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5218阅读
  • 9回复

如何以三法印鉴别正统佛法日常生活

级别: 学士
发帖
655
铜币
755
威望
286
贡献值
4
银元
0
好评度
0
日常法师开示
今天要介绍佛法的一个基本概念--三法印。佛法的内涵无非是以三法印的内容为标准,以此衡准世间的一切,让我们认清楚该走的路。实际上要彻底了解三法印,不是一生两生的事情。谈这个问题是因为现在有人假藉佛法之名行诈骗之实,使得很多原先不信佛法的人,对佛法产生更深的误解,乃至于很多对佛法有一点信仰的人,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我想向大家说明,做为一个佛弟子,如何以佛告诉我们的三法印,来辨别是佛法还是非佛法。首先说明什么是三法印,其次谈三法印对我们有什么价值
[三]是一个数字,「法」指的是佛法。广义来说,世间所有的万事万物,也就是我们认知的对象,以及存在的所有一切,佛法里统称为「法」。其实佛就是觉悟者,「佛」是梵文,翻成中文就是「觉」,他对世间所面对的万事万物--「法」的真相觉悟了。这个真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说明,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三个,如果合乎这三个标准的就叫做佛法;反之就不是佛法,因此称它为三法印。「印」就像我们世间通用的大印,比如政府的印叫关防,大印一盖,到哪里都行得通,现在是由正觉者世尊所开示的三法印来看世间的万事万物,以这三点衡准出来的就是佛法。
 


一.正皈依

佛出世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佛跟一切有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希望离苦得乐。既然目标是一样为求离苦得乐,但是,差别是佛得到了,我们没得到。佛得到的原因是他对世间的真相看清楚了;世间的人所以得不到,是由于迷糊,或者称为无明,由于无明所覆盖而轮回生死。了解佛法以后,透过佛法去观察、去行持,我们称之为修行,就是修改以前在错误认知之下的行为。所以依佛法认真一步一步深入的,我们称为修行人,走到最后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世间的无明之行是永远轮回生死,虽然推动他人生的目标也是离苦得乐,但因为对事实的真相认不清楚,或做不到,所以白忙一场,在生死轮回中吃冤枉苦头。所谓「小人枉自为小人」,就是这个意思。  
    对佛法有了正确的认识,照着去修改我们的行为,最后得到究竟的果--成佛;小则解决自己的问题,跳出生死轮回。究竟的果是要帮助一切人成佛,彻底解决一切问题。人都希望离苦得乐,可是每个人用的方法不一样,我们佛法的方法去做,就是皈依佛法僧,为什么要皈依?因为这个才是真正的究竟离苦得乐之道。  
    在《瑜伽师地论》或《菩提道次第广论》上面也说,因为我们感觉到世间的苦,要想除苦,所以要找真正可以依靠的人,这也就是皈依的境--能够做我们皈投依靠的对象,必须具足四个条件∶第一,他一定是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假定他自己都没办法解决,怎么能救我们?第二,他不但自己解决,也要懂得怎么帮助别人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我们去找他,他也没办法帮忙。第三,他有这个愿心,愿意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否则他虽然有这个本事,但是他不想帮忙,你找他也不一定有用。第四,我们所皈依的对象,并不会因为你给他什么好处,他才帮你;而是你只要肯听话,照着去做,他都愿意帮你。佛说∶「我之所以解决问题,是我照着正确的方法去做;今天你皈依我,如果你不照着正确的方法去做,我也救不了你。」所以佛希望我们照着他的话去做,真正离苦得乐,并不是想从我们身上谋取什么利益。因此,我们想离苦得乐,就必须皈依,而皈依的对象必须具足这四个条件。  
    真正皈依时该怎么做?《广论》上说,应先看佛、法、僧的功德。我们觉得世间很苦,信赖佛有这个能力能救我们出苦,如果透过观察,认识佛的确有这样的功德,不管 的身、语、意,都完全具足这个条件。就好像我们长大了要选一个职业,要先了解哪一个职业最好,将来最有出路,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去走。现在既然已皈依佛,当然要看一看皈依的对象,他如法修行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真正了解以后,内心会产生一个非常崇敬仰望的心情,觉得「这个才是我要的!将来我也要学佛一样走这条路。佛告诉我们正皈依的是法,因为只要照这个道理一分一分去做,苦就慢慢的净除,最后得到圆满的功德。要想照着去做就要修行,要修行要有同伴,也就是僧,所以做为一个正式的佛弟子要三皈依。一般来说,辨别是佛弟子或非佛弟子,是以皈依为准。 
    大家也许会觉得现在好像有很多人皈依,这里要明确界定一下,什么才是真正佛法告诉我们的皈依。也许有些人认为三宝、佛法很好,或者某个师父很好、很有声望,皈依他可以得到很多好处,所以我去皈依。也有一种是人家拉你去,人情难却,你就莫名其妙的去拜三拜,包了一个红包,念了几句话,有了一个法名,我们以为这样就是皈依了。以佛法来说,不是! 
