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5895阅读
  • 9回复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31-40(40卷)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一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357c18] 第六門第七子攝頌曰。
 尼不在前行  見僧應起敬
 白僧半[12]加坐  歸俗詰無緣

[0357c21] 緣處同前。爾時具壽大迦攝波。在鹿子母東林住處。於小食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吐羅難陀尼亦復乞食。遙見大迦攝波便作是念。我今宜可治此愚人。若迦攝波次第至家。吐羅難陀即先入其舍。在門扇後立。迦攝波來。告言聖者。宜過家無熟食。尊者即去。作是語已還至餘家。迦攝波來同前言告。如是展轉乃至多家。皆聞斯語情生怪異。若阿羅漢不豫觀者於事不知。便即入定觀誰惱我。見吐羅難陀苾芻尼。告言姊妹。汝今無愆。然是具壽阿難陀。作斯過失。強請世尊。令如是等惡行女類出家近圓。諸苾芻聞以緣白佛。佛作是念。由苾芻尼多有過患。苾芻乞食處苾芻尼不應前行。作是念已告諸苾芻。迦攝波善說其事。是故我今制諸苾芻尼。苾芻乞食尼不前行。諸苾芻尼便不敢行。因此乞求難得向苾芻說。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苾芻乞處。[1]苾芻尼避應行。
[0358a10]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在無量百千大眾之中而為說法。爾時具壽大迦攝波。因行至彼眾見皆起。吐羅難陀端坐不動。眾人即白吐羅難陀曰。聖者大迦攝波人天恭敬。我等遙見咸悉驚起。聖者端然不移於座極為不善。答曰彼乃元是外道邪徒。極愚極鈍而來出家。我是釋女從佛出家。博通三藏善閑說法。契合真理問答無滯。何合見彼從坐起焉。時眾聞已皆悉譏嫌。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信心長者婆羅門等善作譏嫌。從今已後。苾芻尼遙見苾芻應從坐起。若[2]有犯者得越法罪。如世尊說。若見苾芻從坐起者。後於異時蓮華色苾芻尼。於寺門首為諸大眾演說法要。時具壽阿難陀。因行乞食至尼住處。蓮華色尼遙見彼來急從座起。阿難陀來即坐其座。問言姊妹。汝為大眾說何教法。報言演說某經。于時具壽阿難陀即為大眾[3]廣說其[4]義。蓮華色尼一心佇立聽其說法。阿難陀為貪說法不令尼坐。久立疲倦被日照身熱悶倒地。是時眾中無信心者共相議曰。我聞蓮華色尼無諸染欲。今見阿難陀美貌容儀遂生異念。欲火燒心便即倒地。諸苾芻聞以緣白佛。佛言汝等苾芻諸長者婆羅門善說其過。從今已後。若苾芻尼於苾芻處來聽法時。應言姊妹就座而坐。苾芻若為說法忘命令坐。苾芻尼應可白知隨處安坐。
[0358b07] 緣處同前。如世尊說。汝等苾芻。由此譬喻能解其義。汝等應聽我略教誨。言日出者。謂是如來出現於世。喻如日出放大光明。眾鳥皆鳴者。謂說法人挍量義理。農夫耕作者。謂是諸餘信施檀越。於我弟子營福智田。群賊皆散者。謂是魔軍及諸外道悉皆逃迸。如是苾芻。如來大師於諸聲聞弟子所應作者教令疾作。為欲哀愍以大悲心成就利益。所應作事我已作訖。汝等作者自可修行。當離諠鬧獨處閑居。往空林中在一樹下。或空室內或在山崖或依坎窟。或在草積。或於露地。或向塚間。或屍林處。隨宜臥具趣得支身。如是等處當可端心。勤修靜慮莫為放逸。勿於後時情生悔恨。此則是我之所教誡。時諸苾芻聞佛說已。便往山林坎窟之中。茂林清沼華果勝處。一心靜慮遠離放逸。諸苾芻尼亦近王園。於闇林中或在餘處。受用隨時供身臥具。[5]加趺而坐宴默思惟。遂有蟲來入[6]小便處。因生苦惱。世尊聞已告諸苾芻。諸尼不應[*]加趺而坐。以修寂定應半[7]加坐。是時諸尼奉教而作。尚有細蟲入身相惱。佛言應以故破衣及以軟葉而為掩蔽。方始半[*]加當修寂定。
[0358c01] 緣處同前。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若苾芻尼捨戒歸俗重求出家。得與出家近圓不。佛言鄔波離。一經捨戒更不應出家。
[0358c04] 緣處同前。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先制苾芻尼不得詰問苾芻所有過失。所謂破戒破見破威儀破正命者。頗有餘緣。諸苾芻尼得[8]請問苾芻諸過失不。佛告鄔波離。必無因緣。諸苾芻尼得有詰責苾芻。如前罪類所有過失。
[0358c10] 第六門第八子攝頌曰。
 長者與殘食  殘觸不相避
 不問隱屑事  近圓座應知

[0358c13] 緣處同前。有一長者大富多財。娶妻已久不生男女。後時財物悉皆[9]散盡。告其婦曰。我今年老不能求財。欲往逝多林為出家事。妻言聖子。君若出家。我何依託。亦去出家。夫言賢首。可共同去。長者將妻往大世主喬答彌處。頂禮雙足白言聖者。此是我婦。樂於善說法律之中而為出家。願慈納受。我今亦往逝多林所而求出家。答曰善哉男子。夫妻能發此勝妙心。俱共出家斯為好事。如世尊說。出家之人有五勝利。功德無邊聖所稱歎。五勝利者如前廣說。汝今可去我與出家。時大世主喬答彌即與落髮。長者即往逝多林處。求一苾芻為作出家。于時城中遠近咸聞皆言。長者有福今得出家。多獲勝妙四事供食。後於異時入城乞食。妻苾芻尼亦[10]來乞食。時世飢饉乞求難得。遇見其妻。問言[11]仁者。若為存濟。妻曰時世飢饉乞求難得辛苦存生。便即告言。我今多得飲食供養。若佛聽者減半相與。時苾芻尼還至本處。向諸尼眾具陳其事。尼既聞已向苾芻說。苾芻白佛。佛言若諸苾芻有如此苾芻尼。時世飢饉乞求難得者。苾芻有食應可相與勿致疑惑。如世尊說。若苾芻有如此苾芻尼。時世飢饉乞求難得。有食相與勿致疑惑者。苾芻乞食得已。便即減半與苾芻尼恒來就食。乃於他日。其苾芻尼別處得食而不來就。苾芻作念。尼應餘處得食。為此不來何勞留分。思惟是已便不出分。尼於明日遂來覓食。報言[*]仁者。昨不見來遂不出食。今雖有者已成殘宿惡觸。不堪受用。尼聞斯語禮足而還。至尼住處具說其事。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從今已後。苾芻殘觸苾芻尼得食。苾芻尼殘苾芻得食。
[0359a16]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於僧眾中。問苾芻尼與僧不同隱屑之事。尼聞羞恥俯面而住。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苾芻不應問苾芻尼所有隱屑之事。然苾芻尼自可相問。苾芻若問得越法罪。苾芻又問同戒隱事。彼復羞慚。佛言可令尼隔方問彼尼。彼以其事告彼隔者。隔尼聞已方報苾芻。由不對言少羞慚故。
[0359a23] 緣處同前。具壽舍利子等。與一苾芻尼受近圓已。說頌告言。
 汝於最勝教  具足受尸羅
 至心當奉持  無障身難得
 端正者出家  清淨者圓具
 實語者所說  正覺之所知

[0359a29] 說是語已。時苾芻尼月期忽下。舍利子告言。姊妹。汝可起去。尼為羞恥便不肯起。時舍利子觀知所以。即便起去。諸苾芻尼曰。姊妹。纔受近圓未離壇場。豈合惱亂阿遮[1]利耶。令起不起。答言姊妹。彼是大人。不容見我猥屑之事。仁等可不自知更責於我。我為蹲[2]踞於前而坐。月期忽下云何起去。諸尼聞已向苾芻說。苾芻白佛。佛言自今已後與女近圓。勿令蹲[*]踞可坐甎上。或坐草座或復小褥子上。由諸女人身柔軟故。
[0359b10] 第六門第九子攝頌曰。
 苾芻餘臥具  應與苾芻尼
 尼不蹋橋板  不著裝身物

[0359b13] 緣處同前。爾時大世主喬答彌。與五百苾芻尼。遊行人間日將欲暮。到逝多林作如是念。時今已過日既將暮不暇入城我等宜共隨時居止。待至天曉方可入城。即於寺中露地而眠。所有衣服為塵土所污。至天曉已復作是念。若不頂禮大[3]師至城還須重來。即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佛見衣服塵土所污。知而故問喬答彌曰。衣服何因被塵土污。[4]即以事具白。于時佛告具壽阿難陀曰。苾芻所有餘長臥具。不與苾芻尼耶。白言不與。佛告阿難陀。從今已後苾芻受用餘殘臥具。應與苾芻尼。勿致疑惑。如世尊說。應與苾芻尼臥具者。時諸苾芻分臥具時皆取下惡。留上好者與苾芻尼。佛言不應好者留與苾芻尼。應與麁者。隨時供給勿令闕事。[5]須食應與。
[0359b28] 緣處同前。爾時具壽大迦攝波。於小食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時吐羅難陀苾芻尼。從外而來欲入住處。遇河水泛溢。見迦攝波在板橋上。吐羅難陀作如是念。此愚鈍物今可治之。速往橋邊用力踏板。時迦攝波遂即落河。衣服並濕鉢沈水底錫杖隨流。迦攝波曰。姊妹。汝無過犯。乃是具壽阿難陀作斯過失。強請世尊度如斯類惡行之女。於佛法內出家為尼。苾芻聞已以緣白佛。佛作是念。由苾芻尼多生過失。告言[6]自今已後。苾芻尼不應共苾芻同橋上行。若行得越法罪如世尊說。苾芻尼不得共苾芻同橋行者。時有大橋安隱廣大。諸苾芻尼不敢共行。佛言。如是寬廣大橋共行無過。
[0359c13] 緣處同前。爾時吐羅難陀苾芻尼。於小食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次第行至勝鬘夫人處。夫人見已唱言善來。即敷座令坐共為言議。時吐羅難陀尼問勝鬘曰。姊妹。何故骻麁腰細耶。答言聖者。何須問此。我但以物結束為悅王意。尼曰我今等閑且問。答言聖者。我用物纏是故麁也。尼曰由此眾人見者相愛。勝鬘默爾。尼至住處亦著此衣。諸尼問曰。此非法衣豈合尼畜。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言。此非法衣。著者得越法罪。
[0359c23] 緣處同前。爾時吐羅難陀苾芻尼。又見夫人乳房圓正。問答同前。夫人[7]曰。我著覆乳房衣。又見夫人著承乳房衣。又見著勒腰衣。吐羅難陀見皆借問。如上具答。尼即學作著用此衣。佛言皆不合。著用者得越法罪。
[0359c28] 第六門第十子攝頌曰。
 不灒水污衣  不持死胎子
 不吞於不淨  觸己子非他

[0360a02] 緣處同前。爾時吐羅[1]難陀苾芻尼入城乞食。時大迦攝波在城乞食臨渠塹行。吐羅尼見便作是念。我今宜可治此愚人。遂持大塼速至傍邊遙擲塹內。穢惡臭水污其衣服。迦攝波曰。汝無愆犯。然是阿難陀作斯過失。具說如上。諸苾芻聞。以緣白佛。佛言苾芻尼。不應以穢惡水污苾芻衣服。若犯者得越法罪。
[0360a09] 緣處同前。爾時有一長者。大富多財娶妻未久。將諸財貨出外興易。妻噉好食著妙衣裳。欲心熾盛遂共一男而作私通。因即有娠。既經多月而作是念。我宜墮胎若不落者夫到之日必當害我。遂即墮胎情懷憂念。我今落訖何處安置。時吐羅難陀苾芻尼。因乞食入其舍。告言妙相。可與鉢食。答言聖者可去。無授食人。我懷憂惱。報言妙相。可有人亡。答言無有人亡。然我墮胎不知欲棄何處。報言妙相。我若為棄。頗能常供乞鉢食不。答言我與。我之侍者及知事人亦能與不。答言並與。即以大鉢盛彼死胎。向空舍中而為棄擲時彼舍內先有眾多漫行男子。[2]室中聚立見而問曰。禿頭釋女欲何所作。答曰只由汝等無賴狂夫通他婦女。造斯過失令我棄胎。男子聞[3]已惡罵而去。時彼男子路逢諸尼。報言罪過物。汝吐羅難陀尼。現作如是棄胎惡業。諸尼默爾。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作是念。尼畜大鉢有如是過。是故諸尼不持大鉢。告諸苾芻。吐羅難陀作非沙門行。當知諸尼不應作此非法之事。不持大鉢。若尼持大鉢作如是事者。得越法罪。如佛所制尼不持大鉢者。諸尼不知持何等鉢。佛言苾芻小鉢是尼大鉢。
[0360b04] 緣處同前。時笈多尼。既將一[4]渧不淨置在口中。復將一[*]渧置下根內。眾生業報難可思議。遂即懷娠生童子迦攝波。時笈多尼不敢手觸。兒便啼哭。諸親問言。何故兒哭。尼聞默爾。餘尼答曰。世尊制戒不許觸男。故不敢近為此啼哭。彼即答言。世尊大悲。云何己子不聽手觸。母不觸者豈[5]可命[6]存。尼聞稱善。[7]往告苾芻。苾芻白佛。佛言己子應觸。長養抱持無有過失。
[0360b13] 緣處同前。佛言己子應觸長養抱持者。女人多愛便捉此兒。從肩至肩競共[8]抱持。其兒便瘦。諸親見問何意如是。彼遂具說。咸共譏嫌。以緣白佛。佛言諸尼不應觸他孩子。若觸得越法罪。
[0360b18] 第七門總攝頌曰。
 笈多尼不住  僧脚[9]崎二形
 道小羯磨時  沽酒尼根轉
 寺外不以骨  第七攝應知

[0360b22] 第七門第一子攝頌曰。
 笈多[10]與兒宿  王舍藥叉神
 施兒衣繫項  稱名與祭食

[0360b25] 緣處同前。如世尊說。苾芻尼不得與男同一室宿。時笈多苾芻尼。遣童子迦攝波出外令宿。子即啼哭。諸親聞已問笈多曰。童子迦攝波小兒夜何啼哭。尼默不對。諸尼報曰。世尊不令苾芻尼[*]與男子同一室宿。為此令出由是夜啼。諸親曰。世尊大悲。若童子小兒。不與母宿當招禍患。可白世尊。諸尼向苾芻說。苾芻白佛。佛言笈多尼。應從僧伽乞與子同室宿羯磨。應如是乞。敷坐鳴[11]揵[12]稚尼眾集已。笈多合掌隨應致禮。於上座前。或於草坐。塼上或褥上坐。合掌而住作如是白。大德尼僧伽聽。我笈多苾芻尼生男。欲與子同一室宿。今從尼僧伽。乞與子同一室宿羯磨。願尼僧伽。與我與子同室宿羯磨。憐愍故。如是三說已。次令笈多尼離聞處著見處。須一苾芻尼作白羯磨。應如是作。
[0360c12] 大德尼僧伽聽。此笈多苾芻尼。為自生男。此笈多今從[13]僧伽。乞與子同室宿羯磨。若[*]僧伽時至。聽者苾芻尼僧伽應許。苾芻尼僧伽。今與笈多與子同室宿羯磨。白如是。次作羯磨。大德尼僧伽聽。此笈多苾芻尼。為自生男。此笈多今從苾芻尼僧伽。乞與子同室宿羯磨。苾芻尼僧伽今與笈多與子同室宿羯磨。若諸苾芻尼僧伽。聽與笈[14]多與子同室宿者默然。若不許者說。苾芻尼僧伽已與笈多與子同室宿羯磨竟。苾芻尼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0360c23] 若苾芻尼已蒙僧伽作與子同室宿羯磨竟。宜應與子同室而宿。勿致疑[15]惑。其笈多伴尼亦共同宿。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其有子尼應與子宿。非是餘人。共餘人宿者得越法罪。是時笈多子年長大猶共同宿。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尼若子大不應同[16]宿。
[0360c29] 佛在王舍城竹林園住。時此城內於一山邊。有藥叉神而為居止。名曰娑多。此常擁護影勝大王。中宮妃后王臣宰輔。及諸人眾由彼力故。王及諸人悉皆安樂。時降甘雨苗稼善成。華果泉池在處充滿。常無飢儉乞求易得。諸有沙門婆羅門。貧窮孤獨商[1]估之類。悉皆來[2]湊摩揭陀國。時此藥叉亦皆覆護。娑多遂於自類族中娶妻同住。是時北方健陀羅國。復有藥叉名半遮羅。恒住於彼亦常能擁護。令彼國中安隱豐樂。與摩揭陀境事無差異。時彼藥叉亦於同類娶妻共居。後於異時諸方藥叉共為聚會。此二藥叉得申歡愛共為親友。執別之後各還故居。娑多藥叉。取摩揭陀上妙華果。送與半遮羅。彼以北方所出華果。送與娑多。如是多時共申情好。復因聚會重得交歡。是時娑多語半遮羅曰。作何方便。我等歿後所有子孫。共為親愛不相疎隔。半遮羅曰。善哉斯語。我意同爾。娑多曰。今可共作指腹之親。我等二[3]門若生男女。共為婚媾。彼言可爾。時娑多妻未經多時。遂有娠體月滿生女。容貌端嚴見者愛樂。其女生時諸藥叉眾咸皆歡慶。諸親立字名曰歡喜。于時半遮羅聞彼生女。情甚歡悅便作是念。娑多藥叉是我親友。今既生女我當生男。彼即是我所愛新婦。可作嚴身瓔珞衣服。令使送去并持書曰。聞君生女情甚歡悅。今送衣服願垂納受。[4]時娑多得書領信還以書答。然半遮羅意[5]唯求男子。未久之頃婦遂有娠。月滿生兒與其立字。既是半遮羅子應號半支迦。時娑多藥叉。聞半遮羅生一男子。便作是念。我友生男豈得徒然。可寄衣瓔用申歡慶。彼即是我女夫何疑。遂裁書曰。聞君誕子。慶喜交懷。聊寄衣纓用申欣賀。幸當為受冀表不空。彼覽書已。報書答曰。許作[6]交親今皆遂願。各待成立共作婚姻。時娑多藥叉婦還有娠。其時諸山出聲如大象吼。月滿生時其山復吼。諸親議曰。此之孩子。託胎之日及以生時山皆鳴吼。既是娑多之子。應名娑多山。既長大已父遂身亡自為家主。是時歡喜年既長成。報其弟曰。我今欲得遊王舍城。現有諸人所生男女悉皆取食。弟言大姊。曾聞我父於此城主及諸人眾常皆擁護。令得安樂離諸憂惱。我今宜可更加守衛。此則是我所防境界。若有餘人為損害者我應遮護。爾今何得生此惡心宜除此念。然藥叉女由於前身發惡邪願習氣力故。復告其弟說如前事。弟知姊意事難迴改。作如是念。我力不能遮其惡念。然父在日許嫁與他。我今宜可作婚姻事。即便裁書與半遮羅藥叉曰。我姊歡喜年既長成。宜可為親當速來此。彼得書已便為盛禮。至王舍城娶婦歸故。既至本城經多時已。與其夫主情義相得。作如是語。仁者當知。我意欲得王舍城中現在人眾所生男女皆取食之。答言賢首。[7]彼皆是汝家族住處。餘來侵害尚欲相遮。寧容汝今輒為酷虐。興斯惡念勿更再言。由彼前身所發邪願熏習力故。作不忍聲懷瞋且默。後於異時便生一子。如是次第更生五百。其最小者名曰愛兒。時五百兒威勢成立。母恃豪強欲行非法。夫頻勸誨竟不受言。夫知彼心默爾而住。是時歡喜便於王舍城中[8]隨來去[9]處。現在人眾所生男女[10]為次食之。爾時城中既失男女。所有人眾皆共白王。臣等男女皆被盜將。不知是誰作斯巨害。痛惱中極欲遣如何。願王慈悲善為尋察。王即勅令諸處街衢。四面城門令兵守捉。時諸兵士亦被偷將。日覺少人不知去處。婦人懷[11]娠者咸亦被偷。將向餘處。于時王舍城中大災盛起。諸王臣佐重啟大王。今此國中生大災難。具說上事。王聞驚怪即喚[12]卜師問其所以。答曰斯之災橫皆是藥叉所作。宜可[13]速辦諸妙飲食而為祭祀。王下明勅擊鼓宣令。告諸人曰。無問主客在我境者。皆須備辦飲食香華。掃灑街衢城隍聚落。種種嚴飾鼓樂音聲鈴鐸幡幢。于時王舍城人既奉王勅。各以精心備辦飲食香華等物。嚴飾街衢如歡喜園處處祭祀。雖勞備設災橫不除。苦惱憂惶莫知所計。于時守護王舍城天神。於睡夢中告諸人曰。汝等男女咸被歡喜藥叉之所食噉。汝等宜可往世尊處。所有災苦佛當調伏。諸人報神曰。此既取我男女充食。則是惡賊藥叉何名歡喜。因此諸人皆喚為[14]訶利底藥叉女。王舍城人聞是事已。皆往佛所頂禮佛足。白言世尊。此訶利底藥叉女。於王舍城所居人眾。便於長夜作不饒益。我等於彼先無惡念。然彼於我懷毒害心。所生男女咸悉盜[15]去以充飲食。唯願世尊憐愍我等為作調伏。爾時世尊默然受請。彼等咸知佛受請已。頂禮雙足奉辭而去。至明清旦。佛即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即往訶利底藥叉住處。時藥叉女出行不在。小子愛兒留在家內。世尊即以鉢覆其上。如來威力令兄不見弟。弟見諸兄。時藥叉女迴至住處不見小兒。即大驚忙觸處尋覓。及問諸子愛兒何在。答言我等並皆不見。便自搥胸悲泣交流。脣口乾燋精神迷亂。情懷痛切速趣王城。遍行諸坊康莊道路。園林池沼天廟神堂。客舍空房皆求不得。更加痛切便即癲狂。脫去衣裳大聲號叫。唱言愛兒汝今何在。遂出城外巡歷村莊。大聚落中皆覓不得。即往四方乃至四海亦皆不見。被髮露形宛轉於地。肘行膝步蹲踞而坐。如是漸次到贍部洲。七大黑山七大金山七大雪山。無熱池香醉山覓皆不得。情懷苦[1]惱氣咽不通。又往東方毘提[2]訶西瞿陀尼北俱盧洲亦皆不見。便往等活黑繩眾合。叫喚大叫喚熱極熱。阿鼻止頞部陀尼剌部陀。阿吒吒[3]呵呵婆呼呼婆。青蓮花紅蓮花大紅蓮花。如是等十六大地獄皆亦不見。又往妙高山處先登下層。次登第二第三層。直過多聞天宮。至妙高山頂。先入眾車園次入雜麁歡喜皆覓不見。即往圓生樹下乃至善法堂中。入善見城欲入帝釋最勝殿中。時有金剛大神。與無量藥叉守門而住。見彼來入便即驅出善見城外。情加痛切。至多聞天處。於大石上投身躄地。悲啼號哭。白言大將軍。我小子愛兒被他盜去。莫知何在願見施我。多聞天曰。姊妹。不須憂惱自作癲狂。汝今且觀近汝家室。晝日遊處誰來居[4]止。答言大將軍。沙門喬答摩在彼而住。報曰若如是者。宜可速往彼世尊所而作歸向。彼當令汝得見愛兒。彼聞斯語情生歡喜。如死再[5]生還來本處。遙見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圓明赫奕超日千光如妙寶[6]山。深生渴仰憂惱悉除情同得子。既至佛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白言世尊。我久離別小子愛兒。唯願慈悲令我得見。佛告訶[7]利底藥叉女。汝有幾子。答言我有五百兒。佛言訶[*]利底五百子中。一子若無有何所苦。答言世尊。我若今日不見愛兒。必吐熱血而取命終。佛言訶[*]利底。五百子中不見一兒受如是苦。況他一子汝偷取食此苦如何。答言此苦倍多於我。佛言訶[*]利底。汝既審知愛別離苦。云何食他男女耶。答言唯願世尊。示誨於我。佛言訶[*]利底。可受我戒。王舍城中現在人眾皆施無畏。若能如是。不起此坐得見愛兒。答言世尊。我從今已去依佛教勅。王舍城中現在諸人皆施無畏作是語已。時佛令彼得見愛兒。于時[8]訶利底歸依如來請受禁戒。城中人眾皆得安樂離諸憂惱。時訶利底母親於佛所。受三歸依并五學處。不殺生乃至不飲酒。前白佛言。世尊。我及諸兒從今已去何所食噉。佛言善女。汝不須憂。於贍部洲所有我諸聲聞弟子。每於食次出眾生食。并於行末設食一[9]盤。呼汝名字并諸兒子。皆令飽食永無飢苦。[10]若復有餘現在眾生。及江山海處諸鬼神等。而應食者。皆悉運心令其飽足。[11]佛告訶利底。又復我今付囑於汝。於我法中若[12]諸伽藍[13]僧尼住處。汝及諸兒常[14]於晝夜勤心擁護。勿令衰損[15]令得安樂。乃至我法未滅已來。於贍部洲應如是作。爾時世尊說是語已。時訶利底母五百諸兒。及以諸來藥叉等眾。皆大歡喜頂禮奉行。時諸苾芻聞佛說已。咸皆有疑。請世尊曰。訶利底母先作何業。生五百兒吸人精氣。食王舍城人所生男女。佛告諸苾芻。汝等諦聽。此藥叉女及此城人。先所作業還須自受。
[0362c11] 汝等苾芻。乃往過去。王舍城中有牧牛人。娶妻未久遂即有娠。是時無佛但有獨覺。出現人間樂居寂靜。受用隨宜邊際臥具。世間唯有此一福田。時[16]此獨覺遊行人間至王舍[17]城。為大設會。[18]有五百人各各嚴身。咸持飲食并將音樂共詣芳園。於其路中。逢見懷娠牧牛之女持酪漿瓶。諸人告言。姊妹。可來舞蹈共為歡樂。女見相喚便起欲心。舉目揚眉共為舞蹈。由其疲頓遂即墮胎。城中諸人皆向園內。女懷憂惱掌頰而住。便以酪漿買得五百菴沒羅果。時彼獨覺來至女傍。其女遙見身心寂定。威儀庠序在路而行。情生敬仰遂即[19]近前。頂禮雙足持香美果奉施聖人。諸獨覺者但以身化口不說法。欲饒益彼女人故。如大鵝王開舒兩翼。上昇虛空現諸神變。凡夫之人見神通時。心便歸向如大樹崩。投身于地合掌發願。我今於此真實福田所施功德。願我當來生王舍城。於此城中現在人眾。所生男女我皆取食。汝等苾芻於意云何。彼牧牛女豈異人乎。即訶利底藥叉女是。由彼往昔奉施獨覺五百菴沒羅果發惡願故。今生王舍城作藥叉女生五百子。吸人精氣食噉城中所有男女。汝等苾芻。我常宣說。黑業黑報雜業雜報白業白報。汝等應當勤修白業離黑雜業。乃至果報還其自受。時諸苾芻聞佛說已。心大歡喜。頂禮佛足。奉辭而去。
[0363a08] 緣處同前。時訶利底。既受如來三歸五戒已。遂被諸餘藥叉神等而作災難。即將諸子施與眾僧。若見苾芻行乞食時。皆化作小兒隨後而去。王舍城中女人見時。多生憐愛即來抱持。彼便隱沒。時諸女人白苾芻曰。此是誰子。答言訶利底兒。女人報曰。此是怨家毒害藥叉所生子耶。苾芻報曰。彼已皆捨毒害之心。為諸藥叉與作災難。為此將來施與我等。[1]女人作念。藥叉之女。能捨惡心將子奉施。我等諸子何不施與。遂將男女施與僧伽。僧伽不受。女人白言。聖者。尚能納受毒害藥叉女兒。何故不受我等男女。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應受。諸苾芻奉教雖受不為守護。縱其自意隨處遊行。諸苾芻白佛。佛言若將一男施與僧伽。一苾芻為受以故袈裟片。繫其[2]頂上而為守護。若多施與。於上中下座隨意受之。同前守護勿致疑惑。時諸父母遂將財物。還來贖取諸苾芻不受。佛言應受。彼於後時情生愛戀。復將衣物施與苾芻希報恩故。苾芻知心而不為受。佛言應受。如世尊說應受贖兒財物者。時六眾苾芻遂從父母要索全價。佛言不應索價。應隨彼意知足受取。
[0363b01] 緣處同前時訶[3]利底藥叉女。既將諸子施與僧伽。夜臥患飢啼泣至曉。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晨朝應持飲食。稱其名字而祭祀之。或有欲得齋時而食。佛言應與。或有非時欲得飲食。佛言應與。或有欲得食苾芻鉢中殘食。佛言應與。或有欲得食諸不淨。佛言應與[4]。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一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二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363b15] 第七門第二子攝頌曰。
 尼不住蘭若  不居城外寺
 不許門前望  亦不視窓中

[0363b18] 佛在王舍城竹林園。於此城中有一婬女名蓮華色。衒色為業以自活命。時有婆羅門來告言。少女好不。汝可與我行歡愛事。報曰汝有錢不。答言我無。女曰可去覓錢後來相見。答言我覓。便往南方隨處經紀。得五百金錢還來女處。時蓮華色由依尊者目連善知識故。因即出家近圓得阿羅漢果。隨情所樂出王舍城向室羅伐。爾時世尊未遮苾芻尼住阿蘭若。時蓮華色遂往闇林。於閑靜處宴坐入定受解脫樂。時婆羅門持五百金錢。至王舍城問諸人曰。蓮華色女今何處去。答言彼已於釋子法中。而為出家向室羅伐。彼聞告已即往逝多林問苾芻曰。聖者王舍城女名蓮華色。遊行至此今在何處。答言彼女已捨非法而為出家在闇林中專修妙觀。彼便往就報言少女。先有誠言今持錢至。汝可與我共為歡樂。報言婆羅門我已棄捨罪惡之業。汝今宜去。報言少女汝雖捨我我不捨汝。宜可起來必不相放。報言汝於我身何處支體偏生愛樂。答曰我愛汝眼。即以神力抉其兩眼而授與之。時婆羅門便作是念。此禿沙門女能作如是妖術之法。拳打尼頭棄之出去。即以此緣告諸尼眾。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作是念。由苾芻尼住阿蘭若有如是過。自今已後苾芻尼。不應逐靜在闇林中及空野處。若有住者得越法罪。
[0363c15] 緣在室羅伐城。如世尊說苾芻尼不應住阿蘭若。時諸苾芻尼便在街衢坊巷。坐修禪寂還招前過。以緣白佛。佛言苾芻尼應居寺內修習。時有信心俗人聞佛令尼於寺中修定。遂於城外為造尼寺尼來居止。還被諸賊及[5]儜惡人來共[6]相侵嬈。苾芻白佛。佛言不應城外安置尼寺。應在城中。
[0363c22]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於尼寺門前佇望而立。見有人來即便調弄。時諸俗旅皆共譏嫌。苾芻白佛。佛作是念。尼住門前有如是過。故尼不應住在門下。[7]若苾芻[8]尼在門前立者得越法罪。
[0363c27] 緣處同前如佛所制。諸尼不應立門首者。便於窓中而望。遙相調弄起過同前。佛言此亦如前得越法罪。
[0364a01] 第七門第三子攝頌曰。
 許著僧脚[1]崎  有男池不浴
 交衢不應越  宜在一邊行

[0364a04]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尼於寺院內。便著五衣作諸事業。熱悶疲勞因此羸弱。即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尼於寺內。應披僧脚崎作諸事業。俗人來見遂起欲意。信心者見共作譏嫌。苾芻白佛。佛言諸俗人等若嫌斯事。從今已去苾芻尼。對長者婆羅門。不應著僧脚崎而為事業。若著者得越法罪。若對俗人作者。可用僧脚崎覆兩肩臂。披五條衣然後執作。
[0364a12]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遂往男子洗浴之處而為洗浴。有諸少年男子亦來洗浴。見尼入水共相議曰。觀此禿沙門女身如野水牛。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作是念。由苾芻尼往男子浴處有斯過失。從今已去苾芻尼。不應往男子浴處洗身。若往者得越法罪。
[0364a18] 緣處同前。吐羅難陀苾芻尼。立在四衢道中。見俗人來即便調弄。諸人報曰。禿沙門女。豈合於四衢道中調弄我等。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苾芻尼。不應驀四衢道過。應近一邊取便而去。若直過者得越法罪。
[0364a23] 第七門第四子攝頌曰。
 若是二形女  或是合道類
 或常血流出  及是無血人

[0364a26] 緣處同時。時有苾芻尼。與二形女而為出家。見餘尼來便現異相彼問言。妹汝是何人。答言姊我是二形人。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此是非男非女不應出家。縱受近圓不發律儀護可速擯出。自今已去若有女人來求出家。應須先問汝非二形不。若不問與出家者。師主得越法罪。
[0364b04]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尼與二道合女出家。若小行時大便俱出污其處所。餘尼來入見已問言。誰污處所。答言姊妹我本無心欲污其處。為二道合欲小行時[2]大便俱出。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此是非男非女不應出家。縱受近圓不發律儀護可速擯出。從今已去若有女人來求出家。應須先問汝非二道合不。若不問與出家者。師主得越法罪。
[0364b12]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尼與常流血女出家。[3]裙衣點污多有蠅附。諸尼問曰。妹身常流血耶。答言我是常流血女。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此亦同前不堪共住。
[0364b16]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尼與無血女出家。見有餘尼於時時中月期水現。遂生嫌恥。報言小[4]妹汝有邪思不能離欲。於時時中有月期現。答言阿姊何故見嫌。此是女人常法汝可無耶。答[5]言我無血人何有斯事。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此是黃門女。宜應擯去不生善法。若見有女求出家時。應可問言汝非無血不。若不問者得越法罪。
[0364b24] 第七門第五子攝頌曰。
 道小著內衣  近苾芻不唾
 僧尼不對說  當於自眾邊

[0364b27]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尼度道小女出家。時彼女人向小行處久而方出。餘尼問曰。何遲出耶。答曰知欲如何。我身道小根不具足是故遲耳。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此是黃門女即應擯棄。
[0364c03] 緣處同前。時有諸尼為月期下。污衣臥具多有蠅附。雖加浣染還同前污。佛知告曰。如此色類應著內衣。諸尼便著。時吐羅難陀苾芻尼。亦著此衣入城乞食街中墮落。諸人見問。此是何物遺在地上。尼瞋答曰。惡生種。宜可速問汝家母姊當為汝說。佛言[6]若苾芻尼著內衣。應須安帶繫腰不生此過。若不安帶繫腰得越法罪。
[0364c11] 緣處同前。時具壽大迦攝波。於小食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吐羅難陀尼見速至傍邊唾地。唱言極愚極鈍物。迦攝波曰。此非汝愆然是阿難陀過。令惡行女人於善法律中強請出家。苾芻以緣白佛。佛言吐羅尼所為非沙門法。諸婬女人於苾芻處。尚不出此鄙惡之言。從今已去苾芻尼見苾芻。不應唾地唱言極愚極鈍。若作者得越法罪。
[0364c19]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犯過。見苾芻尼來便喚令坐。彼問聖者欲作何事。報言我為犯罪今欲說悔。尼即對坐。苾芻白言。阿離移迦存念。我苾芻某甲犯某罪。我今對阿離移迦。發露說罪不覆藏。由發露故得安樂住。尼言聖者亦犯如是過耶。斯非善事苾芻默恥。苾芻白佛。佛言苾芻不應向苾芻尼邊說罪。宜於清淨苾芻見解同者發露說罪。若作者得越法罪。
[0364c28]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尼犯罪。見苾芻來虔誠恭敬。頂禮雙足合掌請言。聖者憐愍我故願見少坐。苾芻問曰。欲何所為。答言聖者我為犯罪。今欲對說。苾芻對坐。尼即合掌白言。聖者存念我某甲苾芻尼犯某罪廣如上說。佛言苾芻尼不應[1]向苾芻邊發露。宜於清淨苾芻尼邊說罪。若作者得越法罪。
[0365a06] 第七門第六子攝頌曰。
 苾芻作羯磨  尼可用心聽
 敷座令人坐  尼座應分別

