淨(僧祇)
二定輕重(若以)
二示開(見論)
十一露地敷(二)
初牒名列緣
二引文隨釋
十二屏處敷(二)
初舉號(屏處)
二示緣(具六)
十三強敷戒(二)
初牒名列緣
二引文隨釋
十四用蟲水(二)
初牒名列緣
二引文隨釋
十五別眾食(二)
初牒名列緣
二引文隨釋
十六非時食(二)
初牒名列緣
二引文隨釋
十七殘宿食(二)
初牒名列緣
二引文隨釋
十八不受食(二)
初標名示緣(不受)
二通辨諸相(四)
初能授是非(見論)
二所受通塞(此律除)
三錯誤不成(此律下)
四別明三失(此律受)
十九共屏坐(二)
初標名列緣
二隨相別解
二十共露坐(二)
初標名列緣
二隨相別解
二十一觀軍陣(二)
初標名列緣
二隨相別解
二十二飲酒戒(二)
初標名列緣
二隨相別解
二十三水中戲(二)
初標名列緣
二隨相別解
二十四擊攊他(二)
初標名列緣
二隨相別解
二十五不受諫(二)
初標名列緣
二隨相別解
二十六恐怖尼(二)
初標目
二列緣
二十七減半浴(二)
初標名列緣
二隨相別解
二十八露然火(二)
初標名列緣
二隨相別解
二十九藏衣鉢(二)
初標名列緣
二隨相別解
三十著白衣(二)
初標目
二列緣
三十一斷畜命(二)
初標目
二列緣
三十二飲蟲水(二)
初牒名列緣
二隨相別解
三十三賊期行(二)
初牒名列緣
二隨相別解
三十四拒勸學(二)
初舉號(拒勸)
二示緣(具五)
三十五毀毗尼(二)
初牒名列緣
二隨相別解
三十六不攝耳(二)
初牒名列緣
二隨相別解
三十七賞後悔(二)
初標名略緣
二隨相別釋
三十八屏聽諍(二)
初標名略緣
二隨相別釋
三十九瞋打尼(二)
初標牒犯緣
二引文隨解
四十手搏尼(二)
初標牒犯緣
二引文隨解
四十一捉遺寶(二)
初標名列緣(捉遺)
二正論犯否(二)
初定犯相(婆論)
二示開緣(二)
初示收舉(此律)
二明捨遺(僧祇)
三顯伏藏(若治)
四彰取受(僧祇)
四十二非入聚(二)
初牒名列緣(非時)
二隨釋犯否(二)
初明犯(二)
初引文示白法(十誦)
二因解聚村名(智論)
二不犯(此律)
四十三過量牀(二)
初標名列緣
二別示犯否
四十四食蒜戒(二)
初牒名列緣(食蒜)
二隨相別解(二)
初推釋重輕(所以)
二彰開離過(僧祇)
四十五剃毛戒(二)
初標名略緣(剃三)
二引文通顯(二)
初簡示(母論)
二雜明(剃髮)
四十六淨過分(二)
初牒名標緣
二隨相別釋
四十七供水扇(二)
初牒名標緣
二隨相別釋
四十八乞五穀(二)
初牒名標緣
二隨相別釋
四十九觀伎樂(二)
初牒名標緣
二隨相別釋
五十屏共語(二)
初牒名標緣
二隨相別釋
五十一坐不辭(二)
初舉號
二示緣
五十二輒坐牀(二)
初舉號
二示緣
五十三入暗室(二)
初標名簡屏暗(共男)
二文義定制聽(五分)
五十四惡心詛(二)
初牒名列緣
二隨相別解
五十五椎胷哭(二)
初牒名列緣
二隨相別解
五十六覆同牀(二)
初牒名列緣
二隨相別解
五十七惱客舊(二)
初標目(故惱)
二列緣(具四)
五十八同活病(二)
初標名示緣(同活)
二引律通釋(五分)
五十九牽他出(二)
初牒名列緣
二引文通釋
六十無事行(二)
初牒名列緣
二引文通釋
六十一不知請(二)
初牒名列緣
二引文通釋
六十二露洗身(二)
初牒名列緣
二引文通釋
六十三不看衣(二)
初牒名列緣
二引文通釋
六十四障施僧(二)
初舉號
二示緣
六十五輒著衣(二)
初舉號
二示緣
六十六與外衣(二)
初標名列犯緣(與俗)
二示文義判誡(十誦)
六十七遮分衣(二)
初標目
二列緣
六十八與外食(二)
初牒名列犯緣(與白)
二約文義消歎(五分)
六十九為俗使(二)
初標目
二列緣
七十自妨績(二)
初標名列緣(自手)
二隨相通示(二)
初正辨制開(十誦)
二義評傷歎(義云)
七十一俗牀臥(二)
初舉號
二示緣
七十二宿不辭(二)
初舉號