   不过,的确有的人像前面所说的,刚开始并不是那么坚定,可是他内心的确想透由佛法来追求离苦得乐之道,只是因为眼前或许为生活忙碌,一下子不大可能全部投入学习佛法,不过他一定会渐次渐次的深入。所以总结来说,对佛法有了正确的认识,觉得这个才是人生崇高的理念,并依照着佛法来修行,步步提升,不但改善自己,还要改善一切众生,究竟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才能称为正皈依。所以皈依不是以皈依证有几张,老师有几个来算,而是对于世尊的教法,透过皈依的师长告诉我们,自己愿意如法去行,这个才是佛弟子。所以佛弟子与非佛弟子的辨别是在如法否。 
现在简单的从三方面来说明,即佛讲的三法印。在汉地有两个不同的说法,一个叫三法印,一个叫四法印。真正了解了以后,三法印跟四法印是同样一件事情,我们真正趋入必须从这个基础步步深入,否则都是话。 
二.三法印  
    所谓的「实相空性」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也可以说出一大堆道理,可是好像跟我们了不相干,因为以我们的程度,根本没办法契入。现在在理论上稍微做一点说明,就会比较清楚的了解。三法印第一个是诸行无常,第二个是诸法无我,第三个是涅盘寂静。如果加上有漏皆苦,叫四法印。 
三.有漏皆苦  
    现在先解释有漏皆苦,「皆苦」,就是统统都是苦的。「漏」就是烦恼的异名。并不是说我今天心里不高兴就叫烦恼,佛法的烦恼是专门指我们内心当中一种不寂静相,这又分见惑、思惑。烦恼的根本是我执,只要有烦恼,一定会推动我们造很多业,由烦恼造的业,结果一定是苦。烦恼本身就是个苦;造了业以后感果又是苦;当苦境现起时,往往又会引发我们的烦恼再去造业,永远在生死的苦轮当中转,所以根本原因就在烦恼。 
四.涅盘寂静 
假定把烦恼解决了,这个苦就会消失。苦消失的境界就是涅盘寂静。「涅盘」是梵文,翻成中文就是苦果及苦因都消失掉了。寂静,我们不太容易了解,因为没有体验过,不过可以勉强的说,它是一种真正的快乐,现在我们的快乐是不究竟、不圆满的;真正涅盘寂静的境界才是究竟圆满的快乐。
    我们对万事万物的认知当中有很多是错误的,要获得正确的认识通常有两种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直觉,直接的去体会,佛法有个专有名词叫「现量」。譬如说今天你跑得很热、很累,手上有一条冰毛巾,你一擦就觉得很清凉,就是这个感受,这个是比较单纯的。如果这件事情本身比较复杂,特别是精神上面比较抽象的,不是那么容易就感受得到,而且有一些东西必须要透过学习,然后自己去实践,渐渐的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得到。「学习」这个事情勉强不来,一定要我们自己愿意去做,所以一定要有一些理由,使得我们能够信服,愿意改变我们的方向跟着走。虽然这些启发信心的理由,我们还没有直接体会到,但是只要我们信得过,了解大概的内容就可以了,佛法当中有一个专门名词叫做「比量」。譬如世间人会说∶「你好好的念书,将来去留学拿博士学位啊!」到底博士是什么我们不太清楚,不过被人家这么一说,我们内心当中可以想象到一个大概。现在关于「涅盘寂静」的内涵我们没体会到,但只要先确定人生的目标,认识理论后照着去实践,慢慢地就能够体会。用我们现在的快乐标准去想可能错误,所以佛告诉我们「寂静」才是真正的快乐,也就是说,所有痛苦的因跟果都消灭了
五.诸行无常 
    若依次第来解释,第一个是诸行无常,「行」是行为、作为,实际上「诸行」就是指一切的有为法,也就是说,凡是所有我们造作出来的,不管从因到果,都是有为法。「为」就是行为、作为,或是变化、流转,所以有为法的特点是「无常」。我们通常对无常会有两种概念,一个是人死了叫无常;另一个是说,所有事物不能常保,这两个都是很粗浅的无常。佛法讲的诸行无常是比较细微的,所以无常有粗细两个相,粗显的一定涵摄在细致的当中。凡是一切有为的法,要保持恒常不变,根本不可能,所以没有「恒常不变」这个特征,就是「诸行无常」。 
