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7326阅读
  • 7回复

阅读这部经有何感想?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333
铜币
411
威望
36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五一四  六色牙象本生谭
〔菩萨═象王〕
    序分  此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青年比丘尼所作之谈话。此一谈话──彼女为舍卫城某良家之女,感家庭生活之悲哀而出家。某日彼女与比丘尼等一同往闻说法,十力〔佛〕坐于清净庄饰之法座说法时,彼女见由无量善业之光惠与彼〔佛〕所生之无上美貌容姿,自思:「予于多次转生中,曾为此君之妻耶?」于此瞬间彼女生起追忆前生之智慧,彼女忆起:「昔日此君为六色牙象时,予为此君之妻。」尔时彼女于忆起之同时,心中涌出喜悦之情,彼女为喜情激动,大笑出声,然再敛思:「妻者为夫所为之事少,不为之事多。究竟予为此君为有为耶,为不为耶?」彼女唤起记忆:「尔时予心中微有恶意,将长百二十拉他那之六色牙象主送交苏努达拉猎师,以毒矢射穿而取命。」彼女专注于此时,悲情上涌,胸中发热,悲不可耐,开始啜泣,终于扬声大哭。佛见此而微笑,来集之比丘等问佛:「世尊!缘何微笑?」佛言:「此青年比丘尼忆起于前生对予所为之罪而哭泣。」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六色牙湖水之近傍住有六十匹象,彼等具神通力,能飞行空中。尔时菩萨生为象主之子,身体纯白,颜与足为赤色。彼长成后,高八十肘,长百二十拉他那,鼻长五十八肘,色似银绳,牙周围十五肘,长三十肘,具六色之光。彼为八千头象之长,尊敬信仰辟支佛。彼有小善贤与大善贤二位第一之妃。象王为八千之象所围绕,住于黄金窟中。
    此六色牙湖水长广各五十由旬,湖之正中十二由旬处,既无苔草亦无青草,只为摩尼珠色之清湛湖水,其次一由旬之广阔,则只丛生白水莲包围于水面;其次一由旬之广阔,只丛生青莲围绕;而每一由旬之广阔,则由赤莲、白莲,赤莲、白莲之丛生,如前之分别围绕。更于此等七种莲花丛之次,再由白水莲开始,仍如以上交互而生之莲花丛,以一由旬之广阔,如前之围绕而生。其次于只有象脊深之水中,仍为一由旬之广阔,生有赤稻之丛;而于其次水边生有青、黄、赤及白色具有香气柔嫩之花充满灌木之小丛树林。
    如是此等十小丛林各有一由旬之广阔,其次为大王豆、小王豆之薮,其次为胡瓜、南瓜、瓢箪等蔓草之薮,其次为槟榔树、大甘蔗之薮,其次为如象牙大实之芭蕉林,其次为稻之丛,其次为如瓶大实之面包树林,其次为甘实之钦洽树林,其次为伽卫达树林,其次为杂树之大森林,其次为竹林。
    以上为当时之壮观,此于相应部之注中,即为现在壮观之叙述。而于竹林之周围,有山七座,彼等由外侧而言,第一小黑山,第二大黑山,其次水山、月边山、日边山、摩尼边山,第七则曰金边山。其高七由旬,于六色牙湖水之周围,如钵缘之状耸立」且,其内侧为金色,由此射出光芒,使六色牙湖水如升起朝日状之光辉。外侧之山,一高六由旬、一高五由旬、一高四由旬、一高三由旬、一高二由旬、一高一由旬。
    如是为七山所围绕,于其湖水之东北隅,为水与风所击荡之场所有大尼拘律树,其干周围为五由旬,高七由旬,四根树枝向四方扩展六由旬,向上延伸之枝亦有六由旬,即由根计算,高十三由旬。由枝之一方之端至另一方之枝端有十二由旬,如八千小枝所饰之文茶摩尼山之状放光。
    而于六色牙湖水西方之金山有十二由旬之黄金窟,六色牙象王于雨期率八千之象住黄金窟,暑季受风与水而立于大尼拘律树之根本小枝之间。
    某日之事,「大娑罗林之花盛开」,有象向彼报告。彼携伴侣云:「于娑罗林中游戏。」于是往娑罗林,以额上之瘤击打一盛满开花之娑罗树。尔时小善贤向风上而立,以致于身体之上落下枯枝,与夹杂之枯树叶及赤蚁,而大善贤向风下而立,彼女身上落下花粉、花蕊,及树叶。小善贤自思:「彼于自己可爱之妻身上落下花粉花蕊及树叶,而于我之身上落下枯枝并夹杂枯树叶及赤蚁。甚善!我将记下。」彼女向大士忿怒。
    他日,象王又携其伴侣为水浴降往六色牙湖水。尔时两匹幼象以鼻取嗢尸罗草束为象王擦背如擦凯拉萨之山峰,使象王浴水。象王浴水出,二匹之牝象浴水;牝象浴水出,至大士之前,然后八千之象,降入湖水,戏水乐,由湖水取种种之花,装饰大士如银塔状,然后装饰二匹牝象。尔时一象步行巡回于湖水中,取来七芽之大莲花献与大士,大士以鼻受之,将花粉卷散于瘤上,与头象大善贤。小善贤见此:「此七芽之大莲花与自己之爱妻,而不与予。」于是又对彼忿怒。
    其后某日之事,菩萨以甘果之实及莲之纤维与茎相结合而出之甘汁供养五百辟支佛时,小善贤以自己所得之果实献辟支佛,彼立愿:「我于死后,生于摩达王之家,成长为名善贤之王女,为波罗奈王之第一妃,受王之爱宠,能满自己之意欲。而后语王,遣一猎师,以毒矢射杀此象王,入手得其放六色光芒之牙一对。」
    其后彼女绝食,不久即死,宿于摩达国王妃之胎内而生,命名为善贤。其后年长,彼女嫁波罗奈王,得王之爱宠,为一万六千宫女之长。彼女得追忆前生之智慧,彼女自思:「予愿成就,今将取此象王之牙。」
    于是身体涂油,著污秽之衣,伪装患病,卧入寝床。王云:「善贤何处?」闻其患病,入于寝室,就寝床之傍而坐,摩挲彼女之脊唱第一之偈:
                整容者!何故汝忧虑    色美者!汝颜已发黄
                    大眼者!汝身已萎靡    华鬘被蹂躏
    彼女闻此,唱他之偈:
                大王!予得一梦        予抱一愿
                    如我之愿             此非易达
    王闻此唱偈云:
                此为欢喜之世界        人间有欲亦有愿
                    一总诸事我易遂        我将遂汝之心愿
    妃闻此云:「大王!予愿难遂,予不欲语。请集合贵君王国中所有猎师,予于其中说明。」妃说示此意唱次之偈:
