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10080阅读
  • 19回复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20卷)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一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153b05] 爾時阿瑜率滿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所云僧伽破壞。復云。僧伽和合。未知齊何名為破壞。未知齊幾名作和合。世尊告曰若復苾芻。於其非法作非法想。現有別住作別住心。作羯磨者。齊此名為破壞羯磨僧伽也。若其於法而為法想。於和合眾作和合想。為羯磨者。齊此名為僧伽和合。何謂破僧。若一苾芻。是亦不能破僧伽也。若二若三乃至於八。亦復不能破和合眾。如其至九或復過斯。有兩僧伽。方名破眾。作其羯磨并復行籌。何謂羯磨。即如提婆達多於諸苾芻告[6]令教誨制其學處。汝等苾芻。須知有其五種禁法。何謂為五。具壽。若有苾芻。不居阿蘭若。是則清淨是則解脫。是正出離超於苦樂。能得勝處。如是於樹下坐常行乞食但畜三衣著糞掃服。具壽。斯謂苾芻。是則清淨是則解脫。是正出離超於苦樂。能得勝處。若具壽。諸苾芻眾忍此五種勝上禁法。是清淨是解脫是出離者。應可遠彼沙門喬答摩。應可離彼與其別居。不應親附。此是其白。如是羯磨准白應為。云何行籌。即如提婆達多於諸苾芻告令教誡制諸學處。具壽。有五勝法。是則清淨是則解脫。是正出離超越苦樂。能得勝處。云何為五。具壽。若有苾芻。不住阿蘭若。是則清淨是則解脫。是正出離超越苦樂。能得勝處。如是於樹下坐常行乞食但畜三衣著糞掃衣。具壽。苾芻行時。是則清淨是則解脫。是正出離超越苦樂。能得勝處。若具壽。諸苾芻忍此五種勝上禁法。是清淨是解脫是出離者。應可遠彼沙門喬答摩。應可離彼與其別住。不應親附。應可受籌。提婆達多并身第五。而受籌者。是名受籌。內頌曰。
 非一破僧伽  至九方能破
 并作羯磨事  行籌說非法

[0153c10]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且如被捨置人。此人能作破僧伽事。及以隨順捨置之人。乃至隨此隨順之人。為破僧事。非能捨置。非隨順捨置。非隨順隨順。為破僧事耶。為當能捨置人為破僧事。及以隨順能捨置人。乃至隨此隨順之人。為破僧事。非被捨置。非隨捨置。亦非隨此隨順之人。為破僧事耶。又復為當被捨置人。及以隨順捨置之人。為破僧事非隨順隨順。非能捨置。亦非隨此能捨置人。乃至亦非隨此隨順。為破僧事耶。為當被捨置人。及隨順隨順。為破僧事。非隨捨置。及非能捨置。并非隨能捨置。乃至亦非隨此隨順。為破僧事耶。
[0153c23] 為當能捨置人。及隨能捨置。為破僧事。非隨此隨順。非被捨置。非隨捨置。及非隨此隨順之人。為破僧事耶。
[0153c26] 為當能捨置人。及隨順隨順。為破僧事。非隨能捨置及被捨置。非隨捨置非隨順隨順。為破僧事耶。
[0153c29] 為當隨順被捨置人。及隨順隨順被捨置人。為破僧事非餘四耶。
[0154a02] 為當隨順能捨置人及隨順隨順。為破僧事非餘四耶。
[0154a04] 為當被捨置人及能捨置人。為破僧事非餘四耶。
[0154a06] 又復為當被捨置人為破僧事。非餘五耶。
[0154a07] 為當隨此被捨置人為破僧事非餘五耶。
[0154a08] 為當隨此隨順之人為破僧事非餘五耶。
[0154a09] 為當能捨置人為破僧事非餘五耶。
[0154a10] 為當隨此能捨置人為破僧事非餘五耶。
[0154a11] 為當隨此隨順之人為破僧事非餘五耶。
[0154a12] 世尊告曰。鄔波離。斯等諸人[1]咸能破壞和合之眾。但唯除彼被捨置人。此一不能破僧伽故內頌曰。
 三二一能破  餘非可類知
 破眾三六殊  唯除被捨置

[0154a17]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如世尊說。若有人破和合眾已。此人定生無間之罪。亦成無間之業者。大德。未知苾芻齊何名為破和合眾。生無間罪成無間業耶。
[0154a21] (無間罪者。謂若墮在捺落迦中。受罪之時曾無間隙。無間業者。謂從人道更無間隔。垂墮泥犁。無間之字。雖同其義條然自別。苦無間隙。梵云阿毘止。無間墜墮。梵云阿難呾利耶。若取正譯應云[2]無隙。無隙無間不能異。舊且後俱題無間之字。不云無隙。事乃分疆無間。即生墮獄中無隙。或餘身方受。有斯差別故致十八不同耳)。
[0154a24] 世尊告曰。鄔波離若苾芻於非法事作非法想。及正破時為非法想。於諸苾芻教誡令學。定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此生無間罪。成無間業。
[0154a28] 又鄔波離。若苾芻於非法事作非法想。及正破時為其法想。於諸苾芻教誡令學。[3]定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此生無間罪。不成無間之業。
[0154b04] 又鄔波離。若苾芻於非法事作非法想。及正破時便生猶豫。於諸苾芻教誡令學。定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此生無間罪。不成無間業。又鄔波離。若苾芻於非法事作法想。及正破時為非法想。於諸苾芻教誡令學。言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此生無間罪。亦成無間業。
[0154b11] 又鄔波離。若苾芻於非法事而作法想。及正破時亦為法想。於諸苾芻教誡令學。定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此生無間罪。不成無間業。
[0154b15] 又鄔波離。若苾芻於非法事作法想。及正破時便起猶豫。於諸苾芻教誡令學。定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此生無間罪。不成無間業。
[0154b19] 又鄔波離。若苾芻於法作非法想。及正破時亦為非法想。於諸苾芻教誡令學。定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此生無間罪。亦成無間業。
[0154b23] 又鄔波離。若苾芻於法[4]作非法想。及正破時為其法想。於諸苾芻教誡令學。定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此生無間罪。不成無間業。
[0154b27] 又鄔波離。若苾芻於法作非法想。及正破時便生猶豫。於諸苾芻教誡令學。定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此生無間罪。不成無間業。
[0154c02] 又鄔波離。若苾芻於法作法想。及正破時為非法想。於諸苾芻教誡令學。定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此生無間罪。[5]不成無間業。
[0154c06] 又鄔波離。若苾芻於法作法想。及正破時亦為法想。於諸苾芻教誡令學。定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斯乃但生無間罪。不成無間業。
[0154c10] 又鄔波離。若苾芻於法作法想及正破時便起猶豫。於諸苾芻教誡令學。定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此生無間罪。不成無間業。
[0154c14] 又鄔波離。若苾芻於非法生猶豫心。及正破時為非法想。於諸苾芻教誡令學。定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此生無間罪。[*]不成無間業。
[0154c18] 又鄔波離。若苾芻於非法生猶豫心。及正破時便為法想。於諸苾芻教誡令學。定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此生無間罪。[*]不成無間業。
[0154c22] 又鄔波離。若苾芻於非法作猶豫心。及正破時亦生猶豫。於諸苾芻教誡令學。定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此生無間罪。不成無間業。
[0154c26] 又鄔波離。若苾芻於法生猶豫心。及正破時為非法想。於諸苾芻教誡令學。定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此生無間罪。[*]不成無間業。
[0155a01] 又鄔波離。若苾芻於法生猶豫心。及正破時便生法想。於諸苾芻教誡令學。定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此生無間罪。不成無間業。
[0155a05] 又鄔波離。若苾芻於法生猶豫心。及正破時亦生猶豫。於諸苾芻教誡令學。定破僧伽。鄔波離。齊此名為破和合眾。此生無間[1]之罪。不成無間業。
[0155a09] 鄔波離。此中總有一十八句。就中六句。由正破時作非法想而為誑說。由心重故。遂生無間罪成無間業。餘十二句。由心輕故。不成無間業。攝頌曰。
 初六建首皆非法  中六初並法應知
 下六初三非法心  下三是法應須識
 初六中三上非法  下三法想理須知
 中六中間與此同  下六中間盡猶豫
 最初六句後上三  非法法想并猶豫
 自餘五處咸同此  是故便成十八殊

[0155a19] 非法非法非法非法非法非法非法非法非法法法法非法法疑非法法疑法法法法法法非法非法非法法法法非法法疑非法法疑非法非法非法法法法疑疑疑疑疑疑非法法疑非法法疑。
[0155a23] (雖有長行及以攝頌。猶疑創學未體區分。輒復更准頌文出其題目。欲使長行易曉。無梗滯於初心。十八分明。冀不疑於後唱。復恐寫人致誤。有舛譯文故。復印以九行。庶無三豕之謬也。詳夫律教東流綿歷多代。四部譯匠並勵慇心。或親涉龍河。或傳文龜洛。至於破僧句數多並未詳。致使後人懷疑。卒歲尋文者。則疑文於節段。逐義者乃惑義於分疆。造疏出釋之家。並懷疑於先唱。是知輕身殉命振錫鶴林。亡己濟人褰衣鷲嶺。頗得詳談疑滯決擇是非。冀補闕遺永除惶。惑望龍華之後。會得法忍於初心。福被無疆俱時啟悟)。
[0155a28] 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若是破僧。皆是僧伽擾亂。若是擾亂。即是破僧耶。佛言。自有破僧而非擾亂。應為四句。云何破僧而非擾亂。自有僧破。而不受行十四種破壞之事。云何僧伽擾亂而非破僧。自有受行十四種破壞之事。然非破僧。云何擾亂而為破僧。謂受行十四種事。并為破僧。有二俱無。謂除前相。是四句。
[0155b08] 大德。若有破僧皆別住。但有別住即破僧耶。應為四句。
[0155b10] 爾時世尊。為阿若憍陳如及八萬天子。以施法味皆令充足。爾時苾芻咸皆有疑。請問世尊。彼憍陳如及諸天子。先作何業令法味具足。佛告諸苾芻。汝等諦聽。我於往昔在不定聚。於大海中而作龜身。於諸龜中而復為王。後於異時。有五百商人。乘[2]舡入海到於寶所採種種寶。既獲寶已而還本國。於其中路遇[3]磨竭魚非理損[*]舡。諸商人等皆悉悲號同聲大叫。時彼龜王。聞此叫聲從水而出。詣商人所作是言。汝等勿怖。宜上我背。我今載汝令得出海身命得全。於是眾商一時乘龜而發趣岸。人眾既多所載極重。住於精進心不退轉。受大疲苦既已度畢。便於岸上展頭而臥。去身不遠有諸蟻城。其中一蟻漸次遊行。聞龜香氣前至龜所。乃見此龜舒頸而臥。身既廣大復不動搖。蟻即速行至於本城。呼諸蟻眾其數八萬。同時往彼。是時彼龜睡重如死。都不覺知。蟻食皮膚困乏未覺。漸食精肉方始覺知。乃見諸蟻遍身而食。便作是念。我若動搖迴轉身者。必當害蟻。乍可棄捨身命。終不損他。作是念已。[4]支節將散要處穿穴。便發願言。如我今世以身血肉濟諸蟻等令得充足。於當來世證菩提時。此諸蟻等皆以法味令其充足。佛告諸苾芻等。勿生異念。往昔龜王者。即我身是。彼引導蟻子。即憍陳如是。彼八萬蟻。以憍陳如引來食我血肉得使充足。即八萬諸天是。我以過去世。以血肉充足。今世成佛以法味充足。苾芻當知。如常所說黑雜二業。汝應當捨。白白之業。汝應當修。
[0155c11] 爾時世尊。為五苾芻先說法味。皆令充足。超生死海將趣勝因究竟涅[5]盤。爾時苾芻咸皆有疑。請問世尊。此五苾芻先作何業。得法味具足。大師哀愍。於生死海強拔令出。方便安置究竟涅槃。唯願為說。佛告諸苾芻。此非希有。我今於此離貪瞋癡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皆悉解脫。一切智一切種智一切智智。皆得自在。此五苾芻。以法味具足。於生死海強令出離。安置究竟涅槃。[6]我於昔時。未離貪瞋癡生老病死。未得解脫。尚為此輩。我以身血充足已。令住五戒。此是希有。汝等諦聽。往昔[7]波羅痆斯城中有一國王。名金剛臂。正法化世國土安樂。人民熾盛五穀豐熟。其王淳信稟性賢善。樂自利他有慈悲心。具大威德樂行正法。憐愍眾生諸有財物能捨能施。於大捨中而自安住。彼王極修習慈悲。晝夜六時入慈悲定。為入定故。所有求者皆不得施。王知此事告群臣曰。於城四門各置施堂用貯財物。若有沙門婆羅門貧窮孤露遠來求者。皆悉與之。群臣聞勅即奉王命。於[*]波羅痆斯城四門。各置施堂。[1]積貯財物及諸飲食衣服臥具金銀摩尼真珠琉璃螺石珊瑚馬瑙璧玉珂貝赤真珠右旋螺貝等大物資糧安置其中為給施充足貧窮故。又於異時。多聞藥叉。從阿洛迦筏底王城驅出。吸人精氣。五藥叉處處遊行。至[*]波羅痆斯城外。乃見牧牛羊及負柴草人并店肆諸[2]估賣人。見已即問諸人。汝等豈不怖我。諸人報曰何故怖汝。藥叉又報。何故不怖。諸人報曰。我王性大慈悲。於諸有情利樂意樂。晝夜六時入慈悲定。時彼藥叉即便化身。為婆羅門遊四施堂。既見知已。時金臂王從定而出。遂整衣服具諸威儀。時五藥叉往至王所。舉手讚歎。唯願大王。福壽長遠。白言。大王我今飢渴。唯願慈悲布施飲食。王告侍臣當施種種上妙飲食。時五藥叉即白王言。我渴飲血飢唯食肉不喫餘食。王告侍臣。勿損眾生。當可求覓自死血肉施彼令食。時五藥叉復白王言。我今所食惟熱肉血。而不食彼自死肉血。王既聞已復作是念。不可損生施彼而食。當以我身熱血熱肉施彼食之。作是念已。即命醫人。醫既到已。王尋報言。當刺我身五處出血令五藥叉各各飲之。醫便答王。此五藥叉至極下品。我今不忍刺王出血。王善醫術皆悉明了。遂自以針刺其五處。令血流出令彼飽滿。復為說法令其充足。授與五戒。佛告諸苾芻。勿生異念。彼金臂王即我身是。五藥叉者五苾芻是。我於往時。施彼血肉及為說法授與五戒。我於今時。為說正法[*]令住見諦究竟涅槃。汝諸苾芻。應如是學。
[0156b03] 爾時世尊。為五苾芻先說法味。皆令充足。超生死海令住見諦。究竟涅槃。時諸苾芻以生疑念。為斷疑故。白言。世尊。此五苾芻有何因緣。世尊以正法味令其充足。於生死海拔之令出。令其安住究竟涅槃。佛告苾芻。此非希有我今於此。離貪瞋癡生老病死[3]憂悲苦惱。皆悉解脫。一切智一切種智一切智智。皆得自在。令五苾芻法味充足。於生死海拔之令出。究竟涅槃我於往昔。未離貪瞋癡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未得解脫。尚為此輩。以其身血令其充足。授以五戒。此為希有。汝等諦聽。往昔[*]波羅痆斯城有大王。號為慈力。如法化世人民熾盛。五穀熟成安隱豐樂。其王本性有大慈悲。具大威德。於諸有情恒常憐愍。後於異時。多聞藥叉。從阿洛迦伐底城驅出。吸人精氣。時五藥叉處處遊行。至[*]波羅痆斯城。不見諸人設於祭食。心生瞋怒。於其國中多諸疾疫。死者極眾。爾時群臣以事白王。王今國內死者極眾。時王便勅諸臣。汝等於其城內唱令遍告。王勅汝等。我於有情為欲利益。專心勤求日夜不斷。汝等諸人。於諸有情起大慈心。常修此心諸災寂靜。時諸人等奉王勅已。於諸有情發大慈心。彼五藥叉。於其國中不能為害。以諸有情發慈心故。時五藥叉。於其城外處處遊行。不能得入不能為害。城外乃見牧牛羊人負柴薪人并諸店肆[*]估賣之者。見已即問。汝等不怖於我。彼人答曰。何故怖汝。藥叉報言。何故不怖。諸人答曰。我慈力王每常思惟我亦思惟。藥叉答曰。彼慈力王思惟何事。眾人答曰。於諸有情常修慈心。以是思惟我等亦[4]爾。彼藥叉等聞是語已便作是念。我等今者。以此諸人修慈悲故。於此城中不能損害。彼諸藥叉。城四門外遊行求見彼慈力王。後於異時。彼慈力王因出城外。時藥叉等見慈力王。即便變身作婆羅門像。舉手歎王。福壽長遠。白言。大王。我今飢渴。唯願慈悲施我飲食。王告侍臣。當施種種上[5]妙飲食。時五藥叉即白王言。我渴飲血飢惟食肉。不喫餘食。王告侍臣。勿損眾生當可求覓自死血肉施彼令食。時五藥叉復白王言。我今所食惟熱肉血。不食所有自死肉血。王既聞已便作是念。不可損生施彼而食。當以我身熱肉熱血施彼食之。作是念已即命醫人。醫人到已王尋報言。當刺我身五處出血令五藥叉各各飲之。醫人答王。此五藥叉至極下品。今我不忍刺王出血。時王善巧。一切方便皆悉明了。遂即以針刺其五處。令血流出令彼飽滿。復為說法令其充足。授以五戒。
[0156c22] 爾時佛告諸苾芻等。勿生異念。彼慈力王即我身是。五藥叉者。即[6]憍陳如等五苾芻是。我於往昔施彼血肉。及為說法授與五戒。我於今日為說正法。令住見諦究竟涅槃。汝諸苾芻。應當修學。
[0156c27] 爾時世尊。先六年苦行。然後成無上覺。往詣[*]波羅痆斯城。[7]度憍陳如五苾芻眾。次度耶舍五人。次度賢眾六十[8]人民。是故苾芻。其眾漸多。時諸苾芻心生疑念。復白佛言。大德。世尊往作何業。今受六年苦行異熟。佛告苾芻。我自作業還自受報。
[0157a04] 佛告諸苾芻。我於往昔人壽二萬歲時。有一聚落名為分析。其聚落中人民熾盛安隱豐樂五穀[1]成熟。其聚落中有婆羅門。名尼拘陀。多[2]諸眷屬富饒自在。於中為主。訖栗枳王。以此聚落施尼拘陀。彼婆羅門有一弟子。名曰最勝。父母清淨氏族高良。乃至七祖[3]並皆殊勝。學諸異論洞徹四明。諸有字書無不通悟。顏貌端正人所樂觀。時尼拘陀有五百弟子。常教讀誦。其聚落中復有陶師。名曰喜護。歸依三寶深信四諦決定無疑。見四諦理證預流果。所有壞生營事之[4]具。皆悉棄捨。以鼠[5]壤土用無蟲水及無蟲木。造諸瓦器。以此器物置於門外。遍告諸人。施我米豆。將此器去多少隨意。所得米豆養[6]盲父母。或時奉施[7]迦攝如來。時彼最勝與其喜護。自[8]少以來共為親友。後於異時。喜護往詣迦[*]攝佛所。頭面禮足退坐一面。佛以種種微妙之法示教利喜。為喜護說時。彼喜護聞法歡喜頂禮而去。時彼最勝乘白馬輅。與五百弟子前後圍繞。從城而出。於其中路乃逢喜護。見已問言。賢首。汝從何來。喜護答言。我從迦[*]攝佛所供養禮拜而從彼來。今可共汝往詣佛所禮拜供養。最勝答曰。賢首。何須見佛而修供養。何以故。作此出家正覺難得。喜護報言。賢首。勿作是言。此迦攝佛。出家不久已得正覺。具一切智正法現前。時彼喜護如是三告。我當與汝共往佛所。時彼最勝亦復三答。如是出家正覺難得。喜護即便上彼車上撮彼最勝。共往佛所瞻仰禮拜。爾時見彼撮已便作是言。彼迦攝佛。定是最勝。無上大師。所有諸法並是殊勝。何以故。而彼喜護先來賢善。而無卒暴卒爾凶猛。為彼如來而撮於我。作是念已。便告喜護。汝當放我。喜護答言。我不放汝。汝若共我往世尊所供養禮拜。我當放汝。如是三告。時彼最勝報言。喜護。乘此車輅。我當與汝俱往佛所。可通輅處乘輅而行。不通輅處便即徒步。既至佛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喜護。從坐而起合掌白佛。而此最勝不信三寶。唯願世尊。為說妙法。令彼最勝信佛法僧。爾時世尊。默然受請。即為最勝演說妙法示教利喜。乃至默然而住。爾時最勝。告喜護言。汝聞此法何不出家。喜護答言。最勝。汝可不知。我養二盲父母。時復供養迦攝如來。最勝答言。汝若不出家者。我今決定出家。爾時喜護。從坐而起白佛言。世尊。今最勝於佛善說法毘奈耶中。欲得出家。唯願世尊。聽其出家。作是語已禮佛而坐。爾時世尊。聽其最勝如法出家爾時世尊。從分析聚落往[*]波羅[9]痆城遊行人中。漸至彼城仙人墮處施鹿林中。爾時訖栗枳王。聞佛遊行人間至施鹿林。王從城出往詣佛所。到已頂禮迦[*]攝如來雙足退座一面。佛即為訖栗枳王。演說妙法示教利喜。乃至默然而住。時訖栗枳王。從座而起整衣服。而白佛言。唯然世尊。及苾芻眾。明日清旦受我所請。我於宮內施設供具。飯佛及僧。世尊爾時默然受請。時訖栗枳王。見世尊默然受請已。頂禮佛足從座而起。辭佛還歸。時王到已於其夜中。營事種種香美飲食。至晨朝時。鋪設勝座辦諸香水。作是事已令使白佛。日時已至唯願知時。迦攝佛於日初分。將諸苾芻。執持衣鉢前後圍繞。往至其王設供養處。到已佛居眾首。餘苾芻隨次。各敷座而坐。時訖栗枳王。以種種飲食。自授世尊及苾芻眾。供養已佛及苾芻。各攝鉢器澡手嗽口。王執金瓶滿中盛水。於世尊前[10]胡跪而作是言。唯願世尊。我為世尊造立大寺。數滿五百院。是一一院。各置大小諸床敷具及香稻米。供佛世尊及苾芻眾。爾時世尊告訖栗枳王。汝今能發殊勝大心。此之功德如具受之。訖栗枳王如是三請。於夏三月唯願世尊。受我種種四事供養。我為世尊造立五[11]百大寺。是一一寺。各置大床小床几案毯褥枕。具各有五百。及上妙粳米種種珍奇。供養世尊并苾芻眾。爾時世尊告訖栗枳王。大王。今者能發此心。與辦無異。時訖栗枳王白佛言。世尊。我今無供養。世尊。有人已能如我誠心辦供養不。世尊答曰。大王。國內已有如是供養我者。王便問曰。其供養者名字是誰。世尊報曰。王之境內有聚落。名微頻持。有陶師名喜護。住彼聚落。於佛法僧信心決定歸依三寶。見實諦理證得聖果。所有壞生營事之具。皆悉棄捨。以鼠[*]壤土用無蟲水及無蟲木。造諸瓦器。以此器具置於門外。遍告諸人。施我油麻米豆。將此器去多少隨意。所得米豆等物養[*]盲父母。亦復將來供養於我。佛告王曰。我於一時遊行城邑。至微頻持聚落食。時著衣持鉢次第行乞。至陶師喜護家門已。徐徐打門。[1]于時喜護陶師緣事他行。唯[*]盲父母住於家內。聞打門聲來於門所。問言。是何賢首。是何人者來打門耶。佛言。我迦攝波佛應正等覺。為食時故行乞至此。彼即開門請我令入。既入其舍。彼盲者曰。我有熟豆在盆器中。并有熟菜置於筐裏。我今不見。唯願世尊。恣意而取。盲者又曰。彼供養世尊施主。為他事暫出。爾時世尊告大王曰。我當以作北俱盧洲法。而自手取食竟而出。陶師喜護後便至家。見其豆菜有人取處。問父母曰。誰食此豆菜。彼盲父母即如上事次第而說。喜護聞已甚大歡躍。而作是念。我已得大利益。迦攝波佛入我舍內自恣取食。由此歡喜心故。跏趺七日入定。從定起已。緣是定故。正念不散。滿十五日恒無間斷。於七日中。緣定力故。家內食器飲食恒滿。供給父母而不乏少。
[0158a20] 佛告王曰。我於異時。住微頻持聚落安居三月。於其夏初時經苦雨。我所住處屋宇霖漏。喜護陶師有造作處廠屋。皆用新草而為覆苫。我於爾時告侍者苾芻曰。汝等可共往喜護陶師有造作處。坼取彼廠苫屋新草將覆此屋。彼苾芻等聞我語已。並依其教作所為事。[*]于時喜護緣事他行。其喜護父母聞坼屋聲。便即問曰。是何賢首是何聖者。來坼喜護新覆草屋。彼等報曰。我是迦攝波應正等覺侍者苾芻。緣佛所居屋宇霖漏故。來取此所有新草。為迦攝波應正等覺。覆苫其屋。陶師父母白聖者曰。我兒不在任聖者取。諸苾芻等遂坼廠草苫我寺屋。喜護後還家。見其作廠坼却新草。便問父母。誰來坼我作廠新草將去。父母報曰。汝出不久。我聞坼廠。便問言。是何聖者。是何賢者坼我新草廠屋。彼即答言。我等苾芻。是迦攝波應正等覺侍者苾芻。緣佛所居屋宇霖漏故。來取此所有新草。為迦攝波應正等覺覆苫其屋。便即答言。我兒不在任意取將。時喜護聞父母說已甚大歡喜。便作是念。我已得大利益。迦攝波佛於我家內自恣無難。心既知已歡喜踊躍。跏趺七日專念相續。無時暫捨。以天福力雖於七日。其被坼屋雖大霖雨。一[2]渧不漏。佛告大王。莫生異念。我今不受王請三月安居四事供養。猶如喜護新苫於廠。時訖栗枳王白世尊言。喜護今者獲大利益。迦攝波佛。於喜護家受用無難。時王隨喜。便說偈[3]言。
 諸祭祀中火為上  [4]圍陀之中神為上
 世間所尊王為上  一切眾流海為上
 諸星宿中月為上  諸耀之中日為上
 上下四維及天等  供養世尊最為上