[0365a09] 緣處同前。如世尊說。苾芻苾芻尼羯磨事別除共羯磨者。尼在僧中作羯磨時。不能無畏作法不成。苾芻白佛。佛言苾芻應為作羯磨。苾芻尼應聽。諸尼不知云何諦聽。佛言至心善思念之。告言此是初羯磨竟。第二第三應如是作(謂是二眾受尼戒也)。
[0365a15] 緣處同前。如世尊說應可誦經者。時諸苾芻不敷座席。佛言應敷。後於異時尼來聽法便坐好座。時有一尼月期忽下。污其座褥聽訖便去。知事人來欲收舉置見多蠅附。以緣白佛。佛言尼來聽法不應令坐好座。如世尊說。苾芻尼不得坐好座聽法者。時有尼來即與小座。時大世主喬答彌。因來聽法令坐小座。大世主曰。我在俗時。尚不曾坐如此小座。況今能坐。諸苾芻言。大世主是世尊教。不令苾芻尼坐好座聽[2]法。大世主曰。我豈同彼有可惡過。由彼前尼心不存念故有過生。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我[3]今聽許。若苾芻尼心存念者來聽法時。應與好座勿生疑惑。
[0365a28] 第七門第七子攝頌曰。
 沽酒婬女舍  [4]途中不觸女
 隨時開內衣  歌舞不應作

[0365b02]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於小食時著衣持鉢次第乞食。見一俗女著妙衣瓔。問曰少女因何得此上妙衣瓔。答言聖者我因沽酒得此衣瓔尼便作念此好方便。心緣不捨前行乞食。又逢一女著弊故衣羸弱而去。問曰汝屬誰家。答言聖者我無所屬。但得衣食我即與作。尼曰若爾何不沽酒。答言聖者如我之類豈能沽酒。凡沽酒家須得寬宅。床榻座席盞杓盤樽。錢本多停供承如法。客來無乏方有利潤。尼曰若爾所須之物我為汝辦。所得之財能與我不。答言我與。便近尼寺造一大宅。所須調度皆悉與之。多與本錢令其沽酒。諸有飲者多[5]來於[6]此。餘沽酒家皆起嫉妬。時吐羅難陀苾芻尼多獲財利。後時王設大會皆喚沽酒家。諸人報言。吐羅難陀苾芻尼寺邊。有大店肆多[7]酤美酒。諸人皆飲多收利物。何不喚來偏苦我等。使者既聞往[8]擒其女。即便大叫告言。聖者吐羅難陀。王家使人枉[9]相牽捉願見出來。尼聞速出便即罵言。[10]儜惡物汝何所為牽我女兒。使者答言聖者豈合置店沽酒耶。報曰我以脚蹋怨家項上。作[11]沽酒業何關汝事。問言聖者亦有怨家乎。答曰汝即是怨將我女去因此鬪諍。諸長者婆羅門見。問言何故廣說其事共作譏嫌。諸釋迦女自為掉舉作非法事。禿沙門女不遵淨行而為沽酒。苾芻以緣白佛。佛作是念吐羅難陀尼。所為之事非釋女法。從今已去苾芻尼不應沽酒。若沽者得越法罪。
[0365c01]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著衣持鉢次第乞食。見一婬女著好衣瓔。問曰少女何處得此上妙衣瓔。答言聖者我衒賣色而得此衣。尼作是念此好方便。我今試看得出生不。心緣此事而行乞食。遂於一處見少年女。衣服垢膩形帶飢色。行步虛羸體骨端正。問言少女汝屬誰家。答曰我無所屬但得衣食我便屬彼。答言若爾何因不作婬女業耶。彼便即以兩手掩耳。報言聖者我之家族未曾聞作如斯惡事。尼言少女凡是女人多為此業。汝非王女亦非長者。婆羅門等貴族所生。然諸女人皆愛男子。我不出家亦當自作。彼聞詃誘便答尼曰。聖者若作婬女可即得耶。眾緣備具方辦其事。先須廣宅衣服鮮華。瓔珞莊嚴見者愛念。若有男子來入舍時。隨其貴賤飲食香鬘皆須供給。尼言少女凡是所須。我皆為辦與汝衣食。所得財物能與我不。答言悉與。尼於近寺造一大宅。所須之物悉皆備辦。澡浴香華衣服瓔珞皆給與之。恣口所飱容儀肥盛。諸婬女中最為第一。遂使諸人皆來臻[12]湊。彼諸婬女見此事時共生嫉妬。[13]吐羅難陀尼。多獲財物。後時王設大會多用塗香。使者即便集諸婬女共作塗香。諸女讒言告使者曰。吐羅難陀尼寺邊。亦有婬女宜可喚來。使者既去喚女擒來。彼便大叫告言聖者。今有王臣撮我將去。尼便疾出語使者曰。汝[*]儜惡人將我女去。答言聖者亦作婬家。報曰我以脚蹋怨家項上。作婬女業何于汝事。廣說如前乃至佛言。從今已去諸苾芻尼不應作婬女業。若有[1]違者得吐羅底也罪。
[0366a02]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將一少女。於林野處大路之次。衒色為業因此求財。為他所執尼便惡罵廣說如前。乃至若有作者。得吐羅底也罪。
[0366a06] 緣在王舍城。時六眾苾芻每於伎樂人中。共作歌舞共相議曰。諸大德我等常被樂人使作歌舞者。皆由十二眾苾芻尼。彼若不將衣鉢等物。私與伎兒令惱我者。彼即不能令我作樂宜可治罰。今正是時可為計挍。鄔波難陀曰。宜可共打咸言可爾。遂便同往遙見吐羅難陀苾芻尼。共相謂曰。此尼是頭首。宜可苦治即前共捉。或有拳打頭上。或以脚蹋腰間。或用錫杖而為打拍。遍體青腫不復能行。以油揩身臥在床席。諸尼見問何故如此。答言被打。問曰是誰。報云尊者六眾。汝作何過。答曰彼是法兄我是法妹。共相教誨自是常途。豈比餘人何勞問過。諸尼聞已咸共譏嫌。云何苾芻打諸尼眾。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作是念由諸苾芻若打尼時觸其身體。告諸苾芻若打尼者是不應為。得越法罪。
[0366a22] 緣在室羅伐城。如世尊說尼著內衣者。雖著此衣仍猶點血。污諸臥具多有蠅蟲。遂生厭賤憂惱居懷。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我今許尼。內衣之上更著覆裙。諸尼即便奉教而著[2]衣仍點污。佛言於時時中當為浣染。於眠臥時常須繫念。若不爾者得越法罪。
[0366a28] 緣在王舍城。時有[3]苾芻名曰本勝。身死之後[4]舁至屍林以火焚葬。時十二眾苾芻尼。即於其傍自為歌舞。諸尼嫌恥以事白佛。佛言尼法不應自作歌舞。作者得越法罪。
[0366b03] 第七門第八子攝頌曰。
 僧尼根若轉  至三皆擯出
 廣說法與緣  蓮華色為使

[0366b06] 緣處同前。時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尼若根轉其事云何。佛言同舊近圓。及依夏次移向僧寺。復白佛言。世尊尼轉根時即依本夏送向僧寺。僧若轉根還依本夏向尼寺不。佛言此亦送向尼寺。大德此之二人至彼處已。根還復轉其事云何。佛言隨其所應還歸本處。大德此復更轉如是至三此復云何。佛言若至三轉即非僧尼。當須擯棄勿懷疑惑。
[0366b14]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名曰天與。大富多財娶妻而住。復於一處有一長者名曰鹿子。彼亦大富娶妻而住。此之二家共誇財富各言己勝。後為親友昵好往來。但有異物必相贈遺。時此城中諸人有事。至芳園所悉皆集會。籌議既畢各並還家。時二長者天與鹿子。於園中住共為談說。天與告曰作何方便。我等歿後所有子孫。共為親愛不相疎隔。鹿子曰善哉斯語今可共作指腹之親。我等二家若生男女共為婚媾。彼言可爾我意同然。作此議已各還本處。後時天與妻生一女。容儀端正超絕常倫而性多啼哭。若有苾芻來至宅中為父說法。孩子不啼攝耳專聽。三七日後諸親歡會。為女立名共相議曰。此女愛法攝耳專聽。天與之女可名法與。付八養母恩慈撫育。速便長大如蓮出水。時鹿子長者聞彼生女作如是念。我友生女豈得徒然。可送衣瓔用申歡慶。彼即是我新婦何疑。并傳語曰聞君誕女慶喜交懷。聊寄衣瓔用申欣賀。幸當為受冀表不空。天與領信還以語答。彼若生男定為婚媾。于時鹿子得語表心情求男子。未久之頃婦遂有娠月滿生男。三七日後諸親歡會。為兒立名共相議曰。此兒生日屬毘舍佉星。應名毘舍佉。亦付八母抱持養育。時天與長者聞鹿子生男作如是念。鹿子長者共我交親。今既生男我已生女。彼是女夫可作嚴身瓔珞衣服。令使送去并傳語曰。聞君生男情甚欣悅。今送衣服願垂納受。彼得信已傳語報曰。久許交親今皆遂願。各待成立共作婚姻。法與長大情樂出家。跪白父曰。我今情樂善說法律而為出家。父曰小女我有先言。以汝嫁與鹿子長者子毘舍佉。彼即是夫誠為不可。蓮華色尼是其門師時來相問。法與白言聖者我於善說法律。情樂出家而受近圓成苾芻尼性。願來於此密與出家。何以故。我父遮制無由得出。尼曰善哉少女能發此心樂為出家。諸欲味少過患極多。如世尊說諸有智人。於婬欲處知有五失。故不應為。云何為五。一者觀欲少味多過常有眾苦。二者行欲之人常被纏縛。三者行欲之人永無厭足。四者行[5]欲之人無惡不造。五者於諸欲境。諸佛世尊及聲聞眾。并諸勝人得正見者。以無量門說欲過失。是故智者不應習欲。又復智人。知出家者有五勝利。云何為五。一者出家功德是我自利不共他有。是故智者應求出家。二者自知我是卑下之人被他驅使。既出家後受人供養禮拜稱讚。是故智者應求出家。三者從此命終當生天上離[1]二惡道。是故智者應求出家。四者由捨俗故出離生死。當得安隱無上涅槃。是故智者應求出家。五者常為諸佛及聲聞眾。諸勝上人之所讚歎。是故智者應求出家。汝今應可觀斯利益。以殷重心捨諸俗網求大功德。是故我[2]今[3]度汝出家。且應住此我往白佛。時蓮華色尼至世尊所。頂禮雙足在一面立。合掌白言大德世尊。天與長者女名法與。於佛所說善法律中。情樂出家并受近圓成苾芻尼性。為父先擬嫁與鹿子男毘舍佉。父母遮護不聽出家。于時佛告具壽阿難陀。汝往告諸尼眾。天與長者女法與情樂出家。可使蓮華色尼往法與處。告其女曰奉世尊教。與汝受三歸護并五學處。即於家中剃髮出家受其十學。時阿難陀奉世尊教告彼尼眾。諸尼共集遣蓮華色尼。至彼告言。少女今尼僧伽奉世尊教。使我於此與汝出家。先受三歸并五學處。當用心受。既為受已。告言汝今是近事女。次授十學處語言。汝已出家訖當勤修學。如世尊教依法護持。時女欣悅深生渴仰一心聽受。蓮華色尼觀其根性隨機說法。於四諦理令彼開悟。以智金剛杵。摧二十種有身見山獲預流果。時蓮華色尼來白世尊。奉大師教所作已訖。佛告具壽阿難陀曰。汝往告諸尼眾。可使蓮華色尼往彼家中。授法與六法六隨法二年正學。時阿難陀如世尊教告諸尼眾。使蓮華色尼至法與處。依佛教勅授與六法六隨法。告言汝今已是正學女。應二年中奉教修學。如世尊教依法護持。復更隨機為說妙法。彼聞法已獲一來果。是時法與於二歲中。學六法六隨法。年漸長大容儀挺秀超絕常倫。時諸親族共來瞻視。鹿子長者知女長成。令使往告天與長者曰。男女成立宜共成親。可選吉[4]辰式修盛禮。天與答曰。善哉斯事應如是為。即便召集諸陰陽師占其吉日。其天與長者遠近親族令使告知。我女法與某日成禮。若長若幼皆須總集。共申歡慶。諸莊嚴具皆可持來。時鹿子長者亦告親知。然彼宗親眷屬廣[5]博。咸來集會滿室羅伐城。時憍薩羅主勝光大王。乃至中宮及諸[6]寮庶。皆聞天與長者女法與嫁與鹿子長者兒。某日吉[*]辰共為婚會。諸親總集闐噎城中。王告大臣卿等亦應共彼相助。于時大臣頒宣王命。令其境內聚落村坊諸貴豪族。所有嚴飾奇異之物。咸可齎持助長者婚會。時諸貴族聞王命已。咸持種種奇異之物皆來借助。是時城隍康莊巷陌人眾充滿。掃灑嚴飾無諸雜穢。燒香普馥散以名華。如歡喜園皆可愛樂。法與遙見怪其奇異。問家人曰。今欲非時為白花會耶。家人答曰。由汝福報。為此非時作白花會與汝成禮。女聞斯語情生憂惱。速詣父所跪白父言。我於五欲情無愛樂。願父聽我詣王園伽藍苾芻尼處。父曰汝未生日我有誠言。嫁與鹿子長者男毘舍佉。彼是汝夫今不由我。然憍薩羅主勝光大王寮庶貴賤。咸悉知聞汝嫁與鹿子男毘舍佉。彼豈容汝詣王園寺耶。汝欲令我及諸宗親囚禁牢獄。明日婚姻勿為造次。又諸親族咸來告言。少女汝今不應為倉卒事。汝既盛年梵行難立。彼聞告已即便策勵。作意勤修專求聖道。竟未能得離欲方便。於此時中世尊大師無不知見。諸佛常法恒起大悲饒益一切。於救護中最為第一最為雄猛。無有二言依定慧住。顯發三明善修三學善調三業。渡四瀑流安四神足。於長夜中修四攝行。捨除五蓋遠離五支超越五道。六根具足六度圓滿。七財普施開七覺華。離於八難樂八正路。永斷九結明閑九定滿足十力名聞十方。於諸自在最為殊勝。得法無畏降伏魔怨。震大雷音作師子吼。晝夜六時常以佛眼。觀諸世間誰增誰[7]減。誰遭苦厄誰向惡趣。誰陷欲泥誰能受化。作何方便拔濟令出。無聖財者令得聖財。以智安膳那破無明膜。無善根者令種善根。有善根者令得增長。向人天路安隱無礙趣涅槃城。如有說言。
 假使大海潮  或失於期限
 佛於所化者  濟度不過時
 佛於諸有情  慈悲不捨離
 思濟其苦難  如母牛隨犢

[0367c25] 爾時世尊於經行所。遂便微笑口出五色微妙光明。或時下照或復上昇。其光下者至無間獄并餘地獄。見受炎熱普得清涼。若處寒氷便獲溫暖。彼諸有情各得安樂。皆作是[8]念我與汝等。為從地獄死生餘處耶。爾時世尊令彼有情。生信心已復現餘相彼見相已皆作是念。我等不於此死而生餘處。然我定由無上大聖威德力故。令我身心現受安樂。既生敬信能滅諸苦。於人天趣受勝妙身。當為法器見真諦理。其上昇者至色究竟天。光中演說苦空無常無我等法。并說二伽[1]他曰。
 汝當求出離  於佛教勤修
 降伏生死軍  如象摧草舍
 於此法律中  常為不放逸
 能竭煩惱海  當盡苦邊際

[0368a11] 時彼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還至佛所。若佛世尊說過去事光從背入。若說未來事光從胸入。若說地獄事光從足下入。若說傍生事光從足跟入。若說餓鬼事光從足指入。若說人事光從膝入。若說力輪王事光從左手掌入。若說轉輪王事光從右手掌入。若說天事光從臍入。若說聲聞事光從口入。若說獨覺事光從眉間入。若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光從頂入。是時光明繞佛三匝從口而入。時具壽阿難陀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來應正等覺。熙怡微笑非無因緣。即說伽他而請佛曰。
 口出種種妙光明  流滿大千非一相
 周遍十方諸剎土  如日光照盡虛空
 佛是眾生最勝因  能[2]除憍慢及憂慼
 無緣不啟於金口  微笑當必演希奇
 安詳審諦牟尼尊  樂欲聞者能為說
 如師子王震大吼  願為我等決疑心
 如大海內妙山王  若無因緣不搖動
 自在慈悲現微笑  為渴仰者說因緣

[0368b02] 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曰。如是如是阿難陀。非無因緣如來應正等覺輒現微笑。阿難陀[3]汝見法與童女。我付苾芻尼眾。次第授與三歸五戒十戒。作式叉摩拏於二年中學六法六隨法不。明日出嫁眷屬皆集。阿難陀曰我皆已見。佛言阿難陀。無容得有住其家內食殘宿食。不久即應證不還果及阿羅漢果。汝今應往告諸尼曰。法與已於二歲正學六法六隨法。尼眾應遣蓮華色尼為使者。往彼家中作梵行本法。時阿難陀告諸尼已。尼眾共集[4]令蓮華色。至其家內與作本法已。告法與曰。汝今不久當受近圓。又復更為隨機說法。得不還果發生神力。時蓮華色尼往白世尊。佛告阿難陀。汝往苾芻尼處。傳我所教作如是語。僧尼二眾應授法與近圓。以蓮華色尼為使者。時阿難陀承佛教已。往告尼眾并集僧伽。於二部中以蓮華色尼為使者。即於其處授法與近圓眾[5]作法已。時蓮華色往彼。告言少女。二部僧伽已與汝受近圓竟。佛所聽許當善奉行。又為說法。彼聞法已深起厭心。於五取蘊觀察無常苦空無我。如是知已。以智金剛杵[6]壞諸煩惱。獲阿羅漢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得如實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心無障礙如手撝空刀割香塗愛憎不起。觀金與土等無有異。於諸名利無不棄捨。釋梵諸天悉皆恭敬。無容得有阿羅漢尼。諸漏已盡處白衣家。食殘宿食受行俗法。于時法與既得果已。白父母曰。二親當知。我已獲得阿羅漢果。今欲往詣王園尼寺。父母告[7]曰。若如是者。恐被王法罪及我身。可為設計與佛同去。答言善哉。願為方便。時天與長者即請世尊及苾芻僧。令使復告鹿子長者曰。善友當知我女法與。不樂為俗必定出家。宜可早來強為婚媾。于時鹿子啟憍薩羅主勝光大王言。臣共天與先有誠言指腹為親。彼女[8]今欲捨俗出家。臣將諸親強為婚媾。王曰隨意。是時長者即命宗親擬為婚事。其天與長者辦諸飲食。令使白佛供設已辦願佛知時。于時世尊著衣持鉢。將苾芻眾赴天與家就座而坐。諸餘僧伽各依次坐。天與長者共諸親眷。咸持種種上妙飲食。供佛及僧皆令飽足。時鹿子長者并諸眷屬。王子大臣及諸人眾。將毘舍佉備設禮儀。來至門首欲為婚[9]娶。時天與長者知佛大眾[10]飯食了澡漱訖收鉢已。坐卑下[11]席。并諸眷屬於大師前聽說法要。爾時世尊為說妙法。示教利喜已從座而去。時法與尼斷三界惑得無所畏。嫁娶之事復在目前。王子大臣及諸人眾。并毘舍佉與其親族。備設音樂佇立相待。時法與尼隨世尊後出至門前。時毘舍佉既見法與。遂便舒手捉法與臂。無量百千大眾俱見。于時法與即現神通。如大鵝王舒張兩翼。上昇空界為神變事。是時王臣及毘舍佉。所有眷屬并諸人眾。見神變已皆生希有。舉身投地如大樹崩。遙禮彼足而申懺謝。唱言聖女。證悟如是殊妙勝德。欲令在家受諸欲樂食殘宿食。理所不應是時法與縱身而下。為諸大眾宣說妙法。其聽法者無量百千。得殊勝解。有得預流一來不還果者。或有於佛法中出家。斷諸煩惱得阿羅漢果。或發聲聞獨覺大菩提心。復令大眾歸依[1]三寶求出生死。時法與尼既獲大利。往詣佛所禮足而去。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於我法中聲聞尼眾。善說法者即法與尼最為第一。時諸苾芻聞佛說已。咸皆有疑請世尊曰。此法與尼曾作何業。於其[2]本宅而為出家。蒙佛開許遣使得戒。即於其處獲阿羅漢果。說法人中最為第一。唯願慈悲說其本業。佛告諸苾芻。法與前身所作之業。果報熟時還須自受非於餘處。廣說如餘乃至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3]遇時  果報還自受

[0369a16] 汝等苾芻。此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時。有佛在世名迦攝波如來應正等覺。十號具足。住仙人墮處施鹿林中。爾時婆羅痆斯有一長者。大富多財娶妻未久。遂即有娠月滿生女。其女長大情樂出家父母不聽。時有老尼是其門師。女即白言聖者。頗能於此與我出家。而受近圓成苾芻尼性不。尼曰我往白佛汝且安住。便至佛所以事白知。佛即使尼往至家中與女出家。授三歸依并五學處及正學法。二部僧伽亦復使尼與[4]授近圓已。于時老尼觀彼根性隨機說法。即於家中證阿羅漢果。彼佛稱讚說法尼中最為第一。是時老尼便作是念。此女出家并受近圓。聞法解悟獲阿羅漢果。皆由依我得此勝利。作此念已便即發願。我於迦攝波如來[5]應正等覺教法之中。至盡形壽修治梵行。所有善根如迦攝波佛授摩納婆。當來之世人百歲時。得成正覺名釋迦牟尼。我願於彼如來法中。如此女人不離本宅。而得出家受[6]諸學處。聞法解悟斷除煩惱獲阿羅漢。如迦攝波佛稱讚此尼。說法尼中最為第一。願我當來亦復如是。汝等苾芻於意云何。其老尼者豈異人乎此法與是。由彼往昔迦攝波佛教法之中。至盡形壽修治梵行。所有善根迴向發願。在宅因使得為出家。受諸學處成苾芻尼。斷諸煩惱證阿羅漢果。蒙佛記為說法第一。汝等苾芻由是我說。黑業得黑報雜業得雜報白業得白報。汝等應當勤修白業離黑[7]雜業。乃至說頌時諸苾芻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頂禮佛足奉辭而去[8]。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二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三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369b24] 第七門第九子攝頌曰。
 寺外不為懺  獨不令剃髮
 不賃尼寺屋  甎等不揩身

[0369b27] 緣處同前。有一苾芻尼。詣苾芻處從其受學。尼有過失訶責令[9]去。便往寺中委脇而臥。其親教師見而問曰何因委臥。答言阿遮利耶見責於我知欲如何。師言少女更何所作。彼軌範師令法住故訶責於汝。宜應速去從乞歡喜。答曰善哉我往[10]請謝。向逝多林房中不見。遂即求覓見在寺外隨處經行。便就禮足。彼不為受棄之而去。諸男女見謂欲染纏心。告其尼曰。我知聖者懺謝之意。彼不受者可來相就。仁有所須我當為覓。尼懷羞恥默然歸寺。尼告苾芻。苾芻白佛。佛作是念。由諸苾芻不受尼懺。致使耽欲昏迷男女起惡分別。告諸苾芻苾芻尼。不應寺外從苾芻乞歡喜。苾芻應受懺謝不得棄去。若不依者俱得越法罪。
[0369c13] 緣處[11]同前。諸苾芻尼令剃髮人淨除其髮。尼見少年心生欲染。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汝諸苾芻尼心常躁動。若不繫心恒被誑惑。女人之性欲心猛利。從今已去苾芻尼。不應獨令他人剃髮。若剃髮時應令一尼近邊而坐。其剃髮人若生欲念現異相者。彼尼報言。賢首當知。女身骨肉假成虛妄不實。於苾芻尼勿生異念招地獄苦。若苾芻尼作邪思者。應言小妹汝已捨家棄俗緣務。汝當憶念。於二眾中受近圓時作何要誓。如世尊說諸欲染者少味多過。汝今宜可棄捨惡念存出家心。如是說者善若不告者。伴尼得越法罪。
[0369c25]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勸一長者為造尼寺。有多尼眾於此居停。後於異時五百商估人。從南方來向室羅伐。欲求停處而不能得。即於街衢權且停息。日將欲暮天復降雨。各懷憂愁掌頰而住。時吐羅尼見而問曰。賢首天既降雨。何不急收所將貨物覓停寄處。答言聖者。我等客人遍求停止。今此城人不存仁義。房不肯賃知欲如何。尼曰諸子。夜既侵星天今降雨。何故不言多與價直。若不收舉所有財貨。悉皆損壞誰當肯取。答言聖者。觀此人情難為籌度。縱與倍直亦不容受。是我惡業知欲何言。忍至天明方可移覓。尼曰諸子。必能倍與可入寺中。答言善哉如聖者言。即移入寺。時吐羅尼亦入寺內。所居尼眾悉皆驅出賃與商人。諸尼散出泥雨夜黑。散向餘寺衣服濕徹。既至寺已彼尼問言。姊妹何故夜深衝雨而至。皆即廣陳上事。諸少欲尼聞如是語各共譏嫌。云何苾芻尼施主造寺。驅尼令出賃與[1]俗人。以緣白佛。佛言不應以寺賃與俗人。賃者得越法罪。
[0370a16]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男子[2]洗處遂入其中。以甎揩身而為洗浴。諸男子見便起欲心。共相議曰。看此禿尼學我洗浴。因生譏笑。以緣白佛。佛言不應於此婬欲亂心愚暗人中。揩身洗浴苾芻尼甎揩身者得越法罪。
[0370a21] 第七門第十子攝頌曰。
 不以骨及石  若木或拳揩
 唯用手摩身  餘物皆不合

[0370a24] 緣處同前。佛不許尼甎揩身者。尼便以骨以石以木及拳。而揩身體還同前過。佛言應用手揩。除手已外用餘物揩身者。[3]得越法罪。
[0370a27] 第八門總攝頌[4]曰。
 除塔懺門前  被[5]差不應畜
 不共女由婦  [6]寫藥三衣蛇

[0370b01] 第八門第一子攝頌曰。
 除塔損波離  僧制不應越
 尼無難聽[7]入  教誡等隨時

[0370b04] 緣處同前。時本勝苾芻身亡之後焚燒既畢。十二眾尼收其餘骨。於廣博處造窣堵波。以妙繒綵幢蓋花鬘置於塔上。[8]栴檀香水而為供養。又差二尼能讚唄者。於日日中常持土屑及以淨水。若見餘處客苾芻來。便與土水令洗手足。授以香花引前唄讚旋繞其塔。後於異時。有一羅漢苾芻名劫卑德。與五百門徒遊行人間。至室羅伐路在塔邊。若阿羅漢不觀察時不知前事。遙見彼塔作如是念。誰復於此新造如來[9]爪髮之塔。我行禮敬即便往就。時彼二尼見其至已。與土及水令洗手足。授與香花讚唄前行。引五百人旋繞其塔禮已而去。去塔不遠尊者鄔波離。於一樹下宴坐而住。見而問曰。具壽劫卑德。應可觀察禮誰塔耶。便作是念具壽鄔波離。何故令我存念觀誰塔耶。即便觀察見其塔內。有本勝苾芻[10]骸骨。由彼尚有瞋習氣故。便生不忍却迴報言。具壽鄔波離仁住於此。佛法疱生捨而不問。鄔波離[11]聞默然不對。時阿羅漢告諸門徒曰。具壽汝等若能敬受大師教法者。宜可共往於甎聚處。人持一甎毀破其塔。時眾門徒既奉師教。各取一甎於少時間悉皆毀壞。二苾芻尼見是事已失聲啼哭。速往告彼諸餘尼眾。時十二眾尼及餘未離欲尼。既聞毀塔高聲大哭。今日我兄始為命過。時吐羅難陀苾芻尼。便問二尼。小妹誰向彼說。答言大姊。彼是客僧無由得知。尊者鄔波離不遠而住向客人說。時吐羅難陀尼報言。小妹我纔聞說。即知是彼先剃髮人。有斯惡行雖復出俗本性不移。宜可苦治令其失壞。如世尊說壞徒眾者眾不應留。我今宜去豈得捨之。發大瞋恚便持利刀鐵錐木鑽。往尊者所欲斷其命。時鄔波離遙見諸尼疾疾而來。便作是念。觀此諸尼形勢怱速。必有異意欲害於我。宜可觀察即便入定。觀見諸尼各懷瞋恚欲來相害。于時尊者情生怱速。不以神力加被大衣。便即斂心入滅盡定。諸尼既至以刀亂斫。鐵錐木鑽遍體鑱刺。爾時尊者由定力故。更無喘息與死不殊。諸[12]尼議曰。我等已殺惡行怨家。報讎既了宜可歸寺。作此語已捨之而去。時具壽鄔波離從定而出。見衣損壞即還住處。諸苾芻見。問言具壽。何故如此。答言具壽。諸苾芻尼幾殺於我。問言何故。尊者即便具陳上事。諸少欲苾芻。既聞斯說咸共譏嫌。共相議曰。大德當知。若苾芻尼於苾芻處。設有瞋恨但應不禮恭敬問訊豈合造次手執利刀鐵錐木鑽往[13]殺。具壽鄔波離。幾將斷命何有斯理。一人告曰。諸大德。此事已去不可更追。從今已往欲何所作。答曰此欲如何宜行白佛。又曰何須白佛且立條章。勿使諸尼來入逝多林內。諸人既共作明制已。諸尼既聞悉皆不入不生恭敬。時大世主常法如是。於日日中來禮佛足方隨意去。[14]彼入寺時苾芻告曰。喬答彌。眾僧立制不許尼入寺中。遮不聽入。答言聖者。我豈同彼作大過失。報曰眾僧作制我欲如何。尼即却迴還其住處。爾時世尊知而故問阿難陀曰。豈大世主身有病耶。答言無病。若爾何故不來。時阿難陀以事白佛。佛言阿難陀。是諸苾芻[1]擅作斯制。然諸苾芻尼繫屬苾芻。若不入寺不生恭敬。從今已去諸苾芻尼。若入僧寺。應須白知守門苾芻。方可得入。亦復不應教誡於尼。如世尊說白知方入不為教授者。諸尼不知云何為白。佛言尼入寺時當如是白。聖者當觀我欲入寺。守門苾芻應問尼言。姊妹汝不[2]懷障難持刀錐者聽入。若不白知入僧寺者得越法罪。苾芻見尼入寺不問亦同前罪。如世尊說。苾芻不應教誡諸苾芻尼者。時六眾苾芻教誡不息。佛言若苾芻尼有過。苾芻僧伽未與歡喜輒為教誡得越法罪。如教誡法長淨隨意亦皆准此。
[0371a17] 第八門第二子攝頌曰。
 尼懺不應輕  隨意不長淨
 更互當收謝  尼眾坐應知

[0371a20] 緣處同前。時有一尼就苾芻受業。因不可意訶責令去。既至寺中師問令懺。至房請謝廣說如前。是時苾芻見來禮懺。以脚驀頭棄之而去。尼即默然還歸寺內。諸尼見問小妹從軌範師已收謝訖。答曰莫更逢見如是之師。問言何故。即以事具答。諸尼聞已皆共譏嫌。姊妹當觀輕[3]篾女人。乞歡喜時而不為受。又復以脚驀頭而去。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諸尼眾等正合譏嫌。從今已去尼來懺時。不應驀頭棄之而去。如是作者得越法罪。尼被責時不應造次即求懺謝。然須次第方求懺摩。彼皆不知如何次第。應可先遣苾芻若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至其師處善為方便。令彼心喜方為懺謝。
[0371b05] 緣處同前。如佛所說當於三處。謂見聞疑為隨意事。苾芻夏罷作隨意了復為長淨。有苾芻曰我觀長淨及以隨意皆為清淨。故知長淨即是隨意。或有說云隨意長淨二事各別。白佛佛言。二事雖殊皆為清淨。是故當知作隨意已無勞長淨。
[0371b11]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先有瑕隙。情生不忍共相覓過。於隨意時在大眾中。更相憶念互為詰責。於戒見儀命各[4]說犯[5]科。于時所有得意知識。及以二師諸同學等。各為朋扇因此鬪競。大破僧伽別生異見。有處中人共相遮止。告言諸具壽。勿為鬪諍住出家心。如世尊說若於[6]其處。有諸苾芻共為鬪諍。各相論說忿競而住者。我於[*]其處尚不樂聞。況當往彼。事若銷停我即當往。若彼苾芻棄捨三法多作三法。云何棄捨三法。所謂棄捨無貪善根。無瞋善根。無癡善根。云何多作三法。所謂多作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根。彼諸苾芻即便忿競共為鬪諍。更相論說懷恨而住。若彼苾芻棄捨三法多作三法。云何棄捨三法。所謂棄捨貪瞋癡三不善根。云何多作三法。所謂多作無貪瞋癡三種善根。此諸苾芻即不忿競共為鬪諍。更相論說懷恨而住。是故汝等苾芻。當捨惡法修行善事。時諸苾芻鬪諍不息。有處中人共相遮止。告言具壽。勿為鬪諍住出家心。彼諸苾芻懷瞋不歇更相鬪諍。諸俗旅見共生譏恥。此禿沙門作隨意時。無出家心常懷鬪諍。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諸苾芻長者婆羅門理合譏嫌。從今已去。若苾芻知苾芻有瑕隙者。不應一處共為隨意。先須懺謝方可共為。時諸苾芻作隨意日而為懺謝。更增忿競心不能捨。佛言作隨意日不應懺謝。七八日前宜須預懺。如世尊說七八日前宜預懺者。時諸苾芻皆共懺謝。佛言一切苾芻不應為懺。於有瑕隙情相違者。而為懺謝共乞歡[7]喜。
[0371c12] 緣處同前如世尊說。五年應作頂髻大會。時諸婆羅門長者居士各[8]諍勝上。作無遮大會。二部僧伽悉皆雲集。如世尊說各依夏次而坐。是時諸尼依夏坐時便大喧鬧。佛言女人性貪於大會時。應二三四依次而坐。自餘諸尼於相知處隨情而坐。
[0371c18] 第八門第三子攝頌曰。
 門前不長淨  當須差二尼
 若至長淨時  差人待尼白