 所有在三界六道之内的一切,没有一样例外,永远都在变化。譬如我们住的这个钢筋水泥的房子,好像几十年乃至几百年都不会变,实际上所有这些东西都是表相,它真实的内涵却变化得非常快,快到连一刹那能够保持这个定相的状态都没办法。这个内涵我们很难懂,一般来说,「现量」当然谈不到,就是以「比量」,用道理去讲,也不是那么容易体会到。我们会以为明明这个东西是铁作的,在这里几百年不坏,怎么说它一直在变?现在科学上已经观察到,原来这些东西表相上是这样,实际上里边是快速地在变化。佛真了不起,他不必靠科学就可直截了当看得非常清楚,所有的东西没有一个例外,刹那刹那都在变化,这叫「诸行无常」
为什么会无常?因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造作的,凡是造作的东西都是因缘和合,凡是由因缘而存在的东西,都是无常的。譬如一场法会,这是因缘所成的,有人愿意讲、有人愿意听,也找到这个法会的地方,才能成办。又譬如我们使用的桌子、椅子,有的是钢铁做的,有的是木头做的,透过人工制造,就变成桌子、椅子。譬如说我们人,我们的身体是父精母血结合,然后生下来,靠食物、营养等慢慢增长,还要更多客观的条件,心灵亦复如是。既然这些东西都是要各种因缘,而因缘一直在变化,而且辗转的会互相影响,所以它永远在变化。这种无常相很深细,一般人看不见,但是这是所有世间的一切事物的真相,这一部分虽然不一定能够很明确的看见,但是比较容易体会也容易接受。 
六.诸法无我  
   最后要讲「诸法无我」,这个比较难,实际上这个是佛法最重要的中心。从「诸法无我」向前可以讲无常,向后可以讲涅盘,向上可以说一实相。因为「诸法」就是所有一切的法,前面讲的诸行是专指有为法,现在这个诸法无我的「法」包括有为、无为。单是这个有为、无为就不大容易懂,简单来说,「有为」就是指三界之内会轮回生死的;「无为」就是超出有为的圣人之法。只要存在这个世间的,不管是凡夫或圣人,所有的这些现象都有个特征--「无我」,这很不容易了解。例如每个人都叫我日常,如果「无我」的话,我是什么?有人学佛以后会讲∶「一切都是空的,你不要这么执着。」误以为这样就叫做「无」,如果否定掉就没有的话那谈它有什么意义?所以「有、无」是相对的,要谈「诸法无我」,必须在这个「缘起有」上面谈,说它没有真实
的自性,一旦离开了「缘起有」谈自性空,那是空话。一切法的存在,有一个专门名词叫做「缘起性空」,这也是《法华经》的中心。  
    所有一切法,没有一个例外,都是性空,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缘起的存在,所以性空跟缘起,是一体两面。就像我们的手,可以看得见它是缘起的,有骨头、有肉、有皮,手的存在,是由这些因缘条件存在的,它的本性空。凡是缘起的东西一定性空,这是佛法最重要的中心理念。是在这个状态当中才说诸法自性空无,这个才是佛法所讲性空的内涵。因此凡是任何一样东西,不管有为、无为,都是这样的一个行相,这个才是真实的。 
   有时我们给它取一个名字叫真如,什么是真如?本来就是这样,这才是真的。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从缘起的方面去看,不断的在变化,所以说诸行无常;而它的本质是真如,或者叫诸法无我。了解了这个特征以后,不再有生灭的变化,那是涅盘寂静;所以事情整个的中心就是真如实相,如果我们单从这个上面谈叫一实相印。这个实相必然会显出几个面貌来,一个是诸行无常,一个是涅盘寂静,它的本质就是缘起性空。我们或者从性空方面去讲,或从缘起方面去谈,其实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面,这是三法印跟一实相之间的关系。
 
七.依法修行 
