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世间过是六祖坛经上的话,原文如下: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六祖明确说如果有人能懂,那大家依此修行,与同知同见的人互相交流,互相勉励,如果有人能懂个这种方法,也不能不对他讲,但如果这个人不懂,那不要争论,也不要强迫别人依这个法门,以免断了别人的慧根法缘)
说通即心通 如日处虚空 为传见法性 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生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是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1 六祖大师在《坛经》上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一个真正修道人,他心贯注在道上,世间什么事情他不关心,他没有时间去过问,是非人我他统统都不晓得,他心专注在功夫上,这是一个真正的修道人。 阿姜查说,佛法是非善非恶的。
正如六祖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什么不见他人过?因为他只戒自己不戒别人。自己要守戒,不要求别人守戒,别人守戒也好,犯戒也好,与自己不相干。自己守戒,每个人自己都守戒,这就戒和同修,佛法是这样要求人的。身和同住,大家共住在一起。口和无诤,没有争论。意和同悦,每个人都欢欢喜喜,法喜充满。利和同均,衣食住行,大家是平等的。
3 你真的有定有慧,表现在外面、在行为上,自自然然的就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见到一切人的过失,不会说。如果有人偏了,只会善意提醒,圆满理解就好。
实在是不见别人过失。像六祖大师在坛经上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晓得,为什么不见世间过?观法如化,哪来的过!没有过,也没有功;没有恶,也没有善;心境是平等的,因为他根本没有分别执着,哪来的善恶、是非、真假,统统都没有。一切善恶是非真假,是你们世间人在虚妄分别;修道人再不搞这个东西,根本就见不到了,他当然不会说别人过失,不讥他过。
4 我也见到有一些持戒很严的人,戒律持得很好,自己觉得很了不起,常常听到他批评这个人破戒,那个人犯戒,这个人不正,那个法很邪,气得气呼呼的。我就想到他永远不会得定,为什么?常常生烦恼,看到这个破戒,那个不持戒,他就生烦恼了,他心就不平,心不清净,他怎么能得定?六祖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自己境界清净,别人清净不清净,一概都不理会,他心清净,他就得定。他不晓得这个道理,天天看到别人毛病,那就是自己的大毛病,所以他的修行不能成就。
5,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因为见世间过是什么?就是前面所讲的他六根着外面的境界相,着相!着色声香味触法,里面生贪嗔痴欲诸想,他才见到。否则的话,他怎么见到?自己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有时间去管别人?
6 六祖给我们说破了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而我们今天是专门看世间过,不见自己过是专见别人过,这在菩提道上没有指望,一定要晓得 。
7:有些人明着是弘扬佛法正见,却是没有智慧,要把别的方法一棒子打死,只有我的方法是对的,别的方法是不对的,这是没有智慧,也是不方便慈悲的表现,真的要弘法,要有真智慧,能明白各种法门,法门没有过失,学人理解自有偏颇,善意的告诉他怎么样来圆满理解就是了,不会说哪一种不对,只是应当怎么样来理解才是圆满正确的。如果就是说你是错的,我是对的,世上的事哪里有全错? 更何况是佛法,你的修行方法没有错误,但你却说别人的是非,六祖说: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自是你没有智慧与方便,也没有慈悲哩。却说他人,他法是非,非要说只有你的是对的,别人别的方法,一无是处,甚至要说人家是遗害无穷,别人要是真错,那别人会恨你,会产生烦恼,这就是陷自己于孤立,别人如果是对的,是你没有智慧,那你就造了无边的口业。这就是制造斗争,制造争论。
[ 此帖被古莲子在2010-04-22 19:2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