                大王!于汝国土中      集来诸猎夫
                    我愿为如何            将语彼等闻
    王云:「甚善!」王出寝室,命大臣云:「以大鼓传知住于迦尸国三百由旬以内之猎师,一总前来集合。」大臣从王命令,不久住迦尸国之猎师等,各各携带己力相应之奉献物前来报王,猎师之数,共计六万。王闻彼等前来,立于窗前展双手,语妃前来之事:
                妃!此等之猎师    自信腕纯熟
                    知林又知鹿        为予能舍命
    妃闻此呼猎师等,唱他之偈:
                猎夫诸子等        集此请谛听
                    我今得一梦        白象六色牙
                    我欲得其牙        不得我绝命
    猎师等闻此答曰:
                六色牙之象        祖父未见闻
                    王女如见梦        请语如何象
    次偈亦猎师等所唱:
                四方四维与上下        此等即为十方界
                    梦见象王六色牙        不知此象止何方?
    善贤闻此,彼女遍观全部猎师,于彼等之间,两足大者、具有如饭袋状之腓者、大膝者、大肋骨者、浓须者、铜色之齿者、具丑陋之伤迹者、面目可怖不匀称者,于一切诸人之中,各各方隅察知一遍,彼女发现前世大士之敌猎师苏努他拉:「如得此人,可能得吾命令。」彼得王之许可,携同苏努他拉登上七宫殿之最上阶,开启北侧之窗,伸手指雪山之方向,唱次之四偈:
                由此直北方        越过七重山
                    有山名金边        紧那罗群居
            一○  紧那罗石栖        遍见山之麓
                      汝身拟云色        前进见大树
                      其高八千尺        尼拘律树王
            一一  其处有象王        六色牙之象
                      全身皆纯白        他象实难胜
                      有牙如车辕        打斗速如风
                      八千之象群        齐来围护彼
            一二  竖立可怖音        鼻息如雷吼
                      彼等居其处        风动皆触怒
                      此处若有人        探知其往处
                      为彼吹成灰        不留一微尘
    苏努他拉闻此,为死之恐怖所威胁而云:
            一三  王妃!黄金璎珞王宫多  真珠摩尼有琉璃
                      牙之璎珞为何用        为此将杀猎夫儿
    于是妃唱偈云:
            一四  猎夫!彼女〔前身〕被妒又被恼  忆起之时全身萎
                      猎夫!汝为吾成功德事          吾今施汝五善村
    如是妃云:「猎师!予曾立愿:『杀此六色牙象,到手一对象牙,向辟支佛布施。』此非梦境,汝勿恐怖,助予成就此愿。」妃对猎夫勉励。猎夫承诺:「王妃!谨遵台命。」彼问:「此事既已说明,请告彼之栖处。」
            一五  彼往何处何处栖          彼过何道行水浴
                      我等如何知象道          彼象王为如何浴?
    妃依回忆前生之智慧,见其场所于目前,彼女向猎师谈话,唱次之二偈:
            一六  彼处附近有莲池        有良浴场水多乐
                      花开蜂群乱飞舞        象王此处为浴场
            一七  取黄莲华水浴头        全身肌肢似白莲
                      欢喜赴往己栖家        主导之妃名善贤
    苏努他拉闻此:「妃夫人!谨如遵命,予必杀象取牙持归。」彼与承诺。妃大欢喜,与彼千金,妃云:「汝先归家,经七日后,再往彼处。」猎夫归去。于是妃呼练铁匠至:「汝等为予准备斧、手斧、锹、凿、杖、破竹之刀,刈草之鎌,金属之杖杙及铁钩等物,全部速行制作持来。」妃命令毕,次唤制革人至:「汝等为予准备盛装水瓶之革袋,革纲及腹带,象足所著之履,革制之大伞等物,全部速行制作持来。」妃命令毕,练铁匠与制革人全部急作持来,向妃捧交。妃更对猎师之旅,预备必要之物品,及一切器具,纲、刀乃至其它之必需品等无遗,纳入革袋之中。此一切物品如盛入桶之大小。
    一方苏努他拉亦备办自己应用之物,于第七日来至妃前,礼拜而立。尔时妃云:「猎师!为汝准备旅之道具请持此袋。」于是具有大力之猎师,彼持有五头象之力,彼持此袋如空手持米果糖袋之状,夹于腋下。小善贤妃与猎师之子女等生活费用,向王说明,于是遣苏努他拉离去。
    彼亦向王与妃礼拜后下殿出宫,载物品于车上,率多名伙伴出都,逐次通过大小村庄,到达国境,然后彼遣返村人,与国境之诸人,继续登路。入森林,已无人行道路,于是遣反国境诸人,只一人前进。行三十由旬之间,见杳婆草之薮、苇之薮、草之薮、罗勒之薮、藤之薮、提利瓦伽树及其它之薮,六种茨之薮、蔓草之薮、杂草之薮、似苇及藤之薮、蛇亦难通过之郁葱林薮、树之薮、竹之薮、泥海、水海,及山地等+八种土地,次等通过。彼于杳婆草之薮等处,则用鎌刀割去,罗勒之薮等,则用劈竹薮之刀斩断,普通树则用手斧砍倒,极大之树,则用大凿穿通为路。又遇竹薮,则作梯子升至竹顶,砍竹倒于他竹之上,由竹上传导前进,于泥海则敷以干板,然后前进,再敷以一板,如此递相敷板前进,越过泥海。然后造一独木舟,涉过水海,最后到达山麓。然后以铁钩缚钢,向上方投出,紧附于山岩之上,然后攀缘而登。用金刚杵所附著金属之杖掘山,以金属之杙打穴,使固于其处。然后抛钩,再向上挂紧,使之固定,垂下革纲,捉纲下降,至最下之结杙处,然后左手执纲,右手取槌打纲,引出代橛,如此向上攀登而行,以此方法登至山顶。由山之他侧下降,如前之状,于第一山之顶上打入杙橛,于革袋上结纲,缠缚于杙上,自己坐于袋中,如蜘蛛吐丝之状,略续解纲下降,或于革之大伞下如鸟受风之状下降。如是闻善贤言语之教而出都之猎师,越过十七种土地到著山地。
