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7875阅读
  • 4回复

佛祖统纪(54卷)---佛祖统纪卷第五十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703
铜币
625
威望
175
贡献值
7
银元
0
好评度
0
               佛祖统纪(54卷)---佛祖统纪卷第五十

                            宋咸涥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名文光教志第十八之二

仁王般若经疏序    待制晁说之
陈隋间。天台智者远禀龙树立一大教。九
传而至荆溪。荆溪之世。有新罗来学者。曰
法融理应纯英。故此教播于海外诸国与中
原并盛矣。唐室丧乱典籍荡灭。虽此教为
不可亡者。亦难乎其存也。然杲日将出而
晓霞先升。真人应运而文明自见。我有宋之
初此教复杭海入吴越。今世所传三大部之
类是也。然尚有留而不至。与夫至而非真
者。仁王经疏先至有二本。众咸斥其伪。昔
法师既纳日本信禅师所寄辟支佛[髟/火]。答
其所问二十义。乃求其所谓仁王经疏。信即
授诸海舶。无何中流大风惊涛。舶人念无
以息龙神之意。遽投斯疏以尉安之。法智
乃求强记者二僧。诣信使诵文以归。既而
二僧丧乎日本。至元丰初。海贾乃持今疏二
卷来。四明有沙门如询。因缘得之(云云)智者慈
[雨/注]尽法性为止观。而源流释迦之道。今方
盛于越中。异日会当周于天下。岂独是书
之不可掩哉。大抵吾宗所以永异他家不
容同世并语者。其唯三千乎。其唯观具乎
  明智法师碑论    晁 说之
世尊鹤林法付迦叶。二十四传至于师子。
或曰。二十八传至于达磨。磨在梁时始来
东土。于六度中特以禅名。虽云顿示岂
无方便。虽云不立文字初传则有楞伽。后
五六叶则尚般若。览教照心不在兹乎。自
迦叶十三传曰龙树。着大智度论。译传震
旦。则有北齐文禅师。一览斯文即悟中观
之旨。以传南岳。岳传之天台。天台悟法华
三昧。始开拓义门。定而三止。慧而三观。曰
具。曰即。曰一念三千。其所归宗曰法华。
则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摄六度融万行。开
而显之无非法华佛慧之道。暨传之章安
缙云东阳左溪。至于荆溪。于是智者之教悉
载于书。而一归于正矣。荆溪传满。满传脩
(当云荆溪传邃邃传脩)脩传外。外传琇。琇传竦。竦传寂。
寂传通。通传礼。是为四明。于时此教特
盛。异同亦多。龙象重望未易柔服。一言之
辨勤乎十返。如不观真心唯观阴妄。至
今称之为是。后世何为而欲异其说乎。仰
惟智者之为智也。大矣哉。三观单复之旨。实
着乎圆觉。十境互发之论。方见乎楞严。智
者先言之于隋。此经后译之于唐。虽欲不
信其可得乎(莹公清话。楞严本在西域。智者闻之。忍死以候。既而入灭期逼。遗
记之曰。此经入汉吾不得见之矣。当有宰官身菩萨。以文章翻译佛语。又数百年。当有肉身比丘以吾教判
此经归中道)所谓灵山亲闻者。此亦其躅欤。故其教
东及日本。西返天竺。未之与抗也。或曰教
外别传不知教无等等。何外之有。传授圆
成何别之有。或曰不立文字。不知文字非
真非妄。乃以何者为文字。尝求乎其人
矣。前乎智者导其教者。曰梁傅大士。北齐
稠禅师。后来推尊而赞之者。曰南山律师。
韶寿诸师(韶国师寿禅师)密弘而取证者。永嘉真觉。
虽异途而不敢不赞者。贤首藏师。或叛去
而窃用其义者清凉观师。公为异同。而自
立己意者慈恩基师。唯圭峰密私用其言。
而专以四禅八定次第之学。何异儿戏以侮
耆德。善乎梁敬之之言曰。佛法以天台为
司南。柳子厚曰。佛道愈远异端竞起。惟天
台得其传。又曰。传道益微言禅最病。今之
空空。愚夫纵傲自我者。皆诬禅以乱其教。
[冒-目+月]乎嚣昏放乎淫荒。吾将合马鸣龙树之
道焉。唯是明智。其生既晚异端益肆。积德
于躬。无辨于彼。将自屈服。我言则光。顾予
何者。辄与斯事。窃少闻大道于圆照禅师。
且有言曰。他日勉读经教后三十年果遇
明智。获闻一家性具之旨。视彼暗证禅师
文字法师乘坏驴车。无力以正之。则不敢
不自勉
  南湖法智大师像赞    真隐居士史浩
灵山一席俨在天台。后十三叶复生奇才。
唱道四明讲肆宏开。溥海声闻谹谹云雷。章
圣在御中使鼎来。得法大旨皇皇恢恢。锡
号法智宸章昭回。抵今后学咸仰崔嵬。兰
馨菊芳本一根荄。呜呼是为法宇之柱石。教
鼎之盐梅。宜兹幻影。历千古而无尘埃
  永嘉西湖法明寺疏    水心先生叶适
兹寺是昔忠法师之所居。师行业至高愿力
强果矢言以致道。故虽焚荡草莽。百年间
冠盖。常走一郡。至子真师建两序。师昶
师崇殿堂。于是院落始成。昶师尤精苦。衣
屦穿损。食不累合。诸生云赴应答泉涌。东掖
天竺之盛。诚足相将。初天台立止观二义。
承而为说者益以蔓衍。而忠昶二师尤多论
述。今其徒妙真普济。欲集诸家学为教藏。
院中率道俗修念佛三昧。以旌昶之绩而
嗣忠之业于无穷。志甚远也。夫浮图以身
为旅泊。而严其宫室不已。以言为赘疣。
而传于文字愈多。固余所不解。尝以问昶。
昶亦不知所以然也
  重刊删定止观序    铠庵吴克己
奇哉。救世明道之书。不图复行于今也。使
王公大人知有此书。必不至信谗以废毁。
使缙绅先生知有此书。必不至立论以觝
排。使启禅关者能读此书。其肯以教外别
传自欺乎。使寻经论者能读此书。其肯以
分别名相自困乎。矧欲使薄海内外家藏
此书展转开导了达此义。又孰肯贪于粗弊
五欲。而不早求解脱者乎。是皆内教弟子。
护持教法之大略也。子贡好辨。孔道以明。孟
子岩岩。功堪继禹。斯言概之。谁曰不信
  与喻贡元书    铠庵吴克己
佛道来东华几二千载矣。吾儒攘斥甚力者。
无若韩氏欧阳氏。然皆未究其言与其道。
唯知坚执周孔立教者以诋之。故虽攻之
而愈坚。终无以大服天下之心。独关洛诸贤
与胡氏父子。颇尝出入释氏而不信之。然
考其所与辨明。而谓之詖淫邪遁者亦不
过指禅宗单传之学而已。夫释氏之有禅
宗。犹吾儒之有老庄也。苟以拈椎竖拂夸
诞之谈。而疑释氏一代正教。是犹以王何
所学之浮虚而疑六经语孟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之道也。奚可哉。去佛愈远异端并
起。唯天台大师为得其正传。此唐之梁敬之
柳子厚。我朝晁以道陈莹中诸公所服膺而
深造者也。仆虽不敏实研究有年。观其发
挥一性范围法界俾六凡四圣各迪厥德
而咸底于极。诚未易遽为足下言。惟足
下他日考其书而订其道。方知仆昨者鄙
诗所谓大道不可私与夫孔释俱援世之句。
果非自欺而又以欺天下也。然则孔释之
道果同乎。果异乎。异则不可得而一。同则
不应异其施。曰有世法有出世法。以世
法而疑出世法固不可。以出世法而外世
法亦不可。故天台所传。亦有真俗相即之
谛。其察乎道并行而不相悖者。亦审矣。世
有足迹未抵乎泰山之麓而辄谈其广狭
高下。欲欺乎未见泰山者。且不可。况乃
见者乎。今足下未读佛之书而遽议佛之
道。何怪乎言之谆谆。而仆邈然不听也
  始终心要    荆溪大师 湛然
始终心要(永嘉沙门从义注)
 (在因名始。至果为终。因果虽殊谛德无别。圆顿上乘旨归于此。所以荆溪立于心要)
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上句标指。下句发叹。天然者如天之然。亦名
自然。问。此与外道所计何别。答。外道所执已为三藏所破。那忽谓同圆顿谛理。复次应知。若从破计须
荡自然。破计虽尔理必自然。是则自行。乃遣执惰。随缘无妨。作斯说也。至于下文含生本具秘藏不显
由三惑覆。亦应准今料简显示。举一例诸。无劳委述)中谛者。统一切法。真
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别示解释三谛
相也。中者不偏二边也。谛者审而无虚也。统者总也。一切法者二边之法也。真者无伪妄也。泯亡泯也。一
切法者三千之法也。俗者世俗也。立者建立也。一切法者百界之法也。当知此约三谛别明。若从通说。应
云一中一切中。无真无俗而不中。则三谛皆统理而绝待也。一真一切真。无中无俗而不真。则三谛俱亡泯
而无相也。一俗一切俗。无中无真而不俗。则三谛并建立而宛然也)举一即三。非
前后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上两句示三谛
融即。显非纵横之殊异也。下二句明三谛本具。彰无作之妙法也。举一即三者。举其中谛非真非俗。当体
泯法。复名真谛。常自建立。又为俗谛。中谛之一即三既然。真俗之二即三亦尔。准诸祖诰亦应更云。即
三而一有可相离。即一而三不可相混。非三非一。三一宛然。会之弥分。派之常合。横之复高。竖之又广。
明镜等譬。真好研详。勿见三一相即之故。便乃不许俗谛世法真谛亡泯中谛统绝俗言洋洋。岂可诬哉)
悲夫。秘藏不显。盖三惑之所覆也(三谛微妙众生不了。称
之为秘。法界包用不可尽。目之为藏。性虽微妙浊成本有。譬如镜天。喻若尘云。今此总明。次文别尔)
故无明翳乎法性。尘沙障乎化导。见思阻
乎空寂(无明者。不了法界无所明也。尘沙者。譬无知之数多也。见思者。从解等立名也。应
知三惑皆是性具。同体为障。难可了知。文云翳障阻者异其文耳)然兹三惑乃体上
之虚妄也(结指惑障都非真实。空华之譬其在兹乎)于是大觉慈尊。
喟然叹曰(大觉即妙觉喟然叹声也)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
名。平等慧中无自他之形相(通指三谛以为真如及平等慧。绝
名离相)但以众生妄想不自证得。莫之能返
也。由是立乎三观破乎三惑。证乎三智
成乎三德(众生在迷未能复性。是故须明惑观等说。全性起脩性无所移。全脩在性脩常宛尔。
一家所立三谛文在璎珞仁王两经。三观文出璎珞经下卷三惑准大品大论而开。三智具如大品三智品中。
三德备在大涅槃经)空观者。破见思惑证一切智成般
若德假观者。破尘沙惑证道种智成解脱
德。中观者。破无明惑证一切种智成法身
德(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知一切法空寂一相名一切智。知十法界诸
种差异为道种智。知于二边无非中道名一切种智。照明为般若。解缚名解脱。清净名法身。皆具常乐我净。
谓之德)然兹三惑三观三智三德。非各别也。
非异时也。天然之理具诸法故(上文别示。恐谓纵横。故兹
融即显非别异。是故当知。三惑一念中破。三观一心中脩。三智一念而证。三德一心而成。惑观一如智德
无别。苟非性具宁免异殊。山门教观永异诸家。超过众说良在兹焉)然此三谛性之
自尔(重叹三谛非作所成)迷兹三谛转成三惑。惑破藉
乎三观。观成证乎三智。智成成乎三德(自迷
之悟展转相由。文中五三秖是一三无前无后因果理同)从因至果非渐修
也(性德之行异乎历别)说之次第理非次第(言不顿显故有前后。若论其
理实在刹那。其理者何。三千三谛)大纲如此。纲目可寻矣(谛德宏深。
故曰大纲。诸法广多。号为纲目。华严名法界。方等为实相。般若称佛母。法华号髻珠。涅槃名佛师。三谛
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龙猛悟之而造论。智者得之以开拓。荆溪传之为心要。是则十方大觉诸祖所传。莫
不归乎谛德秘藏。像末惰浇信心寡薄。如斯法门不能宗重。而更别求心要之术。良由近代习大乘者杂滥故也)
  四十二章经疏序    孤山法师 智圆
古者能仁氏之王天下也。象无象之象。言
无言之言。以复群生之性。由是佛教生焉。
教之高下视根之利钝。是故有顿焉有渐
焉。然后混而为一。是谓开显。而蚩蚩群汇。
率其化复其性。蹈乎大方安乎秘藏者。
可胜言哉。逮乎后汉其道东传。时君仰其
神。元元陶其训。乃与仲尼伯阳之说三焉。
原夫仲尼之为训也。扬唐虞三王之道。尊
仁而尚义。俾复其王而企于帝也。伯阳之
为训也。扬三王朴略之道。而绝圣弃智。
俾复其皇而企于结绳也。矧兹二者。谈性
命则未极于唯心乎。言报应则未臻于
三世乎。然于治天下安国家不可一日
而无之矣。美乎哉。其可教乎域中也明矣。
若夫释尊之为训也。指虚空世界悉我自心
焉。非止言其太极生两仪玄牝为天地根
而已。考善恶报应悉我自业焉。非止言其
上帝无常天网恢恢而已。有以见伯阳仲尼。
虽欲谓之广大悉备。至于济神明研至
理者。略指其趣耳。大畅其妙者。则存乎
释尊之训欤。其可教乎域外也。又已明矣。
域内则详乎治身。而尚略乎治心。故谓之
外教。域外则善乎治身。而极乎治心。故谓
之内教。昔阮孝绪正以内外之名。为不诬
矣。世人有谓。三者能混同焉。或几乎失。或
谓三者硕异焉。亦未为得也。何哉。复性有
浅深。言事有远近。则不得不异也。至于
迁善而远罪胜残则去杀。则不得不同也
(此略文耳。净觉还源记有释)
  与骆御史书(名偃)    孤山法师
浮图之法非古也。其来于东汉乎。其为体
也清净。其为用也仁恕。由是七六家十九流
焉。为利于上下救弊于孔老。其亦至矣。
请扬搉而陈之。夫秦火六经汉兴杂霸。民
浇俗漓。争夺方炽。礼让寖微。则仲尼之仁义。
伯阳之道德。或几乎息矣。赖我浮图之为
训也。既以三世报应制其事。复明一心空
寂穷其理。民有闻报应之说者。虽贪残鄙
吝之夫。亦庶乎振乏周急矣。民有闻空寂
之说者。虽矜功用壮之夫。亦庶乎守雌保
弱矣。能周振则博济之道行。善保守则朴素
之风还。博济行则礼让着。朴素还则刑罚措
(利于民则仲尼伯阳之道。不远而复矣。故曰为利于上下救弊于孔老焉。洎乎时君好之失其旨方袍事之违
其道)以斯而失其旨则节制不行。违其道则
寂默不守。乃以雕峻轮奂而奢夸。乃以轻
肥温饱而炜烨。徒以多为贵。则坏其道者
众矣。言以怪为美。则惑其听庶矣。递相沿
袭寖以成俗。使夫清净仁恕之风无乃荡尽
于是。蚕食蠹耗之谤自兹而生。斯乃好之者
事之者之不善耳。非教之罪也而往世君民
不察其所由。视其徒之不肖。而迁怒于善
人教法者有焉。往往造毁佛之律。行挟释
之诛。亦何异乎以丹朱而罪尧。因商均而
咎舜。服药过度而归过于神农。纵火致焚
而反怨于燧人也耶
  南岳止观后序    慈云大师 遵式
止观用也。本乎明静。明静德也。本乎一性。
性体本觉谓之明。觉体本寂谓之静。明静不
二谓之体。体无所分则明静安寄。体无不
备则明静斯在。语体则非一而常一。语德
乃不二而常二。秖分而不分。秖一而不一
耳体德无改。强名为万法之性。体德无住。
强名为万法之本。万法者复何谓也。谓举体
明静之所为也。何其然乎。良由无始本觉之
明强照照生而自惑谓之昏。无始无住之本
随缘缘起而自乱谓之动。昏动既作万法生
焉。掜目空华岂是他物。故云不变随缘名
之为心。随缘不变名之为性。心昏动也。性
明静也。若知无始即明而为昏。故可了
今即动而为静。于是圣人见其昏动可即
也明静可复也故因静以训止。止其动也。
因明以教观。观其昏也。使其究一念。即
动而静。即昏而明。昏动既息。万法自亡。但
存乎明静之体矣。是为圆顿。是为无作。是
如来行。是照性成修。修成而用废。谁论止
观。体显而性泯。亦无明静。豁然谁寄。无所
名焉。为示物指归。止成谓之解脱。观成谓
之般若。体显谓之法身。是三即一。是一即
三。如伊三点。如天三日。非纵横也。非一
异也。是谓不思议二德。是为大般涅槃
也。呜呼此法。自鹤林韬光授大迦叶。迦叶
授之阿难。阿难而下灯灯相属。至第十一马
鸣。鸣授龙树。树以此法寄言于中观论。
论度东夏独淮河慧文禅师解之授南岳大
师。南岳从而照心。即复于性获六根清
净。位邻乎圣。斯止观之用验矣。我大师惜
之无闻后代。从大悲心出此数万言。目为
大乘止观。亦名一乘。亦名曲示心要。分为
二卷。初卷开止观之解。次卷示止观之行。
解行备矣。犹目足焉。俾我安安不迁而运
到清凉之池。噫斯文也。岁月辽远。因韬晦
于海外。道将复行也。果于咸平三祀。日本
国圆通大师寂照。锡皆扶桑。杯泛诸夏。既
登鄮岭。解箧出卷。天竺沙门遵式首而得
之。度支外郎朱公顿冠首序。出奉钱(奉音凤。
禄也。作俸旨葑皆误)模板。而广行之。大矣哉。斯文也。
始自西传。犹月之生。今复东返。犹日之升。
素景圆晖。终环回于我土也。因序大略以
纪显晦耳
  书绅(论语子张书诸绅)    慈云法师
知白汝知(师字知白)日之所为。害善之法偏宜远
之(诸恶莫作)。损恶之道益其用之(众善奉行)。口无自
伐。心无自欺。勿抱内蠹(包藏无良如木有蠹)。勿扬外
仪(诈现威仪徒增我慢)。欲人之誉畜己之私。杀义之始陷
祸之基(求虚誉着灭于义。藏己私着蹈于祸)。自持其德必有余讥。
自务其达必有余非(务德未充而自惟。故人多讥之。了达未至而
自务。故人多非之)。眷属集树汝宜去之。利养毛绳汝
宜畏之(近于眷属则多恼。当用一术全身远害。利于供养则多贪。如毛绳缚身入水愈急)。
自行之际择而思之。惩恶之余何则是宜
(欲从自行当须择思。恐堕二乘也。既知征恶。何法愿求大乘也。立此质问。委在下文可见)。清香
一炷红莲数枝。口勿辍诵意勿他思(常读净土
经唯存净土境)。安禅礼像其则勿亏(专修观佛三昧。专礼阿弥陀佛)。量衣
节食其志勿移造世文笔如佛诫之。说人
长短如法谨之。从对宾侣口勿多辞。频
惊光景坐勿销时(寸阴是竞)。芭蕉虚质非汝久
期(身实危脆)。莲华净土是汝真归(由前禅诵礼念功。即得往生安乐刹)。
俾夜作昼勤而行之(心心无间。念念往生。所谓无以睡眠一生空过)