[0371c21] 緣處同前。如世尊說。苾芻羯磨別尼羯磨別除。共羯磨者時長淨日諸苾芻尼悉皆來至逝多林所而為長淨。苾芻與尼於大門首共為長淨。諸長者婆羅門等見其喧鬧。皆來共觀彼立而住。佛[9]問是已告諸苾芻。勿於門首而為長淨。時諸苾芻即與尼眾寺內長淨。因共聚集多為言話。以緣白佛。佛言由是苾芻不應與尼於其寺中而為長淨。諸尼不知還來寺內。佛言尼來半路。苾芻往彼共為長淨。時諸苾芻奉教而作。時有婆羅門長者在道遊行。中路遇見苾芻與尼而為長淨。遂生異念起邪分別。共相議曰。此禿沙門男與禿沙門女談說何事。一人謂曰。且觀此意況更何所論。我等在家私說言語尼曾默聽。於此空處向苾芻說。苾芻聞已向王家說。王於我等所有科罰。皆是禿男禿女而為讒[1]搆。苾芻白佛。佛言。不應半路而為長淨。於長淨日當差二尼半月半月往至僧中。告其清淨請教授事。諸尼遂遣無勢力者。往至僧中不肯申說清淨之事。佛言。應遣能者。二人難得。佛言。一[2]人有力得往僧中。彼雖至寺見佛及僧大眾威重。欲向何人而告清淨即爾還來。是時尼眾不為長淨。白佛。佛言。應差一人尼。來白者眾雖差一尼復不知。還同前過。佛言。被差苾芻應在門下。彼來當白。先受白已當告僧伽。僧伽即應以白二法差教授人。
[0372a18] 第八門第四子攝頌曰。
 被差不避去  當問教師名
 著帽為鉢囊  結鬘尼不合

[0372a21] 緣處同前。佛言。苾芻差人待尼告淨者。雖在門首尼來到時。報言。莫近我莫觸我即便走去。尼待不得還本寺中。因此尼眾不得長淨。苾芻白佛。佛言。被差苾芻不應走去。當須為受作如是語。姊妹當坐莫近觸我。可告清淨。若不為受即走去者得越法罪。
[0372a27] 如世尊說。應可差人住在門所。待尼教授者。被差之人遲至門首。時有露形通披毛[3]緂。於其門下觀生死輪。尼見作念。我應就彼告其清淨。即便禮足合掌蹲[4]踞。白言聖者存念。彼即默念。我今且觀彼禿沙門女說何言語。王園寺尼故遣我來。請問頂禮逝多林中聖眾足下。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勝常安樂行不。褒灑陀[5]曰苾芻尼眾並告清淨。外道聞已不識其言默爾而住。尼便教曰。聖者應言可爾。彼聞不解佯作[口*菴]聲點頭而去。時此二尼即還本寺。其教授尼人後至門所。暫時相待見無尼至還向房中。若說戒者作單白已。其授事人白大眾曰。誰將尼眾告淨事來。眾中無人答言是我。眾皆念曰。豈非尼眾不來告淨。更不遣人問其來不。上座誦戒作褒灑陀了。後說戒時告清淨尼復來門首。不見有人還歸本寺。苾芻尼眾長淨不成。明日諸尼悉來僧所。問言聖眾。何故不受苾芻尼眾告清淨耶。諸苾芻曰。姊妹前長淨日。差何尼來為告清淨。先時二尼即前答曰。是我等來至於門首。當見如是形儀聖者觀生死輪。我即於彼告清淨已遂還本寺。苾芻聞說彼人形儀對說清淨。即知是彼露形外道。共相議曰此苾芻尼。於外道邊告清淨事。以緣白佛。佛作是念由諸苾芻尼來告清淨。不問教授人名有斯過失。告諸苾芻二尼無犯。從今已去若苾芻尼來告清淨。應問教授苾芻名字。問言。聖者名字云何。如其不問告清淨者得越法罪。如世尊說尼告淨時須[6]聞名者。尼來告時先相識者亦問名字。佛言。相識苾芻不勞[7]更問。
[0372b29] 緣處同前。時大世主喬答彌。身嬰病苦尼來看問。聖者何故不出房耶。答言。少女我身有疾問曰。先持何物病即消除。答言。我在俗時頭上著帽。若如是者今何不持。答曰。我今出家世尊不許云何得持。白佛。佛言尼在寺中應持頂帽。
[0372c06] 緣在王舍城。時此城中有婆羅門。巡行告乞入一家中告言我乞。主人報曰。無物當去。此人出時大世主入從其乞食。彼作是念此亦不與為獨我耶。欲求瑕隙佇立不去。主人念曰。幸蒙佛母來入我家。即疾敷床命之令坐。接敘言笑取上飲食滿鉢持奉。婆羅門見嫉妬心生。便告尼曰。我觀鉢中得何美味。其尼示鉢即便唾中。大世主曰。子今何故污鉢中食。汝若索者我當施與。時婆羅門默然不對。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作是念女人之性少有威德。令彼愚人作惡業已多招苦報。告諸苾芻曰。從今已去尼乞食時。應持鉢絡掩蓋而去。諸尼不解鉢絡云何。佛言。應作方尺布袋。提上兩角置鉢在中角施短襻。將行乞食得遮塵土復易擎持(神洲比來無此鉢袋。[8]由下尖角鉢不動搖不同平巾[9]動轉流溢[10]作時應取布小尺二尺[11]疊使正方傍邊剪却[12]將作橫[13][木*攀]用時極理安穩也)緣在室羅伐城。東國之人多愛園花。曾於一時城內諸人作大歡會。各持種種上妙飲食及諸音樂共詣芳園。時有一人遣使報妻。宜結花鬘令人急送。其人家內有妙花林。妻即奉教入園採取。自不解結遂便命召結花鬘人。時屬城中人民歡會。諸結鬘者皆為他作。竟求不得情懷憂念。夫主令我結妙花鬘。我自不解求人不得知欲如何。時吐羅難陀苾芻尼。因乞食入其舍。告言。少女與我鉢[1]餅。報言。聖者且去我今懷憂無人授與。尼曰。少女汝有何事。彼便具告。尼曰。汝何不結。答曰。我先不解。即問尼曰聖者解不。報言。少女我今年邁。昔在少時何事不曉。聖者若爾憐愍我故願為結鬘。報言。少女若能與我種種飲食即與汝結。答言我與。尼即安鉢一邊。舒脚而坐用意結鬘。女人見已嗟其巧妙。情甚歡悅多與鉢食。尼詣餘舍復與結鬘。多獲飲食方歸本寺。時結鬘人至其女所。告言。與花我今為結。報言。汝來何晚。花已結竟將向園中。問言誰結。答曰。聖者吐羅難陀。彼便譏恥沙門之女作非法事。云何奪我所作生業。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非沙門女法理合譏嫌。是故尼眾不應結鬘。作者得越法罪。佛制不許尼結鬘者。時屬世尊頂髻大會。及五年六年會。時勝光王及勝鬘夫人行雨夫人。給孤長者毘舍佉鹿子母。仙授故舊及大名等。近士男近士女。各求勝上競薦香花。及以諸方僧尼悉皆來集。甚足花彩少結鬘人。時諸信心覓結花者不可多得。遂告諸尼曰。我等今者為供大師。頗能相助結花鬘不。諸尼答曰。仁豈不知大師有教。不許諸尼結諸花彩。我今云何欲相助福。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為三寶事尼得結鬘。諸苾芻尼於大門首。或在廊下長舒兩脚而結花鬘。俗旅見弄告言聖者。皆是結鬘之女而來出家。諸尼羞恥默爾而住。苾芻白佛。佛言。諸俗人輩稱理譏嫌。諸尼不應於大門首廊下簷前而結花彩。作者得越法罪。解結鬘者當於密處勿使俗譏。
[0373b02] 第八門第五子攝頌曰。
 不應畜銅器  變酒令平復
 賃房與俗旅  誑惑作醫巫

[0373b05]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往銅器家告言。賢首。頗能與我作大銅鉢不。答言。聖者是我本業何為不能。問曰。欲作大小報言。極須大作。問言。聖者何用大鉢。尼曰。貧寒物汝不取價與我作耶。與汝好價宜應大作。匠者念曰。隨彼大作於我何傷。大鉢見了報言。為我更作小者入斯鉢內。復更為作。如是漸小乃至七重皆入鉢內。吐羅難陀令求寂女揩拭令淨。以五色線為[2]絡次第盛之。有請喚處即令小尼頂戴將去。到已開設在傍安坐。俗旅見問。聖者今日開銅器鋪耶。答言。癡人汝豈能知我所須器。大者盛[3]飯次著羹臛。次受美團餘安雜味。答曰。若爾更復多須。有餘物來無安置處。彼便默爾。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作是念尼畜銅鉢有如是過。從今已去諸尼不得自畜銅鉢。若畜者得越法罪。唯除銅匙及安鹽盤子并飲水銅椀。
[0373b22]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妻誕一女。右眼通[4]睛將為惡相人無娶者。有餘長者娶妻未久。便即命終如是至七。時人號為殺婦長者。更問他女欲求為妻。彼便報曰。我今豈欲殺此女耶。復索寡婦。彼云。我豈可自欲殺身。既無妻室自知家務。時有知識來相問曰。何故自營家事。豈可不能覓妻室耶。答曰。我是薄福娶妻未久便即終亡。如是更取乃至於七悉皆身死。時人號我名為殺婦。報曰。何不更求。即便如上具說其事。若爾通[*]睛女兒何不索取。報言。彼亦不與。答曰。我知彼家養女多時。必應嫁娶即便就覓。彼見問曰。來何所須。答曰。欲求娶女。是何女耶眼通[*]睛者。[5]父曰。可隨來意宜於某日共辦婚禮。家酒熱壞傍求好者。諸有酒家即皆為辦。時吐羅難陀入通[*]睛家從其乞食。家人報曰。我辦酒忙無緣與食。尼問其故彼即具告我家酒壞。尼曰。何故不令變為好酒。答言。聖者我不曾解。仁有方法幸當惠施。尼曰。少女我今年邁不復更為。昔在少時何事不解。答言。聖者憐愍我故變酒令好。尼言。少女[6]顧能與我美食之直令汝酒好。答言。多與。尼曰。可出酒瓮我為瞻相。即便[7]舁出。時吐羅尼上下觀瓮何因酒壞。乃知由熱即開窓牖。令持濕沙安其瓮下。更取青苔繞瓮纏裹。扇去熱氣。因涼冷故酒便復好。所有親族悉皆來集。時諸酒家咸悉備擬。怪不來取令人往問。何不取酒。報言。我酒變好無勞別[8]取。問言。是誰教汝。已壞之酒還令好耶。報言。聖者吐羅難陀。於我有恩能為此事。彼即譏嫌沙門釋女作非法事。云何奪我所作生業。苾芻白佛。佛言。此非沙門釋女之法理合譏嫌。是故諸尼不應教他變已壞酒。作者得吐羅底也罪。
[0373c26]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樂為給施。身忽染患漸加困篤。自知形命將死不久。所有財物悉皆給施沙門婆羅門孤獨乞人善友親族。唯有一舍猶未施他時吐羅難陀苾芻尼聞來至家中。告言。長者凡諸女人利養寡薄。喜捨之次分惠少多。答曰。聖者來遲。我之財物悉皆施盡唯有此室。尼言長者我本希望舉面而來[1]今遣空還不稱元意。報言。聖者唯有此室。仁意欲將我終不惜。尼曰。若爾我今便受願除病苦。後時長者遂便命過。諸親來集。以青黃赤白繒綵靈輿。送往屍林。時吐羅難陀苾芻尼。聞長者命終疾疾至彼。封閉其室立在一邊。時彼親族焚燒既畢。咸悉歸來見舍封閉。問言。誰閉。尼曰。其受施者自來封閉。報言。聖者施與何人。尼曰施我。聖者若爾且賃與我。後酬價直。尼曰虛實。答言實與。尼即開門令入。時有長者婆羅門來入其舍。聞如是事皆共譏嫌。沙門釋女作斯非法。云何將屋賃與他人。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非沙門女法理合譏嫌。從今已去諸苾芻尼。不應賃舍與人賃者得越法罪。
[0374a18] 緣處同前。長者好施。知欲命終悉皆捨訖唯有一鋪。尼聞來乞事並同前。乃至身亡尼便封閉。諸人嫌恥苾芻白佛。佛言。若賃鋪者得越法罪(恐煩故略)。
[0374a22] 緣處同前。吐羅難陀尼入城乞食。見師巫女搖鈴繞家談說凶吉。多獲利物足得資身。即便念曰。是好方便我亦為之。求得鈴已明旦入城。即巡諸家搖鈴振響。為他男女洗沐身形。詭說吉凶妄談來兆。有病患者天緣皆差。遂使王城之內咸共知聞。所有請祈無不啟[2]竭。自餘巫卜人皆不問。時舊醫巫詣諸人處。問言。有事我為占相。諸人答曰。更不勞汝。我有聖師善閑眾事。占相療疾皆悉稱心。彼問是誰。答言。聖者吐羅難陀。彼聞譏恥作如是語。非法釋女妄為巫卜奪我資生。苾芻白佛。佛作是念尼作醫巫有如是過。妄為詭說招俗譏嫌。告諸苾芻我[3]今不許尼作醫巫。若有作者得越法罪[4]。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三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四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374b14] 第八門第六子攝頌曰。
 不共女人浴  亦不逆流洗
 鉢底應安替  不畜琉璃盃

[0374b17] 緣處同前。有一女人往河水中洗浴身體。洗訖上岸梳髮而住。時吐羅難陀苾芻尼。遂持澡豆往彼洗浴。見女梳髮情生瞋嫉。作如是念愚癡女子。共我爭勝故梳頭髮。謂我先來元無髮耶。宜可苦治懲其後過。設更見我不敢爭勝。遂即默持菴摩羅末。撲其頭上以手[5]挼之。女人問言。聖者我有何過。纔淨洗髮以菴摩羅末撲我頭上。尼曰。汝作此解云吐羅難陀先來無髮。頭既不淨可來更洗。女即譏嫌。苾芻白佛。佛言。尼為非法理合譏嫌。從今已去諸尼不應以雜末等撲他淨髮。作者得越法罪。
[0374b29]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與諸尼眾往河中浴。是時吐[6]羅於[7]駛流處。逆水而立受其觸樂諸尼問言。聖者[8]為作何事。答言。小妹我受觸樂。諸尼報曰。聖者此非淨法。於[*]駛流處立受觸樂所不應為。答言。此是極淨有何乖理。若不淨者誰有制處。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諸尼理合作此譏嫌。從今已去諸尼不應[9]駛流之處。逆水而立受其觸樂。若受樂者得吐羅底也罪。
[0374c09] 緣處同前。諸苾芻尼隨處安鉢鐵遂生垢。或因打擲多有損壞。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諸尼不應隨處安鉢。應以薄錫替鉢而用。如世尊說錫替鉢者。諸尼以錫遍裹其鉢。俗旅見問聖者此是何物。答言仁者。世尊制令以錫替鉢。報曰。聖者豈可佛令遍裹鉢耶。仁今妄說。此非沙門釋女所作之事。尼聞羞恥默然不對。苾芻白佛。佛言。俗旅理合譏嫌。是故諸尼不應以錫遍裹其鉢。可為小替纔承鉢底。彼作種種奇異形勢。佛言不合。替有二種。一如菩提樹及多根樹葉。二如手掌。
[0374c20]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得琉璃盃。[10]時有女人為有客來便詣尼處。告言。聖者幸借琉璃盃。尼即問曰。汝何所用。答言。聖者為女夫來無盃可飲。尼與將去。彼不存心手脫便破。告言。聖者我酬價直。尼曰。小妹不須價直還我舊盃。答言聖者別買盃替。尼曰。要須舊盃。如是諍競。苾芻白佛。佛作是念。此由諸尼畜琉璃盃有斯過失。告諸苾芻。諸尼不應畜琉璃盃。若畜者得越法罪。
[0374c29] 第八門第七子攝頌曰。
 由婦制錫杖  起舞時招罪
 濕餅受請食  說法伴白知

[0375a03] 緣處同前。有一長者大富多財。婦生一子情大歡喜。命諸親眷共為喜樂。其婦及夫別房睡著天明不起。時有乞食苾芻。見彼多門[1]遂入家內迷其出處。遂便深入至長者房前。彼即驚覺。苾芻遂向婦邊而過。長者見云。此與我婦共行非法。即打苾芻頭破血出鉢盂亦[2]破。婦覺報云。苾芻無過可放令[3]出。時彼苾芻持此容儀至逝多林。苾芻問曰。何故如是。即便具說。苾芻[4]以緣白佛。佛言。苾芻乞食不應造次入多門家。應將餅麨門前為記然後方入。苾芻入時默然而入。見其婦女露形走去俗人嫌恥。佛言。欲入舍時作聲警覺。彼即呵呵作聲喧鬧而入。家人報曰。仁豈小兒呵呵聲響而入我家。答曰。佛令作聲而入為此呵呵。答曰。更無方便可使作聲。唯此呵呵能為警覺。苾芻默爾。苾芻白佛。佛言。苾芻不應呵呵作聲入他人舍。佛制不聽遂拳打門扇作聲而入。家人怪問。何故打破我門。默爾無對。佛言。不應打門[5]可作錫杖。苾芻不解。佛言。杖頭安鐶圓如盞口。安小[6]鐶子搖動作聲而為警覺。狗便出吠用錫杖打。佛言。不應以杖打狗應舉怖之。時有惡狗怖時瞋劇。佛言。取一抄飯擲地令食。至不信家久搖錫時遂生疲倦。而彼家人竟無出問。佛言。不應多時搖動。可二三度搖。無人問時即須行去。
[0375a29]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請佛及僧家中設食。苾芻僧伽皆去赴供。佛在寺中令人取食。為五因緣佛令取食。云何為五。一者為欲閑寂。二者為諸人天說法。三者為觀病人。四者為觀臥具。五者為諸聲聞人制其學處。今此因緣為制戒故住在寺中。時彼長者權為葉舍命眾令坐。時屬寒雨。長者行粥次行乾餅。次授[7]爐餅并與蘿蔔。時有苾芻欱粥作呼呼聲。嚼乾餅者作百百聲。喫餺爐者作[8]獵獵聲。屋上雨下作索索聲。瓶中飲水作骨骨聲。此等諸聲殊[9]響合。時有苾芻先能歌舞。聞其聲韻憶舊管絃抑忍不禁。即從座起隨其音曲手舞逐之。告大眾曰大德此是呼呼聲。大德此是百百聲。大德此是[*]獵獵聲。此是索索聲此是骨骨聲。彈指相和無不合節。於大眾中有不住心者即便微笑。其用意者悉皆驚愕行食諸人無不大笑。或生譏恥施主深怪。請食苾芻情大羞恥。將食至寺置在一邊。禮世尊足。世尊法爾共取食人歡言致問。大眾頗得美食飽不。白言大德。美食雖足然施主致怪。問曰何故。以緣具白。世尊食訖出外洗足。還入房中宴坐而住。至於晡時方從定起。於苾芻眾中就座而坐。便告作舞苾芻曰。汝以何心於施主家而作舞耶。答言大德。有譏彼意。及掉舉心而作於舞。佛告諸苾芻。若苾芻作掉舉而為舞者得越法罪。若作譏彼心者無犯。汝諸苾芻。此等皆由作聲噉食致斯過失。是故苾芻不作聲食。作者得越法罪。佛既遮已。時有信心俗旅。將諸乾餅蘿蔔甘蔗來施苾芻。皆不敢受。問言。聖者佛未出時。我等皆以外道而為福田。世尊出世即以仁等福田中上。我等所有微薄施物。持來供養仁皆不受。豈令我等往後世時無路糧耶。又如佛說及時而施。但是新穀及以諸果創熟之時。先持奉施具戒具德。後自食者得福無量。唯願慈悲為我納受。苾芻白佛。佛言。此諸施物宜當為受。所有乾餅與羹[10]餅和食。蘿蔔甘蔗截作小片食勿作聲。
[0375c09]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請佛及僧就舍受食。時諸苾芻不一時去各作伴行。既到彼家更待餘者。人未盡集報長者曰。宜可行食我等前飡食飽便去。更有人來復令行食。如是展轉施主疲勞。報言。聖者待一時坐。我併行食既生擾惱。苾芻白佛。佛言。受他請時不應亂去。在前去者至門相待一時方入。若亂去者得越法罪。
[0375c17] 如世尊言不亂去者。有病苾芻[11]侍者食訖。方持食去待食虛羸。苾芻白佛。佛言。有五因緣。早請食來在房中食。云何為五。一者是客新來。二者將欲行去。三者身嬰病苦。四者是看病人。五者身充知事。
[0375c22]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大富多財情懷信敬。請佛僧眾就舍而食。世尊不去。有五因緣令人取食。廣說如上[12]今為制戒。苾芻食訖即便歸寺。施主本心欲求聞法。無一苾芻為其說法遂生嫌恥。苾芻白佛。佛言。理合譏嫌。故諸苾芻不應食了即皆歸寺。若即去者得越法罪。當為說法。佛令說法者。苾芻不知誰當說法。佛言。應令上座為其說法。若彼不能令第二者。此亦不能令第三者。此若無堪應番次與。或隨能者當預請之。
[0376a03] 緣處同前。有一長者先有信心。於時時中往逝多林聽聞正法。遂於一時請佛僧眾就家受食。苾芻皆去世尊同前。有五因緣廣如上說。此為制戒。佛不親行令人取食。如世尊說若其食了。施主樂法應為說者。眾差一人令住說法。大眾咸去。時彼施主并諸眷屬皆來一處。有大威嚴共聽法要。請言。聖者為我說法。苾芻見彼威力大故。生畏懼心不能說法。長者念曰。我多眷屬。苾芻情懼不為宣揚。我[1]宜為說。報言。聖者如世尊說。
 布施招大富  持戒得生天
 專修斷煩惱  此是法當去

[0376a15] 時彼苾芻聞是語已。竟無言對復道而歸。既至寺中諸苾芻問。具壽住彼為說法不。答言。諸具壽獨留於我更無伴助施主親族有大威嚴。皆來集會我生畏懼不能說法。施主見我情懷怯懼。返即為我宣揚妙法。苾芻白佛。佛言。此之苾芻所言應理。是故不應獨令說法。從今已去差四苾芻。與說法人為伴。
[0376a22] 緣在王舍城。如世尊制。說法苾芻應與四人伴者。有請喚處差說法人及與四伴。時伴苾芻遂向生緣或出便轉。悉不白知臨時闕事。以緣白佛。佛言。與說法人為伴苾芻。向餘處時應白而去。若不白者得越法罪。
[0376a27] 第八門第八子攝頌曰。
 瀉藥齒有毒  刮舌篦應洗
 由其罪業盡  證得阿羅漢

[0376b01] 緣在室羅伐城。有一婆羅門娶妻未久。遂生一子年既長大。於善法中而為出家。後於異時身忽染患。往醫師處。告言賢首。我身有疾幸為醫療。報言聖者。仁今可服如是瀉藥病得除愈。苾芻即服纔一行痢。冷水洗淨藥即不下。醫來問言。聖者瀉藥好不。報曰。賢首藥無氣力唯一行痢。醫言。聖者冷水洗淨耶。報言如是。醫曰。聖者冷水洗淨云何轉瀉。仁今更可服前瀉藥勿為洗淨。瀉痢將畢方可洗之。報曰。賢首佛未聽許。醫曰。聖者藥法應爾不可相違。苾芻白佛。佛言。若如是者我今聽許。瀉痢未終[2]宜當淨拭。苾芻不知以何物拭。佛言。應用土塊或以樹葉。或將破帛故紙而淨拭之。待瀉痢畢煖水淨洗。
[0376b15] 緣處同前。於一林中有毒蛇住。諸牧羊人放火燒林。四面火來蛇即驚怖宛轉腹行。衝火而出僅得存命。投一樹下[3]蟠身而住。于時具壽舍利子。遊行人間因至樹下。見此毒蛇被火燒處。身形破爛受諸苦惱。便為觀察宿世因緣有善根不。尊者觀見知有善根。又復更觀與誰相屬。見身與彼宿有因緣。即以水灑說三句法。告曰。賢首[4]當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宜於我所起殷淨心。捨傍生身當生善趣。于時尊者作是語已即便捨去。時有鵄來銜去飡食。由此毒蛇於尊者處起善心故。命終之後於室羅伐城。善解六事(一者自知設會。二者教人設會。三者善知讀誦。四者知捨施法。五者知受物法。六者善知淨觸[5]也)婆羅門舍而為受生。時具壽舍利子知彼命過。即便觀察何處受生。見此城中善解六事婆羅門舍而為受生。為調伏故尊者頻往婆羅門家。授與夫妻三歸五戒。後於異時獨至其家。婆羅門見白言。聖者無侍者耶。尊者答曰。我之侍者。非茅草生從仁處得。婆羅門曰。我無小兒堪為侍者。我婦懷娠若其生男奉為侍者。報曰。願爾無[6]病我已受之即便捨去。彼婦月滿便誕一男。飲母乳時爪齒損乳乳便腫大。曾與童子一處戲時。或因瞋忿若爪若齒。有傷損處悉皆瘡腫久而平復。時舍利子知彼小童出家時至。往其家中為父母說法。彼見出來尊者便念即是我侍者乎。父告兒曰。汝未生時。我許將汝供奉聖者為給侍人。今可隨行勿生顧戀。此即是其最後生人。良久佇立觀尊者面隨後而去。尊者至寺便與出家。并受近圓依教令學。後嚼齒木既刮舌已不洗而棄。蠅來附上遂便命過。次有守宮來食其蠅因此而死。次有黃[狂-王+由]來噉守宮還同喪命。次有犬子食此黃[狂-王+由]亦復命終。餘有殘者諸蟻來唼悉皆致死。是時有一苾芻在傍而立。見如是等事至明日旦。時諸苾芻來於其處而嚼齒木。見狗眾蟻一處命終。怪其所以共相謂曰。狗蟻何因一處而死。或言不知。或言可共推尋誰作斯過。時彼苾芻告諸人曰。昨日婆羅門兒是尊者舍利子弟子。我見於此嚼其齒木。刮舌之篦不洗而棄。必應為此令其命終。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汝等苾芻。當知人中亦有帶毒與蛇無異。從今已去嚼齒木時既刮舌了。應以水洗方可棄之。不洗而棄得越法罪。
[0377a01] 如世尊說嚼齒木已洗方棄者。有諸苾芻為水乏少不知如何。佛言。於灰土上揩拭棄之。後於異時帶毒苾芻。自染衣裳曬曝迴轉。于時具壽鄔波難陀來見染衣。告言。具壽我樂相助。報言。善哉隨大德意。時鄔波難陀性懷惡行。即取新衣陰乾故衣日曝。又轉乾衣日曝濕者陰乾。彼言。大德勿作如此。時鄔波難陀還同前作。如是再三遮不肯止。其苾芻遂生瞋怒欲相擒撮。鄔波難陀便即走去彼隨後逐時舍利[1]子來見相趁。告言。具壽欲作何事。彼瞋盛故仍趁不息。鄔波難陀既被逐急。遂取樹枝遙打於彼。仍不止息。時舍利子即以軟語安慰不令趁及。鄔波難陀便遠走去。彼瞋心盛便咬其樹。齒咬樹時其葉皆落。苾芻白佛。佛言。如此之人。不應相惱令生瞋恚。如世尊說不應相惱令生瞋者。後於異時鄔波難陀次當知事。至毒苾芻所告言。具壽作如是事。彼見來告生大瞋恚。苾芻白佛。佛言。此懷毒人或先有[2]惡心。不應自往令其作務。可使傍人報所作事。彼聞應作勿令有闕。彼毒苾芻勤修[3]忘倦。摧五趣輪斷諸煩惱。證阿羅漢廣說如餘。乃至人天無不恭敬。諸苾芻白具壽舍利子言。尊者弟子極懷瞋毒。如此之人。尚能證得阿羅漢果甚為希有。于時尊者舍利子。為諸苾芻廣說前緣。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大德彼苾芻。先作何業捨毒蛇身生於人趣。佛言。汝等苾芻彼自作業。成熟之時還須自受。廣說如餘乃至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0377b02] 汝等苾芻當一心聽。乃往過去此賢劫中人壽[4]二萬歲時。有迦攝波如來應正等覺。十號具足出現世間。住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園中。此毒苾芻彼佛法中。而為出家常修慈觀。諸苾芻見咸皆喚言。慈觀慈觀。報言。仁等更莫喚我慈觀慈觀。如是再三喚仍不止。於諸苾芻遂生瞋恨口出惡言。我是慈觀汝是人中毒蛇。佛言。汝等苾芻於意云何。迦攝波如來正法中。出家修慈觀者豈異人乎。此苾芻是。由彼往昔於佛聲聞弟子處。起瞋恨心作惡口故。於五百生中常作毒蛇。餘殘業力於此人中受惡毒報。[5]由彼往昔讀誦作業修諸戒品。於蘊界處緣起處非處得善巧故。由彼善根於我法中而得出家。斷諸煩惱證阿羅漢。汝等苾芻由是因緣我常宣說。黑業得黑報雜業得雜報白業得白報。汝等應當勤修白業離黑雜業。時諸苾芻聞佛說已。心大歡喜頂禮佛足奉辭而去。
[0377b20] 第八門第九子攝頌曰。
 三衣隨事著  蘭若法應知
 浴守門妙華  不應住非處