    如是彼越过六山登至金边山之顶上,为说明此事,佛唱次之诸偈:
            一八  妃言彼会得        猎夫取弓菔
                      越过七高山        望见金边山
            一九  紧那罗石栖        遍见山之麓
                      其处似云色        前进见大树
                      其高八千尺        尼拘律树王
            二○  其处有象王        六牙色之象
                      全身皆纯白        他象实难胜
                      有牙如车辕        打斗速如风
                      八千之象群        齐来围护彼
            二一  彼处附近有莲池        有良浴场水多乐
                      花开蜂群乱飞舞        象王此处为浴场
            二二  彼见象之止住处        赴水浴场彼通路
                      无耻之徒掘陷阱        为妃复仇所唆使
    此一谈话之次第如下所述。据言,此猎师经七年七月七日到达大士之住处。如以上所云,彼确定其住处,即于此处挖掘陷阱,思:「予立于此处射象王而取其命。」彼下定决心,入于森林,伐木准备作柱及其它当用之物品。于诸象水浴之时,象王所立之场所,以大锹掘四角之陷阱,其掘出之土,如播种之状,散布于水上。又于石臼之上立柱,其上张以横木跳板,然后作矢之大小穴,上置尘土,于一方之侧,作自身之入口。如是陷阱完成,天已夜明,猎夫结布缠头,著黄衣,携涂毒之矢与弓降至陷阱中站立。
    佛为说明此意,而唱偈曰:
            二三  掘穴以板蔽        猎夫入其中
                      象王来其侧        彼以大矢射
            二四  象王被矢射        凄励扬叫声
                      诸象皆恐叫        草木微尘碎
                      彼等八方走        遍寻射矢者
            二五  探寻踏杀彼射者        见衣黄衣诸仙徽
                      虽被痛苦浮正念        罗汉善人不可杀
            二六  身著黄色衣        尚未离烦恼
                      调御不真实        衣黄实不适
            二七  人若除烦恼        于戒应善摄
                      调御有真实        彼适著黄衣
    如是大士对彼镇定怒心,问曰:「友!汝何故射予?为自身耶,抑为他人而为耶?」
    为说明此意,佛唱偈曰:
            二八  象被大矢刺        正念问猎夫
                      「友!何故来伤我  何人所要求?」
    于是猎夫向彼交谈唱次之偈:
            二九  尊者!迦尸国王第一妃  彼名善贤宫中贵
                      梦见尊者彼告我        彼立心愿得汝牙
    大士闻此,彼知:「此小善贤之作。」忍痛说明曰:「彼女非用我之牙,为杀我而派遣猎师。」于是唱次之二偈:
            三○  我有多而大双牙          此为祖与父之物
                      邪心王女知此事          愚痴我我构怨业
            三一  猎夫!汝起取锯来    死前取牙去
                      汝告邪心女          此为我之牙
    猎师闻象之言,由坐之场所起立,手执锯云:「待我截牙。」彼近象王之侧,然身高八十肘如山之象,彼不能登,为此不能到达牙之处所,于是大士曲身低头而卧。尔时腊师踏登大士如银绳之鼻上,彼如登于凯拉萨峰上之状,立于前瘤之处,将象王口端之肉,用膝跪卧,押入膝中,猎师由前瘤降下,将锯突入口中。大士感觉剧烈疼痛,由口中滴血。
    猎师处变换场所而试,不能用锯切割。大士口中垂血,忍痛问曰:「友!不能切割耶?」「尊者!诚如所言,不能切割。」大士善思之后云:「友!汝掀起予鼻,使握锯柄,因予自己已无掀起己鼻之力。」猎师如言而行。大士用鼻握锯,前后摆动,六色之牙如树牙之状而被切断,于是牙遂为猎师所取。象王曰:「友!猎夫之子!予与汝此双牙,非不惜爱,亦非望帝释、魔王、梵天等而与,对予而言,一切智之牙较此等牙为千百倍重要之物。此一善业,对予乃为获得一切智之因缘。」象王与牙问曰:「友!汝来此场所经历如何之过程?」「七年七月七日。」象王云:「汝可归矣!汝依此等牙之神通力,七日之内,即可到达波罗奈。」大士与彼护持使猎师归去。而使彼归后,彼于象等及善贤尚未返回之前死去。
    为说明此意,佛曰:
            三二  彼猎夫取锯        切大象之牙
                      良丽世无双        由彼速携去
    彼去之后,象等未见敌人而返回。
    为说明此意,佛曰:
            三三  杀象怖恼苦        象群走八方
                      不见象敌人        归来象王所
    善贤亦与象等一同归来,彼等皆于其处悲泣,彼等复又至常来大士家之辟支佛前云:「大德!供养汝等需用品之象王,为毒矢所伤而死去。请往彼探寻安葬之场所。」五百辟支佛亦由空中飞来,降落于圆庭之上。于一瞬之间,二头幼象以牙持来象王之身体,使向辟支佛礼拜,然后置于火葬堆之上举行火葬。辟支佛终夜于墓所诵经。八千之象消火葬之火,而为水浴,善贤立于先头向自己之栖处而去。