  观心十法界图






【图】






修观之道。曰从行。曰附法。曰托事。唯三而
已。今观心图者。从行之正轨也。准夫止观。
二十五法为方便。十乘十境为正修者。固
非于此能备。若其日用之际。以十界德过升
沈鉴我心曲。虽丝[髟/火]不能自逃。其迁善
改过之要乎。慈云法师示我以观心之图。
研味法喜心乎不忘。置诸座隅足以自警。
而未见兼人之益。乃复命工形诸篆刻。用
广流行。庶几乎仰承于师志也
    皇宋天圣元年九月既望太原王钦若序
其广不可涯。高不可盖。长不可寻。将盈
而虚。将晦而明。虽边而中。微妙深绝叵得
而思议者。惟心也。天台师闻之于灵山。证
之于三昧。知其寂默非数所求。而强以数
数于非数。依法华作十界百界三千权实。
以明诸性。非合也。非散也。自然而然曰诸
法实相。使人易领也。然后示之。一念空三
千皆空。一念假三千皆假。一念中三千皆中。
成圆三观观圆三谛。以明诸修。大智也。大
行也。不运而速曰白牛大车。使人顿入也。
故得自因至果不移一念坐道场成正
觉降魔说法度众生入涅槃。而能事毕矣。
用龙树偈因缘即空即假即中。会而同之。十
法界者何也。十统诸法也。三谛为界也。何
者谓佛以中为法界者也。菩萨以俗为法
界者也。缘觉声闻同以空为法界者也。地
狱鬼畜修罗人天。同以因缘生法为法界
者也。空假中者。虽三而一也。十界者。亦一
而十也。故使互含一复具九。如帝珠交映
成百法界也。一因缘一切因缘。一空一切
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良由于此。三
千者复何谓也。成界之法者也。有其十。谓
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
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
等。斯总也。十法在佛为中为实为常为三
智为五眼为十力为四无畏为不共法。
在菩萨为假为权为荣为常为万行为
四摄。在二乘为空为权为三脱为四枯
为无陋为涅槃。在凡夫为倒为惑为陋
为盖为缠为集恼为生死斯别也。统彼百
界乃成千法。复播诸百界为三世间成三
千法耳。百界三千一也。与夫一念非前后
也非相合也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必归
乎不思议三谛无量三法三德密藏矣。噫一
念心法既然。引而同之。彼彼佛法。彼彼众生
法。咸然也。经曰。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
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斯之谓欤。既知
是已当观日用。凡起一念必属一界。即
照此界为九为佛。九则随情偏起。谓之无
明。佛则称理圆观。谓之大慧。九界之念并
(并俗)非佛界之心方是是非鉴矣。非则照之令
是。是则护令成行。经曰。诸佛解脱当于众
生心行中求。行于非道能达佛道。斯之谓
也。然则目虽在面。反临鉴以正容。心实由
中。要藉缘以薰虑。神灵潜密。照之或难。识
想纷驰。检之非易。故今引心于外。绘彼
升沈之像。存志于中观我是非之变。然后
策心内照。正道由明。题为圆顿观心十法界
图。于一心字派出十界。复引墨迭贯。方之
联珠。表一法界展转具九成百法界。仍以
日起行相书之左右。览者欲深于性。请详
诸序。欲熟于修。当观诸图状
佛界。若人因读圆满修多罗及闻善知识
所说起净信心。信已一念三道之性即三德
性。苦道即法身。烦恼即般若。结业即解脱。法
身究竟。般若清净。解脱自在。一究竟一切
究竟。般若解脱亦究竟。一清净一切清净。法
身解脱亦清净。一自在一切自在。法身般若
亦自在。即一而三。即三而一。非纵非横亦
非一异。法身常住余亦常住。乐我净亦如
是。是则常乐四德秘密之藏遍一切处。一切
诸法悉是佛法。既信是已。以境系心。以心
系境。心境念念相续不断。必见法性。设未
相应。当依一实无作四谛。起四大誓无可
求中。吾故求之。依前苦道即苦谛。发一誓
愿未度者令度。烦恼及业即集谛。发一誓
愿未解者令解。苦道即法身即是灭谛。发
一誓愿未涅槃者令得涅槃。烦恼即菩提
即是道谛发一誓愿未安者令安。四弘不
入当巧安心。如是次第具修十法。必入五
品六根及分证位名佛法界
菩萨界。若观根尘一念为迷解本。迷故则
有十界苦集。悟故则有四圣道灭。缘此无
量四谛起无量誓愿。未度者令度。未解者
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善
巧度生慈眼视物。所集福业与众生共。如
是起一念者。名菩萨法界○缘觉界。若根
尘念起。则了之从无明生。生故有行。行招
名色乃至老死。三世相续如舞火轮。因缘本
空幻化不实。求自然慧乐独善寂。观空心
重耽住寂定。虽得道果不慕化人。复有
观物荣落悟世非常闻空得道。名为独
觉。如是行者名缘觉法界○声闻界。若根
尘因缘随有一念。依色心故苦。由烦恼故
集。厌苦断集非对治如何。遂依四谛修
十六观三十七道品。如救头然。由四善根
得入无漏四沙门果。证二涅槃。会偏真理。
不得佛法。不慕化人。如獐独跳不顾后
群。如此一念名声闻法界。○天界。若其念
起多忻天乐。笃其善心希于来报。斋戒纯
净饭食沙门。造立塔寺及佛形像。书写大
乘济惠贫病。于十善法止作具修。自然成
性。或关禁六根。使六情不荡六尘不入。
得欲界禅及色无色定。身心寂静三业调良。
如此一念名天法界○人界。若其念念以
五常立德。五戒修身。于国惟忠。于家惟
孝。谦损居家。中正存诚。推德于人。引咎向
己。尊上恤下。给孤济贫。惭愧是怀。慈和
为性。深信因果崇重三宝。精修斋戒建
立塔寺。但希世乐无升出心。贪惜自身恋
着眷属。如此一念名人法界○阿修罗界。
若其念念虽好修善布施斋戒。而多猜嫌狐
疑进退。所修福业多为胜他。见人修善情
多嫉忌。贡高我慢珍己轻人。欲彼归从不
耐谦损。如[玄*鸟]高飞下视。外扬仁义内无
实德。众前谈论引长于我。不循理正不愧
贤能。如此行心是阿修罗法界○饿鬼界。若
其念念无惭无愧。贪求无足悭吝鄙惜。不
施一毛。克削于人裒归于我。见人布施
傍起遮障。见人得利心生热恼。性多谄
曲常起邪见。人前正容屏处放恣。破斋犯
戒恣贪饮食。不信罪福不信因果。不信
三宝不孝所亲。是名饿鬼法界○畜生界。
若其念念耽湎五欲贪多眷属。日增月甚而
无厌足。曲理枉物断不以公。非法取财动
不由义。秖图利己不恻孤贫。明负他财
鲁扈抵突。市易负直公行劫夺。不忠不孝。
无贤无愚。不信因果不信三宝。痴騃无
耻现同畜生。是名畜生法界○地狱界。若
人亲近邪恶友。及性自作恶。起增上心。念
念相续。造上品十恶。谓杀盗婬。妄言绮语两
舌恶骂。贪嗔邪见。及五逆罪。犯四重禁污
梵行人。沽酒醉乱。不思君父师长恩德。横
生热恼挫抑贤能。党比不肖破塔坏寺。
烧毁经像谤毁大乘。断学般若谤无诸
佛。破戒受施。用三宝物。偷僧只物。起于外
道断常诸见。破正因果三世之法。习十二种
恶律仪法(一屠儿。二魁[利-禾+曾]。三养猪。四养鸡。五捕鱼。六猎者。七网鸟。八捕蟒。九咒
龙。十狱卒。十一盗贼。十二为王家捕贼。及养蚕等业)如上等辈死堕阿鼻
大热大寒诸大地狱。是名地狱界
  宗门尊祖议    沙门志磐
如来圣人。以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之道化天
下后世者。谓之佛。佛弟子以次传道为世
宗主者。谓之祖。其实一道尔。故如来之将
息化也。以无上大法付之饮光。饮光任持
二十年。以付庆喜。庆喜持法宣化亦二十
年。以付商那。下而至于十三世曰龙树。
始以文字般若着所证三观之道。曰中观
论。暨译传东夏。于是北齐以宿悟已证立
为观法。以授南岳。南岳承其旨。悟法华
净六根。以授天台。天台始立五时张八教。
用明法华开显之妙。而大畅乎境观之旨。时
则有章安。执笔载为疏论。其道遂大明。法
华天宫继世讲演。嗣其法者唯左溪。左溪
门学。独荆溪能承正统。述诸记以赞祖谟。
则清凉异议为之寝息。以文字广第一义
谛。则莫若兹时之盛。以故世之学者取
龙树至例为九祖以奉清祀。其有由矣。
自荆溪以来。用此道以传授者。则有兴道
(邃师)至行(修师)讲道不绝。会昌多难教卷散亡。正
定妙说高论(外琇竦二法师)三世。唯传止观之论。迨
乎螺溪。法运将泰(寂师)天假吴越(钱忠懿王)求遗书
于海东。于是教籍复还。宝云嗣兴。敷扬二
纪。而四明法智。以佛所生子垂迹海隅。一
家教部毘陵师未记者。悉记之。四种三昧人
所难行者。悉行之。斯慈云之极言也。当是
时有为异说者。如昭圆诸师。世方指为山
外。而法智独擅中兴教观之名。自兴道讫
四明凡八世。所以绍隆正统而显扬大教
者。有在于是。是宜等而上之用陪位于九
祖。以尊大其道为可尔。然则今之宗门列
刹。凡所以讲天台四明之道者。有能起龙
树至法智。通祀为十七祖。以并为之位。诚
有见于后学尊祖重道之心也。谨议

佛祖统纪卷第五十(终)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703
铜币
625
威望
175
贡献值
7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0-11
                 佛祖统纪(54卷)---佛祖统纪卷第五十四

                      宋咸涥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历代会要志第十九之四

三教出兴  三教厄运  三教訞伪
 三教谈论  僧道角法  僧先道后
 内律分财  僧制治罚  僧籍免丁
 赐諡封塔  褒恤终亡  临终瑞相
 君臣慢法  韩欧排佛  化胡伪经
 事魔邪党  毁法恶报
  三教出兴 释 道 儒
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四月八日。佛从母夫人
右胁而出。自行七步。举右手而言曰。天上
天下唯我独尊○四月八日。五色光气入贯
紫微。太史苏由曰。有大圣人生于西方
(佛生在老子前三百四十五年)○穆王五十三年(壬申)二月十五日。
佛在俱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入般涅槃○二
月十五日。西方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贯。山川
震动。太史扈多曰。西方圣人终亡之相○穆
王时。文殊目连西来化王。于终南山造三
会道场。王子造迦叶佛像○襄王三年。秦缪
公获石像。由余曰。佛神也
秦始皇四年。西域沙门室利房等十八人持
经至。帝囚之。有丈六金神。破户出之
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讨匈奴。得祭天金
人长丈余。帝列于甘泉宫。焚香礼敬○成帝
鸿嘉二年。刘向校书天禄阁。往往见有佛
经○哀帝元寿元年。景宪使月氏。得浮图
经还○汉明帝永平七年。帝梦金人丈六飞
行殿庭。傅毅曰。西方圣人。其名曰佛。帝乃
遣蔡愔等使西域。于月氏遇摩腾竺法兰。
得佛像梵经。载以白马。达于洛阳(此时三宝具足)
 列子著书称。孔子答商太宰曰。西方之
 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
 不化而自行
 文中子。或问佛。曰圣人也。其教如何。曰
 西方之教也(已上释教出兴)
周定王三年九月十四日。老子生于楚陈郡
(在孔子前五十四年)○简王四年。老子为周守藏吏。十
三年为柱下史○敬王元年。入函谷关。为
尹令着道德经。西之流沙。汉灵帝光和二
年。老君降天台山。以大洞灵宝经并三籙感
应篇。授仙人葛玄。北魏太武延和二年。嵩
山道士寇谦之遇太上老君。命为天师。又
遇老子玄孙李普文。授图籙真经
唐高宗干封元年。幸毫谒老君。上尊号曰
玄元皇帝。圣母曰先天太后○玄宗开元二
十九年。上梦玄元皇帝遣使得其像置兴
庆宫。命画真容置诸郡开元观。诏诸郡立
玄元皇帝庙○天宝元年。老君降丹凤门。令
田同秀奏。往尹令旧宅掘取金匮灵符以
镇国。改元天宝○二年。上老君号曰大圣
祖玄元皇帝○七载。上老君号曰圣祖大道
玄元皇帝○十三载。上老君号曰大圣祖高
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僖宗。诏成都
老君玄中观。改名青羊宫。近宫田地多植
葱蒜。臭秽熏蒸。赐钱买归靖庐(已上道教出兴)
周灵王二十一年十一月庚子。孔子生鲁陬
邑○景王十年。孔子朝周。问礼于老子○
敬王十九年。为鲁中都宰。二十一年为司
空。二十二年为大司寇。诛少正卯堕三都。
鲁定公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遂适
卫。三十六年自卫反鲁。删诗定书系周
易作春秋。以曾参孝为作孝经。三十九年。
哀公西狩获麟。孔子伤麟出非时。遂绝笔
于春秋。四十一年四月乙丑孔子卒。葬泗水
上。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汉
平帝元始元年追諡孔子褒成宣尼公
宋孝武孝建元年。诏建孔子庙
梁武帝天监四年。诏天下立孔子庙
北魏孝文太和三年。諡孔子为文宣公
唐太宗正观十一年。旧制释奠。以周公为
先圣。孔子为先师。至是房玄龄建议。请以
孔子为先圣。颜子为先师陪飨。诏可○高
宗幸鲁。祠孔子追封太师○武后。追諡孔
子隆道公○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追諡孔子
为文宣王。南向坐。弟子封公侯伯
宋真宗祥符元年。幸曲阜谒孔子庙。特拜
加諡玄圣文宣王。五年避圣祖讳。改至圣
文宣王○仁宗敕赐兖州先圣庙飞帛御书
殿额祭文○神宗封孟子邹国公。陪飨文宣
王庙○哲宗赐先圣庙田百顷。幸国子监。
诣文宣王殿行释奠礼。一献再拜○徽宗崇
宁三年。以王安石陪飨文宣王庙。五年诏
文宣王冕十二旒。服九章。政和元年。敕先圣
庙用二十四戟。赐礼器大成新乐○钦宗敕
毁王安石陪飨(已上儒教出兴)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敕两京诸郡立齐太公
庙○肃宗上元元年。追封太公为武成王。
祭典同文宣王
宋真宗祥符元年。封太公昭烈武成王○哲
宗幸武成王庙肃揖(附于儒教)
  三教厄运 儒 道 释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请以诗书百家
语杂烧之有偶语诗书者弃市。三十五年
以诸生诽谤。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人。阬之
咸阳
汉桓帝延熹八年。宦官告司隶校尉李膺交
结生徒。诏捕党人。辞及二百余人。皆天下
名贤。久之赦党人禁锢终身
灵帝建宁元年。宦官杀太傅陈蕃大将军窦
武。捕宗亲宾客悉诛之。李膺诣狱。考死党
人。死者百余人。天下儒学有行死徙废禁。
六七百人
唐景宗天佑二年。朱全忠入长安。聚宰相裴
枢朝士三十余人杀之。投尸于河
宋哲宗绍圣三年。诏文彦博三十七人。为元
佑党人。徽宗崇宁三年。置元佑党籍。司马光
三百九人。刻石文德殿门。五年彗出西方。
诏毁文德殿党籍(已上儒教)
汉明帝永平十四年。道士褚善信等。请与西
竺摩腾角法不胜。费叔才自感而死。吕惠通
等六百二十人。并令出家
梁武帝天监二年。率群臣士庶发菩提心。
永弃道教。十六年。敕废天下道观。道士皆
反俗。北齐文宣天保六年。道士请与释角法
不胜。诏道士并从剃度。自是齐境并无道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并罢释道二教(已上道教)
晋安帝隆安二年。桓玄辅政。诏沙汰僧尼。庐
山远法师上书力辨遂寝
陈后主至德三年。朝议令僧尼无业者皆休
道。智禅师即停搜简
北魏太武太平真君七年。帝信司徒崔浩说。
案诛天下沙门。焚毁经像。后崔浩以罪腰
斩族诛。帝为常侍宗爱所[弑-术+木]。文成即位。大
复佛法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帝信卫元嵩说。并罢释
道二教。并令还俗。宣帝即位。诏复佛法○
静帝大定元年。诏复释道二教。杜祈入冥。
见周武在铁狱受苦
隋文帝。诏周朝废寺咸与修营。户口出钱建
立经像○炀帝大业五年。诏僧徒无德业者
并令罢道。智者弟子大志上表。然臂乞兴
三宝。诏竟不行
唐高祖武德九年。太史令傅奕乞废佛法。凡
七上疏。诏僧道戒行亏阙者悉令罢道。月余
停前沙汰。奕恶病死。有人入冥。闻已付越
州泥黎○玄宗开元二年。宰相姚崇奏。沙汰
僧尼伪滥者万二千人。并令还俗。禁度僧
建寺铸佛写经○开元十五年。敕天下村坊
佛堂小者。并拆除之。功德移入近寺。公私
望风。凡大屋大像亦被残毁○文宗太和九
年。翰林李训请。沙汰僧尼毁大内灵像。夜
大风坏殿屋城门。帝惧敕停沙汰○武宗会
昌五年。用道士赵归真宰相李德裕谋。毁拆
天下寺院。僧尼归俗者二十六万人。长安人
夜见穆王[蒙-卄]吏云。李炎夺寿去位。宣宗即
位。捕赵归真等十三人诛之。李德裕贬死
崖州
周世宗显德七年。敕民间铜像输官铸钱。
废寺院三千三百所。不许私度僧尼。有武
将周百胜。入冥见世宗卧铁床受罪。本朝
太祖。大复佛法
宋徽宗。诏释氏水陆道场。不当设三清等
位。天帝不应与鬼神同列。道法师曰。毁佛
之祸兆于此矣○宣和元年。用道士林灵素
言。诏改佛服天尊服。僧尼巾冠执简称德
士。高僧日华严等不奉诏。开封尹盛章捕
七人杖杀之。左街永道法师上书谏。上怒
流道州。台臣言。灵素妄议迁都改除释教。
上寤放死温州。二年诏大复僧尼○高宗绍
兴十二年。詹叔义上表。乞住卖度牒。十五
年。敕僧道纳免丁钱侍郎吴秉信请卖度
牒被论而出。灵隐道昌禅师乞行度牒不
报。侍郎吴子才乞行度牒。罢归田里。二十
年。大敛民间铜器寺观佛像锺磬。并令置
籍。每斤收算二十
○文中子曰。诗书盛而秦世灭非仲尼之罪
也。虚玄长而晋室乱非老庄之罪也。斋戒修
而梁国亡非释迦之罪也(已上释教)
  三教訞伪 儒 道 释
秦李斯初学于荀卿。及为秦相。请以诗书
百家语。诣守尉杂烧之
汉灵帝中平初。钜鹿张角事黄老。以符水
疗病。号太平道。十余年间众数十万。时号
黄巾贼。皇甫嵩讨平之。北魏孝庄时。冀州沙
门法庆渤海李归伯。率乡人为乱。自号大
乘佛。斩害僧尼焚烧经卷。元遥讨破之
唐武后。有女人自称圣菩萨。召见。时大安
禅师至。问曰。闻汝善观心。我心何在。三问
皆验。师复问之。女辞屈。变作牝狐。下阶而