 万事万物都不是天生如此,不是恒常不变,而是缘起性空的,我们现在要求离苦得乐也是这样。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的事情本来就是这样,《法华经》上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一切法本来就是寂灭相,有什么样的因缘,它就现什么样的状态,例如你造了杂染之业,就现出生死轮回来;了解了这个特点,我们愿意跟着佛法去做,就渐渐远离杂染。因此了解三法印以后,对我们每一个希望究竟离苦得乐的人,就产生一个最积极的意义,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做。我们都不希望痛苦,那就应该根据这个原则
了解痛苦的原因在哪里而把它拿掉,痛苦自然消失。同样地,要追求快乐必须找到快乐正确的因,并去努力,快乐就现起。并没有天生的苦乐,这些都是缘起,「缘」就是形成苦乐主要的条件,我们既然都希望离苦得乐,岂不是该在这上面努力吗?这是三法印给我们的启示。所以要离苦得乐,就要皈依三宝,正皈依是法,认识法的特征,了解后,我们的行为就不会像以前这样的乱来,照着正确的方法,修改以前的行为,这个叫做修行。 
    修行是根据三法印,可是三法印的内涵非常广泛,有它趣入的正确方便,《菩提道次第广论》即是三法印的开展。《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内容分四科,首先甲一讲造者的成就,因为我们也希望成就,所以要找一个理想当中所仰望的典范,例如你想做总统,或者想要财富,像王永庆一样,那他是怎么成功的?世间做父母的常指给孩子看∶「你看那一家的孩子多么精采!你应该向他学啊!」那么我们学佛的佛弟子,岂不是应该以佛法当中真正有成就的人做为榜样。所以甲一的内涵先告诉我们造者的殊胜。甲二是法的殊胜,甲三是学的人应具足什么条件。之后我们怎样如理一步一步做,就是甲四。所以三法印正是说明这样的内涵,我们先在理路上有了正确的认识,然后渐次深入去改善,这是佛法的特征,真正来说,这也是任何一个人必经之路。以上是三法印的内涵跟效应。  
     了解了这个特点以后,我们再谈为什么有许多知识份子会受骗上当,无非是因为他觉得这样会得到好处、利益。但是假定你了解一切都是业感缘起,好处、利益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知道如是因如是果,也就不会被他所骗。  
     进一步来看被骗的原因,总不外乎有人设了一个骗局,让你得到小小的甜头,告诉你要这样才能得到好处,引发我们内心当中的贪欲,你就被他所骗。了解了佛法以后,并不是要把贪欲心拿掉,而是要把它变成善法欲。我们了解,并照着正确的道理渐次走上去,的确可以得到离苦得乐。苦乐的根本是烦恼,最严重的是贪、嗔、痴,像这种的贪对我们是没有好处的;但是如法的去做,希求得到真实的功德,这叫做「善法欲」。经论上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修行是件苦事情,我们愿意去做是因为了解照着正确的方法去做,可以用小苦去掉大苦,得到大乐。就算是世间任何一个成就,都要经过一些努力,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不要努力就自然掉下来的。所以我们清楚修行的特征后,就不会受骗,一定是根据缘起,或者说是因果的本质。 
.缘起与因果  
    我们常会觉得好像缘起就是因果,事实上缘起的范围比较广,因果比较狭。凡是缘起的现象,大体上呈现三个面貌,第一是因果的必然性,第二是相待性。比如说好坏、大小、长短、冷热,这个叫相待性。今天你穿多了会觉得热,穿不够会觉得冷;或是说不同的人感受也不同,你感觉热,他感觉冷,这都是对比出来的,以我个人的感受,来对比这件事情。像这个茶杯你无法说它大或小,也许你觉得大,因为你平常用的茶杯比较小,所以根据你习惯用的茶杯去衡量它,但是它本身并有没有大小的问题;如果另一个人平常是海量,他看这个杯就太小了。所以这个缘起的现象一定是相待性。  