    为说明此意,佛曰:
            三四  诸象泣叫于其处        如己之头散尘土
                      一总归去己栖处        象妃善贤为先首
    苏努他拉亦不到七日之内,携牙到著波罗奈。
    为说明此意,佛曰:
            三五  美良世无双        四方放金光
                      猎夫归迦尸        携来象王牙
                      将牙付王女        此牙杀象证
    于是猎师以牙捧献与妃:「王妃夫人!于汝心中怀有些许僻见之象,已为我射杀。」「汝已为我杀死此象耶?」「此即为彼之牙。」猎师献上象牙。妃镂嵌摩尼宝珠多罗叶之扇,承受大士放六色光之牙,置于膝上,彼女不断注视自己前生爱夫之牙:「此人以毒矢取无上美丽之象命,切其牙而来,」彼女忆起大士之事,悲从中来,不能抑制,尔时彼女肝胆皆裂,于同日死去。
    佛为说明此意曰:
            三六  彼见象王牙        前生为爱夫
                      彼女胸破裂        愚女彼命终
结分
            三七  大威力者正菩提    于众座中示微笑
                      解脱比丘快发问    佛无缘故不示笑
            三八  出家行道缠黄衣        汝等得见此少女
                      尔时我为白象王        尔时彼女为王女
            三九  携归象王牙        良丽世无双
                      尔时之猎夫        提婆达多是
            四○  长时行道无没事        古人上下有行所
                      佛无忧恼无怖畏        说此妙法佛自知
            四一  汝等比丘!我于其时    我于其处
                      我为象王              记此本生
    此等之偈,乃正法结集之诸长老赞十力具足佛之德所集者。
    然多数大众闻此法语时,得预流及其它之果,而此比丘尼其后于观法修行上到达阿罗汉果。
南传小部经典《本生经》
[ 此帖被三藏在2011-09-16 09:25重新编辑 ]
级别: 中学生
发帖
46
铜币
52
威望
7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9-16
福报是不可靠的  菩萨受轮回的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9-16
  大致意思翻译一下:一位比丘尼因为家庭生活不幸而出家,在世尊面前与众比丘尼一起听法,她望着殊胜相好的世尊,生起爱慕之心,思忖在多生的轮回中,有没有做过世尊的妻子。在这样想的时候,她就有了宿命神通,她追忆起在世尊为菩萨,是六色牙象时,曾经做过世尊的妻子,这让她非常兴奋,也感觉有趣,忍不住大笑起来。她又想,做妻子的能帮助丈夫的少,损害丈夫的多,当时我对他怎么样呢?这样想的时候,她记起她因为一点妒意,把高广伟岸的六色牙象交给猎人用毒箭射杀了,看到是这样的情形,她悲伤至极,终于忍不住痛哭失声。。。。。
    看着这位比丘尼,世尊心领神会慈悲地微笑着。大家对这位比丘尼的举动感到意外,看到世尊微笑更不解其意,就问世尊为什么微笑,于是,世尊就跟大家详细地讲起了当时的那段往事。。。。
    大致意思是:在很久之前,有一个六色牙湖,湖边有六十群大象。当时的景色非常美丽,象也非常高大,而且,大象具有神通,能在天上飞行。当时,菩萨生为象王之子,是一只非常英俊高大的白象,他领导着八千头大象。尊敬供养着五百僻支佛。有两位妃子,一个叫小善贤,一个叫大善贤。 两位都是象群中最美丽的。 环境富饶,物产丰富,大家在一起无忧无虑地过着美好的日子。
    但是,有一天,大娑罗林的林花开放,于是,带着二位妃子去林中赏花,因为菩萨是一只象,他头上长着一个大瘤,就是顶相,头顶高突,当时用顶顶一棵大娑罗树,当时小善贤站在上风处,大善贤站在下风处,枯树败叶,还有虫子啊,蚂蚁啊,这些个重,都落到了小善贤身上,花纷花瓣这些个轻,都飘到了下风处大善贤的身上。小善贤非常生气,好啊,你爱大善贤,喜欢她,花瓣都撒她身上,而我落了一头一脸一身的枯枝,这个仇我记下了。
   就这样,小善贤,那位比丘尼的前身,就记仇了,接下来,又有一次,一只象向象王献上美丽的莲花,象王把莲花粉摇在头上送给了大善贤,小善贤又生恼恨,好啊,给了你亲爱的大善贤,不给我。小善贤在一次象王供养五百僻支佛时,也作供养,她发了这样一个愿,说他要投生到国王家中做国王的女儿,要成为另一位国王的最宠的妃子,然后说我想要象牙,让国王把象王杀了。然后小善贤就绝食而死,以供养僻支佛的功德成就了她的报复的愿望。
   小善贤以供养僻支佛的功德成就了他做公主,做宠妃的愿望,继而成功要求国王派猎师去杀象王菩萨,取回象王的双牙。而且给猎师出主意要如何成功猎杀。猎师跋山涉水处心积虑设下陷井,终于用毒箭射中象王,要取象牙,象王询问猎师原委后明白了一切,说,朋友,她不是真为了想要我的牙,是想杀我,菩萨主动给猎师出主意锯牙,这么高大的象王,猎师锯牙很难,象王说,朋友,我中了毒箭,没力气了,你掀着我鼻子,然后菩萨自己用鼻子拉锯把象牙锯下。象王说,我这样做并非不爱惜我的牙,这样做也不图做什么帝释梵天,魔王的福报,做这样的一种好事,是为了成就一切智的佛果。
   菩萨把牙交给猎师,说拿着这牙,凭着这牙的殊胜难得,你们七天就可以返回。象王便命终,众象和象王妻大善贤都难过哭泣,转告诉所供养僻支佛,五百僻支佛乘空飞来,昼夜为象王诵经。
   猎师拿着象牙回来复命,说王妃殿下,让您感到一些不满的,让您有偏见的那只象已经被我们杀死了。她看着象牙,回想象王的优秀和种种好,她毕竟深爱的丈夫,由于她的嗔恨,狭隘的可怕的嫉妒报复心理死在了她的手上,所以,她又伤心至极,悲从中来,不能抑制,肝肠寸断在当天就死去了。
  