[0377b23]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每於寺內著僧伽胝。灑掃為壇牛糞塗地。入廁便轉染衣浣胝。如僧伽胝七條五條。亦皆同此作諸事業。諸苾芻見一人報曰。此等諸衣不作差別。隨處著用理不應為。如世尊說僧伽胝者是其大衣。豈合不作差別而用。咸言。具壽善說斯語可共白佛。佛言。汝等苾芻。理合如是共相止諫。僧伽胝者是衣中[6]王。是故不應隨處著用作諸事業。如世尊說。僧伽胝衣不應隨處著用者。苾芻不知何處應著。佛言入聚落時。行乞食時。隨噉食時。入眾食時。禮制底時。聽佛法時。晝夜聽法時。禮拜二師及同梵行者時。如是等處可披大衣。嗢多羅僧伽。應於淨處披著。及食等事。其安怛婆娑。[7]任於何處隨意著用。悉皆無犯。
[0377c09] 緣處同前。如世尊說若日出已。[8]眾鳥皆鳴農夫耕作如前廣說。乃至當離喧鬧獨處閑居。宜可端心勤修靜慮。時有苾芻寡聞[9]淺識。往空閑處而作草菴。晝夜勤思唯除乞食。放牧人等皆悉共知。時有群賊被他所害。並多傷損飢渴所逼。眾共籌量不知何去。一人告曰。彼蘭若中有釋家子。凡諸沙門性多貯畜。并有悲心情無怖怯。仁等可去宜共往投必有所獲。賊眾咸言。善哉斯語。宜可共去悉皆希望。舉面同行至蘭若中。苾芻見已便唱善來。時諸賊人情生無畏住經少時。告言。聖者我寒須火。苾芻報曰。我居蘭若無火可求。又言。聖者渴困須水。苾芻報無賊復告言。聖者須少許麨。用安瘡上幸見相與。苾芻報無。賊復告言聖者。我須故物欲纏瘡處。苾芻報無。次索[10]蘇油用塗瘡上。苾芻報無。復告言。聖者飢困須食。苾芻報無。賊復問言聖者。今是何辰屬何星宿。苾芻答言。我居蘭若不閑斯事。中有一人先知僧法。遂生瞋恚告言。聖者前事已過我更相問。仁得阿羅漢不還一來預流果耶。苾芻答曰。我居蘭若。賊言。且致是事更問聖者。得非想非非想處無所有處識處空處四靜慮定耶。苾芻報云我居蘭若。賊言。聖者仁是三藏持經律論耶。苾芻亦同前答。賊言。聖者汝字云何。亦如前報。賊言。此是何方。苾芻亦同前報。于時群賊所問之事。苾芻皆答我居蘭若。賊便大瞋告諸人曰。我等雖賊而此苾芻乃是大賊。何以故自身名號尚不能知。詐現容儀誑惑人世。時諸賊人於苾芻處各懷瞋恨。便共苦[1]打身體皆[2]破。衣鉢錫杖悉皆摧裂僅存餘命。賊於夜中捨之而去。時此苾芻既遭困辱。至天明已詣逝多林。諸苾芻見問言具壽。何故形容困頓若此。即以上事具告。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汝等苾芻。我為蘭若苾芻制其行法。住蘭若人須貯水火。并畜[*]蘇油麨及故帛。食留少許須識星辰。及知時節方隅所在善閑經律論。乃至自知名字。若蘭若苾芻不依制者得越法罪。
[0378a19] 緣處同前。時有邪命外道身忽染患。往醫人處請求救療。答曰。應作浴室洗沐身體。病可得除。答言。賢首我於何處得有浴室。隨時乞食活命而已。報言。聖者沙門釋子。每於半月在浴室中洗浴。仁可往彼洗沐身形。苾芻洗時彼便入內身披赭服。謂是苾芻皆不遮止。彼疾洗已出坐曬身。時有求寂來至其所。喚言。老人可共洗浴。彼即搖頭不欲重洗。求寂即便捉臂牽去。彼作是語沙門釋子。皆不淨潔。以不淨手觸淨洗身。答曰。我是沙門汝是何物。答言。我是外道。即告諸人曰。誰將外道入浴室中。以緣白佛。佛言。若洗浴時可守門戶。見苾芻入應問其名。彼相識者亦問名號。佛言。不應爾。
[0378b04] 爾時佛在憍薩羅國。人間遊行至一聚落名曰欲犁。彼有園林佛於此住。於別村內有婆羅門名曰妙花。封邑極多受用無乏。勝光大王常為供養。妙花有一親教弟子名曰樹生。多聞聰辯論難無滯。與五百人於妙花處。學誦婆羅門諸要經典。是時妙花聞沙門喬答摩。釋迦之子棄捨俗業。剃除鬚髮著袈裟服。以正信心而為出家。已獲無上正等菩提。有大名稱遠近諸國無不知聞。十號圓明人天恭敬。不從師受自然證悟。我生已盡梵行已立不受後有。如實而知演說妙法。所謂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淨梵行。於憍薩羅國人間遊行。今來至此欲犁聚落林中而住。我先曾讀尚古之書。若人成就三十二相莊嚴身者。此人唯有二種事業。如若在家當作轉輪王王四天下。以法化世七寶具足。所謂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千子具足容儀端正。有大威德勇健無雙。所[3]往之處他迎自伏。周環四海無不稟化。亦無怨敵刀杖憂苦。但以正法教被黎元。共行十善安樂而住。若出家者如上所說證大菩提。于時妙花聞此事已。告弟子樹生曰。汝今知不。我聞沙門喬答摩釋迦之子。棄捨釋種剃除鬚髮。身服袈裟而為出家。廣說如上。乃至名稱普聞人間遊行。今至憍薩羅欲犁聚落。於大林中而為居止。我先曾讀尚古之書。若人成就三十二相莊嚴身者。此人唯有二種事業。如[4]其在家當為轉輪王。若出家者當得成佛。名稱普聞廣說如上。汝今往彼親為觀察。所聞相好為實為虛。樹生白言。如大師教。即與聚落諸耆宿婆羅門聰明博識詣世尊所。既到佛前在一邊立。諸婆羅門以種種言詞。慰問世尊即便前坐。世尊即為說微妙法。示教利喜令彼欣悅。彼摩納婆佛說法時。著皮革屣佛前經行。時來暫聽以言亂問語畢便去。於世尊前極懷高慢。情無畏敬作拒逆心。自謂超勝於時。世尊告曰。汝今豈合作如是事共解明論。大婆羅門[5]漫為言說。問言。喬答摩我有何過。佛言。我與學識大人共言議時。汝著革屣經行不住。不識次第無恭順心。以言亂問而為違逆。彼言。喬答摩我婆羅門法。行與他人而為言說。立坐臥者皆共言談不成是過。諸禿沙門被煩惱縛不生男女。我於言次共作談論斯有何失。佛言。汝有所為來至我所。汝於尊人未受教誨。彼聞是語便生瞋恚不忍之心。欲於佛所共為詰難。即白佛言汝喬答摩。諸釋迦種如野象類。於婆羅門處不生恭敬供養尊重。佛言樹生諸釋迦子。有何過失汝作斯語。白言喬答摩我於往時。緣親教師及為己事詣劫比羅城。諸釋男女在高樓上。見我入城在道而行。悉皆遙指共相謂曰。此是樹生摩納婆。妙花婆羅門弟子。唯知遙指更無恭敬供養之心。佛言摩納婆。如百舌鳥多作聲音。住在巢中隨意言語。諸釋迦種自居宅內。隨意言談此亦何過。白言喬答摩。世間唯有四種大姓。所謂婆羅門剎利薜舍戍達羅。此等諸人。悉皆尊重供養恭敬諸婆羅門。唯此釋種無如是事。于時世尊即作是念。此摩納婆將釋迦種。類同野象毀過太甚。我今宜可為彼宣說過去因緣根源種族。令息慢心。作此念[1]已。見摩納婆過去之世。是釋迦子[2]婢之所生。即釋迦子是[3]彼曹主。告摩納婆曰汝今何姓。白言喬答摩我姓箭道。佛言摩納婆我今見汝往昔之祖。是釋迦婢所生。今諸釋子是汝曹主。時餘耆宿諸婆羅門。共白佛言汝喬答摩。勿言樹生是婢所生何以故此樹生者。多聞聰辯論難無滯。[4]共喬答摩依正法語往還論議。佛告婆羅門。若言樹生多聞大智能擊論者。汝等默然令彼言論。若不能者彼可默然汝答[5]即說。婆羅門言樹生多智。能與喬答摩而為論難。我等且默。
[0379a18] 爾時世尊命樹生曰。古昔有王名曰甘蔗。生其四子一名炬口二名驢耳三名象肩四名足[6]玔。四子有過悉皆擯斥。時四童子各將己妹。相隨而去往詣他方。至雪山側於一河邊。是劫比仙舊所住處。相去非遠各葺草菴以自停息。遂捨親妹取異母者。用充妻室各生男女。時甘蔗王憶戀諸子。告大臣曰我子何在白言大王。王昔有事悉皆擯斥。具陳其事乃至各生男女。王告臣曰。我子能作如是之事答曰彼能。王即舉身長舒右手而為歎曰。我子能為如是之事由彼大[7]臣口陳說故。因[8]此種族號為釋迦(此云能也)摩納婆汝頗曾聞釋迦氏族如是[9]之事。答曰我聞。摩納婆甘蔗王家有一好婢名曰知方。容貌端正與一仙人。而為妻室遂誕一子纔生即語且莫揩身待我洗浴除不淨已往昔之時人皆喚鬼名為箭道。汝亦曾聞此種族不時摩納婆聞便默爾。如是再三悉皆具問彼默不答時金剛[10]手神於其頂上擬金剛杵。放大火光流焰輝赫告言摩納婆佛三問時。汝作矯心不應答者。我即以杵碎破汝頭而為七分。佛威力故令摩納婆見金剛手。便大驚怖心憂毛竪。白佛言喬答摩。我先曾聞有斯種族時彼耆宿諸婆羅門作如是言。誠如喬答摩所說。我等皆信今此樹生源初種族實是婢兒。時摩納婆見云婢子。心生憂赧低頭而住口不能言。爾時世尊見斯事已復作是念。我今宜可安慰樹生令離憂惱。即為更說種種因緣種種譬喻。令彼止息高慢之心捨除憂苦。便告彼曰摩納婆且置是事。汝本來意今可求之。是時樹生即於佛身觀三十二相。唯見三十餘之二相疑不能見。所謂陰相及以舌相。說伽他曰。
 昔聞大牟尼  具相三十二
 我今觀佛體  [11]一相遍身無
 未覩人中尊  或容在隱處
 廣長妙舌相  口中人不知
 惟願為現相  除我心中疑
 正覺大名聞  世人難得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四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五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八門第九子攝頌之餘說(妙花婆羅門事)
[0379c07] 爾時世尊作如是念。此樹生摩納婆遍於我身[12]欲觀三十二相。已見三十於二有疑。陰舌二相未能得見。我今方便現陰藏相令彼[13]見已。即舒舌相長至髮際廣覆面門。彼既見已作如是念。沙門喬答摩眾相具足。有二種業。在俗作輪王出家成正覺。乃至名聞無不周遍。時摩納婆。生大歡喜辭佛而去。于時妙花婆羅門於一園中。與諸耆宿言話而坐。企望樹生。爾時樹生遙見妙花。即便往就敬禮其足及餘尊宿在一面坐。妙花告曰摩納婆。彼喬答摩有善名稱。充遍十方具諸相好其事實不。[14]答言。大師眾所稱揚其事皆實。汝頗與彼為言論不。答曰共語。汝於彼處所有言論。悉皆次第向我陳說。時摩納婆於世尊處。所有言論具白妙花。彼既聞已發大瞋恚。即便舉足蹋彼頭上。怒云大好使人能辦其事。亦令我身沈淪惡道。如汝共彼言論之時所有差失。彼即引我亦在過中。但為日晡不獲即往恭敬問[15]訊。待至明日我當自去。即於夜中備辦種種上妙飲食。纔至晨朝以車運載。詣世尊所到已歡喜。共申言問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為喬答摩辦清淨食已載至此。唯願慈悲哀憐納受。時阿難陀。於世尊後執扇招涼。佛告阿難陀曰。汝今可告於此聚落所有苾芻。皆令集在常食堂中。時阿難陀既往告已。悉皆集在常食堂中。即還白佛諸人盡集願佛知時。世尊往彼就座而坐。時婆羅門見佛僧眾悉皆坐已。即以自手持妙飲食供養佛僧。大眾食竟嚼齒木洗手已屏收鉢器。便取小席於佛前坐聽說法要。爾時世尊受婆羅門所設飲食。唱隨喜已說伽[1]他曰。
 祭祀火為最  初頌論中最
 人中王為最  眾流海為最
 眾星月為最  光中日為最
 十方世界中  凡聖佛為最
 所為布施者  必獲其義利
 若為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0380a15] 爾時眾中有一莫訶羅苾芻。聞佛說此伽[*]他之時。[2]食雖飽足尚咬乾餅作大音聲。婆羅門見而白佛言。喬答摩聲聞弟子依教行不。佛告婆羅門有依不依。喬答摩我今觀此。有樂法者有貪食者。喬答摩我有弟子名曰樹生。來至佛所共言論不。佛言彼來略共言論。喬答摩共彼所有問答談論。幸當為我廣說其事。佛即次第為說。時婆羅門白佛言。喬答摩其樹生者。無識寡聞心懷高慢。不生畏敬輕[3]觸尊顏。唯願慈悲見容其過。佛告婆羅門我已容恕。時婆羅門復白佛言。喬答摩我乘車時。或控馬轡或舉鞭大喝。當爾之時願表知。我婆羅門妙花頂禮佛足。并問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不。又白佛言。喬答摩。若復見我涉路而行。或脫革屣或時避道或時舒臂。當爾之時。如前表知我申敬問。又白言。喬答摩。或時見我在自眾中共人談說。若移坐處或去上衣或除頂帽。當爾之時。如前表知我申敬問。何以故。喬答摩。我婆羅門法唯求名稱。所有衣食受用資具。皆從名稱之所獲得。故我於此善護眾人。爾時世尊。作如是念。此婆羅門極大高慢。我今宜可息彼慢心為其說法。
[0380b09] 爾時世尊即為宣暢示教利喜。如佛世尊於尋常時說法之事。謂說布施或說持戒。五欲少味多諸過惡。煩惱染污沈淪生死。清淨涅槃當求出離。如是等法廣為陳說。世尊知彼欣樂隨喜。發清淨心堪為法器。於殊勝事能得受持。復為廣說苦集滅道四聖諦法。譬如淨衣易受染色。時婆羅門即於座上。證見諦理。無復疑惑得預流果。即從座起偏露右肩。前禮佛足作如是語。我今出離歸佛法僧受五學處。願證知我是鄔波索迦具清淨念。禮佛足已奉辭而去。
[0380b20] 佛作是念。彼婆羅門善為譏笑。由老苾芻說施頌時喫食不止。是故不應此時噉食。告諸苾芻曰。彼婆羅門善為譏笑。由莫訶羅說施頌時。喫食不住致斯譏醜。若有苾芻說施頌時。[4]食不住者得越法罪。如佛所制說頌之時不應食者。彼不敢食遂令行末不食時過。佛言。若有苾芻說施頌時。不聞說聲不解其義者應食無犯。設若聞聲不解義者食亦無犯。聞聲解義食者[5]越法罪。如佛所制聞聲解義不得食者。於一住處眾坐人多。遂使末行屈來至上。彼聞施頌並皆不食日時遂過。佛言此若聞聲兼解義者且不應食。待說兩三頌訖。後食無過。
[0380c04] 佛在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爾時世尊於小食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有餘苾芻亦行乞食。至一園中佇立而住。見諸男女起惡尋思作邪欲念。佛見苾芻知作邪念不善相應。遂近其處告言苾芻。苾芻汝於自身。下苦種子流出臭糞。蠅蟲不食無有是處。彼既聞已作如是念。世尊今者知我邪心。即大驚怖身毛皆竪。便出園中。佛作是念苾芻非處而停住。時有如是過。[6]即乞食已還至本處。[7]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入房宴坐。於日晡時從定而起。於僧眾中。就座而坐。告諸苾芻曰我向入城。為欲乞食見一苾芻。亦為乞食至一園中。起惡尋思作欲邪念。我知彼人作斯惡念。便就其邊而告彼曰。苾芻苾芻汝於自身。下苦種子臭糞流出。蠅蟲不食無有是處。彼既聞已作如是念。世尊今者知我邪心。即大驚怖身毛皆竪。遂出園中。是故苾芻不應非處而為住立。若住立者得越法罪。
[0380c22] 有一苾芻聞佛說已。即從座起頂禮雙足。白言。世尊大德。於聖教中。何者名為苦惡種子。何謂臭糞流出蠅蟲[8]皆食。佛言。苾芻苦種子者。謂是三種罪惡不善邪思量法。云何為三。謂惡欲尋思瞋恚尋思殺害尋思。臭糞流出者。臭糞謂是五欲色聲香味觸。流出者。謂欲纏心。以其六根追求六境流動不住。蠅蟲者。謂諸世間於六觸處。無心制止起貪瞋等。憂悲苦惱作罪惡業。爾時世尊復說頌曰。
 不攝眼耳等  被欲之所牽
 苦子種身中  臭氣常流出
 若在於聚落  或居閑靜處
 常於日夜中  不思於正法
 由依罪惡念  遂起妄尋思
 遠離樂住緣  當受於苦報
 若人修寂定  於勝慧勤行
 常得安隱眠  不被蠅蟲惱
 親近於善友  勝人之所說
 若能如是學  更不受當生

[0381a12] 如世尊說。苾芻不應非處住立者。不知何者名為非處。佛言。非處有五。唱令家婬女家沽酒家王家旃荼羅家。是謂五處非所行境。
[0381a15] 第八門第十子攝頌曰。
 由蛇觀臥具  一衣不為禮
 初至寺中時  [1]老年應禮四

[0381a18]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苾芻欲去遊行。所有臥具於親友處囑令看守。時彼苾芻即以臥物。安置舊處而不受用。時有毒蛇來求住處。遂於褥下[2]蟠屈而居。有客苾芻來投此而住。暫停歇已行禮佛塔。及餘苾芻日暮歸房。舊住苾芻告言。具壽。此是水土燈油先敷臥具。行來疲困洗足安眠。由先業力不觀臥具。遂即眠睡[3]壓著其蛇。蛇從褥出便螫苾芻。苾芻受苦宛轉蛇上。於片時間二俱命斷。至天曉已主人來喚。彼既身死無復祗承。主人念曰行來疲極且縱安眠。睡足之後自當起覺。食時欲至更來打門。喚言可起食時欲至。既無響[4]應即取戶鑰開入房中見其身[5]亡。次翻臥褥復見蛇死。眾共來看知被蛇螫。以緣白佛。佛作是念。不觀臥具因致俱亡。告諸苾芻曰。受他囑者應將臥具付知事人。或可隨時自為曬曝。置於架上繫不令墮。若欲眠時應須觀察。彼於夜分燈火照看。
[0381b07] 佛言不應如是。可於白日豫為觀察。時諸苾芻無問新舊悉皆翻轉。佛言舊者應觀莫翻新者。有襯褥布時時[6]抖擻。不爾得越法罪。
[0381b10] 緣在室羅伐城。有二苾芻同房而住。時一苾芻度一少年弟子。弟子多睡久而方覺。師每訶責。後欲天明忽然驚起。但披僧脚敧往詣師所。其師正起欲著下裙。弟子近前禮足而起。既新剃髮戴起師裙在頭上住。弟子所披亦便墜墮。師弟二人悉皆形露。彼苾芻見報言。具壽我今善知汝等皆是丈夫男根具足。時彼二人各懷羞恥默爾而去。其師遂即訶責弟子。餘苾芻問汝有何過常被師瞋。答曰昔瞋有緣今時無過。師徒義絕我今行矣。復問何事即具告知。報言具壽汝誠有過。訶責合宜聞便默爾。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念其師訶成順法。告諸苾芻從今已後。不得著一衣禮他。亦不得一衣受禮。違者得越法罪。
[0381b24] 緣在王舍城。如世尊言。於他苾芻。不相體悉不為解勞。時有眾多苾芻從異方來禮制底。竟無一人為解疲極。猶如被擯隨處而住或在簷前或居門屋或在樹下。時有信心婆羅門居士等。見已。問言。聖者何緣被擯隨處而住。報言賢首我非被擯。是客新來。婆羅門曰。若爾何不住在房內。我無故識[7]誰復相[8]容。為禮聖蹤暫來至此。隨處停住不久當還。諸人聞說皆生嫌恥。我等曾聞沙門釋子性懷平等。何處得有平等之行。見同梵行客人創來而不容止。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告諸苾芻。從今已去。凡是客僧來入寺者。先應禮拜耆宿。四人當前而立。主應好心准法安置。後於異時。有客苾芻遊行人間。時將欲暮至王舍城。先知佛制禮老年者。即問諸苾芻曰。尊者阿若憍陳如今在何處。答曰在竹林園中。便即就彼扣門而喚。時尊者憍陳如問言是誰。答曰我是客僧。尊者喚入令其歇息。客僧問言。尊者大迦葉今在何處。答曰具壽彼在畢鉢羅窟。于時客僧如言往彼如前通問。尊者喚入安慰停息客僧。即問尊者[9]准陀今在何處。答曰彼在鷲峰山。客僧便往致問。尊者命入如前令息。客僧問曰。尊者十力迦葉今在何處。答曰今在細儞迦窟。客僧便去既見尊者。同前問答令其止息。客僧答言今已天明。當須乞食不可更留。作如是語。如世尊言。客僧到處先令禮拜四耆宿者。此是方便治罰客人不令安隱。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我先豈令客苾芻禮大地尊宿。唯遣禮謁當處老宿四人。
[0381c25] 內攝頌曰。
 世尊為高勝  廣說弟子行
 行雨問大師  為說七六法

[0381c28] 緣在室羅伐城。時具壽高勝於晡後時。從定而起往詣佛所。禮雙足已退坐一面。請世尊曰。弟子事師所有行法。唯願為說。佛告高勝。我今為說苾芻所有弟子門人供事之法。汝應諦聽凡為弟子於師主處。常懷恭敬有畏懼心。不為名聞。不求利養。當須早起親問二師。四大安隱起居輕利。除小便器為按摩身。其師若言我今有疾。應問所患便往醫處。具說病由請方救療。如醫所教便為療治。若師自有藥物應用和合。如其無者可問近親。親眷若多應問師曰何親處求。得師教已如言可去。若無親族應向餘家如教往覓。或詣病坊施樂之處。此若無者當緣自業。於飲食中而為將息。若病可時授以齒木。其師欲嚼齒木之處。應先淨掃作曼荼羅。安置坐[1]枯及盛水瓶器。并澡豆土屑淨齒木刮舌[2]篦。既澡漱已除所須物。若師患目應問醫人。為作眼藥而塗拭之。次應授衣餘衣襞疊勿使撩亂。師禮塔時當入房中灑掃其地。若有塵土應將牛糞。或以青葉[3]而揩拭[4]之。次應自禮尊儀及禮師主。或問安白事於日日中三時禮拜。當隨己力於同梵行者亦申禮敬。次應策勤坐禪讀誦。每於半月須觀曬床席。若至食時應洗兩鉢。若是乞食苾芻自持重鉢輕者與師。若在寒時以重僧伽胝。與師令著自持輕者。若於熱時輕者與師自持重者。若逆風行請師在前自身在後。若順風行自身在前令師在後。若渡河水扶[5]侍令過。若乞食時應問師主。為當同行為當別去。若言同行即可隨去。若得乾麨豆[6]餅及酸漿水置[7]已鉢中。若得米[8]乳酪石蜜[9]飯餅。及沙糖安師鉢內。乞得食已還至本處。作二小壇布以諸葉。可安二座踞坐飯食。若別行者所乞得食將呈師主。今得此食須者應取。師主即應知量而受。若住寺者[10]弟子應先洗器往至厨中問知事人。今為僧伽作何飲食。其知事人敬而告知。彼還白師今日僧伽作如是食。可請取不依教持來。師應知量觀時而受。若其二師澡漱之處。應[11]淨掃除作曼荼羅。安坐床子及以水器。并土齒木如法揩洗。若須洗足應為師洗。或但用水。或可塗油以屑揩去。更將水洗當授皮履。問其食事。又問為於此處修習善業。為復向餘閑靜住處若言可向晝日住處者。應持坐物其所住處掃灑清淨。於時時間牛糞塗拭。若學讀者應為授經。若學禪思教其作意。若還來時應觀床席。自洗足已次禮尊像及同梵行者。隨力而禮。與師置座同前洗足。若是寒時應守持心為暖湯水。若是熱時應可持扇而為招涼。師亦知時令其作業勿使空度。若衣鉢等營作之時所有事業皆師物在前次營己物。佛言高勝汝今應知。諸苾芻眾所有弟子門人。供給二師如父母想。師於弟子當如子想。若有病患共相瞻侍至[12]差至死。我今為汝略說其事應如是作。若不依者隨於其事皆得越法罪。若能如是弟子於師。以敬順心為供侍者。能令善法相續不絕。譬如蓮花處在池中日夜增長。是故汝等當如是學。時具壽高勝及諸苾芻。聞佛說已歡喜奉行。
[0382b29] 緣在王舍城。住鷲峯山時。摩揭陀主未生怨王。與佛栗氏國共相違逆。未生怨王。於大眾中告諸人曰。安隱豐樂與我相違。我欲興兵。而往討罰皆令破散。王告大臣行雨婆羅門言。卿往佛所頂禮佛足。為我問訊起居輕利。少病少惱氣力安不。次復白言大德未生怨王。對諸眾前作如是語。彼國豐樂與我相違。我欲興兵而往討罰皆令破散。世尊許不。如世尊[13]記皆當領受還來報我。何以故。如來[14]應正遍知者言無虛妄。是時行雨奉王教已。乘白馬車執持金杖。[15]掛以金瓶出王舍城。往詣佛所至下車處。足步而行登鷲峰山。至世尊所歡顏敬問。在一面坐白言世尊。摩揭陀主未生怨王。頂禮世尊足下。敬問起居輕利。少病少惱氣力安不。作是語已。佛告婆羅門願王及汝無病安樂。時婆羅門即以王語。次第白佛廣陳其事。未審世尊作何垂誨。佛告婆羅門。我不多時在佛栗氏國。[16]曾於三月坐夏之時於彼而住。我時為眾宣說七種不退轉法。婆羅門彼國諸人護持七種不退法時。國[17]界人民日見增長善法無損。婆羅門言我未能解大德所陳要妙之義。唯願慈悲廣為我說令得開解。
[0382c23] 爾時具壽阿難陀。在佛後立執扇招涼。佛告阿難陀汝頗聞知佛栗氏國所有人民。數多聚集[18]評論法義不。大德我聞彼國。人多聚集評論法義。佛告婆羅門。若彼國中。人多聚集評論法義。應知彼國日見增長善法無損(一[19]了)阿難陀汝頗聞知佛栗氏國。人多和合[20]同起同坐評論國事。答言我聞廣說如上。
[0383a01] 佛告婆羅門亦具如上說。乃至善法無損(二了)阿難陀汝頗聞知彼國人眾。不應求事而不求之。所應得事不令斷絕。國之教令[1]常樂奉行。答言我聞廣說如上。佛告婆羅門亦具如上說。乃至善法無損(三了)阿難陀汝頗聞知彼國女人及童女類。或是母護父護兄弟姊妹姑嫜親族。而相擁護有過[2]訓罰。是他妻妾乃至授[3]花許為其婦。不共倉卒行非法事。答言我聞廣說如上。佛告婆羅門亦具如上說。乃至善法無損(四了)阿難陀汝頗聞知彼國人眾。於其父母師長之處。恭敬供養隨順言教情無違惱。答言我聞廣說如上。佛告婆羅門亦具如上說。乃至善法無損(五了)阿難陀汝頗聞知彼國人眾。於制底處常修供養。所有古舊恭敬法式不令虧廢。廣說乃至善法無損(六了)阿難陀汝頗聞知彼國人眾。於阿羅漢敬心慇重常生正念。其未來者願皆來此。其已來者得安隱住。衣服飲食臥具醫藥。所須資具皆悉給與無有乏少。廣說乃至善法無損(七了)佛告婆羅門。但令彼國所有人眾。於斯七種不退轉法修行之時。當知彼國常得增長。無有損失善法隆盛。婆羅門言大德。彼國人眾於七法中隨行其一。未生怨王不應[4]興罰。何況七法具足奉行。婆羅門曰大德喬答摩。我有多緣且欲辭去。佛言隨意。時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383a27] 時婆羅門辭佛去後。佛告阿難陀。汝可遍告鷲峯山處所有苾芻。皆令集在供侍堂中。時阿難陀即便遍告諸苾芻眾盡集堂已。還至佛所。在一面立白言世尊。苾芻盡集願佛知時。佛至堂所就座坐已。告諸苾芻我今為汝說七不虧損法。汝等諦聽極善作意。云何為七。汝等苾芻數多集會評論法義。應知苾芻福德增長善法無損(一了)汝等苾芻若和合同集。同起同坐同作法事。應知福德增長善法無損(二了)汝等苾芻不應求者而勿苦求。所應得者不令斷絕。所有正教常樂奉行。
[0383b09] 如是當知福德增長善法無損(三了)汝等苾芻所有愛著。與貪俱生喜願未來。諸有相續由此輪轉。此若除者如是當知得安樂住。令諸苾芻福德增長善法無損(四了)汝等苾芻若有苾芻。久事出家修淨梵行滿二十夏。耆年宿德大師所讚。為同梵行者之所識知。眾皆恭敬[5]殷重供養。所說言教樂共聽聞。如是當知福德增長善法無損(五了)汝等苾芻若有苾芻居阿蘭若。受下臥具生[6]喜足心。如是當知福德增長善法無損(六了)汝等苾芻若有苾芻。於同梵行者[*]殷重用心。常存正念欲令不來同梵行者而來至此。既來至已作安樂住。心不生厭[7]於新衣服飲食臥具醫藥所須資具。皆悉給與勿令少乏。廣說乃至善法無損(七了)汝等苾芻能行如是七種法時。當知苾芻所有善法常得增長。無有虧損安樂而住。
[0383b25] 汝等苾芻復有七種不虧損法。汝等應聽云何為七。若諸苾芻於大師處。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如是作時得安樂住。令諸苾芻眾得增長善法無損([8]一了)如是應知於法於戒。於教授事不放逸事。於臥具事於修定事。生殷重心恭敬供養。如是作時得安樂住。令諸苾芻眾得增長善法無損(七了)。
[0383c03] 汝等苾芻復有七種不虧損法。汝等應聽云何為七。若諸苾芻不愛作業。不愛言談。不著睡眠。不樂聚集及近惡友。不貪名利。參問他人常修於定。於增上證不生喜足無退屈心。乃至證得真實諦來無暫休息。如是作時得安樂住。令諸苾芻眾得增長善法無損(七了)汝等苾芻復有七種不虧損法。汝等應聽云何為七。若有苾芻有淨信心。有慚有愧。具大精勤。有念定慧。如是作時得安樂住。令諸苾芻眾得增長善法無損(七了)汝等苾芻復有七種不虧損法。汝等應聽云何為七。知法知義知時知量。知自身知門徒知他人行。如是作時得安樂住。令諸苾芻眾得增長善法無損(七了)汝等苾芻復有七法。云何為七。若有苾芻修念覺分觀時。依空閑處依止離欲。依止寂滅遠離災難。如是法勤喜安定捨。修觀之時依空閑處依止離欲。依止寂滅遠離災難。如是作時得安樂住。令諸苾芻眾得增長善法無損。汝等苾芻是謂七法。無有退轉應常修習。汝等一心慇懃守護。令諸苾芻眾得增長善法無損。
[0383c23] 汝等苾芻復有六法令他歡喜。汝應諦聽我當為說。云何為六。一者我今應以身業行慈。謂於大師所及諸賢聖同梵行處。起慈善心以身禮敬。灑掃塗拭作曼荼羅。布列眾華燒香供養。或復為其按摩手足。若見病苦隨時供給。如是作時令他歡喜。愛念敬重共相親附。和合攝受無諸違諍。一心同事如水乳合。二者我今應以語業行慈。謂於大師所及諸賢聖同梵行處。起慈善心以語讚歎彰其實德。他不聞者令其普知。讀誦經典晝夜無歇。如是作時令他歡喜。愛念敬重共相親附。和合攝受無諸違諍。一心同事如水乳合。
[0384a06] 三者我今應以意業行慈。謂於賢聖同梵行處。起慈善心不生妬害慳嫉之想。於身語業所有行慈。繫念思惟無令斷絕。設在危難。亦不暫停。況復平居而乖正念。於諸含識起悲愍心。不斷其命不行楚苦。遠離煩惱至解脫處。如是作時令他歡喜。愛念敬重共相親附。和合攝受無諸違諍。一心同事如水乳合。
[0384a13] 四者諸有所得如法利養。乃至鉢中獲少飲食悉皆歡喜。共他受用不屏處食。於同梵行者情無彼此。如是作時令他歡喜。愛念敬重共相親附。和合攝受無諸違諍。一心同事如水乳合。
[0384a18] 五者於所受戒。不破不穴不雜不垢不穢。初後淨持智人所讚。同梵行者不生輕鄙。共持淨戒法食俱同。如是作時令他歡喜。廣說乃至如水乳合。
[0384a22] 六者能生正見無有疑惑。是聖出離無能破壞速盡苦邊。與同梵行者共同此見。如是作時令他歡喜。廣說乃至如水乳合。
[0384a25] 汝等苾芻是謂六種歡喜之法。應常修習慇懃守護。令諸苾芻眾得增長善法無損。
[0384a27] [1]時諸眾聞佛說已。皆悉歡喜信受奉行[2]。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五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六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八門第十子攝頌之[3]二
[0384b07] 內攝頌曰。
 眾集敬大師  聞法生正信
 自述年衰老  說行雨因緣

[0384b10] 爾時世尊。告具壽阿難陀曰。我今欲往波吒離邑。阿難陀言。如是世尊。即與諸苾芻隨從世尊。發摩揭陀國漸次遊行。至波吒離邑住制底邊。時彼邑人聞佛來至。悉皆聚會至制底處。詣世尊所頂禮雙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告諸婆羅門長者居士曰。汝等應知放逸之事。有五過失。云何為五。一者若婆羅門等為放逸時。以此因緣所有財寶。受用之物悉皆散失。二者若放逸人。以此因緣。凡所趣向眾會之處。情生愧赧又懷怯懼。三者若放逸人。以此因緣。有惡名稱流遍四方。四者若放逸人。以此因緣。臨命終時心生悔恨。五者若放逸人。以此因緣。命終之後墮於地獄餓鬼傍生。是謂五種放逸之過。
[0384b24] 復次。若婆羅門等。行不放逸時。有五勝利。云何為五。一者所有財寶受用之物皆不散失。二者凡所趣向眾會之處。情無愧赧亦無怯懼。三者有善名稱流遍四方。四者臨命終時不生悔恨。五者命終之後生於天上長受安樂。是謂五種行不放逸利益之事。爾時世尊為波吒離邑諸婆羅門等。演說法要示教利喜已。默然而住。諸婆羅門等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願佛慈悲哀受我等。晝日遊從閑靜房舍。爾時世尊默然為受。諸婆羅門等知佛受已。頂禮佛足奉辭而去。諸人去後佛即詣彼閑靜住處。既至彼已。即於房外洗足已入室宴坐。時摩揭陀國行雨大臣。便於波吒離邑。四邊量度廣立封疆。欲造城隍將[4]罰佛栗氏[5]國。時此邑中。有大勢力威德天神各求住處。爾時世尊於宴坐處。即以天眼過於人天。觀彼天神各求住處。乃於晡時從宴坐起。詣清涼處坐告阿難陀曰。汝豈不聞量度城邑。白言。我聞。行雨大臣欲置城邑。以自牢固將伐[6]北城。佛言。阿難陀。善哉行雨大臣。有大智慧欲置城邑。即與三十三天形狀相似。我於住處以天眼觀見諸大天神各求住處。阿難陀。但是勢力諸天欲住之處。於此城內福德大人。亦於其中而求住處。但是處中諸天欲住之處。其處中人及餘諸類亦於此住。阿難陀。於其城邑有勝人住止。有勝人言議。有勝商人來共交易往還無滯者。謂即是此波吒離城。然有三災禍城當損壞。所謂水火及[7]內反逆。時行雨大臣聞佛世尊從摩揭陀漸漸遊行至波[日*乇]離邑住制底處。為諸人眾之所恭敬。聞已[8]尋往至世尊所。[9]修敬已畢共相慰問[10]退坐一面。佛為說法示教利喜已默然而住。
[0384c29] 爾時大臣即從座起偏露一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言。喬答摩。唯願明日及苾芻僧。就我宅中為受微供。佛默然受。是時大臣知佛受已。從座而去。時行雨大臣既至宅中。告諸大小。即於其夜備辦種種上妙飲食。食既辦已至明清旦。敷設座席安淨水盆。澡豆齒木嚴辦既周。即令使人往白時至。飲食具備願佛知時。世尊即於小食時執持衣鉢。將諸僧眾詣大臣家。至設食處就座而坐。行雨大臣見佛大眾次第坐已。自手奉持種種上妙飲食。供養佛僧皆令飽足。嚼齒木澡漱已[1]收鉢訖。行雨大臣即以金瓶注水在佛前立。發是願言。我此施供所有勝善等流之業當獲樂報。以斯福力願此城內舊住天神。[2]於長夜中受勝利樂。願稱彼名而為呪願。爾時世尊於彼大臣所設供養。為隨喜故而說頌[3]言。
 若人能有淨信心  恭敬供養於[4]大眾
 常依大師真實語  則為諸佛所稱揚
 若有聰明智慧人  卜居於此勝妙處
 供養持戒淨行者  復為宣說願伽陀
 若合恭敬[5]布施者  應可殷心修供養
 由是天眾起恩慈  猶如父母憐赤子
 既蒙諸天所守護  常得安然受勝樂
 生生恒遇於善人  究竟當至無為處

[0385a24] 是時世尊為彼大臣示教利喜說妙法已從座而去。時彼大臣了知世法終歸棄捨。即整衣服隨世尊後作如是念。世尊喬答摩從城出處。我當於彼起大門樓。渡[6]弶伽河為作津濟。時佛世尊知彼念已。於城中道西[7]趣郭門。北面而行向河欲過。時彼河中諸人欲渡。或將草木瓠及浮囊。憑而渡水往還不絕數有億千。世尊見已作如是念。我今為當安步中流水上而去。為以神力從此岸沒於彼岸出。即入勝定隨其所念。并諸苾芻此沒彼出。有一苾芻即於是時說伽陀曰。
 諸人求渡者  往來非一數
 浮囊及草木  欲越[*]弶伽津
 世尊以神力  并及於僧眾
 從此至彼岸  不復[8]起疲勞
 平川水流溢  穿井復何為
 心根煩惱除  豈更求餘物

[0385b12] 時行雨大臣於佛出城處。為造門樓。名曰喬答摩門。河津階道名喬答摩路。爾時世尊既至北岸。告阿難陀曰。我今欲往小舍村北升攝波林。佛行至彼既安坐已。告諸苾芻曰。此是尸羅。此是三摩地。此是般若。由持戒力定能安穩久住不退。由修定故智慧得生。由慧力故於染瞋癡心得解脫。如是諸苾芻心善解脫得正解了。我生已盡。梵行已立。不受後有。所作已辦。如實而知。世尊復告阿難陀曰。我今欲往販葦聚落村外林中。白言。世尊。如是應去。既至彼已。時彼聚落人遭疫癘。有一淨信鄔波索迦。因茲命過。復有善賢名稱等諸近事男亦皆命過。時諸苾芻於小食時執持衣鉢。入聚落中次行乞食。聞此村中多有諸人遭疫而死。既得食已各還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俱詣佛所禮佛足已。在一面坐白言。世尊。我等入村行乞食時。聞有眾多鄔波索迦悉皆命過。未知彼等當生何處。佛言。苾芻。於此村中有二百五十諸鄔波索迦。斷五下分結。從此命過得化生身。於彼涅槃更不退轉。證不還果不復更來。汝等苾芻。復有三百餘人鄔波索迦。從此命過薄斷染瞋癡得一來果。暫來人間當盡苦際。汝諸苾芻。於此村中有五百人並已命過。能斷三結得預流果不復退轉。於七有生人天還往當盡苦際。汝等苾芻何煩致問作斯擾惱。生者必死。此為常事。若佛出世及不出世。生死之法如來悉知。為諸有情分別演說。開示十二緣生法門。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即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所謂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處滅。六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是廣大苦蘊悉皆除滅。我今復為汝等說法鏡經。應可諦聽善思念之。云何法鏡。謂佛法僧聖清淨戒。汝等於此深生尊重。恭敬供養禮拜讚歎。正信正念常不斷絕。是名法鏡。如是應持。時諸苾芻聞佛所說依教奉行。佛告具壽阿難陀曰。我今欲往廣嚴城。汝可告諸大眾。時阿難陀言。如是世尊。佛及僧眾漸至城所住菴沒羅林。時此城中有一女人(舊云奈女者非)顏容端正眾所知識。名菴沒羅。是此林主。聞世尊至住我林中。著妙衣瓔而自莊飾。命諸女屬共相隨從。乘駕寶車詣世尊處。既至林所便即下車徒步而進。爾時世尊於無量百千苾芻眾中而為說法。于時世尊遙見女已。告諸苾芻。彼諸女眾欲來至此。汝等應當繫念思惟。勿生異想聽我所說。汝等苾芻云何名為繫念思惟。若有苾芻起罪惡念不善心時當即除遣。應生正信發起精勤。攝心令住正念不散。使善法生惡念止息。正智熏習圓滿增廣。正勤相續勿為異念。苾芻如是繫念思惟。汝等復聽。勿生異想。苾芻應知。往來所趣當善觀察屈申俯仰。著僧伽胝執持衣鉢。行住坐臥語默睡眠惛沈起時。為對治法正念而住。云何苾芻正念而住。汝今當知。謂觀內身。策起正勤應善調伏。於諸世間知是憂苦。次觀外身內外身。內受外受內外受。內心外心內外心。內法外法內外法。於此諸法繫念觀察攝心令住。策起正勤勇猛不息應善調伏。於諸世間知是憂苦。苾芻如是繫念思惟。是故汝等正念而住。由彼女眾欲來至此。是我殷勤之所教誨。是時女眾來詣佛所。頂禮雙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為說妙法。示教利喜默然而住。時菴沒羅女從座而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唯願哀愍與諸苾芻。明日就宅受我微供。世尊默然。知佛受已。頂禮雙足奉辭而去。時廣嚴城諸栗[1]姑毘子。聞佛世尊遊行人間住菴沒羅林。各嚴種種駟馬寶車。馭青馬駕青車青轡勒執青鞭。戴青帽擎青蓋。帶青刀捉青拂著青衣。瓔珞塗香悉皆青色。并諸從者皆服青衣。復有栗[*]姑毘。與諸從者別為一隊。車馬衣瓔悉為黃色。復有一隊悉為赤色。復有一隊悉為白色。如是各別前後隊仗。聲螺擊鼓出廣嚴城。皆欲親覲如來頂禮恭敬。世尊知彼欲來告諸苾芻。汝等未見三十三天遊觀芳園者。今可觀此廣嚴城中諸栗[*]姑毘子。由其威德莊飾巧妙。與三十三天出遊芳園等無有異。諸栗[*]姑毘子既至林所。便即下車徒步而進。詣世尊所頂禮雙足。退坐一面欲聽妙法。世尊為說示教利喜各令慶悅。爾時會中有一婆羅門。名曰黃髮摩納婆。從座而起整衣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樂欲隨喜讚歎。佛告摩納婆。隨汝意說。既蒙佛許。即說頌曰。
 大王身持寶裝甲  今為國主獲善利
 有佛現生於此處  名稱高遠若須彌
 如白蓮華處池中  於夜開敷散芬馥
 如日流暉照空界  光明遍滿於世間
 當觀如來智慧力  如大明炬照昏冥
 常為人天作智眼  諸來見者皆調伏