    以上两个比较容易懂,缘起还有一个名物的特征。凡是缘起的东西,都叫假名有,或者叫假有。就是前面说的,万法不是实有的,也不是天生而有的,是种种因缘条件组成的。当这个东西呈现的时候,不一定有名字,也许是最初发明的人异想天开想出个名字来代表它。凡是缘起的东西,一定是先有这个东西的存在,然后有一个名字。这个名物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名」就是名字,「物」就是名字所指的内涵,这东西是无常、变化、也是无我的。譬如这个茶杯为什么叫它茶杯?因为它是装茶的;如果不是装茶,装着水,就叫它水杯;如果装了酒的话,就变成了酒杯;或者同样是茶杯,一个是钢做的,一个玻璃的,那又不一样了,这是名物之间的交错关系。然后又有相应或者相克的相待关系,这些都是缘起当中必然的现象。 
    当我们真正了解名物的特点后,对因果的必然关系会把握得比较准。因此一般的骗局,我们就比较不会受骗,何况那些骗局很明显的有一样东西在里头,有的是骗钱财,用宗教的幌子来骗人,例如照片会放光,或者其它神通。假定不太了解佛法,还可能被他骗,如果正确深刻了解佛法以后,知道其中一定有它的次第和内涵那个骗局就不能得逞。 
   我们学佛法真正的目标,就是要认识世间错误的一面,不再被它迷糊,而后照正确的道理步步走上去。如果周围的人不懂得这一点而走错了,那我们可以用所学的正确标准来衡量,真假立刻判别出来,不但自己不会受骗,而且让周围的人也避免受骗,又可以维持社会的安宁,这是多好的事情! 
    我们学广论,好像没听说过三法印,很多人在学广论之前,已经接触佛法很久了,好像也没听说过。实际上这是因为现在末法了,大家不太注意。最早在印度的时候,衡量是否为佛弟子,有不同的标准,曾经有一派并不是以皈依来衡量,而是以是不是接受三法印做为指导你人生的原则来衡量。是,才叫做佛弟子!那是非常严密的标准。我们所学的是阿底峡尊者的传承,是根据是否皈依三宝来判别是否为佛弟子,而正皈依是法,法的内涵就是三法印,所以其实皈依法也已经涵摄了三法印。 
九、广论与三法印  
   我们现在不妨以广论的内涵去看三法印。一开始是甲一、甲二、甲三,真正修行是从甲四开始。首先要跟随善知识听闻,然后要修行必须要利用暇满人身。第一要思惟观察无常的道理,不过它是指粗显的,并没有讲「诸行无常」,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广论上告诉我们的就是诸行无常,前面基础准备好了,再不断的深入,到最后是奢摩他、毗钵舍那。奢摩他是止,毗钵舍那是观,观一切法缘起无我。了解以后,如法去修行,得到涅盘寂静,这是广论内涵。 
   末法时最盛行的是念佛,因为是末法,法在世间渐渐消失了,也不懂怎么修;或者懂了,却没有修行的环境,就算有条件,可是一天到晚为了生活忙得透不过气来,所以只有念佛了。世间的真相是诸法无我,缘起性空,我们看不清楚,所以流落在生死轮回当中,枉受辛苦,现在唯一解决的办法要修行,偏偏现在这个时代不行,只好赶快拼命念佛。现在念佛的人很容易走上一个岔路,总觉得好像随便念几声,死的时候就可以到极乐世界,哪有这样容易啊!印光大师告诉我们真的念佛,要把「死」字贴在额头上,因为他看得很清楚,我们随时会死,忙世间的毫无意思,所以他是真正了解了三法印的内涵,晓得流转生死毫无意义,生起了厌离心,又没有正确的方法可行,只有拼命念佛,希望佛的大慈大悲救我们到极乐世界,到了那里有最好的环境,再照着三法印一步一步提升。所以念佛法门的根本内涵,一定也是以这个特征为主。所以假定我们念佛,却被这个骗局骗了是有可能的,因为不了解法!但是念佛跟这个骗局一定是两回事情。 
   其次谈禅。禅是因为了解佛法的特征,原来我们把这个「我」看得这么重要,好像是永远不变,实际上是无我的,没有真实的我,因此努力思惟去找这个我。所以禅门公案当中很重视参话头。简单说明一下什么是话头,例如叫你参「念佛的是谁?」这个还用问吗?我念啊!其实这不是一个问答题,若是照字面去回答就毫无意思,是要去找出「我」的真实行相。还有一个话头是参「什么是你本来面目?」这是当初六祖大师对一个上首弟子慧明说的,结果他当下恍然开悟。悟些什么我们不知道,真正的开悟,就是见到无我。 