   读这篇经让我们能学习与善思的东西有很多,第一,自然是小善贤,这位比丘尼,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她象王是爱的,以至于世尊成佛说法时,她仍然对世尊心存爱慕,此生是不能为夫妻的了,但她要想想是不是在无数世的轮回中,跟世尊做过夫妻,宿命通显,她忆起做过夫妻,所以欢喜不已,可没起到继续一回忆,却是自己因为嗔恨妒忌而犯了如此大的错误,加害了心上人。所以是悲痛不已。这是经文给我们首先印象最深的。象王菩萨无意伤害到她,或者最衷爱的不是她,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她妒心如此之重,忠厚慈悲的菩萨,自然会爱大善贤多一些。
   其次,我们会更想到世尊往昔为菩萨时,做象王时,竟然有这么大的福报,神通,这么殊胜,而且,这么慈悲,他自然知道自己是向一切智进取的。他也亲近供养僻支佛,僻支佛为他诵经加持。菩萨浩大的心量,自然是很难短篇幅能表达的了。。。。。
  最后,也是经文的最后,让我们注意的是,为什么许多人听佛讲了这一段本生因缘之后,很多人证得了预流果?是仅仅因为大家觉得轮回太苦了?所以,大家听了这段故事后赶紧不要再轮回了,所以,因为有这个怖畏,怕轮回,所以就很多证预流果了?没这么简单,事情不是这样说的,如经文最后所说:此等之偈,乃正法结集之诸长老赞十力具足佛之德所集者,那这个本生经,也是赞佛之功德的,正因为大家通过对本生经的听闻,使大家更增加了对世尊的亲近,赞叹与净信,另外,大家也看到了嫉妒的可怕过患,害人害已,所以,大家对佛增加了信心,也认识到了嗔恨的可怕,才证预流果,而那位比丘尼,更是感之更切,所以,很快地修行上路,观照实相,证得了阿罗汉果。
   佛陀是伟大的,他不曾舍弃一个与他有缘的众生,就算是加害他的,纠结的,也最终在佛的坐下断尽了烦恼。诚如世尊所说,无数世与菩萨有缘的众生都跟随在菩萨的左右,在菩萨成佛的最后生也一起得到成就。佛陀无数世利益着众生,甚至于在南传本生经中菩萨令众生成就僻支佛果,最后生开显佛法,并给下一位佛陀授记,诚如世尊所说,应度的已度,未度的也种下了得度的因缘。。。。。
   看了这篇经,我对菩萨生起无比的尊敬,对世尊的功德无比的赞叹,认识到嗔恨嫉妒的可怕,对佛陀的教法升起无比的信心!!!!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顶礼诸佛菩萨,阿罗汉,正等觉者!!!
[ 此帖被古莲子在2011-09-16 23:04重新编辑 ]
级别: 大学生
发帖
258
铜币
279
威望
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9-17
无我
级别: 小学生
发帖
17
铜币
17
威望
2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9-20
贪爱是苦因,嫉恨心如毒蛇,轮回很可怕,敬仰佛陀的伟大!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8
铜币
3121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9-21
很好!我补充几条。
1,周围的亲友随时可能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成为冤家。比如小善贤。
2,尽量不要与众生结怨否则会生生世世造障碍,但是无论做得如何好也不可能完全不与众生结怨。比如提婆达多。
3,菩萨能舍一切(包括生命)的修行伟大且感人值得恭敬。伤害菩萨天地不容。
4,佛度一切有缘人包括曾经的冤家。比如以如此无理残忍的手法陷害过他的小善贤,此生也度其证阿罗汉果。
[ 此帖被释迦真胜在2011-09-21 08:14重新编辑 ]
级别: 小学生
发帖
4
铜币
4
威望
2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9-21
菩萨功德似海深 尚且不能出轮回 觉悟显法更可贵 殷勤教诫莫迟疑 如实修行可断根  生苦灭尽知圣恩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9-21
菩萨达到行舍智(北传讲无生法忍后转向圆满波罗密的状态! )