二示緣
七十三度身女(二)
初標名列緣(度妊)
二委示聽否(十誦)
七十四度童女(二)
初牒名列緣(度童)
二引論通解(婆論)
七十五不二歲(二)
初標目
二列緣
七十六不說六(二)
初標目
二列緣
七十七度遮女(二)
初標目
二列緣
七十八不事攝(二)
初標目
二列緣
七十九受已離(二)
初標目
二列緣
八十未滿度(二)
初標目
二列緣
八十一度人謗(二)
初標目
二列緣
八十二三不聽(二)
初標目
二列緣
八十三不與學(二)
初標目
二列緣
八十四多度人(二)
初牒名列緣
二隨相別辨
八十五不請教(二)
初舉號(不半)
二示緣(具三)
八十六不詣恣(二)
初牒名列緣
二隨相別辨
八十七不依安(二)
初標目(不依)
二列緣(具三)
八十八不白入(二)
初牒名列緣
二隨相別辨
八十九罵比丘(二)
初牒名列緣
二隨相別辨
九十罵尼眾(二)
初標目(罵尼)
二列緣(具四)
九十一使男治(二)
初標名略緣制意(不白)
二引律示相指前(五分)
九十二背請戒(二)
初標名略緣(背請)
二正辨開制(若受)
九十三家生妬(二)
初牒名列緣(於家)
二二律定犯(十誦)
九十四香塗身(二)
初標名略緣
二原佛制意
九十五著婦嚴(二)
初標名略緣
二原佛制意
九十六乘乘行(二)
初標名略緣(乘乘)
二示相開得(五分)
九十七不著衣(二)
初舉號
二示緣
九十八不安居(二)
初舉號
二示緣
九十九呪活命(二)
初標名列緣(誦呪)
二引文定犯(十誦)
一百輒問義(二)
初標名(先不)
二制意(制意)
百一尼不敬(二)
初標名略緣(百夏)
二顯禮原制(若不)
○五提舍
○六眾學
○七滅諍
○二結示(上來)
○二十二匡眾篇(二)
初牒篇名
二隨篇解(二)
初開章
二列釋(五)
初教有興廢(二)
初釋興(第一)
二辨廢(若法)
二簡知事德(三)
初總敘諸德(第二)
二別明知事(寶梁)
三不具成損(若不)
三秉教通塞(二)
初諸義通塞(二)
初依教辨通(二)
初通俗治(第三)
二局道治(涅槃)
二隨情辨塞(二)
初治罰成非(或飲)
二知解離過(有知)
二九種治法(二)
初先歎方時教替(自大)
二結告示於治法(然將)
四僧食通局(二)
初通明僧佛(二)
初正約僧辨(二)
初敘教本通(第四)
二獻佛供饌(二)
初正明(初獻)
二問答(義問)
二別就僧辨(二)
初述意彰過(今時)
二引教別明(二)
初慳給如非(二)
初別引四經(四)
初僧護(故僧)
二寶梁(寶梁)
三本行(本行)
四佛藏(佛藏)
二合引律論(五分)
二集受離過(二)
初鳴稚各集(若大)
二受食遮偏(僧祇)
二局請成非(注今時)
五入眾服儀(二)
初明入眾(第五)
二辨服儀(二)
初敘意(夫論)
二別示(二)
初外飾非儀(惟佛)
二懷非無咎(見論)
○二十三翻淨篇(二)
初牒篇名
二依篇釋(二)
初分門
二別解(九)
初制意(第一)
二淨處(二)
初牒章總舉(第二)
二隨義別明(四)
初不周淨(一離)
二檀越淨(二檀)
三處分淨(三處)
四白二淨(四白)
三加法(二)
初牒章注簡(第三)
二依位正陳(二)
初結法(三)
初示儀(若欲)
二唱法(上座)
三問和(律師)
二解法(若後)
四辨過(第四)
五翻淨(二)
初總示所翻(第五)
二問答顯過(問比)
六對緣(四)
初惡觸(三)
初食器合示(第六)
二對器以明(盤緣)
三約人雜辨(十誦)
二自煮(二自)
三內宿(三內)
四內煮(四內)
七互墮(第七)
八儉開(第八)
九淨生(三)
初總示淨法(第九)
二淨一通成(僧祇)
三問答種相(問種)
○二十四受藥篇(二)
初牒篇名
二隨篇解(二)
初開章
二別釋(六)
初藥體(四)
初時藥(第一)
二非時(二非)
三七日(三七)
四盡形(四盡)
二受意(二)
初標分(第二)
二合釋(初手)
三受法(四)
初時食(第三)
二非時(二受)