   真正在开悟的境界当中,照见五蕴皆空。平常我们看见的我消失掉了,佛教的经典当中,《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诸佛的心要,一开头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每一个人都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依缘起聚合而成的一个假有,没有真实的本体,即五蕴自性空,我们凡夫眼光去看是有,以般若去看是没有。般若就是真实的智慧。所以参话头不是问答题,「我到底是谁?」、「谁在念佛?」、「什么是你本来面目?」真正参禅要下苦功,所以古人一参往往几十年乃至一辈子。我们现在跑到佛堂里面坐了七天,觉得很有意思很受用,假定这样就好的话,为什么古人要花一辈子还不行?有很多禅门的祖师花几十年功夫,而且宿生有大根性的人才能开悟,所悟的也就是诸法无我的内涵。讲到这个是要说明以「三法印」来辨别是佛法、非佛法。一般来说,佛所开示的最完整的内容,可以用三法印来涵盖,可是到后来因为佛弟子们的根性差别,开展出不同的法门。在汉地有禅、净、律、密、教下三家。禅、净刚才讲过了,律是什么?整个的佛法来说,修行不外乎戒定慧,而且有一定的次第。我们为了解决人生问题,究竟离苦得乐而去修行,第一步是戒,戒并不只是受了戒以后,告诉你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喝酒,真正的戒不是这个,也没有离开这个,就像广论的「道总建立」当中曾经谈到三士之名,下士、中士、上士。下士分两种∶下士、共下士;中士分两种∶中士、共中士;上士之后又可分显教、密教。如果忙了半天是为了现世安乐,这个叫下士。修行人也要为现世忙,但是目标是为了后世。为什么修行人还要忙现世呢?因为修行要藉重身体及修行的环境,我们称它为资粮,所以为了继续不断的修行,必须要努力以得到暇满的人身,以及好的增上环境。
   这一部分我们称为共下士,因为这个是跟下士共同的。就像我们念书,只想念小学的,固然在小学里念;准备念中学、大学的,也要念小学,所以为了念中学、大学,而现在就读小学这叫共小学。这个下、中、上是阿底峡尊者的《道炬论》所讲的,在《瑜伽师地论》的〈摄抉择分〉中说∶受持非律仪非非律仪的叫做下士;受持声闻缘觉相应的净戒律仪的叫中士;受持菩萨律仪的叫上士。律仪是专门名词,也就是戒。  
   我把「戒」简单说一下,然后再讲定慧。佛法告诉我们的戒定慧,有一个特点,我们不是要离苦得乐吗?可是因为透过「迷」的眼睛,对世间的真相看不清楚,乃至看错了,造了轮回的业,所以虽想离苦得乐,可是结果是离乐得苦。佛是觉者,看清楚世间的真相而解脱,因此,应该照着佛告诉我们的方法修改我们的行为。要修改行为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是,面对境界时,以前是照着跟无明相应的理念、行为习惯去做,现在要改一个方向,是叫修行。以前看见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办法得到它,现在不是,要舍掉这个,凡是不顺佛法的我们不可以做;反过来,该做的事虽然不习惯,现在我也要去做。 
  「戒」的目标是要解决生死轮回。所以真正的戒是从中士开始,前面引的《瑜伽师地论》中的「受持非律仪非非律仪,以及受持声闻缘觉的净戒律仪」,到受持「声闻缘觉」净戒律仪的时候开始叫做戒,因为这时开始才是以跳出生死轮回为准的戒条,对着境要照这样的戒条去做。至于共下士叫非律仪非非律仪,不是戒,也并非不是戒,两个否定变成肯定,是说它虽然不能帮忙你跳出生死轮回,但是可以使你得到生死轮回当中的好处。  