[0158b23] 爾時世尊。為訖栗枳王。說其妙法示教利喜已。便即而去。時訖栗枳王。便以種種諸供養具隨送世尊。出聚落已。頂禮雙足遶佛三匝却還本宮。命一使者。令送五百乘車各載粳米付與陶師。當報喜護。此五百車所載粳米。當用供養汝盲父母及迦攝波如來。是時使者既奉王教。將米付與即宣王命。此五百車所載粳米。當用供養汝盲父母。并時時供養迦攝波佛時彼喜護見王米來。報使者曰。王多事務我不敢受。佛告諸苾芻。勿生異念。摩納婆者即我身是。由我往昔謗迦攝波佛。[5]不得正覺名要須苦行。彼不勤苦。如何能得正等覺耶。由惡謗故。[6]今我報[7]得六年受苦。汝等苾芻應知。業報必須自受。廣說如前乃至。如是汝[8]等。修學。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一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二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158c16] 佛在室羅[9]筏城。若彼菩薩踰城出外。當爾之時。耶輸陀羅即便有娠。菩薩六年苦行。耶輸陀羅。於王宮中亦修苦行。由是因緣胎便隱腹。是時菩薩知苦行事無有利益。即便隨意氣息長舒。遂餐美食。粳米雜飯飽食資身。以油塗體溫湯澡浴。耶輸陀羅聞是事已。宮中亦復放縱身心。事同菩薩。由斯快樂。胎遂增長其腹漸大。釋氏聞已笑而譏曰。菩薩出家極修苦行。汝於宮內私涉餘人。致使懷娠腹便增大。耶輸陀羅聞而誓曰。我無此過。未久之間便誕一息。當此之時。羅怙羅執持明月。集諸眷屬慶喜設會。請與立字。諸眷屬等共相議曰。此所誕子初生之時。羅怙羅手執於月。應與此兒名羅怙羅。時諸釋種共相議曰。此非菩薩之子。耶輸陀羅聞此語已。即便啼哭。抱羅怙羅自為盟誓以羅怙羅置於菩薩。昔在宮中解勞石上。擲置菩薩洗浴池中。而發誓言。此兒若是菩薩之胤。入水便浮。必若是虛乘當沈沒。作是言已。其羅怙羅與石俱浮。不沈於下。耶輸陀羅復告之曰。宜從此岸至於彼岸。還可復來隨意便至。眾人見之咸生希有。母復持兒作如是念。若佛世尊六年苦行。成覺之後更住六年。滿十二歲重還於此。我令諸人[1]目驗虛實。爾時世尊。後時還至劫比羅城。一日食在王家。一日食在宮內。時耶輸陀羅作如是念。頗有方便。能令世尊隨我所欲。時此城中有一外道女。善解術法。能令男子愛樂女人。耶[2]輪陀羅寄與五百金錢遣使報曰。汝作術法附來與我。彼女即便將一相愛藥丸寄與宮內。其母得已。便將藥丸對諸宮人。置羅怙羅手中。作如是語。兒將此藥持與汝父。佛具一切智先能了達。知耶輸陀羅生羅怙羅招世惡謗。此之誹毀今日當除。世尊知已。化為五百。世尊佛形一等。時羅怙羅持藥巡行。雖歷多佛並皆不奉。既至世尊所遂即與藥。佛為納受已却付羅怙羅。時子得已遂即服之。佛知食已便為呪願。從座而去時羅怙羅隨佛而行。諸婇女等不放出宮。時羅怙羅啼哭悲惱願隨佛去。世尊去已作如是念。知羅怙羅不受後有當證聖果不肯居俗。世尊知已。遂即將行。時羅怙羅宿緣所感。於五百佛。能識世尊不肯捨離。時淨飯王宮人眷屬及諸釋種。見此希奇敬重耶輸。知其昔日枉被招謗。今滅惡名生歡喜心。爾時世尊。到本處已欲度羅怙羅。淨飯王聞已。詣世尊所頂禮佛足。作如是語。世尊。若必度羅怙羅。當乞一日我申供養。世尊隨請聽將供養。時淨飯王。為羅怙羅廣設大會。并嚴高座供養羅怙羅。至第二日。共羅怙羅往詣佛所。禮世尊已作如是言。大德。任將羅怙羅出家。爾時世尊告舍利子曰。此羅怙羅。汝今將去與如法出家。時舍利子受佛教已。便與羅怙羅如法出家。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以何因緣。童子羅怙羅。於大眾中躬持藥丸。於五百佛所而識世尊。佛告諸苾芻曰。此羅怙羅。非獨今生而識於我。曾於過去無量劫中。在大眾中。嚴以花鬘與吾相識。汝等諦聽。當為汝說。曾於過去。於聚落中有一長者。取隣人長者女。納以為妻。未經多時遂即有娠便誕一子。復告妻曰。今有此子食用我財。亦能為我等還債。我今將諸財物入海興易。汝可在後。若看此兒好知家事。妻答夫曰。一依所教。長者入海遇風[3]舡破。并諸財物沒溺不迴。妻聞夫死。持孝修福復自傭力。并諸眷屬各相拯濟。養活於兒漸令長大。於其舍側有善織師。以彼[4]工巧自得存活。彼長者妻見已即作是念。入海興易。不如織絡工巧為業。其入海者多死不還。夫織絡者。常得居家經求自濟。復作是念。今我此子令學織業。思惟是已。即將其子往詣織家。白織師言。大兄。此[5][外*男]甥教為織業。織師答曰。好留子教織。其子聰敏不久學成。每與織師並機雙織。所得財利將歸本家。所得物歸[6]常用不足。織師所得恣意有餘。[外*男]甥問舅。我今與舅同作一業。何故舅室恒得充饒。而我家中每不支濟。舅報[外*男]甥我作二業汝即為一。[外*男]甥問舅。第二業何。彼便報曰。我夜竊盜。[外*男]甥[7]白言。我亦隨盜。舅即報曰。汝不能盜答曰。我甚能作。舅作是念。我且先試。作是念已便共向市。舅買一兔使令料理。我暫洗浴即來當食。彼料理已。舅未至間便食一脚。舅洗浴迴問其[外*男]甥。料理竟不。答曰。已了。舅曰。料理既竟將來我看。[外*男]甥擎兔過與其舅。舅見其兔遂少一脚。問[外*男]甥曰。兔第四脚今在何處。[外*男]甥報曰。其兔本來有此三脚。云何問我索第[8]四耶。舅作是念。我先是賊。今此[外*男]甥大賊勝我。即將其兔共入酒家。舅安坐已。即喚[外*男]甥共坐飲已。即令[外*男]甥計算酒價。[外*男]甥報曰。若人飲酒可使令算。我本不飲何論算耶。舅今自飲舅當自算。舅作是念。我先是賊。今此[外*男]甥大賊勝我。若共同本亦堪作賊。即與[外*男]甥於夜分中。穿他牆壁擬盜財物。既穿孔已。其舅即先將頭[9]欲入孔中。[外*男]甥告曰。舅不閑盜法。如何先以己頭入於孔中。此事不善。應先以脚入孔。若先以頭入。被他割頭。眾人共識禍及一族。今應先以脚入。舅聞是已便以脚入。財主既覺便即唱賊。眾人聞聲。即共於內孔中捉其賊脚。爾時[外*男]甥復於孔外挽出其舅。力既不禁恐禍及己。即截其頭持已而走。[10]于時群臣奏王此事。王告群臣。截頭去者最是大賊。汝可將彼賊屍置四衢中密加窺覘。或有悲泣將屍去者。此是彼賊。便可捉取。群臣奉命。即將死屍如王設法。彼賊[外*男]甥便思念云。我今不應直抱舅屍。恐眾人識我。我應佯狂於諸四衢。或抱男女。或抱樹石。或抱牛馬。或抱猪狗。作是念已。便行其事。時世間人。既見其人處處抱物。咸知是狂。然賊[外*男]甥始抱其舅。盡哀悲泣便即而去。群臣奏王皆曰守屍。唯一狂人抱屍哀泣而去。更無餘人。王便告曰。彼是狗賊如何不捉。今可捕取。爾時彼賊復作是念。我今如何不葬我舅。我必須葬。便作一駕車人。滿著柴束驅至屍上。[1]速解牛絡放火燒車。便走而去。當爾之時。車柴之火燒屍遂盡。守屍之人尋奏王曰。彼賊屍者今已燒盡。王問彼曰。誰燒賊屍。臣具上事。王曰。汝等當知。彼駕車人即是狗賊。云何不捉。今可捕取。爾時彼賊復作是念。我今要須於葬舅屍之處設諸祭祀。念已便作淨行婆羅門形。於國城內遍行乞食。即以其食於燒屍處五處安置。陰祭其舅作已便去。時守屍人具以白王。王曰。彼是狗賊。如何不捉。甚為不善。爾時彼賊復作是念。我今要將舅骨投於弶伽河中。作是念已。便作一事髑髏外道形。就彼骨所。取其餘灰以塗其身。收取燒骨於髑髏中安置。投弶伽河中作已便去。彼守屍人復以奏王。王曰。彼是狗賊。云何不捉。甚為不善。汝等宜止我自捉取。爾時其王。乘一汎舟前後侍從。遊弶伽河中。於河岸上置人守捉。王先有女。顏容端正眾人樂見。同於河中遊戲。令稍相遠。報其女曰。有人捉汝。汝便高聲。又勅守岸人曰。我女作聲。汝等即須相近。若見男子便[2]可捉取。爾時狗賊復作是念。今王與女遊戲河中。應要與彼女相共嬉戲。作是念已。即於上流而住。放一瓦鍋隨流而下。岸夫見已謂[3]是賊。競持棒打瓦鍋便破。乃知非賊。第二第三亦復如是。乃至十數。時守岸人屢見瓦鍋。便捨不打。爾時狗賊頭戴一鍋。隨流而下至王女所。上女舟中。手執利刀告王女曰。汝勿作聲。若作聲者我當[4]害汝。王女怕懼不敢作聲。因與戲會。既戲會已便走而去。女見賊去。高聲啼泣作如是言。彼賊強私我今已去訖。守河岸人報王女曰。汝嬉戲時默然歡樂。賊今既去乃始啼泣。我等於今何處求賊。守岸人等具以告王。王曰。汝等云何不善防守致令如是。時彼王女被狗賊交。遂便有胎。具足十月誕生一子。時彼狗賊聞王女生子。復作念云。我今必為我兒作諸喜慶。作是念已。即變其形為一給使。從王內出告諸人曰。王有教令。我女生子。汝諸國人。可於今夜恣意歡樂。互盜衣服財帛任情而作。時國群臣及諸人眾。聞是語已放情嬉戲。其聲[5]喧鬧聞[*]于王內。王問諸人。我諸國人云何喧鬧若是。國人答曰。我等先奉王教令我如是。王聞是已知是狗賊所作。便作是念。我若捉此狗賊不得。我便捨去國位。即設一計造一大堂。堂既了已。其兒年已六歲。令諸群臣擊鼓宣令。盡喚國內所有男子盡入堂內。有不來者捉獲殺之。爾時國人盡來入堂。時彼狗賊亦在其中。時王即以華鬘告其兒曰。汝持此鬘於彼眾中。若見汝父以鬘與之。復令傍人隨逐。其兒與鬘汝便捉取。爾時彼兒。即持花鬘至於眾中。以業力故。果見其父便以鬘與。時彼傍人。便捉狗賊將至王所王集群臣共議此事。如此罪人云何處分。可殺之耳。王即思惟。此是智賊。云何殺之。告群臣曰。此人勇猛兼有智慧。可留侍衛。便嫁與女以之為妻。仍以半國給之。佛告諸苾芻。爾時狗賊[6]即我身是。時彼兒者[*]即羅怙羅是。由於昔時於人眾中能識我故。今復於此眾中能識於我。諸苾芻當知。業力不可思議。汝等應隨業行。
[0160c13] 爾時耶輸陀羅作是念。羅怙羅父若入宮時。我應設諸方便承事供養令不出宮。作是念已。耶輸陀羅與喬比迦彌離迦遮等六萬美人。各各嚴飾種種莊具。熏種種妙香皆悉辦訖。
[0160c18] 爾時世尊。於晨朝時著衣持鉢。與諸苾芻圍遶侍衛。為調伏有情故。入王宮內。時耶輸陀羅等三夫人。與六萬婇女。作諸音樂倡伎歌舞。整理衣服蠱媚妖艷。在世尊前[7]止欲令染著。世尊見已便作是念。今者食時將至。我若先食。不為此諸女說法。恐調伏時過。令諸女人欲心熾盛。於四諦理不蒙利益。我今應以神通力故令彼女等皆悉調伏。作是念已。即沒於地從東方空中而見。於彼空中行住坐臥威儀自在。復入火光三昧。於其身中。放諸青黃赤白種種之光。或復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南西北方亦復如是。於空中沒。於諸苾芻上首師子座上忽然而見。諸艷女等見斯事已。皆於佛前倒地。如斧[1]斫樹。頂禮佛足在一面坐。
[0161a04] 爾時世尊。知諸女等性力意願。以四諦理廣為分別。諸女聞已得預流果。唯耶輸陀羅。為染心重故。未獲於果。便作如是心念口言。我有滋味。能令喫者心生愛著。即作種種馨香美味諸飲食等。自手執持而奉世尊。作是念已。諸苾芻皆聞以報世尊。佛言。諸苾芻當知。我昔三毒未離之時。諸有香味而無愛著。何況今者三毒已離。而能染我。耶輸陀羅縱有食味我無所懼。時諸苾芻皆疑白佛言。世尊。何故耶輸陀羅因歡喜團。於佛世尊生於染著。佛言。諸苾芻。此耶輸陀羅。非於今生欲因歡喜團而染著我。曾於過去先有是事。汝等諦聽。往昔世時有一聚落。去斯不遠。有阿蘭若林。多有花果及清流美泉。時有仙人。喫彼花果身披樹皮。作此苦行證五神通。所有禽獸不相恐懼。常來親近。後於一時欲往小便。有一女鹿隨仙人行。仙人小便失精。鹿隨後便即喫之。復以舌舐生門。有情業力不思議故。因即有胎。日月既滿。彼鹿來就本處生一男子。鹿生此兒知是於人。便棄而去。時仙人見之作是念云。此是誰子。復更思惟知是己兒。遂收養之。後漸長大至年十二。頭生一角。因與立字。名為獨角。其父染患。獨角種種醫療。不能得差。其父漸困命將欲死。告獨角曰。我今此處。常有諸山仙人數來過往。汝可[2]迎接問訊。若來供給花果。為我願故。說伽他曰。
 積聚皆消散  崇高必[3]墜落
 合會有別離  有命咸歸死

[0161b03] 乃至仙人身歿。彼獨角仙。以仙之法為葬其父。思[4]戀父喪愁悲憂惱。便證五通。後於異時因往取水。取得水已迴至中路。遂逢天雨泥滑倒地。水瓶遂破。掬破瓶水置其掌中。以口呪向天遙散。由汝雨下打破我瓶。從今已後十二年中勿更雨下。由此仙呪力。雨便不下。[5]波羅[6]痆城遭大亢旱。人民飢饉迸散逃亡。是時國王召諸占事問言。何故天不降雨。占事答曰。仙人瞋故天不下雨。王問占事。作何方計天下甘雨百姓豐樂。占事報言。若也敗仙戒行修道。天即甘雨。若不敗仙令犯戒行。十二年中天終不雨。時王聞已托頰思惟。宮人妃主及諸臣等。見王憂惱即白王言。何故憂惱。王即報曰。由仙呪力天不下雨。乃至廣說義如上辯。我今不知作何方計令彼仙人敗修戒行。由斯憂惱是以不樂。時彼國王有一大女。名曰寂靜。即白王[7]言。不須憂惱。我設方計當令彼仙必敗戒行。王問女曰。有何方計。女白王言。我學婆羅門呪法。及餘婇女二十人等一處學法。願王可於水上縛[*]舡安板著土栽樹種諸花菓。一依仙人所住之處。我等乘[*]舡至彼仙所。即能令仙敗修戒行引來至此。王聞是已。即如女說。縛[*]舡安板栽諸花果並如上說。遂於果中蜜盛藥酒。及諸[8]飲食並亦安藥。於是寂靜并餘婇女。假作仙儀形狀衣服。著樹皮衣披髮散後。共仙無異。從[*]舡上下徐步詣仙。口誦婆羅門呪法。至仙人所。彼仙弟子遙見二十客仙來至。即報仙師曰。有諸客仙今來至此。時獨角仙口念善來。喚令入室。是時諸仙既入室已。時獨角仙。細看諸仙顏色有異。即說頌曰。
 曾不經辛苦  行步復從容
 面上不生髭  胸前有高下
 是仙形貌[9]到  此事實希奇

[0161c08] 彼獨角仙雖有疑心。亦為客仙敷座處已。及設菓實。寂靜仙曰。汝所住止有如是等多苦澁菓。我今住處有好菓實。猶如甘露。我今請汝至我住處。時獨角仙。即共相隨乘[10]船泛水。於[*]舡樹上取其椰子。諸菓實中盛[女*厭]媚藥酒。奉獨角仙。彼既飲已便報假仙。共行非法。由此婬染遂失神通。戒行已虧呪力便息。浮雲四起。獨角見已舉面罵天。寂靜報言。汝身為非尚不自覺。何謂舉面[11]由故怨天。婬染既纏默然而住。寂靜將往直至王前。白父王曰。彼呪雨仙。此人即是。王見仙至喜不自勝。雲布遍天便降甘雨。百姓豐樂五穀滋榮。爾時父王。即嫁寂靜與仙為婦。及諸美女亦賜驅馳。[12]乃至後時棄於王女。便共餘女遂作私通。寂靜見已心生嫉妬。即共仙人甚相忿競。舉脚蹴仙履打仙面。仙作是念。我於昔時天起雲雷。由呪令息。忽纏婬慾被女欺[13]陵。爾時仙人。厭心慾染便捨寂靜。精勤習定即證五通。乘空而行還歸本處。佛告諸苾芻。昔時仙者即我身是。王女寂靜今耶輸陀羅是。由昔食味貪著婬情。今者以歡喜團。更欲厭著於我。佛說此語已從宮而出。耶輸陀羅。既見佛知心便息念。更不尋求即昇七重高樓。不惜身命遂投於地。佛以神力接不令損。諸人既見不有傷損。心生驚怪。諸苾芻眾見便問佛。此耶輸陀羅。為愛佛心故。不惜身命投於高樓放身於地。佛告諸苾芻。耶輸陀羅。為愛我心故。不獨今生不惜身命。過去亦復為我不惜身命。告諸苾芻。汝等諦聽。往昔波羅痆斯城有王。[1]名曰梵[2]受。於一時間。遂出遊獵廣殺眾生。行至山谷。見一緊那羅睡臥。婦在傍邊而守護之。王遂張弓射緊那羅。既著要處一箭便死。捉得緊那羅婦。欲取為妻。時緊那羅婦尋白王曰。唯願大王。放我殯葬其夫待了。即隨王去。[3]王便作是念。此豈能走看作其禮。作此念已遂即放行。時緊那羅婦。遂積[4]柴四面放火。[5]追念其夫不惜身命。即投於火。夫婦俱燒。諸天空中而說頌曰。
 欲求於此事  翻乃更遭餘
 本希音樂天  夫婦皆身死

[0162a19] 爾時世尊告[6]諸苾芻曰。往昔緊那羅者。即我身是。緊那羅婦者。即耶輸陀羅是。於往昔時。為愛我故。已投於火。今為貪愛復墜高樓。佛作是念。若化耶輸陀羅者。今正是時。我宜令彼出生死海。作是念已。為耶輸陀羅說四聖諦法。彼既聞已。以智慧金剛杵。摧破二十種我見山峯。悉皆摧滅。證預流果發起信心。從家趣非家策勤修習。證阿羅漢果。是時苾芻尼耶輸陀羅。處於眾中心懷慚愧。
[0162a28] 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曰。我一切苾芻尼眾中。耶輸陀羅苾芻尼。最具慚愧。諸苾芻眾咸皆有疑。復問世尊。此耶輸陀羅苾芻尼。作何業報。六年懷羅怙羅。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曰。如上說乃為頌曰。
[0162b04] 佛告諸苾芻。往昔有村。時有老母唯有一女。多養乳牛每日作酪漿。母女相隨巡村[7]估賣。後於一時。其女負酪忽設矯心。遂報母曰。我欲見風。願母持酪且漸前行。母即取酪擔負而去。其女乖墮諂誑心故。[8]離於六里不趁其母。由此業故。耶輸陀羅今生招報六年懷胎。佛告諸苾芻。義如上說而說頌曰。
[0162b11] 時諸苾芻復更有疑。請問世尊。此羅怙羅先作何業。今受此報六年處胎。佛告諸苾芻。羅怙羅自作惡業。義如上說并及頌曰。
[0162b14] 爾時世尊復告諸苾芻。此波羅痆斯城不遠。時有一林多諸花菓。有兄弟二人。一名商佉。二名里企多。身著樹皮常食菓實及諸藥草。商佉為師。里企多為弟子。時波羅痆斯國王及諸人民。知此林中有二修道人。一名商佉。二名里企多。後於一時。商佉平旦持滿瓶水遊山採菓。其里企多五更早起在兄前行入山。不持瓶水採得花菓。於先到來渴乏須水。向己瓶中遂無水飲。便取師水而用飲之。既喫水竟。更不與師添瓶。是時商佉。日高後至乏渴須水。取己添瓶覓水而飲。見瓶無水。遂即瞋罵。是何強賊偷[9]劫我水。時里企多尋即報言。我是其賊我用瓶水。唯願鄔波[10]陀耶。罰我重罪。商佉報曰。汝是我弟子。須水任飲不與汝罪。里企多白鄔波馱耶曰。我是賊人願與重罪。若如不與心不安寧。商佉聞已遂大瞋怒。便即報言。我今不能瞋汝與罪。如索與罪。汝向國王處而索重罪。時里企多遂向王所。至其中路逢王出獵。舉手呪願。唯願大王。長命無病常戰得勝。說伽他曰。
 大王我是賊  輒盜喫他水
 願王依賊法  賜我盜水罪

[0162c07] 時王報曰。縱輒取水亦不是賊。王復問言。汝取誰水。時里企多廣如上事具報王已。王便報曰。既是汝兄又是鄔波馱耶。雖輒飲水亦不是賊。汝今好去。不合與罪。時里企多。又白王曰。我是賊人願與重罪。如若不與心不安寧。是時國王聞此語已。便發瞋怒。而即報言。汝今此住更勿東西。待我山遊迴來處分。王去遊獵餘路還宮。遂忘仙人不與進止。經於六日。是時仙人不敢東西。諸臣白王。彼仙奉教經於六日不敢東西。唯願大王。速與處分。王便報言。[11]討罪六日。汝今無過。今放汝去。臣報仙人。汝今六日已罰汝了。今奉王勅。任汝東西。里企多喜遂即歸[12]還。佛告諸苾芻。昔梵授王今羅怙羅是。為前生時起嗔心故。不許東西。乃經六日故。今六年以業力故。在母胎中。諸苾芻若黑白業及雜染業。咸悉有報諸苾芻。應捨黑業及雜[13]染業修純白業。時諸苾芻咸皆有疑。復白佛言。此具壽賢子。曾作何業。今於上首釋種之中。而為國王。佛告諸苾芻。此具壽賢子自種福業。乃至說伽他曰。
[0162c28] 佛告諸苾芻。昔有貧人。遊行人間至[*]波羅痆斯城。於其城中有諸貧人。見此人來即生嗔恨。競爭打[1]搭驅出城外。彼城國王有一園林。其人既被驅逐投園林中。且自居止。時彼國王。因春陽月此園林中花菓茂盛好鳥競集。王與宮人婇女往園遊觀。既至園中。與諸婇女處處遊望嬉戲娛樂。時彼國王疲乏而睡。女人有常法。若見花菓便生貪愛。當爾[2]之時既見王睡。各散林中採求花菓。時彼國王從睡覺起。即還城中。彼諸宮人見王還城。各速隨逐。時一宮人心即忙遽。不覺身上遺其瓔珞。宮人去後貧人見之私自念云。我若取者。或有尋知必相苦惱。即取瓔珞懸於樹上。心自念云。本主若來隨意將去。復遙觀之。若非主取則不擬與。彼之宮女既至宮中。覺失瓔珞念在園[3]內。白其王言。我緣忙遽遺忘瓔珞。在彼園內。時王即告群臣。我有[4]瓔珞遺在園內。可速覓之無令遺失。臣奉王命。將多手力散覓園中。見於瓔珞繫在於樹。眾共議言。誰繫瓔珞在此樹上。即令手力縱橫訪覓。乃見貧人在一叢下。問言。汝見何人繫此瓔珞。貧人如上具報。爾時王臣即持瓔珞還宮送王。具陳上事。王聞此言。即遣使者追取貧人。貧人既至。王便告曰。汝先因何得我瓔珞。不持將去繫於樹上。貧人答曰。大王當知此是王之貴物。我先貧窮不堪受用。王聞此語甚大歡喜。告貧人曰。汝求何願。我當與汝。貧人答曰。今此城中所有貧人。願王各施飲食并賜衣服。并令我為上首。王聞此言便告大臣。我國城中一切貧人。可施飲食兼與衣服。仍令此人為其上首。大臣奉命。於[*]波羅痆斯城擊鼓宣告。一切貧人並令集會。既集會已。施與飲食并諸衣服。宣示王命。令先貧人為其主領。所有處分咸可隨受。時諸貧人既得衣食。悉皆慶悅。遵奉為主。諸貧人等。先在街衢掣盜他食。食主嗔恨常打罵之。後得王恩轉增奪掣。國人懼王不敢打罵。時國諸人即至王所。具論此事。王便報曰。汝等自可守護。勿打貧人。後於異時。城中有人。於筐篋中盛諸餅食。其上首貧人見已。便奪持之奔走。諸貧人等競來隨逐。欲相掣奪。其貧人主走至河岸。又被逼逐。即戴餅筐汎河而渡。到彼岸已在一樹下。
[0163b13] 佛告諸苾芻。若佛如來未出世時。當有辟支佛出[5]現於世利益蒼生。因行而過。彼貧人見威儀庠序。便自念云。由我先世不知戒施不能供養此人。致令此身貧窮孤露。若彼德人受我施者。我當施與。時辟支佛觀知其念。為利益故。持鉢向前乞其[6]餅食。貧人歡喜盡持[7]餅食而以奉施。辟支[8]佛常法。口不說法。身現神通以相利益。得其餅已。騰踊空中現種種神變。諸異生等見此神變。速發善願五體投地。猶如樹倒。便發大願。我今供養此聖人已。當令來世得為國王。於諸國中最為上首。我於今者見辟支佛。於當來世願見如來。度生死海。發此願已。諸貧人等皆渡河至咸索餅食。上首貧人報曰。我已施訖汝等隨喜。諸貧人曰。汝施[9]餅食已發何願。上首報言。願我來世於諸國中得為國王。於諸國中最為上首。諸人聞已咸皆發願。上首既得國主。我等願為最上臣佐。佛告諸苾芻。爾時上首貧人者。今賢王釋子是。諸貧人者。今五百釋子是。由彼賢子昔於辟支佛所發願施食故。今得諸釋種中而為國王。及見於我出家學道。證阿羅漢果。汝諸苾芻當知。造黑業得黑業報。造雜業得雜業報。造白業得白業報。汝等應捨黑業及雜業染業修純白業。
[0163c08] 佛在那地迦村群蛇林中。此時多有諸苾芻鉢及世尊鉢。在於露地。有一獼猴。從娑羅林下來而取於鉢。諸苾芻等即前打逐。佛告諸苾芻。汝等勿打。任其所取。不畏損壞。時彼獼猴至於鉢傍即取佛鉢。上娑羅樹須臾之間。盛滿鉢蜜來供養佛。蜜中有蜂如來不受。時彼獼猴知如來心。復持蜜鉢於一屏處。擇其蜂已還來奉佛。為未淨故佛又不受。獼猴復知佛意。持其蜜鉢至清流傍。取水灑蜜還來供養。佛即便受。時彼獼猴既見佛受其蜜。心生歡喜合掌頂禮。踊躍跳躑不顧前後。因落井中遂即命過。當即託生那地迦村清淨婆羅門家夫人胎中。既託胎已。緣福業故。那地迦村界內天降蜜雨。時諸人等問占相者。此是何事。占者報曰。緣婆羅門婦胎中有兒業力感故。至十月滿生子之日。復降蜜雨。眷屬並集。三七日中設食供養。眷屬當問。所生孩[10]子為立何字。家人答云。其子懷時當降蜜雨。生時亦爾。父姓婆悉瑟吒。因茲為名未度婆悉瑟吒。此名最勝蜜。兒[11]漸長大。因宿業力便生信心。即往佛所。佛為說法發心出家便如法度。既出家已。日日自然感三鉢蜜。一鉢供佛。一鉢供養僧伽。一鉢共親友食。時諸大眾咸並生疑。俱往白佛。以何因緣此最勝蜜苾芻。日日如是有斯蜜應。佛言。此最勝蜜苾芻自作福業。是故日日感斯蜜報。廣說如上。
[0164a06] 佛告苾芻。汝等昔見有一獼猴從娑羅樹下來以一鉢蜜供養我不。苾芻白佛言。世尊。我等昔見。佛言。彼獼猴者。即此最勝蜜苾芻是也。由前信心施蜜因緣[1]故獲斯報。然此苾芻。何但日能變三鉢蜜。欲令四海總成蜜者。不足為難。何以故。由施佛蜜福增上故。廣說如上。應捨黑業及雜染業修純白業。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二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三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164a20] 佛在劫比羅城尼瞿陀園中。當度五百釋子及鄔波離時。諸苾芻咸皆有疑。以緣白佛。此鄔波離。昔作何業為王剃[2]士。爾時佛告諸苾芻。往昔國王。有一剃頭人。有辟支佛來立門前。語彼人曰。善男子。與我剃頭當獲善果。彼剃頭人有一外甥。其舅告曰。我為王使。汝可於後當為此人如法而剃如國王一種。時彼外甥聞舅是言。即自思惟。遣與此人如法剃頭。必應多得功德。作是念已即便諦念。為辟支佛如法剃頭。時辟支佛復思念云。彼人與我如法剃頭。我當護助必令此人多獲利益。時辟支佛作是念已。即騰虛空變現種種神變。彼人見已甚生希有。合掌禮敬五體投地。便發願云。我今既與此人剃頭。如國王相似。願我來生於世世中。常得與諸國王剃頭。如我舅無異。佛告諸苾芻。彼[3]時外甥者。今鄔波離是。由於先世與辟支佛剃頭發願故。今與王為剃頭人。
[0164b09] 爾時佛復告諸苾芻。此鄔波離。於先世時復有餘願。我今說之。汝等諦聽。往昔村中有一長者。取得一妻生於二男。彼時國王。有一剃頭人。與此長者共為親友。彼剃頭人甚有財寶。無有男女。常私念云。我今多諸財[4]物。而無子息。一旦終沒無可委付。必被國王盡取將去。時彼長者。見剃頭人愁憂不樂。即便問曰。汝今云何愁憂如此。時剃頭人即如上答。長者告曰。我有二子。今將小者與汝為子。作是議已。便取小兒以為其子。後時長者遇病命終。長者[5]太子。與諸童兒共相嬉戲。因或鬪罵。諸童子言。汝非族姓。何以故。汝弟見為剃頭家子。爾時此兒。既被斯言愁悴不樂。便私念云。若我小弟不與剃頭家為子者。我今云何被他毀辱。我今應當收奪取弟。作是念已即奪弟歸。時剃頭人心懷懊惱。便集其家剃頭種類。告彼眾曰。我養彼兒經多年歲。今奪將去。我諸眷屬自今[6]以後。勿與此家作剃頭人。時彼兄弟不得剃頭。髮毛爪甲皆悉長醜。國王忽見即便問曰。汝今云何髮毛爪甲作許長醜。時彼兄弟答國王言。王剃頭人制諸種類。令於我家勿為剃頭。王重問曰。彼有何故。時彼兄弟具說前事。國王聞已即便告言。父與他兒不合更奪。既奉王教。即便將弟與彼為兒。後兄議曰。[7]由弟與彼剃頭為子。恒令我等被他毀辱。我今應當殺去我弟。必免斯語。時有人聞。往剃頭家告其弟曰。汝兄等議。恐辱種族。當欲殺汝。宜善防護。弟聞是語已告剃頭人曰。兄今欲來殺我。今宜放我出家學諸仙道。剃頭人念。我若苦留此兒不許出家。必被他殺。我今不如放令出家。父既念已告其兒曰。我今放汝出家。汝得仙法將歸教我。子便白曰。善哉奉命。爾時其子即往山林仙人住處。尋諸仙人了不相見。即自端坐繫念思惟。便證辟支佛果。既證果已即便念云。我先與義父共言誓曰。若得善法歸來相教。作是念已即往父所。到已騰空作諸神變。其父見已心甚歡喜。合掌發願。令我世世常與國王作剃頭人。時剃頭人於後值五辟支佛。皆發斯願。令我世世為諸國王作剃頭人。復於四生值佛世尊。亦發斯願。佛告諸苾芻。彼剃頭人者。今鄔波離是。由先世時發斯願故。今為國王作剃頭人。
[0164c23] 復次諸苾芻。復作是疑。鄔波離作何福業。證阿羅漢持律第一。佛言。其鄔波離復有因緣。汝等善聽。我今為說。乃往過昔於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有佛世尊出現於世。號曰[8]迦攝波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時佛有一弟子。是阿羅漢持律為最。時鄔波離為彼弟子。終身梵行不獲果利。臨終之時而發誓願。我所持戒福業善根。願我當來釋迦牟尼如來出[1]現世時。與彼世尊作持律弟子。如我鄔波馱耶無異。其弟子者。即鄔波離是。為先發願故。今獲斯果。是故苾芻。黑業黑業報。白業白業報。雜業雜業報。應捨二業[2]繼修白業。乃至廣說如前。
[0165a08] 爾時世尊在菩提樹下。降伏三十六俱胝魔軍。證得無上正遍知覺。時魔即往劫比羅城於虛空中。告淨飯王及諸宮人群臣百姓曰。沙門喬答摩今夜已死。時淨飯王聞之。心懷懊惱悶絕[3]擗地。及諸宮人群臣百姓亦皆如是悲泣懊惱。時淨居天觀察下方。乃見斯事即下空中。告[4]迦比羅城國王人眾曰。喬答摩不死。今在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正遍知道。時淨飯王及宮人國臣。忽聞此言踊躍歡喜。當此之時。甘露飯王誕生一子。以諸眾人歡喜日生故。因號此兒。名曰阿難陀。既生此兒。置八乳母[5]共養育之。時甘露王召諸相師。[6]遣占此兒。相師報曰。今汝此兒。當與釋迦牟尼佛親為侍者。時甘露王既聞此言。便作是念。今我此子宜加守護。不應令釋迦牟尼佛見。後時佛來至於劫比羅城其王即將此子藏避於廣嚴城中。待佛去已還將歸來。世尊常法。於一切眾生。心無不見無有不知。此事於妄語戒中及十八頭魚中說並同。乃至世尊作如是念。此阿難陀童子[7]逮最後身。合於我法中而得出家為親侍者。我所說法皆能領受。更無遺失。我涅槃後成羅漢果。為度阿難陀故。須入劫比羅城甘露[8]王宮。令彼王宮城人不知我來。世尊作此念已。即作神通。并苾芻僧伽圍遶。入甘露王宮。如法而坐。其王聞佛到來宮內。即將阿難陀童子藏隱一房中。佛知是已即作神力。令彼房門自然開闢。其阿難陀。先至佛所禮世尊足。即便把拂在佛背後。侍立扇佛。其甘露王後來。禮世尊足已却坐一面。佛即為王說種種[9]微妙法已。即從坐去。其阿難陀童子。先業因緣故。還隨佛去。其王及夫人婇女眷屬。[10]撮留阿難陀童子。亦不能留得住。佛即告王及夫人等。此阿難陀童子是最後身。汝等亦不能留。宜應聽去。王即啟佛。若當如此。世尊且放歸家。我當如法發遣。佛言。如是聽汝。時甘露王。即使諸內外一切親族及請沙門婆羅門等。設食供養。乃至貧窮下賤乞人。皆施錢財衣服。阿難陀童子。於其會中別諸親族。身著瓔珞乘七寶莊嚴象。多將侍衛前後圍遶。往尼拘律陀林中。至劫比羅城門。所乘之象見池中有諸妙蓮花。其象即往池邊。以鼻[11]卷取蓮華。其占相師占[12]相此事。白甘露王曰。阿難陀童子今出遊學。一聞於耳不忘於心。時阿難陀到尼拘林。從象而下步詣佛所。頂禮恭敬在一面坐。佛告十力迦葉。汝應與此大歡喜童子如法度之。十力迦葉既奉佛命。即便度之為受具戒。爾時世尊。從劫比羅城。往王舍城竹林園中。時阿難陀背上生一小瘡。佛令侍縛迦治之。即依佛教。為阿難陀治。是時世尊坐師子座。為諸大眾廣說法要。具壽阿難陀亦在此會聽法。侍縛迦作是念云。我治阿難陀瘡。今正是時。何以故。聽法心至。割截不知痛故。作是念已。便取妙藥傅其瘡上。瘡既熟已。以刀割之出其膿血。復以妙膏傅上。因即除差。然作此法時。阿難陀以聽法故。了然不覺。佛說法已。侍縛迦白世尊曰。我於聽法坐中治阿難陀瘡。割截針決。阿難陀以聽法故。皆不覺知。具壽阿難陀報曰。我為聽佛法故。假令割截我身碎如油麻。都不覺痛。是時能治醫王。見斯事已生希有心。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大德。尊者歡喜曾作何業。遂於背上生癰瘡耶。佛告諸苾芻。歡喜先業汝今應聽。廣說如前。乃至說伽他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0165c16] 乃往古昔。於一邊國。名雞羅吒。有王治化。當時無佛。唯有獨覺出現世間。時有獨覺聖者。為乞食故。至此城中[13]詣國王宅。王見生嗔。便以彈丸打其脊背。時彼尊者降自貢高。知彼非器捨之而去。諸苾芻。昔時王者。即歡喜是。由以瞋心以彈打辟支佛故。五百生中常於背上受惡瘡報。今末後身餘報如是。苾芻。若作黑白雜業當受其報。廣說如前。具壽歡喜有常法。若與如來真身相隨行者。其心則常恭敬。若與如來化身行者。其心則少恭敬。時有一長者。請如來及諸苾芻。於其家中設諸供養。爾時世尊。至時著衣持鉢。與諸苾芻前後圍遶。赴長者供。飯食訖還來本處。苾芻問阿難陀曰。汝於今日隨如來赴供。為隨真佛。為隨化佛。阿難陀報曰。我於今日。與佛世尊相隨往彼。非化身也。諸苾芻曰。以何知之。阿難陀曰。我若與真佛行者。心自恭敬內懷慚愧。若與化佛行者。則不如此。諸苾芻遞相報曰。此阿難陀甚為希有。能知真身化身差別諸相貴賤等類。於是遠近咸知阿難陀善別諸相。爾時世尊。從王舍城往室羅筏城。至[1]誓多林中住。具壽阿難陀。著衣持鉢入室羅筏城乞食。時有一婆羅門。於中路逢阿難陀。作是念云。我先聞此沙門喬答摩弟子善能占相。今應試之。為解不解。便問阿難陀曰。今此路傍勝葉波林。凡有幾葉。阿難陀報曰。有如許百如許千如許萬如許拘胝。報已便去。時彼婆羅門。即於林中取一把葉數[2]之。知有七百七十七葉。棄之林外默然而住。時阿難陀乞食已。復還歸來由於舊路。彼婆羅門問曰。聖者。今此林中凡有幾葉。報曰。前者有如許百千萬拘胝。今者欠七百七十七葉。時婆羅門聞此報已。歎甚希有善解算數。時諸苾芻聞已生疑白佛言。世尊。此具壽阿難陀。先種何業善能占相算數。佛告諸苾芻。昔種福業廣說如前。乃至說伽他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0166a25] 佛告諸苾芻。往昔世時。[3]波羅痆斯城中有[4]一婆羅門。取得一妻生得一子。生至二十一日。會諸親族設諸飲食。因為此兒立名號。曰大白。年漸長大遊行人間。學六萬頌算數之法。善得明了。復[5]教他人算數之法。由此因故。五百生世明了。亦教他人。今最後身得此通達。時具壽阿難陀。復於一時。往波斯匿王宮中。勝軍見來。歡喜頂禮在一面坐。白尊者曰。我從生已來自然業感。常有一銀娑羅香粳米飯二頭熟雉一枚苷蔗。每以食時從空而下入銀盤中唯一頭雉常落地上不落盤中。時具壽歡喜。既聞斯言甚生希有。還至僧坊以告諸人。時諸苾芻咸以此緣往白世尊。佛告諸苾芻。往昔此[*]波羅痆斯城有一長者。多諸珍寶及多田莊。於其莊上。送新粳米。及送死雉并苷蔗等。世間常法。若佛不出於世。當有辟支佛現教化。時有一辟支佛巡門乞食。至長者家入其門內。長者見彼威儀端正言辭柔軟。心生歡喜。便將新粳米飯及炙雉二頭并苷蔗一枚。以施獨覺。時彼獨覺以鉢受之。苷蔗與飯及以一雉。得入鉢中。一雉落地。由此業因受斯果報。時彼長者。今勝軍王是。於無量百千[6]世。生於天上受諸快樂。受天報已。復生人間作王。感斯勝事。是故汝等。若欲供養僧食。應勤施與。勿令落地。時勝軍王聞佛世尊記說往昔之事。心生歡喜。於佛法僧起大信心。獨坐一處作是思念。由我前生供養辟支佛故。獲如是報。我應廣設佛法僧等。必於來世受大利益。作是念已。占事人奏曰。明日阿難陀應合得纏頭賞位及灌頂位。王聞此言默然不語。具壽阿難陀。於其夜中。額上忽然生一惡瘡。經一宿已王遂聞之。即便生念。供養有德之人獲福無量。我親供養。作此念已即勅天下。所有名醫咸集朝所。阿難陀有病。卿等往治。諸醫奉詔。適阿難陀所。便自選擇得一好手。遂即下針刺去惡血。王自執持千輻輪傘。蓋阿難陀上。刺血了已更傅好藥。王自以帛纏阿難陀首。當日瘡差王遂禮拜辭阿難陀去。眾僧見此事已咸生疑惑。便白佛言。大德世尊。阿難陀。過去作何福業。今感國王親自承事。佛言。此阿難陀昔種福事。廣說如前。佛告諸苾芻。往昔[*]波羅痆斯城有一醫師。時有辟支佛病。往醫師所。彼醫即便盡心恭敬。白[7]辟支佛言。尊者。所須衣食一切醫藥。我總供奉之。必至病差。如言奉事乃至病除。佛言。諸苾芻。爾時醫師者。今阿難陀是。由昔供養病辟支佛故。無量世中生天受福。五百生中常於人間受勝果報。一切國王及婆羅門諸宰貴等親自供養。今最後身。感勝軍王親執傘蓋。萬乘之主屈駕承事。如前廣說。
[0166c18] 爾時世尊。從室羅筏城往婆羅城。漸漸遊行至於城外。到一村住。其村名曰婆羅門村。大聲聞眾圍遶世尊。不遠而住。所謂上坐阿若憍陳那。具壽馬勝。具壽賢子。長氣苾芻。大名苾芻。耶舍苾芻。圓滿苾芻。無垢苾芻。牛王苾芻。妙臂苾芻。具壽舍利[8]弗。具壽大目[9]揵連。具壽大迦葉波。具壽俱絺羅。具壽劫賓那。阿尼樓陀。難地迦。金卑羅。住婆羅村住。妙枕苾芻及阿難陀等。無量苾芻大聲聞眾。於日午後來詣佛所。頂禮佛足次第而坐。爾時世尊告諸苾芻。吾今年邁氣勢漸微。為諸四眾說法無力。
[0167a01] 佛[1]在[*]波羅痆斯城婆羅門村中間。是時舍利子大目揵連。勸請阿難陀與佛作侍者。阿難陀一依尊者教。佛即讚歎阿難陀。是時苾芻眾咸皆生疑。即白佛言。阿難陀修何[2]福業。今為佛作叔伯堂弟。復作侍者。聰明智慧聽聞佛語。更無忘失。佛告苾芻。汝等當知。阿難陀自作是業。廣說如前。
[0167a08] 佛告諸苾芻。往昔過[3]去時。[*]波羅痆斯城有王。名曰日曜。於其國中作王。制禮令其人人豐樂安寧。無諸衰難。國王於後妃生一子。三七日中喚諸臣佐。朝集設會為子立名臣佐白王王名日曜。子合立名。號大日曜。其子漸長。[4]策為太子。於後王妃更生一子。群[5]臣立名。號為日智。其王太子。每常思念心樂出家。每見父王。或行非法或依國法。太子見是事已。遂即念言。我今於後受王國位。行如是法。即墮地獄無有出時。作是念已往詣王所。跪拜禮畢白父王言。我今願欲出家。願王垂慈放我令去。時彼父王告其子曰。有諸仙人外道。事火事天苦行持戒。作如此業。唯求來世生國王家身為王子受諸快樂。汝今此身見受果報。如何捨樂願行苦事。爾時太子復白王言。聽我出家。王知其意不求世樂遂許出家。時彼太子得王放已。即入山中仙人住處出家修道。父王即冊其弟日智紹太子位。時日曜太子。既至山中繫念思惟。證獨覺果。於後時中。身染疾患周旋消散。還至婆羅痆斯城。諸人見已而白王言。日曜太子。入山修道證獨覺果。今來城內。王既聞已即迎日曜。禮其足已白言。大仙。汝須衣食我求福德。今請大仙住我園林。隨時安置所須之物。我當供給。時彼獨覺默然受請。王見受請。即勅日智太子。侍養獨覺供給所須。時獨覺仙。即於定中觀見日智太子。却後七日當捨其命。告太子曰。弟今何故不求出家。弟言。我願出家。獨覺告曰。白父王知。日智太子往父王所白言。我願出家。願王聽許。王聞此言。遂生忿怒告太子曰。汝兄日曜今已出家。我終沒後須有繼嗣。今不放汝。時彼獨覺聞王不放其弟。即詣王所。說伽他曰。
 日曜放日智  [6]令隨我出家
 出家最勝事  諸佛所讚歎