三七日(三受)
四盡形(四受)
四說淨(二)
初加受通塞(第四)
二開忘非觸(初若)
五通塞(第五)
六重受(第六)
○二十五訃請篇(二)
初牒篇名
二依篇釋(二)
初分門
二別解(十一)
初簡請(二)
初明二請(二)
初牒章總舉(第一)
二隨位別明(二)
初明僧別損益(二)
初正明(二)
初歎僧次福大(雖開)
二受別請過多(比丘)
二簡人(五分)
二對僧別料簡(二)
初標示(十誦)
二離明(二)
初寺上(二)
初約人別分
二別請對別(別請)
二門外(門外)
二作四相(婆論)
二釋非(二)
初明大尼(三)
初請處如非(第二)
二受訃雜相(僧祇)
三佐給請家(僧祇)
二示下眾(見論)
三訃會(第三)
四至家(二)
初檢儀就座(第四)
二擬聖敷陳(二)
初義準(義云)
二引文(二)
初引賓頭盧經(今依)
二引諸文補助(從此)
五就坐(二)
初僧訃坐儀(二)
初先誡現僧(四)
初引聖為凡(第五)
二隨坐檢校(又往)
三師資表敬(五百)
四戲笑非宜(僧祇)
二次集外客(五分)
二佛陳正軌(長阿)
六淨食(第六)
七香願(二)
初示行香(第七)
二釋呪(十誦)
八受食(五)
初受食作觀(二)
初受食量計(第八)
二立觀通別(伽論)
二佛食所屬(見論)
三歎施幽顯(增一)
四存亡獲益(中阿)
五食時離過(此律)
九食法(第九)
十噠嚫(二)
初因疑開說(第十)
二兩食隨明(二)
初小食(此律粥)
二大食(此律若)
十一還法(第十一)
○二十六屆寺篇(二)
初牒篇名
二隨篇解(二)
初開章
二列釋(二)
初入寺(三)
初迎客問主法(第一)
二禮敬入房法(客受)
三制限安付法(僧祇)
二儀式(二)
初攝護四儀(二)
初總示(第二)
二合明(二)
初向奉行住法(僧祇云頭)
二離非坐臥法(僧祇云不)
二策勤三業(母論)
○二十七懺悔篇(二)
初牒篇名
二依篇釋(二)
初分門
二別解(六)
初八重(二)
初標章(第一波)
二列釋(三)
初示懺儀(二)
初懺已護持(第一懺)
二引緣彰淨(二)
初引小乘(阿毗)
二引大乘(治禪)
二明懺法(二)
初懇露乞求(第二)
二眾詳與法(上座)
三顯行法(三)
初標舉(第三)
二別明(一不)
三結簡(與波)
二僧殘(二)
初標章分別
二隨位別明(六)
初釋名(第一)
二乞懺(三)
初先請二師(第二)
二折露三乞(懺尼)
三和僧與法(羯磨)
三奪事(二)
初誡勅(第三)
二白行(三)
初初白(既示)
二已行(若已)
三告客(若行)
四雜行(二)
初標簡(第四)
二正明(三)
初執勞安置(至布)
二開白捨行(若大)
三互敬失夜(此律)
五出罪(三)
初責謝(第五)
二乞法(後乞)
三與法(羯磨)
六誡勗(第六)
三偷蘭(二)
初牒名分位
二依位別論(二)
初罪輕重(二)
初標分(第一出)
二正辨(二)
初方便(二)
初牒章分敘(第一從)
二隨相委明(二)
初結前生後(上來)
二輕重分途(三)
初上品(初篇)
二中品(若從)
三下品(第二)
二獨頭(二)
初合明三品(第二)
二通會二文(此律)
二懺儀式(二)
初標列
二離明(二)
初具論第一(二)
初標敘(第一)
二別明(七)(如文)
二略辨二三(二)
初小眾懺(第二)
二一人法(第三)
三敘吉罪(此方)
四二提(二)
初牒章標列
二隨位別明(二)
初懺捨墮(二)
初標分敘列
二依位廣陳(七)
初簡財(二)
初約長物簡(一簡)
二就販賣簡(次販)
二捨財(第二)
三捨罪(六)
初省己應法(第三)
二說相彰報(然後)
三定罪約人(如是)
四別問對罪(問何)
五斥古雷同(比來)
六正明懺罪(四)
初請懺主(若欲)
二辨捨罪(次捨)
三示懺訶(次懺)
四明告誡(懺主)
四還衣(第四)
五忘物(二)
初忘物相染(第五)
二科簡長販(此謂)
六捨寶(第六)
七雜法(二)
初二捨是非(第七)
