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5449阅读
  • 0回复

修安那般那念时有人重视禅相,而您在教导禅定的时候不强调禅相如何理解?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信士A  16:10:07
师父,我以前向您计教的有关禅定的事情,我最近又思考了一些,
比丘 16:10:06

信士A  16:10:24
您在教导禅定的时候不强调禅相
信士A  16:10:56
那么您所提到禅定状态时,心的目标应该如何理解
信士A  16:11:50
我最近看了一些大寺派的禅定理论,他们很重视禅相,认为是心专注于禅相并进入禅定
信士A  16:12:12
而您不强调,只是强调身心的舒适,
信士A  16:12:39
那么心的一境性指向的是什么目标
信士A  16:12:57
能说是舒适的感受吗
比丘 16:19:53
禅相不是佛说的,不能做禅定的依据和追求,佛只是说了禅支
修安那般那观呼吸时应该通过心专注于息出息入而降伏五盖等而入禅定,若专注于禅相就是散乱障碍了。
若以专注禅相而入定也不该被称为观呼吸(安那般那念)了。
信士A  16:20:48
这个也是我问过您的事情,您说过佛经里没有讲过须要有禅相才能入定
比丘 16:21:34
修定慧时身心必然会有特殊的觉受,这些都应该被称为禅相,他们只是偏执一少部分也有不好之处
比丘 16:21:56
天台宗智者大师称为禅触
信士A  16:22:19
我查到了有关佛经,初禅暂时远离了五盖,因此有喜乐的感受生起
比丘 16:22:42
他们偏执禅相实际上或多或少对修定慧造成障碍
信士A  16:23:31
那个修法不容易成功,好多爱好者表示没有见到过那么明亮的禅相
信士A  16:23:50
有的练习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发生,
比丘 16:24:02
修安那般那观呼吸本来应该专注呼吸,但是又追求禅相就造成散乱造成贪心,得不到时又生嗔
比丘 16:25:21
佛说初禅是离生喜乐,而不是禅相。即使没有出现他们所说的禅相而得到喜乐也是禅定,即使有了他们执着禅相而没有禅支还不是禅定
信士A  16:26:29
我练习过程中因为见到禅相心中有喜,禅相丢了,喜也就丢了
比丘 16:26:40
他们过分强调禅相使人们对此有很强的贪求,当禅相出现时会激动会转移业处而造成禅定退失
比丘 16:26:45

比丘 16:27:15
所以他们这样修虽然也有可能入定但是难度加大了
比丘 16:28:07
见到禅相心中有喜因该是贪是激动,造成烦恼散乱
信士A  16:29:02
对,是贪,特别是出现美丽的禅相,心生大喜,
比丘 16:29:30
离生喜乐的喜不是这个
信士A  16:30:24
喜是离五盖而发生的,不是因为有相发生的,我以前没有仔细思考过,
比丘 16:30:45
前五识的舒适叫做乐,第六识的舒适叫做喜
信士A  16:32:29
意识生起了感受是喜?心理没有不舒服的东西了对吧
信士A  16:33:00
暂时不会去想不开心的事情,
比丘 16:33:26
实际上的感受身体的舒服就是乐,心理的舒服就是喜
比丘 16:33:47
初禅时身心遍满喜乐
比丘 16:33:58
但是深浅程度不同
信士A  16:34:22
身体舒服了,意识就应该是舒服的,意识不舒服,身体是就不会完全舒服,应该是这样的关系吧
比丘 16:34:57
要看是否遍满,身体若还有一处不舒服就还没有达到
信士A  16:35:21
遍满的要求是很高了,
比丘 16:35:42
不很高,很多人都体验了
信士A  16:37:53
我觉的是大福报了,心理上摆脱所有的不舒适,已经很有福报了
比丘 16:38:04
云何喜?
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心欣极欣,现前极欣,欣性欣类,适意悦意,喜性喜类,乐和合,不别离,欢欣悦豫,有堪任性,踊跃踊跃性,欢喜欢喜性,总名为喜。
云何乐?
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已断身重性心重性,身不堪任性心不堪任性,所得身滑性,心滑性,身软性,心软性,身堪任性,心堪任性,身离盖性,心离盖性,身轻安性,心轻安性,身无燋恼性,心无燋恼性,身调柔性,心调柔性,总名为乐。
云何离生喜乐?
谓前喜乐,因离依离,离所建立,由离势力起等起生等生,趣入出现,故说此名离生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