[0386b20] 時諸栗[*]姑毘聞是說已。同聲讚言。大摩納婆。善說斯語。是時會中有五百栗[*]姑毘子。各脫上衣持施黃髮。世尊復為大眾說法示教利喜默然而住。時諸栗[*]姑毘子各從座起。整衣合掌而白佛言。唯願世尊。哀愍我等。與諸苾芻明日城內受我微供。佛言。我與苾芻。已許菴沒羅女明日就食。白言。大德。我有所失不如彼女。彼有智慧先請世尊。我等不能及時親覲恭敬禮拜。我於後時當興供養。佛言。甚善。聞佛讚已情懷歡喜。頂禮佛足奉辭而去。時摩納婆見彼諸人辭佛去後少時而住。即從座起整衣合掌白佛言。大德。彼五百人聞我讚佛同聲慶喜。為妙語故各持一衣來施於我。我持奉佛。唯願慈悲哀愍納受。世尊為受。告言。摩納婆。若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有五希有事亦現於世。云何為五。謂於世間若有大師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凡所說法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淨鮮白梵行之相。當知此是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第一希有。
[0386c12] 復次若有聽聞如是妙法。能善作意一心審諦。攝[2]斂諸根思念觀察。當知此是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第二希有。
[0386c15] 復次其聞法者。情生喜悅獲大善利。於世俗事生厭離心。此是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第三希有。
[0386c18] 復次若有展轉聽聞法者。皆亦漸漸依教奉持。此是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第四希有。
[0386c20] 復次諸聞法者繫念思惟。即能通達甚深妙慧。此是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第五希有。
[0386c22] 復次摩納婆。知恩報恩名大善士。少尚不忘。何況多恩。是故汝今應勤修學。摩納婆聞佛說已歡喜信受。頂禮雙足辭佛而去。時菴沒羅女即於其夜。備辦種種上妙飲食。至明清旦敷設床席。置淨水盆齒木及屑。遣使白佛。飲食已辦願佛知時。爾時世尊著衣持鉢。與苾芻眾詣彼食處。佛及大眾次第坐已。時菴沒羅女見佛大眾悉安坐[3]已。手自奉行種種上妙飲食。[1]普令飽滿飯食訖次授澡豆及以齒木。澡漱已收鉢竟。遂取卑[2]席於佛前坐攝心聽法。爾時世尊即為其女說施伽[3]他曰。
 若人不慳能施與  見者愛敬咸親近
 入眾會中無畏懼  得大利益具名聞
 是故智人常惠施  能令長夜福增長
 漸除煩惱破慳貪  三十三天受歡樂
 修諸善業營功德  命終之後得生天
 與諸女眾戲芳園  為佛弟子常安樂

[0387a10] 爾時世尊復為菴沒羅女。隨機說法示教利喜已。從座而去還至住處。告阿難陀曰。我今欲往竹林中。汝可告諸大眾。時阿難陀如佛所教。即與大眾隨佛至竹林[4]北住升攝波林。時屬飢儉乞求難得。佛告諸苾芻。今時飢儉。汝等宜可求同意者。於薜舍離諸方聚落隨便安居。我與阿難陀於此處住。若不如是求乞難得。時諸苾芻聞佛教已。各依善友隨處安居。唯阿難陀獨留侍佛。在於樹下而作安居。佛於夏內身嬰病苦。受諸痛惱幾將命[5]沒。作如是念。我身有疾不久遷謝。然諸苾芻散在餘處。我今不應離諸大眾而般涅槃。應以無相三昧觀察自身令苦[6]停息。作是念已即入勝定。所受諸苦如念皆除安隱而住。時具壽阿難陀於日晡時從定而起。往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合掌白言。大德世尊。我於向者身心迷悶莫[7]辯好惡。所聞之法不能誦持。由見世尊受諸病苦恐將寂滅。今聞世尊未般涅槃少得醒悟。又言。若諸苾芻不總集者我不涅槃。以此惟忖故知更說希有之法。佛告阿難陀。汝作是意。謂我教導諸苾芻故不涅槃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豈可我今更欲示諸苾芻希有之法。阿難陀。我所應說皆已說竟。悉令解了內外諸法。所謂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阿難陀。諸佛如來常以此法分明為說。無有祕悋覆藏之心。然阿難陀。我身有疾將欲涅槃。便作是念。吾今病苦必定命終。諸苾芻等各在餘處。我念不應離斯大眾而般涅槃。宜自用意以無相三昧觀察其身痛惱令息。即便入定。所受諸苦悉皆除愈。得安隱住。阿難陀。我今衰邁身力羸弱年將八十。唯依二事而得存住。如朽破車亦依二事。以是義故汝今不應憂愁苦惱。但諸世間有為之法從因緣生。而不滅壞得常住者。無有是處。我先為汝常說是事。一切世間樂欲光華。愛念可意悉皆散壞。恩愛別離無留住者。是故當知。於我現[8]在及我滅後。汝等自為洲渚自為歸依。法為洲渚法為歸依。無別洲渚無別歸依。何以故。若我現在及我滅度。若依法者樂持戒者。於我聲聞弟子最為第一。云何苾芻自為洲渚自為歸依。無別[9]洲渚無別歸[10]依。阿難陀。若諸苾芻。能於內身善知身相。繫念觀察攝心令住發起勇猛。降伏貪瞋及諸憂惱。如是外身[11]內身內外身。內受外受內外受。內心外心內外心。內法外法內外法。於如是處繫念觀察。攝心令住發起勇猛。降伏貪瞋及諸憂惱。苾芻若作如是觀者。此則名為自為洲渚自為歸依順法而住。
[0387c01] 內攝頌曰。
 行雨竹林內  修理波吒邑
 渡河詣小[12]村  漸向涅槃等

[0387c04] 爾時世尊告具壽阿難陀曰。我今欲往廣嚴城。時阿難陀聞佛教已。即隨佛後至廣嚴城住重閣堂。於小食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時阿難陀隨佛而去。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澡漱畢洗足已。佛即往詣取弓制[13]底樹下而坐。告阿難陀曰。此廣嚴城物產華麗芳林果樹在處敷榮。塔廟清池甚可愛樂。贍部洲內此最希奇。阿難陀。若有[14]能於四神足修習多修習。欲住一劫若過一劫。悉皆隨意。阿難陀。如來已於四神足已多修習。欲住一劫若過一劫。悉皆自在。時阿難陀默然無語。如是世尊三唱前事乃至悉皆自在。阿難陀亦皆無語。佛作是念。今阿難陀。被魔所惑身心迷亂。我已再三分明告示。竟無言說能為啟請。由是定知被魔所惑。即便告曰。汝可依一樹下宴坐而住。不應與汝雜亂同居。時阿難陀聞佛教已。即往晝日宴坐之處住一樹下。爾時惡魔波卑。來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合掌恭敬白言。世尊。涅槃時至。唯願善逝入般涅槃。佛告魔曰。汝今何故。云涅槃時至請我涅槃。魔言。大德。往者一時。佛於尼連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時我詣彼白言。世尊[15]當知涅槃時至。唯願善逝入般涅槃。佛告我言。若我聖眾聲聞弟子。未有智慧通達聰明[16]辯了以正法言。摧伏邪論顯揚聖教能流通者。又諸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亦未能得堅修戒品。令我梵行得廣流布。利益多人及諸天眾者。我今無宜入大涅槃。大德世尊。今聲聞眾有大智慧。具足通達辯才無礙。以正法言摧伏邪論。顯揚聖教能使流通。又諸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能令梵行得廣流布。利益多人及諸天眾諸事圓滿。是故我今白世尊言。涅槃時至唯願善逝入般涅槃。佛告魔曰。汝且少待。如來不久却後三月入無餘依大涅槃界。時魔作念。沙門喬答摩。出言無二。定般涅槃。情生歡[1]喜忽然隱沒。佛作是念。我今宜可入如是定。隨彼定力。留其命行捨其壽行。作是念已便即入定。留命行捨壽行。于時大地悉皆[2]振動。四方熾然星光墮落。於虛空中天鼓自鳴。佛從定出說伽[*]他曰。
 諸有等不等  牟尼悉已除
 由得內證定  如鳥破於[穀-禾+卵]

[0388a18] 時具壽阿難陀於日[3]晡時從宴坐起。便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白言。世尊。何因緣故大地振動。佛告阿難陀。有八因緣大地振動。云何為八。今此大地依水而住。水依風住。風依空住。阿難陀。有時空中現大猛風水即波動。水若搖動地即振動。阿難陀。此是初因緣大地振動。
[0388a25] 復次阿難陀。苾芻有大威德具大功用。以神通力令此大地。為小塵想入無邊水想。欲令大地悉皆振動。若苾芻尼及諸天眾大威德者。若作此想。亦使大地悉皆振動。阿難陀。此是第二因緣大地振動。
[0388b01] 復次阿難陀。若大菩薩從覩史多天下降母[4]胎[5]時。大地振動。諸世界中光明晃耀倍勝天光。世間所有極幽闇處。假使日月具大威光而不能照。菩薩現生母腹之時。光明赫奕悉皆普照。諸有情類從生以來。欲見自[6]手尚不能覩。因光照了互得相見。知餘有情亦生於此。阿難陀。此是第三因緣大地振動。
[0388b08] 復次阿難陀。若大菩薩初生之時。大地振動。廣如上說。此是第四因緣大地振動。
[0388b10] 復次阿難陀。若菩薩成正等覺時。大地振動。廣如上說。此是第五因緣大地振動。復次阿難陀。若如來三轉法輪時。大地振動。亦如上說。此是第六因緣大地振動。
[0388b14] 復次阿難陀。若如來留命行捨壽行時。大地振動。四面熾然流光赫奕。於虛空中天鼓自鳴。此是第七因緣大地振動。
[0388b17] 復次阿難陀。如來不久却後三月。入無餘依妙涅槃界。於此時中大地振動。四維上下朗然明照。於虛空中諸天叫聲猶如擊鼓。阿難陀。此是第八因緣大地振動。
[0388b21] 爾時具壽阿難陀白佛言。世尊。我觀如來所說之事。為留命行捨壽行。因此大地悉皆振動。佛告阿難陀。如是如是。我留命行捨壽行。阿難陀言。大德。我親聞佛作如是說。若有能於四神足修習多修習者。欲[7]住一劫若過一劫。皆得自在。大德世尊於四神足已修習多修習。唯願世尊住世一劫。唯願善逝住過一劫。佛告阿難陀。是汝之過作斯非理。我已再三分明告汝。汝自不能知其意趣。由魔波卑惑亂汝心。阿難陀。汝意云何。諸佛如來言有二不。白言不爾。佛言。善哉善哉。阿難陀。如來大師出二言者。無有是處。我已許魔汝無宜請。阿難陀。汝今可往取弓塔邊側近苾芻。皆令普集常食堂中。時阿難陀即往遍告。眾既集已。詣世尊所。頂禮佛足合掌白言。大德世尊。諸苾芻眾咸悉來集常食堂所。願佛知時。佛從座起至其堂內。就座而坐告諸苾芻。汝等觀察。諸行無常。是變易法。不可委信。深可厭捨而求解脫。汝等當知。有勝妙法能於現世得利樂住。未來世中亦復利樂。汝等苾芻宜於此法受持讀誦善解其義謹慎奉行。能令梵行久住不滅。如是之法便得弘廣利益有情哀愍一切安樂人天。云何勝法能得現世利樂及後世利樂。若諸苾芻受持讀誦善解其義謹慎奉行。能令梵行久住不滅。如是之法便得弘廣利益有情哀愍一切安樂人天。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當知此是現法利樂及後世利樂。應當讀誦受持勿忘。佛告阿難陀。我今欲往重患村中。時阿難陀聞佛教已即隨佛後世尊行至廣嚴城西北園林之界。如大象王全身右顧望廣嚴城(躬行此處[8]親為敬禮願於像末聖教流[9]通)時阿難陀白言。世尊。如來右旋徘徊周望城郭。非無因緣。唯願為說。佛告阿難陀。我今右旋顧視。如汝所言非無因緣。阿難陀。此是如來應正等覺。於最末後望廣嚴城。我今欲往力士生處娑羅雙樹入般涅槃。不復重來。所以迴顧望此城邑。時有苾芻聞佛語已說伽[*]他曰。
 最後迴顧望嚴城  正覺不復還來此
 今欲詣彼雙林處  壯士生地證無餘

[0389a03] 世尊既至重患村[1]已住升攝波林。告諸苾芻。汝等當知。此戒定慧。由習戒故定[2]便久住。善修定故淨慧得生。由有慧故於欲瞋癡而得解脫。於如是等心解脫處。聖[3]弟子眾而實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4]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是次第經過十餘聚落。皆為眾生隨機說法。至受用城北林而住。于時大地悉皆振動。四維上下烟焰洞然。日月無光流星墮落。於虛空界天鼓自鳴。時阿難陀於日晡時。從宴坐起往至佛所。頂禮雙足在一面立。合掌白言。大德世尊。何因緣故大地振動。佛告阿難陀。三因緣故大地振動。云何為三。而此大地依水而住。水依風住。風依空住。空中風擊水即波生。水若波浪地即振動。阿難陀。此[5]是初因緣大地振動。
[0389a18] 復次阿難陀。若苾芻有大威德具大功用。以神通力令此大地為小塵想作無邊水想。能使大地悉皆振動。若苾芻尼及諸天大威德者。令大地動亦皆振動。阿難陀。此是第二因緣大地振動。如前廣說。
[0389a23] 復次阿難陀。若如來不久入般涅槃。即大地動。如前廣說。阿難陀。此是第三因緣大地振動。時阿難陀白言。世尊。希有大德。乃能成就如是不思議事。如來應正等覺不久將欲入大涅槃。由斯義故大地振動。現希有相。如前廣說。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如來應正等覺。實能成就如是希有之法。阿難陀。我昔曾於無量百千剎帝利眾令彼瞻覩我於爾時隨其形量長短分齊。我即與彼形相共同。顏色音聲亦皆相似。彼所說義我亦同說。其不了者我為說之。以勝上法示教利喜令開悟已我便隱沒。彼亦不知我何所在。作如是語。彼何處去。為天為人。非我境界。阿難陀。我能成就如是無量希有之法。如剎帝利眾沙門婆羅門長者居士眾中。悉皆如是。欲界色界乃至色究竟天。我皆往彼隨其形量長短分齊。廣如上說。乃至阿難陀我能成就如是無量希有之法。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六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七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八門第十子攝頌之餘(說四黑四白法四種沙門次出廣嚴城向涅槃處)
[0389b21] 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曰。如是應知教有真偽。始從今日當依經教不依於人。云何依教不依於人。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從如來親聞是語聞已憶持。說斯經典說此律教。真是佛語。此苾芻聞彼說時。不應勸讚亦勿毀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閱經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說與經律相違者。應告彼言。具壽。汝所說者非是佛語。是汝惡取不依經律當須捨棄。
[0389c01] 復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於某住處見有大眾。多是耆宿善明律藏。我於彼處親聞是語聞已憶持。皆依經律真是佛語。此苾芻聞彼說時。不應勸讚亦不毀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閱經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說與經律相違者。應告彼言。具壽。[6]汝所說者非是佛語。是汝惡取不依經律當須捨棄。
[0389c09] 復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於某住處見有[7]眾多苾芻。皆持經持律持母經。我[8]於彼處親聞是語聞已憶持。皆依經律真是佛語。此苾芻聞彼說時。不應勸讚亦不毀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閱經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說與經律相違者。應告彼言具壽。汝所說者非是佛語。是汝惡取不依經律當須[9]捨棄。
[0389c17] 復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於某住處見一苾芻。是尊宿智者。我於彼處親聞是語聞已憶持。皆依經律真是佛語。此苾芻聞彼說時。不應勸讚亦不毀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閱經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說與經律相違者。應告彼言。具壽。汝所說者非是佛說。是汝惡取不依經律當須棄捨。
[0389c25] 復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從如來親聞是語聞已憶持。說斯經典說此律教。此苾芻聞彼說時。不應勸讚亦勿毀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閱經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說與經律不相違者。應告彼言。具壽。汝所說者真是佛語。是汝善取依經律教當可受持。
[0390a03] 復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於某住處見有大眾。多是耆宿善明律藏。我於彼處親聞是語。聞已憶持。皆依經律真是佛語。時此苾芻聞彼說時。不應勸讚亦勿毀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閱經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說與經律不相違者。應告彼言。具壽。汝所說者真是佛語。是汝善取依經律教當可受持。
[0390a11] 復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於某住處見有眾多苾芻皆持經律持母經。我於彼處親聞是語聞已憶持。皆依經律真是佛語。此苾芻聞彼說時。不應勸讚亦勿毀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閱經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說與經律不相違者。應告彼言。具壽。汝所說者真是佛語。是汝善取依經律教當可受持。
[0390a19] 復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於某住處見一苾芻。是尊宿智者。我於彼處親聞是語。聞已憶持。皆依經律[1]是真佛語。此苾芻聞彼說時。不應勸讚亦勿毀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撿閱經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說。與經律不相違者。應告彼言具壽。汝所說者真是佛語。是汝善取依經律教當可受持。
[0390a27] 復次阿難陀。初之四種名大黑說。汝等苾芻應可善思。至極觀察深知是惡。此非是經。此非是律。非是佛教。當須捨棄。後之四種名大白說。汝等苾芻應可善思。至極觀察深知是善。[2]此實是經。此實是律。真是佛教。當善受持。阿難陀。是謂苾芻依於經教不依於人。如是應學。若異此者非我所說。
[0390b05] 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曰。我今欲往波波聚落(波波[3]此云罪惡)答曰。如是世尊是時欲往俱尸那城壯士生地。漸至波波邑。依折鹿迦林而住。諸人聞已眾議同行出波波邑往詣佛所。到已禮足在一面坐佛為說法示教利喜。時此眾中有鍛師之子。名曰准陀。亦坐聽法。時諸大眾既聞法已辭佛而去。准陀即便從座而起。整衣服合掌向佛白言。世尊。唯願如來與諸[4]聖眾。明日就宅受我微供。佛默然受。知佛受已。生大歡喜奉辭而去。即辦種種上妙香美飲食。敷設座席置清淨水土屑齒木已。遣使白佛。飲食已辦。願佛知時。世尊即於日初分時。著衣持鉢。與諸大眾赴其食處。佛及僧眾就座而坐。既見坐定。准陀自手持諸供養奉佛聖眾。于時有一罪惡苾芻。遂竊銅椀藏著腋下。佛神力故不令人見。唯佛准陀見此非法。准陀知佛及僧悉飽滿已。即行淨水豆屑齒木屏鉢器澡漱已。是時准陀便持小席在佛前坐。即以伽[5]他請世尊曰。
 我聞牟尼一切智  已超彼岸無疑惑
 最勝導師調御士  願說世有幾沙門

[0390b26] 世尊亦以伽[*]他答准陀[6]曰。
 有四沙門無第五  我今為汝說次第
 應知勝道及示道  淨道活命并污道

[0390b29] 准陀復請曰。
 世尊說何為勝道  云何名為示道者
 何者名為淨活命  并污道者願宣揚

[0390c03] 世尊答曰。
 能除疑箭斷諸惑  唯希圓寂非餘處
 是謂天人之導師  諸佛說斯為勝道
 善解第一最勝義  方便顯了微妙法
 牟尼能破諸疑網  是名第二示道師
 若於法句善宣說  依法少欲而活命
 於無罪法善能修  是名第三正道活
 身著沙門解脫衣  常為污家不羞恥
 虛誑恒為不實語  是名第四污道人
 於大聲聞真法眾  諸在家人當善察
 非我弟子悉皆然  是故當須起深信
 云何無罪共罪居  淨與不淨同處住
 由彼愚人為惡行  令於善士悉生疑
 勿以色相信前人  少時同聚便委付
 麁險人多詐形貌  誑惑常[7]行於世間
 如以少金飾耳璫  體即是銅無所直
 內假外實如真相  多攝門徒亂善人

[0390c20] 爾時世尊見鍛師子設供養已。為說隨喜福頌伽[*]他曰。
 [8]若施福增長  [9]冤讎皆止息
 由善能除惡  惑盡證涅槃

[0390c24] 佛為說法示教利喜。作利益已從座而去。
[0390c25] 內攝頌曰。
 佛出廣嚴西  迴願望城郭
 經遊十聚落  最後至波波

[0390c28] 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我今欲往拘尸那城。時阿難陀聞佛告已。即隨佛後漸向波波邑。未到金河於此中間路邊暫住。告阿難陀。我今背痛。汝可以我嗢[1]呾羅僧伽疊為四重。我欲偃臥以自消息。時阿難陀聞佛教已。即疾疊衣白言已作。願佛知時。于時世尊。自疊僧伽胝枕頭右脇而臥。兩足相重作光明想。正念安住念當速起。如是作意復告阿難陀曰。汝可速往脚俱多河取滿鉢水。吾欲須飲并灑身體。時阿難陀聞已持鉢詣彼河邊。時有五百乘車。纔新渡河水皆渾濁。便盛滿鉢來至佛所。[2]白言。大德。有五百乘車新渡此河。水皆渾濁。唯願世尊將洗手足不堪飲用。金河不遠清水可求。佛即受水洗足拭面。身稍安隱即起[3]加趺。正念現前端身而住。
[0391a14] 爾時有一壯士大臣。名曰圓滿。從此而過。見佛世尊在樹下坐。容儀端正眾所樂見。身心寂靜極善調柔。如妙金幢光明赫奕。見已就禮世尊雙足在一面坐。佛問彼曰。汝今愛樂沙門清淨法耶。為樂婆羅門法耶。大臣答言。大德。我樂迦羅摩淨法。佛告大臣。汝復何緣樂彼淨法。答言。大德。其迦羅摩。曾隨路行住一樹下。時有五百乘車於此而過。經少時間餘有人來。問彼言曰。向見五百乘車於此過不。答言。不見。又問。聞聲不。答言。不聞。又問。仁豈睡耶。答言。不睡。若不睡者。五百乘車於此而過。何不見聞。答言。我不眠睡心常覺悟。而不見聞。由定力故。彼聞是說便作是念。希有上人澄心寂慮乃能如是。又車行震響塵坌驚飛。蒙彼身衣而不聞見。故我於彼發淨信心愛樂其法。佛告大臣。汝意云何。五百乘車所發音響。比虛空中雷震霹靂何者為大。白言大德非但五百[4]乘。假令百千萬車作大音響。豈能大於雷震之聲。大臣當知。我於先時。在此聚落住重閣內。於小食時執持衣鉢入村乞食。食已收衣鉢洗足竟。於重閣中宴坐而住。忽然雷震降大霹靂。于時四牛及二耕夫。并有長者兄弟二人。聞此大聲。因斯怖懼俱時喪命。城中人民高聲大叫。我於爾時從宴坐起出閣經行。時有一人從城出外。來詣我所頂禮我足隨我經行。我便告曰。何故城中共出大聲。有大喧鬧。彼白我言。城中向來天忽雷震降大霹靂。四牛及二耕夫。并長者兄弟二人。因斯怖懼俱時喪命因此城內共出大聲。彼問我言。大德。豈可不聞此大[5]震聲。我報。不聞。彼復白言。世尊睡耶。報言。不睡。我雖內覺而不外聞。[6]彼作是念。希有如來應正等覺寂靜而住。大雷震吼而不聞聲。即於我所發淨信心。圓滿聞已。白言。大德。豈有於佛不生敬信。我今於佛深起淨心。是時圓滿告使者曰。汝可將我上新細縷黃金色[7]疊奉[8]覆世尊。使者持來。圓滿白佛言。世尊。此是上新細縷黃金色[*]疊。唯願哀愍為我納受。世尊欲令彼獲勝利即便為受。圓滿復言。大德世尊。我當更欲供[9]養佛僧。願見聽許。佛言。斯為善事。見佛受已歡喜踊躍。頂禮佛足奉辭而去。佛告具壽阿難陀。此金色黃[*]疊以刀截縷我今欲著。時阿難陀聞佛教已。即便以刀截去縷繢持奉世尊。佛即為著。佛身威光令衣金色無復光彩。時阿難陀[10]白言。大德世尊。我隨佛後二十餘年。未曾覩佛如是顏容威光赫奕。何因緣故現斯光明非常昞著。
[0391c04] 佛告阿難陀。有二因緣。現其光相異於常日。云何為二。一者若菩薩即於此夜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二者如來即於此夜入無餘依大涅槃界。於此二時現斯勝相。又阿難陀。我往金河。阿難陀聞佛教已。即隨佛後至彼河所。佛即脫衣置於岸上。唯著洗衣入河洗浴。出已拭身告阿難陀曰。准陀必當生追悔心。汝可安慰。報言。准陀。汝今多獲善利。能為最後供養。大師受斯[11]施已入[12]無餘涅槃者甚為難遇。應知准陀有二種因心生追悔。應為開解作如是語。准陀。我自於佛親聞是語。有二種施所受果報無與等者。為菩薩[13]時受其食已。便證無上正等菩提。及以如來受最後食。入無餘依妙涅槃界。阿難陀。此二種施。所獲果報無與等者。阿難陀應知。准陀為長壽業為多力業。[14]美貌生[15]天財[16]食貴[17]勝眷屬[18]等業悉皆增長。爾時具壽阿難陀白言。世尊。闡陀苾芻性懷猛惡多瞋造次。於諸苾芻常出不順麁惡言詞。佛滅度後云何共住。佛告阿難陀。我滅度後。闡陀惡性苾芻應默擯治之。彼被治時若生憂悔起敬仰心。眾知改者共施歡喜如常共語。
[0391c26] 世尊復告阿難陀。我今欲往拘尸那城。阿難陀言。如世尊教。即隨佛後往壯士生地。既渡金河去城不遠。於路邊住告阿難陀曰。我今背痛。汝可以我嗢呾羅僧伽疊為四重。我欲偃臥以自消息。時阿難陀聞佛敬已。即疾疊衣。白言已作。願佛知時。于時世尊自疊僧伽胝枕頭右脇而臥。具說如前。
[0392a04] 復告阿難陀。汝當宣說覺分之法。時阿難陀白言。大德世尊於此覺分自證自覺親為我說。依於閑靜。依於離欲。依於寂滅。斷諸緣務。[1]勤修於念擇法精進喜安定捨。此[2]覺分法。大德世尊自證自覺之所宣說阿難陀。汝[3]說如是七覺分法。依閑靜等若多修習勤精進者。當得無上正等菩提。說是語已。佛即起坐。正念思惟端身而住。時有苾芻。而說頌曰。
 世尊自勸喻  令宣微妙法
 可為諸病人  當說菩提[4]分
 大師身有疾  并為病苾芻
 於覺分法門  敷演令開悟
 善哉阿難陀  白法皆圓滿
 聰明有大智  巧說牟尼法
 於正念擇法  精勤喜覺分
 輕安及定捨  善能分別說
 無上調御師  樂聞覺分法
 雖身有疾苦  無辭尚起聽
 佛為法主尊  是能開導者
 為法尚殷重  何況所餘人
 復有諸賢聖  於十力教法
 假令遭[5]病苦  起聽不辭勞
 此等善持經  及以明律論
 尚樂聞正法  餘人何不聽
 世尊離染教  聞已如說行
 繫念法精勤  當得於喜分
 由心有喜故  為此身輕安
 由安有樂生  從樂生於定
 由有妙定捨  了諸行無常
 能離三有生  染著心不起
 能離諸有苦  不樂於人天
 證無[6]上涅槃  如薪盡火滅
 如是大利益  皆從聞法生
 是故勸臨終  諦聽於妙法