当审察智成熟之后,另一个智会生起。以此智他会很自然地看到清楚的身心过程一一相续,就像自动发生一样。这就是“行舍智”。
现在观照无须刻意努力去看清诸行或了知诸行。每一个观照完成之后,下一个所缘会自动现前,而观智也会自动观察和了知所缘,似乎禅者无须进一步努力。先前因为看到诸行的坏灭,怖畏、过患、厌离、欲解脱、对所得观智不满意等依次生起。尽管现在观见诸行的坏灭在此时灭去得更加迅速,但上述心里状态不再生起。尽管有身体的苦受生起,但是心中没有扰动(忧)生起,不会缺乏对苦受的忍耐力。而且通常在这个阶段会完全没有痛苦,就是说,痛苦根本不会生起。即使禅者想到任何可怕或糟糕的事,无论是恐怖的还是悲伤的,心也不会被扰动,这就是“行舍智”阶段的“怖畏之断舍”。

在先前生灭随观智阶段,由于内观明了,很强的喜会生起,但现在尽管行舍智的心具有极为寂静、超越的明了性,这种很强的喜也不会生起。即使他看到喜欢的令人高兴的东西或者想到各种高兴的事,也不会有强烈的喜乐的感受生起。这是行舍智阶段“喜的舍断”。
他对所观照的对象不怀有喜欢或厌恶,不管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所缘进入他根门的范围,在他的观照中都一样平等对待,他只是了知它们而已(也就是说,只是纯粹的了知)。这就是行舍智的“增上舍性”。