   现在我讲的禅、净、律、密当中的律宗是以中士以上的标准去衡量。为什么要持戒?因为世间一切诸行无常,我们由于无明,不了解这个道理,所以一直轮回生死,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要求涅盘寂静。真正想从眼前这个迷的境当中改过,必须要戒除一些不好的习惯或行为,这叫「止持」;相反的,有些事情你本来不习惯的这时要去做,叫「作持」。所以律宗真正的中心也是从三法印开展出来的,而且律宗是所有佛弟子的标准,只是现在很少人去研究、深入,但是「律」一定是从这个地方谈。以「密」而言正规密法也必定建立在前面这个基础之上;「教下」更是专门谈这个问题的,不管贤首、天台或唯识法相都是。 
   因此可以简单扼要的说,整个佛法衡准的标准是三法印。现在社会上发生以宗教名义骗人的事件,如果周围的人也被骗,那我们可以告诉他∶「假定你早一点肯相信我,学习正统佛法的话,就不会走偏。如果社会上人人都能了解,以宗教来骗人的事件也不会出现了。现在已经发生了这个事情,你还不赶快学佛、学广论?」即使没办法劝别人,我们了解了以后,更应该告诉自己∶「以前我可以不好好的学,今后我要更加好好的努力。」因为过了几年,大家一定把这件事忘得干干净净,但怎么保证这种事情不会换汤不换药又来骗你呢?所以现在赶快努力还来得及呀!我们一步一步地照着广论去深入,固然会了解,但是这样要很长一段时间,毕竟在座大部分学广论是业馀的,而这种诈骗事情随时可能又发生的,所以我就先很简单扼要地把这个佛法的精要--三法印介绍给诸位。
 
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
级别: 中学生
发帖
43
铜币
48
威望
2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7-29
佛法的内涵。应该是四圣谛。三法印就像银行里的验钞机。验钞机跟真币还是有区别的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7-29
呵呵,如此说来,四圣谛说明的就是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就象说这是五块的,这是十块的,这是五十的,这是一百的,而三法印就象是花钱的过程中买各种商品的检验了,可以这样说吗?呵呵。。。。。
级别: 中学生
发帖
43
铜币
48
威望
2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8-01
既然三法印是验证佛,那把佛法当做钱,那三法印就是验钞机。你把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比作这是五块的,这是十块的,这是五十的,这是一百的、这比喻不好。古集灭道是不同的概念,而五块。十块。都是钱。只是数量上的变化。怎能等同比喻。
   三法印的提出,多少有点悲哀的感觉,就像验钞机的出现,说明这市场上。假币出现了,人对真币的把握也不牢靠了。才会有验钞机的出现,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8-01
我的比喻是较枉过正的比喻,独尊四圣谛,而轻三法印的心态是不好的心态,整个佛陀的讲法都是初善,中善,竟亦善,究竟圆满的,所有的佛陀的讲法,都是四圣谛的补充与丰富,缺少了一点,佛法就留有遗憾,行者就容易走偏,三法印是纠正行者实践四圣谛是不是中道解脱,是不是发生了偏伎的重要依据。三法印并不是后来出现的,在有行者实践四圣谛的时候,三法印的规范就有了。市场上有了假币的出现,假币就是假的四圣谛,打着四圣谛的旗号事实上并不符合中道的佛法,也非佛陀的本怀,就需要用三法印来验一验,验一验是不是佛法,也验一验你行的四圣谛是不是真实佛陀所弘扬的四圣谛,有践行时有没有违背中道解脱,在给别人介绍佛法时有没有根据自己的臆测对佛陀的讲法有所取舍。。。。。
级别: 中学生
发帖