[0392b10] 爾時世尊告具壽阿難陀。今可進詣拘尸那城。答言。如是。[7]即隨佛後至[8]於壯士生地。住娑羅林將欲涅槃。告阿難陀曰。汝今為我於雙樹間安置床敷。我當於彼北首而臥。今日中夜必入涅槃。時阿難陀如教作已。詣世尊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合掌白言。如佛所教並已安置。是時如來即往就床。右脇而臥。兩足相重。作光明想。繫意正念。觀察而住。為涅槃[9]想。時阿難陀在佛背後憑床而立。悲啼號哭出大音聲。作如是語。苦哉痛哉。何期如來速般涅槃。何期善逝速般涅槃。何期疾哉世間眼滅。每於先時諸方苾芻來詣佛所。佛為說法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淨鮮白梵行之相。我因得聞甚深妙法。彼於今日聞佛涅槃不復更來。遂令如是殊勝妙法隱沒於世。佛告諸苾芻。阿難陀今在何處。白言。世尊。今在佛後憑床悲慟。作如是語。廣說如前。乃至殊勝妙法隱沒於世。佛即告阿難陀曰。汝勿憂愁悲泣懊惱。何以故。汝侍如來。作身慈業獲大利樂。唯獨一身得無邊福。作口慈業及[10]意慈業。亦復如是得無邊福。阿難陀。過去[11]如來皆有如是供侍之人。如汝用心供侍於我。未來諸佛亦有供侍。與汝無異。阿難陀。世相如是皆不久停。畢歸磨滅無常住者。以是義故。汝今不應悲啼涕泣生大苦惱。不見世間從緣生法常住不壞。我曾為汝廣說法要。諸有可愛稱意之事。並歸無常悉皆離別。爾時世尊大悲所熏。為令阿難陀生喜悅故。告諸苾芻。轉輪聖王成就四種希有之事。云何為四。謂有剎帝利眾來詣王所。既得見王深生慶悅。復聞妙法倍加歡喜。如是復有婆羅門眾諸長者眾雜沙門眾。來詣王所。如上所說。乃至倍加歡喜。汝等當知如轉輪王四希有事。此阿難陀亦復如是有四希有事。何等為四。謂有四方大苾芻眾。來至其所情生欣慶。復聞妙法重增歡喜。如是[12]苾芻尼眾鄔波索迦鄔波斯迦。至阿難陀所亦復如是倍加歡喜。汝等苾芻。此阿難陀復有四種希有妙事。云何為四。若阿難陀與苾芻眾說法之時。善能開解無有疑滯。諸苾芻眾咸作是念。善哉善哉。此阿難陀宣說妙法。幸勿默然。莫辭勞倦。然諸聽眾情無厭足。時阿難陀既說法已默然而住。或為苾芻尼近事男近事女說法亦復如是。時阿難陀聞是語已。心便喜悅即白佛言。世尊。於此地中有六大城。所謂室羅伐城。[13]娑雞多城。占波城。婆羅痆斯城。廣嚴城。王舍城。何故世尊棄捨如是形勝福地。就斯荒野磽确邊隅卑陋之所而般涅槃。佛告阿難陀。勿作是語。拘尸那城是邊鄙卑陋不可樂處。何以故。阿難陀。此拘尸那城。乃往古昔。有聖王都城。名拘奢伐底。安隱豐樂人民熾盛。縱十二踰繕那。廣七踰繕那。城有七重垣院周匝圍繞。此等皆以四寶所成。謂金銀琉璃水精。城門亦以四寶合成。門門皆有大華表柱。亦以寶成。舉高七人。城外渠塹深三人半。其渠邊畔砌以寶[1]甎。於七院中各有多羅樹而為行列。皆四寶成。金多羅樹以銀為枝葉華果。銀樹金裝。琉璃樹水精裝。水精樹琉璃裝。此等諸樹風吹動時。出微妙響悅可眾心。於此樹間皆有浴池。階基砌道亦四寶成。四邊欄楯亦四寶成。池中多有可愛之華。嗢鉢羅鉢頭摩俱物頭分陀利迦。極軟華極香華常生華。如是諸華人無護者隨其受用。復於池岸有占博迦華摩利迦華美意華。如是等華隨時開發。阿難陀。於林樹間多諸美女。服妙瓔珞隨意遊從。所須飲食皆能給與。又此城中所有耽著五欲樂者。於此遊觀皆遂其心。又復常有種種鼓樂。絲竹歌舞出妙音聲。皆悉勸讚修諸福業持齋戒等。又阿難陀。於此城中。有王名大善見。七寶具足具四希有。所謂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寶主兵寶。四希有者。所謂王壽命長遠。初為王子。次為太子。次登王位。後修梵行。如是四位一一皆經八萬四千歲。是名第一希有。復次其王儀容端正世間無比。是為第二希有。又復少病少惱。所御飲食安隱適時。是為第三希有。又諸人眾忠孝事王皆生父想。王亦愛念猶如赤子。王出遊時乘車而去。勅馭者曰。汝今宜可徐徐引車令眾見我。王於人庶常生愍念。是為第四希有。
[0393b03] 復次阿難陀。時有國人持諸金銀末尼等寶。來詣王所白言。大王。臣有此寶。謹奉大王。願哀納受。時王告曰。卿等當知。如是諸寶我自豐足誠無所須。諸人如是再三啟請。王竟不受。時彼念曰。我持此物本希奉進。王既不受將如之何。宜置王前各還本處。作是念已。置寶而去。王作是念。今此珍寶是依法得非是枉求。我今宜用修造法堂。時有八萬四千諸城小王。聞大王將建法堂。咸詣王所白言。唯願聖王。不煩神慮。臣等望欲為王營造。爾時大王告諸臣曰。我足珍財無煩卿等。諸王如是再三啟請。王不然許。時諸小王來捧[2]王足。或執衣襟合掌啟白。願天安住。臣等為造。王見慇勤默然而許。諸王[3]知已各還本處。各持金銀等寶。又復人持一柱。皆以寶成。來詣王所。白言。聖王。諸有所須悉已周備。不知何處可欲興功其量大小。王曰。於此城東簡形勝地。縱廣一踰繕那。可於彼作。諸王聞已。即就其處。興建法堂如其量數。阿難陀。其堂所須[4]椽梁枅栱。閣道鉤楯軒廊周匝。如是諸事皆用金銀琉璃水精等寶之所成就。其床敷座席氈褥偃[5]枕[6]几案箱篋衣服之流。皆以眾寶而為[7]莊校。阿難陀。於堂階下。一一柱間各種一樹。樹身各列四寶枝葉華果。互以寶嚴。如前所說。微風吹動出和雅音如奏天樂。堂內悉以金沙布地。栴檀香水常為灑潤。金繩界道寶網四懸。垂諸寶鈴盡世嚴飾。是時八萬四千諸王。同建法堂莊嚴事畢。於此堂側多造浴池。皆方四十里。所有階砌悉以四寶而為嚴飾。於其池中有四種華。池外復有諸陸生華。並如前說。又於堂前處處行列四寶多羅樹。枝葉華果皆互嚴飾。風動發聲亦如前說。所在之地皆布金沙灑以香水。寶鈴和響在處皆懸。是時諸王嚴飾既畢。皆共白王。聖主當知。所建法堂及諸林泉。備盡嚴麗。願親臨幸。王聞生念。此勝法堂。我今不應先自受用。宜請一切沙門婆羅門等有德行者。於此堂中備盡所有如法供養。即隨所念設大施會。皆[8]供給已。復作是念。我今不應於此。法堂放逸著樂。遂將一人以為執侍。躬自入堂淨修梵行。遂於金閣銀座之上。結[*]加趺坐正念思惟。遠離欲界諸不善法。除去尋伺證入初禪。從金閣起次昇銀閣。坐於金座及琉璃水精。皆悉綺互而為[*]莊飾。其王於上皆能次第證會深禪除諸障累。爾時八萬四千宮人婇女。詣寶女所。白言。大家。我等諸人承王恩念。久闕侍衛情甚渴仰。咸願拜謁希垂聽許。時大夫人報主兵臣曰。汝今應知。我等後宮久不見王情深戀慕。將事朝謁宜時嚴駕。其臣白言。若如是者。伏請大家勅諸侍從。所有莊嚴皆為黃[9]色。復更白言。然我今者且命八萬四千小國王等誡兵令集。諸[10]王依命初令象駕。都八十千。以長淨象王而為上首。次嚴馬駕。以騰雲馬王而為上首。次嚴車駕以喜鳴輅車而為上首。如是二類亦八十千。皆寶莊嚴殊妙第一。國[1]大夫人乘鳴輅車。所將婇女亦復如是。其諸營從皆乘象馬。威容嚴肅旗鼓曜日。駭天震地同往法堂。時王問曰。何因緣故。車馬繁雜出大囂聲。謁者答曰。國大夫人。及小王類并諸婇女悉著黃衣。華鬘幢蓋盡黃嚴飾。其數繁廣不可勝言。同來至此方申拜謁。王曰。汝可於此堂外敷設床座。吾將往觀。使者奉命敷金座已。而白王言。敷設已畢。
[0394a09] 時王從臺安詳而下。次半階路遙見黃色儀駐嚴[2]盛。遂作是念。是等威儀甚可愛樂。嚴飾鮮異何其盛哉。王既坐已。國大夫人前致敬[3]訖。却住一面。白言。大王。以此八萬四千寶女嚴飾美麗敬奉大王。願時哀納勿為棄捨。時小國王八萬四千眾。[4]各以兵寶而為上首。白言。大王。今此象馬車乘。及以八萬四千城邑。[5]拘奢[6]跋底城而為上首。復有八萬四千樓閣。悉皆嚴飾甚為殊妙。唯願大王。哀憐納受而見覆護。王曰。姊妹當知。我[7]先與汝極為親密。誰謂今日有若怨家。以諸非法勸喻於我。時夫人等聞彼大王喚為姊妹。泣而言曰。今觀王意似棄我等。以衣拭淚重白王言。何故大王。先於我輩意甚親密。今若怨家。時王告曰。汝等應知。人命短促生者皆死。我及諸人同歸滅壞。設有婇女無量百千。如怨詐親必能害己。雖壞愛染終當離別。臣佐車馬樓觀嚴飾。如是妙物無量無邊。一一皆有八萬四千。終歸無常不得久住。是故智者速宜遠離。勤修梵行勿生染著。時[8]夫人等聞王此語。知不採納不稱所願。時王如法廣勸誡已。復歸金閣於銀座上結[*]加趺坐。於諸有情起大慈意。遍滿十方布無限量。普熏修已端心而住。從慈定起次發悲心大喜大捨。於諸有情亦復如是。周遍十方其閣及座綺互眾寶。時王一一修習四梵住。諸欲皆斷。壽將盡時。為死所逼情生憂悶。命終之後得生梵天。
[0394b08] 佛告阿難陀。拘尸那城至金河岸娑羅雙[9]樹壯士生地繫冠制底。於此周迴十二踰繕那。如來昔為轉輪王。於此中間六度捨命。今復於此而般涅槃。是為第七。又復如來應正等覺。於十方界更無第八捨身命處。何以故。我生已盡斷諸惑業。更不於餘受後有故。
[0394b14] 爾時具壽鄔波摩那在佛前立。佛告鄔波摩那。汝今不應對我前住。時此苾芻即離佛前。時阿難陀白佛言。我侍世尊二十餘年。未曾聞作麁訶責言如鄔波摩那苾芻。佛告阿難陀。無量百劫長壽諸天。共相嫌議作如是語。世間唯有如來大師極難出世。時乃一現如烏曇跋華。今日中夜定入無餘妙涅槃界。由此威德苾芻當佛前住。我等[10]無暇親近世尊供養恭敬。阿難陀白言。諸來天眾其數幾何。佛言。南自金河。至拘尸那城雙林之處。來至繫冠制底。於此周環十二踰繕那。皆有大威德天排肩而住。中間無有立杖之地。時諸苾芻咸生疑心。請世尊曰。具壽鄔波摩那。先作何業有大威德。佛告諸苾芻。鄔波摩那先自作業今還自受。廣說如餘。乃至說頌。汝等苾芻。乃往古昔此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時。有佛出世名迦攝波十號具足。住婆羅痆斯施鹿林中仙人墮處。時鄔波摩那身為出家。時諸苾芻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此人次當守寺。時有黑風暴雨卒起。既屬嚴寒彼作是念。諸梵行者遭此寒苦。衣服皆濕將欲來至。我今宜應嚴辦相待。作此念已。入浴室中然火煖湯敷設床席。於其廊下繫繩為架。詣寺門首望諸苾芻。彼既至已屈入室中。取其濕衣淨浣濯已安在架上。別將淨服與苾芻著。既解勞乏身心溫煖。寒苦皆除歡喜適悅。其守寺苾芻長跪合掌。向大眾前而發願言。我今為諸同梵行者。除苦得樂。所生善根。如迦攝波如來應正等覺授摩納婆記。於當來世人壽百歲時。成等正覺號釋迦牟尼。願我於彼佛法之中而得出家。斷諸煩惱證阿羅漢果。然火功德當願身光天莫能近。汝等當知。由彼願力。於我法中而得出家。斷諸煩惱證阿羅漢果有大威德。為此諸天莫能逼近。
[0394c19] 時具壽阿難陀而白佛言。大德世尊般涅槃後。我當云何恭敬供養如來法身。佛告阿難陀。汝宜且止。汝所問事。當有信心婆羅門長者等自為施設。復白佛言。諸長者等。所有施設其事云何。佛言。一一皆如轉輪王葬法。又問。轉輪王法其事云何。佛言。汝今應知。轉輪聖王命終之後。以五百[11]斤上妙[12]疊絮以用纏身上下各有五百妙衣以為裝飾。於鐵棺中滿盛香油。[13]舁王置內然後蓋棺。以諸香木焚燒其棺。次灑香乳以滅炎火。方收王骨安置金瓶。於四衢道與建大塔。幡幢傘蓋諸妙香華。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設大齋會。阿難陀。如恭敬供養轉輪聖王。於我滅後人天供養。當倍過[1]此。
[0395a04] 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汝今宜往拘尸那城。宣我言告五百壯士。諸人當知。如來大師。必定今日於中夜時。入無餘依妙涅槃界。所應作者宜可速為勿招後悔。云此境內大師涅槃。我等不知不為供養。時具壽阿難陀聞佛教已。持僧伽胝將一侍者。即便往至拘尸那城眾集堂所。五百壯士皆至於此共論餘事。時阿難陀傳世尊命告諸壯士曰。汝等既集咸應善聽。如來大師今日中夜。必入無餘大涅槃界。所應作者皆可作之。勿招後悔。作如是語。如來大師於我境內入般涅槃。[2]我等不能少興供養。時諸壯士既聞是語。各與妻子眷屬朋友僕使之類。共相招引詣娑羅林。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為說妙法示教利喜。時諸壯士從座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瞻仰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某甲等。並是拘尸那城尊貴壯士。願盡形壽歸依佛陀歸依達摩歸依僧伽并受學處。時阿難陀作如是念。彼諸壯士於世尊處。一一別受近事學者。時既淹久妨廢圓寂。我今宜請與彼一時受其學處。作是念已從坐而起。整衣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諸壯士等。并諸眷屬品類眾多。各有如是別別名號。欲歸三寶求五學處。若各別受時恐淹遲。唯願大悲一時為受。時阿難陀對世尊前。一時牒名為受歸戒。時諸壯士聞佛說法復受學處。生大歡喜頂禮佛足奉辭而去。
[0395b02] 爾時世尊。為菩薩時在覩史多天。以五種事觀察世間。六欲天子三淨母腹。現白象相來入母胎。時天帝釋告善愛健闥婆王。汝今當知菩薩在覩史多宮。以其五事觀察世間。六欲天子三淨母腹。現白象相降神母胎。我等宜往共為衛護。時健闥婆王白言。大天可去我且於此奏諸音樂。是時菩薩出母胎時。其天帝釋復告善愛音樂王曰。汝今當知。菩薩從母胎出。我等宜往而為侍從。答乃如前。與諸童子共遊戲時。其天帝釋復告音樂王曰。汝今當知菩薩共諸童子遊戲可往侍從。答乃如前。菩薩觀知老病死已。情生憂惱依託林野修諸苦行後食二牧牛女十六轉乳糜。氣力宣通食諸飲食。沐浴形體塗拭[3]蘇油。爾時帝釋復命樂神。令其侍衛。答亦如前。世尊降彼三十六億天魔軍眾。成無上智。梵王來請詣婆羅痆斯。三轉十二行法輪制諸學處。凡是有緣所應度者皆已度訖。詣拘尸那城最後而臥。時天帝釋復命樂神廣如前說。乃至可往聽法。答言。我且奏諸音樂。時天帝釋復告樂神曰。汝今當知。大覺世尊最後而臥。必般涅槃可[4]興供養。答亦同前。爾時世尊。作如是念。善賢外道能至我所而受調伏。樂神善愛無自來法。又復念曰。凡是聲聞度者如來亦度。應佛度者餘不能度。由待勝上善巧方便。我今應可度彼善愛。作是念已。即便入定。由定力故最後臥處化作一身。又復化作千絃瑠璃箜篌。於臥處沒自持箜篌。詣三十三天。至善愛健闥婆王宮門而住。其時善愛自[5]恃憍慢。於彈箜篌謂無過者。於自宮中作樂歡戲情生愛著。爾時世尊。告守門者。汝可往報善愛王言。有健闥婆來至門首欲求相見。時守門者即入具報。其王高慢報曰。除我更有健闥婆耶。答曰。更有今在門外。善愛聞已情懷不忍。即自出門告言。丈夫。汝是健闥婆耶。佛言。我今實是健[6]闥婆王。若爾可來對奏音樂。報言。大仙。甚善我能共作。佛即對彼共彈箜篌。佛斷一絃彼亦斷一。然二音聲並無闕處。佛又斷二彼亦斷二。然其音韻一種相似。佛又斷三斷四彼亦如是。乃至各留一絃然音聲不異。佛便總斷彼亦斷之。佛於空中張手彈擊。然其雅韻倍勝於常。彼便不能情生希有降伏傲慢。知彼音樂超勝於我。世尊觀已。即便隱彼健闥婆身復本形相。時彼樂神見佛世尊。身真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周匝莊嚴。赫奕光明超逾千日。如寶山王觀者忘倦。見已欣悅深生敬仰。禮佛足下坐聽法要。爾時世尊。觀彼根性。隨機為說四聖諦法令得開悟。彼即能以智金剛杵。摧二十種身見邪山。證預流果既見諦已。深自慶幸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今所得。非父非母非王非天。非我眷屬及諸知識。非餘沙門婆羅門等。能為成辦如是勝事。唯獨世尊慈念哀愍。令我今者枯竭血海超越骨山。閉惡趣門開涅槃路置人天道。我今歸依佛法僧寶為鄔波索迦。始從今日乃至盡形。不殺生乃至不飲酒。受三歸依并五學處。爾時世尊。復為說法示教利喜已。即便入定天宮處沒。還至雙林最後臥處[1]。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七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八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八門第十子攝頌說涅槃之餘
[0396a11] 爾時。拘尸那城有出家外道。名曰善賢[2](梵云蘇跋陀羅)年百二十形容衰朽。俱尸那城所有壯士。於善賢處悉生恭敬。尊重供養如阿羅漢。去斯不遠有大華池。名[3]曰曼陀枳爾。於池岸上有烏曇跋樹。善賢梵志常遊於此。往昔菩薩在覩史天。作白象狀入母胎時。彼烏曇樹華[4]始新出。降誕之始漸有光色。為童子時其華欲發。厭老病死遠託山林。[5]其華稍大狀如[6]鵶嘴。修苦行時現萎萃相。捨苦行已氣息疎通。噉諸飲食廣如前說。乃至成等正覺其華開敷。梵王來請於婆羅痆斯轉法輪時。其樹及華光色榮盛。妙香芬馥遍諸方界。然佛大悲普於有緣。所在世界廣濟度已。詣拘尸那為最後臥。而此華樹形色枯萃見者驚歎。是時善賢觀斯變異而作是念。拘尸那城必有凶禍。爾時護國天神發大音聲告諸人曰。今日如來於中夜時。必入無餘妙涅槃界。善賢梵志聞其說已。作如是念哀哉苦哉。彼大沙門喬答摩氏。必於今夜當般涅槃。然我每於自所得法有懷疑惑。常自思惟我於何時。因何方便得見彼人諮啟未悟。惜哉法眼不久將滅。今宜速往親自啟問。若蒙大悲垂哀為決。於諸猶豫永得開解。作是念已出拘尸那城詣雙林所。于時阿難陀見佛日將沒。在寺門外身心憂慼露地經行。善賢見已近而告曰。汝阿難陀我聞沙門喬答摩具一切智。於諸眾生平等濟拔。然我每於自所得法有懷猶豫。比常希願聽受未聞竟不果[7]遂。今聞天聲遍告我等。如來今夜定入涅槃。大德頗能為我諮啟。容我面奉申述疑情。阿難陀言善賢。汝今不應作如是語故惱世尊。然我大師今見背痛未能安隱。善賢如是再三諮啟竟不為白。又告[8]曰。阿難陀。我昔曾聞古仙梵志耆年有德軌範人說。諸佛出世如烏曇華。億百萬劫時乃一現。如來今日定入涅槃。我懷迷惑願見諮問。唯希大德為我諮白。我得見佛誠為幸甚。阿難陀告言。善賢。今我大師身有乖違。甚不安隱勿故相惱。善賢再三[9]如前苦請。尊者不允其志。阿難陀與善賢。於寺門外共言論時。佛以清淨耳超越人天。一一聞說告阿難陀曰。汝今不應遮彼善賢。任來見我隨其請問。何以故此善賢者。即是我於最後。為外道說法令生正信。親命善來為我弟子。于時善賢聞佛世尊慈悲容許。心生歡喜不勝抃躍。詣世尊所共申種種往復言談。却住一面白言。喬答摩。我欲諮問願垂聽許為我解說。佛告梵志隨汝所問。彼即問曰。喬答摩我曾遍觀諸外道類。各別立宗所謂。晡[10]刺拏迦攝波子。[11]末塞羯利瞿梨子。珊逝移毘[*]刺知子。阿市多雞舍甘跋羅子。脚具陀迦多演那子。昵揭爛陀慎若低子。此等諸師各述異宗未知誰是。爾時世尊即命善賢。為說伽[12]他曰。
 我年二十九  出家求善法
 又五十餘年  專行戒定慧
 一心無散亂  [13]唯求於正理
 除斯真法外  無別有沙門

[0396c10] 爾時世尊。說此頌已。復告善賢曰。此是諸佛善說八聖道支。甚為希有難可值遇。除此已外欲求一二三四沙門道果終無可得。是故能於善說法律八聖道支。求沙門果必定當得。復次。善賢離八聖法。諸有外道婆羅門等各[14]執己見。或說三世無因無果。所修福善皆空無益。是故我於沙門婆羅門眾中。大師子吼而作是言。凡有修行皆獲果報。說此法時善賢梵志。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於諸諦[15]實得不壞信。超越愛河斷諸疑網。自然通達諸微妙法。即從座起整衣合掌。向阿難陀作如是語。大師尊重事難諮請。我觀大德獲大善利。幸得值遇無上法王。於諸師中灌頂最上。由師力故我亦善證。我今重希於善說法律。而為出家求受近圓。成苾芻性修沙門行。時具壽阿難陀。白佛言。世尊。今此善賢聞法悟解。心樂出家廣如前說。乃至成苾芻性。唯願世尊哀愍拔濟。爾時世尊。即告善賢。善來苾芻可修梵行。於佛言下如常威儀。出家近圓成苾芻性。一心勤勇不為放逸。作如是念善男子何故剃除[1]鬢髮。而披法服正信出家。於無上道而修梵行。於現法中得[2]自證悟。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爾時善賢起徹到心。即便速證阿羅漢果。得心解脫復作是念。我今不忍見佛般涅槃宜可先去。作是念已詣世尊所。頂禮雙足退坐一面。
[0397a08] 白佛言。大德世尊。我願先入涅槃。佛告善賢汝於今者入涅槃耶。答言。如是再三顧問。佛言。一切諸行皆悉無常。汝於所作自可知時我更何言。善賢將欲入滅而作是念。我今應為五種加持方可滅度。諸來觀者皆見我身。剃除[*]鬢髮著僧伽胝。莫令彼見外道儀式。又諸外道來[3]舁我時勿令身舉。同梵行者方能[*]舁去。又入浴池洗我身時。令諸外道不得其底。同梵行者能洗我身。又諸外道入水之時。當令魚鼈擾亂不安。同梵行者即無惱害。又諸外道不能燒我遺身。同梵行者方令火著。作此五種加持念已便入涅槃。時諸外道。聞善賢梵志已入涅槃。將諸音樂幢旛傘蓋。詣拘尸那城。於四衢道告諸人曰。汝等當知。彼大沙門喬答摩常作此語。唯我法中有八支聖道四沙門果。外道中無廣說如前。乃至作師子吼。然我法中同梵行者。大師善賢亦得涅槃與彼何異。諸苾芻曰。汝等若言是我徒侶。任自持去。而諸外道多人共[4]舉竟不能動況能持去。苾芻告曰。汝等不能我等自[*]舉。答曰。可爾。諸苾芻即共舉去外道默然。又諸外道來至浴池。諸苾芻曰。今可為汝同梵行者洗[5]浴其身。彼入水時不得其底。又被魚鼈之所擾惱。苾芻不爾。苾芻報曰。此若是汝同梵行者。宜自焚燒。而諸外道以火焚燒竟不能著。苾芻然火遂便炎熾。時諸人眾共嗤外道。彼各懷慚低頭而去。時拘尸那城諸壯士等。見此希奇於世尊處。倍生敬仰發淨信心。各懷戀慕作如是語。大悲世尊為最後臥。現身有疾[6]支節不安。尚能為彼善賢說法。令速證得阿羅漢果。復令拘尸那城諸壯士等皆獲善利。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如來今時。現身有疾[*]支節不安。尚能令彼善賢梵志。出生死海證阿羅漢。究竟涅槃盡諸苦際。佛告苾芻。汝等當知。此未希有。我今已斷根本三毒。解脫生老病死愁憂苦惱。具一切智。於諸境界得大自在。令彼善賢出生死海。得最後邊住涅槃處不足為難。我於往昔在生死中。具貪瞋癡未斷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無有智慧能善思量。在傍生內尚能為彼善賢梵志。及拘尸那城諸壯士等自捨身命。我為汝說宜應諦聽。
[0397b21] 乃往昔時於大山澤。有一鹿王千鹿圍繞依林而住。有大智慧預識機宜。於所居處獵者來見。而往告王。時王以兵周遍圍繞。鹿王作念我若不能救濟眾鹿。必被獵人之所屠害。爾時鹿王。四顧瞻望。而作是念我今作何方便。能令群鹿免斯苦厄。遂見深山下有澗水[7]駛流出谷。諸鹿羸弱不能浮[8]趒。鹿王入[9]澗橫流而住。作大音聲普告群鹿。汝等速來可從此岸。擲上我背[*]趒於彼岸。必得存活。若不爾者當遭屠害。於是群鹿次第悉踏大鹿王脊。皆越[*]駛河得離危難。由諸群鹿蹄甲踐蹋。鹿王皮穿血肉皆盡唯餘脊骨。雖極苦痛心無退轉。悉令群鹿安隱得渡。仍懷顧戀誰未渡者。於群鹿中有一鹿兒不能[*]趒渡。爾時鹿王雖受極苦。尚懷哀念不顧自身。從水而出遂取鹿兒。置於脊上渡至彼岸。鹿王遍觀知渡盡已。氣力將竭臨命終時而發誓願。我救群鹿及此鹿兒。[10]救濟死厄不惜身命。願我當來得成無上正[11]等覺時。令彼得渡生死羅網。置最後邊妙涅槃處。佛告諸苾芻。汝意云何勿生異念。往時鹿王者即我身是。其群鹿者拘尸那城諸壯士是。其鹿兒者即善賢是。
[0397c14] 又諸苾芻如我無智在傍生內。喘息不安受諸苦毒。皮肉[*]支節分解之時。救濟善賢令至無畏。汝等善聽乃往古昔。婆羅痆斯時有國王名曰梵授。以法化世廣如經說。王有智馬預知前事。隣國敬畏悉來朝貢。[12]馬既命終。時諸小王令使[13]報曰。汝梵授王今可輸稅分與我等。若不[14]爾者不得出城。如見違者我等同來破滅其國。王告使曰。我不送稅亦不出城。遂於國內訪求智馬。後於異處遂便獲得。時屬春序卉木敷榮。群鳥和鳴甚可愛樂。王乘智馬將諸婇女。遊適芳園歡娛受樂。時諸小王聞梵授王與諸臣佐及宮婇女。在外遊戲情無所懼。未即入城相與謀計。各嚴四兵至城門首。大臣白王。諸小國王不恭朝命。敢興逆亂來扣城門。願見警備。王既聞已勅索智馬。速嚴四兵我自討擊。時王乘馬嚴兵誓眾共彼鬪戰。王恃威力獨處先鋒。遂被賊軍以槊中馬。腸胃皆出受諸楚毒。眾苦難堪形命無幾。仍作是念王遭困厄。我若不救是所不應。宜忍苦楚令王免厄。得至城門到無畏處。作是念已周迴顧望無入城路。然此城外有大浴池。名曰妙梵近王宮闕。於其池中有四蓮華。青黃赤白皆悉遍滿。于時智馬不顧身命。騰躍池中踐荷葉上。負王渡難直入宮中。時王纔下馬便命絕。時諸小王競入園林。處處尋覓竟不能得。迴軍劫掠各還本居。時梵授王既免危厄得存性命。告婆羅痆斯諸大臣等及眾人曰。若有能救剎帝利灌頂大王命者如何恩賞。諸臣白王可分半國。王曰。此之智馬能全我命。馬今既死欲何以報。諸臣答言應為智馬。於城四門[1]宜作非時白蓮華會。廣行惠施盛修福業以資魂路。王言甚善宜時疾作。時王即令太子中宮婇女臣佐使民莊嚴衢路。布列香華幡蓋明燈。在處懸設無不充滿。如歡喜園甚可愛樂。王令擊鼓宣告遠近。我於明日欲為智馬於城四門營建非時白蓮華會。宜可告知集法場所受我供養。時至雲集隨須給與普令稱意。汝等苾芻於意云何。[2]彼時智馬即我身是。我為彼王受諸[3]苦楚。身形分解不顧身命。尚能救濟令離危厄。
[0398a26] 時諸苾芻又復有疑。請世尊曰。大德具壽善賢先作何業。今為大師最後弟子。佛告諸苾芻汝等當知。自所作業今還自受。廣如餘處乃至說頌。汝等苾芻乃往古昔。此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時。有佛出世名迦攝波十號具足。在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時彼如來應正等覺。有外孫子名曰無憂。求解脫故而為出家。謂解脫果自然可得。於八正道而不勤修。經歷多時竟無果證遊行人間隨處作夏。時彼如來有緣皆度。所作已辦如薪盡火滅於其中夜將入涅槃。時彼苾芻在無憂樹下。而此樹神聞迦攝波如來當般涅槃。悲泣雨淚霑無憂身。苾芻仰觀問其神曰。有何所以如是悲啼。樹神對曰。今日中夜。迦攝波佛將入涅槃。時彼苾芻聞如是語。情懷痛切如箭入心。悲啼號哭發聲大喚。樹神問曰。何故悲啼。對曰。迦攝波如來應正等覺是我親舅。我雖依附而不勤修去此既遠難申禮敬。我是凡夫無力速往是以悲哭。樹神報曰。然我有力令仁疾至。不知見佛得有益不。苾芻報曰。我極勇猛。若見佛者必能依行證獲果利。是時樹神以神通力。將此苾芻疾至佛所。既見佛已發清淨心起廣大願。時彼如來隨其根性。為說妙法證阿羅漢果。不忍見佛入般涅槃。是故於先而取滅度。時彼樹神。既見世尊及苾芻涅槃已。情懷戀慕作如是念。今此具壽所獲勝利皆由我得。以此功德願我來世迦攝波佛所授摩納婆記。人壽百歲得成正覺。號釋迦牟尼[4]彼涅槃時。我得聲聞無學果已在先滅度。佛告諸苾芻於汝意云何。時天神者今善賢是。由是義故於一切時。遠離惡友近善知識應如是學。
[0398b29] 時阿難陀白佛言。世尊。我於靜處作如是念。善知識者是半梵行。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辦。得善友故遠離惡友。[5]以是義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佛言。阿難陀勿作是語。善知識者是半梵行。何以故善知識[6]者是全梵行。由此便能離惡知識。不造諸惡常修眾善。純一清白具足圓滿梵行之相。由是因緣若得善伴與其同住。乃至涅槃事無不辦。故名全梵行。何以故阿難陀我由善知識故。令諸有情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皆得解脫。若離善友無如是事。阿難陀於我所說應勤修學。
[0398c12] 爾時佛告諸苾芻曰。由是義故從今已去。不應輒度外道出家并受近圓。除釋迦種及事火留[7]髻外道。若披外道服來求出家及受近圓者。問無障法此人應與。何以故此是我親有機緣故。其事火人說有業用。有因有緣有策勵果故。此等不勞共住。即與出家并受近圓。若是自餘外道之類。來求出家及近圓者。其親教師應與衣服。食僧常食四月共住。若觀其人性行調柔堪濟度者。應與出家并近圓事如是應知。
[0398c22] 復次汝等苾芻。若法能於現在及未來世生長利樂者。汝等應當受持讀誦。為他演說勿使廢忘。欲令梵行得久住[8]世。安樂人天利樂饒益諸眾生故。此法是何。所謂契經應頌記別諷頌自說因緣本事本生方廣希有譬喻論議。此十二分教若能受持讀誦如說行者。能於現未生長利樂。乃至慈愍群生佛法久住。汝等苾芻我涅槃後。作如是念我於今日無有大師。汝等不應起如是見。我令汝等每於半月。說波羅底木叉。當知此則是汝大師是汝依處。若我住世無有異也。又始從今日小下苾芻。於長宿處不應喚其氏族姓字。應喚大德或云具壽。老大苾芻應喚小者為具壽。然大苾芻於小者處。應可存情哀憐覆護生慈念心。或以衣鉢鉢絡腰[1]絛。共相濟給勿令闕事。或復教授讀誦禪思使有日益。如是能令我法增長。若不爾者法當速滅。又汝等苾芻此地方所有其四處。若有淨信男子女人。乃至盡形常應繫念生恭敬心。云何為四。一謂佛生處。二成正覺處。三轉法輪處。四入大涅槃處。若能於此四處或自親禮。或遙致敬企念虔誠。生清淨信常繫心者。命終之後必得生天(比於西方親見如來一代五十餘年居止之處。有其八所一本生處二成道處。三轉法輪處四鷲峯山處。五廣嚴城處六從天下處。七祇樹園處八雙林涅槃處。[2]四是定處餘皆不定。[3]總攝頌曰。生成法鷲廣下祇林虔誠一想福勝千金)。
[0399a18] 復次佛告諸苾芻。汝等有疑今悉應問。[4]若於佛法僧寶。苦集滅道四聖諦處。有疑問者我當為答。
[0399a21] 時具壽阿難陀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解佛所說。命諸苾芻有疑當問。然此眾中竟無一人。於佛法僧寶苦集滅道諦。有懷疑惑更須問者。佛言。善哉善哉阿難陀。汝能如實通達作如是語。於此眾內我以智[5]觀。於諦寶中實無疑者。此是如來最後所作。爾時如來大[6]悲愍故。遂去上衣現其身相。告諸苾芻汝等今者可觀佛身。汝等今者可觀佛身。何以故。如來應正等覺。難可逢遇如烏曇跋羅華。時諸苾芻咸皆默然。佛言。法皆如是諸行無常。是我最後之所教誨。作是語已安心正念入初靜慮。從此起已順次第入第二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及滅受想定寂然宴默。時阿難陀問尊者阿尼盧陀曰。今我大師為入涅槃為未入耶。答曰。佛未涅槃但住滅受想定。阿難陀言。我曾從佛親聞此語。若佛世尊入邊際定寂然不動。從此無[7]間世間眼閉必入涅槃。爾時世尊。從滅受想定出。逆次第入非[8]想非非想處。從非想非非想出入無所有處。次入識無邊處。次入空無邊處。次入第四靜慮。入第三入第二入初靜慮。從初禪出還入第二第三第四靜慮。寂然不動便入無餘妙涅槃界。
[0399b15] 爾時世尊纔涅槃後。大地震動流星晝現諸方熾然。於虛空中諸天擊鼓。時具壽大迦攝波。在王舍城羯蘭鐸迦池竹林園中。見大地動即便[9]斂念觀察何事。便見如來入大圓寂。自念我今既無大師唯依法住。諸行法爾知更[10]云何。復作是念。此未生怨王勝身之子信根初發。彼若聞佛入涅槃者。必嘔熱血而死。我今宜[11]可預設方便作是念已即[12]命城中行雨大臣。仁今知不佛已涅槃。未生怨王信根初發。彼若聞佛入涅槃者。必嘔熱血而死。我今宜可預設方便。即依次第而為陳說。仁今疾可詣一園中。於妙堂殿如法圖畫佛本因緣。菩薩昔在覩史天宮。將欲下生觀其五事。欲界天子三淨母身。作象子形[13]託生母腹。既誕之後踰城出家。苦行六年坐金剛座。菩提樹下成等正覺。次至婆羅痆斯國為五苾芻。三轉十二行四諦法輪。次於室羅伐城為人天眾現大神通。次往三十三天為母摩耶廣宣法要。寶階三道下贍部洲。於僧羯奢城人天渴仰。於諸方國在處化生。利益既周將趣圓寂。遂至拘尸那城娑羅雙樹。北首而臥入大涅槃。如來一代所有化迹既圖畫已。次作八函與人量等置於堂側。前[14]七函內滿置生[15]酥。第八函中安牛頭栴檀香水。若因駕出可白王言。暫迀神[16]駕躬詣芳園所觀其圖畫。時王見已問行雨言此述何事。彼即次第為王陳說一如圖畫。始從覩史降身母胎。終至雙林北首而臥。王聞是語即便悶絕宛轉于地。[17]可速移入第一函中。如是一二三四乃至第七。後置香水王便穌息。是時尊者次第教已往拘尸那城。行雨大臣。一如尊者所教之事次第作已。時王因出大臣白言。願王暫迀神駕遊觀園中。王至[18]園所見彼堂中圖畫新異。始從初誕乃至倚臥雙林。王問臣曰豈可世尊入涅槃耶。是時行雨默然無對。王見是已知佛涅槃。即便號咷悶絕宛轉于地。臣即移舉置蘇函中。如是至七方投香水。從此已後王漸穌息。
[0399c24] 爾時如來入涅槃時。娑羅雙樹名華下散彌覆金軀。時有苾芻見斯事已而說頌曰。
 世尊涅槃時  最勝娑羅樹
 低枝下垂蔭  復散以名華

[0399c28] 時天帝釋。亦說頌曰。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0400a02] 時梵天王。亦說頌曰。
 於一切世間  生者皆歸死
 無常力最大  諸行盡淪亡
 大師世間眼  十力無與等
 化緣既周遍  寂滅在雙林

[0400a07] 爾時尊者阿尼盧陀。亦說頌曰。
 佛無出入息  其心亦湛然
 世眼今已閉  寂然安不動
 世尊十力具  化盡入無餘
 見聞諸有情  毛竪心驚怖
 汝心莫沈沒  亦勿懷憂惱
 佛證真木叉  譬如燈焰滅