[0167b14] 父王白言。大仙當知。汝已出家。我之國法須有紹繼。唯有日智令知國位。在家修福其事足。得何用出家。時彼獨覺。復說伽他曰。
 王先別思  此事復別  却後七日
 日智命終

[0167b19] 王問獨覺。日智太子却後七日必不活耶。答言。如是。王言。若如是者放令出家。太子出家已。發善心供養獨覺。彼獨覺患風。手執飯鉢掉動不安。其太子見。遂將金釧以承其鉢。鉢遂不動。太子觀已歡喜。發如是願。我今聽法亦復如是。法入我心更不傾動。往時獨覺未得果證。為弟日智。常說圓滿微妙勝法。今得證果更不說法。日智見已白獨覺言。汝[7]未出家恒常說[8]法。何因獲果遂即默然。獨覺報言。我實不說法。日智問曰。誰合說法。獨覺報云。汝知應正等覺出世之時。當說種種圓滿妙法。太子聞此。發如是願願以此善根。未來之世與佛作弟。又得出家親承供養。聞法領記獲大總持。爾時辟支迦謂其弟曰。却後七日汝當報終。常守此心莫令忘失。七日既滿未得果證。垂將告謝。重發誓言。如前所願。爾時佛告諸苾芻曰。時辟支弟。今阿難陀是。緣過去世供養辟支迦。當發願言。未來世中與佛作弟。親承供養多聞總持。所以今時為我毘季聰明第一。若水注瓶時。諸苾芻咸皆有疑。即白佛言。其阿難陀。過去行何善業。今蒙世尊於大眾中歎美稱揚聰明莫比。總持強記領受無遺。佛告諸苾芻。阿難陀往昔自修善業。廣說如前。
[0167c14] 佛告諸苾芻。往昔之時於賢劫中。於時有情壽二萬歲。有佛世尊。號迦攝波。出現於世。在[*]波羅痆斯城仙人墮處施鹿林中。佛有一弟子。多聞不忘聰明第一。彼有弟子。從出家來常修梵行。乃至命終不獲聖果。臨終之時一心發願。所作善根。願當來之世。與釋迦如來為親侍弟子。如今無異。於弟子之中聰明第一。願釋迦如來與我授記。如彼無異。汝諸苾芻。彼弟子者。今阿難陀是。以先世善心發願力故。今於我弟子中聰明第一。諸苾芻。若作黑白雜染業者。各獲其報。汝等應捨雜染黑業。常修白業。
[0167c26] 佛在王舍城竹林迦蘭鐸迦園中。有五百苾芻圍遶世尊。皆是阿羅漢。唯提婆達多未得聖果。爾時國土飢荒。人民無食乞求難得。眾中有神通苾芻。即騰虛空或下贍部林中。取香美贍部之菓。滿鉢充足還至本處。供養四眾自亦飽足。或往蜜羅林。下迦比陀林。或下甘露園。或下阿犁勒林。取香美之菓。滿鉢充足還至本處。供養四眾自亦充足。或有苾芻神通自在。即騰虛空往北俱盧洲。取自然粳米香美之者。滿鉢充足還至本處。供養四眾自亦飽足。或有苾芻神通自在。虛空遊行往至餘國。乞種種美妙飲食。乃至滿鉢廣說如前。或有苾芻。以神通力往四天王所。或往三十三天中。取天厨精妙飲食。滿鉢充足。乃至廣說如前。爾時提婆達多。見諸苾芻有如此神通取諸菓食。作如是念。此國土飢荒。人民無食等。廣說如前。乃至三十三天取天厨飲食。四眾充足自亦飽足。我若有神通。即騰虛空下贍部林中。取香美贍部果。滿鉢充足。我亦供養四眾自亦飽足。廣說如前。乃至三十三天。取天厨飲食。四眾充足自亦飽足。誰[1]有與我力得見聖道。依彼教力我得神通。作是念已。從坐而起往詣佛所。頂禮佛足而立一面。提婆達多白世尊曰。唯願慈悲。教我聖道令得神通。爾時世尊。知提婆達多起罪逆心已。告提婆達多。汝應受增戒中勤心修習。即得神通。乃至增心增智。應受心中當勤修習。即得神通及得餘法。時提婆達多聞此語已。作如是念。世尊不肯教我神通法道。作是念已從座而起。往詣具壽阿若憍陳如所。到已問阿若憍陳如曰。上座。唯願慈悲。教我聖道令得神通。爾時阿若憍陳如。觀佛知提婆達多起罪逆心。觀已告提婆達多曰。汝應增色心中勤習。即得神通及得餘法。提婆達多聞此語已。作如是念。此上坐亦不肯教我神通道法。即往詣馬勝賢子禪氣大名圓滿無垢牛王眼妙臂乃至五百上坐邊去。到已問曰。上坐慈悲。教我聖道令得神通。爾時妙臂等五百苾芻。咸觀佛意知提婆達多起罪逆心。觀已告提婆達多曰。汝應增色心中勤習。即得神通[2]及得餘法。乃至受想行識。汝應增意心中勤習。即得神通及諸餘法。時提婆達多聞此語已。作如是念。此五百上座等。亦不肯教我聖道神通。欲似此五百上座。先共世尊平章。不許教我聖道。何以故。今見佛等五百上座。不肯教聖道神通。復念。如是何有能教我聖道神通。當時十力迦攝波。在王舍城先尼迦窟中。我詣彼處。彼上座直心無諂。及[3]我弟阿難陀。親教彼十力上座。能教我聖道神通。提婆達多念已。即往詣十力迦攝所。頂禮雙足於一邊立。作如是語。上座十力迦攝慈悲。教我聖道神通。爾時十力迦葉。不觀佛意及五百上座聖眾意。亦不知提婆達多發生如是逆心。以不觀故。即教提婆達多聖道神通。是時提婆達多。於初夜[4]後夜修習善業而住。依止初禪得獲神通。即以神力。一身變作多身。多身合為一身。或現或隱。以智見力故。能如是現。復於山石牆壁。通過無礙如於虛空。於大地出沒。猶如水中。在於虛空中結跏趺坐。猶如在地。或騰虛空猶如飛鳥。或在地手捫日月。提婆達多得神通已。作如是念。我得如是神通。作諸變相神通亦得。詣贍部林中取香美果。滿鉢充足供養四眾。自亦飽足廣說如前。乃至三十三天取天厨食。亦供養四眾自亦充足。復更思念。此摩揭陀國中誰人最勝。我當歸伏。因彼人故。令一切人皆恭敬我。復更思念。此國太子阿闍世。父王亡後太子為王。我應降伏。我若降得阿闍世太子。令一切人皆恭敬我。作此念已。往詣阿闍世所。即現神相化為白象。即入大門從小門出。或入小門從大門出已。自現其身更入大門。變為駿馬從小門出已。自現其身欲入小門。即為牛王從大門出已。即真身現如法。持鉢詣阿闍世所。即變其身猶如小兒。身衣金瓔坐太子膝上。乍起乍坐流轉徘徊。太子知是提婆達多神通之相。或抃或抱或拍或嗚。便唾口中。提婆達多。以供養利益貪心故。即咽其唾。時阿闍世起顛倒心。作如是念。此提婆達多勝佛神通。時提婆達多自現真身。是時太子。心生恭敬便即頂禮。及諸供養將五百寶車送。提婆達多出。時阿闍世還至本處。每日兩[5]迴參提婆達多。及承事供養。時太子遣立五百大鐺作諸飲食。送至提婆達多以為供養。時提婆達多收取自食。及五百苾芻圍遶共食。時苾芻於王舍城晨朝乞食。聞如是語。此提婆達多。得太子種種利供養。日日二時恒日不絕。及五百車輅寶車承事供養。及五百鐺作諸飲食而為供養。及將自食五百苾芻圍遶而食。諸苾芻聞此事已。次第乞食還至本處。依法食訖。收衣鉢洗足已。往佛所頂禮佛足次第而坐。而白佛言。大德。我等晨朝入王舍城乞食。聞提婆達多從阿闍世太子所多得利養。廣說如上。乃至五百苾芻圍遶坐共食。佛告諸苾芻。時提婆達多受此利益供養。猶此自害及以兼害。何以故。諸苾芻。譬如芭蕉出菓便即枯死。猶此自害。提婆達多。受此利養亦復如是。譬如竹葦若出花菓便即枯死。如騾懷妊有子便死。諸苾芻。提婆達多。受此利益亦復如是。諸苾芻。提婆達多若受利養得。彼無智提婆達多。日夜長受惡名苦惱無利。得如是報。汝等苾芻應如是知。
[0169a12] 爾時提婆達多廣得利養。遂起貪心更不希求。起顛倒心別生[1]憶念。世尊今既年老力弱。今為四眾說法勞苦。世尊不如與我四眾。我自教示而為說法。世尊當可宴寂而坐。修習善法常住安樂。是時提婆達多起此念已。即失神通。自不覺知我失神通。爾時迦俱羅苾芻。習四無畏除貪念心。死生梵天。即見提婆達多遂失神通。是提婆達多亦不自知。爾時大目揵連。在揭伽國膠魚山恐怖鹿林中。彼迦俱羅梵天子。從彼天沒。如屈申臂頃。往目連處。頂禮雙足却住一面。作如是語。大德目連。今可知。提婆達多為利養故。遂起貪心更復希求。起顛倒心別生憶念。世尊今既年老力弱。今為四眾說法疲倦勞苦。世尊不如與我四眾。我自教示亦為說法。世尊當可宴寂而坐。證習善法常住安樂。是時提婆達多起此念心。即失神通。自不覺知我失神通。大德[2]大目揵連。起慈悲心往詣佛所。說提婆達多如上緣起。乃至失其神通自不覺知。爾時大目揵連。從梵天子默然受語。爾時迦俱羅天子。知目連受已。心生歡喜。頂禮目連雙足。忽然不現。爾時大目[3]乾連。見梵天去。便即入如是定。從膠魚山沒。即於王舍城迦蘭鐸迦竹林園中踊現。詣世尊所頂禮雙足却住一面。爾時大目[*]乾連。所受迦俱羅天子言語。皆悉諮白。是時世尊告目連曰。汝先知提婆達多如上事耶。為復報汝始知。時目揵連白言。世尊。我先舊知。爾時世尊。共目揵連說是語時。提婆達多共四苾芻。一名[4]迦利迦。二名褰荼達驃。三名羯吒謨洛迦底[5]沙。四名三[6]沒羅達多。共此四人同詣佛所。世尊遙見提婆達多等來。告目連曰。且止莫語。彼無智提婆達多等來。此無智人今對我前。如上之事。定當自說亦自讚歎。爾時大目揵連禮佛雙足。入如是定從竹林沒。往膠魚山至本處已。如法而坐。
[0169b19] 爾時提婆達多詣世尊所。頂禮雙足却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今既年老力弱。為四眾說法勞苦。世尊不如與我徒眾。我自教示而為說法。世尊當可宴寂而坐。修習善法常住安樂。世尊報曰。如我舍利弗大目揵連。弟子中尊聰明智慧梵行神通證羅漢果。我今尚自不以苾芻僧伽而見付囑。豈可況汝無智癡人食唾者乎。是時提婆達多聞此語已。作如是念。世尊今者讚歎舍利子[7]目連等。憎嫌於我。罵云無智食唾者乎。於時提婆達多。於世尊處。遂起七種逆心。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三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四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詔譯

[0169c08] 爾時提婆達多。遂出懊聲點頭三迴。便起而去。是時阿難陀。在佛左右搖扇而立。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曰。汝今可於此竹林園內喚諸苾芻集此食堂。是時阿難陀奉命。巡喚總集食堂。是時阿難陀往詣佛所。頂禮雙足而白佛言。眾今已集。爾時世尊。即往食堂敷座而坐。告諸苾芻。此世間中有五種教師。何者為五。第一有教師。自不具戒稱已具戒。彼有弟子久共一處。即知我師不能具戒。共相謂曰。我若告向餘人。外既聞已。我之教師即被輕賤。我等於後。云何見師共住承事。教師自知好惡。我等應可覆護。勿向人說。何以故。我此教師。時時供我衣服飲食湯藥臥具。是時弟子貪此供給。覆護教師。不向人說令知破戒。時彼教師。應須弟子覆護於我。如上所說。此世間中第一教師。復次第二教師。世間有一教師。用不淨之物以將充命。自將清淨之活。亦非罪失。彼有弟子久居一處。後乃得知我之教師。用不淨物以將充活。自將清淨亦當有罪。我弟子等。若說教師此事。外將輕賤。此等之緣。我諸弟子若為可活。此教師作諸種不淨罪可自知。然不關我諸弟子事。又此教師常念。我等時時供給衣服飲食湯藥臥具。時諸弟子貪著供給覆護教師。[1]教師常思念。此弟子便覆於我。此是世間中第二教師。復次第三教師者。又世間中有如是教師。智見不淨。教師自將智淨無過。彼有弟子久居一處。乃見教師智見不淨。教師自將智淨無過。我等今向外人說陳。教師外將輕賤無禮。我等得如是教師。若為堪活。此教師作智見不淨罪可自知。然不關我諸弟子事。又此教師常念。我等時時供給飲食衣服湯藥臥具。時諸弟子貪著供給覆護教師。教師常思念。此弟子可令覆護於我。此世間中第三教師。復次第四教師者。又世間中有如是教師。妄與人授種種記。自將不妄。我與授記皆悉真實。彼有弟子久居一處。見師妄與諸人種種授記。自將不妄。我與授記[2]悉皆真實。弟子等云。我向外人陳說。教師必將輕賤無禮。我等得如是教師。若為同活。此教師妄與授記之罪。師可自知。然不關我弟子之事。此教師念。我等悉令覆護。此教師時時常念。我等弟子供給衣服飲食湯藥臥具。時弟子等貪著供給覆護教師。教師自念。我妄與授記。弟子可令覆護。於我常憶此念。此世間中第四教師復次第五教師者。又世間中有如是教師。常虛妄說法。自將是實。彼有弟子久居一處。見師常虛妄說[3]法。自將為實。我等弟子向外人說。必將輕賤不禮。我等得如是教師。若為同活。此教師妄與說法之罪。師自得知。然不關我弟子之事。教師常念。我等弟子供給衣服飲食湯藥臥具。其弟子等貪著供給覆護教師。教師亦常念。我雖虛妄說法。弟子可令覆護於我。此世間中第五教師。
[0170b04] 佛告諸苾芻。我受持戒清淨。我自將實戒清淨。自知亦無穢故。亦教諸弟子清淨戒奉行故。不用弟子為戒常覆護。我無憂此怖。我用清淨之物以將充活。我將是實[4]淨之物故。不用諸弟子常覆護。我無憂此怖。[5]諸苾芻。我智見實相亦將是實。我無憂此怖。不應令弟子為智見故覆護我。佛告諸苾芻。我所授記一將是實。我念實故無憂此怖。不應令諸弟子為授記故令覆護我。佛告諸苾芻。我[6]說法[7]如實。亦將是[*]如實故。無憂此怖。不應令弟子為法故令覆護我。佛告諸苾芻。當知世間五種妄教師。自有過失故令弟子覆護。我不應如是。不應憂怖。亦不應於汝弟子等勢力可住。常責汝等苾芻。若有苾芻。受我嗔責。可令近[8]住我法。若不能受我嗔責者。自令退散。[9]譬如瓦師未燋之器以將入[10]火。好者自現真牢。惡者自然破裂。瓦師不起惜心。亦不怖畏。善惡自現。應以可住。我亦如是。受學我法。常嗔責汝。好者可自習真。惡者任自退散。我所說法清淨故。不應怖畏。汝等當知。說此[11]言已。即從坐起入自微訶羅中。爾時天授苾芻[12]語四苾芻。一名孤迦[13]利迦。二名[14]騫茶達驃。三名羯吒謨洛[15]迦。四名三沒達羅達多[16]言。汝等可來與我同伴。彼喬答摩沙門。見今在世。我等五人[17]同意。破大眾及破法輪。我等滅後名稱後世我得如是名出。具壽提婆達多等。昔沙門喬答摩在世。多有神通威力。提婆達多等五人。[18]得破眾僧法輪。我名傳流四方。彼孤迦[*]利迦報提婆達多曰。我等不能破於佛世尊弟子眾和合住。及[19]彼法輪亦不能破。何以故。天授。又世尊聲聞弟子。多有神通威力。及有天眼。遠知我心。若我等[20]平章事。他悉具知。為此者故。我等不能破其和合僧。天授報孤迦[*]利迦等言。我有一好方便。我等往諸老宿苾芻邊啟請供養。汝等所須一切之物。我等供給不令闕少。更往於年少苾芻邊供給。無鉢者施鉢。無衣服者與衣服。所須者我即具給。及求法者賜法。及求教者我教之。令悉成就。孤迦[*]利迦等報天授曰。此之方便亦得成事。爾時提婆達多。為破和合僧眾故。即往詣諸老宿苾芻說陳事意。老宿等苾芻。即知提婆達多欲破和合僧伽作[21]如是方便。老宿等知已遞相告曰。提婆達多。欲作方便故破僧伽事。見此因故。諸苾芻往詣佛所。說提婆達多欲破和合僧及以法輪。以此因緣具白世尊。天授有意欲破僧輪。爾時世尊告諸苾芻等曰。汝等宜應別諫天授。若更有作如是流類。應可諫曰。天授。汝莫破和合僧伽作鬪諍事執受而住。天授。應與和合僧伽歡喜無諍。同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而住。天授。汝等今應捨作破僧伽事。時諸苾芻奉佛教已。尋即別諫提婆達多告言。天授。汝莫破和合僧伽作鬪諍事非法而住。天授。應與和合僧伽歡喜無諍。同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而住。天授。汝今應捨作破僧伽事。時諸苾芻別諫之時。提婆達多堅執其事。無心棄捨云。此事真實餘皆虛妄。時諸苾芻具以此緣而白世尊。大德。我已別諫提婆達多。我等為作別諫之時。提婆達多堅執不捨。而此事真實餘皆虛妄。爾時佛告諸苾芻。汝等應與提婆達多作白四羯磨對眾諫之。若更有餘如是流類。應如是諫。當敷座具次鳴[1]健椎應先白言。復總集僧伽。集已令一苾芻作白羯磨。應如是作。大德僧伽聽。此提婆達多。欲破和合僧伽作鬪諍事非法而住。時諸苾芻已作別諫。別諫之時堅執其事。不肯棄捨云。此真實餘皆虛妄。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與提婆達多作白四羯磨曉諫其事。汝提婆達多。莫欲破和合僧伽作鬪諍事執受而住提婆達多。應與和合僧伽歡喜無諍。同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而住。汝提婆達多。應捨破僧伽事。白如是。次作羯磨。大德僧伽聽。此提婆達多欲破和合僧伽作鬪諍事執受而住。諸苾芻[2]已作別諫。別諫之時堅執其事。不肯棄捨云。此事真實餘皆虛妄。僧伽今與提婆達多作白四羯磨曉諫其事。汝提婆達多。莫欲破和合僧伽作鬪諍事執受而住。提婆達多。應與和合僧伽歡喜無諍。同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而住。汝提婆達多。應捨破僧伽事。若諸具壽忍許與提婆達多作白四羯磨曉諫其事。汝提婆達多。莫欲破和合僧伽作鬪諍事執受而住。汝提婆達多。應與和合僧伽歡喜無諍。同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而住。汝提婆達多。應捨如是破僧伽事者默然。若不許者說。此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伽今已作白四羯磨諫提婆達多竟。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時諸苾芻既奉佛教已。即以白四羯磨。諫彼提婆達多時。提婆達多堅執不捨云。此真實餘皆虛妄。時提婆達多有助伴四人。共相隨順說破僧伽事。告諸苾芻曰。大德。莫共彼苾芻所有言說若善若惡。何以故。然彼苾芻。是法語者。是律語者。依於法律。方為言說。知而說非不知說。彼愛樂者。我亦愛樂。時諸苾芻以此因緣具白世尊。廣說如上。乃至我亦愛樂。世尊告曰。汝等苾芻。當與助伴四人作別諫法。若更有餘如是流類。亦應呵諫。應如是作。汝孤迦里迦褰荼達驃羯吒謨洛迦底[3]灑三沒達羅達多。知彼苾芻欲破和合僧伽作鬪諍事執受而住汝等共為助伴。莫相隨順說破僧伽事。莫向諸苾芻作如是語。諸大德。莫共彼苾芻所有言說若好若惡。何以故。而彼苾芻。是法語者。是律語者依於法律方為言說若好若惡。何以故。而彼苾芻。是法語者。是律語者。依於法律方為言說。知而說。非不知說。彼愛樂者我亦愛樂。何以故。具壽。而彼苾芻。非法律語。不依法律而作言說。不知而說。非是知說。堅執而住。汝莫愛樂破和合僧伽。當樂和合僧伽。應與僧伽和合歡喜無諍。同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而住。具壽。汝今可捨隨順破僧伽不和合事。時諸苾芻奉教而[4]作。即以別諫[5]諫彼四人作如是說。汝孤迦里迦等四人。知彼苾芻欲破和合僧伽作鬪諍事堅執而住。莫共為伴順邪違正。諸具壽。汝等勿於諸苾芻作如是語。諸大德。莫共彼苾芻論好論惡。何以故。而彼苾芻。是法律語。依於法律而作言說。知而說非不知說。彼愛樂者我亦愛樂。何以故。具壽。然彼苾芻。非法律語。不依律而作言說。不知而說。非是知說。具壽。汝莫愛樂破僧迦事。當樂和合僧伽。應共和合僧伽歡喜無諍。同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而住。具壽。汝今應捨隨順破僧伽不和合事。時諸苾芻別諫之時。[6]彼助伴人不肯受語。堅執不捨云。此真實餘皆虛妄。時諸苾芻以此因緣具白世尊。大德。我已別諫孤迦里迦等。我等為作別諫之時。孤迦里迦等堅執其事。無心棄捨而云。此事真實餘皆虛妄。佛告諸苾芻。汝等應與孤迦里迦等作白四羯磨對眾諫之。若更有餘如是流類。同前集眾作白羯磨。應如是作。
[0171c21] 大德僧伽聽。此孤迦里迦褰[7]茶達驃羯吒謨洛迦底[*]灑三沒達羅達多。知彼苾芻欲破和合僧伽作鬪諍事執受而住。隨順於彼不和合事。諸苾芻作如是諫時。汝等莫向諸苾芻作如是語。諸大德。莫共彼苾芻所有言說若好若惡。何以故。而彼苾芻。是法語者。是律語者。依於法律而作言說。知而說非不知說。彼愛樂者我亦愛樂。時諸苾芻為作別諫。別諫之時。彼於其事堅執而住。作如是語。此事真實餘皆虛妄。若僧伽時至僧伽應許。僧伽今以白四羯磨諫孤迦里迦等四人。汝孤迦里迦等。知彼苾芻欲破和合僧[1]伽作鬪諍事執受而住。隨順於彼不和合事。諸苾芻作如是諫時。汝等莫向諸苾芻等作如是語。大德。彼苾芻所有[2]言說若好若惡。何以故。而彼苾芻是法語者。是律語者。依於法律而作言說。知而說。非不知而說。彼愛樂者我亦愛樂。何以故。彼苾芻。非法語者。非律語者。而彼苾芻。於非法律執受而住。不知而說。非是知說。諸具壽。莫樂破僧伽事。當樂和合僧伽。應共僧伽和合歡喜無諍。同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而住。諸具壽。汝今應捨隨伴破僧伽不和合事。白如是。次作羯磨。准白應為。諸苾芻既奉教已白言。如[3]是。我等當諫。即以白四羯磨。諫彼孤迦里迦等。時彼四人堅執不捨云。此真實餘皆虛妄。時諸苾芻以緣白佛。大德。我等以白四羯磨。諫彼孤迦[4]里迦等時。堅執其事無心棄捨云。此真實餘皆虛妄。佛告諸苾芻。提婆達多共伴四人。順邪違正。從今已去。破我弟子和合僧伽。并破法輪。有大勢力。
[0172a23] 時提婆達多。聞是語已便作是說。沙門喬答[5]磨與我授記。告諸苾芻曰。提婆達多共伴四人順邪違正。從今已去。破我弟子和合僧伽。并破法輪。有大勢力。即告孤迦里迦等。當知沙門喬答[*]磨與我授記。提婆達多共伴四人。順邪違正。從今已去。破我弟子和合僧伽。并破法輪。有大勢力。時提婆達多。於破僧事更增勇猛。諸苾芻聞具白世尊。爾時世尊。以此因緣集苾芻僧伽。廣說如前。乃至世尊問提婆達多苾芻曰。汝實欲破和合僧伽作鬪諍事堅執而住。提婆達多白言。大德。實爾。爾時世尊告提婆達多曰。汝非沙門非隨順。不清淨不應為。非出家人之所作事。若苾芻興方便欲破僧伽。皆得惡作罪。若別諫時事不捨者。皆得麁罪。若作白四羯磨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諫誨之時捨者善。若不捨者。白了之時得麁罪。作初番了時亦得麁罪。若第三番羯磨結了之時。而不捨者。得僧伽伐尸沙。
[0172b12] 爾時世尊即於本座。為諸聲聞弟子。欲制破僧隨伴學處。告諸苾芻曰。汝諸苾芻且未須起。僧伽有少事業。世尊知而故問。廣說如前。世尊即便問孤迦里迦等四人曰。汝等實知提婆達多欲破和合僧伽。作破僧伽方便。勸作諍事堅執而住。汝共為伴順邪違正。告諸苾芻曰。大德。共彼苾芻有所論說。若好若惡等。乃至非出家人之所應作。廣說如前。爾時具壽十力[6]迦攝波。教提婆達多神通道法。當時[7]諸苾芻告十力迦攝波曰。何故上座。教惡人提婆達多神通道法。十力迦攝答曰。具壽。我當不知此惡行人。我若知此人惡行。不教神字。何論教通道法。爾時眾多苾芻告提婆達多曰。汝得利益供養。悉是上座十力迦攝之德。汝得如是。應往供養十力迦攝。其大眾作此語方便。以提婆達多。往十力迦攝。令教提婆達多捨此惡心。得令行善。為說此事故。時提婆達多告諸苾芻。彼十力迦攝與我何力。我自日夜常求精進苦行。得第一禪定力。是我自求。不關十力迦攝事。時提婆達多作[8]此無恩之語。所有神通皆悉退散。時諸苾芻。知提婆達多無恩故神通退散。爾時諸苾芻。有疑詣世尊所。頂禮佛足白世尊曰。提婆達多。於十力迦攝無恩故。所有神通皆悉退散。佛告諸苾芻。其提婆達多。非是今時無恩為此失却神通。亦是往昔無恩之語。失却[9]神通。所學之法皆悉退散。汝等諦聽。佛告諸苾芻。此[10]波羅痆斯城。昔有國王名曰梵授。時彼城中有一[11]旃茶羅善明健陀羅呪禁之法。承彼呪力飛騰虛空。詣香山中。採得非時奇妙花果持還城內奉獻國王。王見恭敬心生歡喜。即以聚落賞旃茶羅。爾時南天竺有一摩納婆。為學呪故。往[*]波羅痆斯[12]城。問諸人眾。誰善呪法。諸人見問。報摩納婆。今此國內有旃茶羅。善能治呪。摩納聞已。便詣旃[*]茶羅處合掌白言。我今來此奉侍親教。旃茶羅問曰。為求何事而云供養。答曰。為學呪故。旃茶羅即說頌曰。
 明呪不惠人  以呪換方與
 或時得承事  或復獲珍財
 若不如是者  縱死不傳授