43
铜币
48
威望
2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8-01
既然你很精通三法印,就是请你验证一下,哪些是打着四圣谛的旗号事实上并不符合中道的佛法?让我学习一下
级别: 大学生
发帖
258
铜币
279
威望
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8-02
无我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8-02
我很忙,不过,可以简单举一个尊者们的例子,二十亿耳弦紧弦松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二十亿耳非常精进地修行,但是,由于他太精进,没有重视中道解脱,所以,导至了他疲厌退转,要舍戒还俗,然后幸亏有世尊跟他开示了弦紧弦松的比喻,才得以证得解脱。现在有一些学根本佛法的弟子也是这样,极端地厌恶轮回,不可谓不精进,但是,却偏离了中道解脱,有的法友对我讲,她现在就是还没有证得解脱,如果她证得了解脱,她就马上自杀,有许多法友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四圣谛,四念处,有太迫切摆脱轮回的愿望,但是,却没有智慧理解世尊真正的四圣谛教法,更没有智慧理解广演广利的佛法,这样的人,修行就容易走偏,跟别人介绍佛法也容易走极端。这样就是打着四圣谛的旗号但事实上并不符合中道解脱的情况。有些人甚至到了唯解脱是从而可以放弃道德良心的地步,比如师父原来的一些弟子,他们开始的时候跟着师父学习,后来觉得南传佛法更原汁原味,所以弃师父如憋帚,改趴到南传僧人面前俯首贴耳了,南传的佛法是对的,其它的都是不对的,为了能解脱,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知道解脱要修慈心观,他们调柔软绵得象只小猫。但他们不具备真正的慈悲喜舍,在他们眼里,修行解脱与世间法无关,所以,他们甚至也轻视十善,如果说什么是焦牙败种,这就是焦牙败种啊。。。。。
[ 此帖被古莲子在2010-08-02 19:34重新编辑 ]
级别: 中学生
发帖
43
铜币
48
威望
2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8-03
你说起中道佛法,我还以为你会举出杂阿含经262经。没有想到是二十亿耳的事情,二十亿耳的事。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急于求成,想一步登天。佛陀对他开示了,做事情要循序渐进,劳逸结合。这些道理连不学佛法的人都知道,只是世间法,跟打着四圣谛的旗号事实上并不符合中道的佛法有什么关系啊,你在四圣谛里哪里看到要不分日夜24小时练习佛法啊,就算它是打着四圣谛的旗号事实上并不符合中道的佛法。跟三法印有什么关系呢,佛陀的依照哪一印对二十亿耳开示的呢?
   佛陀要我们精进,不放逸地学习佛法,在八正道里有正精进。八正道又属于四圣谛的道圣谛。佛陀最后一个弟子问佛陀怎样抉择正法时,佛陀开示了八正道。八正道的才能算法印,你把一些没有真正弄懂四圣谛的人员的行为。来指责四圣谛,你这不是诽谤佛法吗。馒头吃了会长胖,有人想吃胖,就拼命地吃,结果撑死了。你能怪馒头会吃死人吗。
    你后面的例子跟我的问题无关也就不回答了。你有兴趣可以从新开贴。
    最后想对你说,要自己认真地学习佛法,自己依靠自己,不要依靠外力,自己能清楚地了之真币,假币到手一摸就能分辨出来,还要验钞机干什么呢,你说我四圣谛有假,那你三法印就没有假的,这世上假冒验钞机可多了,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8-03
我很忙,您知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