二權巧離過(若知)
二悔單提(二)
初牒名分列(第二)
二約位隨明(三)
初請悔陳露(今且)
二捨罪方法(如是)
三告誡責護(懺己)
五提舍(二)
初標請略餘(第五)
二述悔指誡(大姉)
六吉羅(二)
初牒章分敘(第六)
二約義泛明(二)
初出種相(三)
初從生(如從)
二獨頭(若獨)
三問答(問答)
二示懺儀(二)
初明懺故誤(二)
初懺故作(二)
初請詞(具修)
二捨罪(次捨)
二悔誤犯(次明)
二辨露識疑(二)
初發識(若犯)
二露疑(次發)
○二十八送終篇(二)
初牒篇名
二隨篇解(二)
初開章
二列釋(六)
初制看(第一)
二簡人(第二)
三供侍(第三)
四安置(二)
初供須讚勸(第四)
二立院安形(如西)
五誡法(第五)
六殯終(六)
初哀慟(第六)
二吊敬(若外)
三覆屍(五百)
四殯送(見論)
五葬法(西國)
六像塔(五百)
○二十九二衣篇(二)
初牒篇名
二依篇釋(二)
初分門
二別解(十)
初制意(第一)
二簡物(第二)
三共財(第三)
四囑授(二)
初牒章標列(第四)
二依章別釋(三)
初囑通善惡(初節)
二囑通前後(二囑)
三囑通成否(三囑)
五輕重(二)
初牒章述過定宗(第五)
二分門隨位別解(三)
初約本科分(今立)
二據義處判(二)
初三支義判(而義)
二七位類分(七)
初絲麻毛綿(三)
初褥氈繡綺(此攝)
二囊廚線袋(僧祇)
三俗色形服(白衣)
二銅鐵瓦木(二)
初受用諸具(第二)
二供養眾具(義準)
三田宅園林(第三)
四皮物(第四)
五畜生(第五)
六奴婢(第六)
七四藥(第七)
三結會異同(上來)
六負債(二)
初牒章總述(六負)
二隨位別明(三)
初辨須索(所以)
二明負貸(二)
初亡寶互負(十誦)
二亡別負貸(十誦)
三判還否(僧祇)
七賞勞(二)
初牒章示德行(第七)
二明人物是非(二)
初引文會釋(二)
初評合否(有二)
二示所與(此律)
二約義料簡(二)
初德物料簡(義準)
二辨人進否(五分)
八時節(第八)
九分法(二)
初牒章分別(第九)
二依位別明(三)
初羯磨(二)
初五人法(二)
初賞勞(四)
初合敘賞分(第一)
二集物普召(今之)
三捨判問答(看病)
四量德賞勞(三)
初問答離過(具問)
二正加賞法(知此)
三義斷如非(義云)
二分物(二)
初與法(次明)
二分法(二)
初正明與法(五分)
二問答釋疑(二)(如文)
二四人法(母論)
二對首(第二)
三心念(第三)
十雜法(二)
初定僧俗中物(第十)
二判俗舍中物(義云)
○三十雜篇(二)
初牒篇名
二隨篇解(二)
初分章
二列釋(八)
初僧物(二)
初正明(第一)
二引證(五分)
二乞食(第二)
三陞座(第三)
四說法(二)
初觀機簡辨(第四)
二答緣恊時(十誦)
五淨地(第五)
六遇賊(第六)
七濟生(第七)
八雜事(十)
初火燈然滅(第八)
二捨離五慳(成實)
三四恩四輩(阿含)
四大小洗漱(五分)
五明諸過益(又不)
六對彼檀越(母論)
七履用嚴浴(僧祇)
八營主須宜(此律)
九五亂敬式(大五)
十頭陀少欲(見論)
○三流通(三)
初申敬三寶(稽首)
二敘往發今(自惟)
三紀年發願(蠶綠)
釋四分律比丘尼鈔科(終)
 
[0705a57] 門人杭州大中祥符寺講律賜紫比丘(遇誠)安布次第
 
[0705a58] 門人蘇州開元寺長講律賜紫比丘(智肱)制定勾當
 
[0705a59] 門人往蘇州華嚴院傳南山祖教比丘(文捷)勸緣開板
 
[0705a60] 已上不敢沉隱並依舊板重開嘉定改元正月元宵舉工。
 
[0705a61] 臨安府菩提教院比丘(善思 道諫)募財重刊
 
[0705a62] 正德三歲癸巳中秋日東洛乾蘭若密嚴比丘(玅辨)訂考重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