[0172c24] 時摩納婆報親教曰。我無珍物。唯空承事供養。幾時可得此呪。旃茶羅曰。十二年中承事供養我者由知得不。摩納婆為學呪故。一心承事供養。漸至一年。爾時旃茶羅。為親會故。身飲酒醉夜至家中。弟子摩納婆。見即作是念。今親教身醉。我於今夜。可重加親近侍衛。即與敷設床席。臥著親教得令安隱。爾時親教床上轉動。當即床桄忽折。聞床桄折聲。摩納婆自起。作如是念。親教床桄摧折。臥不安隱。我於床下脊替床桄。不令墮地。作此念已。即於床下替桄而著。不令墮地。醉人常法。可有身力盛者二更醒悟。其親教飲酒多。至於初夜不醒。嘔[1]變變於摩納身上摩納婆自見身上[2]變吐狼藉。即作是念。我若為[*]變出言。親教聞已不能得睡。作此念已。桄下不言默然而住。即至半夜親教醒覺。見摩納婆於床下身上嘔[*]變極以狼藉。親教即問。床下是誰。弟子答曰。我摩納婆。親教問曰。云何在於床下。弟子即如上總說。親教聞此語已生大歡喜。喚摩納婆子。我於汝處甚大歡喜。起離於床下。洗浴清淨來。賜汝法。時摩納婆。即洗衣裳平旦來至。親教見已即賜呪法。時弟子依法學得呪已。其弟子為急心故。即作是念。我得此呪。宜於城中作其呪法自試神通。念已即騰虛空。往香山取非時花果。來至[*]波羅痆斯。獻奉國內大臣。大臣得[3]已却獻國王。國王問大臣曰。卿何處得此非時好花。大臣報曰。南天竺國摩納婆將來與臣。臣即奉獻大王。彼摩納婆。極明呪法族姓亦大。唯願大王。留此呪師摩納婆。用此旃茶羅作[4]勿此旃茶羅是不淨行。願即趂却。所有聚落迴與摩納婆。既作語已。爾時國王依臣所請。趂却旃茶羅。安置摩納婆。亦迴聚落訖。其旃茶羅報國王曰。此摩納婆是我弟子。呪法可過勝我。時國王問摩納婆。汝今呪法。可是旃茶羅教不。時摩納婆答大王曰。我自苦行一年日夜不絕。求得此法。旃茶羅可虛與我。時摩納婆。無恩於親教故。當即失其呪驗。後所作法皆悉不成。佛告諸苾芻。彼摩納婆學得神呪。為無恩故呪力退散。今提婆達多身是也。為無恩故。神通退散。諸苾芻當知。所學法親教不合無恩。自今已後。無恩者獲越法罪。
[0173b08] 爾時世尊。從王舍城詣伽耶山。時提婆達多。共五百苾芻於人間行。阿闍世王。愛樂提婆達多。即與五百車粟。奉上提婆達多。令作路糧。至於中路逢諸苾芻。苾芻問將車人曰。此是誰車。車人報曰。此是阿闍世王奉與提婆達多。苾芻聞此語已。即至佛所而說其言。時阿闍世王無智。將五百車粟。與提婆達多。以為供養。不與世尊。世尊告諸苾芻。其阿闍世王。非是今世無智亦供養無智人。往昔先世亦乃如是。汝等諦聽。乃往古昔。東天竺有一村。去村不遠有一林。其林種種花菓茂盛流泉浴池。有五百仙住彼林中。常食自落之菓。及取樹根以為飲食。亦取樹皮以為衣服。爾時有一阿摩菓樹。枝菓垂地極將豐熟。彼五百仙人。至於樹邊隨樹乞菓。其樹神心貪悋菓故。不令落地。是時仙眾見菓不落。復留一仙令看所住之處。餘者往於餘樹更重求菓。仙眾去後。有五百賊來至林中。到彼樹邊見菓豐盛。遞相議曰。我等作何方便食此樹菓。尊者告曰。汝等取斧截割此樹。令菓落地。汝等可以食[5]足。樹神聞尊者此語。心生悲怖悋惜其樹。時樹神搖動其身。菓悉落地。其時賊眾俱共食菓。食菓既已。時仙即至。見樹摧菓悉落盡。仙眾即問彼守林仙人。今此樹菓是誰食盡。彼守仙人即以上事具答諸仙。
[0173c04] 爾時諸仙人即責樹神。是汝無智憎善愛惡。不與善人果。與惡人果。佛告諸苾芻。昔無智樹神者。今阿闍世王是。賊中尊者。今提婆達多是。此阿闍世王。先時無智施惡人菓。不供養好人。今無智與提婆達多物。不供養清淨苾芻。爾時世尊。從摩揭陀往至王舍城羯蘭鐸迦竹林園中。與大苾芻同住前後圍遶。爾時提婆達多在王舍城。於人間常行非法不善。是時城內眾人皆往白佛。是時提婆達多作諸惡不善。世尊[6]既聞此語告阿難陀曰。汝將一苾芻隨行。入王舍城街街曲曲。人間若見婆羅門及長者居士。說如是語。提婆達多及同伴。若作非法罪惡人。不須謗佛法僧。何以故。此人非行佛法行人。若有人說提婆達多有神通威德。汝報彼。提婆達多先有神通今悉退失。無一神驗。爾時阿難陀受佛教已。即入王舍城說如上語。若後提婆達多。更作不善惡業。勿更來佛邊恥說其過。爾時世尊。為慈悲故現其身患。時醫王活命。為佛合煎酥藥。藥名那羅若藥。佛問醫王。此藥不可思議。醫王答世尊曰。實不可思議。佛復告醫王。極不可思議。答曰。實極不可思議。世尊復問醫王。汝可知不。答曰。我知。世尊。佛復告醫王。汝實[7]不知。答曰。我實不知。佛復告醫王。何者是不可思議。答曰。牛食水草能出甘露。此酥合煎成此妙那羅若藥。佛復問醫王。何者極不可思議。答曰。佛出於世能說妙法。能令僧眾依教而行。此是極不可思議。佛復問醫王。何者[1]是汝可知耶。答曰。一切皆歸死。除佛之外無有得脫者。佛復問醫王。何者汝實不知。答曰。我知人滅不知去處。爾時諸苾芻。聞此語已心生疑惑。遞相問曰。此侍縛迦善解佛意。
[0174a08] 爾時諸苾芻即問世尊。看此侍縛迦善知佛意。佛即告諸苾芻。此侍縛迦。非是今世善知佛意。亦前世之中善知佛意。汝等諦聽。佛告諸苾芻。往昔一村落中有一長者。名曰善有。其家極富。後娶一妻。[2]妊至十月乃生一女。至二十一日。集諸眷屬乞立名字。其眷屬等即與此孩女名曰善行。乃至復生一子。集諸眷屬乞立名字。其眷屬等與名。曰善德。其長者作如是念。我今有子。將諸財寶可往興生。更作思念。我若興生。於後多留財物。恐畏我妻用我財却。作此念已便少留財。自餘貴寶。於金瓶中而滿盛之。復以真珠珓珞瓶項蓋其瓶口。將至寒林馬耳樹下。掘坑埋之。別取資財[3]即往興易。至他同所倍加得利。便更娶妻。乃至又誕多子。其前妻子漸為長大。而問母言。我父何在。母曰。承聞。汝父今在某城。多饒財貨甚得安寧。汝可往[4]彼。父若見汝應相濟及。子聞此語便詣父處。入於市內父子相見。父見子面即便識之。喚言。汝從何來欲何所至。其子具陳上事。父知己子將歸住處。告言。汝實莫向他[5]言為是我子。至於住處心生[6]怜愛。洗浣衣服重加情念。自餘妻息而問之言。此是何人。父言。此是我友之子。其餘子等見父加[*]怜。而作是念。此必是子侵我等財。父便作念。我今宜可與彼財本令還所住。若不如此。自餘子等定有妬心。而傷害之。父復作念。若與彼財。為其物故。在此親戚恐殺害之。即作書頌而與其子。作書頌已與子遣還。諸親在道即捉問言。汝父與何等物。答曰。唯與一書。諸人等曰。必以方便令彼歸還。隨意放之便達本國。見母啟拜母問。汝於父邊得何等物。答曰。更不得物。唯與此書。母曰。汝父欺篾徒獲辛苦。子言。我父甚為智慧。實不輕篾。即讀其頌思惟句義。而解釋之。既了知已。即詣瓶處方掘取之。將至家中成大富貴。佛言。苾芻。過去父者。即我身是。彼其子者。今侍縛迦是。我以方便而教訓之。便知我意今亦如是。爾時侍縛迦而作是念。如來大金剛體。微少酥膏何以為足。應用二斤。作是念已。即量取二斤熟酥膏。置佛鉢中。世尊食已而殘少許。與諸苾芻。[7]苾芻禮謝世尊。[8]于時提婆達多見此事已。而作是念。我應食[9]酥。而問侍縛迦言。沙門喬答摩。[10]蘇食幾多。侍縛迦[11]答曰。正有二斤。告言。我亦欲食二斤。侍縛迦曰。如來世尊大金剛體。所食酥量能使消化。非汝所及。提婆達多曰。我今亦是大金剛體。何不能消。即取二斤而便食之。至明清旦。佛所食酥皆悉消化。侍縛迦持粥來奉世尊。如來即食。提婆達多酥猶在腹。亦食其粥。腹即大痛。旋轉叫喚晝夜不安。阿難陀於自親族心有顧戀。聞其受痛情生悲愍。詣世尊所而白佛言。提婆達多。為多食酥未消喫粥。腹痛不安。爾時如來。即舒百福莊嚴功德千輻輪臂無畏相手。通徹山壁按提婆達多頂。告諸苾芻曰。我於提婆達多及羅怙羅。心生平等更無有異。提婆達多諸痛苦[12]劇皆悉除滅。作是語已。時提婆達多眾苦頓除。從死得蘇。即觀其手方知佛臂。而作是念。此是沙門喬答摩臂。為提婆達多由無量劫來懷惡毒故。雖知承以佛威得脫劇苦。便作是語。其悉達多善能學得如是醫療。以因此法能自濟人。[*]于[13]是四面而出大聲。如來世尊以誠實語。救提婆達多劇苦痛惱。提婆達多眾及諸人。聞此聲時無不慶喜。皆共稱讚。世尊神力不可思議。甚為奇特。時諸苾芻。詣提婆達多處告曰。佛若不救當死無疑。提婆達多曰。佛知善術。方欲眾人皆隨己故。而作斯法。諸苾芻曰。提婆達多勿出此語。宜速默然當自心觀。豈非佛救耶。提婆達多曰。何關彼能救我。腹內酥消痛苦自除。時諸苾芻。既聞此語知無恩報。詣世尊所而白佛言。唯願如來。視聽提婆達多。世尊。於彼有大慈悲彼今無恩無報。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四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五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175a06] 佛告諸苾芻。提婆達多。非為今時無恩無報。從昔已來亦無恩無報。汝等善聽。我當為說。攝頌曰。
[0175a09] 佛告諸苾芻。乃往古昔。此婆羅痆斯城有一大村。去村不遠有一大林。花菓茂盛流泉浴池。有一仙人名憍尸迦。在彼林中。每食墮落之菓。衣服樹皮心大慈悲。種種禽獸皆咸依附。有一母象在彼林中。當產之時聞師子吼。心大驚怖失大小便。棄子而走。出於林中。時仙採菓。見小象子知其失母。仙起慈心[1]慜彼象子。尋覓其母。求不能得。遂收象子至自住處。而鞠養之如子無異。既漸長大。便壞仙處花菓樹木。仙既見已遂即嗔責。象知仙瞋更不損林。象又漸大心極猛盛。後復損林。仙又訶責。象無怖懼。仙加苦嗔。象起害心欲踐仙人。仙走入室。象以鼻牙損仙。半屋。便即自走。時樹林神即說頌曰。
[0175a23] 佛告諸苾芻。往昔仙人者。今我身是。往昔象者。今提婆達多是。往昔無恩。今亦如是無有善報。汝等當知。
[0175a26] 佛告諸苾芻。提婆達多。復有無恩無報之行。汝等諦聽。往昔此[2]波羅痆斯[3]時有國王。名大帝釋軍。國土豐饒人皆快樂。王有夫人。號為月光。但所作夢[4]皆有真實。於彼國內有一菩薩。而作鹿王。其形金色殊勝端正。人所見者無有厭足。自知端正心常怖畏。恒怕獵師常藏其身。時諸禽獸互相解語。時有一烏。詣鹿王所心生愛念。作如是語。阿舅。云何驚怖食草。金色鹿王便即報曰。我為端正。一切獵師若見我者。恐相殺害。為此食草心常驚怖。烏尋報曰。我於夜中亦怕鵂鶹。我等與舅。從今已去更相守護。若於白日。我處高樹監察好惡。有事報王。若至夜中。王當觀視有事報我。於彼國中。有一大河在於林側。時有二人先有怨讎。忽然相逢。一人力勝。遂縛怨人擲於河中。其水流急彼人漂溺。便作是言。誰能救得我者。我與作奴。時彼鹿王。與五百眷屬。至河飲水。聞此聲已起慈悲心。便入水中欲救溺人。是時老烏來詣王所。便即告言。此黑頭蟲。都無恩義。勿須救拔。若得離難必害鹿王。時彼鹿王為慈悲故。不取烏言。往溺人所背負而出。既到岸上。以口解繩待蘇息已。便即報言。[5]子須當知。此是歸路。汝當好去。時彼溺人胡跪合掌報鹿王言。我於王邊更得此命。願常供侍為奴。以報王恩。時彼鹿王即說頌曰。
 不用汝為奴  亦不須承事
 但莫說見我  恐彼取我皮

[0175b25] 我今於汝更求一事。汝隨我願勿言見我。即是報恩。何以故。我身端嚴色相具足。恐彼人知殺我取皮。是故莫說見我在此。彼人答[6]言。敬從王願。我定不說。即起合掌右繞三匝作禮而去。
[0175c01] 爾時月光夫人。受五欲樂疲極而睡。於後夜中夢見鹿王。身皮金色微妙端嚴。坐師子座。為諸國王及諸人眾說甚深法。夢中思惟。我作此夢定是真實。歡喜而寤。即向於王說夢所見。王既聞已信其所夢。心生驚怪。何得有鹿處師子座為眾說法。時月光夫人。為王陳說[7]悅意之語。王大歡喜。即便慇懃請王。為覓金色之鹿。王勅群臣。國內獵師總召令集。諸臣奉命。召諸獵師將詣王所。[8]王問獵師。我聞國內有金色鹿。汝等見不。若有見者。以軟繩繫勿令傷損。將來見我。時諸獵師白大王言。我獵多年。不見此鹿亦不曾聞。大王。既聞鹿在何處。請為王捉。王勅諸臣。擊鼓宣令。訪有見者來報我知。我即當賞五百聚落。諸臣受教。擊鼓集眾宣王賞募。時[9]彼溺人聞王[10]重募。即[11]便作念。我今貧困。為欲貪求王之重賞。為當報恩。不說其鹿。佛告諸苾芻。世間常法。一切有情五欲所繫。無惡不作。時彼溺人心貪五欲。即思往時被[12]怨執縛。復作是念。我今背恩欲報彼怨。不懼未來如前苦事。應報其怨。作是念已詣王宮門。見種種莊嚴依王正法。使守門者白大王知。王既聞已即喚令入。其人報王。於山林中具諸花菓。有一鹿王。身皮金色千鹿圍遶。至極端正。我知其處令王得見。王聞語已心大歡喜。召諸群臣將其兵眾。外國朝者見王嚴駕。亦皆隨從。其人引前往鹿王所。布兵圍繞。時彼鹿王親友之烏。恒在高樹。遙見兵眾[13]來漸近林中。烏即下樹報鹿王言。前被溺人是背恩者。王不須救。不用我言。鹿[1]王問言。有何所以。烏答鹿王。前者溺人將諸兵眾。來獵鹿王。時彼千鹿聞兵眾聲。驚怖走散。是時鹿王即作是念。我今若走。彼諸兵眾尋覓於我。亦殺千鹿。我寧守死活彼千鹿。作是念已。爾時鹿王詣國王所。往時溺人遙見鹿王。即舉兩手指示王言。金色鹿王彼來者是。
[0176a08] 佛告諸苾芻。眾生若造極惡業者。不待來生今即見受。被溺之人。由不知恩造惡業故。手指鹿訖手即墮地。王見是事怪而問言。何忽如是兩手墮落。時彼溺人苦痛悲泣。即便向王以頌答曰。
 穿牆盜物者  此不名為賊
 有恩而不報  是名為大賊

[0176a15] 王聞此語即問彼人。此頌何義。我今不解。時彼溺人即便為王具說前事。王聞是已。為不知恩溺人。說頌報曰。
 無恩溺人  何故汝身  不陷入地
 何故汝舌  不破百分  何故金剛
 執持刀[2]杖  不殺害汝  一切鬼神
 何不打汝  汝極背恩  何故少報

[0176a22] 王知彼鹿是大菩薩有大威德。告諸臣言。應與鹿王設大供養。卿等速迴掃灑道路。懸繒幡蓋燒眾名香。我與鹿王俱來入城。諸臣聞勅具依王教。是時國王。令金色鹿在前而行。國王大臣隨鹿王後。入婆羅痆斯城。於宮門前置師子座。種種莊嚴請鹿王坐。王及月光夫人。後宮婇女王子人民。圍遶而坐。是時鹿王方說妙法。王及夫人一切大眾。既聞法已。即請鹿王為受五戒。一切有情願歸菩提。王見是已心大歡喜。向鹿王言。王所遊處山林曠野。悉施鹿王。我從今後永斷殺生。亦令國人不得遊獵。願諸有情。於諸住處心無怖畏。
[0176b05] 佛告諸苾芻。爾時鹿王者。今我身是。時無恩溺人。今提婆達多是。過去無恩今亦如是。佛告諸苾芻。提婆達多。復有無恩無報之行。汝等諦聽。往昔婆羅痆斯邊界聚落。於中有一作花鬘人其聚落傍有一河水。作花鬘人每常渡水取花來去。後於一時欲渡河水。於此河中。非時得一菴沒羅果。持詣王城與守門者。守門者得轉餉通事。通事人得便奉進王。王得其菓復與王妃。妃得其菓即便食之。以菓香美復從王索。王復問彼通事之人。何處得菓。通事人答。我於守門人邊得之。王即遣喚守門人問。菓汝從何得。守門人云。我於花鬘人邊而得此菓。王復遣喚作花鬘人問言。何處得菓。花鬘人答。於河中得。王語作花鬘人。汝往河所更覓此菓。其花鬘人既得勅已。自齎糧食復往河所。尋水而覓行至一山。於高崖上遙見菓樹。其巖嶮[3]絕。一切獼猴皆不能上。何況於人。其作鬘人多日尋覓。無有上處。糧食復盡。其[4]人心念。我得王教令覓其菓。今既不獲如何得歸。作是念已不顧身命。手攀嶮崖漸漸而上。未到果所遂便墜落。下有深[5]澗墮在其中。時有菩薩。作獼猴王遊行山谷。見花鬘人。墮在深坑受諸飢苦。菩薩發心救諸含識。善巧方便。時獼猴王遂設其計。取一大石輕重如人。[6]即便背負調習運轉。知得出坑。遂負鬘人漸漸而出。[7]由此疲極身體乏困。當於彼時。一切禽獸悉解人語。時獼猴王問花鬘人。汝因何事落在深坑。時花鬘人廣如上說。是時菩薩便作是念。此採菓人不得其菓。必當受罪。我今應可與取菴沒羅菓。菩薩雖困。遂昇高巖摘取其菓。擲與鬘人。彼人得已便自食足。餘殘菓子衣裓盛之。獼猴下樹報花鬘人言。我今疲乏欲少[8]時睡。汝可警覺守護於我。花鬘答言。好我警覺。獼猴便睡。時花鬘人而作是念。我路糧盡。若食菓子以何奉王。應殺獼猴曝作乾脯將充路糧。方可得達。時彼惡人不知恩故。遂起惡念。擎取大石打獼猴頭。骨[9]髓俱破遂致命終。
[0176c14] 爾時空中有一天神。見此事已。即說頌曰。
 承事恭敬  猶如善友  有如是人
 不知恩報

[0176c17] 佛告諸苾芻。汝等當知。往昔獼猴王者。即我身是。其花鬘惡人者。今提婆達多是。非但過去不知報恩。今亦如是。苾芻當知。
[0176c20] 佛告諸苾芻。提婆達多。復有無恩無報之行。汝等諦聽。往昔之時有一山林。種種花菓。時有一鳥。名曰啄木。其林一邊有師子王。尋常殺鹿而食。後殺一鹿遂便食噉。骨橫咽中不能得出。痛苦多時不能得食。羸劣飢瘦。彼鳥遊戲見師子王。即便問曰。阿舅。何故羸瘦如此。師子答曰。我有痛苦。時鳥問言。何故痛苦。其師子王廣如上說。鳥復報曰。我為治苦。汝是諸獸中王。能報恩不。每日之中常與我食。師子王報曰。依汝所須常能供給。鳥便思念。我作方計除却其骨。待去却後然始令知待師子睡方可除骨。既作念已。暫遊於樹求覓其食。時師子王。遇涼風吹。遂便美睡。鳥見睡已。以木著口審[1]細更看。遂入口中銜骨而出。在於樹上待師子王睡眠覺。後將骨示之。時師子王須臾睡寤。遂覺喉中骨去無痛。蹲踞嚬呻。鳥見歡喜。從樹飛下以骨示之。報師子云。阿舅。苦痛皆由此骨。師子歡慶報彼鳥云。外甥。我久苦痛今得除差。我欲一生供養承事。唯願外甥。日日來此。鳥聞此語歡喜而去。後師子王正食鹿時。其啄木鳥被鷹所逐。驚怖飢急飛投師子。說被鷹逐飢急怖事。願舅。賜我一餐之食。時師子王。以頌答曰。
 我當行殺害  惡性亦惡行
 我牙齒鋒利  入我口得出
 應當自忻慶  今復更何索

[0177a17] 鳥聞此[2]說亦以頌答。
 物墮海中失  夢得寤時失
 承事惡人失  救濟無恩人
 此更為大失  我從汝何索

[0177a21] 鳥說頌已即便飛去。佛告諸苾芻。往時啄木鳥王者。即我身是。彼無恩師子王[3]者。今提婆達多是。先不知恩亦不知報。今亦如是。汝等當知。
[0177a25] 世尊[4]復告諸苾芻曰。提婆達多。復有無恩無報之行。汝等諦聽。往昔婆羅痆斯城有一貧人。常取柴樵賣以活命。其人復於一時。執持繩斧往趣林邊。將欲伐柴。即逢非時大暴風雨。七日不息。為避風雨漸次經歷。遂至山邊見一石窟。即欲入中將至窟門。見熊在內驚怖却走。熊見驚走便呼彼云。善男子來。汝勿怖我其人雖復聞彼熊呼。猶懷恐怖。躊躇而立不前不却。熊見彼住即抱入窟。不令驚懼。與諸美菓堪食樹根。養經七日至第八日。熊自出外看其風雨。見風雨[5]歇。即與美菓發遣令去。其人長跪合掌白言。我蒙供養身命得活。我從今後何以報恩。熊即報曰。汝但勿[6]向外人噵說。我在此住者。即為報恩。其人即便遶熊行道經一匝已。報其熊曰。我終不敢報餘人知。說此語已便即而去。其人行至婆羅痆斯城門。見一獵師欲行遊獵。先共相識。獵師問曰。汝多日不還家中。婦[7]兒眷屬悉皆憂惱言。[8]為被風雨漂。及虎狼食。將作汝死。[9]已度大雨禽獸多死。汝今云何得活。時採薪人說熊收養廣如上說。獵師問曰。彼熊今在何山[10]何窟。願汝[11]視我。時採柴人報獵師曰。我今縱死亦不能却入山林。獵師[12]報曰。多以巧言種種勸化。我若殺得。與汝多分。我取一分。其人即起貪心。遂便却迴。[*]視彼熊處行至窟邊。遙指熊[13]視。是時獵師於其窟門。多積柴薪以火。熏之。時熊被煙火逼困苦欲死即說頌曰。
 我此山中住  不害於一人
 食菓及樹根  常起慈悲念
 我今命欲盡  當復作何計
 自念過去業  善惡今得報

[0177b28] 時熊說此頌已即便命終。時彼獵師知熊死已。即入窟中取熊剝皮分作三分。語彼樵人。汝取肉二分。我取一分。時採樵人以手取肉。當取肉時兩手俱落。獵師見[14]以唱言。奇哉奇哉。獵師已肉亦不將行。便却入城。以希奇事聞奏於王。說向國人。王既聞已親自往看。收取熊皮往詣寺中。打鍾集眾。遂將熊皮安僧眾前。王禮僧已。為諸僧眾說如上事。寺中上坐證阿羅漢果。以頌報國王曰。
 大王今當知  此非實熊身
 是勝上菩薩  當獲無上果
 應三世供養  大王須起塔

[0177c11] 時王聞已勅諸大臣。取種種香木。往詣熊窟所焚燒其身起塔安置種種花香懸繒幡蓋灑掃供養。國王大臣及諸人等。共立制約。每一年中同集供養。共立制已禮塔而去。一切人民若有來禮彼塔及供養者。皆得生天。佛告諸苾芻。往昔熊者。今我身是。昔採樵惡人者。今提婆達多是。昔時早已無恩無報。今時亦復無恩無愧。汝等當知。
[0177c19] 爾時世尊復告諸苾芻。此提婆達多。復有無恩無報之行。汝等諦聽。往昔婆羅痆斯城有一貧人。常取柴樵賣以活命。其人[15]後於一時。執持繩斧詣於山林。至一樹邊欲採其樵。遂逢大蟲驚怕却走。上一大樹。不覺樹上有熊。見已復怕不敢更上。熊見驚怕漸下報言。汝不須怕。但依投我。樵人聞已亦不敢近。熊見悲愍自來執抱。於[16]其樹上選安隱處。熊抱而坐。是時樹下大蟲報其熊曰。此是無恩眾生。後殃害汝。何須守護。當可擲[17]於樹下。我須食之。若不得食我終不去。
[0178a01] 佛告諸苾芻。世間之法。有歸投者尚自守護。何況菩薩有來歸投而不守護。時熊報大蟲曰。此人投我。終不違信。蟲聞此語。為飢乏故亦不肯去。熊報樵人。我今抱汝疲乏暫睡。少時汝自警覺并守護我。頭枕樵人便起思念。我暫睡息。當為樵人說十頌法。作此念已熊即便睡。蟲見熊睡。報樵人曰。汝能幾時樹上而住。應可擲熊樹下我食即去。免害於汝當得還家。時採樵人聞此語已。即起惡念。此蟲好語。我於此處能幾時住。作此念已。便即擲熊樹下推落。覺已未至地間。即說十字。
[0178a12] 說已至地。蟲既得熊。遂便食噉飽足便去。樵人聞熊說十字祕密之法。便即思念。熊有好法應說[*]視我。遂起貪求即生煩惱。為失法故心迷狂走。說十字曰。
[0178a16] 時樵人親屬既見癲狂。將彼歸家。更無餘語唯說十字。其親屬等既見癲狂。即覓醫人及善呪者。種種醫方療不能差。時婆羅痆斯城不遠。有林多菓。眾鳥皆集出美妙音。時彼林中有一仙人。具五神通。狂人親屬將視仙人。[1]胡跪禮拜便即白言。我此眷屬癲狂心亂。不說餘語唯宣十字。我等不解如何治差。仙人報曰。此人造惡都不知恩。殺大菩薩擲於樹下。而未至地間說於十字。以攝十頌。說此十字已墮地而死。被虎所食。時採樵人便即癲狂。時諸眷屬及仙門人皆白仙言。云何十頌。復有何義。是時仙人次第解釋。便說頌曰。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汝等當知。往昔熊者。今我身是。時採樵人不知恩者。今提婆達多是。昔不知恩。今亦如是。汝等當知。
[0178b02] 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此提婆達多。復有無恩無報之行。汝等諦聽。昔有一城名曰寂靜。其中有王亦名寂靜。國土豐饒人民安樂。無諸賊盜不相征伐。王性慈悲。愍諸眾生等如一子。心好惠施常樂聽法。無有慳貪。供養沙門婆羅門等及諸貧病。心無厭足。王有常法。每日清旦先參父母。後看病人。然治國務。時有貧人重病極困。醫人瞻者不肯與藥。皆云[2]定死。病人既聞心懷苦惱。悲泣遊行至寂靜城。時王春時與諸群臣后妃眷屬。欲遊園觀行詣城門。時彼病人拄杖悲泣。跪拜王前白其王曰。唯願大王。救我[3]救我。如是病苦令得命全。王既見已起大慈悲。迴駕還宮命大臣曰。召我國內所有醫人。臣奉王命。遂即召集一切醫人。便將見王。王喚病人躬自親看。汝等醫人必須治差。諸醫見已白大王曰。觀此人病藥極難得。王便問曰。何故難得。醫答王言。要須一生不解嗔人。而取其血煮粥治之。方可除差。如若不得其病不除。王既聞已便作是念。我既不能救一人命。用此王位及身命為。却自觀察。我一生來無有瞋處。作是念已。命其乳母便即問曰。我幼小時不有瞋不。乳母答言。自生抱王我尚無瞋。何況王身[4]未將為定。更問親母。兒自生來見有瞋不。母便報曰。既懷王已我尚無瞋。況王自身。王既聞已歡喜踊躍。作如是念。今得藥耶。告諸醫人。於我身上。五處下針刺取其血諸醫白王。病人卑下王是貴勝。我今不敢於王身上而輒下針。佛告諸苾芻。一切菩薩善解世間種種事業。爾時國王起慈悲心。即自下針五處出血令器皆滿。便付醫人。即令作粥與病人食。是時國人見王慈悲善養黎庶。王子臣人[5]后妃婇女一切國人悉皆啼泣。共相謂曰。王愍一人不惜身命。棄捨我等今無依怙。王既聞已報諸人曰。汝勿[6]懊惱。此非惡事。爾時大王於其六月日日出血供其病人。是時國王。漸加羸瘦身體無力。清淨諸天見王事已。作如是念。此是賢劫菩薩身。若遣衰亡非是好事。我等以天威力方便。毛孔之中皆入[7]甘露。念已即與威力。王當可活病人得差。諸天加威。王得平復。病人又差。王便更與病人五大好村。時彼病人寂靜城中。與其城內王臣宰貴身為同類。八方傳號。經於六月與病人血食乃得差。及以更賞五大好村。八方既聞此號皆悉怪念。來至彼城問彼病人曰。實國王經六月中出血供養汝不。彼病惡人即作無恩無報告諸人曰。此之國王於我何益。身有惡血應合棄却。或以施人此有何怪。然彼惡人出此語已。即於地中火出。燒此人家一切皆盡。彼之病人却得瘦病。佛告諸苾芻。彼國王者今我身是。彼時病人無恩無報。今提婆達多是。佛告諸苾芻。此提婆達多。復有無恩無報之行。汝等諦聽。往昔過去婆羅痆斯城。有一國王廣如前說。乃至王妃生一王子。顏貌端嚴。其色赤白頭面圓滿。猶如傘蓋。手臂垂下猶如象鼻。兩眉相連額廣鼻直。一切肢節悉皆圓足。彼生之時。諸吉祥事悉皆現前。生已經於二十一日。一切眷屬皆來集會作諸喜樂是時諸臣相共白言。王子生時百千吉祥皆悉現前。因此立名號為善行。廣說如上。乃至漸長。時彼善行性大慈悲。於諸有情生[1]怜愍心。常樂布施。濟給沙門婆羅門及諸貧窮遠行人等。爾時父王語善行言。自今已後。不應如是恒行布施。我國庫藏不可供足。是時王妃又生一子。彼子生時。百千災厄不吉祥事。皆悉現前。乃至立號名為惡行。至彼長大。佛告諸苾芻。世間常法。行布施者。眾人喜愛名稱普聞。有異國王。聞其善行好行惠施。遂欲嫁女為善行妻。多與珍寶車乘僮僕作書遣使。詣婆羅痆斯國報其王知。王聞歡喜許共為婚。是時善行前白父王。不欲費損父王庫藏。我今入海自求珍寶。得已娶妻。王即聽許。善行見許。歡喜裝束辦糧欲去。惡行見已即作是念。今此我兄。自他國人皆悉愛敬。入海採寶忽若得來。父王大臣一切國人倍生敬重。我父必當[2]策為國主。我無國分。我今宜可設一方便隨彼入海伺求殺之。我身得迴。樂與不樂。父必[*]策我以為太子。作此念已。亦詣父所白父王曰。我欲隨兄入海求寶。王聞許之。惡行歡喜亦作裝束。是時善行。於其城內擊鼓搖鈴。遍告眾人。我欲入海。有能去者。應辦糧食裝束隨行。我為商主。水陸阻難我皆能護。我皆能護使無怖畏。亦不輸稅。作是語已。有五百人。至太子所白[3]太子言。我等請隨太子。[4]于時取吉勝日。即便同去。廣說如前。乃至入海即告弟曰。此舶海中忽逢難破。汝應捉我。不須恐怖。惡行報云。如兄所教。舶遇好風遂至寶所。是時舶師告於太子及眾人曰。汝等昔聞有珍寶渚。今此處是有種種寶。隨其採取。眾人聞已歡喜踊躍。即便下[5]舡取種種寶。猶如麻麥滿其[6]船中。善行太子取如意珠。繫其腰下迴船而還。欲至此岸。逢摩竭魚打破其船。是時惡行即捉其兄船人[7]珍寶皆悉漂失。唯有惡行。以兄威力得至此岸。善行用力既出海已疲極而睡。惡行守兄。遂見其兄腰下寶珠。即作是念。兄得好珠我[8]失所獲。我今應可刺兄目瞎。持珠獨還。作是念已先盜取寶。便以棘針刺兄目瞎。棄之而去。善行無眼不知歸路。後牧牛人見已問云。從何而來。是時盲人具如[9]上說。牧牛人知即起慈心。將歸家中。善行本性極善彈琴。在彼家內時為彈琴。牧牛人妻心生愛念。即起染欲語盲人云。共我行私。盲人聞已兩手掩耳白云。勿出此語。我不欲聞。汝是我妹。何出此言。佛告諸苾芻。世間常法。一切有情心貪欲色。若不相隨各生[10]瞋恚。時彼婦人見不遂意。即生瞋恨起心謗染。告其夫云。彼無目人欲婬穢我。如何家內養此惡人。佛復告諸苾芻。世間常法。一切有情於所愛妻。被人侵污心生瞋惱。此一切怨此怨為重。由此因緣其牧牛人聞妻語已。於無目人起重瞋恨復作是念。此人重罪今見無目。即是受報不須殺害。但驅令出。作此念已即便馳出。其無目人抱琴而去巡歷城邑乞求活命。後時父王既崩之後。其弟惡行即紹王位。無目之人漸次乞求。至妻國城。其妻年長。諸國王子皆從競索。女之父王告其女曰。先嫁汝時。善行王子入海船沒而死。今有王子等競來索汝。如不嫁[11]汝。恐諸王子心懷瞋恨。是故我今共汝平章。汝心若為。女白王曰。唯願父王。勅國內人。嚴淨城邑集諸國人。女自[12]簡選父王允女所請。遂勅境內及諸外國。我有一女今欲出嫁。集諸國人自[*]簡駙馬。遂即嚴飾城隍。如歡喜園。即令擊鼓宣告。現在城中所有人眾。及四遠來者。王女求夫隨情選擇。君等隨力莊飾。皆來集會至明清旦嚴飾王女。與諸婇女相隨而出。如歡喜園中吉祥天女處妙花林。遂於城中百千萬數大眾之中。次第巡行自求夫主。其[13]時善行立在一邊彈琴而住。有情業力因緣會合。共相遭遇。聞彼琴聲心生戀慕。即以花鬘遙擲其上。告言此人是我夫主。時諸大眾各生憂惱。共出嫌言。今此眾內有多豪族。諸方貴勝王子大臣年華可愛。及此城內美妙男子。如何棄此而取盲人。以為夫主。時王近臣見此事已。心懷憂惱。便入白王。王隨女情求得夫主。王問如何。答言。眼瞎。王聞愁惱。喚女來問。少女何意。今此城中多有賢人貴勝宰輔大臣及四遠來男子非一。何因不愛而取盲人。女答父云。我愛於此。王曰。若爾宜應就彼。何故住斯。女即詣彼告言。仁是我夫。答曰。汝為非理作此思惟。共餘男子而為交耶。女曰。仁者。我無此心作如是事。問曰。如何得知。女即懇誠發實信語。仁今證實我心如念。善行王子及於仁處。情生樂欲無異心者。願仁一目平復如故。而此少女發實語時。盲人一目便即開明。告曰。賢女。我是善行。被弟惡行而於我處為無利事。女曰。何以得知仁是善行。即發實語作如是言。我被惡行刺我眼時。我心於彼而無少恨。斯言若實。我之一目平復如故。說實語時雙眼明照。是時王女。即將善行詣父王處白言。此是我夫。王乃不信。女便向王具說前事。王甚奇怪。即令大禮共成婚媾已。多嚴兵馬。令其善行還到本城。驅彼惡行。冊立善行紹繼父位。汝等苾芻。於汝意云何。善行王子豈異人乎。即我身是。其惡行者。今提婆達多是。非但今時無有報恩。往昔之時亦復如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五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六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180a22] 佛言。復聽。提婆達多往昔之時無有恩報。乃往古昔有一王都。人民熾盛安隱豐樂。王有四子。一名大枝。二名副枝。三名隨枝。四名小枝。其四王子年漸長大。皆娶隣國王女以之為妻。共於父所興逆害心。父覺知已擯令出國。各將妻去。行至曠野路糧皆盡。共立惡制。可殺一妻取肉充食。用濟身命得出長途。[1]于時小枝作如是念。寧可自死不斷他命。更無餘計。宜將己妻密走他國。作是念已。將妻逃走飢渴所逼。妻便困乏不能前進。告其夫曰。聖子。我命將終無由涉路。小枝作念。我於羅剎惡伴存彼軀命。於此而終深可傷惜。即割髀肉與食。又刺臂血[2]令飲。妻食肉血。漸漸徐行至一山谷。採拾根菓以濟身命。於其山間有大河水。時有一人。因遭怨賊截其手足。擲著河中作苦惱聲。隨流而去。小枝因出聞苦叫聲。生悲愍心尋聲往覓。遂見一人隨水流下。即入河中背負令出。置河岸上。見手足俱無。情懷痛切。問言。善男子。爾因何事遭斯苦楚。其人具以事答。小枝報曰。汝今雖苦勿生憂怖。將根菓令食。便語妻曰。可生慈念看養此人。既蒙恩養瘡苦漸差。其婦於彼情生愛著。頻頻就彼共作言談。菩薩稟性少行欲染。雖時聚會無解婬情。然此山中所有根果。由菩薩威力悉皆精妙。婦人食已彌益邪心。至其人所求行非法。彼便不許答曰。我幾命斷幸蒙見濟。共為惡事便是棄恩。汝夫若知定分身[3]首。婦數求及被煩惱逼。遂共交通深生愛著。不欲暫離。於其本夫心無戀樂。彼雖遣去亦不見隨。便作是念。今此女人於我耽著。私通他婦乃是大怨。我定遭苦。即共籌議告其婦曰。夫若知我行非法者。必當斷命。此不須疑。女人聞說以之為然。當設餘計。女人[4]耶智不學而知。即以衣纏頭枕石而臥。小枝採菓還至其傍。見有異狀問言。賢首。有何所苦。答言。聖子。頭甚苦痛。小枝報曰。欲何所作。女[5]密懷計生此惡心告其夫曰。我先頭痛。醫與石栢塗頭即差。小枝報曰。何處得有我往求覓。女曰。於彼崖下於山澗邊。見有斯藥既其懸絕。尋索而下我在上持。彼是大人。為性質直不懷邪偽。報言。可爾。以索繫腰懸崖而下。欲採其藥。妻遂放索落崖墮水。由彼有情有長命報合紹王位。落崖不死。隨水漂流至王都所。屬彼國主無子命終。臣佐國民共為籌議。王既無子今已命終。我等立誰紹繼其位。喚諸相師。[6]令覓一人堪為王者。時諸相師四方求覓。如有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0180c13] 是時小枝。由其業熟合受王位。從水而出坐在崖邊。然菩薩威德。所住之處光彩異常。時諸相師因遊至彼。見此大人有王瑞相。咸皆歡喜[7]往告諸臣曰。我等求得大人。具王瑞相。堪為國主。諸臣聞已。即令國人嚴飾城隍。備其大禮。選擇吉日。共冊為王。然未有國后。諸臣告令諸國貴族。若有端正好女。各令嚴飾將赴王都。稱王意者納之為后。王緣女人遭大苦惱。深生厭離無心顧[8]眄。諸臣啟言。大王當知。國后若無斷王繼嗣。諸方美女咸集於茲。欲冊為后及諸婇女。王亦不許。說女人過患。福德有情所在之處。花菓飲食悉皆甘美多有氣力。爾時菩薩落崖已後。於[9]其山中花菓根莖並悉不生設有生者苦澁無味。彼二惡人。由諸根菓無氣力故。漸漸羸弱不能存濟。時彼惡女。即便荷負無手足人。從山而出。入諸聚落巡行告乞。若他見問此是何人。報言此是我夫。雖復如是形容。更無他意。然而國法。若有女人事夫[1]貞謹。人多敬重皆為供養。此女到處多饒飲食。如是遊歷漸至王都。[2]諸人聞已皆悉嗟歎。或有心生喜樂山外遙觀。城中諸人見斯事已。謂其方便共起譏嫌。王說女人有多過患。豈不見此[*]貞謹婦人。無手足夫肩上擔負。巡門告乞以相濟給。時守門人見如上事。具奏王知。王聞是語勅令喚[3]入。女人入內。王既見已即便微笑。而說頌曰。
 食髀肉充飢  飲我血濟渴
 肩負肉團行  何處有[*]貞謹
 惡計求石栢  冀我落崖亡
 肩負肉團行  何處有[*]貞謹