  三教谈论
宋明帝。幸庄严寺。观三教谈论
唐高祖。幸国学。命博士徐旷沙门惠乘道士
刘进善讲说○太宗诏祭酒孔颖达沙门惠
净道士蔡晃。入弘文谈论三教 德宗圣
节敕给事中徐岳沙门覃延道士葛参成。讲
论三教 敕沙门端甫。入内殿与儒道论

敬宗。敕沙门道士四百人。于大明宫谈论设
斋○文宗圣节。诏秘书监白居易沙门义林
道士杨弘元。谈论三教○宣宗敕谏议李贻
孙国师知玄同道士。谈论三教
  僧道角法
汉明帝。五岳八山道士。乞与西竺摩腾竺法
兰焚经角法不胜。吕惠通等并令出家
宋明帝。逸士顾欢作夷夏论。意党道教。同
徒袁粲为论以驳之。谓孔老教俗。释氏出
世。常侍何镇之亦以书抵欢言。道家经籍简

陈宣帝。南岳思禅师降伏道士欧阳正则十
四人。敕贷罪给事僧众(云云)
北齐文宣。道士陆修静等乞与释氏角法不
胜。并令剃度。不从者杀四人
北周武帝。诏群臣沙门道士。于内殿博议
三教。法猛法师立论理胜。司隶大夫甄鸾上
笑道论三十六篇。隋客问三教优劣。李士谦
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
唐高宗。诏沙门义褒等。入宫谈论。道士李荣
理屈语塞。令黄门引荣退席○玄宗。道士
吴筠造论毁释氏。浙西观察使陈少游请神
邕法师。面决邪正。筠竟败北○代宗。沙门崇
惠与道士角法告胜。赐紫衣
  僧先道后
宋明帝。顾欢作论。以佛道二教。齐乎达化
北齐魏收。撰魏书作佛老志
唐太宗诏。老子李姓是朕之祖。名位宜在佛
先。沙门智实诣阙申理。不许○上谓弘福寺
主道懿曰。佛老尊卑通人自鉴朕宗○柱下
故先老子。凡有功德佥向释门。太原旧第
亦以奉佛。未尝创道观也(云云)○高宗。敕
道士隶宗正寺。班在诸王次○武后。敕僧
尼依旧位在道士上
宋太祖。诏令僧道每当朝集。僧先道后。并
立殿廷。僧东道西。若遇郊天。道左僧右(宁僧统僧
史略)○徽宗。敕道士位居僧上○高宗。庐山道
法师申[利-禾+荅]都省。崇观之后道士叨视资品。林
灵素辈视两府者甚众。遂令道士[冒-目+月]居僧
上。靖康建炎。道士视官已行追毁。而国忌行
香寺院众会犹敢傲然居上。今欲复正祖宗
旧制(云云)。续据太常寺。称因革礼。肆赦故
事。道左僧右。嘉佑编敕绍兴新书。并以僧道
寺观立文。政和条内。道在僧上。并已删去。
寻蒙朝旨。应行香立班诸处聚会。并依祖宗
成法。以僧居左○绍兴十三年。临安府道
正刘若谦申省乞道士位僧上。都僧正善
逵。乞检准绍兴三年。都省批送法道法师
状。继蒙朝旨。依祖宗旧制以僧在上。告
示刘若谦取知委
  内律分财
唐德宗。敕亡僧资财旧例送终之余分。及一
众比来因事官收。并缘扰害。令仰依旧。一
准律文分财法。官司仍前拘收者。以违制

  僧制治罚
梁武帝。制僧尼犯过。依佛律行罚
北魏僧犯杀人。依俗格断。余犯付昭玄都
统。以内律判之
唐太宗。诏僧徒有过准内律明为条制。诏
颁遗教经。付京官刺史。僧尼业行与经不
同者。公私劝勉○高宗。奘法师奏二事。一
者正观以老子位在佛上。二者僧道有过
同俗推勘亏辱法门。上曰。僧用俗法即遣
停罢○玄宗诏。僧尼有过一依佛律处分。
州县不得擅行决罚○代宗诏。天下官司
毋得捶辱僧尼
宋真宗。诏僧道有犯公罪。听用赎法。敕品
官无故毁辱僧尼。口称秃字者。勒停见任。
庶民流千里
宣和八年。吴国公主敬重空门。敕品官庶
民如有毁辱僧尼骂称秃字者。照祥符三
年指挥施行○孝宗干道元年。郑国公主出
家。敕品官庶民有毁辱僧尼骂称秃字
者。依祥符宣和敕旨。品官勒停。庶民流千
里。仰天下州军遍榜晓谕。应僧尼过犯。官
司不得擅理。须奏取指挥施行
  僧籍免丁
唐武后延载元年。敕僧尼旧隶司宾(即鸿胪寺)今
改隶祠部○玄宗开元十七年。诏天下僧尼。
三岁一造籍○二十四年。敕僧尼隶鸿胪寺。
明年仍旧隶祠部。道士隶宗正寺。以李宗
也○天宝六载。敕僧尼属两街功德使。始令
祠部给牒用绫素○德宗建中三年敕僧尼
事故。三纲申州纳符。告注毁。在京于祠
部纳告○宪宗元和二年。诏僧道隶左右街
功德使○文宗。太和五年。敕州郡造僧尼

梁太祖开平元年。敕僧尼改属祠部
晋天福二年。以杨光远为天下功德使。凡
寺院皆属焉
宋太祖。敕僧道隶功德使。出家求度策试经
业。关祠部给牒○高宗绍兴十五年。敕天下
僧道。始令纳丁钱。自十千至一千三百凡
九等。谓之清闲钱。年六十已上及残疾者免
  赐諡封塔
晋孝武。潜法师亡。诏赐钱建塔
唐太宗。化度寺僧邕亡。上敬悼赐帛。敕李
百药撰碑。欧阳询书○中宗。神秀国师亡。
赐諡大通○玄宗。金刚智三藏亡。赐諡灌
顶○清源思禅师追諡弘济禅师归真之塔
○南岳让禅师亡。諡大慧禅师最胜轮之塔
○宪宗。敕曹溪六祖諡大鉴禅师灵照之塔。
柳宗元撰碑○穆宗。汾阳业禅师赐諡大达
国师○宣宗。敕重建东林寺。追諡远法师
曰辩觉○沩山佑禅师亡。赐諡大圆○黄檗
运禅师亡。赐諡断际○懿宗。德山鉴禅师亡。
赐諡见性○临济玄禅师亡。赐諡惠照○
洞山玠禅师亡。赐諡悟本○追諡南山宣律
曰澄照○赵州谂禅师亡。諡真际○云居
膺禅师亡。諡弘觉○曹山寂禅亡。諡元证
唐庄宗。问道于三圣惠然。及亡諡广济太
师通寂之塔
宋太祖。永明寿禅师亡。赐諡智觉○太宗。
追諡东林远法师曰圆悟。西林永法师曰
觉寂○明教大师天息灾亡。諡惠辩○传教
大师法贤亡。諡玄觉○徽宗。崇宁元年。赦
书节文。天下名德未有諡号者。仰所属以
闻。唐宣律师赐諡法海。慈云式法师諡法
宝。南屏臻法师諡实相。孤山圆法师諡法
惠○摩腾三藏諡启道圆通法师。竺法兰諡
开教总持法师。傅大士等空绍觉大士。李长
者显教妙严长者○高宗。天童觉禅师亡。諡
宏智塔曰妙光○径山杲禅师亡。諡普觉
塔曰宝光。语录入藏○光宗。惠光讷法师
亡。諡宗广慈塔曰普照
  褒恤终亡
宋文帝。惠严法师亡。诏赐钱五万布五十疋
齐武帝。僧远法师亡。帝致书慰弟子法献
隋文帝。昙延法师亡。帝辍视朝。敕王公往

唐太宗。僧邕法师亡。赐帛。敕李百药撰碑。
欧阳询书○玄琬法师亡。遗表僧有过乞以
内律治之。上嘉纳。遣皇太子临吊。敕给葬

高宗。奘法师亡。帝哭之恸。废朝五日。敕用
金棺银椁。五诏褒恤○文宗。清凉国师澄观
亡。上辍视朝三日。重臣缟素。敕葬终南山
石室。敕宰相裴休撰碑
宋真宗。天息灾三藏亡。敕有司具礼送终○
法贤三藏亡。敕送终如天息灾礼
  临终瑞相
宋仁宗。天钵元禅师别文彦博曰。入灭去焚
龛烟白。彦博手执流离瓶。烟入瓶中舍利
填满○神宗。明教嵩禅师亡。火浴鼻舌眼睛
耳豪数珠五物不坏○欧阳修居潁上屏酒
殽。临终借华严经。读至八卷而化○文与
可谓崔公度曰。经言。不妄语舌覆面上。即
吐舌至眉。三摺之后。沐浴冠带。正坐而化
○赵抃从重元禅师问心要。闻辟历声豁
然大省。是年有大星殒于庭。趺坐而化○
徽宗。苏轼卒于毘陵。钱济明问曰。公平生学
佛如何。轼曰。此语亦不受。遂化○高宗。韦
太后建延祥观。迁圆法师于马脑坡。陶器
舍利无算○孝宗。参政钱端礼问道于元禅
师。微疾谓机禅师曰。地水火风暂时凑泊。
遂敛目而化
  君臣慢法
周襄王。秦缪公获石像弃马坊中。梦天帝
责诫。以问由余。往视像曰佛神也
魏吴主孙皓。得金像灌以不洁。俄得肿
疾。请康僧会受戒疾愈
齐东昏侯。取瓦官玉像。为潘贵妃作钗钏
唐高宗。奘法师译因明论。尚药吕才作解毁
之。有旨令公卿领才。就法师礼悔○宣
宗。京城进士孙樵。上书言。武宗发二十七万
僧。陛下奈何兴之于已废之后。帝怒不纳
宋太祖。河南进士李蔼。造灭邪集以毁佛。
窃藏经以为衾。事闻。敕流沙门岛○徽宗。
敕左街道楷赐紫衣师号。楷表辞。上怒流淄
州○筠州惠洪坐交张商英流崖州○诏
改佛法。永道上书谏。上怒流道州○高宗。
宰相秦桧。以径山宗杲为张九成党流衡

  韩欧排佛
唐宪宗。迎凤翔佛骨入禁中。刑部侍郎韩
愈上表。谏曰。佛本夷狄之人。身死已久。枯朽
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以入宫禁。乞以此骨
付之水火。永绝根本。帝大怒贬潮州刺史。
愈至潮闻大颠禅师名。请入郡问道。留旬
日。尚书孟简闻愈与大颠游。以书嘉之。愈
答书称。大颠颇聪明识道理。远地无可与
语。故自山召至州郭。留数十日。实能外形
骸不为事物侵乱。非崇信其法求福田
利益也。简复报之曰。释氏之教。大明善恶
之异路。覈天下神道报应之征。为广其道。
奈何韩君以愚人下俚翁妪之情。见待之耶
(云云)。柳宗元送浮图浩初序。退之好儒未
能过杨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
浮图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僻险贼耶。曰
以其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
友恶来盗跖。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
名求实者矣(云云)○韩退之作原道云。举
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
胥而为夷也。然则如之何其可也。曰人其
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亦庶乎其可也○女拏圹文云。愈为少秋
官言。佛夷鬼。其法乱治可一扫去(云云)
 王荆公非韩云。人有乐孟子之距杨墨。
 而以斥佛老为己功。庄子所谓夏虫者。
 斯人之谓乎(云云)
 苏子瞻非韩云。退之于圣人之道知好
 其名而未乐其实。其论至于理而不精。
 往往自叛其说而不知(云云)
 西蜀龙先生。作非韩百篇(云云)
 明教嵩禅师。作非韩三十篇(云云)
 祖印讷禅师。与欧阳公。论退之排佛老
 (见通塞志十二卷)
宋仁宗。谏议欧阳修着本论。谓佛法为中
国患。又曰。今佛之法可谓奸邪。又曰。千年
佛老贼中国(云云)修左迁滁州。将归庐陵。
游庐山谒祖印讷禅师。与之论道。肃然心
服。平时排佛为之内销。祖印谓曰。退之倡
排佛老。足下今又和之。将使后世好名之士
援韩氏欧阳氏以为法。岂不为盛德之累。
足下所著本论。孜孜以毁佛为务。以蒐狩
丧祭乡饮之礼。为胜佛之本。是犹退之原道
实未知道。修大惊赧。师复为说悟心之旨。
自此颇有省发。及入参大政。每誉于公卿
之前。岁时书问未尝绝。出知扬州。高丽遣
使问魏武注孙三处要义阙注。诏问修。不
知答。饰使者往问祖印。师曰。兵者机密之
事。不可以示人。使反命。以其言应诏
 欧阳外传云。欧子撰新唐书。如高僧玄奘
 神秀诸传及正观为战士建寺之文。并与
 削去。司马君实云。永叔不喜佛。旧唐史
 有涉其事者必去之。因曰。驾性命道德
 之空言者。韩文也。泯治乱成败之实效
 者。新书也○孝宗御制原道论云。朕观韩
 愈原道论。徒文繁而理迂耳(云云)
  化胡伪经
晋成帝。道士王符伪撰老子化胡经。堕地
狱受苦
北魏孝昭。道士姜斌引开天经说。老子西入
化胡。以佛为侍者。沙门昙谟最言。佛生昭
王时。后三百四十五年。定王时老子始生。太
尉萧综劾奏。开天伪经。罪当惑众诏流斌
马邑
唐高宗。诏议老子化胡经。沙门法明曰。既
无翻译朝代。岂非伪造。乃敕令搜聚伪本
一处禁弃○武后。沙门惠澄。乞依前朝毁
化胡经。敕八学士议○中宗。敕毁化胡经
及画壁变相。违者科罪
  事魔邪党
末尼火祆(火烟反)者。初波斯国有苏鲁支。行
火祆教。弟子来化中国。唐正观五年。其徒穆
护何禄诣阙进祆教。敕京师建大秦寺○武
后延载元年。波斯国拂多诞持二宗经伪
教来朝○玄宗开元二十年敕末尼本是邪
见。妄称佛教。既为西胡师法。其徒自行。不
须科罚○天宝四年敕两京诸郡有波斯
寺者。并改名大秦○大历三年敕回纥及
荆扬等州。奉末尼各建大云光明寺。六年
回纥。请荆扬洪越等州置摩邪寺。其徒白衣
白冠○会昌三年。敕天下末尼寺并废。京城
女末尼七十二人皆死。在回纥者流之诸
道。五年敕。大秦穆护火祆等二千人。并勒还
俗○梁贞明六年。陈州末尼反立母乙为天
子。朝廷发兵禽斩之。其徒以不茹荤饮酒。
夜聚婬秽。画魔王踞坐佛为洗足。云佛止大
乘。我乃上上乘
白云莱者。徽宗大观间。西京宝应寺僧孔清
觉居杭之白云菴。立四果十地造论数篇。
教于流俗。亦曰十地莱。觉海愚禅师辨之。
有司流恩州。嘉泰二年。白云菴沈智元自称
道民。进状乞额。臣寮言。道民者吃菜事魔。
所谓奸民者也。既非僧道童行。自植党与
千百为群。挟持祆教聋瞽愚俗。或以修
桥砌路敛率民财。创立私菴为逋逃渊薮。
乞将智元长流远地。拆除菴宇以为传习
魔法之戒。奏可
白莲菜者。高宗绍兴初。吴郡延祥院僧弟子
元。依仿天台出圆融四土图。晨朝礼忏文。
偈歌四句。佛念五声劝男女修净业。戒护
生为尤谨。称为白莲导师。有以事魔论
于有司者。流之江州。其徒展转相教。至今
为盛
 良渚曰。此三者皆假名佛教以诳愚俗。
 犹五行之有沴气也。今摩尼尚扇于三
 山。而白莲白云处处有习之者。大氐不
 事荤酒。故易于裕足。而不杀物命。故
 近于为善。愚民无知皆乐趋之。故其党
 不劝而自盛。甚至第宅姬妾。为魔女所
 诱入其众中。以修忏念佛为名。而实通
 奸秽。有识士夫宜加禁止
  毁法恶报
魏高贵乡公。罽宾国王害师子尊者。白乳涌
高数尺。王臂寻堕。七日命终
晋安帝。昙无谶在凉译经。后西归。凉王遣
人刺于路。王见神人以剑刺之。遂卒
宋沙门惠琳着黑白论。与佛理相违。后感
疾肤肉糜烂竟死。时以为叛教之报○简静
寺尼用书经绢为儿衣。身疮白虫。号叫而

梁武帝。沙门智棱值寇还俗。道士孟悉达劝
为黄冠。引佛教润色诸道经。暮年为道士
讲西升经。忽失音舌卷。于座委顿而死○望
蔡令。杀牛饮啖。卧佛堂上。白癞病死
宋真宗。慈照聪禅师。郡守笞之。师。曰教他平
地起骨堆。守全家死○神宗。王安石子雱资
性险恶。既亡荷铁枷告父。安石请以江宁
园庐为僧寺(即半山寺)○徽宗宣和废佛法。杨
戬议废太平兴国寺。瘗佛像于殿基。已而戬
病胸腹溃裂而死。○诏天下建神霄宫。太
平州将拆承天寺。主议者石仪曹一子。为金
甲神纳于火曰。石某绝嗣

佛祖统纪卷第五十四(终)