关于刚讲的行舍智的这三种特质,《清净道论》说:“舍断了怖畏与喜欢,他对一切行保持不偏向和中舍性。”

当他想“现在我当再度精勤观照!”而用功时,不久他的观照就会非常有力,就好像在自动运行。从此以后禅者不需要刻意努力。虽然他不作刻意努力,但是他的观照会连续稳定地流畅运作很长时间,甚至会持续两三个小时而无中断。这是行舍智的“长住性”。关于这点,《无碍解道》说“长住的慧”是存在于行舍心诸心所中的智。《清净道论大疏钞》中则这样解释:“这是指连续运作的智。”


当观照的运作变成了自动运行时,即使禅者试图把心转向外在的所缘,心通常也不会转过去,即使转过去了也不会多停留,很快就会回到原来的观照目标上,继续不间断地观照。由于这样所以有这样的说法:“他的心缩回、卷退、退回,而不伸向那些所缘。”


从此菩萨不再进一步向初果争取,而是转向了波罗密的圆满!!

    

    ......做五体投地之礼的须弥陀心中生起了发愿成佛之念:「若我愿意,我可在今天即成为一位漏尽的阿罗汉。但是像我这样超凡之人,在燃灯佛的教法之中,证得阿罗汉果与涅盘而成为一个普通弟子,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我将付出至上的精进力以证得正等正觉。」

「既然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拥有超凡智慧、信与精进的非凡人,自私地独自脱离生死轮回又有什么好处呢?我将致力于成就佛果,再解救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

「我在泥坑上向燃灯佛顶礼,作为一座桥来为他奉献生命,当我因此无比善业证得佛果后,我将把无数的众生自生死轮回之苦海中解救出来。」

「舍弃三界、渡过生死苦海之后,我将踏上八正道之法筏,再去解救一切众生。」如此,他的心已倾向于成佛。



菩萨不会感到极端的痛苦

在夏季的中午时刻,某人可能潜入湖里冲凉。当他如此做时,他不会感到来自天空的炽热。同样地,菩萨将自己沉潜于大悲心之中,当他为众生寻求福利时,他把自己沉浸在波罗蜜之洋里。由于他把自己沉潜于大悲心之中,即使邪恶残暴之徒斩断他的手足等等,他也不会视这极端的苦楚为痛苦。

「愿我为这尊一切知的佛陀 所作出的增上行(不惜奉献自己的生命)之果,能使我得证佛果,以及得渡无量的众生。」

如此他的愿即刻具足,也令到他自己被授记成为不退转菩萨。

至上愿是由于省察佛陀的不可思议之素质,以及对一切众生的大悲心而生起的大善心 。这大善心有特殊的能力,可以激使他圆满波罗蜜、奉献自己的生命与肢体来修舍离及善行以培育种种美德。