[0181a15] 時此女人聞王斯頌。情懷羞恥即便低頭。諸臣聞頌不知其緣。白言。大王。所說之頌是何義[4]利。王為諸臣次第廣說。城中人民嫌此女人。共唱為惡擯令出國。佛告諸苾芻。於意云何。乃往昔時小枝者。豈異人乎我今即是。其女人者。今提婆達多是。非但今時無有恩報。過去之世亦復如然。
[0181a22] 汝等苾芻。復當諦聽。提婆達多無恩無報。乃往古昔有一王都。王名自在[5]友。人民熾盛安隱豐樂。正法治化信重賢良。自利利他常懷大悲恒求妙法。於諸黎庶深有戀慕。後於異時。妃誕一子。形儀端正殊妙可觀。顏色光[6]晃如真金鋌。頭有傘髻。手臂纖長。額廣平正。雙眉相連。鼻高且直。諸根具足。親族立字名自在。[7]蕳付八乳母。年漸長大令遣入學。算計謀策印文祕字無不該練。工巧技藝悉皆通達。所謂象馬車步乘馭善巧工射干戈。無不備悉。其自在童子。敬信賢良情懷仁讓。自利利人是其本行。常有悲愍普愛黎元。捨去慳貪[8]修行惠施。所有財貨無一[9]慳心。舉國知聞悉皆傾慕。四方遠近百踰[10]膳那。所有孤貧盡來臻湊。皆令無乏咸起歡心。菩薩曾於一時。乘車出遊趣芳園內。其車皆以金銀琉璃硨磲碼碯天帝青寶。共為嚴飾。皆以微妙栴檀而為轅軛。於其車上。皆以師子虎豹之皮而為莊嚴。點諸寶珮。見者愛樂。駕以駟馬。其疾如風趣於園所。時有聰明智慧大婆羅門。來告童子曰。
 應知世間人  皆聞汝行施
 寶車雖愛重  應施婆羅門

[0181b16] 爾時菩薩聞是語已。即疾下車生歡喜心。便指其車告婆羅門曰。
 我今捨寶車  喜施婆羅門
 願我捨三有  趣無上菩提

[0181b20] 時婆羅門既得車馬。乘之而去。菩薩又於一時乘大白象。名曰[11]王增長。色白如珂雪及白銀花。七[12]支圓滿眾相具足。皆善安住。猶如帝釋翳羅跋拏。行步庠序人所樂見。與諸眷屬并諸[13]僕從。咸共圍遶。譬如滿月耀於星漢。又復屬以三春之際。雜花叢發泉池清澈眾鳥和鳴。菩薩[*]于時欲往芳園暫為遊戲。時有他國怨敵。告婆羅門。令從菩薩乞大白象。時婆羅門。即從菩薩舉手而乞。并說頌曰。
 諸有人天眾  咸同好施名
 所乘大白象  宜與我將去

[0181c02] 爾時菩薩聞是語已。即疾[14]疾下象生歡喜心。便指其象告婆羅門曰。
 我今捨白象  喜施婆羅門
 願出三有流  速趣菩提岸

[0181c06] 時有諸臣奏父王曰。自在太子。今以增長大象。施與他國怨讐婆羅門。王聞是語生大瞋怒。便勅使者。令喚自在太子。既至。王便告言。汝今不應住我國內。太子聞是語已便自念言。父今捨我。我今為求無上菩提利益一切。被智慧鎧捨此大象。復作念言。我今若在家者。必是不能隨情捨施。宜應往山林堅持戒行。是故今可捨其家緣獨居林藪。有往乞者誓不違逆。是時菩薩作是念已。便還本宮具告妃知。妃既聞已。恐離[15]夫故心懷悲苦。即便合掌白菩薩言。聖子。若如是者。我亦隨去往山林中。我終不能須臾之間暫相捨離。若乖離者我命不存。便說伽他告菩薩曰。
 虛空無月無光彩  大地無苗實不生
 蓮花池中水流枯  婦人無夫亦如是

[0181c21] 菩薩告曰。世間常法必有離別。汝於王宮生長。足好飲食衣服臥具。以斯養故身肉柔軟。若山林間。以草敷地於草而臥。以菓為食。採花菓時步遊荊棘。常持戒行。自身亦見眾[16]人心常堅固來者供養。我亦決定隨意捨施。當施之時勿生憂惱。菩薩復告妃曰。汝應可自當善籌量。妃答言。我隨聖子意。菩薩復告曰。若如是者。心常寄念發誓願言。既立誓已。菩薩詣父王所頂禮白言。願父恕過。所施大象與他國怨讐婆羅門故。由是過失。我往山林。願王庫藏常豐不[1]渴。王聞語已與子離別。心懷悽愴憂悲苦惱。便告子曰。汝可住此。勿向山林。隨意布施。菩薩頌伽他。答父王曰。
 大地諸山林  乍可令迴轉
 我[2]於乞求者  施心終不移

[0182a07] 爾時菩薩。說是頌已辭父而去。[*]于時太子妃及男女。并諸侍從數有千人。皆大泣淚共出此城。時有一人。聞是大眾泣淚哀號。問言。今此大眾因何悲泣。答曰。汝豈不聞。便以頌報。
 城中有太子  自將象寶施
 王責遠驅擯  由是眾悲啼

[0182a14] 爾時太子既出城已。告諸侍從。汝等迴還。汝今應知。一切恩愛會當別離。眷屬聚集法不長久。如彼行路同息樹陰。會合片時要當分散。即說頌曰。
 一切世間人  會合必離別
[0182a19] 爾時菩薩說是語已。可行三十里。見一婆羅門。來至菩薩告言。剎帝利童子。我聞汝名稱遠[3]聞。從三十驛故來。為求四馬車。願施與我四馬車[*]于時太子妃。既見婆羅門來乞。心生輕慢[4]已。麁惡言詞告婆羅門。即說頌曰。
 希奇甚惡性  告言婆羅門
 在於林樹間  來乞四馬車

[0182a26] 爾時菩薩告其妃曰。汝於婆羅門勿出惡言。便說頌曰。
 若無[5]求乞人  我施誰當受
 為趣菩提故  盡施去慳心
 六度殊勝福  是名菩薩行
 為證於菩提  圓修一切智

[0182b03] 爾時菩薩說是頌已。心生歡喜。復說頌曰。
 我今除此慳貪垢  寶輅施與婆羅門
 古昔大仙皆共行  並獲無漏菩提處

[0182b06] 爾時菩薩發此願已。[6]心生歡喜。持此寶輅施與婆羅門。時菩薩自負其男而於肩上。又妃將女還安肩上。進路而[7]行。積漸至於山林。既至林已心生少欲。便修戒行依止而住。後於異時。有一婆羅門來詣林間。至菩薩所為求男女。時屬曼低採菓不在。時婆羅門舉手讚歎。告菩薩言。剎帝利童子。願得尊勝。便以伽他告菩薩曰。
 我今無侍者  與妻諸處求
 汝之此二子  願將惠施我

[0182b16] 爾時菩薩聞是語已。為離愛子便暫思惟。時婆羅門[8]復告菩薩曰。剎利童子。我曾聞汝[9]能施一切。今我乞求何須思忖。便即以頌告菩薩言。
 汝今名稱遍[10]諸方  能以慈悲施一切
 如昔所聞能惠施  仁今應可順修行

[0182b22] 爾時菩薩聞是語已。便以伽他告婆羅門曰。
 我今定可捨身命  本願不生於異心
 假令以子施他人  於此終無有退轉

[0182b25] 復告婆羅門曰。
 我今棄二童  夫妻住林藪
 女人性悲戀  云何得存住
 後人莫說我  無悲棄自兒
 不能捨己身  而以男將施

[0182c01] 爾時婆羅門告菩薩言。[11]剎利童子。不應如是。汝於王種而得生長。此界大地皆共知聞。名稱十方隨順一切。於諸含識生大慈悲。種種惠施恭敬供養。猶如香象。諸沙門婆羅門師長貧士及孤寡類。皆[12]能攝受而興供養。隨所求願咸稱本心。見者招携無有空過。所[13]逢惠施福不唐捐。我既遠來艱辛備盡。有所求乞幸遂希望。心馬難調無由定住。須臾翻覆不可為常。恐退本心不能惠施。令我辛苦失望而歸。仁今應可滿我本願發遣而去。即便以頌讚菩薩曰。
 名聞遍十方  能施於一切
 幸願垂哀愍  得遂我希望

[0182c14] 爾時菩薩聞是語已。為離愛子心生憂慼。便自念言。我今若捨二童子與此婆羅門者。我及曼低離愛子故。生大悲苦。若不捨者。於我梵行便大虧違。又婆羅門失其本望空語而去。我今定[14]受離別愛子憂悲大苦。於此地處令我[15]憔然。終是不能違本誓願虧我梵行。心便決定欲捨其男。而發願言說伽他曰。
 我今捨此子  願獲大果利
 以斯殊勝福  度苦海眾生

[0182c23] 爾時菩薩纔施女男。而此大地六種[16]振動。所居山側諸有仙人。見地[*]振動並皆驚愕。互相謂曰。以誰福力復何因緣。而此大地忽然[*]振動。今可審觀。誰之[17]勢力而有此瑞。於仙眾中有一仙人。年最尊邁善閑占相。復解天文。便以伽他告諸仙曰。
 此是菩薩樂山林  飡菓飲水資身命
 可愛童兒今已捨  是故大地有斯徵

[0183a02] 時二童子。知父情捨悲號啼泣。頂禮父足合掌白言。願父哀憐莫捨於我。我今無父。而趣何依。爾時菩薩聞是語已。心懷悒悵滿目淚流便以伽他告愛童曰。
 子等汝應知  我非不愛愍
 為濟眾生苦  是故捨兒身
 以斯殊勝福  度苦海眾生
 令得出迷津  同獲菩提果

[0183a10] 爾時二童子聞父語已。知父決定而將捨施。悲號泣淚頂禮合掌哽咽而言。以頌伽他而白父曰。
 父今決定而施我  我今遺言囑我孃
 我曾先有諸[1]愆過  願母哀憐見容恕
 我由幼小愚癡故  不遵奉敬親教言
 今時不得報慈恩  如此之[2]愆願容恕

[0183a17] 爾時子等既說頌已。頂禮父足右遶三匝雙目盈淚辭父而去。[*]于時菩薩念彼童男言詞悲切。心懷憂苦發菩提心便入草菴。是彼二子纔離草菴。此三千世界六種震動。無量百千諸天在於虛空。作如是言曰。嗚呼奇事。異口同音而說頌曰。
 希奇所施大威德  菩薩如是決定心
 身生愛子二童兒  捨盡己身心不悔

[0183a25] 爾時童子母曼低離。既採菓實。獲已欲來於草菴處。見是大地六種震動。心便驚愕速急向菴。於時有一天子。化為母師子[3]欄路而住。見菩薩欲度脫一切眾生今捨二子。恐此曼低離於檀波羅蜜心生留難。曼低離既見師子[*]欄路。以頌伽他報母師子曰。
 師子汝是獸王妻  何因[*]欄我此道路
 我今共汝悉事夫  宜速遠離隨緣去
 汝是獸王師子妻  我是人主帝王妃
 共仁義合為姊妹  當須開路容我去

[0183b06] 爾時天化師子聞是語已。避道而去。[*]于時曼低離。在路見種種惡怪。所謂在於虛空聞悲哭聲。復聞居在山林諸有情類皆啼泣淚長[4]吁嘆息。須臾之間便作是念。我見如是等怪。決定於彼草菴有不善事。而說頌曰。
 我今雙目[目*需]  諸鳥共哀鳴
 令我心哀切  與子定生離
 如是大地動  身心並皆戰
 遍身今不安  定知離別事

[0183b15] 爾時曼低離說[5]是頌已。思惟千種有損之事。便到草菴進入菴已。遍觀諸處不見二子。心生憂惱便作是念。我之二童不與小鹿而為遊戲。復於聚土為城而作戲耶。即往尋求。既尋不見。復作是念。由不見我入菴而睡。作是思惟。心懷恐懼欲求見子。所採花菓便棄一邊。雙目盈淚頂禮夫足。而白問曰。我二幼童今何所在。爾時菩薩以頌報曰。
 超越[*]求乞者  婆羅門詣此
 我施彼二童  汝可應隨喜

[0183b25] 爾時曼低離聞是語已。猶如鹿母被毒箭傷。悶絕[6]擗地。復如居水之魚在地[7]婉轉。譬如鶉鳥失子哀切。亦如牛母失犢悲鳴。[*]于時曼低離。作如是傷歎頌曰。
 我之二子面如花  手足柔軟如蓮葉
 同時俱受於斯苦  別我孤去獨如何

[0183c02] 爾時天帝釋。知菩薩與曼低離夫人俱[8]與決定希有難行之行。與三十三天共相圍遶。從虛空而下。光明照耀。至菩薩所居山林菴所。在於空中。以頌伽他。告菩薩曰[9](此下有頌)爾時帝釋作是頌已。令菩薩心堅固勇健。而作思惟。今菩薩唯有曼低離夫人。以為侍者。若有從乞決定捨施。便即無人可事菩薩。我今應從乞取曼低夫人還。且權寄在菩薩處已。忽然不現。時天帝釋。於後不久化作婆羅門身。至菩薩所而說頌曰。
 此婦容儀極姝好  唯獨專心事一夫
 如斯尊貴好夫人  幸願施之承事我

[0183c14] 時曼低離夫人。聞是語已心生憂惱。嗔彼[10]乞人。作如是言曰。
 汝是無羞貪愛者  滿世間中極惡人
 若是知法識尊儀  豈合從夫強乞我

[0183c18] 是時菩薩。心懷悲感迴顧夫人。夫人以偈告曰。
 我今心不愁  亦不憂身苦
 唯憂君獨住  如何可存濟

[0183c22] 爾時菩薩。以頌答夫人曰。
 我在此處不須憂  我求堅固不壞道
 汝但恭敬隨斯去  我如野獸死於林

[0183c25] [*]于時菩薩說此頌已。心極歡喜重說頌曰。
 我今此[11]山末後施  夫人去後我無憂
[0183c27] 說半頌已。是時菩薩即以一手執曼低離。以一手執持澡罐。向婆羅門而說頌曰。
 此人清淨無雜染  言詞辯了巧祗承
 今我以茲所重妻  奉施仁將願守護

[0184a02] [*]于時菩薩既施妻已。發如是願。以此施福願早成佛。說此語時。爾時大地。六種震動。時婆羅門遂領夫人。去斯不遠。時曼低離心懷悲感。而說是語。我今已別所敬之夫及所鍾愛極好兒女。不審宿因有何罪業。於此曠野[1]栖遑哀號。如彼母牛失於犢子。時天帝釋見此相已。還復本形向曼低離而說頌曰。
 妙女我非婆羅門  亦非是人是帝釋
 能壞修羅大天王  今我深心憐念汝

[0184a11] 汝須何願。我皆與之。聞此語已心生歡喜。便即重心恭敬禮拜。而說頌曰。
 千眼天主救我子  令離賤身得解脫
 值見父耶常歡樂  帝釋天王我願是

[0184a15] 說此語已。爾時帝釋天主。與彼妙女迴還至菩薩所。以右手執曼低離手。語菩薩曰。我將此女寄與聖者。常以供養看侍仁者。有來求者更不須與。此是受寄。若轉與他世人嫌恥。時天帝釋。即往將兒婆羅門處。令彼荒迷不知所措。慞惶失次。還到本城市中欲賣。大臣見已便報國主。有人將王孫子二人。大名悅意。小[2]名黑兒。無慈心憫市中唱賣。王聞語已情甚悲怪。便遣使[3]往追彼人來。勿令兒子入怨家手。宮人聞已。悲懷憂惱合城愁歎。使者速將王所。王見孫子命令近前。見子身著[4]蔽破衣服飢瘦羸弱垢膩塵穢。心即迷悶。遂從師子座上。縱身投地悶絕久[5]蘇。城內諸人大臣輔相宮中婇女。一時號哭聲[*]振城郭從座斃地。諸臣百官并內宮人。一時號哭悲切無已。良久乃[*]蘇告諸臣曰。我兒雖在彼山林行檀施。業猶不休。今遣使往速迎還。爾時帝釋天王。復至菩薩所。事既了已。便辭菩薩而退。不久之後父王亡沒。諸臣共議。大王今既捨化。我等諸人應迎太子。說是語已。即迎太子冊立為王。既昇王位。作大施會。內外諸有無所悋惜。廣施一切沙門婆羅門及諸貧窮[6]乞求遠道來者并王眷屬[7]親友人等。普皆霑洽。一切施與種種功德。即說頌曰。
 為求菩提故  施與歡喜心
 剎利婆羅門  薜舍達羅等
 旃荼及惡類  持戒清淨人
 金銀寶瓔珞  驅使奴僕者
 男女妻子等  俱以捨施心
 即得清淨身  今世及後世
 如王救孫子  婆羅門受寶
 眷屬共歡喜  如是得安[8]隱
 皆由彼王孫  云我是最上
 是人之福田  合得受供養
 因此得財寶

[0184b21] 佛言。苾芻。汝等當知。此是何事。爾時捨子王者。我身是也。時婆羅門者。提婆達多是。此婆羅門作無恩義。汝等苾芻。勿當如此得少供養。須作重心。況復多施。汝等苾芻。當如是學。
[0184b26]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竹林園中。時有瞻波城長者。名曰寶德。多饒財寶受用豐足。娶妻未久便即有娠。其夫遂與盛陳供侍。廣說如餘。後時長者往王舍城。月滿之後。於[9]女星月更誕一男。形貌端嚴人所希見。於其足下毛長四指。同黃金色。即令使人疾詣王舍城報長者曰。生一男也。長者問曰。說何語。使人曰。長者生男。如是之問皆云長者生男。時使人曰。何須多問。更不言答。長者云。汝今何不百度而說此語。我今還與百過滿口黃金。汝三度說與三口金。令使却迴報守庫人。與二十俱胝財寶。與男每日食。長者即向王所白大王言。我生一男。時王報言。我以瞻波城并七頭端正寶莊好象。並與汝男。寶德長者既啟王已即還本城。經三七日眷屬來會。既是[*]女星[10]月生應與號曰女星。付八嬭母。二人與乳。二人常抱。二人洗衣。二人共[11]戲。種種飲食用為養飼。漸漸長大如蓮在水。其男如是年既長大即令入學。曆數別寶[12]伎能皆悉明達。諸人將女競至求婚。其父與男修三種房室園林。謂春夏冬三時。隨用為立三種宮人。所謂上中下。其人每在上宮遊戲快樂。日用五百兩黃金作食。與男令食。爾時提婆達多。惡諫阿闍世王。汝父頭白變黃。不厭女[*]戲種種食飲。爾今長大。不與爾位得日未期。阿闍世王問言。今欲若為。提婆達多答言。須存過人事。凡所求事無種不作。當為如來服酥。父王持粥欲往竹林至如來所。阿闍世王在於中道。以擲矟刺頻毘娑羅王打破粥鐺。其王却歸。
[0184c26] 爾時世尊。以他心智皆悉預知。告目連曰。其提婆達多。勸阿闍[13]世令墮地獄。我於頻毘娑羅索粥欲食。被打鐺破。汝當為我往瞻波城向寶德長者男邊乞粥將來。爾時大目[14]揵連端坐入定。從王舍城沒於瞻波城現。其長者男每事日神。平旦事時。其目[*]揵[1]蓮從日裏下。其長者子見大目連。心極驚怪。而說頌曰。
 今見日神身  從日下吾前
 誰令現其身  速答是何人
 為當是日耶  為是多聞天
 為當是月下  為復帝釋身

[0185a08] 爾時大目[*]揵連審觀知彼長者子意。即說言曰。
 不是千光日  我非多聞天
 亦非帝釋身  我是牟尼子
 甚極足威光  為乞粥來此
 供養於佛身