   刊板后记
 咸淳元年乙丑寓东湖月波山。始饬工刊
 统纪。至六年庚午冬。忽感喘嗽之疾。家
 林法眷棹船见邀。遂以十二月二十一日
 归于福泉之故庐。是时尚有会要志四卷
 未能刊。于是乘病写本。俾刊人毕其功。
 秋七月锓事既备。拟辨纸印造万部为最
 初流通。尝计之刊板所费将万券。而印
 造之本逾二十万券。非高明识鉴有大财
 力者。则不能济。当愿 佛祖圣贤冥密
 劝化当朝居位 王公大人。知有法门。共
 相激发。或一出己力。或转化群贤。特辍
 余赀建立纸本。使统纪一书布散寰海。是
 亦助 国行化之大端也。磐卧病日久。恐
 一旦怛化此志不申。故略述始终。尚祈
 后贤之克继胜业者。维 佛维 祖宜当
 佑之以道
  咸淳辛未端午日    志磐 书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703
铜币
625
威望
175
贡献值
7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0-11
                         佛祖统纪(54卷)---佛祖统纪卷第五十三


                             宋咸涥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历代会要志第十九之三

 北天佛牙  鄮山舍利  凤翔佛骨
 陈留佛指  瑞像应世  圣贤出化
 立坛受戒  设像置经  建寺造塔
 西天求法  东土译经  经目僧数
 天台传教  禅苑传灯  律宗垂范
 神尼异行  名山胜迹  圣教感通
 持诵功深  西游乐国
  北天佛牙
唐高宗。宣律师在西明寺行道。北天王太子
以佛牙上于师○代宗。敕问文纲律师。亲
传先师宣律师释迦佛牙。宜诣右门进上。
副朕瞻礼
宋太宗。建启圣禅寺。奉优填圣瑞像释迦
佛牙。大祖亲缄银塔中。初太祖疑佛牙非
真。取自洛以火煆之。色不变。遂制发愿
文。太宗复验以火。亲制偈赞。真宗迎供瞻
礼。神光洞发。遂制赞。仁宗以三朝敬事。迎
置禁中。于穴中得一舍利。因为制赞。庆历
三年久旱。迎佛牙入内殿祈祷。须臾雨大
注。复制发愿文○英宗敕大相国寺造三
朝御制佛牙赞碑。学士王珪撰文○徽宗敕
迎三朝御赞佛牙入内供养。隔水晶匣舍
利出如雨。因为制赞
  鄮山舍利
周厉王。佛灭后百年。中天竺阿育王。取释
迦舍利作八万四千宝塔。敕鬼神于阎浮
提城邑。满一亿家为立一塔
汉明帝问摩腾曰。白马寺东有光怪。民呼
圣冢。腾曰。昔阿育王藏舍利八万四千塔。震
旦之境有十九处。此其一也。帝俱往礼拜。诏
造塔其上。九层二百尺
晋武帝。刘萨诃入地狱。见观音大士谓曰。
可往洛阳(圣[冢-豖+(一/豖)]舍利)临淄建邺(建康长干塔)鄮阴(今育王山舍利)
成都五处有阿育王塔。顶礼悔罪。既苏出家
名惠达。至鄮县乌石山闻钟声。斲土求
之。得舍利宝塔。飞至一山。乃即其地建刹
奉塔(今阿育王山舍利殿。即其处也)○安帝敕鄮山造塔亭禅
室。度二七僧住持守护
宋文帝。遣僧道佑广兴创建。凿基得大石
函。颇黎锺。金合银罂。安三法身舍利
梁武帝。敕造木浮图。堂殿房廊。赐额阿育
王寺○岳阳王萧[祭-示+言]。修木浮图为五层。铸
金铜像五百躯
陈宣帝。遥敬宝塔。度二七僧
唐中宗。敬仰宝塔。敕送供施。委沙门栖旷
如法香火○国清智晞至寺礼八万四千拜。
忽感紫文印右臂。终身不没○肃宗内供奉
子璘母亡。岳神令往鄮山礼塔。可免母罪。
璘至寺礼至四万拜。母现身塔前曰。吾承
汝力已生忉利○宣宗。四明道俗八千人。
于育王寺供舍利塔。天花纷坠放五色光
○懿宗。观察使杨严奏舍利宝塔灵异。敕度
三十七僧。严奉香火
梁末帝。吴越王钱鏐遣弟铧。往迎育王山舍
利塔。夜放光明。浙江如昼
周世宗。敕翰林承旨陶毂。入寺礼敬。见舍
利红色
宋太宗。吴越王入朝。僧统赞宁奉释迦舍利
塔。入见滋福殿○高宗。亲洒宸翰赐佛顶
光明之塔○孝宗遣内侍李裕文。至育王
山迎佛舍利塔。诣行在所奉安观堂。焚
香瞻礼。见塔上有月轮相及水晶珠。皇太
子请至东宫瞻礼。见相轮累累然如水晶
珠。上书妙胜之殿。以安塔所○皇子魏王
来镇四明。往寺瞻礼宝塔。见豪光青赤交
眩。因造金塔奉安舍利塔。于中作赞四
章。刻于塔之四旁○寺东一里有圣井灵
鳗。欲出则有二红蟹若前躯者。钱武肃王
迎塔至钱唐。梦一菩萨首戴结缦华冠。两
掖挟蟹云。是育王圣井灵鳗。来护塔耳(已上并见
宁僧统所作舍利塔传灵鳗传)
  凤翔佛骨
唐高宗。诏迎岐州法门寺护国真身塔释迦
佛指骨。至洛阳大内供养。皇后以金函九
重。命宣律师送还岐山○肃宗。诏迎法门
寺佛骨。至禁中礼敬。传至诸寺瞻礼○德
宗。诏迎法门寺佛骨。入禁中礼敬。历送京
城十寺。世传三十年当一开。则岁丰人安。韩
愈上表谏。贬潮州○文宗。岐山法门寺佛
骨塔。庆云见
懿宗。诏迎佛骨。三百里间车马不绝。公私
音乐。仪卫之盛。过于南郊。上降楼迎拜
  陈留佛指
宋仁宗。敕迎陈留佛指入内。试以烈火击
以金锤。了无所损。俄而舍利流出。乃制发
愿文送还本寺。初是有梵僧来陈留阐教
寺。施天竺佛指。瑞光屡发○徽宗。方士盛
言。陈留佛指乃海狗骨。诏取验之火焚铁捶
十余日。色不变。乃加礼送还
  瑞像应世
晋愍帝。吴朱膺于松江得二石像。铭曰维
卫佛。迦叶佛。迎至通玄。后渔者得二石钵。
见佛像在钵际。遂送寺中○明帝。海上网
得文殊金像。陶侃迎至江州溺水中。后远
法师起东林神运阁。至江祷之得其像
成帝。高悝望江浦五色光。得金像置长干
寺。后网得铜华趺。梵书云。阿育王第四女造
○孝武。沙门昙翼见江陵城北五色光。得一
铜像。题云阿育王造
宋高祖。司徒王谧见东掖门地有光得金
佛。高七尺二寸○文帝都人孙彦曾妾王惠
称。见江浦有光。得金佛一躯○孝武。卢陵
太守周湛进金像高九尺三寸。言僧法均至
三曲江。见光浮水面。因获此像
梁武帝。梦释迦檀像入国。乃遣郝骞等西
行求像至舍卫国。天监十年负像东还。帝
率百僚迎入太极殿○西天沙门自图形
于吴中灵岩寺。像夜起行道。梵僧云。是智
积菩萨
唐宣宗。会昌毁寺。二僧负东林文殊像藏
锦绣谷峰顶寺。复访像不获。忽圆光涌于
空表。自是峰顶天池常见圣灯百千文殊出

宋太宗。陆泽人王绪。见白兔逐之入穴。见
石佛五十身。敕就邑寺奉之○通利军建
城掘地得大石佛十身。诏建淳化寺奉
其像○真宗。诏送金栏加沙往罗浮中阁
寺。奉释迦瑞像。此像来自西天○神宗。诏
迎衡州玉塔入京师。阿育王所造第九塔也
○哲宗。袁州仰山舍利石塔。自然出现○袁
州木平山舍利石塔出现。夏旱。太守王古祷
于木平塔。白衣大士出现。复往仰山塔。泗州
大士维摩居士出现○袁州东山罗汉像出现
○徽宗。金州奏。获石罗汉大放光明
  圣贤出化
室利房。秦始皇时自西域齎佛经来化。帝
以异俗囚之(云云)○摩腾竺法兰。汉明帝时。
以白马驮经自天竺来(后人有经来白马寺之句)○宋真
宗。瞻摩腾真身制赞○康僧会。魏齐王时。
自西域至吴(后人有僧到赤乌年之句)唐高宗时(云云)○只
域。晋武帝。自西域至洛阳○佛图澄。晋怀
帝时。自西竺至洛阳。石勒奉之○单道开。
晋穆帝时○杯渡。宋文帝时○志公观音化
身。始宋明帝十一年终梁武天监十三年○
达磨观音化身。梁武大通元年。自南天竺来
○北魏文帝大统元年。自梁入魏○傅大士
弥勒化身。出婺州乌伤县。梁武帝中大通
六年(云云)大同元年(云云)○陈文帝。天嘉二
年(云云)○宣帝。大建年间(云云)○陆法和。
梁武太清(云云)○北齐天保(云云)○稠禅师。
北齐天保(云云)○法喜。隋炀帝(云云)○丰干
弥陀化现。寒山文殊化现。拾得普贤化现。唐
太宗正观七年(云云)○杜顺文殊化现。唐正
观年(云云)○宝掌。高宗显庆○万回观音化
身。高宗咸亨○中宗神龙○睿宗景云○泗
州观音化身。中宗神龙○代宗大历○僖宗
四年○宋太宗。僧伽塔放光○真宗。諡普照
明觉大师○徽宗。京师大水。僧伽立空中。
旁侍慧岸木叉。一白衣跪于前。既而水退
○一行。玄宗开元三年九年○万山李长者。
玄宗开元七年○宋哲宗。张商英至万山昭
化院。得华严决疑论○无畏。玄宗开元四年
○宋真宗。瞻无畏塔制赞○金刚智。玄宗开
元七年○不空。玄宗开元八年○韦老师。玄
宗开元八年○马郎妇。宪宗元和。普贤化身
○随洪大圣。文宗太和○宋仁宗。祈雨加封
○草衣。德宗建中○嬾残。德宗贞元○傅大
士。宣宗曾志愿开塔○晋少帝。吴越王问塔
○湘山无量寿。懿宗八年。湘山全真禅师阿
弥陀佛化身○龟洋二真身。僖宗三年。泉
州无了禅师及弟子惠忠二塔○[暇-日+鱼]子。昭宗
天复○岳林布袋弥勒化现。五代梁○道贤。
五代唐○扣冰古佛。五代唐○麻衣。周太祖
广顺○宋太祖建隆○娄道者。宋太宗。淳化
蹈宝华佛化身○真宗召见○四世界。娄道
者云。是日光菩萨化身。言法华。宋太宗○
仁宗。默祝请斋○峨眉茂贞。真宗召见○南
安岩主。真宗时。定光佛化身○龟山智悟。
真宗时祈雨断臂。云是五百罗汉中一○戒
香哑女。仁宗时。四明戒香维卫古佛○李士
宁。仁宗时。于洛阳谓卫开曰。戒香哑女是
维卫佛○蔡君谟。病目梦龙树○潘盎。神
宗时。言法华云。是日光佛○赵棠。神宗时。
从潘盎游○佛陀波利。哲宗时。潁州太守苏
轼乞赐塔院额曰光梵
  立坛受戒
汉明帝。司空刘峻等并求出家(此时但受三归)魏齐
王西天昙摩迦罗至洛阳译僧只律立大僧
羯磨受戒○高贵卿公昙摩迦罗乞行受法
戒沙门朱士行为受戒之始(此受具足戒始)
晋康帝。尼净检于本法得戒(此但从比丘尼众受戒)
宋文帝。僧伽跋摩至建康。为沙门惠照等
于船中再受具戒(此开重受戒)○求那跋摩。于
南林寺立戒坛。为僧尼受戒。尼惠果等。于
戒坛依二众重受具戒(十僧十尼为二众)
宁僧统僧史略云。汉度阿潘受三归也。晋
度净检从一众也。二众得戒慧果始也
梁武帝。从约法师受具足戒。太子公卿道
俗。从师受戒者四万八千人(此应受菩萨戒)沙门耆
艾亦重受戒法(此受具足戒)
唐高宗。宣律师于净业寺建石戒坛。为岳
渎沙门再受具戒。撰坛经○代宗。敕大兴
善寺建方等戒坛○穆宗。中书令王智兴。
于泗州建方等戒坛。请遇圣诞度僧○敬
宗。敕两街建方等戒坛。左街安国寺。右街
兴福寺。○宣宗。以会昌沙汰。敕上都荆扬汴
益。立方等戒坛。为僧尼再度者重受戒法
○懿宗。敕两街四寺。各建戒坛度僧
宋太祖。以僧尼无间。敕尼寺置坛受戒。
尼大德主之○真宗。升州崇胜寺。赐名甘露
戒坛○诏京师立奉先甘露戒坛。天下诸路
皆立戒坛。凡七十二所。京师别立大乘戒

  设像置经
周穆王子于沁水石窟造迦叶佛像
秦缪公。造佛铜像
汉桓帝。铸黄金浮图老子像
晋武帝。侍中荀勗。于洛阳造金像十二○
孝武。安法师于檀溪寺造铜像。能自起行。
放光烛天○处士戴逵。自造无量寿佛像
置灵宝寺。[郗-巾+ㄙ]超撮香作礼。勃然烟上○安
帝。江夷托戴顒造观音。夜梦人令改造
弥勒。触手成妙○恭帝。诏瓦官寺铸丈六
金像。放光满寺○宋文帝。徐州造丈六金
佛。有寇难则像身流汗○孝武。路太后于
中兴寺造普贤像
梁武帝。幸同泰寺铸十方佛金铜像
北魏献文。敕为太祖下五帝。铸丈六释迦佛
五躯○孝明。为太后胡氏建永宁寺丈六
金像浮图九层高九十丈。诏诸郡立五级浮
图○孝庄。孟仲晖造夹紵佛。每夜遶座行
道○孝武。于平等寺建浮图设万僧斋。石
佛俯首终日
唐高祖。为太祖下造等身佛三身○太宗
梦虞世南。敕造佛像一躯。以资冥福○高
宗。敕洛阳龙门山镌石龛卢舍那佛高八十
五尺。沙门智运于龙门山凿石佛一万五千
身○武后。敛天下僧尼日一钱。作大像于
白司马阪○玄宗。敕诸郡开元寺。铸皇帝等
身金铜佛像○沙门海通。于嘉州大江凿
石为弥勒佛高三百六十尺。覆阁九层
晋天福。天竺沙门道翊。获奇木造观音像。
持古佛舍利置豪相中。白光焕发○宣徽将
朱崇。掘地得大石佛。舍家为寺○开运初。
敕为高祖写大藏经。奉安明圣寺
汉高祖。上柱国郭令威。立石碑金刚经于
寿春
宋太祖。敕益州雕大藏经板○敕往峨眉
山妆饰佛像○真宗封泰山。诏修众像三
十二身。御制修像记○敕沙门栖演修龙门
山石龛佛一万七千身○哲宗。敕往东林
妆神运五殿佛像○苏轼绘水陆像。作赞
十六篇○苏轼得张氏画十八罗汉为赞。
以授弟辙○高宗。给事中凭楫造大藏经四
十八所
  建寺造塔
周穆王子于鼓山建竹林寺
汉明帝。始造白马寺。雒阳京城内外十寺。白
马寺东造佛舍利塔
魏吴王孙权。武昌造昌乐寺。潘夫人。造惠
宝寺。尚书令阚泽。舍宅为德润寺(今普济寺是)
晋惠帝。会稽诸葛氏造灵宝寺○成帝。尚书
令李邈。以句容宅灵耀寺王羲之庐山寺为
归宗寺○许询建塔四层乏相轮。一朝风
雨轮盘自备○康帝。中书令何充舍宅为建
福寺○哀帝。诏建瓦官寺○废帝。诏为
支遁法师建沃州寺○简文帝。诏为尼道
容建新林寺。敕长干寺造三级塔○孝武
帝。浔阳刺史陶范。舍所居为永法师建西
林寺。九江刺史桓伊。为远法师建东林寺
○荆州牧桓冲。命昙翼法师建东西二寺。
常及万僧
宋高祖。范秦建只洹寺。谢灵运建招提寺
○文帝。为高祖建报恩寺○敕沙门道祜。
往鄮县建浮图三级○沙门昙摩密多。于
鄮县建阿育王塔
齐高帝。沙门玄畅建齐隆寺。感青衣神人遶
山守护○武帝。居士明僧绍。以摄山宅为
栖霞寺
梁武帝。旧宅七夜放光。敕建光宅寺○诏
修长干塔。得琉璃瓶盛舍利爪发○同泰
寺浮图灾。更建十二层浮图○华阳真人陶
弘景。于三茅山建浮图白塔○岳阳王萧
[祭-示+言]镇越州。重修[专*瓦]木二塔。知前身是许询
北魏文成。大复佛法。诏郡县各建浮图一
区○敕建鹿野寺。与禅僧数百习学禅定
○孝文。为太后建报德寺。为罗释法师。
旧居草堂建三级浮图○宣武。洛阳段辉闻
地下锺声得金佛一菩萨二。遂舍宅为寺
○北周。常念寺藏舍利。光明自瓶出。建
浮图奉安之○隋文帝。诏相州战地。为军
士死事者建寺荐福○辛彦之立十五层浮
图。张元神游天上见一堂。天人曰。辛刺史
当居此○诏天下名藩建灵塔。奉藏舍利。
凡百十一塔。灵瑞之迹备在僧传○唐公李
渊。舍宅为清禅寺○诏建禅定寺。召昙迁
法师。集名德百二十人居之○智者禅师
至玉泉。感关王役神兵造寺○真观禅师
于虎林山建天竺寺○炀帝。智者遗言。于
天台山造国清寺
唐高祖。为沙门景晖立胜业寺。为沙门昙
献立慈悲寺。为并州起义立义兴寺○太
宗。诏以皇家旧宅为兴圣寺○诏于建义
以来交兵之处各建寺。破刘武周于汾州
立弘济寺。李百药撰碑(廿七寺云云)○诏以庆善
宫为穆太后建慈德寺。为皇太子承干建
普光寺○诏以洛阳旧宅为天宫寺○诏
为穆太后建弘福寺○皇太子为文德皇
后建慈恩寺○高宗。敕建西明寺大殿十
三所○睿宗。诏以沙门惠云所造汴州建国
寺为大相国寺(帝从相王龙飞故以为名)○玄宗。敕以寝
殿材建安国寺弥勒殿○敕天下诸郡建开
元寺龙兴寺○肃宗。上皇幸成都。沙门英干
施粥救贫馁。愿国运再清。敕建大圣慈寺
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区○尚书右丞王维与
弟缙奉佛。母丧以辋川第为寺○代宗梦
游山寺。翌日琅琊山建刹进图。赐名宝
应寺○帝梦牛首山辟支佛来见。敕山中建
七级浮图○淮西兵马使李重倩。舍宅为佛
经坊赐名宝应○宣宗。敕天下诸寺修治
诸祖师塔○昭宗敕罗什译经处重建草堂