当该大善心在菩萨的心中生起的那一刻,他已经踏上了朝向一切知智之道。由于他已肯定会证得佛果,从这一刻起他获得了菩萨的称号。由于上述的至上愿是大善心,他建立了菩萨愿,以及修习波罗蜜、舍离及善行之无可匹比能力。

也由于上述的大善心,他得以省察应该修习什么波罗蜜,以及它们的次序。他是以无需导师之助的「波罗蜜思择智」(parami-pavicaya-bana)省察诸波罗蜜。此智是证得一切知智的前提,接下来则是真实地实践与逐一地圆满诸波罗蜜。

在菩萨被授记时已可分为三类:

一、 敏知者菩萨(略开智者菩萨,ugghatitabbu bodhisatta);

二、 广演知者菩萨(vipabcitabbu bodhisatta);

三、 所引导者菩萨(neyya bodhisatta)。

(一)如果「敏知者菩萨」有意在他被授记的那一世证得弟子菩提(savaka-bodhi),即成为阿罗汉,他有能力在佛陀还未讲完一首四行偈的第三行时,即证得阿罗汉果,连同六神通 与四无碍解智 (patisambhidabana)。这是被授记的八条件之一。

(二)如果「广演知者菩萨」有意在他被授记的那一世证得弟子菩提,他有能力在佛陀还未讲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时,即证得阿罗汉果,连同六神通与四无碍解智。

(三)如果「所引导者菩萨」有意在他被授记的那一世证得弟子菩提,他有能力在佛陀刚讲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时,即证得阿罗汉果,连同六神通与四无碍解智。

佛陀的任务

在这三类觉者之中(即一切知佛、辟支佛与弟子),一切知佛被称为济渡者(tarayitu);他是至上者,在自渡后再渡他人脱离娑婆苦海(即生死轮回)。辟支佛在佛陀与其佛法住世时是不会出现的,他们只出现在两尊佛住世之间无佛的时期。佛陀无师自通地觉悟四圣谛及有能力教导他人觉悟它。辟支佛也是无师自通地觉悟了四圣谛,却无论如何都没有能力教导与使他人觉悟。在亲自觉悟了道、果与涅盘之后,他无法解说这些证悟的体验,因为他没有掌握对于这些出世间法的恰当文字。因此,辟支佛对四圣谛的智慧(dhammabhisamaya,法现观)被论师们譬喻为哑巴的梦或文盲农夫无法以文字来形容的生活体验。因此辟支佛已自渡,然而却不能渡他。

有人可能会以为弟子可以同时是受渡者(tarita)与济渡者(tarayitu)。但是弟子的教法是源自佛陀,而不是自己的。他不能不借助佛陀的教法去弘法。因此弟子被称为受渡者,而不是济渡者,因为他们是不可能无师自通地觉悟四圣谛,而是只有在佛陀之助力下才能证得道与果。
因此,辟支佛是自渡者,弟子是受渡者。自从他们证得阿罗汉道与果后,他们时常进入果定(phalasamapatti)和灭尽定(nirodhasamapatti),以体验寂静之乐,而不是时常致力于为众生带来利益。

在另一方面,佛陀是不会只停留在为自己带来快乐而已。事实上,在他圆满波罗蜜的时候,他已下定决心:「在我明了四圣谛后,我将使他人同样地明了它。」等等。因此,他日以继夜地执行佛陀的五项任务。

由于必须执行这五项任务,佛只在用餐过后休息一阵子。晚上时,只用后夜的三分之一时间来休息。其它的时间他都用来执行任务。

只有佛陀才有「独特与至上的精进力」(payatta),这也就是佛陀的多种成就之一;所以只有佛陀才能执行这些任务。执行这些任务并不是在辟支佛与弟子的能力范围之内。

深入地省思菩萨与佛陀的四方面,即:菩萨、菩萨的任务、佛陀、佛陀的任务,能够让我们醒悟到佛陀的出世是一个非常稀有的现象。

详尽的解释:有许多人在看到或听到佛陀的威神力与成就之后。(譬如击败傲慢自大的外道、显现双神变等),都发愿成佛。当佛陀在三十三天(Tavatimsa)教完论藏(Abhidhamma)之后回来人间时,他显出「自天下降神变」(devorohana),令到人、天神与梵天都能互相见到对方。这自天下降神变的范围上至有顶天 (Bhavagga),下至阿鼻地狱 (Avici),四面八方则远至无边世界。那天看到佛陀之非凡风采的人群,没有一个是不因此而发愿成佛的。这点在《法句经注》的自天下降的故事及《胜者庄严疏钞》里解释三种神变时有提到。

(以上摘自南传菩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