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释迦真胜 从 ≡论藏≡  移动到本区(2010-06-06)
—
初禅离(五盖)生喜乐,师父用白话讲:"身心没有一处不舒服的". 
寻伺喜乐一境性是初禅的五个禅支,我理解为初禅的心由寻伺喜乐一境性五个心所共同作用而成. 
一境性是有目标的一境性, 
我经历了两种情况, 
一是我练习观呼吸,身体越来越放松,心理也越来越平静,我没有特别强的喜乐感受,我想用轻轻的舒服来说明练习时的感受是比较和适的,但是那个时间也绝对没有烦恼.我从一个身心现像可以确定那个时间我的心的专注力是很强的,因为身体哪里有气感一动,我都能清楚的感受到我的心离开了呼吸,在感知身体其他部分的信息时,根本没法知道呼吸,这种体验非常的真实,心的动作好像被放大了似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出现了禅相,喜乐的感受似是很强,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在见禅相就不象第一次那么明显的喜乐,我记得心里还生出了个心:"这东西又来了".(这个心只生起一次)我分析在出现禅相时的喜乐直接与看到禅相有关. 
我曾经试验过用观想的方法把禅相观想出来, 
一但观想成功,心会被禅相紧紧的吸引过去,迅速的体验身心趋向于静定的感受, 
但我仍然能发现,我是对禅相有贪,我无法分清身体产生喜乐感受是因为心很强的专注于禅相(一境性)还是因为喜欢禅相而产生的. 
我问师父关于禅相的事情,师父讲禅相的内容很多,并不单指光明好看的相. 
不管我实修中的感受是如何产生的,我现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心一境性的程度越高,离五盖的距离就越远.就一定有喜乐感受发生, 
我也因此推理,一境性心所的运作会带动喜乐心所的动作. 
心的指向两个目标的练习呢? 
我同时专注于呼吸和腹部的起伏,这样练习也会达到身心舒服的状态上,有朋友认为心在两个目标上运动是不可能证得禅定的,因为不符合一境性的要求,我对此保留意见.以后加强练习仔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