[0185a14] 長者子問曰何如佛耶。大目[*]揵連以頌答曰。
 芥子不可比須彌  螢火小虫不比日
 牛[2]跡之水不比海  如諸外道不比佛

[0185a17] 是時長者子聞是所說。問今來意欲須何事答為如來乞粥來。問曰。如來者是何族姓目連答曰。有沙門喬答摩。是族釋子。剃除鬚髮身[3]被法服。心行正真出家修道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此是佛也。其長者子先未聞佛。當聞佛名心大歡喜。身毛皆竪所有五百[4]金錢造得食飲。一時受奉置於鉢中。爾時目連即入於定。從瞻波城沒於王舍城。出至[5]竹林中將奉世尊。頻毘娑羅。更將粥來欲至佛所。聞食香氣普遍。意將諸天及天帝釋來供養佛。我所作粥並不堪用。白言世尊。有天帝釋及諸天來供養於佛。此竹林中。極理香好。佛言。王國界內有大城。名曰瞻波。有長者子。日用五百金錢造食。目連苾芻往彼乞來。其長者子有是福力。彼王聞已心生歡喜。欲令使喚。佛知王意即語王言。汝莫輕彼遣使往喚。又告大王。汝可頗能受我鉢中殘食食不。大王[6]白言。我是積貴摩頂授記王種。不合喫人殘食。佛是我法王。令食即喫。佛問王言。汝曾生來得如此食隨意喫不。答言。世尊。我生王宮。王宮長養。身[7]見為王。未曾食此好美飲食。佛言。大王當知。彼長者子是大福德之人。常喫如斯上味飲食。爾時頻毘[8]娑羅王。頂禮佛已退歸還宮。即勅群臣。當令四事具辦兵馬往瞻波城。群臣問王。因何向彼。王言。我欲往見寶德之子。臣等答言。在王國境何因往看。令使喚取。王言。其人是大福德。不可往喚。臣等答王。我作方便不用王喚其人自來。王言。可爾。任卿等意。臣即作書使人往送。令掃灑城。大王欲來。其長者子聞已歡喜。大臣又報。王子亦來。時長者子聞其王子性行兇麁。恐有費損。諸大臣等更作書報。王及王子二俱不來。汝等須作計議。擁塞弶伽令水却流。無[9]今一滴順河而過。長者聞已心極憂懼。當知[10]王欲科罰我等作此書來。其瞻波城諸人聚集。共作一書馳報宰相。王頻附書。勅云王來。復言子來。復令擁塞弶伽却流。讀此書已。又得報云。王及王子俱亦不來。王欲得見寶德之子。汝等速當遣來是要。時瞻波人密遣一人。往王舍城聽察虛實。其人乃知一依書事。[*]于時城邑諸人。同往長者之宅。諮寶德言。大王欲見汝男。其國臣相實語不虛。我密遣人而往聽察。一如書事。須見長者[11]之子寶德答言。若令我等塞弶伽河以金擁之。我男終亦不能發遣。眾人重言。長者是大富貴。亦知以金擁塞弶伽。我等貧人無計可得。要須慈愍我等。長者答言。若於城內。家出一子隨我子者。我當放去。[*]于時人眾皆依長者所言。長者即往男所。竊語子言。城邑人眾同來啟我。影勝大王欲得見汝。子白父言。我當即去。父言必應為汝脚足之下有金色毛欲得相見。汝勿舉脚以視大王。將一寶珠[12]往彼王所。置王足上禮拜王已。即跏趺坐。黃金色毛自然而現。[*]于時寶德心自思惟。我今發遣子去。為當令乘象去。為復乘馬乘車。為遣乘船。更自思惟。不及乘船安穩。即令造船。船中更造種種園林。有諸好鳥出種種音。及諸婇女莊嚴身已。往王舍城。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六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185c24] 時頻毘娑羅王。聞長者子乘[13]舡而來。從弶伽河穿渠。直至王舍大城。五里之內滿油麻子。船至城所。勅令掃灑去諸瓦石香水灑地散諸名花。喻如天宮。作好供養。迎長者子入王舍城。其子見王頭面禮足。便以寶珠置王足上。退住一面結跏趺坐。時王見彼足下黃金毛已。心生驚愕歎言。有大功德福力之人。汝曾見佛以不。答言。未見。王言。汝可相隨見佛世尊。問王。佛騎何物。王言。出家之人不用乘騎。長者[1]子答言。我亦步去。時諸人眾皆以脫衣覆地與長者子踏上。問言。彼佛世尊踏衣行不。答[2]言。不踏。即令去衣。其長者子以足踏地。諸天脫衣覆地。問言。我不令著衣。何因地上有衣。傍人答言。此是天衣非我等衣。亦令去却。天去衣訖。時長者子足踏地著。是時大地六種震動。
[0186a11] 爾時佛告諸苾芻。此長者子從九十一劫已來。皆以覆衣踏行。不曾露足踏地。今長者子為重法故。以足踏地因此地動。爾時長者子來詣佛所。禮佛足已却坐一面。
[0186a15] 爾時世尊。隨其根性而為說法。既聞法已從座而起。頂禮佛足求願出家受持戒行。佛言。不然。長者子。父母不聽。不得出家受戒。爾時頻毘娑羅王白佛言。我是國主。於彼長者庫藏資產事皆由我。王既聽許。唯願如來[3]令其出家。佛言。善來苾芻。即時出家[4]被僧伽胝衣手持瓶鉢。威儀庠序如百歲苾芻。是時六眾苾芻共為恥笑。其長者子汝如生酥。有何所堪。今者勤勞修行梵行。有何所益。時六眾苾芻見而調弄。共作是語。此人形貌如生酥團。於佛正教勇猛勤修。當何成就。彼聞是語。即往尊者阿難陀所。白言尊者。云何苾芻決定修行。早得成就意得正定。答言。如佛所說。受三摩地勤苦經行。速得正定。時彼聞已即往屍林。作三摩地經行。專念覺品善法思惟。竟不能證。又起一念。我今勤行精進過諸聲聞。不得證果。我今自有家宅眷屬財物[5]現存。歸俗自須行施造諸功德。爾時世尊知其思念。告一苾芻曰。汝可往詣彼屍林所報長者子曰。汝可來此。時彼苾芻承佛命已。便往林中報曰。世尊命汝。彼既聞已共往世尊。頂禮佛足却住一面。佛告彼長者子。汝不應在於空閑林中獨住宴。坐而作如是非理尋思。汝昔作是念。所有聲聞勤修苦行。我皆過彼。由不斷漏心得解脫。我之親屬有大資具。受用豐多。可應還家受諸欲樂。廣行布施造諸功德。
[0186b13] 時長者子聞佛說已。便作是念。世尊今者知我心之所念。即時驚愕恐懼憂惱身毛竪立。白佛言。如是世尊。佛復告長者子。我今問汝。隨我意答。汝昔在家常作何業。答曰。善解彈琴。又問若調絃時其絃調急。其聲和雅悅心。好聲堪用已不。答言。不也世尊。問曰。琴絃若緩。其聲和雅悅心。能發好聲堪用已不。答言。不也世尊。若琴絃不緩不急。調絃平正。其聲好不。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長者子。若復有人。極行精進心生掉舉。若多慢緩心生嬾惰。是故汝應修處中行。若如是者。汝今不久斷諸有漏心得解脫。得慧解脫見法證果。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0186b26] 爾時長者子聞佛所說。歡喜信受諦心思惟禮佛而去。時長者子。聞佛世尊為說琴喻方便誨已。獨處閑靜修不放逸專修正念。善男子。汝所標心希求出家。剃除[6]鬢髮[*]被僧伽胝衣。正信出家。學無上果。梵行已立。最後獲得諸法。以自覺知證成就果。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應知證果。時彼具壽。便自證得阿羅漢果。善得解脫已得果已。正受解脫喜樂一心。而作是念。我今正是。應詣佛所供養恭敬。作是念已。即於晡時從宴坐起。往詣佛所頂禮雙足退坐一面。
[0186c08] 爾時具壽而白佛言。凡有苾芻。得阿羅漢果諸漏得[7]盡。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棄諸重擔得自己利。盡諸有結。[8]慧善解脫。心得自在。而於六種得勝解脫。所謂一者出離凡俗得勝解脫。二者利諸[9]勝解脫。三者寂靜勝解脫。四者貪欲盡勝解脫。五者盡諸最勝解脫。六者不失正念勝解脫。白言。大德。若復有人。發少信心而求解脫。勿作是見。於貪瞋癡而得解脫出離生死。大德。若復有人。發少尸羅出離生死。而求解脫無病惱憂。勿作是見。得盡貪瞋癡。無病憂惱而得解脫。大德。若復有人。為求名利為稱譽故。行寂靜行而求解脫。勿作是見。得盡貪瞋癡離於愛取。不失正念而得解脫。大德。若有苾芻。得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辦棄諸重擔。獲得己利永斷諸有。心善解脫[10]慧善解脫。是彼阿羅漢。得此六種勝解脫。大德。若有苾芻。心得學處。若求無上涅槃善道。不著於色時。彼學處是淨尸羅。成就學處調伏諸根。後得漏盡。於無漏心而得解脫。得智解脫。於現前法以自覺知。而證圓滿。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時彼羅漢無學尸羅。成就諸根無學。大德。喻如童子幼小[1]心惰樂睡。至[2]于盛少尸羅諸根咸悉成就。後時年老諸[3]根以枯尸羅成就。大德。苾芻亦復如是。若有苾芻。而住學處得心自在。彼求無上涅槃善道。不著於色住於尸羅。諸[*]根調伏。後時盡諸有漏。於無漏心得無漏慧。得解脫命。於現前法已自覺知。而得圓滿。我生已盡梵行已立。不受後有。無學尸羅而得成就。已證得果。即見諸色心不攀緣。亦不惑亂。其心正定情無顛倒。善思修習心無增減。有惑亂之事。不能為失正念。耳知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觸心知諸法。色等諸法不能惑亂。不失正念。安定不散。情無顛倒。善解脫善修習。見生滅法。
[0187a14] 復次喻如城邑聚落。不遠有大石山。無有缺漏亦無孔隙。全為一石。或有大風從東面起。其山不動不搖亦不西傾。西南北風亦復如是不動不搖。過去色等如大暴風來於眼前。眼等心識無有顛倒亦復如是。不動不搖。其心安定無有散亂。若得解脫修習善已。見生滅法。復次耳鼻舌身意。能知聲香味觸等。此之六種惑亂身心。彼能得果不失正念。內情心等不失正念。無有散亂顛倒。善得解脫修集善已。見生滅法。具壽苾芻說是語已。便以伽[4]陀而說頌曰。
 出家解脫者  心無病惱憂
 彼住寂靜地  樂盡愛貪欲
 趣解脫盡者  及心不失念
 了知意生法  而心得解脫
 心若得解脫  寂靜見諦住
 所作既作了  不應而更作
 如彼大石山  暴風不能動
 色聲亦復然  不能為損害
 心意得定者  而見生滅法

[0187b05] 說是頌已。時諸苾芻咸皆有疑。世尊能斷一切疑惑。便即白問。世尊。具壽苾芻種何等業。由業力故生富貴家。而於足下有金色毛。每日常食五百種味。九十一劫已來足不踏地。纔生誕已。得二十俱胝金錢。後於世尊教中出家修學。斷諸煩惱證阿羅漢果。
[0187b11] 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曰。彼之具壽。積習善業果報成熟。喻若暴流決定自受。汝等苾芻。應知自作自受。廣說如餘。即說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0187b16] 佛告苾芻。乃往昔時九十一劫。有佛出世。號毘鉢尸應正等覺出現於世十號具足。彼佛有六十二千苾芻前後圍遶。遊行人間漸至王城。名曰親意。爾時城中有諸居士子。聞毘鉢尸應正等覺與六十二千苾芻前後圍遶遊行人間來至於此。彼既聞已。皆共往詣佛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為諸童子善說法要。示教利喜默然而住。
[0187b24] 爾時眾童子等從坐而起。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唯願世尊。許我以四事供養三月安居佛及眾僧。爾時世尊默然而許。時諸童子知佛許已。頂禮雙足辭佛而去。彼童子等既到城已。於議堂中共相議曰。我等云何供養世尊。若共作一食供養。為人各作食供養。其中或有云。眾共作食供養。廢其生業田農等[5]事。時眾共議。人各依次一日作食供養。即隨力所辦作食供養。其中有一童子。家貧共母商量。我家貧乏依次辦食。云何得辦。時母答言。愛子。[6]可於最後而[7]與供養。未至日來隨力收辦即以充足。既至日已鋪以熊皮。如來踏上行至坐處。造五百味飲食供養如來。五輪著地發大誓願。願所生之處。常得豪[8]性富貴家生。亦願我足不踏於地。猶如如來足下有毛四指金色。行願如佛。當當來世有佛出時誓當供養。
[0187c12] 佛告諸苾芻等。爾時貧童子者。即寶德長者子[9]是。彼於毘鉢尸如來所。發誓願業果成熟。感大富貴。足下有毛作黃金色。從九十一劫以來。不曾以足一踏於地。當生之日有二十俱胝金錢。隨其日日從地踊出。即於佛教中出家修學。得阿羅漢果。
[0187c18] 佛告苾芻。若作黑業者當得黑報。若作白業者還得白報。諸雜業者還復如此。汝等苾芻。如雜黑業者。汝不應作。當作白業。如未生怨。為彼惡友提婆達多故。於父王頻毘娑[10]羅所。起大惡逆。擲矟打著手指。舉國人民共為恥笑談論。如此惡者為友。未生怨王在胎中時。何不殺却。或時有人談論。此非是阿闍世王過也。由彼惡友提婆達多過。或有說言。為佛與提婆達多出家不作擯罰致於他方自所安住。或有譏說。佛亦無過。為彼苾芻僧伽不依僧教住持故。如斯眾議父王聞已。心不起惡而云。由我先世業故。復有說云。是佛及僧之過。我由此說情懷憂惱。時諸苾芻各生疑心。請世尊曰。何故彼人造過令此受殃。佛告諸苾芻。非但今日有如前事。乃往過去曾亦遭此。汝等諦聽。我今為說。乃往古昔有[1]波羅痆斯城王。名梵授。人民安隱富樂豐饒。時彼城中有其二狗。一黑一白。食鞍轡皮繩。於異後時王欲出戰告其臣曰。卿速嚴仗。臣即觀見被狗咬破不堪所用。便啟王知。王聞生嗔令殺諸狗。城中諸狗既遭殺害。因即逃竄出國去者。時有他國一狗從外而來。見其諸狗怖而逃竄。問言。何意如是。城中諸狗以事具答。報曰。何故不白大王。城狗對曰。誰敢啟王。外狗報曰。仁等安住。我於此夜進詣白王。便至王所行步端儀。說伽他曰。
 大王宮中有二狗  [2]一白一黑備色力
 應當誅彼不滅我  誅者不誅非是理

[0188a17] 是時王聞此頌。告諸臣曰。卿等宜應為我覓取說伽他者。將來見我。諸臣訪察。誰於夜中為王說頌。而有白言。他國狗來為王說頌。王曰。卿等審推。實是宮中二狗食耶。為餘狗喫諸臣集議。王今令推。云何詳審。於中有言。何假多論。但取頭髮安狗[3]口中。若食皮者自當吐出。既安髮已。王宮二狗便吐食皮。以事白王。王曰。宜治二狗。餘狗無愆。汝等苾芻。於意云何。昔二狗者豈異人乎。今提婆達多阿闍世王是。由彼往昔過失令他受苦。今亦如此。彼等造罪佛僧招過。汝等復聽。提婆達多無恩報事。乃往古昔於[*]波羅痆斯城。王名梵授。治化人民。時有一人入山採木。路逢師子。便即逃竄墮落井中。師子奔趁不見其井。遂墮其上。而有毒蛇逐鼠鵄欲撥鼠。此三一時俱墮井內。各起害心欲相噉食。師子曰。今此井中我有勢力。能食汝等。然而共在厄難之處。宜息惡心莫相損害。因緣會遇屬有獵師。逐鹿至此向下看井。其井中人遂發大聲唱言。丈夫。願見救濟。
[0188b08] 是時獵師先拔師子令出井中。師子即便禮獵師足。白言。我今知汝深恩。必當報謝。其在井中黑頭蟲者。不識恩義。必莫救之。師子即去。於後獵師。所有井中人蛇蟲鳥等。次第悉皆救出。後時師子捉得一鹿。獵師因行遇至其所。[4]救師子見來。即便以鹿授與獵師。跪拜而去。後於一時。其梵授王及諸宮人。出城遊戲至苑園中。恣意歡娛遂便睡著。時諸宮人見王睡已。心無畏懼。或有經行。或有立者。或有坐者。或有眠者。或有遠去。或有脫衣曬[5]污。或有解脫瓔珞在[6]其傍邊便即眠睡。墮井鵄鳥銜其瓔珞。遂將遠去。與彼[7]能救獵師。以報恩德奉上瓔珞。時梵授王眠覺。與諸眷屬臣佐速歸入城。[*]于時失[8]纓絡宮人。遍觀其處不見[*]纓絡。詣王白言。大王。在苑園中而失[*]纓絡。時王便告諸大臣曰。在諸苑園已失[*]纓絡。汝等須為訪覓。是誰盜將。時諸臣佐既奉王命。即便訪覓。時黑頭蟲時時往彼獵師之處。而覓方便覰其[*]纓絡。見已便知是王[*]纓絡今在於此。其黑頭蟲便棄恩義。遂詣王所白言。大王。所失[*]纓絡我今具知[9]在獵師處。王聞是語便即嗔怒。即令使者往捉獵師。時王使人至獵師所告言。汝於苑園中盜王宮人[*]纓絡。其獵師恐懼答云。我等實不盜王[10]纓珞。具向使者陳說所得來由。還其纓珞。使者得已將詣王所。其獵師當處即被囚縛。[*]于時其鼠見已急往報蛇向蛇白[11]說。其黑頭蟲罪惡之人。不識恩德。遂令我善知識被王使者見今囚縛。蛇聞語已答言。汝報獵師。我今日為爾向王宮中螫於王身。汝當呪持。我即收毒。王當歡喜決定放汝。亦即與汝賞賜。其鼠得此語已即具報獵師。獵師云。善哉當如是作。其蛇即螫王身。王時患苦毒遍其身。廣召醫師。誰能治我。時諸醫師無能治者。王既遍告。獵師聞已。遂遣所執當人。汝當為我白王。我能治得。其執使者具事白王。王言。即令解放將來。既至王所。獵師為治。手下即差。便即釋放。王甚歡喜重與賞賜。
[0188c17] 佛告諸苾芻等。汝意云何。豈是異[12]人耶。時獵師者我身是也。彼黑頭蟲不識恩義者。提婆達多是也。往昔之時無恩無義不知恩德。今亦不知恩義。亦不知恩德。
[0188c21] 復次佛告諸苾芻等。如是提婆達多。不知恩義亦不知恩德。汝等諦聽。我為汝說。乃往昔時有非時七日大雨不止。其鼠狼投入穴內。鼠亦入其穴中。後有毒蛇。覓避雨處亦入其穴。然[13]而鼠狼欲害其鼠。[*]于時毒蛇報。鼠狼曰。汝及我等遭大苦厄。汝等勿生相損害心。各自安住。其毒蛇等各立名號。[14]毒蛇名愛君。鼠狼名有喜。鼠名恒河受。其愛君及有喜等告恒河受言。汝是勤健。當為我向餘處求覓飲食將來。其鼠性行質直心意賢善。為彼蛇及鼠狼勤來覓食。未迴來間。鼠狼報蛇言曰。彼若求食不得空來。我即食伊。其蛇聞是語已遂作是念。此鼠狼今遭此苦難。由欲擬害彼鼠。我今恐彼求食不得空來。決定被食我今預須報彼鼠知。作是念已即便附信報鼠令知作如是言。其鼠狼作如是言。如鼠無食空來必定食汝。其鼠苦求食飲不得。作是思惟。我今食既不得空去。必定食我。其鼠復附信與蛇。以頌報曰。
 若人儉少無悲心  飢火逼迫遂生急
 汝大有恩報此語  我今無復更來親

[0189a13] 佛告諸苾芻等其鼠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其鼠狼者。提婆達多是也。其提婆達多。往昔之時亦無恩義。今亦不知恩德。時未生怨王。於父前擲劍。王便問言。愛子。汝因何意擲劍於我前耶。答王曰。我有瞋恚。父有受用我無受用。王聞是語便告子曰。若如是者。其瞻波城與汝受用。子得城用歡喜踊躍。便往提婆達多處。作如是言。尊者。我今得瞻波城恣情受用。時提婆達多報太子曰。汝今用功現果報力交得受用。太子答曰。聖者。我今見也。復言。汝可更用大功必得增勝。時太子遣往瞻波城。徵稅重役逼迫百姓。為被逼切各散投諸方。或有投王舍城。或投諸國。或有其中發使奏王言。[1]太子逼迫瞻波城人散走外國。唯願大王。制其非法。
[0189a28] 爾時父王即命太子告言。汝今何故逼迫百姓。太子答言。為兵士不能存濟。父王言。若如是者。除王舍城已外。摩[2]揭陀國諸人民等。任子受用。太子得已。即詣提婆達多所報曰。聖者。除王舍一城已外。並是我得。提婆達多答曰。用功者今得如是果報。汝可更用功力。爾時太子。即遣使命苦役損害摩[*]揭陀國城邑人民。時諸人民既被逼迫苦已。時諸人眾奏影勝王曰。今被太子損害摩[*]揭陀國人民城邑。願王制約勿許使。王聞是語即命太子。太子至已父王告言。汝復何故損害摩[*]揭陀國城邑人民。太子答言。我諸兵士其眾甚多不能存濟。王言。若如是者。我今惟留一庫財物已外。及王舍城並任汝受用。太子得已。即往提婆達多所。我今更得王舍城。唯除一庫財物已外並得。提婆達多答言。此是用功果報成熟如是。復言。凡是國王。以用庫藏為力。若有庫藏即是國王。為庫藏故須用功力。時[3]彼太子更遣損害王舍城人。時王舍城人民眾等。并瞻波國及摩[*]揭陀國諸人眾等。各懷恐懼。密奏王知具陳上事。被太子損害苦急。[4]太王比來養育百姓。由如赤子。今被太子損害。我等人民多有逃散諸國。我今還欲如是。[5]其影勝王情甚敬信慈愍有情住持正法。聞是語已即命太子。太子至已。王以理言順太子意。以手摩太子頂告言。我今所有城邑人民並付囑汝。[6]汝今因何惱亂百姓。汝今正應合須養育。太子答[7]曰。我為無庫藏所以如此。[*]太王報言。若如是者。除我宮人。自餘庫藏任汝所用。然其太子性懷暴惡。雖得庫藏由不厭足。更復惱亂國內人民。不肯止息。時諸人眾還詣王處具事白王。王聞語已告太子曰。我今與汝人民庫藏。因何更復惱亂百姓。不肯止耶。太子聞是語已便[*]太嗔怒。告諸臣佐曰。汝等應知。若有人訶罵剎帝利灌頂王者。合有何罪責罰。臣等答曰。合有極刑。今訶罵者是我父也。云何損害。今且令付後宮囚閉。於時臣佐便即囚閉。大王被閉。宮人臣佐城中人眾。聞王囚已並悉憂惱。皆念大王往昔恩愛王囚閉也。太子即位。暴惡磣刺凶猛獷烈。無有臣佐敢諫其王。時影勝王既被囚閉。心自念言。是我宿業因緣且得。隨日時國[8]大夫人韋提希常以餉食。時未生怨王問守門人。老王今者若為存濟。時守門人便白王言。王母每自送食將與老王。未生怨王聞是語[9]已語守門人曰。汝當勿使更放飲食及水漿等入。告諸宮人亦勿送食。若有送者罪當極刑。時諸人等見教嚴重。更無人敢送食至老王所。於是多日更無有人得到王處。時王夫人韋提希。念王恩愛不能自忍。以酥蜜和麨塗身。而以脚釧孔中盛水。將以上王。命且延日。時守當人[10]心即猜疑。暫雖知覺。已為念王恩。其未生怨未問之間。亦不報知。後於異時。未生怨王問守當門曰。老王今者若為存在。其守門[11]人具述。韋提夫人。以酥和麨塗身。脚釧孔中盛水。奉王。王今以此存活。時未生怨王勅守當人。自今[12]以後更勿令夫人入見老王。
[0189c28] 爾時世尊在耆闍崛山經行。當王窓牖。王遂遙見佛影。因此見佛心生歡喜。為此善根命存活。時未生怨王更問守[1]當宮人。我已斷使餉食。老王今若為存活。門人答[2]言。為王於窓牖中遙見世尊。世尊慈愍攝受。因此福力王得存活。王令閉塞窓牖。刺其足下令不得立。時守當人即依王勅。閉塞窓牖刺其足下。是時老王。身患疼痛苦惱急。[*]以哽咽啼泣流淚不止。即自思惟。今在苦惱。世尊何不愍念觀察於我。如來世尊無不知見。諸佛常法。有大慈悲攝受眾生。決定擁護即住正觀。若能調伏三事。超四暴流安四神足。五支具足超過五道。住七覺分示八支道。善巧方便隨入九定。具十種力。名稱遍滿於十方界。倍勝千轉自在輪王。晝夜三時以佛眼觀諸眾生故。隨轉智慧。誰減誰增。誰逼迫誰被逼迫。誰下惡趣誰向惡趣。誰一向趣誰負重擔。我今以何方便能救離此從惡趣中置人天趣。并得解脫。未修善根者。令修習善根。已修善根未成熟者。令得成[3]就已成[*]就者令得解脫。
[0190a19] 爾時世尊告大目[4]揵連曰。汝往影勝王所可傳我語。願王無病。作如是言。佛告大王。如善知識。應所作者我已作。我今救汝。離三惡趣。令汝常得在天人中過於生死處。聞佛所說即入三摩地。從耆闍崛山沒。於王舍城王禁閉所。在王面前白言大王。佛告大王。願無病惱。時王禮敬尊者大目[*]揵連。時大目連白王曰。佛告大王。如善知識。我於王處所作已辦。令離地獄傍生餓鬼建立人天。具如前說。由業因緣。是故大王。當知依於業因。此在於禁閉脚被刺破。又不得食苦害其身。王問大目連曰。何處有好[5]食飲。[*]于時目連答曰。於四天王處有好[*]食飲。具報王已。即便化身而去。往耆闍崛山。時未生怨王子患指瘡病將詣王所。王抱懷中以手摩挲以口嗍之。其時王子啼泣不止。王既嗍其癰癤穴破。膿血在於口中。唾膿於地。太子見膿在地。更啼不絕。
[0190b08] 時[*]大夫人韋提希。見此事已吁嗟嘆息。時未生怨王見母噓嗟嘆息。問言。何故噓嘆。答曰。曾祖已來未有此患疹。汝亦曾有此患。王父嗍汝瘡上。有膿血便即飲。却不唾於地。畏見膿時恐見膿時汝更啼泣。緣此王父喫汝膿血。問曰。實有如是憐愛我耶。母曰。如是憐愛汝耳。爾時未生怨王。嗔恚心止起憐愛心。語諸臣佐。如有人言。老王活者分國半位。人於老王皆生憐愛。聞王此語奔競走看。其老王遠聞走聲。極眾在獄驚懼。作是思惟。必當喚我種種苦刑。長嘆喘息迷悶於地。便即捨命。於北方天[6]王宮。在天膝上忽然化生。時薜室羅末拏天問曰。汝是誰耶。曰我名勝仙。何故名曰勝仙。有天飲食常在面前隨念而食。是故長號名曰勝仙。時諸苾芻心生疑惑。唯佛能斷。俱白佛言。云何影勝大王。造何等業果報成熟。有大富貴豐財受用。於王宮生。復得見佛知聖諦理。後被刺脚禁閉。身受飢渴苦困。因茲餓死。
[0190b27] 佛告諸苾芻等。若作黑業感黑異熟。若作白業感白異熟。若作雜業感雜異熟。是故苾芻。自作其業還自受之。如有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0190c03] 是故苾芻。應當捨離雜業及黑業。汝等應修純白淨業。汝諸苾芻如是應學。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七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八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190c13] 佛告諸苾芻。汝等諦聽。乃往昔時無佛出世。空有辟支佛。時時[7]怜念貧乏。自資少於臥具飲食。時世唯有辟支佛。此時辟支佛遊行。往至[8]波羅痆斯城。居至一陶家輪舍所。亦有自餘商人等。同共止息。中有一人夜在房中。遂失大便不淨污地。夜總即去。其聲聞緣覺。若不觀察。不預知其事。辟支佛夜止宿。擬於明日平旦乞食。主人入房。乃見房中糞污不淨。然而異生愚癡之類不識善惡。便發惡念報辟支曰。汝出家人。脚不被刺。何因不出房外大便。在此房內而放不淨。[9]于時主人以鎖鎖門口云。汝今可於此房餓死。爾時辟支佛作是思惟。恐此主人後受苦報。我若開門自出。又恐嗔恨。默然居住至中食時。主人嗔息。命辟支曰。可來喫食。告曰。我時已過更不食也。若如是者。今夜更宿明旦食齋。辟支佛以慈愍而攝受故。便即為住。至於明旦。造淨妙食供養辟支。是時辟支為欲利益此主人故。現身變化而為說法。或現神通。或身上出火。或身下出水。種種變現。其時主人見此神變。心切悔過。猶如迅風吹其大樹連根俱拔摧折而倒。此亦如是而自[1]摧撲口云。大聖願暫下來。我今墮在[2]染欲垢中。願慈拔我。佛更下來。其人禮足口發願言。於聖者邊而發惡意。願無業報。又願供養功德善根。於當來世咸得廣大財富自在。亦常供養諸佛如來。心無厭離。佛告諸苾芻。於汝意云何。爾時陶家人者。今影勝王是。當於爾時向辟支佛。心懷惡意口[3]出麁[4]語。業成熟故。今刀刺脚閉在房中飢渴餓死。由生悔心發願力故。彼業成熟。得生王宮富貴多財。於世尊所。破二十種身見山峯。以慧穿穴。證得預流果。佛復告諸苾芻等。行黑業者得黑果報。行白業者當成熟白業果。行黑白雜業者。當得黑白雜業報。汝等苾芻。當捨黑業及黑白雜業。專修白業行應如是學。時諸臣佐來白大王。其老王身今已亡。聞此語已悶落於地。於時以水灑面還得[5]蘇醒。即入室為父持孝服。無人可諫令得離愁。時臣佐共議。云何方便王得無愁。當時南天竺國有[6]伎樂人來。將至王所作諸[*]伎樂。王心無樂。默然不對不與善言。[*]伎兒總去。遊行至世尊所。告言。善哉丈夫。心生歡喜即打鼓作樂。爾時世尊自即放光微笑。出種種光又如火星。其光或上或下。其光下至無間地獄。光所到處。冷苦者即煖。熱者得清涼。諸受苦者並得止息。皆作思念。我得[7]託生餘處。佛化一人於地獄中。告言。汝等亦不[*]託生餘處。為有異人放光明苦得止息。諸罪人見彼化人。心生歡喜罪得消滅。皆得生人[8]天處所。堪受聽四諦聖法。其光上至四天王三十三天。至阿迦尼吒天。光中說無常苦無我空法頌。其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還隨佛後。若世尊乃至無上菩提事。欲說往昔事時。其光合從後入。若說當來之事。光從前入。若說地獄事。其光從足下入。欲說畜生之事。光從脚跟後入。若說餓鬼之事。光從脚指中入。若說人間生事。光從脚脛中入。若說轉輪王者。光從左手中滅。若說大轉輪王者。光來至右手中滅。若說天上之事。光於臍中滅。若[9]說聲聞緣覺之事。光從於臂中滅。[10]若說辟支佛法。其光從眉間入。若[*]說授記無上正真等正覺法。其光從頂入等。廣如前說。時此光明到佛所。遶佛三匝眉間而入。爾時阿難陀合掌讚佛說伽他等廣說如前。以伽他讚佛。
 千妙種種色  從口一道出
 [11]遍照於十方  亦如日初出
 無我而說偈  聞者除憍慢
 皆作佛因緣  無緣不放光
 降伏諸怨等

[0191b24] 佛告阿難陀。汝見彼[*]伎兒於我歡喜打鼓作樂不。阿難陀白佛言。我見也。佛復告阿難陀言。此[*]伎兒得辟支佛果。名雅和音。爾時提婆達多語未生怨王。我以教汝今得王位。今須建立令我作佛。時王語提婆達多言。佛身有金色。汝身無金色。若為建立令作佛耶。復白王言。我身作金色。斯亦可得。其提婆達多即喚金匠報言。於我身上令作金色。金匠答曰。聖者。若能忍痛即可作得。答曰。我能忍痛。金匠即以熱油塗身。受諸辛苦著金薄塗身。別有苾芻。問孤迦里迦苾芻曰。提婆達多今者何在。答曰。為染身金色不在。時[12]彼苾芻聞已。即往彼看提婆達多。見受諸辛苦叫喚為身上金色。苾芻即來白佛言。其提婆達多。為身欲作金色受大辛苦。佛告苾芻言。時提婆達多。非是今時為身金色辛苦。於往昔時為金帽辛苦至死。往昔之時於婆羅痆斯城。有一婦人。夫主遠行不在。有一烏鳥。來彼婦人前和美語聲。其婦人言。如汝美聲我婿平安早到與汝金帽。不久中間夫婿到來平安至家。其烏復於[*]彼婦人前還作美聲。時彼婦人即擲金帽與烏。得已即東去西別有鵄鳥為彼金帽。打彼烏頭落地而死。佛言。爾時烏鳥者。今提婆達多是。佛告諸苾芻。於意云何。此提婆達多。於往昔時為金帽故。有如是習性仍在。為[13]彼金薄身受其辛苦。[14]又提婆達多白未生怨王言。我建立王今得王位。須立我為佛。王言。如來脚下有妙輪相。若為建立得號為佛。提婆達多復白王言。我能作足下輪相。時提婆達多。即召巧工問言。汝頗能於我雙足下作輪相不。其人答曰。聖者。若欲能受痛。我當為作。提婆達多言。我能忍痛。時匠念言。其人有大氣力。若拓印時脚跟踏我。必因茲致死。便即語提婆達多言。可向房中出脚。我即印上。答匠言好。時匠即燒輪形鐵。如火色印其足下。其時受[1]太辛苦。時有苾芻來問孤迦里迦言。其提婆達多今見何在。答曰。今在一處作脚輪相。時彼苾芻往彼房所。看提婆達多。至彼見提婆達多。為作脚輪相。燒脚受大辛苦。痛聲叫喚。時彼苾芻。心生疑怪往如來所。唯佛能斷疑惑。白言。世尊。我見提婆達多。為作脚輪相。受大辛苦疼痛。佛告苾芻。往昔之時亦為脚受苦。習性仍在。如往昔時。雪山之中有一大象。下山飲水。有一野犴隨象後行。見象脚跡自作量度。我於此沒當生天上。因茲跳[2]擲。忽被枯木以查其身。遂便至死。佛告諸苾芻。於汝意云何。時彼野犴即提婆達多是。當於爾時。度量脚跡忘作觀意。今時還為脚輪受大苦痛。時佛世尊。在王舍城住耆闍崛山深遠藥叉宮中。時提婆達多白未生怨王。我今立汝為王。汝可立我為佛。然我今欲殺沙門喬答摩。王宜共我設諸方計。我今不知以何物打先打何處而令命終。時有工巧。能造拋車。從南天竺國來至城中。提婆達多聞已。即命巧工告曰。汝能造五百人所牽拋車不。答言。我今善解造此拋車。時提婆達多。便即持咽珠價直千金而與巧工。令造此車。復與一千人以為驅使。報巧工曰。佛在鷲峯山。汝今應可於其山上近佛坐處安五百人拋車。復於餘處安二百五十人拋車又復餘處令更安二百五十人拋車。告諸人曰。汝等應知。沙門喬答摩遊行來去。即以拋車打令斷命。時彼人等受提婆達多教已。即詣鷲峯山上。造五百人拋車畢。時五百人共相議曰。造此大拋車欲害世尊。悉作是言。汝等應知。寧各捨命。不害人天所共恭敬大聖世尊身。作是語已即捨拋車。便從山頂求覓僻路而下。恐提婆達多見。爾時世尊知諸人所念。便化階道。眾人見已各相議。曰此峻高山先無階道。汝等應當知。此是世尊威德。[*]于時諸人於佛如來發大清信。便於階道而下至世尊所。爾時世尊。為彼諸人欲調伏故。經行鷲峯山。既至佛所。頂禮雙足退坐一面。欲聽法故。爾時世尊。知彼根性意樂隨眠。為說如是四諦令其開悟。彼既聞已。以智金剛杵。即能摧碎二十種薩迦耶見山。證預流果。既見諦已白佛言。大德。由佛世尊令我證得解脫之果。此非父母人王天眾沙門婆羅門親友眷屬之所能作。我遇世尊善知識故。於地獄傍生餓鬼趣中拔濟令出。安置人天勝妙之處。當盡生死而得涅槃。超越骨山乾竭血海。無始積集二十薩迦耶見。以金剛智杵而摧碎之。得預流果。我今歸依佛法僧寶。受五學處。始從今日乃至命終。不殺生乃至不飲酒。唯願世尊證知。我是鄔波索迦。是時工師情謂害佛。便持咽珠私自逃走。時提婆達多數數遙望。謂佛世尊頭以落地。見佛安然了無損害。覩五百人佛所聽法。遂起嗔恨餘路登山。乃見工師持珠私走。因此自更將五百人欲發拋車。佛作此念。是我宿業積集成熟業報來至。欲水暴流無能止息。退自作自受。若他受者無有是處。佛知業已告五百人曰。諸仁當知。提婆達多甚惡意。欲將汝等身登鷲峯山。此是我業決定須受。可共前進。時諸天等便觀下方。[*]于時執金剛藥叉。便作是念。此提婆達多既興惡逆欲害如來。作是念已。即往金毘羅藥叉宮。報藥叉曰。提婆達多。於鷲峯山頂造大[3]撞車。飛大拋石欲害佛身。世尊既在汝宮安住。提婆達多正發石之時。我當以金剛杵於虛空中而摧碎之。汝應相助。恐有碎石迸著佛身。汝應覆護。金毘羅曰。善哉如是。
[0192c10] 爾時世尊從座而起。將入深山巖穴之內。[*]于時提婆達多。與五百人發機飛石直擊如來。時執金剛神。以金剛杵於虛空中打石令碎。其石一片欲墮佛身。時金毘羅藥叉接石不著。遂打自身。從斯迸落損世尊足。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非在虛空中  非海非山穴
 無有地方所  能免於業報