[0400a14] 時諸苾芻。見佛世尊般涅槃已各懷悲感。或有迷悶宛轉于地。椎胸大喚心生憂慘。或有尋思法理作如是說。我等今時宜自裁忍。世尊常說一切光華可愛樂事。雖是尊重終歸無常悉皆離別。
[0400a19] 時阿尼盧陀告阿難陀曰。具壽宜應勸誘大眾。且各裁抑勿乖儀式莫大悲號。所以者何於此現有[1]住百千劫長[2]壽諸天。皆生嫌恥作如是語。云何苾芻於佛世尊善說法律而為出家。不能善觀諸無常事乃生憂苦。阿難陀白言。此諸天眾其數幾何。答曰。從此拘尸那城。乃至金河及娑羅雙樹。至壯士繫冠制底。於此四邊周十二踰繕那。大威德天悉皆充滿。無有空隙可容立杖。而此諸天見佛涅槃。各懷悲感椎胸懊惱悶絕于地。亦有如前共相開解。且各裁止乃至終歸無常悉皆離別。于時尊者阿尼盧陀。為阿難陀及諸大眾。廣說法要乃至天明。時苾芻等默然聽受。阿尼盧陀復告阿難陀曰。汝今宜往拘尸那城告諸壯士。昨於中夜如來大師已入無餘妙涅槃界。仁等今時所應作者宜當速辦。勿為後悔復重告曰。如來大師於汝城邑入般涅槃。爾等云何不興供養報佛慈恩。時阿難陀聞是語已。即持[3]天衣將一苾芻。以為侍者往壯士集堂有五百人先在堂處。尊者告曰。仁等壯士及諸大眾。如來大師已於中夜。入無餘依妙涅槃界。仁等今時所應作者宜應速辦。勿生後悔。又重告曰。如來大師於汝城邑入般涅槃。汝等云何不興供養報佛慈恩。時諸壯士聞是告已。或有悶絕宛轉于地。椎胸大喚身體戰慄不能自持。或有高聲作如是語。我於佛所曾聞是說。世間無常悉皆離別。時諸壯士共相謂曰。宜各齎持種種華鬘塗香末香燒香。及諸妙物音聲鼓樂。速往雙林以申供養。并大臣輔相各與眷屬男女大小親友知識。出拘尸城詣雙林所。既至彼已於佛臥處。師子床前盡哀情已。各持所有上妙諸香名華。無數[4]幢幡繒綵飲食奇珍。奏諸音樂廣供養已。白阿難陀曰。無上法王已歸圓寂。不知今者葬禮如何。尊者告曰。然我先已奉佛教勅。所有葬法如轉輪王。問曰。其法如何。答曰。以白[5]疊絮先用裹體。次以千張白[*]疊周遍纏身。置金棺中盛滿香油。覆以金蓋積栴檀木及海岸諸香。以火焚燎。後將牛乳澆火令滅。有餘舍利盛以金瓶。於四衢大道建窣[6]覩波。[7]周匝圍繞懸繒幡蓋。塗末燒香奏眾伎樂。恭敬供養設大施會。此是輪王焚葬之法。如來大師倍勝於此。
[0400c04] 時諸壯士聞是語已。白尊者曰。我領其言。然非一二三日能辦此事。若至七日住者。如前所為方可成就。答言。可爾。是時諸人即便如前。依輪王葬法一一備具無有闕少。從拘尸那城周圍十二踰繕那。乃至繫冠制底。所有無量歸仰眾生咸來雲集。各持香華種種伎樂供養之具。壯士眷屬皆悉出城。詣雙樹間於師子床前。陳設所有盡心供養。時壯士中有一耆宿。告諸人曰。現在大眾。女持幢幡男可擎輿。我等齎持種種華綵塗香末香燒香及諸音樂。從拘尸那城西門而入。於東門出。度金沙河。至壯士繫冠制底勝處安置以火焚燒。是時諸人聞是語已。各各爭前欲[*]舉金棺。雖共盡力竟不能動。
[0400c18] 爾時具壽阿難陀。白尊者阿尼盧陀曰。拘尸那城諸壯士等。雖竭筋力竟不能動如來金棺。我今不知有何所以。尊者告曰。此是諸天作如斯意。欲令壯士及諸人民。女持幢幡男捧尊輿。威儀整肅翊從如來。我等諸天共持華綵。燒眾妙香奏天伎樂廣陳供養。於西門入東門而出。度金沙河至繫冠制底。以是因緣威儀未備不能移動。是時具壽阿難陀報尊者曰。若如是者可隨天意時諸壯士即隨天願。備設如前方來持輿。即便輕舉[8]捧戴而行。于時空中天雨嗢鉢羅華拘[9]物頭華鉢頭摩華分陀利華。沈水末香栴檀末香。多揭羅多摩羅末香。及曼陀羅華等。諸天伎樂百千萬種。於虛空中一時俱奏。諸天華蓋其從如雲。并散天衣有盈億數。時拘尸那城諸壯士等各相謂曰。天供養已我等應為。時諸壯士及餘一切貴賤男女。營辦香華威儀嚴[1]肅。百千萬種不可勝紀。恭敬供養隨從金棺。城中而過度金沙河至繫冠制底。所散之華積至于膝。于時有一外道梵志。聞佛滅度詣娑羅林。持華數莖還[2]波波聚落。於其中路逢[3]大迦攝波。與五百弟子威儀整肅。將詣雙林禮大師足。遇見外道問言。汝從何來欲向何處。外道答曰。我從拘尸那來。將詣波波聚落。迦攝波知而故問。汝從彼來。知我大師釋迦牟尼如來四大安不。外道答言。我從彼來。親見大德喬答摩已入涅槃。經今七日自滅度來。所有人天皆以香華種種威儀。具申供養遺身舍利。我從彼會得此華來。大迦攝波所將五百人中。有一莫訶羅苾芻。稟性愚癡不[4]辯好惡。聞外道語遂出麁言。快哉樂哉我等從今。免被拘制於諸戒律。云此應作此不應作。此事皆息自今已後。能持不持皆由於我可行者行不須者棄。時彼老叟出此語時。空中諸天聞其非法。即以神力掩蔽聲響不令人聞。唯迦攝波領知斯語。是時尊者為教誨彼故。即於道傍暫時停歇。與眾俱坐告言。諸具壽。世間諸行皆悉無常。體不堅牢是難委信。[5]不得久存並歸散滅。宜起厭離勿生愛著。且止斯事我等速往。見佛全身各並前進。時諸壯士并四眾等。先用疊絮裹如來體。次以千張白疊周匝纏身。置香油棺覆以金蓋。各持香木如法焚燒。火不能著。時阿尼盧陀告阿難陀曰。[6]雖欲然火終無著法。問其何故。答曰。斯為諸天不令火著。復問何緣。答[7]曰。為大迦攝波與五百徒眾隨路而來。欲見世尊金色全身親觀焚燎。為待彼故天不令燒時阿難陀即以此事普告眾知。須臾尊者徒眾皆至。拘尸那城諸人遙見尊者眾來。各持香華種種音樂。詣尊者所頭面禮足。時有無量百千大眾。隨從尊者詣世尊所。除去香木啟大金棺。千疊及絮並開解已。瞻仰尊容頭面禮足。於此時中唯有四[8]大耆宿聲聞。謂具壽阿若憍陳如。具壽[9]難陀。具壽十力迦攝波。具壽摩訶迦攝波。然摩訶迦攝波有大福德多獲利養。衣鉢藥直觸事有餘。尊者作念我今自辦供養世尊。即辦白疊千張及白疊絮。先以絮裹後用疊纏。置金棺中傾油使滿。覆以金蓋積諸香木退住一面。由佛餘威及諸天力。所有香木自然火起。時阿難陀右繞火積說伽[*]他曰。
 如來妙體歸圓寂  自然火起燎餘身
 唯留內外一雙全  所有千衣隨火化

[0401b23] 時拘尸那城諸壯士等。欲以牛乳注火令滅。未瀉之頃其火積中忽生四樹。一金色乳樹二赤色乳樹。三菩提樹四烏曇跋樹。於此樹中乳自流出令火皆滅。是時拘尸那城諸貴賤等。共收舍利盛金瓶中置七寶輿上。以種種香華栴檀沈水塗香。末香燒香繒蓋幢幡。音聲伎樂廣陳供養。[*]舁入城中安妙堂上。復更如前盛興供養。是時波波聚落諸壯士等。聞佛世尊於拘尸那城入般涅槃已經七日無量人天廣陳供養。於其聚落總集四兵。象馬車步各自嚴辦種種器仗。共詣拘尸那城欲分舍利。既至城已報諸人曰。無上法王眾生慈父。我等諸人比於長夜。供養恭敬親承訓導。受持正法今既滅度。有餘舍利我等欲取。將往波波聚落。建窣[*]覩波安置供養。城中諸人聞斯告已咸作是言。世尊導師是我慈父親承訓誘。既於我界而般涅槃。全身舍利應留永劫於此供養。終不分與外邑諸人。時波波人遣使答曰。若分者善如不與者。我等當以強力奪取。城人聞已告彼眾曰。徒事鬪戰終不可得。
[0401c15] 爾時遮洛迦邑。部魯迦邑。阿羅摩邑。吠率奴邑。劫比羅城諸釋迦子。薜舍離栗[10]姑毘子。悉皆來集。是時摩[11]伽陀國未生怨王。既聞佛世尊於拘尸那城入般涅槃。一切人天廣設供養。既聞是事生大憂苦。遂告行雨大臣曰。卿今知不。我聞世尊已入涅槃。在拘尸城大興供養。為爭舍利諸處競來欲相侵奪。我今亦往請取身骨。臣曰。如是應[12]裝整兵便往拘尸那城。時未生怨王遂乘大象欲往佛所。纔昇象上念佛恩深。心便悶絕從象墜墮宛轉于地。良久乃酥便乘馬去。念佛恩故不能[13]抑止。還墮于地久穌息已。告行雨大臣曰。我今不能親往佛所。卿等今者可領四兵。往拘尸那城傳我言教。問訊壯士少病小惱起居輕利安樂行不。世尊在日接引我等。長夜慇懃是我大師。今於仁等聚落入般涅槃。有遺舍利幸與一分。於王舍城作窣[*]覩波。冀申敬重香華伎樂種種供養。行雨白言。如王教勅。即嚴四兵詣拘尸那城。告諸壯士曰。仁等咸聽。摩[*]伽陀國未生怨王。問訊仁等具說如前。世尊大師於我等輩。常為饒益令得安樂。可尊可敬。今者於仁聚落入般涅槃。有遺舍利幸當與分。於王舍城建窣[*]覩波廣興供養。諸壯士曰。世尊誠是饒益安樂一切群生。可尊可敬。然於今者在我聚落入般涅槃。有遺舍利王欲見分此誠難得。時行雨臣告諸壯士曰。若其仁等能與者善。如不見分我加兵力強奪將去。答言。任意。時諸人眾悉皆大集闐噎城隅。城中所有壯士男女並閑弓射。即便總出象馬車步。嚴整四兵欲共七邑兵交合戰[1]。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八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九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八門第十子攝[2]頌涅槃之餘次明五百結集事
[0402a26] 時有婆羅門名突路拏。在於眾內見此諸人。欲爭舍利共相戰伐。恐有損傷違害佛教。自執長[3]幡以麾大眾。告拘尸那諸壯士曰。仁等且止。今欲為君陳其損益。我比曾聞此大沙門喬答摩氏。憐愍一切諸有情故。於無數劫熾然精勤忍怨害事。長時苦已讚行忍辱。由是因緣成無上覺。心行平等猶若虛空。於諸有情普皆濟度。眾生福盡捨棄涅槃。息化以來纔經七日。即興兵戰誠是相違。唯願諸人勿為鬪競。我為平分必令歡喜。佛身舍利分為八分。各將供養饒益群生。量舍利瓶願[4]同惠我。持還本國建窣[5]覩波。時拘尸那城壯士聞已。報言。可爾。然大師世尊長夜修忍。不為殺害廣如前說。仁今順教為我平分斯為善事。其婆羅門既蒙許可。即分舍利而為八分。第一分與拘尸那城諸壯士等廣興供養。第二分與波波邑壯士。第三分與遮羅博邑。第四分與阿羅摩處。第五分與吠率奴邑。第六分與劫比羅城諸釋迦子。第七分與吠舍離城栗[6]姑毘子。第八分與摩[7]伽陀國行雨大臣。此等諸人既分得已。各還本處起窣[*]覩波。恭敬尊重伎樂香華盛興供養。時突路拏婆羅門將量舍利瓶。於本聚落起塔供養。有摩納婆名畢鉢羅。亦在眾中告諸人曰。釋迦如來恩無不普。於仁聚落而般涅槃。世尊舍利非我有分。其餘炭燼幸願與我。於畢鉢羅處起塔供養。時贍部洲世尊舍利乃有八塔。第九瓶塔第十[8]炭塔。如來舍利總有一碩六斗分為八分。七分在贍部洲。其第四分阿羅摩處所得之者。在龍宮供養。又佛有四牙舍利。一在天帝釋處一在健陀羅國。一在羯陵伽國。一在阿羅摩邑海龍王宮。各起塔供養。時波[9]咤離邑無憂王。[10]便開七塔取其舍利。於贍部洲廣興靈塔八萬四千周遍供養。由塔威德莊嚴世間。天龍藥叉諸人神等。咸皆恭敬尊重供養。能令正法光顯不滅。有所願求無不遂意(已下序王舍城五百結集事)。
[0402c05] 爾時釋迦如來生在釋種。於摩揭陀國成等正覺。婆羅痆斯轉妙法輪。拘尸那城壯士生地而取滅度。尊者舍利子。與大苾芻眾八萬人同入涅槃。尊者大目連。與七萬苾芻亦入涅槃。世尊與一萬八千苾芻亦般涅槃。時有多劫長壽諸天。見佛涅槃情懷悲感。又見諸聖悉皆滅度遂生譏議。世尊所說蘇怛羅毘奈耶摩窒里迦。正真法藏皆不結集。豈令正教成灰燼耶。時大迦攝波知彼天意。告諸苾芻汝等當知。具壽舍利子具壽大目連。各與眾多大苾芻眾。不忍見佛入大涅槃。並悉於前已歸圓寂。而今世尊復與一萬八千苾芻同般涅槃。然有無量劫長壽諸天。皆起歎惜復生譏議。何不結集三藏聖教。豈令如來甚深妙法成灰燼耶。咸皆報知可共結集斯為大事。眾皆言善我等隨作。時迦攝波白僧伽曰。於此眾中誰為最小。報曰。具壽圓滿。時大迦攝波告言。圓滿。汝鳴[11]揵稚令僧伽盡集。圓滿聞已便於靜處入第四禪。隨其定力繫念思察。既觀察已從定而起即鳴[12]揵稚。當有四百九十九大阿羅漢。從諸方來雲集於此就座而坐。尊者大迦攝波白言。諸具壽。苾芻僧伽悉來集未。好審觀察是誰未集。時諸苾芻咸遍觀察。報大迦攝波言。諸方苾芻悉皆來集。唯具壽牛主今未來至。時牛主苾芻在尸利沙宮閑靜而住。大迦攝波告圓滿曰。汝今可詣具壽牛主所居之處。作如是語告牛主言。苾芻僧伽大迦攝波而為上首。令告尊者得無病不。僧伽有事宜可速來。圓滿聞已入甚深定。以其定力於拘尸那城沒。尸利沙宮出。詣尊者前頂禮雙足。白尊者言。苾芻僧伽大迦攝波而為上首。願言無病作如是[1]說。僧伽有事宜當速來。尊者雖離諸欲。仍有愛戀習氣。告圓滿曰善來具壽。將非大師釋迦牟尼如來。為有化緣向[2]他界耶。為諸僧伽有諍事耶。為是如來所轉無上法輪。諸外道等生誹謗耶。又非外道等聚結徒黨。於我如來聲聞弟子為留難耶。不有如來諸弟子等。煩惱增盛相輕賤耶。不有沙門婆羅門違背佛教耶。非諸愚夫將破僧耶。不有惡見之人。將像似法所有文句。惑亂如來[3]真正法耶。不有眾多同梵行者。棄廢讀誦禪思勝業。樂[4]談世俗無益語耶。又復不有心懷疑惑猶豫二途。非法說法法說非法。非律說律律說非律耶。不有諸苾芻為慳貪垢之所擾亂。棄背六種和敬之法。見有客來及同梵行者。不相愛念耶。不有惡[5]性苾芻。令諸信心長者婆羅門等。背佛正法歸外道耶。不有苾芻習行邪命耕田賣買。諂曲事王占相禍福。盡形貯畜不淨財耶。不有苾芻於杜多正行。受下臥具生厭賤耶。不有實非沙門自言沙門。於同梵行所相惱亂耶。然汝圓滿遠來至此。應言大德世尊安隱無事。乃稱迦攝波而為上首者。將非大悲世尊捨諸[6]含識。永入無餘大涅槃界耶。將非世間亡失船師生驚恐耶。將非十力無畏。被無常鬼之所吞耶。將非能覺一切有情。為開益者睡不覺耶。將非佛日光沈沒耶。將非如來滿月。被阿修羅怨而為障蔽隱光明耶。將非三千世界。最尊大師勝如意樹。菩提分[7]華以為莊嚴。四聲聞果香美可愛。被無常狂象而摧折耶。將非如來智燈被無明風吹令滅耶。爾時具壽圓滿。聞是語已說[8]伽他曰。
 聲聞眾已集  智慧皆猛利
 令法久住故  唯待於尊者
 佛法船已沒  智慧山亦隤
 大師殊勝眾  普欲歸真寂
 唯願速赴彼  共結世尊教
 是大事非輕  遣我來相命

[0403b16] 是時具壽牛主告圓滿曰。且止命言。以頌報曰。
 無上明燈若住世  我願往彼禮尊容
 今既緣盡入涅槃  何有智人能赴彼
 汝今持我三衣鉢  與彼大眾應供者
 我今入寂更不生  唯願聖慈咸忍恕

[0403b22] 說此語已即從座起。昇於虛空現十八變放種種光。化火焚身而取滅度。即於身內四道水流。第一水說伽他曰。
 我等眾生福德盡  今時忽然逢棄背
 世間慧日已潛暉  一切群迷無救者

[0403b27] 第二水說伽他曰。
 一切諸行剎那滅  從生至盡皆歸苦
 但是凡夫虛妄計  作者受者悉皆無

[0403c01] 第三水說伽他曰。
 智者心常不放逸  於諸善法速修成
 容華年命並皆亡  恒被無常所吞食

[0403c04] 第四水說伽他曰。
 我今稽首佛弟子  所應作者已成辦
 敬順大師入圓寂  如牛王去小牛隨

[0403c07] 是時具壽圓滿。供養牛主遺身舍利已。持其衣鉢入甚深定。從室利沙宮沒。於拘尸那城雙林處現。詣大迦攝波及五百苾芻處隨應敬已。將其衣鉢置上座前。說伽他曰。
 彼聞聖主歸圓寂  所有福業亦隨行
 此是衣鉢我持來  唯願僧伽見容恕

[0403c13] 是時尊者迦攝波告苾芻曰。同梵行者咸皆善聽說伽他曰。
 彼隨聖教身已滅  所餘應供多涅槃
 現在和合眾同心  廣為人天當結集

[0403c17] 時迦攝波復令大眾。志念堅固莫入涅槃。說伽他曰。
 仁等勿同彼牛主  室利沙宮入圓寂
 不應造次般涅槃  宜作眾生利益事

[0403c21] 是時具壽大迦攝波。與五百苾芻共立制曰。諸人當知聽我所說。佛日既沈恐法隨沒。今欲同聚結集法藏。彼諸人眾初喪大師情各憂惱。若即於此而結集者。四方僧眾來相喧擾。心既不安事難成辦。然佛世尊在摩揭陀國菩提樹下。成等正覺法身已謝。我等今應就彼結集。有云大善有云我等可詣菩提樹下。時大迦攝波告諸人曰。摩揭陀國勝身之子。未生怨王初發信心。能以四事資身之具。供給大眾令無有乏。我等宜應就彼結集。時諸大眾咸皆稱善。復有說云我等諸人。悉皆證得阿羅漢果。唯阿難陀獨居學地。又此具壽世尊在日親為侍者。於佛法藏普能受持。果未圓備此欲如何。迦攝波曰。若如是者作簡擇法。恐餘學人情生不忍。可為方便應差慶喜作行水人。餘人自去。大眾言善。
[0404a08] 爾時具壽大迦攝波。對大眾前告阿難陀曰。汝能為眾作行水人不。彼[1]答言能。時迦攝波即作白二羯磨差之。大德僧伽聽。此具壽阿難陀苾芻比親侍佛。所有法藏普能受持。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2]僧伽今差苾芻阿難陀供給眾僧作行水[3]人。白如是。大德僧伽聽。此具壽阿難陀苾芻比親侍佛。所有法藏普能受持。僧伽今差[4]阿難陀為眾行水。若[5]諸具壽[6]聽阿難陀為眾行水者默然。若不許者說。僧伽[7]已差具壽阿難陀為眾行水竟。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時大迦攝波告阿難陀曰。汝與大眾人間遊行。可詣彼摩揭陀國我取直路而去。時阿難陀與眾俱行詣王舍城。迦攝波在前而至。未生怨王於佛深信。若乘大象遙見佛時自墜于地。由佛威力身無傷損。王乘大象遙見迦攝波。憶念如來即便自墜。于時尊者以神力扶持不令有損。告言。大王應知。如來大師心常在定。聲聞弟子則不如是。若不攝念觀察不知前事有觀不觀。是故我今共王立制。若見如來聲聞弟子王乘象馬。不應造次自墜身形宜當保愛。王曰。如尊者教。聖者應知若佛在世我親供養。今既涅槃何處申敬。仁則是我所敬世尊。何以故。如來教法並皆委寄。作是語已。告大臣曰。尊者大迦攝波四事供養無令闕乏。尊者言。大王當知。佛於此國證大菩提法身成就。今於王處建立法幢結集三藏。苾芻大眾在路俱來。王言善哉我於聖眾。但有所須悉皆供給。時諸聖眾不久欲至王舍大城王聞欲至便勅諸臣。遠近貴賤一切人民。嚴飾城郭掃灑街衢。持妙華香寶幢幡蓋。及諸伎樂百千萬種。王及后妃太子。內宮綵女國內人民。皆悉出城迎諸聖眾。既入城已大眾坐定。王便致敬於上座前。合掌長跪白大德迦攝波言。今日聖眾皆來至此。為諸眾生作大饒益。一切所須我當供給。我今不知於何處所。堪為敷設結集之會。時尊者告言。若於此城竹林園中作結集者。諸處僧來共相喧擾恐有妨廢。若向鷲峰山亦不安靜。然畢鉢羅巖下堪為結集然無臥具。王聞語已深生歡喜。報迦攝波曰。若於彼處結集定者。諸有所須臥具之類我當供給。時迦攝波白大眾曰。今此大王為諸聖眾。就畢鉢羅巖結集之[8]處。諸有所須悉皆祇待令無所乏。仁等大眾宜當赴彼。王白迦攝波曰。大覺世尊入涅槃時而不告我。唯願尊者久住世間。設將圓寂幸[9]垂預告。時迦攝波默然而許。是時尊者復作是念。於前夏中可修營房舍臥具。至後夏時當為結集。尊者即便觀阿難陀心。告具壽阿尼盧陀曰。汝今於此世尊所讚大眾之中。誰是學人有染瞋癡。具足愛取所作未辦。時阿尼盧陀入第四定觀察眾中。唯見具壽阿難陀獨居學地。具縛煩惱。所作未辦。觀已告迦攝波曰。尊者應知此大聲聞。悉皆清淨無諸腐敗。唯有[10]貞實具大福德所作已辦。堪受人天最上供養。唯阿難陀獨居學地。具縛煩惱所作未辦。時迦攝波即便觀察。此阿難陀為是慰喻調伏。為須呵責調伏。見彼乃是以呵責言方可調伏。即於眾中喚阿難陀。汝宜出去。今此勝眾不應共爾同為結集。時阿難陀聞是語已。如箭射心舉身戰懼。白言。大德迦攝波。且止斯事幸願容恕。我不破戒破見破威儀破正命。於僧伽中亦無違犯。如何今者忽為擯棄。尊者報曰。汝親侍佛。云[11]何破[12]見戒威儀正命者何成希有。云於僧伽無違犯者。可起把籌我出其過令汝自知。時阿難陀即從坐起。當起之時三千大千[13]世間三種震動。所謂小震中震大震。小搖中搖大搖。小動中動大動。於虛空中所有諸天。張目出聲作如是語。嗚呼大迦攝波。能得如是[14]真言實語。此阿難陀近離世尊。即作如是出苦切言共相訶責。時迦攝波告阿難陀曰。汝云我於僧伽無違犯者。云何汝於僧伽得無愆犯。汝知世尊不許女人。性懷憍諂而求出家。如佛言曰阿難陀。汝勿為女人求請出家及近圓事。何以故。若令女人於我法中為出家者。法不久住。如好稻田被霜雹損竟無穀實。如是阿難陀。若令女人為出家者。法當損[15]減不得久住。汝請佛度豈非過失。阿難陀曰。大德且止當見容恕。我無餘念請度女人。然大世主是佛姨母。摩耶夫人生佛七日便即命終。世主親自乳養。既有深恩豈得不報。又復我聞過去諸佛皆有四眾。望佛同彼。一為報彼厚恩。二為流念氏族。為此請佛度諸女人願容此過。迦攝波告曰。阿難陀。此非報恩。便是滅壞正法身故。於佛田中下大霜雹。正法住世合滿千年。由汝能令少許存在。又云流念氏族者此亦非理。出家之人永捨親愛。又云我聞過去諸佛皆有四眾。望佛同彼者。於曩昔時人皆少欲。於染瞋癡及諸煩惱悉皆微薄。彼合出家。今則不然。世尊不許。汝見苦求令佛聽許。是汝初過可下一籌。
[0405a14] 又復有過。阿難陀。且如有人。於四神足。若多修習[1]欲住世一劫或一劫餘。汝於佛所不為眾生請佛世尊住世一劫。白言尊者。我無餘念。當爾之時被魔障蔽。答曰。此是大過寧容得有。近佛世尊塵習俱盡。而被魔羅波卑而為障蔽。此是第二過[2]可下一籌。汝復有過。世尊在日為說譬喻。汝對佛前別說其事。此是第三過[*]可下一籌。汝復有過。世尊曾以黃金色洗裙。令汝浣濯。汝以脚踏捩衣豈非是過。阿難陀曰。更無餘人。所以足踏非是慢意。尊者曰。若無人者何不擲上。虛空諸天自當助汝。是第四過可更下一籌。汝復有過。世尊欲趣雙樹涅槃為渴須水。汝以濁水奉佛。豈非是過。阿難陀曰。我取水時。正屬脚拘陀河有五百乘車渡河。無清水可得非我之咎。報曰此是汝過。當爾之時何不仰鉢向空。諸天自注八功德水置汝鉢中。此是第五過可更下一籌。
[0405b03] 汝復有過。如世尊說。我[3]令苾芻半月半月說別解脫經所有小隨小戒。我於此中欲有放捨。令苾芻僧伽得安樂住故。汝既不問。未知此中何者名為小隨小戒。今無問處此欲如何。今且說四波羅市迦法。十三僧伽伐尸沙法。二不定法。三十泥薩祇波逸底迦法。九十波逸底迦法。四波羅底提舍尼法。眾多學法。除斯以外名小隨小戒。有說云。從四他勝乃至四對說法。餘名小隨小戒。有說云。從四他勝乃至九十墮罪。餘名小隨[4]小。有說。從初乃至三十。餘名小隨[*]小。有說。從初乃至二不定。餘名小隨[*]小。有說。唯四他勝。餘名小隨[*]小。時諸苾芻悉皆不知。何者為小隨[*]小。於此中間外道[5]聞已。遂得其便作如是語。沙門喬答摩[6]大為限齊。身存之日聲聞弟子教法全行。及其命終火燒已後教法隨滅。所有禁戒愛者即留。不愛便捨。多不奉行。汝何不為未來眾生請問世尊。由是合得追悔之罪。阿難陀答言。大德。我無餘心。而不請問。但為爾時離背如來生大憂苦。報言。此亦是過。汝親侍佛。豈可不知諸行無常。而生憂惱斯成大過。此是第六過可更下一籌。
[0405b25] 汝復有過。於俗眾中對諸女前現佛陰藏[7]相。答言大德。我無餘心。為諸女人欲染熾盛熱惱纏縛。若見世尊陰藏相者欲染便息。尊者告曰。汝無他心慧眼。寧知女人見佛陰藏欲染便息。此是第七過可更下一籌。
[0405c01] 汝復有過。輒自開佛黃金色身示諸女人。彼見佛身即便淚落霑污尊儀。此是汝過。阿難陀曰。我非無恥。然作是念。有諸眾生。若見世尊妙色身者。皆發是言。願我身相當得如佛。迦攝波曰。汝無他心慧眼。寧知眾生發如是願。此則是汝第八過失。可更下[8]籌。又復汝未離欲。於是身在離欲眾中。是事不可。汝宜起去。殊勝聖眾不應與汝共為結集。
[0405c09] 時具壽阿難陀。既被尊者大迦攝波詰其八事惡作罪已。四[9]面觀察情懷悲歎。作如是語。嗚呼苦哉。如何我今一至於此。新離如來無依無怙。失大光明欲何所告。尊者迦攝波詰彼罪時。空中諸天作嗟歎聲。互相告曰。大仙當知。天眾增盛阿蘇羅減。世尊正法必當久住。此大聲聞道隣於佛。以其八事[10]詰彼尊者。是大聲聞德亞於佛。是故我知佛法不滅。時阿難陀復白尊者言。大德且止願施歡喜。我如法說罪不敢更為。然佛世尊臨涅槃時作如是語。阿難陀。我滅度後。汝勿憂惱悲啼號哭。我今以汝付大迦攝波。豈復尊者見我少過而不容忍。幸施歡喜奉大師教。迦攝波曰。汝勿悲啼善法由汝。而得增長不為損[*]減。我等必須結集如來所有聖教。汝今可去離茲聖眾。不應共汝同為結集。
[0405c25] 時具壽阿尼盧陀。白尊者迦攝波曰。無阿難陀我等云何而為結集。答曰。此阿難陀雖備眾德。然猶未離欲染瞋癡。有學有事不可與彼同為結集。時迦攝波復告阿難陀曰。即宜速出。所應作者當自策勤得阿羅漢果。眾可與汝同為結集。時阿難陀離別大師情懷悲戀。復被詰擯倍加憂惱。從此而出詣增勝聚落作夏安居。以村中童子而為侍者。爾時具壽阿難陀。於此時中極加勤勇。常為四眾而說妙法。是時童子作如是念。我鄔波馱耶為是學地得離欲耶。為是無學得離欲耶。我今宜可入相應定觀察其心。即便入定見尊者心是有學離欲。見已出定。詣尊者所立在一面。說伽他曰。
 可依樹下幽閑處  一心當念涅槃宮
 師今謹慎務勤修  不久必歸圓寂路

[0406a12] 是時尊者見彼童子說要義已。即於晝日或坐或行。於諸障法[1]鍊磨其心。於初夜時或行或坐。亦復堅心淨除障法。即於中夜洗足入房。右脇而臥兩足相重。作光明想正念起想。如是作意頭未至枕。斷盡諸漏心得解脫。證阿羅漢果受解脫樂。即詣王舍城至大眾所。眾知得果咸皆讚歎是大丈夫。是時大迦攝波與五百阿羅漢。至畢鉢羅巖所。既集會已告大眾曰。汝等應知。於當來世有諸苾芻。鈍根散亂。若無攝頌。於經律論不能讀誦及以受持。是故我等宜於食前先集攝略伽他事相應者。食後可集經律及論。時諸苾芻聞是語已。白尊者言。今可先集伽他。既至食後白[2]言。先集何者。尊者告曰。宜先集經。時五百阿羅漢。各共同請大迦攝波昇師子座。尊者登座告阿難陀曰具壽。頗能簡擇結集如來所說經不。答曰能。尊者即便作白。
[0406a29] 大德僧伽聽。此具壽阿難陀能為簡擇結集如來所說經法。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具壽阿難陀。為欲簡擇結集如來所說經法。白如是。次作羯磨。
[0406b04] 大德僧伽聽。此具壽阿難陀能為簡擇結集如來所說經法。僧伽今差具壽阿難陀。為欲簡擇結集如來所說經法。若諸具壽[3]聽阿難陀為欲簡擇結集如來所說經法者默然。若不許者說。僧伽已[4]與具壽阿難陀為欲簡擇結集如來所說經法竟。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0406b11] 時具壽阿難陀既欲說法。五百阿羅漢各各皆以僧伽胝衣敷其座上。時阿難陀四邊顧望。於諸有情發悲愍念。於正法中極生尊重。於[5]梵行者起敬仰心。右繞高座低頭申敬。於上座前依法[6]敬禮作無常想。以手按座正身端坐。次審觀察見諸聖眾。猶如甚深湛然大海。便作是念。我於佛所親聞是經。或有傳說或龍宮說。或天上說。悉皆受持而不忘失。我今應說。時諸天眾互相謂曰。仁等當知。聖者。阿難陀。將欲宣暢如來所說經法當一心聽。時有天子說伽陀曰。
 若能建妙法  饒益三千界
 聖者法無畏  猶如師子吼
 仁等應至誠  聽說微妙法
 [7]所欲安樂者  知此真實義

[0406b26] 爾時尊者迦攝波。以頌告阿難陀曰。
 具壽今當宣佛語  一切法中最為上
 凡是大師所說法  咸能利益於眾生

[0406b29] 時阿難陀聞說大師名。心生戀慕遂便迴首望涅槃處[8]虔誠合掌。以普遍音作如是語。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爾時世尊告五苾芻曰。此苦聖諦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此中廣說如上三轉法輪經。時具壽阿若憍陳如告大迦攝波曰。此微妙法親從佛聞。世尊慈悲為我宣說。由是經力能令我等。枯竭無邊血淚大海。超越骨山。關閉惡趣無間之門。善開天宮解脫之路。說此微妙甚深經時。我既聞已。於一切法。離諸塵垢得法眼淨。八萬諸天皆蒙利益。說是語時於虛空中。所有諸天及未離欲諸苾芻等。情生苦痛如千箭射心。悲啼號叫咸作是語。苦哉苦哉。[9]而說[10]頌曰。
 禍哉此世間  無常不簡別
 壞斯珍寶藏  枯竭功德海
 我親於佛所  聞此解脫法
 今乃於他處  傳說如來言

[0406c18] 又諸大眾聞說經時。咸作是語。苦哉禍哉。無常力大無有簡別。能壞如是世間眼目。時憍陳如即離本座蹲[11]踞而住。時諸羅漢見是事已。咸起敬心皆離本座。蹲[12]踞而住。作如是語。苦哉禍哉。無常力大。如何我等於世尊所親自聞法。今者傳聞。而說偈言。
 天人龍神尊已謝  我等何因不歸寂
 無一切智世間空  誰復將斯活為勝