晋曹山有梵僧群集山顶。飞行而去。敕建
荷玉禅寺○宋太祖。吴越王俶。造金铜八万
四千塔。布散国内○太宗。周废龙兴寺为
官仓。寺僧击鼓求复。敕复为寺○赐天下
无名寺额。曰太平兴国。曰干明○敕往五
台造金铜文殊万菩萨像○诏建开圣禅
寺。奉天竺栴檀瑞像释迦佛牙志公真身○
敕往天台山重建寿昌寺。造罗汉像五百
十六身○开宝寺建塔。十一层三十六丈。上
手藏舍利塔。放光照天地○真宗。诏赐金
修峨眉普贤寺○沙门继全自西天还。得
佛舍利建塔扬州○敕江宁府长干寺塔。赐
名圣感○诏并州建资圣院。为将士战亡
追福○仁宗。敕京师建慈化寺。为先帝荐
福○敕再建灵感塔○内侍李允宁奏。以第
宅创十方净因寺。诏琏禅师居之
英宗。敕天下私造寺院。并赐寿圣之额○神
宗。敕开宝寺灵感塔。御篆鸿福圆成之塔○
哲宗。四明延庆沙门介然创十六观堂。陈瓘
为记○徽宗。云居佑禅师作三塔。白云端禅
师建祖堂。洪觉范论之曰。云居白云识度高
远。斯可为天下法○高宗。敕天下州郡立
报恩寺。为徽宗追严○敕西湖北山建天申
万寿圆觉寺○孝宗。赐内帑于上竺建藏
殿○敕赐钱于上竺建十六观堂。内翰楼
钥记○敕于禁中建内观堂。一遵上竺制

  西天求法
魏高贵乡公。沙门朱士。西游于阗得放光
般若
晋安帝。沙门法显。自西域往五天竺得经
像。泛南海而还
宋高祖。昙无竭往西竺。二十年还。扬都译
经○后废帝。沙门法献西游于阗。得提婆
品○梁沙门智宣。往西竺得梵经还
陈宣帝。沙门智圆往西竺。隋文帝时得梵
经还
北魏孝明。遣使者宋云沙门法力。往西天。
得梵经百七十部还
北齐后主。沙门宝暹等往西天。得梵本还
隋文帝。陈朝沙门智周等。西竺求经还
唐太宗。敕李义表王元策使西竺。登耆山
刻碑。纪唐威德○玄奘三藏自西天求经
还。召见。诏撰西域记。○武后。初义净三藏
自南海附舶。往西竺求法。至是将梵本
寄佛逝国。述南海寄归传。求法高僧传○
玄宗。沙门惠日往西天还。召见说法。赐号
慈愍三藏法师○梁太祖。沙门智宣往西竺
求经还。进佛骨梵经。○宋太祖。沙门道圆
游五天竺还。进舍利梵经○沙门行勤等。
应诏往西竺求法。所经诸国并赐诏书。令
遣人前导○沙门建盛自西竺还。进贝叶
梵经○真宗。开封府陈恕言。沙门往西天
取经者。宜察人材○仁宗。沙门怀问乞往
西竺。为今上建塔于佛金刚座侧○沙门
怀问得济永定等自中天竺还。进佛骨舍利
贝叶梵经西天碑十九本
  东土译经
汉明帝。摩腾竺法兰至。始译四十二章经。法
兰又译佛本行经五部○桓帝。支谶译般舟
三昧经等二十一部○灵帝。竺佛朔译道行
般若经。终汉之世。译经三百余部○信士严
佛调。译古维摩经
魏齐王。昙摩迦罗译僧只律。昙无德译四分
戒本
康僧铠译无量寿经○高贵乡公沙门帛延
至洛阳。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沙门朱士行。至于阗得放光般若经
晋武帝。竺法护译正法华涅槃经等○孝武。
鸠摩罗释至秦。译大品般若经○安帝。罗
释在秦。译妙法华经遗教经维摩经大智
度论○昙无谶至凉。译悲华经大般涅槃
经(四十卷)○佛陀耶舍在秦。译四分律○佛陀
跋陀罗。于建康译华严经(六十卷)惠严惠观
笔受
○宋少帝。佛陀释译五分律○文帝。昙摩
密多译普贤行法经。[彊-弓]良耶舍译无量寿佛

齐高帝。昙摩耶舍译无量义经
梁武帝。沙门众善译文殊般若经。帝亲笔受
○真谛译金光明经○简文帝。真谛译起信
论俱舍论
北魏宣武。菩提流支于紫极殿译经。帝亲
笔受
陈文帝。闍那崛多译佛本行经三十二部。学
士费长房笔受
隋文帝。笈多崛多重译法华经(八卷者名添品)
唐太宗。玄奘三藏上新译菩萨藏经显扬圣
教论等○奘法师译瑜伽师地论。敕颁赐
九道总管。御制圣教序○高宗。佛陀多罗
译圆觉经。敕左仆射于志宁。吏部尚书来
济。兼译经润文○诏玄奘三藏译大般若经
六百卷○沙门会宁泛海至诃陵国。遇智
贤对译涅槃后分经二卷○敕三藏日照杜
行顗。共译佛顶尊胜咒。敕不避国讳○武
后。遣使往于阗国迎实叉难陀。至东都。重
译华严经八十卷(此第二次译)○中宗。宰相房融
至南海。遇般刺密谛译首楞严经。融亲笔
受○诏义净三藏译药师七佛经。上亲笔受
○诏菩提流志。于佛光殿译经。上亲笔受。
百僚侍坐○菩提流志译宝积经。修文馆学
士武平一充翻经使。卢藏用等润文○菩提
流志进新译经。赐斋林光殿。敕画工图翻
经大德于殿壁○睿宗。菩提流志译宝积
经。宰相张说。侍郎陆象先。博士贺知章等润
文○德宗。菩提流志进宝积经百二十卷。御
制圣教序○般若三藏译乌荼国进本华严
净行品。帝亲预译场。临文裁正○般若三藏
澄观法师进新译华严经四十卷(此第三次译)○
宪宗。敕谏议孟简等。于醴泉宫监护译经
润文
宋太祖。天竺沙门法天译圣无量寿经。王龟
从润文○太宗召法天入京师。始兴译事
○三藏天息灾施护至。敕赴阙召见○诏建
译经院。令天息灾等居之。述译经仪式。自
译主至润文。凡九位。车驾亲幸。赐坐尉谕
○真宗。上幸译经院观译经○知制诰朱
子昂兼译经润文官○侍郎陈恕言。译经院
久费供亿。乞罢之。上以先朝盛典不许○
宰相王钦若兼译经润文使○宰相丁谓兼
译经润文使。翰林学士晁迥李维兼润文官
○仁宗。三藏惟净乞停罢译经。上曰。三圣旧
典焉敢即废。且琛贡之籍非鸿胪则不可
识○宰相章得象兼译经润文使○宰相文
彦博兼译经润文使○翰林夏竦等。进新译
经音义七十卷○右仆射译经润文使吕夷
简。参知政事润文官宋绶。奉诏修法宝录
○宰相富弼兼译经润文使○徽宗。译经三
藏金总持。南游江浙
  经目僧数
唐玄宗。沙门智升撰开元释教录。凡五千
四十八卷。宋仁宗。三藏惟净进天圣释教录。
凡六千一百九十七卷
北魏孝静。僧尼二百万人。寺三万所
北齐文宣。僧尼四百万人。寺四万所
宋真宗。僧三十九万七千六百十五人。尼六
万一千二百四十人○仁宗。僧三十八万五
千五百二十人。尼四万八千七百四十人○
神宗。僧二十二万六百六十人。尼三万四千
三十人○高宗。僧二十万
  天台传教
北齐。河南文禅师悟龙树一心三智之旨。为
思禅师说三观口诀
陈文帝。思禅师于大苏山为顗禅师说四
安乐行。示普贤道场○废帝。思禅师来居
南岳。为岳君授戒法○宣帝。顗禅师于金
陵瓦官寺。为仪同沈君理等开法华经题
○少帝。诏瓦官禅师赴太极殿。开大智度
论题仁王般若经题○诏瓦官禅师居光宅
寺。帝幸寺听讲仁王经○光宅禅师讲法
华经。章安顶禅师预听
隋文帝。晋王广于扬州迎禅师授菩萨戒。
上师号曰智者○智者禅师。于玉泉山为
关王父子授菩萨戒○智者于玉泉山说
法华玄义。章安预听○智者于玉泉山说摩
诃止观。章安预听○恭帝。章安于天台国清
为法华威禅师说止观
唐高宗。法华为天宫威禅师说止观○武
后。天宫为左溪朗禅师说止观○玄宗。左
溪为荆溪然禅师说止观○代宗。荆溪于
佛陇为邃法师说止观○德宗。邃法师于
国清为修法师说止观○文宗。修法师于
禅林为外法师说止观○僖宗。外法师于
国清为琇法师说止观○昭宗。琇法师于
国清为竦法师说止观
晋高祖。竦法师于国清为寂法师说止观
宋太祖。寂法师于螺溪为通法师说止观
诸法门
太宗。通法师于宝云为礼法师说止观诸
法门
真宗。礼法师于南湖保恩答日本源信法师
问目。赐保恩额为延庆。同异闻师作诫誓
辞二篇。俾为长讲天台教法之地○礼法师
结十僧。修法华忏三年。焚身供法。翰林
杨亿贻书劝请住世○诏赐东掖山智者教
文印本四千六百二十卷○都尉李遵勗奏。
四明礼法师高行遗身。上嘉叹。赐号法智
○诏遣内侍俞源清。往四明延庆请法智
领众修忏祈福。为述修忏要旨○章懿太后
遣使诣天竺。请式法师。为国行忏。师上
金光明护国仪。因奏天台教卷乞入大藏○
仁宗。敕内侍杨怀古诣天竺。为国祈福。式
法师复乞天台教文入藏○延庆法智。于佛
生日纵鱼鸟。述放生文。郡守曾会以闻。敕
枢密刘筠撰文立石寺门○延庆法智。策
试生徒名开帏。四十二章至今为法○诏
赐天台教文入藏。饭灵山千众○东掖山
如法师集百僧修长忏。都尉马遵勗闻于
朝。赐号神照。与郡守章得象诸贤。结白莲
社○神宗。海月大师惠辨居天竺灵山。郡
补都僧正。凡管内寺院虚席。会诸刹英俊
开问义科场。餬名考校○孝宗。敕福州东
禅。依天圣二年降旨。天台教部镂板入藏
○宁宗。荆门军乞加封玉泉智者。敕赐灵惠
大师○理宗。灵山守愚奏。法智大师所著记
钞二百余卷乞入藏。制可
  禅苑传灯
梁武帝大通元年。菩提达磨泛海至广州。诏
入见。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云。廓然无圣。
帝曰。对朕者谁。师云。不识。帝不契。师渡
江入魏
北魏孝明武泰元年。达磨自梁入魏。止嵩高
山少林面壁。三诏不至○文帝大统元年。达
磨传法及袈裟于惠可。端坐示灭。葬熊耳
山定林寺
隋文帝。二祖惠可先传法于僧粲。往正敕
寺说法。有和法师谤于邑加以非法。先
谓粲曰。吾有宿累今当偿之○炀帝。三祖
僧粲居皖公山。传法于沙弥道信。俨立而

唐太宗。四祖道信居黄梅山。四征不起○四
祖居破头山。有老僧号栽松道者。寄生周
氏女。见四祖令出家。是为弘忍○四祖望
破头山。紫气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忍
曰。莫是和上他日横出一枝佛法否。祖曰。
如是○高宗。五祖弘忍见行者惠能壁间书
偈。夜召能告之曰。佛以正法眼藏展转传
授。吾今授汝并所传袈裟。用以表信。能通
夕南迈。明上座追至庾岭。能掷衣钵于石
上。明举之不动(云云)○高宗。牛头融禅师得
法于五祖。应横出一枝佛法之记○慧能至
广州值印宗禅师。为其落发受戒。大开东
山法门。明年归曹溪○中宗。遣使迎六祖
入京行道。表辞以疾○肃宗。敕使往韶州
迎六祖衣钵。入内供养○代宗。梦六祖请
衣钵还山。敕刘景顶戴送还。○诏忠国师
入见。问太白山人。识山识地。识字善算(云云)
○宪宗。江州刺史李渤问归宗常禅师。如何
是芥子纳须弥(云云)○居士庞蕴问马祖
云。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云云)○庞公
谓州牧于[由*页]曰。但愿空诸所有。谨勿实诸
所无○百丈海禅师。始创禅居。称长老上
堂升座主宾问酬(云云)。后世广之名禅苑
清规○穆宗。侍郎白居易见归宗。值师泥
壁(云云)○白居易知杭州。问道鸟窠禅师
(云云)○文宗。观察使陆[一/旦]。请南泉入郡问
道(云云)○宣宗。敕盐官齐安禅师。以师礼
召。力辞○召弘辩禅师。入见问道○懿宗。
雪峰存禅师。居山四十年。法席冠天下
(云云)○昭宗。仰山寂禅师禀法于沩山。世
称沩仰宗。○赵王见赵州谂禅师(云云)
梁太祖。玄沙备禅师。闽王待以师礼
唐庄宗。召三圣惠然禅师。入内殿问禅法
(云云)
周世宗。江南唐后主。以师礼待益禅师。諡
大法眼
宋太祖。敕韶州开视云门塔。真身如生。迎
赴阙供养○仁宗。眉山苏洵。谒祖印讷禅
师问法○大觉琏禅师乞归老山中进颂
(云云)○英宗。琏禅师乞归育王山。建宸奎阁。
奉先朝圣制。苏轼作记○神宗。诏革庐山
东林为禅席。命总禅师居之。应远公七百
年之谶○哲宗。韶阳南华重辩。请苏轼书
柳宗元六祖碑(云云)○四明大梅山英禅师
称。照律师分慈愍三藏集谤禅宗为异见
着空。作解谤以诘之○徽宗。知和禅师至
四明正言陈禾招居东湖二灵山。一虎为侍
者(云云)
  律宗垂范
梁武帝。度律师众圣点记
陈宣帝。文律师上书。免僧侣转输之役○瑗
律师。敕总知国内初受戒者参律五夏
北魏孝文。法聪律师专讲四分律。门人道覆。
录为义疏
隋文帝。灵藏律师。帝手敕曰。弟子是俗人天
子。律师是道人天子。由是度人至数万
唐高宗。宣律师在西明寺行道足跌。有圣
者扶其足曰。北天王太子那吒奉命来卫。
及献佛。师与天人广问律相西天胜迹。
作天人感通传○智光律师。于广州与行
者惠能授满分戒○中宗。敕文纲律师入
大内。安居行道○诏道岸律师入宫。为妃
主授归戒。命图形林光宫。制御赞○玄宗。
日本国沙门荣睿至扬州。律师鉴真与睿附
舶而去。王迎劳之馆毘卢殿。请授归戒。日
本律学始此
宋仁宗。杭州允堪律师。述会正记。释南山
律文○徽宗。杭州元照律师。约法华开显。
作资持记。释南山律文○理宗。明庆思律
师奏。南山大智律文乞入藏。制可
  神尼异行
晋康帝。比丘尼净检。于本法得戒。有天女
下庭。忻然携手。蹑光升天○废帝。洛阳东
寺尼道馨说法华维摩。听者如市○简文帝。
召乌江寺尼道容授八关斋戒○孝武帝。
桓温在姑熟。有异尼来见求浴。以刀破腹
断两足。谓温曰。卿若作天子。亦当如是
(云云)
宋文帝。尼道寿诵法华。有宝盖垂覆顶上。
明帝。尼净秀感龙王诸天驱使
梁武帝。剡川尼法宣诵法华。见帐盖覆其
上。郡守请为越城母师
陈武帝。高邮尼诵法华。十爪生华。号华手

隋文帝。始生。般若寺尼智仙视育之。及长
密告之曰。汝当大贵。佛法暂废。赖汝而兴
唐武后。缝州二女亡。旦诣坟号哭。忽生莲花
五茎。后闻召一女。亲为落发○德宗。安国
寺二尼持法惠忍。同修法华三昧。忽有尼
号空姑。来止宿。中夜身光赫然。人谓是普

  名山胜迹
阿育王山。晋武帝时。刘萨诃至鄮山求
舍利塔。始建精含。因号阿育王山○太白
山。晋惠帝。沙门义兴庐于山中。太白化童
子给侍。因号天童太白山○唐玄宗。高僧
法睿案故迹。立精舍诵法华。太白化童子
送供。因号太白禅师。名其山曰天童○天
竺山。晋成帝。沙门竺惠理至虎林山(唐时避讳改为武林)
惊曰。中天竺灵鹫小岭。何年飞来。因名天竺
山飞来峰灵隐寺○石城山。齐武帝。沙门僧
护于剡县石城山凿石造弥勒佛。后有僧
淑僧佑相继凿成。高十一丈。天神谓宣律
师。即护淑佑后身。世称为三生石佛○唐昭
宗。吴越王建瑞相寺。以奉石像○罗浮山。
唐玄宗。敕罗净山是华首菩萨住处。特立延
祥寺○五台山。记云。山形五峙周五百里。中
台高四十里。上有文殊弥勒石像。东南有清
凉寺。文殊所居(宋太宗太平五年所引)唐高宗。敕沙门
会赜诣五台。见金光满殿。空声善哉○罽
宾沙门佛陀波利至五台遇老人。令还西
土取佛顶尊胜咒。(云云)○代宗。沙门法照
谒五台。见金门楼观文殊普贤分座说法。因
建竹林寺○宪宗。无着禅师入五台。见山
翁牵牛随入一寺。呼均提童子进玳瑁杯。
对饮酥酪○穆宗。裴度奏。五台文殊见从者
万众○宋太宗。敕内侍往五台。造金铜文
殊万菩萨像。重修真容华严十寺○太洪山。
唐文宗善信大师断足而化。张武陵父子侍
立亦解化。人称大圣二圣云○峨眉山志云。
昔蒲翁入山。见普贤大士真相。自兹显迹
○宋太祖。敕往峨眉山庄严佛像。因嘉州
奏。普贤见相○太宗。敕往成都铸金铜普
贤像。安峨眉山白水寺。三峨高出五岳。秀
甲九州为震旦第一山○通判王衮往峨
眉。见瓦屋山皆变金色中有普贤○敕送
宝冠袈裟往峨眉普贤寺。见大士乘紫云
行空中○雁荡山。山顶大池相传为雁荡。
下二潭为龙湫。诺矩罗尊者所居(见真宗祥符初)○
补陀山。唐宣宗。补陀山在大海中。去鄞城
东南水道六百里。大悲经所谓补陀落迦山
观世音宫殿。山有潮音洞。洞前石桥。瞻礼者
或见大士善财净瓶频伽。(云云)(天下名山不止于此。今但取通塞
志所引故尔)
  圣教感通
魏正始。康居沙门康僧会入吴。吴主令求
舍利。洁斋恳求三七日。铿然有声(云云)
晋成帝。苏峻乱焚烧宫室。独乐贤堂所画释
迦像不坏
宋文帝。将军王玄谟将刑。梦人教念十句观
音经。遂得免。北齐武成。孙敬德有罪当死。
梦僧教诵经千遍。临刑刀三折。宋嘉佑龙
学梅挚妻失目。梦白衣教诵十句观音经。双
目复明(此经前后三验)
齐武帝。刘霁母疾。诵观音数万。梦僧曰。夫人
算尽。当为申延六十日○竟陵王。梦中作
维摩一契咏之群鹤飞舞○晋安王七岁母
病。请僧行道。铜罂莲花鲜红七日○明帝。
滕昙恭五岁母病思瓜。俄有僧遗一瓜
北魏文成。疏勒国进佛袈裟长二丈帝命焚
试。终日不然○孝庄。永宁寺浮图灾。东莱人
见在海中
隋炀帝。为智者设千僧斋。嚫溢一人。咸谓
化身来受国供。开视灵塔。唯空床虚帐
唐高祖。李录事亡往余法师处听法。与人
言曰。人头以上便是鬼神诸天充满○高宗。
英禅师修设梁武水陆。感秦庄襄王张仪等
致谢(云云)○宪宗。法师智辩炊饭散郊外。
祝之曰。食吾饭者愿为法侣。后二十年往
邺城开讲。座下千众皆年少○官军与吴元
济战。邓隐峰振锡飞空。两军仰观叹异○
懿宗。禁中设万僧斋。有长眉僧。来应供受
嚫毕。陵空而去○昭宗。文矩禅师。谒西院
时。五百僧俱染时疾。师以杖点之。随杖而