[0192c18] 時金毘羅藥叉。被石擊身自知必死。便發善念。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諸天常法。得生天已起三種念。一者今在何處。二者因何得生。三者復因何業而得生此。既審觀已知是天處。復知前世身為藥叉。於佛世尊發清淨意。得生廣勝三十三天。復作是念。我得生天。不應經宿受茲妙樂然後見佛。宜時速往敬禮世尊。作是念已。即於身手遍嚴瓔珞殊特。妙好。并持四種[4]蔓陀羅等微妙蓮花。其天首髮柔軟香潔右旋紺青。身相端嚴不可比喻。威儀庠序下鷲峯山。以天威力光明赫奕遍照山野。詣佛所已。散華供養退坐一面。為聞法故。爾時世尊知彼根性意樂隨眠。為說如是四真諦法。令其開悟。彼聞法已。以智金剛杵。摧壞二十有身見山。證預流果。既見諦已三白言。大德。由佛世尊。令我證得解脫之果。此非父母人王天眾沙門婆羅門親友眷屬之所能作。我遇世尊善知識故。於地獄傍生餓鬼趣中拔濟令出。安置人天勝妙之處。當盡生死而得涅槃。超越骨山乾竭血海。無始積集薩迦耶見。以智金剛杵而摧碎之。得預流果。我今歸依佛法僧寶。受五學處。始從今日乃至命[1]終。更不殺生乃至不飲酒。唯願世尊證知。我是鄔波索迦。即於佛前而說頌曰。
 世尊威力彌弘廣  閉塞堅牢惡趣門
 開示妙善生天路  我今獲得無為果
 親承諸佛大慈悲  眾惡皆除得天眼

[0193a16] 是時前身藥叉天神。如商人得利。如耕夫收實。如戰者得勝。如病得除。依舊威儀禮佛而去。時諸苾芻。始從初夜至後夜分。各自禪念。忽見佛前光明遍照。皆生疑惑詣佛請白。有何因緣。梵釋諸天四天大王眾。來此奉覲。佛告諸苾芻。此非梵天。亦非帝釋四天王眾來此謁我。由提婆達多於鷲峯山作大拋車飛石打。我執金剛神以金剛杵空中打碎。時金毘羅藥叉接承不得。遂打自身。因發善心命終之後。得生廣勝三十三天。緣此故來稽首於我。我為說法。得見真諦歸還天已。是故苾芻。若作黑業得黑果。[2]作純白業得純白果。若作雜業必受雜果。宜捨黑雜業唯集白業。當如是學。時諸苾芻皆生疑惑而白佛言。金毘羅藥叉為護佛故自喪身命。佛言。非但今日為我喪命。於過去生亦為我故自喪身命。汝應善聽。乃往古昔[*]波羅痆斯國有王。名曰梵授。正法[3]理國無諸枉濫。時世清淨人無災害。五穀豐盈萬姓安樂。當爾之時。去城不遠有別聚落。多諸園林勝妙花果。雜類諸鳥和鳴可愛。時有仙人住此林內。絕粒苦行唯食根果。[4]被樹皮衣以禦寒暑。即於此處有一獵師。每持弓矢殺諸禽獸。而自存養。而此獵師於時林間往仙人所。仙見歲寒往來疲乏。心生愍念。乃將根果與之令食。遂結恩義共為父子。是時獵師敬事仙人。稱之為父。仙亦憐[5]愍愛之如子。後於異時其梵授王[6]清晨縱觀入鹿園中。時有野鹿。驚怖悲鳴急投仙人。時王即便射殺此鹿。既見命終。仙乃發憤報彼王曰。汝之惡性深非道理。彼鹿投我輒事屠害。時王聞已極生瞋恚告諸臣曰。若有世人。於灌頂剎帝王加麁惡語。合科何罪。群臣白王。非法惡人合當死罪。王曰。然此仙人輕毀於我。其時群臣欲害仙人。獵師近見便作是念。我見命存。豈彼敢害大仙人也。是時獵師即共決戰。仙人避走。時王爾時有大威勢。其時獵師便被王殺害。佛言。諸苾芻。汝意云何。時仙人者我身是也。時獵師者。即前身藥叉天神是也。當於爾時。已為我故喪失身命。今還為我遂便致死。石打我足流血如是不絕。世尊忍痛。爾時醫王侍縛迦。每日三時來詣佛所。其王舍城人及諸國商人貧富貴賤有信心正見者。皆與醫王同往佛所。時諸眾人白醫王言。作何醫方。醫王答言。我解此方其藥難得。時阿難陀問醫王曰。是何藥草難可求得。答言。此方用牛頭栴檀香。我先已於諸處求覓不得。縱令商人有者。怕未生怨王惡性。不敢出賣。王若須者。方始將出獻王。王若須香之日。無可與王必定被殺。何以故。為曾賣栴檀香來。已知有其香故。時賣香商人在其眾中。聞侍縛迦所說。為世尊治病故。須栴檀香。便作是念。未生怨王共提婆達多親愛。於世尊相嫉。若聞我與世尊牛頭栴檀香時。定當損我。復作是念。世尊是諸人天應供。我為此縱其身命被損。亦須奉上如來牛頭栴檀香。即往取香來供養佛。[7]胡跪白言。世尊。我得栴檀香來。世尊慈愍須當受取。佛告具壽阿難陀言。此大仁邊。為受取栴檀香。依命受得。商人生大歡喜。頭面禮佛退而還去。爾時世尊微笑。有五色光現青黃赤白。皆從口出。乃至其光於眉間入。廣如上說。時阿難陀以偈讚佛。廣說如前。
[0193c20] 佛告阿難陀。汝見彼商人心生歡喜以牛頭栴檀香供養於我不。阿難陀白佛言我見。佛告阿難陀。如彼商人。以無量善根敬信。捨施牛頭栴檀香。於未來世當證辟支佛果。名曰栴檀。因於我處生大歡喜。當得是報。爾時世尊。得此檀香塗足。血猶不止。侍縛迦復白佛言。用童女人乳汁塗點瘡上。時諸苾芻。心怪不識童女乳汁。時具壽阿難陀問侍縛迦言。何者是[8]名童女乳汁。答曰。若婦人初妊胎生子者。是名童女乳汁。爾時四眾往詣諸處。求覓童女乳汁。在王舍城中。除提婆達多及諸近友。於餘外四眾處。皆求此乳。其提婆達多及諸惡友唱言。汝等勿與乳汁。當欲作[1]厭魅幻化之法。自無與心障破一切人。爾時是王舍城中唯有一婦人。身自瘦小。初生孩子身亦瘦小。其母乳汁子食猶不得足。況故更與他人。時彼婦人聞佛世尊須童女乳汁。便作是念。我若以用乳供養如來。我自瘦弱多有禍起。一者子當必死。二者提婆達多與王親近。及有宿舊朋友。聞與乳必當殺我。復作是念。若我身死并我子亡。為天人應供養者。念患足指疼痛。我當持乳將供養如來。時彼婦人出乳置於銅器中。持將往如來所。頭面禮足[*]胡跪奉佛。白言。世尊。我[2]將女乳來。聞佛須童女乳。我今將來。願佛受取此[3]乳。佛告阿難。此女人心懷正信。汝當受取此乳。時阿難陀依命受得。婦人頭面禮佛退還而去。爾時世尊。微笑放五色光。其光遍滿三千。廣如上說。佛告阿難陀言。汝見彼女人將乳來供養我不。阿難陀白佛言。世尊我見。佛復告阿難陀。此人以歡喜心捨施乳來供養於我。以此無量善根。當來之世得證辟支佛果。時佛世尊。瀝乳塗瘡血流不息。諸方苾芻及梵志等。聞佛患瘡皆來佛所。或有塗香粖香安於瘡上種種醫療竟不能差。爾時具壽十力迦[4]攝波。以真實語發大誓願。若佛世尊。於一切眾生普作子想。實不虛者。令血止息瘡得平復。作是願已。血便止息瘡即除差。時諸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及王舍城一切道俗。皆大歡喜踊躍無量。唯提婆達多與未生怨王。并拘迦里迦惡苾芻等。心不歡喜。口云。得病差者誠為善哉。因此能有諸善根故。時諸苾芻皆生疑惑。唯佛世尊能斷除之。諸苾芻白佛言。世尊。有何因緣。十力迦[*]攝發誓願已。血流止息瘡得除差。
[0194b07] 佛告諸苾芻。非但今日有此因緣。過去世時亦有此事。汝應諦聽。乃往過去我被毒瘡。彼發實語已得除差。乃往昔時於一山野有一大村。去村不遠有大叢林。多饒根果。異類諸鳥在此栖遊。出和雅音甚可愛樂。有一仙人止住其中。但食根菓飲清流水。[*]被樹皮衣專持神呪。於此村內有一長者。在於宗族娶一女人。以為夫妻共為歡樂。於後不久妻便有娠。歲月滿已誕生一子。滿三七日設會立名。字之喜樂。長成已。或時經行或時坐臥。常思善事常行善業。時彼村人見彼喜樂。號名法愛。謂求善故。時時往詣仙人所承事供養。眾人見彼愛樂仙人勤修練行。復號其名以為練行。當於後時彼長者子身患毒瘡。以種種藥及諸呪法療治不差。然其父母將子共往詣仙人所白言。仙人。侍者今患瘡極困。當願療治。時彼仙人即作實語發願。今此長者子。於親於怨皆生平等無有異心。若是實言。毒當除愈。發此願已。毒瘡當時即得除愈。佛告諸苾芻。汝意云何。爾時長者子者。即我身是。時仙人者。即十力大迦葉身是。於彼時中為發真實願故。病得除愈。今時亦復如是。時提婆達多意生悔過。我於喬答摩沙門。以石擊打不能損害。無益於事。眾[5]人皆知虛獲惡名。其提婆達多。即於樹下結跏趺坐諦自思惟。時諸苾芻見提婆達多已。各共籌量思惟議論。提婆達多於如來所有如是嗔恨。以石擊打如來。時孤迦里迦苾芻是提婆達多朋友。告諸苾芻。汝具壽等不能諦思非語即語。汝等不見提婆達多今在彼樹住於四禪。是大人者不作惡事。時苾芻等心生疑惑。唯佛世尊能斷疑惑。諸苾芻白佛言。如上所說。時提婆達多朋友苾芻孤迦里迦等見白佛已。訶諸苾芻。汝等自無羞恥。即說我提婆達多云作惡事。佛告諸苾芻。孤迦里迦往昔之時亦復即說無羞恥事。汝等諦聽。如往昔之時。於王舍城有王。先立勅條令事王人。置兩摩舍那。一著丈夫。一著婦人。丈夫屍林著女婦。女婦屍林著丈夫。爾時後有一黃門死。將往深摩舍那。其丈夫屍林守人不令放著。其婦女屍林亦不聽著。二俱無處。於王舍城不遠。有一林所。花樹林菓茂盛可愛。有諸雜鳥出和雅音。有一仙人居止其中。根菓為食飲清泉水[*]被樹皮衣。近彼方所耕地之處。有楩麻樹。其人將此死屍置楩麻樹下。時有野犴聞死屍臭。尋氣而來即食死人。有一老烏。在於楩麻樹上藏隱而住。便自思惟。我今好讚野犴。彼應與我少多飡食。老烏以頌讚曰。
 汝胸如師子  腰復似牛王
 我禮獸中[6]主  與我食飡者

[0194c28] 爾時野犴遍觀察已。以頌答曰。
 誰居叢上樹  後生中最勝
 身色照諸處  如寶作一團

[0195a02] 老烏又以頌[1]讚曰。
 我多有用具  故為見汝來
 [2]今我禮獸王  有殘食與我

[0195a05] 野犴還以頌答曰。
 汝項如孔雀  烏鳥甚可愛
 聲鳴最勝妙  任汝來取食

[0195a08] 時烏下樹。共彼野犴同食死人。彼仙人見已。還作頌曰。
 多時見汝等  共合無羞者
 樹中最上音  所食人中賤

[0195a12] 老烏聞此語已。復以頌答曰。
 師子孔雀飡  共食最上者
 禿人於此來  關爾何物事

[0195a15] 爾時仙人嗔已。還以頌答曰。
 老烏鳥中卑  野犴獸中賤
 楩麻不堪樹  黃門人中下
 地中三角醜  看此不識羞

[0195a19] 時老烏起大嗔心。即往仙人祭火壇中。四邊觀望無可損處。以糞污其壇中。撥水瓶破便即走去。時彼仙人歸來。唯見祭火壇中糞穢不淨水瓶被撥打破。仙人觀察。乃知是烏糞穢及打破水瓶。即說頌[3]曰。
 如彼獰惡物  無羞多嗔者
 壞我祭火壇  復打水瓶[4]碎
 是類非是類  一切莫共言
 應言少共說  無言最安樂

[0195a28] 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汝意云何。爾時仙人者。即我身是。老烏者。提婆達多是。彼朋友[5]者。惡[6]苾芻孤迦里迦是。於此時中非是而說無羞而說。爾時諸苾芻心生疑惑。唯願世尊廣說因緣。世尊共提婆達多。宿世以來因何有惡。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汝等諦聽。乃往昔時。近此海邊有一共命之鳥。一身兩頭。一鳥名法。一名非法。其非法鳥當時眠睡。法鳥眠覺。見流水上有一甘菓。逐流而來嘴以取之。作是念。彼既睡眠。我今欲喚[7]睡覺共食。為復自食。復作是念。為同一身。我若食已彼亦得飽。即便食之。後時非法睡覺已。見法有異復聞香氣。怪而問曰。是何香氣。答曰。我食甘菓。復問。菓今何在。報言。非法為汝睡眠。此已食訖。答曰。如汝所作非是好也。我自知時。後時法鳥眠睡之次。非法見[8]一毒菓於水上流。引嘴往取食之。二俱迷悶心狂昏亂。爾時非法即設誓言。當來所生之處生生世世。共汝相害常共為怨。時法答曰。願我生生世世。常共汝為善友。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汝意云何。時法鳥者即我身是。非法者即提婆達多是。於彼時中始生怨結。我常行利益之心。天授常懷損害之意。佛告諸苾芻。乃往過去於婆羅痆斯有王。名曰白膠香。統化其國。其國豐熟人民熾盛。皆得安樂。近彼國界有一王女。共為婚娶。娛樂遊戲住此歡樂。後時懷妊乃生一女。其女漸漸長大。乃復有娠月滿以後便生一子。形貌端嚴人所樂見。親族聚會。為子召諸臣議論。為彼日初出時生其孩子。故號名初。付八乳母侍養孩子。(廣如前說)如是將養用諸乳酪生酥醍醐等。其子如蓮花在水速疾長大。後令入學。教其文字曆數算計。種種[9]伎藝工巧之法。乘象之事。弓弩箭射等法。王法之事。皆悉明解。後時[10]老王立為太子。[*]老王先有一上宮王妃。名曰達摩。復有一大臣。名曰宰牛。[*]老王甚大[*]怜愛倚付其臣。時王共上宮遊戲。後時懷妊。相師占之必生一子。當定殺王自取王位。後時王患。用諸根苗葉花菓種種藥草醫療。病不能除。大王便作是念。今須建立太子安住王位。我若死後太子必殺我上宮。復作是念。我作何計挍。即喚[*]太臣平章。多與受用資具財物。便寄達摩分付臣邊。令其覆護。告言。汝是我親近大臣。其達摩夫人者。是我[11]親近夫人。我今自知身決定死若死已後太子正住位時。汝應慈念當須擁護。莫令殺却。達摩夫人臣白王言。我作如是。必不令殺達摩夫人。王即說頌言。
 積聚皆消散  崇高必墮落
 合會終別離  有命咸歸死

[0195c19] 說此頌已即便命終。作諸幡花寶塔。殯王已了。便建立太子為大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八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九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195c28] 是時太子既登位已。告諸群臣曰。汝等殺却達摩。時宰牛大臣白大王言。不作觀察。無事何故即殺達摩。身現懷妊。未審生男或是生女。若生[1]男時方可殺却。時王答大臣言。如是亦得。汝當自看時達摩月滿[2]以後即生一男。其同日時。有一採魚師婦。乃生一女。與漁師錢物將男換女。其大臣即白王言。達摩生一女也。王曰。大好。我得解脫。後時漁師養育其子漸漸長大。令入學讀書。乃能綴文巧作辭章。時乃立名巧作文章。大臣私來告達摩言。汝子今大巧作辭章。達摩復白大臣言。今欲願見形貌。方便將來大臣答言。何更須見。不須看之。時大臣見彼愛戀其子。為作方便。令子手持一魚作賣魚人形。即往母所。其母遙見。相師占曰。此持魚[3]人者。必當殺我王自住王位。其語遞相告[4]言。轉轉乃至王所。王聞此語告諸群臣。乃可速即捉取漁師子。莫令逃逸。其語轉轉漁師子聞已[5]即東走而避乃入一老婆家其老婆見已隱藏深處。以大黃塗身。色如死人形。人輿將往深摩舍那之所。安著林所即起而走。近有一人。於林中採取花菓。遙見此人從死人中忽起而走。採菓之人隨後即趁不遠便止。王使隨後即到問採菓人。汝見一人作如是形容以不。其人答曰。纔見從此路去。即速趁捉。其漁師[6]兒忙怕。入一浣衣人家。其家以衣裳重裹。馱於驢上。遠離人處河邊解放。其漁師兒起立觀察四方。遠望無人之處便即速走路逢一人。見其疾走路兒[7]赴王訪者。王使尋復到於村中。括訪其所。見者報曰。從此走過。時人被使趁急。復投一治皮作靴家。而彼家人一一具言。被王逼迫今欲殺我等。廣如上說。復告彼[8]家人言。願[9]慈愍故。為我作一量鞋。鞋[10]跟向前鞋頭向後。若尋跡者。無人知我去處。靴師答言。我先未曾作如此鞋。即說頌曰。
 曾見種種靴形狀  隨彼尺樣便為作
 未有如此造靴鞋  令跟向前鼻居後

[0196b07] 時彼靴師[11]依言即作。著鞋走出。村牆既高無處踰過。即於水竇中出。時王使者尋其脚跡。乃見入靴師家處。其漁師子。情懷怖懼投身入水。龍王見已將[12]入宮中。爾時大王展轉聞說。漁師之子投身入水在龍宮內。王勅諸臣。於我國內。所有持呪之人。悉喚將來。時諸呪師既聞皆來詣王所。時王告言。汝等往彼龍宮。呪龍將來。聞已悉去。於別曠野有一藥叉[13]名賓伽羅。常以魚肉為食。此藥叉住處樹木猶枯。[14]況復人見存命。龍王被諸呪師呪已。逼迫救彼不得。即以神力。將漁師兒及諸呪師等裹為一服。將往藥叉住處曠野之中安著。龍王告諸呪師曰。汝等所作非是好事。彼漁師兒被藥叉所害。我等亦被損之。呪師問曰。作何方計。龍王答言。汝等無益之[15]事惱亂於我。我被逼迫。將漁師兒置於曠野之中。令彼藥叉所害。汝等亦無所益。時諸呪師漸行得歸本國。白大王言。我等惱亂龍王逼迫極困。遂送[16]魚師兒深曠野中賓伽羅藥叉所食。時王語言。汝等大好。更亦尋聽或時未死。時漁師兒在於曠野東行西行。彼賓伽羅藥叉在一方所共諸惡狗聚集一處。漁師兒遙見此狗便作是念。我今決定即死。其狗遙見彼人。復命一狗往趁捉取。其人見已遠走上樹。狗在樹下。藥叉隨後即到。藥叉告言。彼可不聞賓伽羅人形藥叉在於曠野之所。若有人來住此者。皆當損害。汝今時到下來。其人答曰。我以盡命在此。時藥叉住。於[17]悉柰纏結衣服。繫身而住。時人欲作計走。即往樹下向一方走。藥叉與狗同走而趁。其人事急即脫身衣擲於藥叉身上。遍覆其體。群狗謂是其人眾。共擒捉食噉。彼人便得走脫。復作是念。我有親舅。見在仙人所出家。我今可往彼也。其仙所住之處。花菓園林滋茂熾盛。有種種鳥出和雅音。時漁師兒展轉尋問。乃到仙所。時大王使諸處尋訪。亦到其中。於彼捉獲漁師兒。便即投身谷下。於空中捉得頭髻。髮入人手身墮谷底。時王使者作是思惟。其人決死執得其髮。持向王所白大王。今我已誅害漁師兒訖。王大歡喜賞賜其使。時護仙人所。天來[18]告仙言。汝外甥兒。今[19]苦逼迫何不觀察。仙人報曰。我若不擁護必定命終。彼仙能持如是明呪。令男作女令女成男。其仙即以呪法攝受外[20]甥。即云。汝勿怖懼。時外甥既得仙人攝受。便化身為美女。相貌[21]殊好特異常倫。即往[22]波羅痆斯。於王園苑而住。其守苑人既見美女。心生希有速詣王所。白大王言。今有美貌成就少女。見在苑內。王聞語已報曰。宜速將來。便即以大威儀僕從迎入王宮。時王於彼美女深生愛著。生愛著已見王暫離。便變女身而作丈夫。即戴王冠命安地大臣曰。冊我為王。[23]于時臣佐以大儀著。冊立為王。爾時諸天說伽他曰。
 頭不斷者不為害  復起能作如是業
 隨宜損彼不名害  如害白膠王子者

[0197a04] 佛告諸苾芻等。於汝意云何。其白膠王子曰初王者。即是提婆達多。於彼時中魚師兒者。我身是也。從彼王時起此怨讎。世尊復告諸[1]苾芻。汝等諦聽。昔時曠野有一大村。其中有二巧兒。作別寶人。其人各座一鋪市易。不得相侵。別時有一識寶貧人。將一寶器來至其所止息。三五日間持此寶器。彼一鋪人欲買其寶。酬價極下。時彼貧人不肯賣與。更將向彼別寶人邊酬價平和。即生歡喜報言。汝可買取。鋪主答言。我無爾許錢財可買。答曰。隨日所得多少與我。其人聞已即便受取。酬價少者即來共爭云。我先見此人寶器。汝今因何奪我市易。從此已去遂至怨讎。佛告諸苾芻。彼酬價少者。即是提婆達多。於彼時中酬價多者。即是我身。乃至今時如是結怨惡意不息。復告諸苾芻。往昔之日曠野村中。有一長者居住。同族姓家娶女為婚共為歡樂。其妻有娠。月滿已後便生一子。母即命終。長者便作是念。我更娶妻共為歡樂。娶妻不久誕生一子。母亦命終。長者便作是念。我亦娶妻不久還死。我為長子索[2]娶一女。當即娶女遊戲多生子孫。其妻問夫已。次童子者是何人也。夫主答曰。此是我弟。其妻復問夫曰。於後分我錢物已不。夫曰。世俗之事皆合兄弟有分。妻報夫曰。若當如此。汝今兒子極多。既分財物。當須殺却儞弟。其夫聞已。凡夫之人為貪財物無不造罪。即作方計報其弟曰今者可共往入山中採取花菓。至於山中。兄取大石打弟頭[3]碎。因即命終。佛告諸苾芻。兄者即是提婆達多。弟者即是我身。於彼時中乃生怨惡。
[0197b06] 佛告諸苾芻。我更說提婆達多共我作怨惡緣起。於往昔時。曠野中有一大村。有一居士。同族姓家婚娶一女。共為歡樂遊戲。後時懷妊一子。月滿已後便生一女。形貌端嚴人所愛樂。居士曰。有人先來從我乞者。我當與女時有一婆羅門來乞。口云無病。居士告言。我有一女奉賞與汝。時婆羅門曰。我占時候日星。[4]非是穩便。我今不受。待於後時日星穩便。我當來取。說此語已便即退去。別有一時。復有婆羅門。為求乞故還至彼家。口云無病。乞與我物。答言我有一女奉賞與汝。報言。先有一婆羅門。來乞之時何不與女。居士答言。彼為星宿不便。口云星宿穩便來取此女。時婆羅門言。我受此女。問曰何不看星宿相宜[5]即受。時婆羅門便為頌即受此女。受得女已即便歸還。先來乞者聞別有人來乞女去。即來詣彼婆羅門所告言。此[6]女先受得。因何將我女歸來。答曰。汝為瞻星非是穩便。不取此女。我不看星宿穩便遂取此女。時彼婆羅門乃生怨惡嗔恚。從此即生怨害之心。佛告諸苾芻。爾時後來求乞得女婆羅門者。即是我身是也。其先來婆羅門看星宿穩便者。即是提婆達多是也。時佛世尊在王舍城竹林園中。時未生怨王有一大象。名曰護財。極大獰惡性操常醉每日損人。諸人皆怖不敢出門。時王舍城人悉來白王。其護財象極大獰惡。每日出屋往於坊市。四道街衢損害眾人。王當處分看象之人。莫令每日出屋。須隔日出。若出之時。預擊鍾鼓令人藏避。王告言好。即勅大臣令喚看象人來。使人依命喚來。告言。王[7]舍城中諸人眾來白我。護財大象獰惡損害諸人。汝當隔日出。[8]若出之時預擊鍾鼓告聲象出時調象人等再拜大王已依勅即去。其王舍城中有一長者。大有財物多有受用。發心請佛及苾芻僧。時提婆達多。聞長者明日請佛并眾設齋。即持百千珍寶與調象人告言。有長者明日請喬答摩沙門并聲聞徒眾。汝可將護財惡象當面放之踐踏喬答摩沙門。答言。聖者。依命如是。又須令王知之我等依命。時提婆達多即詣未生怨王所白言。汝不能立我為佛。為汝殺父今得王位。我今殺却佛自立一切智。大王。可令護財象出。時未生怨王語提婆達多言。汝不聞諸佛世尊未調者能令調伏。說已得即去。語調象人曰。我已白王。汝可明日將象出。時調象人持鈴擊聲告城中人。明日放護財象。汝等自當防護。時彼長者聞此事已心生愁惱。自嘆我是薄福之人。今請世尊及苾芻眾過家設供。有此事起放惡象出。若為設齋。復作是念。我今須造飲食熟已將往佛所。其夜即辦飲食。明旦向世尊所白佛言。王舍城中擊鈴告人。欲放護財惡象。各自防護。今者世尊莫入城來。所造飲食欲將就此。佛告長者。汝可作辦。我今不怕護財惡象。我共聲聞眾同來入王舍城。長者聞已歡喜即去。至家辦食鋪設座已。遙望世尊。爾時如來即持衣鉢共苾芻眾入王舍城。時人即放護財[1]象。時象見佛并諸徒眾。即生嗔怒。速走往如來邊。其提婆達多共未生怨王。上高樓頭遙望惡象。欲踐踏沙門喬答摩。提婆達多甚大喜悅。即說頌曰。
 我見十力者  被象力所踏
 聲聞釋種子  今日應消盡

[0198a10] 爾時世尊以右手化作五師子。時象見師子已。當時忙怕失大便奔走而去。世尊又放大火諸方熾熱。唯佛住[2]所足下涼冷其護財惡象東西遊走。唯逢熱火。世尊住處清淨涼冷。當見惡象。諸聲聞等皆悉迸散遠走。唯阿難陀一人不離佛邊。其象醉醒羸弱來詣佛所。世尊即以百寶莊嚴輞輪相無畏之手。摩其象頭行無畏施即說頌曰。
 莫樂象身處  象趣是惡趣
 當莫損害[3]他  即得賢聖道
 汝為前身業  故生在惡趣
 損害諸有情  將是為歡樂
 從此死已後  當生在何處
 復住在何邊  賢首汝善聽
 諸行是無常  諸法是無我
 寂靜是涅槃  於我心生信

[0198a26] 爾時世尊。即往長者家敷座而坐。其護財象隨佛後行。佛在長者家。其象門外立。為不見佛故。即欲推門屋倒。佛以神力變其宅舍化為水精。內外相照令遙見佛世尊食竟說施頌已從坐而去。其象隨佛後行。其國大臣具如上說。啟白大王王聞此事轉告提婆達多汝大損我。其象去已。隣境國王聞者必起怨敵。汝大不是時提婆達多被訶責已默然而住王勅諸臣言。若佛出後當即關閉城門。莫令象出城外。勿令隨佛後去。大臣依勅。報守城門人。及語調象人。繫捉取象莫令隨佛後去。依命即欲捉象。其象見佛出城。面前不見世尊。其象[4]以脚踏鼻氣息不通悶絕而死。當生四天王眾天。天法當生天者。有三種念起。從何處滅。生在何處。是何業報。當觀自身。從象[5]中死已。生在於此清淨四天大王中。[6]前生為於佛所發歡喜心。我今在此歡樂。不往如來所甚非道理。我先須共諸天圍遶[7]詣如來所。其象生天。有身百寶莊嚴。清淨之身內外明徹。其夜即衣裓盛眾妙花。往如來所竹林園中。其光遍照勝晝日。時以眾寶花散佛身上。即於前坐聽佛說法。世尊觀察隨所樂聽而應說法。其天聞已。以慧金剛杵摧破二十種我見煩惱山。即證預流果。既證果已心大喜悅白佛[8]言。世尊。無父無母能作此事。無王能作。無天能作。無親無友亦無過去魂靈。無沙門婆羅門枯諸血海。唯佛能斷我苦惱海。超煩惱山閉惡趣門。安置人天勝妙之處。即說頌曰。
 因佛閉塞惡趣門  三塗之中多損害
 今蒙開闡人天路  復證微妙涅槃城
 因佛斷除眾惡業  患翳之目得清淨
 能證寂滅聖賢道  超過有流眾苦處
 一切人天所應供  能除生老病死苦
 於百千生不逢遇  果報今時得見佛
 我禮大師垂瓔珞  頂禮佛足心歡喜
 右遶三匝欲還歸  騰身即往天宮上

[0198c04] 爾時彼天。如商人得利。如農夫得豐熟。如壯士鬪敵得勝。如病人得差。所將諸天下供養已。還與相隨歸於天上。[*]于時林中有諸苾芻。於初夜念誦經行。見大光明遍照林野。心生怪愕來詣佛所。而白佛言。世尊。於昨夜分是何因緣。釋梵諸天下世尊所。佛告諸苾芻。此非釋梵諸天來於我所。復次諸苾芻。汝曾見護財大象以不。如此獰惡奔逸欲[9]來殺我。時苾芻等俱白佛言我等悉見。佛言。我已誨示。彼於我所生正信心起歡喜故。便即命終。得生四天王宮。其夜來詣我所。為彼說法得證見諦。却歸本宮。諸苾芻等心生疑惑。唯佛能斷。白佛言。世尊。彼護財象。作何罪業[10]墮傍生趣。復作何業。得生四天王宮及得見諦。佛告諸苾芻。彼護財象者。先集業報今自擔負。如暴流[11]水必當受之。此護財自作自受。非他人受。復告諸苾芻。所作之業無地水火風為彼受之。亦非蘊處界善非善事。而說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0198c24] 佛告諸苾芻。過去世時。於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有佛出世。名迦[12]攝波。十號具足。住[*]波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是時此象於彼法中出家。持戒不能堅固。[13]復不貴重有所虧缺。常以四事供給眾僧。成[14]就善根。所生之處食飲充足。見我正法心生歡喜。便即命終。得生四天王宮。復為在迦[*]攝波佛時出家讀誦四諦緣起蘊處等法。由彼三業修集善根[1]今得生天。復得遇我證獲真諦。如是苾芻。若修白業等。如餘廣說。
[0199a05] 爾時諸苾芻等心生疑惑。佛能斷疑。白佛言世尊。彼護財醉象當來害佛時。云何諸聲聞眾皆悉遠走。唯阿難陀一人不離如來。佛言。汝等諦聽。非但今時。於過往昔阿那婆達多河邊。有一鵝王。名曰提頭賴吒。有二子。一名滿。二名滿面。滿者大兒。滿面者小兒。其名滿者。性行極剛獰惡。常行欺打。種種惱亂自餘諸鵝。時諸鵝等每來諮白鵝王。汝子呫啄打我。鵝王便作是念。彼既麁惡獰性。若安立太子位。我死已後必損殺諸鵝。我今須作方便。即喚二子滿及滿面告言。汝等可能往詣諸池有鵝之處撿行。若先來者我即與王位。時鵝王子競意。各將五百鵝眾往於諸方。東西遊行遍觀池水。諸鵝漸行至[*]波羅痆斯。於彼時中有一國王。名曰梵德。正住王位。其國人民熾盛安[2]隱豐熟。去城不遠有妙花池清流最勝。有諸雜色蓮花。而覆其上。其池四邊亦有千花菓樹。亦有雜類諸鳥翔集。時鵝王子名滿者。共五百鵝眾下來入彼池中。心無怖畏遊戲歡樂。其滿面共五百鵝眾在虛空中。時有一鵝報滿面言。我等可下入此池中以不。答言。我且往無熱池中紹王位已。然後可來於此遊戲。當即速疾往無熱池中即紹王位。還來至[*]波羅痆斯池中遊戲。時池邊諸人。見鵝端正無畏遊戲。皆生怪愕。人所樂見鵝中之王。從何處來至此池中。身體莊嚴。其池諸鳥無有比者。人皆愛之。無畏而住在池遊戲。時[*]波羅痆斯眾人聞已俱來。皆往池邊觀望看視而住。其國臣佐白大王言。不知從何方有妙色鵝王。共無量百千諸鵝圍遶。在彼池中。身色端正。勝自餘諸鳥。人愛不足無畏而住。時王告諸大臣言。若當如此喚捕獵師來。大臣依勅。即喚集來。王言。聞我池中有勝妙鵝王至。人所樂見。不知從何方來。汝等可作方便四面圍繞繫縛將來。莫令損彼身體[3]肢節。將來見我。其捕獵人依命即去。巧作方便緩緩繫縛已。時鵝王的知不得解脫。告諸群鵝。汝等速往無熱池中。五百群鵝皆悉走散。唯有一鵝涕淚而住。時採捕人見彼一鵝不被繫縛在鵝王邊啼泣而住。心生怪愕告言。我懼王勅繫縛汝身。汝莫啼哭。我不殺汝。即將此鵝王往[*]波羅痆斯王邊。傍邊一鵝雖不被縛。心相愛念亦隨後去。將到王邊。王告獵人。不繫鵝何因而來。其採捕人白大王言。我不繫縛彼自隨來。王生怪愕語採捕人。隨後來者。的知是夫婦相愛不離。汝解放此鵝王。從彼同去。莫令有人損害。其採捕人白大王言。恐別有人損害於鵝王。勅群臣告諸百姓。勿令損害此鵝[4]王也。時王即喚群臣。卿今可於[*]波羅痆斯城隍之處擊鼓宣令作如是語。國中所有一切人眾。從今已去但是眾鳥不應傷損。臣即如勅普告令知。汝等苾芻。勿作異念。往時滿面王者。即我身是。彼隨鵝者。即阿難陀是。其次五百群鵝者。即是今時五百苾芻是。於彼鵝時皆悉走散。唯有阿難陀不相捨離。今時亦復如是。眾皆走散。是阿難陀不捨離我。
[0199c04] 爾時世尊復告諸苾芻等。重為汝說。阿難陀不捨離我。五百苾芻走散之事。汝等諦聽。如過往昔。於[*]波羅痆斯有王。名阿吒。正住其位。其國人民熾盛豐熟安樂。有五百臣佐為彼威德。近境諸王皆來朝拜。時有一人從南天來。名曰杖瓶然此一人當敵千人。到臣佐所。大臣即將見王白大王言聞王威德。此一人鬪已敵千人。王當攝受。時王即賜受用財物。於後時中比境有王。軍馬漸多強盛勇健。即辦象馬車步四種兵士來逼。阿吒。共為鬪戰。其阿吒王亦以四事兵馬出共鬪戰。其外境王被打陣破散走而去。各歸本所還來聚集。密遣一人諮五百群臣。我更鬪戰。汝莫共我鬪敵。若得位時多與汝等財寶。勝阿吒萬倍。其五百群臣皆悉迴意。共外境王情同密契。時王復以四事兵甲。更來鬪戰。阿吒亦以四種兵士共為鬪敵。其五百大臣共外境王同情不戰。彼南天來者。共阿吒王心大苦惱。彼人即說頌曰。
 一切[5]友捨離  多時好看侍
 唯有[6]瓶杖人  不離大王所