[0406c26] 爾時諸阿羅漢。俱入第四靜慮。以願力故觀察世間。各從定起告具壽阿難陀曰。汝為法來。答言大德。我為法來。仁等亦為法來。答曰如是。爾時摩訶迦攝波作[13]是念。我已結集世尊最初所說經典。於同梵行處無有違逆。亦無訶厭。是故當知此經是佛真教。
[0407a03] 復告阿難陀。世尊復於何處說第二經。時阿難陀以清徹音答言。世尊亦於婆羅痆斯。為誰說耶。為五苾芻。所說云何。答言。作如是說。汝等苾芻當知有四聖諦。云何為四。所謂苦集滅道聖諦。云何苦聖諦。謂生苦病苦老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若略說者謂五趣蘊苦。是名為苦。云何苦集聖諦。謂喜愛俱行隨處生染。是名為集。云何苦滅聖諦。謂此喜愛俱行隨處生染更受後有。於如是等悉皆除滅棄捨變吐。染愛俱盡證妙涅槃。是名苦滅。云何趣滅道聖諦。謂八正道。[1]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是名趣滅道聖諦。說此法時具壽阿若憍陳如。於諸煩惱心得解脫。餘四苾芻離諸塵垢得法眼淨。時具壽阿若憍陳如。告具壽大迦攝波曰。如是等法我於佛所親自聽聞。我聞法[2]已於諸煩惱心得解脫。餘四苾芻離諸塵垢得法眼淨。我已結集世尊第二所說經教。於同梵行處無有違逆亦無訶厭。是故當知。此經是佛真教。
[0407a23] 復告阿難陀。世尊在何處說第三經。時阿難陀以清徹音答曰。世尊亦於婆羅痆斯。為誰說耶。謂五苾芻。所說云何。答言。作如是說。
[0407a26] 如是我聞。一時[3]佛在婆羅痆[4]斯。施鹿林中。[5]告[6]五苾芻曰。汝等[7]苾芻當知。色不是我。若是我者。色不應病及受苦惱。我欲如是色。我不欲如是色。既不如是隨情所欲。是故當知。色不是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8]廣說如前。佛告五苾芻曰。於汝意云何。色為是常為是無常。白言大德。色是無常。佛言。色既無常即是其苦。或苦苦壞[9]苦行苦。然我聲聞多聞弟子。執有我不。色即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不。不爾。世尊。如是汝等應知。受想行識常與無常亦復如是。凡所有色若過去未來現在。內外麁細若勝若劣。若遠若近。悉皆無我。汝等苾芻應以正智而善觀察。如是所有受想行識。過去未來現在。悉應如前正智觀察。若我聲聞聖弟子眾觀此五取蘊知無有我及以我所。如是觀已即知世間。無能取所取亦非轉變。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說此法時五苾芻等。於諸煩惱心得解[10]脫。
[0407b16] 爾時諸阿羅漢咸作是念。我已結集世尊所說第三蘇怛羅。於同梵行無有違逆亦無訶厭。是故當知。此蘇怛羅[11]是佛真教。復作是言。自餘經法。世尊或於王宮聚落城邑處說。此阿難陀今皆演說。諸阿羅漢同為結集。但是五蘊相應者。即以蘊品而為建立。若與六處十八界相應者。即以處界品而為建立。若與緣起聖諦相應者。即名緣起而為建立。若聲聞所說者。於聲聞品處而為建立。若是佛所說者。於佛品處而為建立。若與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分相應者。於聖道品處而為建立。若經與伽他相應者。此即名為相應阿笈摩(舊云雜者取義[12]也)若經長長說者。此即名為長阿笈摩。若經[13]中中說者。此即名為中阿笈摩。若經說一句事二句事乃至十[14]句事者。此即名為增一阿笈摩。
[0407c03] 爾時大迦攝波告阿難陀曰。唯有爾許阿笈摩經。更無餘者。作是說已便下高座。爾時具壽迦攝波告大眾曰。汝等應知。世尊所說蘇怛羅已共結集。其毘奈耶次當結集。聞是語已咸言善哉。于時眾中唯有具壽鄔波離。於毘奈耶緣起極善解了。迦攝波便昇高座告大眾曰。汝等應知。具壽鄔波離。於毘奈耶悉皆明了。世尊記說於持律中最為第一。是故我請結集毘奈耶。大眾言善。爾時迦攝波告鄔波離曰。具壽。汝頗能簡擇結集如來所說毘奈耶不。答言能。尊者即便作白。
[0407c14] 大德僧伽聽。此具壽鄔波離。能為簡擇結集如來所說毘奈耶。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設。僧伽今差具壽鄔波離。為欲簡擇[15]結集如來所說毘奈耶。白如是。次作羯磨。准白[16]成。時具壽迦攝波作羯磨已從座而[17]下。鄔波離即昇師子座[18]。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九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四十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八門第十子攝頌之[19]六[20]五百之餘及七百結集事
[0407c29] 爾時迦攝波告鄔波離曰。世尊於何處制第一學處。鄔波離以清徹音答曰。世尊於[1]波羅痆斯。此為誰說。即五苾芻其事云何。謂齊整著裙不太高不太下。應當學。說是語已。諸阿羅漢俱[2]入邊際定。以願力故觀察世間還從定起。爾時摩訶迦攝波作如是念。我已結集世尊所說最初學處。於同梵行無有違逆亦無訶厭。是故當知。此毘奈耶是佛所說。復告鄔波離。世尊何處說第二學處。時鄔波離以清徹音答曰。於婆羅痆斯。此為誰說。即五苾芻。其事云何。謂齊整披三衣。應當學。說是語已。諸阿羅漢俱入邊際定。以願力故觀察世間還從定起。時迦攝波作如是念。我已結集世尊第二學處。廣如上說。復告鄔波離。世尊何處說第三學處。鄔波離以清徹音答曰。於羯蘭鐸迦村。此為誰說。即羯蘭鐸迦子蘇陣那苾芻。其事云何。謂若苾芻受禁戒。於餘苾芻乃至畜生行婬欲者。得波羅市迦罪。亦不得同住說是語已。諸阿羅漢俱入邊際定。以願力故觀察世間還從定起。時迦攝波作是如念。我已結集。廣說如前。自餘學處。世尊或於王宮聚落。為諸苾芻廣制學處。時鄔波離悉皆具說。諸阿羅漢既結集已。此名波羅市迦法。此名僧伽伐尸沙法。此名二不定法。三十捨墮法。九十波逸底迦法。四波羅底提舍尼法。眾多學法。七滅諍法。此是初制。此是隨制。此是定制。此是隨聽。如是出家。如是受近圓。如是單白白二白四羯磨。如是應度。如是不應度。如是作褒灑陀如是作安居。如是作隨意及以諸事乃至雜事。此是尼陀那目得迦等。既結集毘奈耶已。具壽鄔波離從高座下。時迦攝波作如是念。後世之人少智鈍根。依文而解不達深義。我今宜可自說摩窒里迦。欲使經律義不失故。作是念已。便作白二羯磨。白眾令知。眾既許已。即昇高座告諸苾芻曰。摩窒里迦我今自說。於所了義皆令明顯。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四無畏四無礙解四沙門果四法句無諍願智。及邊際定空無相無願雜修諸定正入現觀。及世俗智苫摩他毘鉢舍那法集法蘊。如是總名摩窒里迦。說是語已。諸阿羅漢俱入邊際定。次第觀已還從定起。如前廣說。是故當知。此是蘇怛羅。此是毘奈耶。此是阿毘達磨。是佛真教如是集已。
[0408b16] 時地上藥叉咸發大聲作如是說。仁等應知。聖者大迦攝波為上首。與五百阿羅漢。共集如來三藏聖教。由是因緣天眾增盛阿蘇羅減少。居空藥叉聞是說已。亦發大聲徹四大王眾三十三天。夜摩覩史多樂變化他化自在。梵眾梵輔大梵少光無量光極光。淨少淨無量淨遍淨。無雲福生廣果。無煩無熱善現善見天等。須臾之間其聲上徹色究竟天。此諸天等咸發聲言。諸天增盛阿蘇羅減少。時五百阿羅漢既結集已。此即名為五百結集。爾時大迦攝波而說頌曰。
 仁等結集法王教  皆為愍念諸群生
 所有言說量無邊  今並纂集無遺[3]闕
 世間愚[4]癡不能了  為作明燈除眼[5]曀

[0408c01] 時具壽大迦攝波復作是念。三藏聖教我已結集。今以定力。觀察世尊所說教法得久住世。所應作者依如來說並已作了。如來法[6]王示我正道如教奉行。我已少分報佛慈恩。誰能盡報如來恩德。世尊大師所有遺教。利益眾生並皆纂集。久離大師無復依怙。五蘊臭身荷負勞倦。涅槃時至無宜久留。作是念已而說頌曰。
 我已結集牟尼教  為令正法得增長
 久住利益於世間  饒益眾生離諸惑
 無羞恥者已折伏  有慚愧者皆攝受
 所作利益事已周  今我宜應趣圓寂

[0408c13] 時大迦攝波告阿難陀曰。汝今知不。世尊言教付囑於我而般涅槃。我今復欲入般涅槃。轉以教法付囑於汝。當善護持。又復告曰。我滅度後。於王舍城有商主妻當生一子。其子生時以奢搦迦衣裹身而出。因即名為奢搦迦(即是[7]麻類此方先無高共人等堪織[8]為布舊云商那和修者訛)後因入海求諸珍貨安隱迴還。於佛教中遂設佛陀五年大會當得出家。所有佛教轉付於彼。作是語已。時迦攝波復作是念。世尊大悲修諸苦行是真善友。無量功德共所莊嚴。遺身舍利隨所在處。我今皆當恭敬供養而入涅槃。作是念已。以神通力往四大制底。謂生處成佛處轉法輪處涅槃處。并餘舍利塔處至[9]誠供養。即入龍宮供養佛牙已。騰空即往三十三天欲禮佛牙。時天帝釋及諸天等。見迦攝波恭[10]敬禮拜。問言。何故得來至此。尊者報曰。我欲最後供養世尊所有舍利牙塔。時諸天等聞最後言。心生憂惱默然而住。是時帝釋即持佛牙與迦攝波。尊者受牙置於手掌。瞻視不瞬便安頂上。復以曼陀羅華及諸蓮華牛頭香末。布於牙上以申供養。為天帝釋及諸天等略說法已。從須彌頂沒王舍城出。
[0409a06] 爾時大迦攝波復作是念。我先已許欲涅槃時報未生怨王。作是念已便詣王宮。告門人曰。為我通王。云迦攝波今在門首欲見大王。時守門人聞是語已。便入宮中既至王前正屬王睡。即還却出報迦攝波曰。聖者大王現睡。尊者報言。汝宜更去為我覺王。守門人曰。王性暴惡難可侵犯。我今不敢。恐王瞋責刑戮於我。迦攝波告曰。若如是者待王覺後為我報知。大迦攝波為欲涅槃。來就王門與王取別。作是語已便[1]往雞足山中。於三峯內敷草而坐。作如是念。我今宜以世尊所授糞掃納衣用覆於身。令身乃至慈氏下生。彼薄伽梵以我此身。示諸弟子及諸大眾令生厭離。即便入定三峯覆身。猶如密室不壞而住。復作是念。若[2]未生怨王來至於此。山即為開。若王不見我身便嘔熱血而死。念已入定捨其壽行。是時大地六種震動。流星下落諸方赫焰。於虛空中諸天擊鼓。爾時具壽大迦攝波。踊身空中現諸神變。或流清水或放火光。遍起密雲降注洪雨。作是事已。入石室中右脇而臥重[3]壘雙足。入無餘依妙涅槃界。
[0409a27] 爾時釋梵說天咸作是念。何因緣故大地震動。便共觀察乃見迦攝波入於涅槃。即與無量百千萬億天眾。各持嗢鉢羅華拘勿頭華分多利華。及牛頭栴檀沈水香末。皆詣尊者身所。以種種天華及妙香末。散其身上而為供養。既供養已三山即合上皆密覆。時彼諸天既離尊者。生大悲惱作如是語。佛般涅槃憂懷未息。如何今者復屬悲哀。畢鉢羅巖舊住諸天空名而已。所有勝法亦復隨行。摩揭陀國無復[4]光彩。貧窮眾生福田斷絕。所有善法皆亦銷亡。如第二佛入般涅槃。頓於今時法山隤壞。法船傾沒法樹崩摧。法海枯竭魔眾歡喜。所有正法教化眾生。及利益事悉當[5]隱沒。時彼諸天作如是等悲歎語已。禮尊者足欻然不現。[6]時未生怨王於其睡中作如是夢。見宮中舍[7]棟梁摧折忽然驚覺。其守門人見王睡覺。便以[8]迦攝所囑之語具奏王知。王聞是語悶絕于地。時諸輔佐以清冷水灑面乃蘇。往竹林園見阿難陀。五體投地悲啼號哭作如是言。我聞尊者大迦攝波入般涅槃。時阿難陀即共王去。詣鷄足山(舊云鷄足由尊者在中後[9]人喚為尊足又嶺有佛跡然鷄足尊足梵音相濫也)示尊者處。既至山已。諸大藥叉便開三山。王既見已。復見諸天以曼陀羅華。及諸蓮華栴檀沈水。種種華香而供養處。時王即便舉手悲號悶絕投地。猶如大樹斬斷其根。良久方起便欲拾薪。時阿難陀見是事已。告言大王。何為拾薪。答言。欲焚尊者告曰。勿作是語。此尊者身以定守持。乃至慈氏菩薩當來下生。與九十六俱胝聲聞。而為隨從來詣於此。取尊者遺身示諸聲聞。云此迦攝波。是釋迦牟尼佛上首弟子。於少欲知足中行杜多行最為第一。釋迦牟尼所說教法。能為結集建立法[10]眼。時諸聲聞當作是念。過去世中人身卑小佛身廣大。時彼世尊便持迦攝波僧伽胝衣。示聲聞眾。此是釋迦牟尼應正等覺所披僧伽胝服。時九十六俱胝聲聞聞。是語已便證阿羅漢果。皆悉勤行杜多少欲知足之行。是故尊者有此遺身。以定力持不可焚燎。可於其上造窣[11]覩波。時王出後三山還合蓋覆其身。於上造塔。王禮阿難陀足。白言尊者。我不見佛入般涅槃。亦復不覩尊者迦攝波滅度。若聖者涅槃我當願見。尊者便許。時奢搦迦從大海中安隱來至。安置物已往竹林園。時阿難陀在香臺門首而作經行。彼既見已禮足言曰。我從大海安隱來至是三寶力。我今願設五年法會供養佛僧。世尊今者在何方處。答[12]言。子佛已涅槃。時奢搦迦聞悶絕于地水灑穌息。又問。尊者舍利子大目乾連。及大迦攝波皆在何處。答曰並已涅槃。聞極憂慼。即便廣設五年會已。尊者言。子於佛法內四攝行中已作財攝。今者更應作法攝事。答言大德。今作何事。尊者言。子汝可於佛教中出家修行。答言。如是應作。尊者即與出家并[13]授近圓。羯磨既了遂發誓願。始從今日乃至盡形。常著奢搦迦[14]衣。此苾芻聰明聞持一領便受其阿難陀親於佛所受持八萬法蘊。奢搦迦盡皆領受。具足三明洞閑三藏。時阿難陀與諸苾芻在竹林園。有一苾芻而說頌曰。
 若人壽百歲  不見水白鶴
 不如一日生  得見水白鶴

[0410a01] 時阿難陀聞已告彼苾芻曰。汝所誦者大師不作是語。然佛世尊作如是說。
 若人壽百歲  不了於生滅
 不如一日生  得了於生滅

[0410a05] 汝今應知。世有二人常謗聖教。
 不信性多瞋  雖信顛倒解
 妄執於經義  如象溺深泥
 彼當自損失  由其無智慧
 邪解聽無益  如毒藥應知
 是故諸智者  聽已能正行
 煩惑漸銷除  當得離繫果

[0410a12] 彼聞教已便告其師。師曰。
 阿難陀老闇  無力能憶持
 出言多[1]忘失  未必可依信

[0410a15] 汝但依舊如是誦持。時尊者阿難陀。覆來聽察見依謬說。報言。子我已告汝。世尊不作是說。時彼苾芻悉以師語白尊者知。尊者聞已作如是念。今此苾芻我親教授。既不用語。知欲如何。假令尊者舍利子大目乾連摩訶迦攝波事亦同此。彼諸大德並已涅槃。如來慈善根力。能令法眼住世千年。乃傷[2]歎曰。
 尊宿已過去  新者不齊行
 寂慮我一身  猶如[3]殼中鳥
 過去親皆散  知識亦隨亡
 於諸知識中  無過定中念
 所有世間燈  明照除眾闇
 能破愚癡惑  此等亦皆無
 所化者無邊  能[4]導者但一
 如野[5]孤制底  殘林唯一樹

[0410b01] 時具壽阿難陀。告奢搦迦苾芻曰。尊者大迦攝波。以世尊教付囑於我已般涅槃。我今轉付於汝。而取滅度汝可守護。當[6]於末度羅國有牟論荼山可造住處。於此國中有長者子。世尊已記當為寺主。又此國內有賣香人名曰笈多。當有一子名鄔波笈多。汝度出家。世尊記彼。名為無相好佛。然我涅槃百年之後大作佛事。奢搦迦聞是語已白言。如鄔波馱耶教。尊者報言。汝可善住。我般涅槃。并白王知。時阿難陀復作是念。我若於此般涅槃者。未生怨王與廣嚴城久相違背。我身舍利必不共分。若於廣嚴城中取涅槃者。未生怨王亦不得分。我今宜可於[7]弶伽河[8]流中而取滅度。作是念已即便欲往。時未生怨王。因睡夢見己之傘蓋其竿摧折。王作夢已忽然驚覺。其守門人見王睡覺。便以阿難陀所[9]囑之語。具白王知。王聞語已悶絕于地。水灑方穌作如是言。尊者阿難於其何處而般涅槃。時奢搦迦以頌報王。
 今此尊者從佛生  隨佛守護於法藏
 求證涅槃斷生死  由是已向廣嚴城

[0410b22] 爾時未生怨王聞此語已。嚴駕四兵往[*]弶伽河邊。是時廣嚴城舊住諸天。於虛空中告諸人曰。
 尊者慶喜世間燈  哀愍群生眾無量
 心懷悲感將圓寂  今者來至廣嚴城

[0410b27] 時廣嚴城栗[10][女*占]毘子。整四兵眾往至河邊。時未生怨王。禮尊雙足合掌白言。
 世尊目若青蓮華  緣盡於斯證真滅
 仁今復欲求圓寂  唯願於此為留身

[0410c02] 時廣嚴城所有人眾。亦復遙禮請為留身。尊者見已[11]作如是念。[12]說伽他曰。
 我今欲為未生怨  栗[*][女*占]毘子情生恨
 若在廣嚴留舍利  王城人眾復傷悲
 宜可半身與王舍  半身留為廣嚴城
 兩處和解不相爭  各得隨情申供養

[0410c08] 是時尊者將欲涅槃。此之大地六種震動。時有仙人將門徒五百。乘空而來到尊者[13]所。合掌白言。大德。我今願於善說法律。出家近圓成苾芻性。是時尊者作如是念。云何令我弟子今來至此。便以[14]通力即於水中絕人行路。纔起念已有五百弟子一時俱至。尊者即於水中變為洲地四絕人蹤。與五百人出家受具。正作白時。其五百人得不還果。第三羯磨時斷諸煩惱證阿羅漢。由其大仙出家近圓。在日中時復在水中為此時人喚為日中或名水中(本云末田地那。末田是中。地那是日。因以為名喚為日中。或云末田鐸迦。末田是中。鐸迦是水。由在水中出家。即以為名喚為水中。舊[15]為末田地者但出[16]其名皆未詳所以。[17]故為注出)是時尊者所作已了。禮阿難足作如是語。世尊最後度彼善賢先證圓寂。我亦如是前入涅槃。我不欲見鄔波馱耶般涅槃事。尊者報言。子世尊以教付迦攝波然後涅槃。大迦攝波轉付於我我今付汝。所有教法當善護持。世尊記曰。迦濕彌羅國。床臥之具所須易得。與定相應最為第一。佛復記汝。我涅槃後滿百歲時。有一苾芻名末田地那。令我教法流行此國。是故汝[18]今應可於彼宣揚聖化。答言如是應作。尊者慶喜即現神變。如水滅火而般涅槃。遂分半身與未生怨。半與廣嚴城眾。頌曰。
 以利智金剛  解自身令破
 半與王城主  半與廣嚴人

[0411a04] 時廣嚴城得半身已。造窣[*]覩波而興供養。未生怨王於波吒離造塔供養。爾時尊者日中作如是念。我親教師囑如是語。迦濕彌羅國流通佛教。世尊亦記當來之世。有苾芻名[1]曰日中。於迦濕彌羅國調伏毒龍。其名忽弄。流行我教。我今宜可滿大師意。即往其國[2]加趺而坐。此國是龍之所守護。自非擾亂龍難調伏。即便入定令此國地六種震動。龍見地動便擊雷電。降注洪雨來怖尊者。是時尊者即入慈定。龍威雖[3]盛苾芻衣角亦不能動。龍即降雹於尊者上。變成天華繽紛亂墜。龍加忿怒更下刀斧諸雜器仗。皆悉變成拘[4]物頭華。散其[5]身上空中頌曰。
 空中下雷雹  變作[6]妙蓮華
 假使刀[7]杖臨  悉[8]是諸瓔珞
 龍現大威怒  山峰皆墜墮
 尊者雪山[9]王  光淨無傾動

[0411a21] 由慈定力火刀毒藥皆不能害。龍見其事生大希有。詣尊者所作如是言。聖者今何所須。答曰。汝可容我安置之處。龍曰。此事難為。尊者曰世尊令我此處居止。又云迦濕彌羅國房舍臥具所須易求。與定相應最為第一。問曰。是佛記耶。答曰實爾。龍曰。可須幾地。答曰。[*]加趺坐處。龍曰。此即施與。尊者[*]加趺壓九[10]峪口。龍曰。尊者可有幾許門徒。尊者入定觀知。有五百阿羅漢來住於此。龍曰隨意。若一人欠少我當奪地。尊者云爾。凡於其處若有受者即有施主。我今欲於此處令諸人眾共來居止。龍言任意。是時四方人至。尊者即領親自封疆城邑聚落。既安置已。諸人共來白尊者曰。我等居人且蒙安隱。活命支濟其事如何。尊者即便以神通力。將諸人眾往香醉山。告諸人曰。皆可拔取欝金香根。時香醉山中有諸大龍。見拔香時悉皆忿怒欲降雷雹。尊者遂令調伏。具告其事。龍白言。尊者。如來教法當住幾時。尊者答言。住世千年。龍言共立盟要。乃至如來教法住世以來當[11]隨意用。尊者曰善。即與諸人各持香根。還迦濕彌羅種植增廣。乃至佛教未滅以來不令虧失。是時尊者既令四方諸人善安置已。即現種[12]種神通之事。令諸施主及同梵行者皆得歡喜。猶如火滅入無餘涅槃。時彼諸人各以牛頭栴檀香木焚葬餘骸。即於其處造窣[*]覩波。時尊者奢搦迦度鄔波笈多(此云小護)令出家已。遂令佛教廣得流布。告鄔波笈多曰。汝今應知。如來大師以其教法。付囑大迦攝波便入涅槃。時大迦攝波亦以教法。付我鄔波馱耶而入涅槃。鄔波馱耶以法付我亦入涅槃。我今以法付囑於汝當般涅槃。汝今宜於聖教。當善護持勿令虧滅。佛所制者皆應奉行。時奢搦迦作是教已。與諸施主及同梵行。方便說法令歡喜已。即現種種神變之事。上騰火焰下注清流。入無餘依妙涅槃界。
[0411b28] 爾時鄔波笈多。以法付囑具壽地底迦(此云有媿)此既弘通正法教已。轉付具壽黑色(梵云訖里瑟拏)次復轉付具壽善見(梵云蘇[13]跌里舍那)如是等諸大龍象皆已遷化。大師圓寂佛日既沈世無依怙。如是漸次至一百一十年後。
[0411c04] 爾時廣嚴城諸苾芻等。作十種不清淨事。違逆世尊所制教法。不順蘇怛羅。不依毘柰耶。乖違正理。諸苾芻等將為清淨皆共遵行。於經律中不見其事。云何為十。
[0411c08] 一者時諸苾芻作非法不和羯磨。非法和羯磨。法不和羯磨。是諸大眾聞此說時高聲共許。此即名為高聲共許淨法。斯乃違背佛教乖越正理。不順蘇怛羅。不依毘柰耶。時廣嚴城諸苾芻等。作不清淨將為清淨。覩斯非法。云何捨而不問。稱揚宣說皆共遵行。二者時諸苾芻作非法不和羯磨。非法和羯磨。法不和羯磨。諸人見時悉皆隨喜。此即名為隨喜淨法。斯乃違背佛教乖越正理。不順蘇怛羅。不依毘奈耶。時諸苾芻將為清淨。稱揚宣說皆共遵行。
[0411c19] 三者諸苾芻自手掘地或教人掘。[14]此即名為舊事淨法。廣說如上。乃至皆共遵行。
[0411c21] 四者諸苾芻以[15]筩盛鹽。自手捉觸守持而用。和合時藥噉食隨情。此即名為鹽事淨法。乃至皆共遵行。
[0411c24] 五者諸苾芻未行一驛半驛。便別眾食。此即名為道行淨法。乃至皆共遵行。
[0411c26] 六者諸苾芻不作餘食法。二指噉食。此即名為二指淨法。乃至皆共遵行。七者諸苾芻和水飲酒。此即名為治病淨法。乃至皆共遵行。
[0411c29] 八者[16]諸苾芻當以乳酪一升和水攪之。非時飲用。此即名為酪漿淨法。乃至皆共遵行。
[0412a02] 九者諸苾芻作新坐具不以故者。佛一張手重帖而自受用。此乃名為坐具淨法。乃至皆共遵行。
[0412a05] 十者諸苾芻躬持好鉢塗拭香華。即令求寂持以巡門。普告諸人。作如是語。遍廣嚴城現在人物。及四遠來商客之類。若有布施。若金若銀貝齒之類置鉢中者。得大利益富樂無窮。既多獲利。所有金寶皆共分張。此即名為金寶淨法。斯乃違背佛教乖越正理。不順蘇呾羅。不依毘奈耶。時諸苾芻作不淨事將為清淨。稱揚宣說皆共遵行。
[0412a13] 爾時具壽阿難陀在廣嚴城。有弟子名曰樂欲(梵云薩婆迦摩)是阿羅漢住八解脫。少欲知足省緣而住。此有弟子在婆颯婆聚落。號曰名稱(梵云[1]耶舍)亦阿羅漢住八解脫。與五百弟子人間遊行至廣嚴城。時諸苾芻欲分利物。授事人來告[2]尊者名稱曰。僧伽獲利今欲共分可來受取。報言具壽。此之物利。從何而得。是誰所施。彼即如前所得物處具告其事。尊者聞已作如是念。唯於此事有惡疱生。為更有餘事。即入定觀察。乃見於戒慢[3]緩作諸惡行。共作十種非法之事。見已欲令法久住故。即便往詣尊者樂欲處。禮雙足已。白言尊者。苾芻合作如是高聲共許法耶(實是非法見作之時大眾高聲共許為法)尊者問曰。何謂共許法。答曰此廣嚴城諸[4]苾芻。作非法不和羯磨。非法和羯磨。法不和羯磨。而大眾高聲共許此事。此即名為高聲[5]共許淨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應如是。問曰。如來何處制不許為。答曰。於瞻波城。復問為誰。答曰為六眾。問得何罪。答言。得惡作罪。尊者此是第一事。斯乃違背佛教乖越正理。不順蘇呾羅。不依毘柰耶。而諸苾芻作不清淨將為清淨。稱揚宣說皆共遵行。尊者不應縱捨如斯惡事。彼聞是語默然而住。答曰。此事已知。又問。尊者合作如是隨喜法耶。尊者問曰。何謂隨喜法。答曰。此諸苾芻作非法不和羯磨。又作非法和羯磨。又作法不和羯磨。而大眾隨喜。此即名為隨喜淨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應如是。問曰。如來何處制不許為。答曰。於瞻波城。復問為誰答為六眾。問得何罪。答言。得惡作罪。尊者此是第二事。斯乃違背佛教。廣說如前。乃至尊者不應縱捨如斯惡事。默然而住。此事已知。又問。尊者合作如是舊事淨法不。尊者問曰。何謂舊事淨法。答曰。此諸苾芻自手掘地。或復教人。而大眾將為舊事淨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應如是。問曰。如來何處制不許為。答曰。於室羅伐城。復問為誰。答為六眾。[6]問得何罪。答[7]言。得墮罪。尊者此是第三事。斯乃違背佛教。廣說如前。乃至尊者不應縱捨如斯惡事。默然而住。此事已知。又問尊者。合作如是鹽事淨法不。尊者問曰。何謂鹽事淨法。答曰。此諸苾芻。以[*]筩盛鹽守持而用。和合時藥噉食隨情。將為鹽淨是事合不。尊者曰。不應如是。問曰。如來何處制不[8]許為。答曰。於王舍城。復問為誰。答為具壽舍利弗。問得何罪。答言。得波逸底迦罪。尊者此是第四事。斯乃違背佛教。廣說如前。乃至尊者不應縱捨如斯惡事。默然而住。此事已知。又問尊者。合作如是道行淨不。尊者問曰。何謂道行淨法。答曰。此諸苾芻或行一驛半驛。便別眾食。將為道行淨。是事合不。尊者曰。不應如是。問曰。如來何處制不許為。答曰。於王舍城。復問為誰。答為天授。問得何罪。答言。得波逸底迦罪。尊者此是第五事。斯乃違背佛教。廣說如前。乃至尊者不應縱捨如斯惡事。默然而住。此事已知。又問尊者。合作如是二指淨法不。尊者問曰。何謂二指淨法。答曰。此諸苾芻不作餘食法。[9]而以二指食噉。將為二指淨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應如是。問曰。如來何處制不許為。答曰。於室羅伐城。復問為誰。答為善來。問得何罪。答言。得波逸底迦罪。尊者此是第六事。斯乃違背佛教。廣說如前。乃至尊者不應縱捨如斯惡事。默然而住。此事已知。又問尊者。合作如是治病淨法不。尊者問曰。何謂治病淨法。答曰。此諸苾芻以水和酒。攪而飲用。將為淨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應如是。問曰。如來何處制不許為。答曰。於室羅伐城。復問為誰。答為善來。問得何罪。答言。得波逸底迦。尊者此是第七事。斯乃違背佛教。廣說如前。乃至尊者不應縱捨如斯惡事。默然而住。此事已知。
[0412c26] 又問尊者。合作如是酪漿淨法不。尊者問曰。何謂酪漿淨法。答曰。此諸苾芻以乳酪一升。和水攪之非時飲用。將為酪漿淨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應如是。
[0413a01] 問曰。如來何處制不許為。答曰。於室羅伐城。復問為誰。答為十七眾苾芻。問得何罪。答[1]曰。得波逸底迦。尊者此是第八事。斯乃違背佛教。廣說如前。乃至尊者不應縱捨如斯惡事。默然而住。此事已知。
[0413a06] 又問尊者。合作如是坐具淨法不。尊者問曰。何[2]謂坐具淨法。答曰。此諸苾芻作新坐具。不以故者。佛一張手重[3]帖而自受用。將為坐具淨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應如是。問曰。如來何處制不許為。答曰。於室羅伐城。復問為誰。答為六眾苾芻。問得何罪。答言。得波逸底迦。尊者此是第九事。斯乃違背佛教。廣說如前。乃至尊者不應縱捨如斯惡事。默然而住。此事已知。
[0413a15] 又問尊者。合作如是金寶淨法不。尊者問曰。何謂金寶淨法。答曰。此諸苾芻莊飾妙鉢。持以巡門。乞諸金寶貝齒之類。眾共分張。將為金寶淨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應如是。問曰。如來何處制不許為。答曰。於毘柰耶。復問為誰。答為六眾苾芻及餘苾芻。問得何罪。答言。得捨墮罪。尊者此是第十事。
[0413a22] 又於相應阿笈摩佛語品處寶頂經中說。又於長阿笈摩戒蘊品處說。又於中阿笈摩相應品處羯恥那經中說。又於增一阿笈摩第四第五品處中說。斯乃違背佛教。尊者答曰。若如是者。汝可餘處自求善黨。我當與汝為法伴侶。時具壽名稱從尊者樂欲。聞是語已。便入第四邊際靜慮已。即向安住聚落。彼有苾芻名曰奢侘(此云諂曲)是尊者阿難陀弟子。獲阿羅漢住八解脫。是時名稱詣奢侘所。頂禮足已白言尊者。合作如是共許淨法不。尊者問曰。何謂共許淨法。答曰。此諸苾芻作非法不和羯磨。非法和羯磨。法不和羯磨。共許淨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應如是。問曰。如來何處制不許為。答曰。於瞻波城。復問為誰。答為六眾苾芻。問得何罪。答言。惡作罪。尊者此是第一事。斯乃違背佛教。如前廣說。乃至十事。尊者答曰。若如是者。汝可餘處自求善黨。我當與汝為法伴侶。彼即辭去。便往僧羯世城。彼有婆瑳尊者。是阿難陀弟子。獲阿羅漢住八解脫。是時名稱詣婆瑳所。頂禮足已白言尊者。合作如是共許淨法不。尊者問曰。何謂共許淨法。答問同前。廣說乃至十事。奉辭便往波吒離子城。彼有具壽名曰曲安。是時曲安住滅盡定。名稱復向具壽善意處。廣說十事。乃至奉辭詣流轉城。彼有具壽難勝。亦為廣說如前十事。乃至頂禮奉辭而去。詣大惠城。彼有具壽善見。亦為廣說如前十事。乃至頂禮奉辭而去。次詣俱生城。彼有具壽妙星。亦為廣說如前十事。是時具壽妙星聞其說已作如是念。而此具壽先來我處。為當亦至餘處說耶。乃知已向餘處。妙星念曰。今此具壽。遠涉長途必當疲苦。告言汝可住此且為歇息。我往求黨。是時名稱即住。妙星便往。是時廣嚴城中諸苾芻。悉皆往詣名稱弟子之處。問曰。汝鄔波馱耶今在何處。答言。往求善黨。復問曰。何故求黨。答言。為擯汝等。告曰。我等有何違犯而欲驅擯。名稱弟子廣陳其事。彼諸苾芻[4]曰。汝鄔波馱耶所為不善。佛已涅槃於遺法中何故相惱。我等隨緣且為活計。於彼眾中有諸苾芻。共相議曰。斯言誠實不諂。汝等具壽所為。不順聲聞行違逆事。我等先聞世尊正法住一千年。時今未過令教隱沒。彼今求黨護持正法。而欲驅擯甚為妙善。由是義故令諸惡人不慢於戒惡疱不生。而諸苾芻咸皆恐懼。莫能加報默然一邊。互相議曰。具壽名稱。已往求黨為驅擯事。何故默住。彼言。我欲何為。答曰。彼既求黨我等亦求。何能驅擯。或言。若如是者。當有諍起可共逃竄。或言欲何處去。所至之處還有斯過。可求容恕從乞歡喜。或言彼定不與我等歡喜。宜可且住於此。名稱所有弟子門人。我等當以衣鉢瓶絡銅椀腰絛先相資贈。令彼情悅方乞歡喜。咸言是善方便。或與僧伽胝衣。或與七條或與五條。或與裙僧脚欹或與襯身衣。或有與鉢或與水羅。如是供給漸相容忍。住處中位。
[0413c20] [5]是時具壽名稱既求善黨來至廣嚴。弟子門人頂禮足已。白言鄔波馱耶。求黨得不。報言。諸子不久善黨自來相助。諸弟子言。鄔波馱耶。此事已過願可迴心。大師既滅教亦隨去。任緣活命何為惱他。名稱聞已作如是念。我諸弟子未曾聞說如此之語。看其形勢定受他求。告言諸具壽。我於汝等未曾聞說如此之語。汝等不有受他求情耶。時諸弟子咸皆默然。是時名稱令使往告善黨曰。惡黨漸增宜速來赴。佛法大事不可遷延。說伽[6]他曰。
 應速更遲  應遲返速  此乖正理
 是愚所行  得惡名稱  遠離善友
 所作衰損  如月漸黑  應遲者遲
 應速者速  此順正理  智者所知
 得好名稱  親近善友  所作增長
 如月漸白

[0414a07] 即鳴[1]揵稚。便有六百九十九阿羅漢悉皆來集。咸是具壽阿難陀弟子。爾時尊者曲安。入滅盡定不聞[*]揵稚聲。時諸苾芻皆集會已。具壽名稱作如是念。我若稱名而白眾者。必大忿諍宜可平懷普告。即詣上座處蹲踞合掌而住時曲安尊者從滅盡定起。是時有天告聖者曲安曰。何為安然有諸同學六百九十九阿羅漢。皆來集會住廣嚴城。欲為結集令法久住可宜速往。以神通力於波吒[2]離沒於廣嚴出便扣其門。諸苾芻問曰是誰。曲安尊者伽[*]他報曰。
 住在波吒離子城  持律沙門多聞者
 於中有人來至此  [3]佇立門首諸根寂

[0414a20] 門內苾芻曰。於餘亦有諸根寂靜耶可道名字。曲安答曰。
 住在波吒離子城  持律沙門多聞者
 於中有人來至此  佇立門首斷諸疑

[0414a24] 苾芻報曰。於餘亦有斷諸疑耶。尊者復答。
 住在波吒離子城  持律沙門多聞者
 於中有人來至此  佇立門首名曲安

[0414a27] 苾芻曰。善來善來今可入來。既入院已。諸苾芻皆起相迎。問訊頂禮還依次坐。時具壽名稱。見諸尊者坐已陳說十事。白言諸具壽。合作如是共許淨法不。問曰。何謂共許淨法。答曰。如有苾芻作非法不和羯磨。又作非法和羯磨。又作法不和羯磨。名為共許淨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應爾。問曰在何處制。答曰瞻波城。復問為誰。答為六眾苾芻。問得何罪。答得惡作罪。尊者此是第一事。斯乃違背佛教。廣說十事問答同前已。即共結集。以言白已。即鳴[*]揵稚。住廣嚴城所有苾芻。皆來集會次第而坐。時尊者名稱復為大眾廣陳十事。論說是非悉皆共許。時有七百阿羅漢共為結集。故云七百結集。
[0414b12] 攝前內頌曰。
 高聲及隨喜  掘地酒盛鹽
 半驛二指[4]病  酪漿坐具寶
 廣嚴安住大聚落  從天下處僧羯奢
 波吒離子流轉城  大[5]惠俱生處有七
 尊者樂欲及名稱  尊者奢他婆颯婆
 善意曲安與難勝  善見妙星人有九[6]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四十