宋太祖。至相国寺见僧醉呕。密令小璫取
吐物。则真乳香○上亲征扬州。以固拒欲
阬之。有沙门称清范。来乞恩宥。翌日幸
龙兴寺。见殿上罗汉手擎草表○真宗。开
宝寺金色光见。上幸敬观地上。获舍利五千
粒○仁宗。梦龙蟠景德寺地。遣使视之。僧
道隆卧门外。召见为建院(云云)相州发塔
基得佛发舍利。引之甚长。人从中过往来
不断○神宗。雷峰才法师为灵芝元照等
授菩萨戒。见观音像放光○朱寿昌刺血
书经。求母五十年。得于同州○哲宗。张商
英游五台。见文殊在金光中○杨杰诣双
林礼大士。轮藏自转○登封令楼异修少林
道场。产芝草十二本。雨甘露。夜有光属天
○徽宗。杨州奏。泗州大圣见于普慧塔○诏
移释迦像至御容殿。像俛首过横梁。又持
纸度像足○道法师流道州。郡守梦佛像
荷枷入城。守知其异。令善待之○孝宗。魏
公史浩。初摄昌国盐监谒补陀山。见大士
金色双齿。有长身僧来见。语公历官至太

  持诵功深
晋安帝。沙门昙翼诵法华。感普贤来试。(云
云)○沙门法庄诵法华。房门神兵卫护○沙
门昙邃。赴曰坞神祠。请讲法华九十日
宋孝武。沙门僧瑜。常持法华。是年入柴龛
焚身。所居生双桐树○沙门惠益诵法华
焚身。帝驾往劝止。不从。诏焚处建药王

梁武帝。庾诜诵法华。举家闻上行先生已
生净土
元帝。琰法师诵般若经获延年
北魏。博士卢景佑系狱。至心诵经枷锁自脱
隋文帝。沙门惠盈讲法华。五道大神请授戒

唐高祖。书生苟倩。空中书金刚经曰。拟诸
天读诵。后大雨。其地丈余不湿。异僧曰。此
地空中有经。诸天以宝盖覆之○太宗。岑
文本常念普门品。乘舟吴江。舟覆随波至
岸。后于家设斋。一僧曰。天下方乱。君幸不
预。灾终至富贵。太宗朝为中书令○玄宗。
沙门楚金诵法华经。至宝塔品。塔忽现前○
遂州任善病亡。同一僧至阎王所。僧曰。常
诵金刚经。忽有五色云迎僧升天。冥官谓
善曰。汝亦曾诵。即令放还。涟水赵壁路逢
亡妻言。今受苦。可取衣装造金刚经。一
部将毕。因过墓所。老人云。汝妻已生天○
苏珪合家常诵金刚经。姜崔氏以瘦瘁窃食
肉。为骨骾气绝见阎王。责曰。汝夫是肉身
菩萨。汝何为食肉。赖有诵经功延寿二十
年。遂苏○肃宗。沙门抱玉入京受戒。帝梦
吴僧诵法华。口出五色光(云云)○代宗。沙
门道遵置法华经院。举高行十四人常持
法华。以烛继昼○别驾周伯达常持金刚
经。忽见梵僧自称须菩提。谓曰。汝诵经何
不断肉。伯达竦惧。即蔬素。祥感屡见○文
宗。尚食厨烹鸡子。忽群卵呼观音菩萨。敕
不得用鸡子。又一日食蛤蜊。有擘不开
者。俄变为大士形。因诏天下寺院皆立观
音像
宋太祖。诏沈义伦以金银字写金刚经。召
沙门崇蕴入内讲演○孝宗。四明沃承璋。
行雪月大师般若经关(云云)○光宗。都官陆
沅日诵法华三部。及殓莲花香气自口鼻
而出
  西游乐国
晋庐山东林远法师。与西林永法师刘遗民
宗炳雷次宗十八贤。结社念佛
梁武帝。庾诜家人闻空声云。上行先生已
生净土
北魏太武。缢沙门玄高惠崇杀之。弟子法
进号呼。即见高于空中。问和上与崇公当
生何所。高曰。我往恶处度生。崇公已归净

唐太宗。善导法师至京师造弥陀经十余
万卷。画净土变相三百余壁。满长安中并
从其化(云云)○德宗。法照法师于并州行
五会。教人念佛。帝闻东北方有念佛声。遣
使寻至太原。乃迎入禁中。教宫人念佛。亦
及五会○沙门少康往新定化郡人念佛。
每升座唱佛。众见一佛从口出。连唱十声。
则见十佛。后放异光数道而逝○宣宗。白
居易画西方净土一部。昼夜供养。一夕念佛
而化○懿宗。湘山全真禅师坐亡。世称无量
寿佛化现
宋太祖。吴越王钱氏。请寿禅师居永明。日
暮往别峰念佛。后焚香告众加趺而化○
仁宗。文彦博在京师。与严禅师结僧俗十
万人念佛○哲宗。杨杰绘丈六阿弥陀佛随
身观念。感佛来迎○苏轼尝携阿弥陀佛一
轴曰。此轼往生西方公据也○高宗。金虏破
四明逼湖心肇律师北行。至京口谓人曰。
否西归矣。即闻笙歌之声。一时军民咸见
师西望念佛而化○侍郎吴秉信被召至萧
山驿舍。闻天乐声即曰。金台已至。言讫而
化○孝宗。龙舒王日休念佛。日千拜。一夕云。
佛来接我也。屹然立化。为净土文行于世
(若欲知古今往生事迹。常寻净土立教志四卷观之)

佛祖统纪卷第五十三(终)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703
铜币
625
威望
175
贡献值
7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0-11
                             佛祖统纪(54卷)---佛祖统纪卷第五十二

                  宋咸涥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历代会要志第十九之二

宿命前身  放生禁杀  祈祷灾异
 国朝典故  诸国朝贡
  宿命前身
晋武帝。羊佑前身造武当山寺。今供给偏重
(云云)
梁武帝。岳阳王萧察镇越。知前身是许询
与昙彦造塔(云云)
北齐文宣。使人乘驼出城。奄然如梦。至山
腹寺取经函。群沙弥曰。高洋驼来。引见老
僧。问曰。高洋作天子何如(云云)
唐太宗。威禅师前身是陈徐陵。听智者讲
经立五愿。后生缙云朱氏。投章安为师○
栽松道者。托生周氏女。遇四祖出家。是为
五祖忍○玄宗。房琯与道士邢和璞过夏。
入废寺使人掘地。得瓮中所藏娄师德与
永禅师书。悦然悟前身为永○沙门法秀
有异僧引入终南山。见朱门榜曰回向。老
宿指宫房曰。此唐天子旧室。命侍者取玉
箫曰。向居此好声乐。谪为人间主
○德宗。西川节度韦皋初生。有梵僧曰。此
诸葛武侯后身
○宪宗。齐君佐梵僧与一枣食之。即悟前
身是讲经僧。乃投灵隐出家名鉴空
○僖宗。知玄国师见一珠入左股痛甚。上
有晁错二字。玄知宿业即右胁而逝。世称
玄是袁盎后身(云云)
宋仁宗。参政张方平出知滁州。至僧舍见
楞伽经。手迹宛然。知前身为书经僧○宰
相曾公亮。前身是禅门青草堂○颖州官妓。
口作莲华香。蜀僧曰。此女前为尼。诵法华
三十年○哲宗。苏轼前身五祖戒禅师
  ○放生禁杀
隋文帝。诏天下正五九月及六斋日。不得
杀生命○智者禅师至岳州讲金光明经。
化一郡五县。一千余所咸舍渔捕
梁武帝。敕太医不得以生类为药。郊庙
牲牷。皆代以[麦*丏]。宗庙用蔬果
北魏献文。敕祭天地宗社勿用牲。岁活七
万五千牲命
北齐文宣。受戒不食肉。禁境内屠杀
唐高祖。诏正五九及月十斋日。不得行刑屠
钓○武后。敕断天下屠钓○肃宗。诏天下
立放生池。凡八十一所。颜真卿撰碑
宋太祖。诏民间二月至九月。不许采捕弹
射。着于令○真宗。诏天下州郡放生池悉
与兴复。无池之处沿江淮州郡近城五里。并
禁渔捕○诸暨令潘华。依普贤忏法不令
捕江湖间鱼。及奉诏还阙。梦鱼为人形者
数万。号哭沸天。皆云长者去矣。吾辈不免
烹矣。云云○天竺慈云法师奏请西湖为
放生池。每岁四月八日。郡人会湖上纵鱼
鸟。为主上祝寿。仁宗。四明延庆法智法师。
每岁佛生日放鱼鸟祝圣寿。郡以上闻。敕
枢密刘筠撰碑立于寺门
  祈祷灾异
晋简文。有乌巢太极殿。召尼道容授八关
斋戒。乌运巢而去○妖星为变。召沙门法
旷行忏。星为之没○孝武。西天涉公至长
安。常咒龙致雨。秦主尊事之
齐武帝不豫。召诸沙门祈佛。感天香满殿
圣僧振锡 北魏节闵国子博士卢景佑通
佛法。从兄作乱累及景佑。至心诵经枷锁
自脱
隋文帝。亢旱。昙延法师升御座。帝及群臣
受八关斋戒。俄而雨注
唐太宗。诏京城诸郡僧道。转经行道七日夜。
祈保秋成。每岁正七月为式○诏京城沙
门。每月二十七日行道。转仁王经。为国祈
福○诏净禅师至京祈雨。感白虹昼见。大雨
通济○中宗。诏菩提流志结坛祈雨。三日
大澍
玄宗。康居入寇安西。诏不空诵仁王咒。感
北天王子神兵现。五国奔溃○代宗。吐蕃逼
京师。内出仁王经。诏不空置百高座讲
经。寇平○敕灌顶道场。选沙门二七员。为
国长诵佛顶咒○彗星见于东方。诏不空
行法。星为殒。春夏不雨。建坛祈祷。大雨沾
足○当阳节度张昭。请沙门自觉曰。闻龙神
依师听经忘其行雨。愿起大悲。师焚香遥
祝。云起大雨
宋太祖。幸相国寺祈雨。设千僧斋○上幸
相国寺祈雨。进蔬食雨大济○将郊天雨不
止。遣使祷无畏真身塔。及期而霁○真宗。
亢旱梵僧于金明池立坛咒龙。须臾雨至
○神宗。夏旱。上于禁中斋祷。梦神僧空中
吐雾。觉而大雨。敕求其像。得之相国寺阁
第十三尊罗汉○哲宗升法师居兴福。赵清
献公帅越。亢旱大疫。迎大士恳祷。一夕雨
注疫病亦息。因奏所居曰圆通○高宗。孟
后去国南向。奉摩利支天像以护身○李
珏避虏遇乘车人。教持摩利支天尊号。获
免兵厄○金虏入杭。上亲诣上竺大士殿
恭祷。为战没者修水陆供。有梦战死者相
庆得生善趣○大旱。诏道法师祈雨。师咒
四鲜鲫投诸江。雨大洽○淫雨不止。遣内
侍祷上竺大士。施玉器七宝冠
  国朝典故(圣节 内道场 功德院 国讳)
北魏太武。诞生之节。始诏天下佛寺建祝
寿道场
唐玄宗。诏天下寺观建天长节祝寿道场
敕僧道遇千秋节。开元寺行道散斋○德
宗诞节。诏澄观法师。入内殿讲经○文宗。
诏圣节宰臣百僚诣寺设千僧斋○昭宗。圣
节。敕两街僧道。入内殿谈论○景宗圣节。
敕寺观设斋禁屠钓
梁太祖大明节。敕百官诣寺行香祝寿
唐庄宗圣节。敕僧录云辩与道士入内谈论
周太祖圣节。宰臣百僚诣寺观建祝寿道

宋太祖长春节。宰相范质制祝寿斋疏云云
长春节。诏沙门殿试经律论义十条○钦宗
诏道君圣节仍就道观。若干龙节仍就佛寺。
一依祖宗旧法
晋孝武内殿奉佛。召沙门居中行道
唐代宗。敕百沙门于禁中念诵。谓之内道
场○敕大明宫建道场。感佛光现
宋太宗。赞宁僧统入见滋福殿。其处安佛像
经藏。立刹声锺。即内道场○诏两街供奉僧
于内殿建道场为民祈福○孝宗建内观
堂。诏上竺讷法师。领五十僧入修金光明
忏。岁以为常
唐睿宗。敕贵妃公主。始建功德院○代宗
诏辅相大臣。始建功德院
宋徽宗。敕照祖宗旧法。应勋臣戚里功德坟
寺自造屋置田。止赐额蠲免科敷。听本家
请住持。不许指占有额寺院○高宗。司谏
陈公辅上疏。应臣僚前曾陈乞有额寺院充
坟寺功德者。乞照祖宗成法。并与改正○理
宗。臣僚言。乞将宰执指占有额寺院。并与追

宋孝武。敕文帝忌日。于中兴寺建八关斋。
从臣袁敏孙更进鱼肉。帝怒免官
唐太宗。敕先朝忌辰。于章敬寺行香设斋
中宗。诏七朝忌辰。于内殿设斋行香○玄
宗。敕僧道遇国忌。就龙兴寺行道散斋○
宣宗。敕列圣忌辰。并诣僧寺行香如旧典
(时当武宗沙汰之后)○敕州郡国忌行香。不得携酒肉
入寺
晋天福。敕国忌。宰臣百僚诣寺行香饭僧
宋太宗。诏国忌。宰相已下。诣寺观行香禁
腥酒
  诸国朝贡
晋武帝。扶南国遣使。进金佛象牙塔○安
帝。师子国进玉佛像。高四尺二寸
宋文帝。迦毘罗国。师子国。诃罗陀国诃罗单
国。闍婆国。五国咸遣使入贡
齐东昏侯。扶桑国僧惠深来京师
梁武帝。于陀利国入贡云。东土有圣王出○
扶南国沙门进珊瑚佛像○盘盘国遣使进
佛牙○丹丹国遣使进佛像○扶南国遣
使朝贡。请佛像经论○百济国遣使朝贡
请经论○于阗国遣使贡玉佛像
唐太宗。高丽三国沙门僧愿。入中国学佛