[0199c25] 彼勇健人殺彼五百大臣。爾時佛告諸苾芻。勿作異念。時彼阿吒王者。即我身是也。彼敵千人勇健者。即阿難陀是。其五百群臣者。即此時五百苾芻是。其五百苾芻皆悉走散離我。唯阿難陀不捨離於我。復告諸苾芻等。汝等諦聽。阿難陀不捨離我之事。如過往昔。有一菩薩住不定聚。在一方所山中。受獸王師子身。時有五百野犴。每常隨後求拾殘食。同住山中。師子殺得蟲獸。上味血肉食已捨去。餘有殘者。野[1]干取食多時在彼。於後時中。彼師子王夜覓蟲獸。夜闇不覺墮在枯井。其五百野犴中有一野犴。見師子墮井。不離井邊思念方便。作何計校。救拔師子得出井中。自餘野犴見五百群鹿隨後而行。其彼一野犴。傍井東西遊行。見一土堆。以脚推土置於井中。土漸滿井師子得出。爾時諸天於虛空中。即說頌曰。
 皆須作親友  羸弱及強者
 我見一野犴  從井救師子

[0200a15] 佛告諸苾芻等。時師子者。我身是也。其一野犴者。阿難陀是也。昔四百九十九野犴。即此四百九十九苾芻是也。其四百九十九苾芻棄捨於我。唯阿難陀不捨而住。佛告諸苾芻等。諦聽。乃往昔時有一菩薩。在不定[2]趣。時一方所與五百鹿為王。有一獵師欲害群鹿。於河側邊。著弶柵網索計校捕獵。時諸鹿等心無畏懼遊行至彼。然其鹿王於前而行。遂被繫縛。既見被縛。諸鹿並皆走散。有一母鹿。住於王邊而不棄捨。[*]于時鹿王欲斷其索。而不能斷。母鹿見其鹿王不能斷索。便說伽他曰。
 大威德鹿王  宜速慇懃解
 安置弶柵者  獵師今欲來

[0200a29] 爾時鹿王。便以伽他。以頌答曰。
 我今作何計  無能斷此索
 弶索極堅牢  縛脚令徹骨

[0200b03] 爾時獵師。手執弓箭身著袈裟到此鹿所。母鹿見獵師欲害鹿王。[*]于時鹿母即就鹿王。而說頌曰。
 大威德鹿王  宜速慇懃解
 安置弶柵者  獵師今欲來

[0200b08] 爾時鹿王。以頌報曰。
 我今作何計  無能斷此索
 弶索極堅牢  縛脚令徹骨

[0200b11] 爾時鹿母。心懷虛怯即就獵師。而說伽他曰。
 汝是大獵師  宜放弓箭却
 將刀先殺我  然後殺鹿王

[0200b14] 爾時獵師聞是語已。心大驚愕而問鹿母。此鹿是汝何等眷屬。鹿母報曰。是我夫主。獵師聞是語已。便說伽他而報彼曰。
 我今不害汝  亦不殺鹿王
 令汝重相愛  夫妻還得合

[0200b19] 爾時鹿母說伽他曰。
 如我與夫同歡樂  愛重夫主還相見
 願汝與諸眷屬等  恒常愛重同歡樂

[0200b22] 爾時獵師。聞是[3]說已心大驚怪。歎言希有。便解鹿王與母鹿同去。爾時佛告諸苾芻。汝意云何。其鹿王者。豈異人乎。即我身是。其母鹿者。阿難陀是。四百九十九鹿者。是四百九十九苾芻是。其四百九十九苾芻棄我而去。唯阿難陀不捨而住。時諸苾芻咸皆有疑。唯有世尊能斷疑惑。大德。
[0200b29] 世尊。宜可觀察提婆達多。自為臭穢為利養故。損害其身。佛告諸苾芻。提婆達多。非但今世以貪穢惡利養故而害其身。汝等諦聽。乃往古昔於一山中。有大花池。時有大象住在池邊。復池一邊有野犴住。身多[4]穢臭。是時其象從池飲水而出。其野犴欲往池邊飲水。野犴告象曰。仁可避路。若不爾者可共鬪敵。象作是念。此可愍物臭穢無[5]上。若以足踐或鼻或牙害彼。皆悉穢惡。我今還[6]已穢惡之物方可害彼。而說頌曰。
 亦不足蹋汝  復不鼻及牙
 我用穢物殺  當以穢殺穢

[0200c12] 時象復作是念。我向一邊行。彼應必隨我。後即向一邊速去。其野犴便作是念。我以口辭彼懼退走。即隨後趁象。其象見近。即以極努放糞打其野犴。便即命終。佛告諸苾芻等。勿作異念。爾時彼野犴者。即提婆達多是。當以穢物損害。今時亦穢惡利養故損害。時苾芻心皆疑惑。唯佛能斷。來白佛言。若能依佛教者。皆度生死苦難。若依提婆達多教者。墮在苦中。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九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二十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0200c28] 佛告諸苾芻等。如過往昔。若依我教者。皆得離大苦難。若依提婆達多者。皆在苦難之中。汝等諦聽。乃往古昔於曠野中。近有一村。其村樹花菓滋茂。隨近有二群猴。一部五百各有一猴王。其中一王。夢見被五百猿猴擲此二王於熱鑊中。於此夢中。生大驚愕。身毛皆竪。便即夢覺。[1]令喚群猴。即說此夢告言。我今所見夢者。不是好耶。我等須棄此居所住之處移往餘處。群猴白言。如大王所說。當須走離。菩薩是大威德。若見夢者必當真實。其王即喚第二王告言。我今見如是夢。須往別處住。王難信告言。凡所夢見。可即依此信耶。汝若欲往隨意所去。我今於此境界得寬。我終不去。彼王知其難信。領自管五百群猴。即移餘處。後時於彼村中。有一賤婢炒麥。有一羊來至[2]此婢邊。欲食此麥。其婢即以火燒木打羊。火著身上被燒急已。走入王家象坊。坊內多有芻草。其羊抖擻身火便落草上。然著草木眾象被燒。其當象人告王。時王即喚醫人告言。眾象被燒。爾急作何醫療。時彼醫人便作是念。往日被群猴損暴我田農。我今得便當須酬冤。白大王言。此象被燒。須用猿猴脂塗身。方可得差。時大王勅諸群臣。汝等速須訪覓猴脂。臣等依命。即喚獵師。汝等可速覓猴將來。獵師依命。即往諸方捕捉猴。彼難信猴王并五百群猴。俱被繫縛將來王所。其醫人為久結怨恨。將彼猿猴等。活擲著於熱鑊之中。爾時諸天即於空中。而說頌曰。
 近冤不可住  城及村野中
 婢嗔羊食麥  猴等被銷鎔

[0201a29] 佛告諸苾芻。汝等勿作異念。爾時見夢猴王者。即我身是。其難信猴王者。提婆達多是。所餘獼猴取我語者。免斯火怖。取提婆達多語者。悉遭劇苦。今時取我語者。並於生死大怖而得解脫。受提婆達多言教者。悉遭苦難。復次所有隨[3]順我意者。[4]皆得平安[5]遠離苦難。[6]隨提婆達多意者。悉遭苦難。汝等苾芻諦聽。乃往昔時有異方所。有二獼猴王。各有五百眷屬。其中一獼猴王。與五百眷屬遊行人間。至一聚落。於此聚落有一金波伽樹。其樹菓實茂盛。時諸群猴見此菓樹。白猴王曰。此樹菓子[7]繁茂。枝將欲折。我等遠來疲乏。取其菓食。爾時猴王。見斯樹已。遂說頌曰。
 此樹近聚落  童子不食菓
 汝等應可知  此菓不堪食

[0201b15] 說此頌已。諸獼猴等即便捨去。其第二獼猴王。亦與五百眷屬遊行人間。漸至此村。是諸獼猴亦入其村菓實繁茂。便告獼猴王曰。我等涉路疲勞。欲食其菓安穩而去。獼猴王曰。善哉。爾時五百獼猴即食其菓。[8]于時諸獼猴等。所食其菓皆悉致死。汝等苾芻。勿作異念。其不食菓獼猴王者。我身是。其第二獼猴王者。提婆達多是。隨順我意者。平安得達[9]遠離苦難。隨提婆達多意者。[10]悉遭苦難。今時諸有情等隨順我語。於生死中而得解脫。受提婆達多言教者。悉遭苦難。爾時提婆達多。以石欲擊世尊。[*]于時諸婆羅門居士等。悉懷嗔恚咸言。我等即殺提婆達多。其中有人。是提婆達多朋友者。即報提婆達多。提婆達多聞已。即於閑林樹下安禪而住。時諸婆羅門居士等。見提婆達多在於樹下安禪而住。各相謂曰。汝等應知。此提婆達多有大威德。我等云何[11]而得殺之。云何[12]今我發斯惡事。宜速各去。時諸苾芻聞提婆達多住如是威儀諸婆羅門居士等雖暫嗔怒而不殺害。是諸苾芻咸皆有疑。唯佛世尊能斷疑惑。以緣白佛。大德世尊。今可觀察提婆達多作非法罪。於諸人眾示[13]修善法。佛告諸苾芻。其提婆達多。非但今世作斯非法而現正法。誑惑老鼠以害其命。汝等諦聽。我為汝說。乃往昔時有異方所。有一鼠王。與五百鼠為眷屬。有一猫子。名曰火焰。其猫少年之時。所有鼠等悉皆殺害。後年老邁便作是念。我昔少時氣力強盛。以力捉鼠而食。我今年既朽邁。氣力微薄不能捉獲。設何方便而捉獲鼠。作是念已遍觀其地。乃見一鼠王與五百鼠而為眷屬住此方所。即就鼠穴詐作坐禪。[14]時諸群鼠出穴遊行。乃見老猫安然坐禪。其鼠問曰。阿舅。今何所作。老猫答曰。我昔少[15]年氣力盛壯作無量罪。今欲修福除其舊罪。時群鼠等聞是語已皆發善心。今此老猫修行善法。即與鼠等右遶老猫。行於三[16]匝便入於穴。其[17]老猫取其最末後者而食。不經多時其鼠漸少。鼠王既見此已便作是念。我鼠等漸漸數少。其老猫氣力肥盛。是事必有緣由。其鼠王即便觀察。乃見老猫。於其糞中有鼠毛骨。心即知老猫食我鼠等。我今深觀捉鼠之時。作是念已。便即於窟而看老猫。乃見老猫捉最末後鼠而食。[18]鼠王見已避遠而立。遂說頌曰。
 老猫身漸肥  群鼠積漸少
 食苗實根[1]葉  糞不應毛骨
 汝今修禪不謂善  為利詐作修善人
 願汝無病安穩住  我今群鼠汝食盡

[0202a06] 佛告諸苾芻。勿生異念。時彼火焰老猫者。提婆達多是。作非法罪。於諸人眾示現修善。是諸苾芻咸皆有疑。唯佛世尊能斷疑惑。大德世尊。思審觀察。隨世尊言教者。安穩得度生死。順提婆達多言教者。遭大苦難。佛告諸苾芻。汝等當知。非但今世隨順我言教者得度生死。往昔亦復如是。汝等苾芻諦聽諦聽。我為汝說。乃往昔時有二導師。各有五百車乘過於磧中。或得水草。或不得水草。乃經數日。諸牛犢等極遭苦難。於後見一方所。其草青茂有多涌泉。時諸商人將諸牛犢就其水草。時諸商人入水澡浴。飲諸牛犢。既飲水已便息而住。其五百群牛之中有一牛王。告諸牛曰。此方地所青草欝茂。有好浴泉。我等恣意飲食而住。若有商人備駕於我。便須臥地不復受使。第二牛王告群牛曰。汝等應知。其商人等有大氣力。能調伏難調之物。宜可依舊隨順人等[2]般運車乘。恐後有損。其大牛王聞是語已。即嗔第二牛王。汝所言者。依前受他驅使。是事非法。豈有人類能見自背。復告群牛曰。汝等取我言教。不須[3]相去。[*]于時商人欲駕其牛。彼諸牛等見商人欲捉。便即瞋怒爮地攫裂。商人見已。各執棒打。[4]皮穿流血即令駕車。餘牛牽車而去。皆不被打。爾時空中諸天。即說頌曰。
 今觀惡牛王  妄語行惡行
 諸牛緣此苦  飢渴身流血
 復觀善牛王  淳和出正教
 由此諸牛類  度險身肥飽

[0202b06] 佛告諸苾芻。汝等勿生異念。其最勝牛王出正教者。即我身是。時彼牛王出惡教令。令彼群牛遭苦難者。提婆達多是。昔時有能受我教者。皆得安隱。能越危苦諸險難處。諸有能受提婆達多言[5]教者。皆遭如是苦難。非但往昔。現今能有隨我正見受其教誨。皆得安隱越度生死煩惱大海。若隨順提婆達多[6]耶見惡行。恒遭如是諸大苦難。時諸苾芻咸皆有疑。[7]唯佛能斷。以緣白佛。[*]唯願世尊。觀是提婆達多。自身愚癡眷屬亦[8]愚。
[0202b16] 佛告諸苾芻。提婆達多。非但今世愚癡。往時亦然。汝等諦聽。我為汝說。乃往古昔有一閑靜林野之處。有群獼猴遊住。於此時諸獼猴遊行漸至一井。乃觀井底見彼月影。既見月已詣猴王處。白言。大王應知。其月見墮井中。我等今應[9]速往拔出依舊安置。是諸[10]猿猴咸讚言。善便相議曰。云何方便可能拔月。其中或云。不須餘計。我等連肱為索而拔出之。時一獼猴在井樹上攀枝而住。其餘一一次第以手相接。獼猴既多。樹枝低下欲折。時彼最下近水之者攪水覓月。由水渾故月便不現。樹枝便折。一時墮水被溺而死。時有諸天而說頌曰。
 此諸癡獼猴  為彼愚導師
 悉墮於井中  救月而溺死

[0202c02] 佛告諸苾芻等。往昔獼猴王者。即提婆達多是。昔時由[11]自愚癡故。以愚癡而為眷屬。今時亦為愚癡眷屬。
[0202c05]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竹林園中。時世飢[12]儉乞食難得。佛告諸苾芻。我欲三月靜住。不得一人輒來見我。除取食者及長淨日。大德亦應共立明制。時舍利弗摩訶目[13]乾連。在南山內三月安居。時提婆達多亦於夏中三月供給飲食及以雜事。滿三月已。提婆達多為諸大眾廣說妙法。苾芻當知。沙門喬答摩常說法時。讚歎在山寂靜離諸煩惱解脫最疾最速。一者乞食。二者糞掃衣。三者三衣。四者露坐。如是四人去諸塵垢證得解脫。若有人不樂如是四種修道。不樂解脫者。即合受籌出離眾外。說此語已。[*]于時大眾五百苾芻人各受籌。隨提婆達多出離眾外行至門首。羅怙羅見語五百苾芻曰。云何捨如來隨逐惡黨而去。諸苾芻告羅怙羅曰。我於三月安居飢餓。蒙提婆達多供給取食。并將雜物而供養之。若不祗濟我等死盡。提婆達多分破僧時大地震動。流星晃耀四方火然。一切諸天擊鼓震響高聲唱言。自今已後涅槃道息。無有[14]得道果者。無有漏盡者。無有讀誦蘇呾羅毘奈耶阿毘達磨。心亦不著阿蘭若處。亦無修聲聞辟支佛道者。亦無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人天浩亂。三千大千世界法輪不轉。眾生隨人不隨於法。舍利子摩訶目揵連。見此奇怪[15]斂心入定。[16]覩見提婆達多破和合僧。便相謂曰。我等宜往滅諸諍論求令和合。三月已滿三衣已具。即往世尊所。漸漸遊行詣王舍城竹林園中。安置三衣。洗足已往世尊所。見羅怙羅在門外立。謂舍利子曰。鄔波馱耶知不。提婆達多已破僧訖。舍利子曰。我[1]已知訖故為此來。汝勿憂愁。我當和合。便入眾中見世尊。稽首頂禮却坐一面。而白佛言。我聞惡人提婆達多已破僧眾。我欲和合。未審世尊。垂慈許不。爾時世尊即便歎曰。善哉善哉。若能如是和合僧者。得福無量。時舍利子并大目連。白此事已奉辭世尊。便往南山詣提婆達多所。時提婆達多。作佛威儀為眾說法。孤迦里迦在右邊坐。褰荼達驃居在左邊。時提婆達多。遙見大德舍利子目揵連來。便作是念。我已成一切智人。而此大德入我眾中。即遣左右侍從令起。即遣舍利子目[2]健連左右而坐。時孤迦[3]梨迦褰荼達驃。既被強移坐處心生瞋恨。善自思惟。我等有大過失助破僧眾。若欲不起恐被瞋打。便即移處。遣大目[*]健連并舍利子居在左右而坐。提婆達多[4]告舍利子曰。我今背痛。汝為大眾演說妙法。
[0203a23] 爾時舍利[5]弗默然受請。提婆達多說此語已。便疊僧伽胝支頭右脇而臥。時舍利子以神通力。令遣仰眠不令覺知。告諸大眾。汝等大師眠如孩兒。時舍利子告目連曰。汝為大眾可速現神通迴心向佛。是時大目[*]健連。即便身騰虛空。具四威儀行住坐臥。入火光三昧。放種種光明青黃赤白。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或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東西南北具見四種神通。現神通已。從空而下却坐本處。是時大眾見大目[*]乾連具此神通。心懷悲惱。我若侍佛亦應具得神通道德。舍利子告大眾曰。諸苾芻。汝等若於佛世尊所。有赤心者可隨我去。既聞語已。即隨舍利子後往詣佛所。僧眾去後。孤迦[6]利迦苾芻。即喚提婆達多起。令趁舍利子。時舍利子。恐提婆達多不見我徒眾故。必當懊惱吐血而死。遂便漸次緩緩遊行。使提婆達多得見我等。[*]于時提婆達多。從睡起已拭眼而趁。舍利子以神通力當路作大深坑。提婆達多孤迦[*]利迦褰荼達驃等五人。不覺墮坑。迷亂不知出處。復自思惟。我今既失徒眾。莫知尋覓且歸本處。時舍利子目[*]健連及諸僧眾。漸詣佛所。到[7]闌鐸迦竹林園邊欲見世尊。極大羞慚不能舉目。各自思惟。我等云何作如是非法無慚愧事。漸詣佛前而立。[8]時世尊大慈憐愍軟聲慰問。汝等苾芻。極大疲勞來至我所。今者人身難得已得。佛法難聞已聞。六根難具已具。善惡之事已具知之。我已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我常演說寂[9]靜涅槃究竟菩提。說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若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10]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老死滅則憂悲苦惱滅。汝等苾芻。常思修學自利利他。自利利他之法。[11]若法不善無利無樂究竟不善。及於他四輩所得飲食衣服臥具湯藥自身不善之事。不應作者莫作。但觀自身及他有利益者。常須修學。[*]于時諸苾芻等聞此法已。心生歡喜疑網皆除。內外清淨。有異苾芻等。心生疑惑而問世尊有何因業。今被破和合僧。佛為諸苾芻說過去業。我自聚集作業今自受之。非是他受。苾芻當知。有情作業還有情受。非無情受。而說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0203c14] 爾時世尊告諸苾芻。乃往過去清淨山林有一大仙。五百小仙以為眷屬。俱共修道。時有客仙來過其所。主人不與如法供給看侍。客仙心生懊惱而恨。便破和合仙眾。誘引彼諸小仙言。我善解種種道術及五神通。我當教示。汝當隨我。後時大仙知此事已。勸彼客仙莫破我眾。非是仙法。巧[12]說善言令生歡喜。雖得如是滅諍之語。由勸不息設方便。時世有辟支佛。有大慈悲。少欲知足上勝福田。遊行世間漸詣仙所。大仙見辟支佛端嚴殊勝。心生歡喜供養恭敬。而發願言。以此供養佛功德。願我當來得大智慧神通之力。客仙雖成一切智。願我能破彼和合僧眾。結會古今。往時客仙我身是也。五百仙人中有大仙主者。提婆達多身是。為此因緣。黑業有黑業報。白業有白業報非黑非白業有非黑非白業報。諸苾芻當知。宜捨一切不善之業。修集善業。應當修學。時諸苾芻復有疑故而白佛言。世尊。彼提婆達多何故內作於外外作於內。世尊告曰。是提婆達多非是今身內作於外外作於內。過去亦復作如是惡。諸苾芻諦聽我說。往昔有一野[1]干其性饕餮。遊行聚落處處求食。日至染家。不覺墮於藍色盆中。染[2]主見拽出擲地。[*]于時野犴遂宛轉灰土。既見身體污惡不淨。便即入河沐浴而去。身毛光澤似如藍色。時眾野犴。見其毛色異於尋常。而生甚怪。眾共問言。汝是何人。彼即答曰。我是帝釋天王之使。冊我作禽獸中王。時野犴作是思惟。身是野犴色非本類。時眾野犴共報師子知。師子便告大師子王。師子[3]王遂即遣使令撿虛實。其使到已。見彼藍色野犴乘大白象。諸禽獸等普皆圍遶如事獸王。其使見已還來王所。廣說如前。大師子王聞是語已便與軍眾往彼眾所。見野犴王乘大白象眾獸圍遶。大蟲及豹大力獸等親為左右。餘小野犴遠避而住。心生懊惱便設方便。於野犴中差一野犴。令喚王母。其母問曰。於我兒所有何伴屬。野犴答曰。內有師子虎象我居外院。母曰。汝去定殺我子。并說頌曰。
 我在山谷中歡[4]喜  隨時得飲清冷水
 子若不作野犴鳴  得居象上身安樂

[0204a26] 使者還來報同類曰。彼是野犴。非是王種。我於山中親見其母。諸伴報曰。我可試看。即便就彼。然野犴法爾。若一鳴時餘不鳴者身毛墮落。餘即鳴叫。其王野犴作是念曰。我若不鳴毛便落地。若下象作聲必被他殺。我今寧可象上作聲。即便鳴叫。其象即知此是野犴。即以鼻牽下雙脚踏殺。空中天見說伽他曰。
 在內翻居外  合[5]外乃居中
 斯皆不合為  如野犴乘象

[0204b06] 佛[6]告苾芻。汝等當知。往時內翻為外外居於中。自滅其身。野犴王者。提婆達多是也。由彼過去顛倒業故。今亦如是破和合僧。內翻為外外乃居中。時提婆達多。既趁舍利弗等不得迴還本處。生大忿怒。便打孤迦[*]利迦等隨[7]儻[8]徒眾。而告彼言。良由汝等失我徒眾。時諸苾芻疑而問佛。提婆達多以何緣故。舍利弗等領其徒眾。應瞋不瞋。於自隨[*]儻無辜。輒便漫打。佛告諸苾芻。非但今身枉作事業。亦曾過去別人衒婦枉殺他人。乃往過去有夫婦二象。居住山澤。母象婬[9]妷與外象通。既被衒誘欲[10]隨他去。恐其夫覺事有乖競。與其夫象入河澡浴。語夫象曰誰能沒水久住不出。夫唱我能。便共沒水。彼二伺其未出。遂私相奔走。其夫象入水多時。乃一度出看。其二象不見。復入沒水。如是再三便至困乏不已。遂便出水尋婦不見。於其水中處處討捕。因此枉踏無量眾生至死。爾時空中諸天而說頌曰。
 象身雖復大  智慧甚微淺
 好婦被他將  枉殺諸含識

[0204b27] 佛告諸苾芻。時夫象者。今提婆達多是。今亦如是。別人作業別人受[11]厄。時諸苾芻咸皆有疑問佛。世尊是一切智。舍利子及目[*]乾連。云何如是能作善巧方便。勸化導誘此五百苾芻。捨邪歸正來至佛所。佛告諸苾芻。其舍利子及目連等。非但今時誑得脫彼。於過去世亦曾誑誘。乃往過去世時有一丈夫。常在山居。善能弓射諸[12]伎藝。後生一女。長養漸大。其人心念。今我此女不應輒嫁。若有男子。弓劍業藝與我相似。方嫁與之。於後不久有二男子來習[*]伎藝。一者學成五種[*]伎藝。一者唯學成一餘四不得。其人遂便將女嫁與業成之者。藝不成者。心便忿恨捨離而去。便就劫[13]道賊邊共為伴侶。以解用刀。於要路處待彼女夫。欲相屠害。於後不久其人眷屬乘車將過。路逢商人多眾將度。便問之曰。汝等諸人何故不過。答言。有賊當路。其人報言。我等但過無勞畏懼。諸人告曰。汝若不畏請在先過。我等諸人隨後而往。既聞此語馳車便去。諸賊徒等上樹遙望。見彼車來報賊主曰。今有車來。其賊逆使一人。汝今宜迴。不須來過。我於此處大有健兒。其人報云。汝雖極健我亦甚健。[*]于時賊主差五人來令與共戰。咸皆致死。又差三七人來。亦都殺盡。後時總來眾戰。並俱被害。唯舊同學一人得存。最後二人交戰。然女夫[14]放箭。皆被賊人以刀揮斷竟不能害。且五百箭皆悉放盡。唯殘一箭遷延而住。其婦問曰。何以不射。彼便報曰。今我與君二人之命。併在此箭。所以然者。我留此箭有所防護。今若放訖。他來害我并君亦死。婦人見此即便起舞。運轉之間彼賊樂觀。遂忘禁禦。其夫伺之即便放箭應箭便死。臨命終時而說頌曰。
 此非彼車主  而能殺於我
 [1]由我起染心  觀他便失命

[0205a04] 佛告苾芻。汝等當知。彼車主者。豈異人乎。今舍利子是。時彼婦者。今目[*]乾連是。其賊主者。今提婆達多是。如彼過去車主及婦俱得賊便。今舍利子及目[*]乾連。善能得彼提婆達多之便。亦復如是。
[0205a09]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王子侍縛迦菴沒羅園。時未生怨王。曾於五月十五日夜將安居。時明月澄天光景花麗。與諸臣佐后妃婬女在高樓上。告諸人曰。今既夜月清閑圓明可愛。我及卿等欲何所作。宜各述懷啟請其事。時有婬女應聲報曰。大王人生行樂不可虛度今此良宵可以遊戲恣情受五欲樂。是王之事。復有一女言。大王。我今意欲。此王舍城一切道俗。共為歡會同受欲樂。是王之事。時王太子鄔陀夷白言。大王今此明夜大王親領四兵。罰不臣國。邊荒靜謐戰勝旋歸。是王之事。復有大臣。是外道徒黨。白言大王。此明月夜觸目清閑。當十五日將安居時。可於尊者[2]脯剌拏等六大明師人所遵承為物稱首。各有五百人無[3]衣徒侶。常共隨逐。現在王舍城將欲安居。堪消物利。我等宜應就彼足下奉事供養。此是王事。復有王子侍縛迦。於眾中坐。王告之曰。汝侍縛迦何故默然。一無所說。侍縛迦白言。大王。屬此芳辰。朗月澄淨人皆共愛。將安居時。然佛世尊具大威德。有聖弟子。慈悲普覆。為世導師最上福田。在我園中為[4]安居事宜親供養。是王業也。時未生怨王聞[5]斯說已。即整威嚴乘大香象。并將五百宮人[6]乘五百象。各持明炬與諸眷屬詣菴沒羅園。王於中路心驚毛竪。便作是念。此[7]是侍縛迦。將非與邊賊相知來誘引我害我命不。即問侍縛迦曰。汝佛世尊與幾多人坐園中住。報曰。與千二百五十苾芻。王又問曰。若非汝有異心。既有許多人眾。吾何不聞謦咳之聲。侍縛迦答曰彼佛世尊。三業寂靜心常在定。弟子亦爾以是義故。無喧雜聲。王聞此語心便決定。更無疑難。便至佛所下象馬已。見佛世尊與諸大眾諸根寂定湛然如海。遂便五體投地頂禮佛足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大慈三業寂靜。唯願善誘導訓我兒。得令似佛常無喧亂。
[0205b16] 爾時如來以慈善心慰喻王曰。善哉大王。宜時就座。諸有疑難恣其所問。既坐定已白佛言。世尊。於世間中有種種業行。有結花鬘者。有竹作者。或有屠膾。或作販賣調伏象馬。或言話。或為弓射。或作乞求。戰鬪勇力事王。剃頭染浣縫衣。如是類各以自業求覓資財。隨情修福著五欲樂。世尊。頗有如是眾生之類。於現世中得沙門果不。時佛却問王曰。大王。於如是義。曾問餘人以不。王白佛言。世尊。於如是義。我以曾問外道晡剌拏等訖。彼諸[8]師答曰。於我經中說如是法。無善惡業。無善惡報。無施與祀。無施祀業。無父母。無父母恩。無有此世他世。無有修道得聖果者。無有聖人無羅漢果者。四大散已無所依止。若有人言今世後世業因業果真實有者。皆是妄言。智慧所說愚人所談。二俱皆空。時未生怨王復白佛言。世尊。我[9]聞六師種種實義。彼皆妄答。如人問菴沒羅果。[10]便將梨菓而[11]報答之。若問梨時便將菴沒羅答。邪見六師晡剌拏等。正問[12]耶答。是外道等雖作如是種種[*]耶說種種[*]耶答。皆不入我意。亦不隨喜。捨離而去。更問諸餘六師外道末羯利俱賒離子等於今在世。一切眾生作種種業。作種種行種種技藝。侍養父母供養三寶供給悲田。於如是等眾生類中。依因此業類有得道及聖果不。彼即答曰於我經中作如是說。無因無果無善無惡。無有煩惱無有斷者。無有涅槃無有得者。三世之中所有因果皆悉空無。一切皆是自然。智者自[13]然智。愚者自[*]然愚。無有修者。亦無[14]有得者。亦無自利。亦無利他。一切眾生無因生無因滅。如是師等皆作如是妄說。非善說非理說。我作東問他在西答。我雖聞如是種種邪說。不入我意。亦不隨喜。亦不領受。辭捨而退。更復詣彼散逝移所。亦作如是種種問疑如前。眾生種種行業種種技藝行生死業。於此業中。頗有眾生。因如是業。能盡煩惱證聖果不。彼即答曰。大王當知。我所說者[15]常教眾生。自行殺生教他殺害。自斫斫他自炙炙他。自行偷盜教他偷盜。自行婬欲教他婬欲自作妄語教他妄語。自行飲酒教他飲酒。自行劫盜教他劫盜破家破國。所逢眾生地行空中悉皆殺害。若殺無量無邊眾生。若能恒河此岸。殺無邊眾生。作無邊惡。恒河彼岸。供養無量無邊眾生。作無量無邊功德。此[1]二眾行。並無因無果無得無失無增無減。世尊。我問正義。他作如是種種妄說。我作東問他乃西答。我聞此已亦不歡喜。亦不隨喜。便捨而去。復往餘處阿市多雖捨甘拔羅所。我如前正問。他亦如前[*]耶答。作如是說。都有七物。是七種物。體是自然。亦非他作。非是[2]化生。不從[*]化有。非聚非散。常[3]是自然。何等為七。地水火風苦樂命。是七種物。無人能造亦不相妨。於善於惡及苦樂不苦不樂。此之七事作與不作。俱無記驗亦無報。無有死者亦無殺者。萬四千種樂更有六萬。三業二業一業半業等惡。若能具造如是種種諸惡。即得解脫生死苦[4]難。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