德宗。吐蕃遣使乞赐沙门善讲佛理者。上
令良琇往赴
宋太祖。高丽沙门谛观。持天台论疏。至中
国谒螺溪法师○高丽国君遣三十六僧
来中国。学永明寿禅师。至今法眼一宗盛
行海外○西天沙门可智等来朝○西天沙
门苏葛陀来贡佛舍利文殊华○西天沙门
弥罗来贡梵经○于阗国沙门善名七人来
○高昌国遣僧法渊。贡辟支佛牙○太宗。
西天沙门吉祥来进梵经○沙门继纵自
西天还。贡梵经舍利塔○中天竺沙门钵纳
摩来。贡舍利塔○天竺沙门护罗来贡梵
经○沙门光远游西天还。进西竺王子表。
贡释迦舍利○沙门法遇自西天还。贡佛
顶舍利梵经○沙门重达自西天还。进佛
舍利梵经○中天竺沙门补陀来。进舍利梵
经○占城国沙门净戒诣阙贡金铜铃杵○
高丽国王遣使。乞赐大经藏御制佛乘文
集。诏给○日本国沙门[大/周]然来朝。言其国传
袭六十四世。隋开皇中。遣使入中国求法
华经。唐永徽四年。遣僧道照。入中国从
奘法师传法(云云备在通塞志)。[大/周]然归国。乞赐藏
经。诏给○日本国法济大师[大/周]然。遣弟子嘉
因祈干来朝○真宗祥符九年。北天竺沙门
天觉。南天竺沙门妙德。西天竺沙门等。各进
舍利梵经。中天竺沙门童寿来进梵经。东天
竺沙门普积来进梵经。一岁之中五竺咸贡
○日本国沙门寂照来。进无量寿佛像金字
法华经○中天竺沙门[仁-二+尔]尾抳来。进舍利梵
经○西天竺沙门佛护来进梵经○西天三
藏法护来。进舍利梵经○北天沙门戒贤来
进梵经○迦湿弥罗国沙门目罗失稽来进
梵经○西天沙门达磨波来进梵经○西天
沙门众德来朝。进舍利梵经○中天竺沙门
觉称法戒来。进舍利梵经金刚座真容○般
尼国沙门寂贤来进梵经○西天沙门知贤
来。进舍利梵经○东女真国入贡。乞赐藏
经○西天沙门爱贤进舍利梵经○西天沙
门智吉祥来进梵经○西夏国奏。国内新建
伽蓝。乞赐藏经○神宗。日本国沙门成寻来
朝○哲宗。高丽王子僧统义天来朝。苏轼馆
伴。敕杨杰送往钱唐。受法于源法师。传天
台教于天竺谏法师。传律于灵芝照律师○
孝宗。日本国遣使致书。四明郡庭栖心维那
对使宣读。斥其文义疏缪者。凡七处
佛祖统纪卷第五十二(终)
   圣祖开先
 宋大宗天神降张守真家云。国祚延永过
 于有唐。诏封翊圣保德真君。○真宗方士
 王中立遇道人姓赵。自称司命真君。九
 有瑞异。必先告中立○天神降于寝殿
 谓上曰。天书将降宜斋戒以受之。皇城
 司奏右承天门有帛书曳鸱吻上。内侍捧
 取视其文云。赵受命兴于宋世七百九
 九。启封宣文。其名大中祥符。凡三篇○
 登封泰山毕。诏司命真君为九天司命保
 生天尊。○昭三司使丁谓起玉清昭应宫。
 前殿曰太初。以奉玉皇。建阁以奉天书。
 后殿曰明庆。以奉圣祖(即九天司命天尊)。○诏天下
 建天庆观。以奉三清玉皇及增设圣祖
 殿。○天神降于禁中谓上曰。吾人皇九
 人之一。是赵姓之始祖再降。乃轩辕黄帝。
 吾以后唐时下降。总治下方生赵氏之
 族今已百年。皇帝善抚育群生。乃乘黄
 云而去。是月大赦。上尊号圣祖上灵高道
 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圣祖后曰元天大圣
 后。圣祖讳玄朗。诏中外不得斥犯。敕诸
 郡天庆观增建圣祖殿。○遣李溥于建安
 军监铸玉皇圣祖二像。诏丁谓奉迎至
 京。奉安玉清昭应宫。○舍利见于玉清
 昭应宫圣祖明庆殿。○诏于大内丙地建
 景灵宫。以奉圣祖
   历朝谶瑞
 北齐居士陆法和。尝题壁云。十年天子犹
 尚可(文宣十年)百日天子急如火(废帝百日)。周年天子
 递代坐(孝昭□及二人)
 惧涂削之不能灭
 隋文帝西天闍提斯那来上言。天竺获石
 碑说。东方震旦国名大隋。城名大兴。王
 名坚意。建立三宝
 唐大宗。原州奏。鸿池谷有五石。青质白文
 曰。太平天子李世民太子李治七佛八菩
 萨。敕遣使祭谢○帝得秘谶云。唐三世
 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史令李淳风曰。
 其兆已成今在宫中。上曰疑似者杀之。对
 曰。天命不可易。遂止○肃宗诏沙门元
 皎建药师道场。忽生李树四十九茎○
 尼真如升天见天帝。授天宝十三枚。以
 镇下方。乃改元宝应(自肃宗至昭宗为十三代)○睿宗为
 相王。每出万回告人曰。天子来矣。玄宗在
 藩谒之。抚其背曰。五十年太平天子
 宋太祖。生于洛阳。神光满室。金色被体。
 尝过长寿寺枕殿砥寝。僧守严见赤蛇
 出入上鼻。宋城有异僧指州地曰。不二
 十年当有帝王。由此建号○大宗太平
 四年。嘉州夹江县民得玄石二。皆丹文。一
 曰君王万岁。一曰赵二十一帝。缄其石
 来献(本朝通鉴)○太平七年舒州奏贡端石。刻
 梁志公记云。吾观四五朝后次丙子年赵
 号太平二十一帝。忽一日志公降禁中。上
 亲闻训语。乃遣使诣钟山奉斋。赐号道
 林真觉菩萨。○真宗取瑞石志公记以示
 近臣。宰相王且曰。国家启运在梁陈隋唐
 及五代后。太宗即位岁在丙子。今天尊临
 降事皆符合。则知天命我宋其来久矣。上
 说○日本国入贡称。国东祥光见中国天
 子圣明则应此瑞。诏日本建神光寺。○驻
 辇国来贡言。四十年海无风涛。意中国有
 圣人出
   先圣出家
 汉高祖。过鲁祠孔子。封九代孙腾为奉
 祠君。○元帝封孔子后霸为褒成君。○
 平帝封孔子后孔均为褒成侯○光武幸
 鲁祠孔子。封其后志为褒成侯。○明帝
 幸阙里祠孔子。封十九代孙僖为褒成
 侯。○幸鲁祠孔子。拜孔僖为郎中
 魏文帝封孔子二十一代孙羡为崇圣侯
 唐太宗诏以孔子为先圣。封其后为褒
 圣侯
 宋太宗。诏封孔子四十四代孙宣袭封文
 宣公。○真宗诏孔圣佑袭封文宣公。○仁
 宗诏孔宗愿龚封文宣公。○敕封四十
 六代孙宗愿为愆圣公。○神宗诏四十七
 代孙若蒙封愆圣公。○徽宗诏四十八代
 孙端友封愆圣公。○高宗诏寓衢州四十
 九代孙衍圣公[王*斤]卒。子搢袭封衍圣公是
 为五十代
   大儒名世
 周曾子。名参。学孔子。为孝经。○子思孔
 子之孙。名伋。学于曾子。作中庸。○孟子。
 名轲。学于子思著书七篇。述尧舜之道。
 距杨墨言人性善。○荀卿。名况。著书名
 荀子。尊王黜霸。言人性恶
 汉哀帝。杨雄放易作太玄。放论语作法
 言。言人性善恶混
 隋文帝。王通续六经。门人諡曰文中子。
 弟子集问答之言。名曰中说
 唐太宗正观二十一年。诏孟轲(元豊七年以邹国公陪亨先圣
 庙。令不在从祀之列)左丘明(鲁太史。孔子同时。用鲁史为春秋。作传。及作国语)谷
 梁赤(周鲁人传春秋)公羊高(周齐人传春秋。赤高皆子夏门人)伏胜(秦二世博士。
 汉文帝时年九十。口授尚书于晁错。初伏生值秦禁书。以尚书壁藏之。汉已定得二十九篇。以教济南
 张生及欧阳生)毛莨(汉河间献王傅士。师子夏。作毛诗故训)高堂生(汉初为傅士。
 鲁人。传士礼十七篇)孔安国(汉武帝临淮太守。孔子十一世孙。作尚书传。古文孝经传。
 论语训解。)戴圣(汉九江太守。学礼于后仓。)刘向(汉成帝中垒校尉。着别录新
 序说苑)何休(后汉献帝时治公羊传。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众(后汉司农
 卿。传父兴业。郑康成注周礼。引司农者郑众也)马融(后汉南郡太守注孝经。论语。诗易。
 尚书三礼)卢植(后汉中郎尚书师马融。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郑康成(后汉司农
 卿。师马融注易尚书三礼论语尚书大传五经纬侯笺毛诗。破许悼五经异义。鍼何休左氏膏肓。发公羊
 墨守。起谷梁废疾)服虔(后汉九江大守作春秋传)贾达(后汉侍中明左氏传作义诂。肃宗诏入
 讲。奏曰。左氏义于君父。公羊多任权变。又五经家皆无以证)杜子春(后汉郑康成注
 周礼。引郑大夫者杜子春也)范甯(晋豫章太守。注谷梁传)杜预(晋镇南大将军富阳侯注
 左氏传)王肃(魏卫将军兰亭侯。注尚书礼丧服论语孔子家语。述诗注作圣证论。难郑康成)
 王弼(魏尚书郎注周易)二十二人皆从祝先圣庙
 宋神宗元丰六年。诏封孟子邹国公。七年
 诏以邹国公陪享至圣文宣王。位于兖
 国公之次。苟况杨雄韩愈皆发明先圣之
 道。以世次从祀于二十二贤之间
   兴建儒学
 汉武帝。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征
 鲁申公置五经博士。○鲁共主坏孔子旧
 宅。于壁中得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论
 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宣帝诏诸儒论五
 经同异。○成帝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
 下。○诏刘歆典领五经。叙诸子为九流。
 ○明帝上幸辟雍。尊养三老五更。上自
 为说。诸儒执经问难。观听者亿万计。皇
 太子诸侯王功臣子弟外戚莫不受经。期
 门羽林之士悉通孝经。匈奴亦遣子入学
 ○章帝诏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灵
 帝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太学
 唐太宗幸国子监。命孔颖达讲孝经。大
 征名儒。增筑学舍。学生至三千二百六
 十员。自屯营飞骑亦给博士授经。高丽
 吐蕃皆遣子弟入学。升讲筵者八千人。
 命颖达撰定五经疏。宋仁宗诏天下立
 郡学
   天师世次
 后汉永寿二年。天师张道陵在阆州云台
 山。老君遣使授正一真人。与夫人雍氏
 弟子王长赵升同升天。陵本居余杭天目
 山。七岁能诵道德经。后入嵩山得九鼎
 丹经。乃入蜀隐鹤鸣山。炼丹三年。丹成
 乃摄伏魔鬼。夺二十四治化为福庭。老
 君授以天师印绶。雌雄二[金*刃]。正一盟威秘
 籙。众经符图。人有受其道者。出米五斗。
 陵传子衡。衡传子鲁。拜镇夷中郎将。汉
 宁太守封阆中侯。卒子富嗣○献帝时嗣
 天师第四代张盛至鄱阳。炼丹解化。人
 名其居曰龙虎山
 宋真宗。召二十五代嗣天师张乾曜至京
 师。传籙度人○仁宗召嗣天师张乾曜
 赴阙。赐号澄素先生。○诏二十六代嗣
 天师张嗣宗赐号冲静先生。○征宗诏三
 十代嗣天师张继先至阙。赐号虚静先
 生○敕封汉天师正一静应真君。○高宗
 敕三十二代嗣天师张守真赐号正应先
 生
   仙真显迹
 周穆王。驾八骏升昆仑。西王母觞于瑶
 池之上。○灵王太子王子乔吹笙作凤鸣。
 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宋大夫墨翟服
 朱英丹为地仙。著书十篇。○显圣王庄
 周著书十余万言。服北育火丹白日升
 天
 秦始皇。茅盈得道。治江南句曲山。二弟
 固衷从兄亦成真。老君遣使拜盈为司
 命真君。固为定录君。衷为保命君。世号
 三茅君。○始皇闻鬼谷先生云。东海祖
 洲有不死草。之遣除福将童男童女三
 千人入海。寻祖洲不返
 汉高祖。商山四皓从太子游○文帝从河
 上公受老子道德经章句。○武帝时淮南
 王刘安著书号淮南子。与八公登山。白
 日升天○上登嵩高起道宫。西王母至
 赐五岳真形图六甲灵飞符。奉安柏梁台。
 常朝拜之○东方朔至吉云泽。得五色甘
 露。以献武帝。遍赐群臣
 ○昭帝。郴人苏耽得仙道。辞母曰。明年
 郡有疫。可取庭前井水橘叶以救人。言
 毕升天。世称苏仙君○安帝阴长生师
 马明生学道。煮黄土为金。作黄金数十
 万斤。以施穷乏。白日升天○顺帝上虞魏
 伯阳作参同契五将类论。作丹后服丹而
 化○桓帝王远过吴召麻姑。进行厨金槃
 王杯璧麟晡。姑云。见东海三变桑田。○
 献帝左慈入天柱山学道。与弟子葛玄
 入霍山。合丹仙去
 魏明帝。葛玄委衣在床尸解而去。老君
 赐金简。命为太极左仙公
 晋成帝。葛洪止罗浮山炼丹。著书号抱
 朴子。尸解得仙○穆帝许迈入余杭西山。
 与弟谧男玉斧皆得道登天○哀帝南岳
 魏夫人授杨羲上清真经太洞黄庭十余
 篇。○孝武西山许真君受天诏四十二口。
 拔宅升天
 梁武帝。陶弘景告化香气不散。著书曰
 真诰○桓闓修默朝上帝法太上召升天
 北魏太武道士冠谦之遇太上老君。命继
 张陵为天师。又遇李普文授图[竺-二+禄]
 唐玄宗。叶法善见老君。入西山修道。尸
 解仙去○李筌遇骊山老母为说阴符经
 义。后入名山访道○召方士张果入见。
 与董汁三[栀-木](附子酒也)。醺然如醉曰。非嘉酒
 也。后入恒山○司马承祯上遣使迎至
 京。受法[竺-二+禄]。有仙女谓焦静曰。子可
 谒东华青童君受三皇法。归而谒之。先
 生欣然以授○敬宗崔元亮修黄籙道场。
 有鹤三百六十五只。翔集坛所。一朱顶皓
 白竟集虚皇座。后元亮入室。诵黄庭经
 而化○宣宗召罗浮轩辕集入见。问临
 天下之数。集横书四十。乃十四年也○懿
 宗钟离权自称。汉时遇王玄得长生之
 道。吕岩者遇权授露宝毕法。谓曰。吾朝
 元有期。即有仙人迎之升天。洞宾客
 游江淮。度何仙姑郭上窖施肩吾。○景宗
 吕洞宾过鄂州黄龙山见机禅师述偈
 (云云)
 周世宗。召华山隐士陈抟。问飞升之术(云
 云)○隐士谭景升与陈抟为友。着化书
 百十篇。久之仙去(宋齐丘窃用此书作自名行世)
 宋太祖。陈抟闻太祖即位大笑曰。天下自
 此定矣○陈抟受易于麻衣道者。得正易
 心法河图洛书之诀。○钱若水谒陈抟见
 老僧云。但可作贵公卿。于急流勇退
 耳○大宗诏陈抟入见(云云)○仁宗召蓝
 元道馆于芳林园。赐号养素先生。蓝
 师刘海蟾○何仙姑逢洞宾(云云)。焦浚明
 见仙姑。姑言受金枉杀事○神宗天台
 张平叔遇异人得金丹之诀。着悟真篇。
 传于世。读雪窦祖英集顿明心地。后坐
 化。焚之得舍利千百。平叔传丹法于石
 泰。泰传薛道源。○吕仙见净慈本禅师
 师曰。黄龙旧话何不举似(云云)○徽宗召
 海陵除神翁入见○上与林灵素讲道。
 有青巾升殿留诗。上知洞宾之来为之
 叹息○孝宗赐何蘘衣为通神先生。上
 将立谢妃为后。遣内侍求一语。何曰。
 为天下母。妃遂位中宫○唐仙姑逢吕
 仙与之丹。上皇召入赐寂静先生号
   道流知名
 周灵王。太子晋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此称道士
 之始)
 汉明帝。五岳八山道士褚善信等
 宋明帝。召庐山道士陆脩静问道
 北魏太武。道士寇谦之(云云)
 唐高宗。道士潘师正上问所须对曰。茂
 松青泉山中不乏○玄宗秘书监贺知章
 请为道士以宅为千秋观
 宋太祖。敕道士刘若拙充右街道录试
 道士事业。未至者罢之○仁宗召道士朱
 自英诣阙。赐号观妙先生。○徽宗道士
 林灵素入见(云云)
   修学道科
 唐玄宗。诏诸州习道德经列子庄子文子。
 置助教一人。时姚子彦试策入第○诏封
 庄子南华真人列子文子庚桑子四真人。
 四子书为真经。置博士助教各一员。学
 生百人
 宋太宗。命徐铉王禹称校正道经。删去
 重复。为三千三百三十七卷。○真宗命王
 钦若定罗天醮仪。选道士十人。校录道
 藏经御制序。○神宗诏道门职事试道德
 南华度人三经。○徽宗诏老君名字士庶
 不得犯○诏列子庄子陪享太上。○诏建
 道学科。治老庄列子书。置道阶十士。○
 诏封庄子列子为真君。○诏罢黄老学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703
铜币
625
威望
175
贡献值
7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0-11
                                     佛祖统纪(54卷)---佛祖统纪卷第五十一


                         宋咸涥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历代会要志第十九之一
自有佛法以来。所以知三教之并兴。诸宗
之互立与夫世变之不常。固已系之编年。至
欲考一事之本末。则岁月散漫莫之可寻。
今故开张众目会其事要。俾讨论典故者
识某事于某朝某年之下。兹但举略以指广
云耳
 君上奉法  屡朝拜佛  天书御制
 圣君护法  试经度僧  特恩度僧
 进纳度僧  士夫出家  沙门封爵
 僧职师号  不拜君父  不称臣僧
 崇礼高行  沙门著书
  君上奉法
汉明帝。问摩腾法师曰。佛出世何不及此。
答曰。佛虽不往。然光明及处。千年五百。皆
有圣人传佛声教。而往化之
吴主皓问佛法于阚泽。答曰。孔老法天。诸
天奉佛
晋元帝。召潜法师讲经。着屐登殿○明帝
幸兴皇寺。集义学沙门讲道○成帝召义
法师入禁中授五戒○召潜法师讲般若
经○召支遁法师入禁中讲经○简文幸
瓦官。听汰法师讲放光般若经
宋高祖设斋内殿。沙门道照陈词。帝称善○
文帝率公卿。日集只洹寺。听求那跋摩讲
华严十地品○帝与侍中何尚之论佛理
○帝闻生法师佛性义。诏求沙门述生法
师顿悟义○孝武召猷法师内殿说法○四
月八日内殿灌佛斋僧
齐高帝。幸庄严寺。听达法师讲维摩经○
武帝华林园受八关斋戒○帝不豫。诏诸沙
门祈佛七日。天香满殿
梁武帝。重云殿讲经。沙门法彪为都讲○
召旻法师入殿。讲胜鬘经。公卿毕集○帝
集诸沙门制文。永断酒肉○帝服田衣
礼娄约法师受具足戒。公卿道俗受戒者。
四万八千人○召云光法师内殿讲经。天雨
宝华○帝幸同泰寺舍身○京城大疫。为
百姓设救苦斋。幸同泰寺行清净大舍。开
涅槃经题设道俗大斋五万人○帝幸同泰
寺讲涅槃经○帝幸同泰寺发金字般若
经题。听法者三十万人○幸同泰寺设盂兰
盆斋○简文帝四月八日。建斋度人。亲为
愿文陈武帝迎佛牙于杜姥宅。设四部无
遮大会○幸大庄严寺舍身。群臣表请还
宫○幸大庄严寺发金光明经题○敕大
内设仁王斋○召琼法师于重云殿。讲大
品般若经○太极殿设无碍大会。行舍身
法○集沙门行方等忏法华忏金光明忏
○宣帝召[日*恒]法师。为七庙讲大品般若经
○后主召聚法师。赴太极殿讲金光明经。
○诏顗禅师赴太极殿。讲大智度论题。般若
经题。诏顗禅师居光宅寺。帝幸寺听讲仁
王经。躬礼三拜○诏顗禅师赴崇正殿。为皇
太子授菩萨戒
北魏孝文。诏德法师一月三入殿说法。帝数
幸王园寺。与沙门谈论佛法○幸白塔寺
听登法师讲成实论○诏四月八日迎洛京
诸寺佛像。入阊阖宫受散花礼敬○宣武
御式干殿讲维摩经。西域沙门至者三千

北齐文宣。幸辽阳甘露寺。禅居深观。敕非
军国大事不得闻○武成诏藏法师。赴太
极殿讲华严经
隋文帝。诏兴法师。太兴殿授菩萨戒○晋王
迎顗禅师至扬州。设千僧斋受菩萨戒
唐太宗诏常法师入内殿。为皇后太子授
菩萨戒○奘法师译瑜伽师地论。敕写新译
经论颁赐九道总管○武后诏藏法师讲新
译华严经。师指殿隅金师子为譬。集其言
为金师子章○中宗诏于化度寺设无遮
大会○召藏法师入殿授菩萨戒○召北
宗秀禅师居内道场。礼为国师○玄宗召
净禅师至阙问道○肃宗召不空三藏灌
顶授戒○诏南阳忠禅师问道○召邻法师
入禁中讲经○代宗诏建盂兰盆会。设七
庙神座迎行衢道○诏径山钦禅师入见。
赐号国一禅师○德宗幸安国寺设盂兰
盆供○顺宗诏尸利禅师咨问禅理○宪
宗问观法师华严法界。豁然有得。封大统
清凉国师○召鹅湖义禅师问佛性○召
章敬惮禅师咨问禅法○召宽禅师咨问
禅要○穆宗遣两街迎请汾阳业禅师。中
夜说法端坐而逝○敬宗幸兴福寺观叙法
师讲经
文宗。诏圭峰密禅师问佛法○宣宗遣使
以师礼召盐官安禅师。力辞。敕所居为齐
丰寺○召辩禅师入见问道○懿宗于禁
中延名僧设讲座自唱经题手录梵文
○设万僧斋自升座为赞呗。长眉僧来应
供。陵空而去
五代唐庄宗。召三圣然禅师问法
大宋太祖。诏沈义伦。以金银字写金刚经。
召蕴法师讲演○诏超法师等入内诵金字
大藏经○上手金刚经常自读诵。谓赵普
曰。不欲甲胄之士知之。但言读兵书○
太宗召赤脚道者入见。问南方禅律如何
化物云云○幸开宝塔问。僧何人。曰塔主。
上曰。朕塔因何卿作主○上问。僧何来。答
曰。庐山卧云菴。上曰。卧云深处不朝天○
诏两街僧录省才进盂兰盆仪○真宗召
浮石矩法师讲四十二章经○仁宗顶玉
冠观音像。以朝百官○敕韶州迎六祖衣
钵。入京供养○诏左街琏禅师入对化成
殿○召舜禅师入对便殿。赐紫衣银钵○
干元节敕福圣塔院。建大斋。施袈裟○神
宗敕大内设千僧斋。施金刚经袈裟○诏
净慈本禅师。住京师慧林。入对延和殿○
徽宗嘉州奏。古树有定僧。诏舆至禁中。曰
我远法师弟慧持也。上令图形制赞○钦宗
高宗即位遣八辇。召金山勤禅师。诣行在
说法○高宗幸上竺大士殿。炷香赐万岁香
山为大士供○孝宗遣内都监。至径山问
道于杲禅师○灵山琳法师入见问道○幸
上竺问讷法师岁旦光明忏之旨。赐钱建
十六观堂。内翰楼钥作记○敕禁中建内观
堂。一遵上竺制度○佛生日召上竺讷法
师。领五十僧。入内观堂行护国金光明三
昧。赐帛五十匹。岁以为常○召灵隐远禅
师入对选德殿○召天竺灵隐径山及三教
之士。集内观堂赐斋○召上竺讷法师独
对选德殿。问大士灵迹法华经旨○召雁
山中仁禅师入对禁中○幸上竺礼大士。
赐白云堂印。令三学诸宗并诣白云堂。公
举用印○召灵隐光禅师入对。赐号佛照
○召灵隐光禅师入对。进宗门直指○召
雪窦印禅师入见。奏对大说。即日住径山
○上称寿皇。召讷法师入内殿注金刚

  屡朝拜佛。汉武帝幸甘泉宫。礼祭天金人
(汉人未知佛故谓之金人)
明帝。拜洛阳圣[蒙-卄]佛舍利塔○吴王孙皓拜
沙门康僧会受戒○梁武帝北面礼遗约
法师受戒○陈武帝率群臣拜佛牙○后
主三命智者。请讲仁王经○北魏太祖所
经郡国。见沙门皆致敬○孝文迎洛京诸
像。入宫礼敬○北齐文宣命三藏译经。帝
躬礼梵文○隋文帝诏延法师升御座。拜跪
受戒○唐高宗迎凤翔佛骨。入内礼敬○肃
宗禁中立道场。礼敬讲赞○代宗铸金像
成。率百僚致拜○德宗迎凤翔佛骨入禁
中礼敬○宪宗迎佛骨入禁中礼敬○懿
宗迎拜佛骨
大宋真宗上元幸寺观。百拜已上○徽宗迎
佛牙入内敬礼制赞○孝宗幸上竺大士
殿。问讷法师合拜不合拜。师曰。不拜则各
自称尊。拜则递相恭敬。上忻然致拜
  天书御制
梁武帝制水陆仪文。于金山修供○亮法师
撰涅槃疏。帝亲制序○帝亲制涅槃大品净
名三慧诸经义记○唐太宗奘法师新译经
论。御制圣教序○高宗御制慈恩寺碑○
武后御制华严经序○中宗净三藏译经。
御制圣教序○睿宗菩提流志译宝积经。
御制圣教序○玄宗御注金刚般若经○代
宗不空三藏重译仁王经御制序○宪宗般
若三藏译本生心地经御制序○穆宗御
制南山律师赞(至今斋用此赞)
宋太宗。天息灾三藏译经。御制圣教序○诏
以御制秘藏诠缘识论消摇咏命两街笺
注。入藏颁行○真宗法贤三藏译经。御制圣
教序○御制崇释论○登封泰山。御制重修
佛像记○诏赵安仁编修太平祥符法宝录
御制序○诏以太宗御制妙觉集入大藏
○御注四十二章经。御注遗教经○右街秘演
请以御制法音集笺注入藏○仁宗御制三
宝赞。赐宰辅译经院○御制天竺字源序。
赐译经院○御制景佑法宝录序○高宗幸
太学制文宣王及七十二弟子赞○孝宗御
书灵感观音之寺。赐上竺山○御书太白名
山。赐天童朴禅师○佛照光禅师住阿育王
山。赐御书妙胜之殿为舍利殿额○御制
原道论○御制圆觉经。赐径山印禅师
  圣君护法
隋文帝。敕有毁佛天尊像者大逆不道论○
诏诸有佛像碎身遗影所在。官检送寺庄严
(时当周武毁法之后)
唐德宗。京兆尹宇文[炫-ㄙ+ㄥ]。乞以废寺为学舍
材。敕不许○敕寺观严洁。不得容外客居
住○宣宗裴休言。寺观多为官僚寓客蹂
践。诏今后不得在寺居止
宋太祖。诏寺院经周朝未毁者听存。已
毁寺佛像许移置存留○诏诸郡铜像依旧
存○诏如闻道场。夜集士女无益修持。并
加禁止○太宗谓近臣曰。儒人多薄佛。向
为中竺佛金刚座令苏易简作碑。指佛为
夷。遂别命为之○诏岭南僧置妻孥。所在
长吏深宜戒厉。○真宗侍读孙奭请损修
寺度僧。上曰。释道二门有助世教。安可即
废○诏京城鬻酒肉者。去寺观百步外。酤
市于僧者。重论其罪○臣僚言。愚民佞佛
蠹害国政。上曰。佛教使人迁善。安可禁止
○诏诸寺观殿阶上。不许人民袒露坐卧○
诏新译频那夜迦经。荤血为祀。不许入藏
○祥符敕品官毁辱僧尼。口称秃字者。勒
停见任。庶民流千里○徽宗宣和敕吴国
公主敬重空门。品官庶民有毁辱僧尼者。
照祥符三年指挥○孝宗郑国公主出家。敕
品官庶民有毁辱僧尼者。照祥符宣和敕
旨。僧尼犯。官司不得理行。须奏闻取旨
  试经度僧
唐中宗景龙初。诏天下试经度僧。山阴灵隐
僧童大义。诵法华试中第一○肃宗敕白衣
诵经五百纸。赐明经出身为僧。时僧标试
中第一○代宗敕童行策试经律论三科。给
牒放度○敬宗敕僧背经百五十纸。尼百纸。
许剃度○宣宗敕每岁度僧。依戒定慧三
学。择有道性通法门者
梁末帝敕天下僧尼。入京城比试经业
唐末帝诞节度僧。立讲经禅定持念文章议
论为四科
周世宗。敕男子十五诵经百纸女子七十纸。
郡考试闻祠部给牒
宋太祖。诏沙门殿试经律论义十条。全中
者赐紫衣○太宗雍熙诏天下系帐童行并
与剃度。今后读经及三百纸。方许系帐○
至道诏两浙福建路。每寺三百人。岁度一
人。尼百人度一人。诵经百纸。读经五百纸。
为合格○真宗诏释道岁度十人。特放一
人不试经业○诏天下童行。试经业剃度
○仁宗诏试天下童行诵法华经。中选者
得度。参政宋绶夏竦监试
孝宗。上竺讷僧录。乞行试经度僧
  特恩度僧
汉明帝。五岳道士角法不胜。司空刘峻士庶
张子尚后宫阴夫人道士吕惠通等。并求出

隋文帝。敕士庶出家。是岁度僧五十万○炀
帝诏七日行道。总度千僧
唐太宗正观元年。度天下僧尼三千人○九
年诏度僧尼三千人。务取德业精明者○
二十二年。奘法师谓。弘法须人度僧为要。
乃诏每寺度五人。凡一万七千人○玄宗不
空三藏建灌顶坛。度人千万数○敕每郡度
真行童子三人○睿宗普度僧道三万人○
文宗敕僧尼非正度。许具名申省给牒。时入
申七十万人
后唐明宗闽王。度僧二万人
宋太祖长春节。度童行八千人○太宗普度
童子十七万人○真宗登封泰山。诏天下寺
观各度一人。陪位僧道各度弟子一人○
以吴国大长公主出家。诏童子十人度一人
○诏僧道系帐童行普与剃度。是岁度僧尼
二十四万五千七百七十人。道士女冠七千
一百七十人○仁宗判都省马亮。请无得收
度真刑文身者○神宗敕钱唐天竺观音院。
岁度一人以奉香火
  进纳度僧
唐肃宗至德初。宰相裴冤请鬻度牒。谓之
香水钱○听白衣诵经赐出身。或纳钱百
缗请牒剃度
宋神宗。司谏钱公辅言。遇岁饥河决乞鬻
度牒○高宗敕卖四字师号○自治平末。
始卖度牒。旧以黄纸伪为者多。至是户部
朱异奏。令僧道用敕绫牒○詹叔义上表。
乞住卖度牒○敕僧道始令纳免丁钱。谓
之清闲钱
  士夫出家
汉明帝。司空刘峻阴夫人等皆出家
梁武帝。通事舍人刘思剺表求出家。赐名
惠地
敬帝。补阙宗殆弃官出家。号无名。有息心
铭行于世○北魏孝文。京兆王太子兴表
求出家。赐名僧懿○太后冯氏。出俗为尼。
居瑶光寺○宣武太后高氏。出俗为尼。居
瑶光寺○度支尚书裴植母夏侯氏。年七十
出家为尼。入嵩高山○孝庄太后胡氏。出
俗为尼。居瑶光寺
唐高祖。释智岩初为中郎将。弃官为僧。异
僧谓之曰。卿八十一出家矣○高宗。武后
生皇子。赐名佛光王。踰月。诏于奘法师寺。
出家落发○武后初为宫人。出业感寺为
尼。高宗见之纳后宫○代宗。宰相杜鸿渐
临终。命朝服加僧伽梨剃须发。别众而
逝。依沙门法焚躯。○穆宗。幽州节度刘总
剃发为僧。封大觉师。赐腊五十○宣宗。初
封光王武宗忌之遁去作沙弥。至盐官为
书记。武宗崩。百官迎王即位
梁太祖。吴越王幼子令因为僧伽同三十
腊○唐庄宗。骑将史银枪。悟禅道出家名
契澄
宋真宗。吴国长公主出家。法名清裕○宰相
王旦薨。遗令请大德施戒。剃发着三衣火
葬。杨亿与其子议。但以三衣置棺中○高
宗。给事中知泸州冯楫。别僚佐着僧衣。升
座说偈而化
  沙门封爵
梁武帝。敕沙门惠超为寿光殿学士
北魏明元。封沙门法果为宜城子。加封安
城公。諡灵公
唐太宗。敕沙门智威为四大师。封朝散大
夫○高宗时敕惠威为四大师。封朝散大
夫(即法华天宫二威法师也)武后封法朗九人。为县公。赐
袈裟银龟袋○中宗封万回法云公○敕慧
范封正议大夫。上庸郡公。惠珍九人。并朝散
大夫封县公○敕惠范加银青光禄大夫。万
岁朝散大夫。封县公。广清殿中监充功德
使○睿宗万回卒。赠司徒虢国公○法藏法
师卒赠鸿胪卿○玄宗菩提流志卒。赠鸿胪
卿○肃宗沙门道平。为金吾大将军。破安
禄山反贼○代宗沙门不空封特进鸿胪卿。
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肃国公。食邑三千
户。卒赠司空○德宗沙门圆照充内供奉鸿
胪卿○僖宗沙门妙行诵经见佛大士。赐
号常精进菩萨。爵开国公
宋太宗译经三藏天息灾。试光禄卿。法天施
护。并试鸿胪卿。月给酥酪钱○仁宗译经
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法护卒○钦宗东京
留守宗泽承制命沙门法道。补宣教郎。参
谋军事
  僧职师号
晋安帝。秦主以僧[契-大+石]为国僧正。法钦为僧
录○宋文帝敕尼宝贤为京邑尼僧正○
孝武敕道猷为新安寺法主○敕道温为都
邑僧正○顺帝敕法持为天下僧正
齐高帝诏法颖为京邑僧主○武帝敕玄畅
法献为僧主。分任江南北事
梁武帝诏云光法师为大僧正
陈文帝。敕宝琼为京邑大僧统○宣帝敕昙
瑗为国僧正○后主敕惠[日*恒]为京邑大僧正
○北魏文成敕师贤为沙门统○敕昙曜为
昭玄沙门都统
北齐文宣诏高僧法常为国师○敕昙延法
师为昭玄上统○置昭玄十统。以沙门法
上为大统。尊为国师
隋文帝。敕僧猛为隋国大统○诏昙迁为昭
玄大沙门统
唐太宗。诏杜顺和尚入见。锡号帝心○武
后敕神秀禅师入京行道。历三朝皆礼为国
师○玄宗沙门一行号称天师○敕辩才为
朔方管内教授○肃宗召南阳惠忠禅师入
见。号称国师○代宗诏南岳法照为国师
○德宗赐澄观清凉法师教授和上○宪宗
赐沙门知玄悟达国师○封澄观大统清凉
国师。○敕沙门端甫录街左僧事。灵邃录右
街僧事○穆宗敕沙门惟英充两街僧统○
文宗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师
大达法师端甫。右胁而灭○敕沙门云端充
左右街僧录○宣宗敕灵晏充左右街僧录
○敕知玄法师充三教首座○敕三教首座
辩章充左街僧录。僧彻充右街僧录○懿宗
延庆节敕左街僧录惠照大师清兰。右街僧
录明彻大师彦楚。讲论佛法○敕沙门觉晖
充左右街副僧录
汉吴越王钱俶。奉沙门德韶为国师
宋太宗吴越国僧统赞宁入见。赐号通惠大
师○真直史馆编修赞宁迁右街僧录○
赐四明延庆知礼法智大师○赐天台东山
本如神照大师○仁宗赐三藏法护普明慈
觉传梵大师○神宗天竺海月大师惠辩补
都师○高宗赐法道宝觉圆通法济大师○
赐径山宗杲大惠禅师○孝宗赐灵山子琳
慈受大师○赐上竺若讷右街僧录○赐上
竺若讷左街僧录慧光法师○赐灵隐惠远
佛海禅师○赐灵隐德光佛照禅师
  不拜君父
晋成帝。相国庾冰议。令沙门尽敬王者。何
充抗论不行○安帝。桓玄议。令沙门尽敬
王者。庐山远法师抗辨不行
宋孝武。制沙门尽敬君上。前废帝制停致

隋炀帝。诏沙门道士致敬王者。沙门明瞻抗
诏。谓僧无敬俗之典。遂寝
唐太宗。诏僧道致敬父母。逾年停致敬○
高宗。敕僧道无得受父母尊长拜○玄宗。
敕僧道致敬父母。逾月罢致敬
  不称臣僧
齐武帝。沙门僧锺见上称贫道。上以问王
俭。对曰。晋宋以来多称贫道。而使预座
唐肃宗。敕僧尼朝会表奏毋得称臣(礼记。儒有上不臣
天子下不事诸侯。汉王儒仲见光武称名不臣)
  崇礼高行
宋明帝。诏猛法师月给钱三万车舆吏力。僧
瑾赐法技一部
梁武帝。惠约法师每入朝。必设特榻。帝座
居其侧○敕法云法师为大僧正。官给吏

陈宣帝。诏割始丰县调。以奉顗禅师
隋文帝。灵藏律师居大兴善寺。敕左右仆
射两旦参问起居○昙延法师升御座南
面授法
唐太宗。四祖道信禅师四征不起。就赐珍
缯。以旌其道○代宗。诏径山钦禅师入见。
赐号国一。敕杭州长吏。月至候问
宋太祖。吴越僧统赞宁入见。一日七宣。赐号
通慧
  沙门著书
梁武帝。沙门慧皎撰高僧传十四卷起汉永
平尽梁天监。开德业为十科
隋文帝。翻经学士费长房。进开皇三宝录
唐高宗。沙门道宣撰续高僧传三十卷。起梁
天监尽唐正观○沙门道世撰法苑珠林一
百卷。总括大藏分门类事○德宗。湖州刺史
于[由*页]进沙门皎然杼山诗集。藏于御书殿
梁末帝。沙门归序进经论会要。诏入大藏。
赐演教大师
晋天福沙门可洪。进大藏经音义四百八十

周世宗。沙门义楚进释氏六帖敕付史馆。
赐紫衣缣币
宋太祖。吴越寿禅师着宗镜录一百卷○沙
门文胜奉敕修大藏随函索隐六百六十卷
○太宗翰林李昉等。进太平广记。其间录佛
法者三十卷○通慧大师赞宁进续高僧传
三十卷。起唐正观。敕入大藏。又撰鹫岭圣
贤录五十卷。僧史略三卷○真宗。沙门道原
进景德传灯录三十卷○译经润文官赵安
仁。修藏经录二十一卷。赐名大中祥符法宝
录○沙门道诚着释氏要览三卷○益州进
沙门仁赞释氏会要四十卷○仁宗。三藏惟
净进新译经音义七十卷○三藏惟净。进新
译大藏目录二帙。赐名天圣译教录。赐光梵
大师紫衣○参政王随进删修景德传灯录
十五卷○驸马都尉李遵勗广传灯为三十
卷。赐名天圣广灯录○沙门契嵩进辅教编
定祖图正宗记。敕入大藏。赐明教大师紫衣
缣币○徽宗。沙门惟白进续灯录。敕入大
藏。赐佛国禅师金襴衣○尚书王古阅大
藏撰法宝标目八卷○石门惠洪撰禅林僧
宝传三十卷

佛祖统纪卷第五十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